- 2021-05-06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新余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新余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不得超出答题区域。 3.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 28 -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这种“花子”背面涂有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成的或明或暗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 “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面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后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 B. 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可以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C. 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就是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 D. 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花黄”作为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B. 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 C.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可以说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 D. “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面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面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 - 28 - B.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 C. “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象或思想感情。 D. “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C项,关系颠倒。“宋词中的‘愁绪’很多时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错,原文第二段是“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或然变必然,原文第四段为“‘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曲解原意,“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愁绪”错,前一句对应的原文为第一段“‘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其中的“眉黛”是用来表现女子的美貌动人;第二段原文为“‘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这一句中的“眉黛”是用来写愁绪,体现女子的惆怅心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 28 - 材料一: 最近车市中最热的一项政策,便是《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简称国六)的实施。 对不少车企来说,在销库存的同时,攻克国六标准所带来的技术难关也是当务之急。各大车企纷纷加强技.术升级,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长城汽车已推出多款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主力车型,吉利帝豪家族四款车型全系满足国六标准,还有一些品牌如别克、雪佛兰、领克等推行三缸机代替四缸机以降低排放。 号称史上最严的国六排放标准,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但从行业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促进中国汽车产业洗牌的利器。一些技术储备较弱的车企很可能会因此而被“清洗”掉。 得益于对汽车前瞻技术的思考和实践,长城汽车探索出应对之道。2019年,长城汽车逆势“破冰”。今年1—6月,长城汽车共销售新车493538辆,同比劲增4.7%。 与此同时,长城汽车积极兑现全球化战略诺言。6月5日,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正式竣工投产。图拉工厂不仅展现出中国汽车制造水平新高度,更引领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由以往的产品贸易输出转向工艺技术的标准输出。6月,长城汽车共出口新车6711辆,同比增长83.3%。 业内人士表示,各地在推行国六之际,要考虑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尊重汽车行业客观发展规律。地方政府应给予国五车型适当的过渡期,并着力解决国六提前实施区域的国五库存积压问题。 (摘编自任国省《国六排放标准正式实施,汽车行业积极应对》) 材料二: 2018年6月27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对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等方面做出要求。其中提出:“2019年7月1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已有15个省、直辖市出台国六排放标准提前实施的文件。相对而言,北京对于私家车国六标准的施行时间最为宽松(2020年施行),其他重点地区大都将在今年7月1日起对轻型车施行国六标准。此外,北京、上海、天津等五地将跳过国六A.,直接施行国六B.阶段标准。 (摘编自鄂智超《“国六”已来,中国汽车迈入清洁排放新阶段》) 材料三: - 28 - 当地时间7日,德国斯图加特检察官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德国大众集团旗下的保时捷公司已接受5.35亿欧元罚款,成为因柴油车尾气排放造假被处罚的又一全球知名汽车品牌。 德国方面的检察官表示,保时捷的开发部门忽视了其法律义务,最终导致柴油车在欧洲以及其他不符合排放规定的地区销售。保时捷接受了此次罚款,并且表示,保时捷品牌本身从未开发柴油发动机,但其管理人员未能正确监督柴油发动机在车辆中的使用。 回顾近几年的“排放门”丑闻,除了保时捷之外,大众、奥迪等不少其他大众集团旗下的品牌出售了柴油发动机汽车,而这些汽车不符合清洁空气规则并欺骗了排放测试。保时捷此次罚款使大众在“排放门”丑闻中的总罚款金额上升到了300亿欧元。因为“排放门”罚款的继续,大众集团的股价隔夜下挫超过2%。