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教案:专题八 人口与城市(全国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教案:专题八 人口与城市(全国版)

‎[网络构建]‎ ‎[名师点拨]‎ 人口与城市是相关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人口增长及其空间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及其演变。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两个重点:人口—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及人口迁移;城市—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 年份 读设问知考向 ‎2017‎ ‎(全国文综Ⅲ,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全国文综Ⅲ,6)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天津文综,12(1))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 ‎2016‎ ‎(全国文综Ⅰ,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天津文综,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天津文综,7)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合的是 ‎2014‎ ‎(新课标全国文综Ⅰ,11)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核心点一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表现 ‎①时间变化: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②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人口分布呈现空间不均衡性。‎ ‎(2)决定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 ‎(3)人口增长模式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划分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传统型(高低高模式)和现代型(低低低模式)。‎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不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如下图所示:‎ ‎2.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文化结构等,人口结构若出现不合理,则会引发人口问题。‎ ‎(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退休和养老等的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加重 ‎(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100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该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3)人口的文化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各学历层次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人口总体文化水平过低,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3.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方法技巧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1)根据国家类型判读:发达国家以及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古巴等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低低低模式);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模式);个别经济极为落后的地区(原始部落)为原始型(高高低模式)。同一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或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影响,人口增长模式也有所不同。‎ ‎(2)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判读:通常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1%,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低于1%或为负值,为现代型。‎ ‎(3)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形状为“下宽上窄”,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上宽下窄”则为现代型。‎ ‎(4)根据生产力水平判读:农业社会及其以前是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时期属于现代型。‎ ‎(2017·海南地理)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可能是(  )‎ 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 ‎(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答案 (1)C (2)B 第一步:读材料,获取信息 信息①:由文字信息知,世界人口数量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2050年的90亿。‎ 信息②:2000年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约18%,即2000年该国人口为10.8亿人。‎ 信息③:2050年,该国人口总量仍占世界的18%左右,人口总量约16.2亿人。‎ 第二步:审设问,调运信息定结论 ‎(1)设问指向是确定资料所属国。根据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和人口总量,确定该国为印度。‎ ‎(2)设问指向为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结合第一步信息分析,通过计算该国自然增长与世界人口增长后即可得出结论。‎ ‎[题后反思]‎ 该题结合人口数量变动的相关资料考查区域定位与人口增长特点。通过答题可以发现,了解世界主要国家人口特点,熟练掌握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是解答人口类问题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命题点一 结合人口统计图考查人口分布及增长特点(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7·山东临沂模拟)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级行政区的两个地区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据材料推断导致甲、乙两地区人口数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耕地面积 C.水源丰歉 D.地形条件 ‎2.乙地区人口数量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计划生育措施得力,出生率下降 B.人口老龄化严重,死亡率升高 C.人口的净迁出率大于自然增长率 D.生育观念的改变,出生率下降 答案 1.D 2.C 命题点二 结合统计图考查人口问题(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7·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联考)人口抚养比是14岁以下人群加上65岁以上人群,与15~64岁的劳动力人群之间的比例。下图为“中国人口抚养比随时间的变化及预测曲线图”。①~④四条曲线是按照高、不变、中等和低人口出生率所作的预测。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对应高出生率的预测曲线可能是(  )‎ A.①B.②C.③D.④‎ ‎4.我国的人口抚养比曲线若按④线发展,短期内会(  )‎ A.影响劳动力人口数量 B.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C.降低了人口的抚养比 D.加剧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5.关于图中曲线,正确的说法是(  )‎ A.20世纪60年代高抚养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战争 B.20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 C.2013年前后我国抚养人口比例达到最大 D.未来40年左右,老龄化可能使人口抚养比达到新高 答案 3.D 4.B 5.D 解析 第3题,高出生率(④线)短期内会使人口抚养比升高最多,从长期看(数十年后)则会导致人口抚养比降低最大。第4题,人口抚养比按照④线发展,短期内对劳动力数量无明显影响;新生儿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力的职业构成(如保育员、婴幼儿教师等),也会增加人口抚养比;会减缓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第5题,A项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高出生率导致;B项图示信息无法判断出;C项,2013年人口抚养比达到最低。‎ 核心点二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 时间差异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大 地域差异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到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年龄差异 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可能是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性别差异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迁移,迁入区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为主 文化差异 学历水平较高的人口迁入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学历水平较低的人口迁入区一般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2)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3)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端技术人才的迁入,加快了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①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着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方法技巧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方法 首先,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做到分析判断有目标。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现用框图汇总如下:‎ 其次,分析迁移人口的构成特点,对比分析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做到分析判断