德国监管机构态度很严肃,而挽救“德国制造”,德国车企需要做的还有不少。 (摘编自“央视财经”《“排放门”还没完!这个豪车品牌被罚40亿元》)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国务院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来看,国家对解决空气污染问题非常重视,目的清晰,要求明确,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B. 北京虽然将直接施行国六B.阶段标准,但在提前实施国六标准的15个省、直辖市中,对于私家车国六标准的施行时间最为宽松,说明北京考虑了百姓的用车利益。 C. 因在欧洲及其他一些地区销售柴油车,德国大众集团旗下的保时捷公司被罚款5.35亿欧元;受此波及,仅隔一夜,大众集团股价下挫2%以上。 D. 德国大众公司旗下的大众、奥迪、保时捷等不少品牌近几年接连出现“排放门”丑闻,大众集团的总罚款金额已上升至300亿欧元。 6. 从长城公司的经验和大众集团的教训来看,在实施严苛的国六排放标准的背景下,我国汽车行业如何应对?请结合相关内容作答。 【答案】4. D 5. C - 28 - 6. ①进行技术攻关:培养前瞻性眼光,加强技术升级,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长城汽车已推出多款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主力车型。②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国五库存积压问题:一方面争取政府支持,给予国五车型适当的过渡期,一方面努力促销。③强化品牌意识:诚信经营,承担法律义务,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标准,避免大众汽车“排放门”那样的丑闻造成的声誉和经济损失。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D选项,无中生有,由“号称史上最严的国六排放标准,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但从行业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促进中国汽车产业洗牌的利器。一些技术储备较弱的车企很可能会因此而被‘清洗’掉。”可知,结果是技术洗牌。并非中小企业不堪其扰。故本题选D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C项,由“德国大众集团旗下的保时捷公司已接受5.35亿欧元罚款,成为因柴油车尾气排放造假被处罚的又一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可知被处罚并非因为销售柴油车,而是因为“柴油车尾气排放造假”,故本题选C项。 【6题详解】 本题考察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做答此类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从长城公司的经验和大众集团的教训来看,在实施严苛的国六排放标准的背景下,我国汽车行业如何应对?请结合相关内容作答。注意根据材料中的“各大车企纷纷加强技.术升级,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长城汽车已推出多款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主力车型,吉利帝豪家族四款车型全系满足国六标准,还有一些品牌如别克、雪佛兰、领克等推……”、“地方政府应给予国五车型适当的过渡期,并着力解决国六提前实施区域的国五库存积压问题。”、“回顾近几年的“排放门”丑闻,除了保时捷之外,大众、奥迪等不少其他大众集团旗下的品牌出售了柴油发动机汽车,而这些汽车不符合清洁空气规则并欺骗了排放测试。”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 28 - 【点睛】作答此类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流浪狗 崔立 有一天,我们楼下门口处,出现了一条流浪狗。很小的一条狗,狗毛呈白色,像是出生不久的。冬日的天,足够冷,我看着那条流浪狗,使劲地抖动着自己的头,以运动来取暖。间或,发出阵阵哀怨的声音。 我匆匆赶着去上班,也来不及多去关注它。我走过的时候,就在想,这狗,肯定是被遗弃了吧。定是被哪个不负责任的主人,嫌家里狗太多,便把它给赶了出去。说实话,我不讨厌狗,但也真没想过要养。养狗太麻烦,要喂它吃喝,给它洗澡,最主要的,还要给它安排住宿的地方。把一只狗安置在自己家里,我可想都不敢想! 晚上回来时,天还没黑。我看到那条流浪狗,还蹲在门口。不过,看起来,它似乎比我舒服一些。我上了一天的班,还饥肠辘辘的,它比我好,躺的位置上多了一只碗,碗里竟已盛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可能是周边的好心人舍给它的。 我上了楼。胡乱地端出冰箱里的剩菜剩饭,放在微波炉里热了几分钟。一个人的日子总是那么寂寥,我又想起了那条流浪狗,觉得自己和那条狗,似乎也有一些共同之处。我吃了几口菜,看到了里面的几块大肉。我就不再吃了,端着只碗盛上肉,下了楼,倒进流浪狗的碗中。流浪狗似乎认真看了我一眼,并且还朝我摇起了尾巴。 第二天一早,我下楼时,想着那只流浪狗,还在不在楼下。推开楼下的大铁门,流浪狗果然还在,它蜷缩着身子,躲在旁边的几株小海桐之间,借以来取暖。我看着,不觉有些心酸。我跑回了屋,想起自己还有一条不大盖的小毯子,也许,这流浪狗会用得着吧。 晚上,当我再度下班回家时,流浪狗睡觉的地方,已经多了好几条被子,它躺在那些被子中间,似乎很满足。 后来的一天,我感冒了,高烧烧到40度。我请假,到医院配了许多的药,然后就睡了一天。晚上,我昏昏沉沉地还在睡着,间或能听到窗外噼里啪啦的雨声。我的脑子里忽然想起了楼下的那条流浪狗,这么大的雨,它要被淋透了吧。我是很想跑下楼去看看它,但刚直起身子,很快又躺了下去。我根本就没有气力挣扎着起来,接着,又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 28 - 天亮时,我醒来了,觉得神清气爽,也听不见了雨声。再摸摸额头,已经没有一点烫意,看来这感冒已经被我扛过去了。我猛然想起了那条流浪狗,快速跑到楼下,以为它一定被淋得很落魄。可是——我呆住了,流浪狗身上的毛,是干的。离它不远处,立起了一个小木屋。 结尾一:我回到楼上时,找出手机想看看时间,才发现上面的十几个未接来电,还有一条短信,是爸妈发来的。他们好像已经知道我感冒了,只说了一句,想回家,随时都回来吧。那十几个未接来电,也都是他们打的。昨天因为我想好好睡一觉,都调了静音。 我的眼眶瞬时就红了。 当年,为了一段莫名其妙的所谓爱情,我固执己见地和爸妈大吵了一架,然后毅然决然地搬了出去,并且即便证明自己是错了,还是高昂着头不想低下。 结尾二:这个小木屋是谁搭的呢?我还在疑惑时,隔壁的一个年轻人告诉我,是楼下的那对老夫妻搭的,他看见他们在楼下噼噼啪啪地忙了大半天。那对老夫妻,是有名的厉害,并且又吝啬。我有些不信,他们怎么可能劳神费力去搭个什么小木屋呢? 不久。又听到一个消息,几年前被老夫妻赶出门的儿子,也被迎了回来。 (转载《小小说选刊》2013年19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写了一个由一条流浪狗引发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曲折跌宕,使小说在平淡的叙述中营造了不平常的效果。 B. 文中的“我”开始见到流浪狗时不大关注它,到后面却越来越想到它,说明“我”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人。 C. 小说开头写狗在寒冷的冬天里,用使劲地抖动自己的头来取暖,以及间或发出阵阵哀怨的声音,意在与后面狗得到照顾形成对比。 D. 文中写“我”和邻居们为流浪狗送食物、送被盖、搭木屋等种种行为,彰显了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友爱的主题。 8. 简要分析小说中“小木屋”的作用。 9. 作者小说续写了两个结尾,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答案】7. C 8. ①“小木屋”的出现,是邻居们对流浪狗照顾的进一步体现,在结构上为后续结尾做了铺垫。②“小木屋”表面上是老夫妻同情流浪狗而给它搭建的一个家,实际上是老夫妻自己把儿子赶出家门后歉疚之心的具体表现,委婉地传达了老夫妻希望儿子能够回家的愿望。 9. - 28 - 认为结尾一更好:①从情节上看,交代了我离家在外的理由,与前文我对流浪狗的种种照顾行为相呼应;并且这种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人物上看,结尾表现了我敢于担当、勇于认错的特点,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从主题上看,我感冒时爸妈打来十几个电话,还发了一条信息,让我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鲜明地突出了“呼唤回家”的主题。 认为结尾二更好:①从情节上看,交代了“小木屋”的来历,产生了顺理成章的效果,使文章内容更完整、严谨。同时,这种大团圆的结尾也符合普通人的审美心理。②从人物上看,向来厉害又吝啬的老夫妻因同情流浪狗为它搭建一个家,突出了老夫妻对儿子的歉疚和牵挂之心,丰富了人物形象。③从主题上看,不久,几年前被老夫妻赶出门的儿子也被迎了回来,以此突出了“回家”的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曲折跌宕”错。这是对小说情节的理解有误。B项,“说明‘我’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人”有误;“我”关注它是因为觉得自己和那条狗,似乎也有一些共同之处。D项,本文的主题是“呼唤回家”。 【8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中‘小木屋’的作用”,这是考查小说中物象的作用。此类题目一般从情节、形象以及主旨上作答。首先找出写“小木屋”的内容,出现在后文,因有了这个小木屋,故有了后文的结尾,可见小木屋的内容为下文的情节做了铺垫;从形象和主旨来看,小木屋是老夫妻给流浪狗搭建的一个家,而这个小木屋是老夫妻表达把儿子赶出家门的歉疚之心的表现,传达出希望儿子回见的愿望。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看清题干要求,注意设问方式。“物象”作用题 - 28 - 提问方式一般分为两类。一是限定角度。二是笼统提问。二、认真阅读文本,明确思考角度。解答“物象作用”题,一般可以从情节安排、形象塑造、主题表达、情感抒发、手法运用、读者感受等角度思考。情节安排物象在情节安排上常见的作用有叙事线索、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强化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等。作为叙事线索的物象一般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并使故事情节更集中。形象塑造物象在塑造形象方面的作用一般为丰富人物内涵、衬托人物品格、烘托人物心理等。主题表达物象大多是小说主题的载体,可以揭示、丰富、凸显或深化小说的主题。情感抒发物象往往是情感的寄托物,可以表现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也可以传达作者的爱憎之情。手法运用从手法运用方面分析物象的作用也是思考的角度之一,涉及到的手法有衬托、对比、侧面烘托等。本题中,主要从情节的铺垫、情感的表达以及主旨的凸显等几个角度作答。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为小说续写了两个结尾,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这是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题干已经给出了答题的角度,无论选取哪个结尾,首先应明确结尾的方式和内容,然后再从这三个方面作答。第一个结尾,交代了“我”离家在外的理由,从情节上来看,这一内容与上文“我”对流浪狗的照顾相呼应;从形象上来看,让“我”的形象更为丰富,表现了“我”敢于担当、勇于认错的特点;从主题上来看,这一结尾凸显了“呼唤回家”这一主旨。第二个结尾交代了“小木屋”的来历,这让前文“小木屋”的出现合乎情理;从形象上看,表现了老夫妻对儿子的歉疚和牵挂;从主题上来看,凸显了“回家”这一主题。 点睛: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2、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4、两个结尾,哪个更好一些?本题就属于第四种,考生应先回答认可哪一个结尾,明确观点之后,再抓住自己选择的结尾内容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1、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2、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3、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4、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绅,字公垂,六岁而孤,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苏州刺史韦夏卿数称之。 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①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即注以刃,令易纸,复然。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 - 28 - 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累擢中书舍人。牛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绅、愈不相下,更持台府故事,论诘往反,诋讦纷然,繇②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李逢吉③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逢吉终欲陷之。逢吉用张又新、李续等计,擢李虞、程昔范与刘栖楚皆为拾遗,以伺绅隙,内结中人王守澄自助。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 始,绅南逐,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④,击大球,户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 武宗即位,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李锜:唐朝宗室,唐宪宗时任镇海节度使,割据自雄,因叛乱被杀。②繇:古同“由”。③李逢吉:唐朝宰相,为人忌刻,险谲多端。④散衣:指平时穿的便装。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B. 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C. 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D. 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绅因身材短小,又擅长写诗,当时的人送他“短李”的雅号。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助其成才的。 B. 李锜召来李绅替他给皇上写一篇奏疏,李绅坐在李锜的面前,假装害怕得发抖,以至于不能写字,落笔写字就涂改掉,用掉了好多张纸。 C. 当李绅因与韩愈相互诋毁而被牛僧孺贬出京城任江西观察使时,穆宗皇帝误以为他是自愿出京任职的,李绅入朝说明实情,皇帝才明白,就留下他任原职。 - 28 - D. 李逢吉勾结朝廷官员和宫中宦官蒙蔽不知情的敬宗皇帝,说李绅当年反对立他为太子,导致李绅被贬,后来敬宗看到了先皇亲手封藏的一箱奏书才明白实情。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 【答案】10. A 11. C 12. (1)李锜慢慢变得不守法纪(有谋叛之心),府中的宾客幕僚没有敢进言的,只有李绅多次劝谏,但李锜没有听进去;李绅想离开李锜的幕府,但没得到允许。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画线句子中, “撷茶者”是“病之”的主语,“采茶人很担忧”,所以应从“撷茶者”前断开,故可排除B、D项;再比较A、C两项,“尽去之”的主语是“老虎”,与前面的“绅至”主语“绅”不同,所以应在“尽去之”前断句,排除C项。 译文:霍山一带多猛虎,采茶人很担忧,就设置了很多机关、陷阱.还发动当地百姓循着老虎的踪迹射杀老虎,但是也不能杜绝虎患。李绅来到后,全部除去了这些机关、陷阱,(采取其他措施,)老虎不再行凶暴虐。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就留下他任原职”理解错误,从原文“以绅为御史中丞……繇是皆罢之”可知,李绅被贬以前官职是“御史中丞”,依据原文“帝悟,改户部侍郎”可知,穆宗皇帝留下他后改任户部侍郎,并非任原职。 故选C 。 【12题详解】 - 28 -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浸”,逐渐;“莫”,没有,无;“数”,多次。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译文: 李绅,字公垂,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卢氏,亲自教他学习。李绅身躯短小,为人精明强悍,在诗歌方面最有名气,当时被号称“短李”。苏州刺史韦夏卿多次称赞他。 唐宪宗元和初年,李绅考取了进士,补任国子监的助教,但他不喜欢此职,就离职而去。客居金陵时,李锜爱惜他的才能,让他担任了掌书记。李锜慢慢变得不守法纪(有谋叛之心),府中的宾客幕僚没有敢进言的,只有李绅多次劝谏,但李锜没有听进去;李绅想离开李锜的幕府,但没得到允许。李锜召来李绅替他给皇上写一篇奏疏,李绅坐在李锜的面前,假装害怕得发抖,以至于不能写字,落笔写字就涂改掉,用掉了好多张纸。李锜怒冲冲地骂道:“你怎么敢这样,不怕死吗?”李绅回答说:“我生平未曾见过刀枪,现在即使能死也很荣幸。”李绮就把刀投到地上,令他换了纸再写,但他还是这样。有人说许纵擅长写军中文告,李绅不足重用。(李锜)召来许纵,(许纵)写起字来随心所欲,轻松自如,李锜就把李绅囚押到狱中,后来李锜谋反被杀,李绅才得以幸免。 - 28 - 唐穆宗征召李绅做了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生活时代相同,三人号称“三俊”。后来李绅经过几次提拔被升为中书舍人。牛僧孺执掌朝政,把李绅任命为御史中丞,但看出他气性刚强、急躁,容易出现过失;同时又看到韩愈为人刚强正直,就把韩愈任命为京兆尹。李绅、韩愈二人做事毫不相让。交替拿来中央政府机构中的旧例子,你来我往论辩诘问,相互诋毁攻击,乱成一团,因此,两人都被罢免了官职,把李绅贬为江西观察使。穆宗皇帝平素一直厚待李绅,就派使者到李绅的府上慰劳赏赐,以为李绅本人乐意到京外任职,李绅就哭着说是李逢吉在陷害自己。于是,李绅来朝廷谢恩,又自己陈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皇帝醒悟过来,就改任李绅为户部侍郎。 李逢吉始终想要陷害李绅。李逢吉采用张又新、李续等人的计策,提拔李虞、程昔范和刘栖楚,使他们三人都做了拾遗,来窥伺李绅的过错,李逢吉在宫内叉勾结宦官王守澄帮助自己。恰好唐敬宗即位,李逢吉知道李绅失去权势,有机可乘,就让王守澄奏请皇帝说:“先帝当时想朝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先帝立深王,只有宰相李逢吉请求立您为太子。李续、李虞也从旁帮助说好话。”李逢吉趁机找空子说李绅不利于皇帝,请求放逐他。皇帝刚刚即位,不能分辨事实,就把李绅贬为端州司马。后来唐敬宗在禁宫中找到了先帝穆宗亲笔书写的一封书信,打开看了,知道是裴度、杜元颖、李绅多次上书请求立自己为太子,这才恍然大悟,全部焚烧了李逢吉一党所进呈的诽谤李绅他们的奏疏。 一开始,李绅被放逐南方,霍山一带多猛虎,采茶人很担忧,就设置了很多机关、陷阱.还发动当地百姓循着老虎的踪迹射杀老虎,但是也不能杜绝虎患。李绅来到后,全部除去了这些机关、陷阱,(采取其他措施,)老虎不再行凶暴虐。唐武宗开成初年,郑覃让李绅做了河南尹。河南有很多为非作歹的年轻人,他们有的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便装.玩击打大球的游戏,占据了官道,来往的车马不敢上前。李绅治理地方刚强严峻,为非作歹的年轻人都望风而逃。 唐武宗即位时,进升李绅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李绅在官位上待了四年,因为手足迟缓无力,不能上朝拜谒,请求辞去官职,(李绅)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文肃。 阅读乙段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递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13. 下列关于文中的典故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28 - A.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若梦”出自《庄子▪刻意》中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李白化用庄子语句,表达了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的思想。 B.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作者借桃花之盛开,表现了人生之短暂、美好,流露出了隐逸超世的愿望。 C.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谢惠连是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为谢灵运所赏爱。谢灵运是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为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李白借此夸奖自己的堂弟才能杰出,个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 D.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晋代石崇,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园中宴客赋诗,他写的《金谷诗序》中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这个典故传达了李白及时行乐的思想。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答案】13. B 14. 况且和煦的春天用淡烟轻笼的美景召唤我,大自然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具体考察典故的积累和运用。用典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做此类题目,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的典故在此文中“流露出了隐逸超世的愿望”理解错误。文章中李白和兄弟们畅叙兄弟情深,享受天伦之乐,对美好的人生充满着希冀,并没有隐逸的思想。 故选B 。 【14题详解】 - 28 -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赋分点: “大块”,大自然;“假”,给予;“文章”,美好的形象;“假我以文章”,状语后置,“把各种美好的形象赐予我”。 【点睛】翻译技巧: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译文: 天地是万物的客舍,时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死生的差异,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纷纭变换,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间执着火炬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招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展现锦绣风光。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清雅的赏玩不曾停止,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谁咏不出诗来,罚酒三杯。 (二)古代诗歌阅读 - 28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5. 下列对《苏幕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阙前四句写醒后所感所闻所见,抓住时间的特点,看似平常,实则颇具匠心,用笔一丝不苟。 B. “叶上初阳”三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的形象。 C. 下片前四句是思归。头两句故作跌宕,由虚转实,从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引出深沉的乡愁。 D. 这首词主要运用从生活中提练出的词语,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姿,抒写自己的乡愁,有一种从容淡雅、自然清新的风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这首词赏析能力。涉及内容有:考查学生把握重要诗句在诗中的作用的基本能力,要从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其作用;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结合诗歌表现手法进行具体细致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核心内涵。 C项,“由虚转实”说法错误。上文“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出了一幅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滴,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微风吹过,荷叶一团团地舞动起来雨霁荷塘图,是作者眼见的实景。下阙“故乡遥,何日去?”由眼前景想到那遥远的故乡,什么时候才能回去,是虚写,所以应是由实转虚。 故选C。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其二) 韦 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28 - 16. 词中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答案】①“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②“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③“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词中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江南好’”,要求逐句翻译诗句,读懂诗歌内容,然后找出层次,分析诗歌有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江南好的地方,然后疏通语句,得出答案。 首句点出“人人尽说江南好”,江南好在哪里?词人分三个角度来展现。“春水碧于天”写出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这是江南的风景之美;“画船听雨眠”,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盛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这是江南人美的典型体现。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书愤》中运用诸葛亮的典故,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边,波澜壮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出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答案】 (1). (1)出师一表真名世 (2). 千载谁堪伯仲间 (3). (2)吴楚东南坼 (4). 乾坤日夜浮 (5). (3)雕栏玉砌应犹在 (6). 只是朱颜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 28 - (1)“运用诸葛亮的典故”、“渴望效法诸葛亮”是提示;(2)“洞庭湖浩瀚无边,波澜壮阔”是提示,同时注意“坼”的书写;(3)“物是人非”是提示,同时注意“雕”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第II卷(非阅读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习总书记在杭州G20峰会上的讲话,如黄钟大吕,向全世界展现了杭州这一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B.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药品企业“多小散乱差”,药品质量参差不齐、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等问题十分突出。 C. 最近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深受观众的好评。有专家指出:背诗词,一定要从童年开始,长此以往,才能达到像节目中选手那样令人惊叹的诗词储备量。 D. 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成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A项,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本句语境是习总书记在杭州G20峰会上的讲话,成语符合语境,A项正确。 B项,参差不齐:本意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本句语境是说“药品质量”有好有坏,水平不一样,成语符合语境,B项正确。 C项,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本句语境是“背诗词,一定要从童年开始,坚持下去,才能达到像节目中选手那样令人惊叹的诗词储备量”,是好的结果,所以“长此以往”不合语境,C项错误。 - 28 - D项,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本句语境是“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是正确难得的言论,成语符合语境,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空气质量恶化趋势得到一定治理,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初见成效。 B. 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的大汶口文化遗物中,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画格外引人注目,据说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的写法。 C. 近年来,虽然政府已经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但对于刚刚起步的毕业生来讲,减少税收额度和提供少量的借贷资金,并不能起到实质上的帮扶作用。 D. 未来的数字货币要在保护隐私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之间找到平衡点,尤其针对洗钱、恐怖主义等犯罪行为要保留必要的遏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用的方法是: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判断语句是否有毛病)、主干枝叶梳理法(先检查句子主干之间是否有语病,再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修饰语和修饰语之间是否有语病)、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结构造一日常用的句子,两相比较,从而判断原句是否有语病)。A项,搭配不当,“趋势”与“治理”不搭配,将“治理”改为“控制”;B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第一分句主语是“考古工作者”,第二分句主语是“一幅……画”,可以在“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后填上一个谓语动词“发现”;D项,成分残缺,应在“遏制”后加“手段”。故选C。 20.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人们为什么重视邻里关系呢?因为它不仅满足了日常生活之需,而且守望相助,危难时还可以互相保卫,这是客观的实际利益需要,也受到了基层政治和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搞好邻里关系, - 28 - 。良好的邻里关系还使人体验到了我们同住在一起的亲近感所产生的人生意义感和幸福感。 A. 不仅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而且邻里和睦,会让人有精神家园之感,继而才会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B. 不仅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而且邻里和睦,会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继而才会有精神家园之感 C. 不仅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且邻里和睦,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继而才会有精神家园之感 D. 不仅让人会有精神家园之感,而且邻里和睦,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继而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 判断该题,可以运用排除法。根据 “基于互利互助的实用功能”“邻里和睦”“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会有精神家园之感”这四方面层层推进的逻辑关系,排除ACD项,确定答案为B项。 故选B。 21.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2)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 【答案】 (1). (1)七夕(乞巧节) (2). (2)除夕(除夜) (3). (3)中秋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积累。应对此种题型,应看好题目要求,抓住关键词,找准突破点。平时要注意积累,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 28 - (1)本句关键词为“簇”、“金针”、“婵娟”、“佳期又一年”,本句出自罗隐的《七夕》,簇是指丛聚成团,把香罗几重叠起来缝制圆顶帐子,正是丛聚成团,故称簇。窈窕,状美好。“排窈窕”,既指安排得很好,也指安排好织女,窈窕也指女子的美好。这联下一句指人间,那家人家的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穿好针来拜美好的织女星。婵娟,美好,指织女星。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由此可知,本诗对应的节日为七夕(乞巧节)。 (2)本句关键词为“残腊尽”、“两岁欲平分”,本句出自曹松的《除夜》,腊月的最后一天即将结束,渐渐能听到鞭炮声热闹声应运而起,这一夜没有多长时间了,两年还要把它平均分配。由此可知,本诗对应的节日为除夕(除夜)。 (3)本句关键词为“桂花”、“月明”、“秋思”,本句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夜。杜郎中,名杜元颖。“桂花”、“月明”、“秋思”都是典型的中秋节的事物。由此可知,本诗对应的节日为中秋节。 【点睛】如何更好的掌握文学文化常识,要从以下角度展开。一、以新联旧法。学一而联二、联三……文学常识便越联越多,也越联越熟。二、以点带面法。由点扩展到面,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效率也比零散记忆高得多。三、纵向扩展法。就是从纵向的角度去梳理和记忆文学常识。整理后的文学文化常识,就像一串凹凸有致、色彩诱人的冰糖葫芦,“条”分明,“块”清楚。记忆时,纵向有线可循,扩展的横向内容也一目了然。四、横向比较法。就是把同一属性的文学常识搜集在一起,找出它们的异同,并据其异同进行组合,做到“文”以类聚。 22.解答题 (1)《湘夫人》中“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这两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2)《阿房宫赋》中,杜牧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比兴。用反常现象来比兴,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失望与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2)作者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 【解析】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此题可结合词的注释,抓住关键词,通过联想来体会其表达的效果和情感。 - 28 - 首先结合注释理解本句的意思,“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鸟本当集在木上,反说在水草中。罾原当在水中,反说在木上,比喻所愿不得,失其应处之所。这是用反常现象来比兴,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失望与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2.本题主要考查筛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应对这类题目,首先认真审题,明确筛选方向及范围,然后结合文本做具体分析和概括。 从内容结构上看,此赋可分为四段。第一段主要写了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和内部细致入微的建筑特点,写出了阿房宫建筑之奇;第二段作者一连用了“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等六组排比句式,写宫人梳妆打扮、“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凄惨生活。镜如明星,鬟如绿云,“弃脂”涨渭水,焚椒兰成烟雾。这些生动的描写,写出了阿房宫美女之众,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然后下文写出阿房宫内“燕赵之收藏……”,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的被践踏。在这里,原来六国珍藏的玉石金鼎,像土块、铁锅一样堆弃着,“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写阿房宫珍宝之多。 【点睛】古文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要认真对文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主旨大意。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段时间,欧洲成为新冠疫情的“震中”,而中国大陆似乎已经成为最安全的地带,许多海外华人纷纷归国,但其中一小撮带着“臭毛病”的人犯了瘾,非要闹出一些是非来。 一位澳籍华人返京后,不按规定居家隔离,非要不戴口罩外出跑步。社区防疫人员劝说:“隔离期间,不能外出”。该女子不但不听劝告,还大喊“救命啊,有人骚扰”。警察赶到现场后对其进行教育:“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在上海浦东机场隔离酒店,一名从意大利归国的留学生无视隔离规定,意图冲闯隔离区,还叫嚷说:“隔离区也要保障人权”。她嫌弃酒店提供的白开水有杂质,只有喝矿泉水才能活下去。防疫人员口头警告她:“你不是来旅游的!这里不是宾馆,这里是隔离区!” 近日,一名从意大利回国的女华侨因航班到达时间较晚,检测排队人多,因为机场待检区条件简陋而发出了嘶吼:“我是归国华侨,你们就给我安排这里?!我从欧洲回来的人就这种待遇?” 对此,你怎么看?请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 28 - 自由之上,规则守护 自由在高处,就必定需要规则来守护住最后一道防线。灵活变通、求真务实的规则才更有利于社会的自由发展。 前段时间,欧洲成为新冠疫情的“震中”, 而中国大陆似乎已经成为最安全的地带,许多海外华人纷纷归国,但其中一小撮带着“臭毛病”的人犯了瘾,非要闹出一些是非来。看到这些新闻后,我感慨、愤怒,但哀不幸,怒其不争之余,我想起一句古语:无规矩不自由。 现实中没有绝对的自由,每个人在拥有自由的同时也要接受相应的束缚。法律有句谚语:“你挥拳的范围止于他人鼻尖前”。试想如果社会没有法律,那么人人都会因一己私利就可以为所欲为。叫嚣着“我就是不戴口罩跑步,你干涉我,就是干涉我的自由”的澳籍华人女士,张口闭口就说自由,显然不懂什么才是真正“自由”。当你的行为自由妨碍他人自由的时候,就不叫自由。擦擦眼睛看一下,那些瞒报病情、拒绝隔离、妨碍防疫人员工作甚至大打出手的,都收到了法律给的“刑罚大礼包”。 想起那令无数国人震惊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不正是自由逃脱了规则的约束而肆意妄为所造成的悲剧吗?当事人某女士无视公交车上“不能干扰司机”的规则而随意发泄作为消费者的自由怒火,而司机也忽视了“公交车上乘客生命第一”的规则,与女士发生争执。两人跨越规则的代价是整辆公交车乘客的悲惨结局。因此,没有秩序的自由,必定会扰乱社会安定,对人身安全造成巨大伤害。再想起之前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贺建奎忽视了作为一名科学家所应拥有的社会伦理道德的底线,公然越界,只因为自己疯狂的科学实验。这样的自由,最后也导致了一颗科学事业新星的陨落和其一生事业的埋葬。这两例事件都是因为只“贪图享受”自由的美味而无视规则所引发的悲剧。熊培云曾说过:“自由并不是一个人可以随意攻击的武器,自由之上的净土,是由规则来守护的。”只有规则守护的自由,我们才可以在安宁的社会里尽情享受。而在自由这片天空里,规则不应是死板麻木的,只有自由的秩序才更有利于蓝天里自由的翱翔。 一万个人安分守己,一千个在前线坚守换来的成果,可能被一个“不守规矩”的人彻底破坏。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认为身体健康就不需要戴口罩,隔离期间就可以随意出门跑步,就算没有造成恶劣也是对规则的恣意践踏。不遵守规则就要受到规则的惩罚,没有“不自由”,就无所谓自由。 【解析】 - 28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写作任务十分明确,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审题】本题所给的这则材料中,写了一些在抗疫中倒行逆施的人。他们拒绝隔离,要求“自由”,要求“人权”,要求“特权”。现实中没有绝对的自由,每个人在拥有自由的同时也要接受相应的束缚。叫嚣着“我就是不戴口罩跑步,你干涉我,就是干涉我的自由”的澳籍华人女士,张口闭口就说自由,显然不懂什么才是真正“自由”。那位要喝“矿泉水"的女生,在这样的时刻,隔离期间的隔离区目的是为阻隔病毒传播,保护全体人民的安全。 在资源严重紧缺的当下,个性化需求无疑增加了防疫工作压力,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这些“非必需"的需求上,不是保障所谓的“人权”, 而是对更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健康权等基本人权的伤害。想要保障自身健康的权利,就要承担遵守防疫规定这种义务,承担义务没有挑三拣四。我们严防外部输入,对于入境人员不分国籍,一律实行14天隔离的政策。这些无不显示着疫情面前同样也是人人平等,谁也没有突破规定的特权。“欧洲” 回来的就不一样了吗?沾了一点“洋气”,喝了一些“洋墨水”后,就充满了身份上的优越感,自以为高人一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规矩何谈自由。 【立意】1. 疫情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没有约束就没有自由。 3.享受权利就要承担义务。 【结构】文章开门见山,点出“自由”与“规则”关系,并亮出观点。举例论证“没有秩序的自由”具有破坏性。继续举例论证“自由”需要“规则”“秩序” 的守护。文章观点首尾呼应。 【素材】1.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没有规则的社会,便是一盘散沙。 我们早已不是文明尚未开化的时代,在物质与精神日益富足的今天,需要规则来规范人的行为。没有规则,就像没有了公平正义的准绳,随之而来的一定是难以调控的混乱。规则是不分年龄与身份的。否则,社会公平又从何谈起呢?面对规则,人人都要无条件的服从。因为只有规则,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权益。当规则与人情相撞时,规则定会占据上风,常有人说“法律无情,人有情”“做事要学会变通”,然而在规则面前,任何有情都化为无情。社会设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就需要每个人遵守,因为只有规则,才能维护应有的秩序。考试有考试规则,比赛有比赛规则,出行有交通规则,做事有办事规则,做人有行为准则……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秩序。 - 28 - 2.风筝很自由,可以翱翔于天地之间,它飞得稳稳的,不像燕子,它可以停在空中。风筝身上连着一条线,风筝线使得风筝在线轴的牵引下平稳地飞翔,不至于飞走。可是,当这根线拉得太紧的时候,风筝便会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无目的地左冲一下,右滑一下;完全没有了线的牵引;失去平衡的风筝会很快从天上掉下来。风筝的自由,建立在线的束缚和牵引上。所谓适度的自由是让事情保持在一个平衡点上,不至于太多或者太少。线放多了,风筝由于风力不够飞不起来, 而线少了呢,风筝又无法在风的作用下飞上天。没有线的风筝更不行。以此来比喻我们对生活自由的态度,那就是既不要过度束缚自己,也不能过度地放纵自己,更不能认为束缚是自由的天敌,而彻底舍弃它。在生活中,面对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颗善于平衡的心,一种健康的心态,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3、 “自由”诚可贵,规则必守之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平等的同时更向往自由。“自由” 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并不是无界限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大众权利和安全的,不能为了一己私利,无视规则,枉顾他人安危。 近日在宿迁火车站,有旅客不顾安检工作人员的劝阻,执意要带一只小仓鼠上车。小仓鼠是他女儿的爱宠,作为父亲,我们理解您爱女心切,作为饲主,我们也懂你不舍爱宠的心情。但是作为一名旅客,是不是更应该考虑如何配合工作人员,遵守铁路的相关规定,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出行安全。仓鼠属于活物,是铁路明令禁止携带的。因为活物可能咬伤他人,也有携带传染性疾病的可能。再者说,你喜欢小仓鼠,还有不少人害怕它,一旦带进站带上车,容易引起慌乱。不要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强行违反规则,弄到当众摔鼠,血肉模糊的下场。为了你和你的爱宠一路顺风,下次出行前可以采取寄养他处,行李托运等方式妥善安排。 为了自己一己私欲,不顾他人安危的又何止“摔鼠男”一人。那些没来急下车,抢夺公交司机方向盘的乘客,为了让司机在禁止停车的站外停车,鲁莽的抢夺关系全车生命的方向盘,是何其愚蠢。为了让赶车迟到的丈夫赶得上高铁,竟公然扒着高铁车门,无视整条线路的高铁行车时间,阻碍高铁发车,扰乱行车秩序,是何其妄为。还有割断高空作业人员安全绳的居民,仅是因为衣服被弄脏,没有及时得到解释赔偿,肆意发泄情绪视别人生命如草芥,是何其鲁莽。虽然事后这些人都得到了惩罚,但是想想可能出现的惨烈景象,依然令人不寒而栗。 【点睛】考生要想解决文字类材料作文的瓶颈问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审题要“三清” (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要全面理解材料的内容,把材料读懂,这一环节重在整体把握材料,领会其中内涵。 - 28 - (2)理清思路,提炼中心。在全面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是“话题式”的内容,就要概括其中心,明确其主旨,从而确定写作主题;如果是“选择式”的内容,则要选取一点来确定写作角度,从而确定写作主题。 (3)读清要求,规范写作。考生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写作要求。对于材料后的写作要求,考生要仔细阅读。如果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等文字,那么作文里最好要巧妙地体现材料的内容,即要巧妙地“引材料”,但“引材料”时切忌生搬硬套;如果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此外,考生还要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然后再规范写作。 2.构思要“三扣” (1)扣住材料,明确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联系材料的重要纽带,因此作文的主题一定要明确突出,这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必要条件。不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主题最好与试题中所给的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作文各个部分都有所体现,力求做到文章主题鲜明。 (2)扣住主题,明确文章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议论文,那么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如果要写一篇记叙文,那么体现文章主题部分的描写要尽量细致、形象,从而进一步突出文章的主题。 (3)扣住中心,明确文章的亮点。文章的亮点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是素材选择、情节构思,还可以是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的运用等。但不管是哪个方面,都需要考生把文章的亮点在突出主题的同时凸显出来,这样作文就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 28 - - 2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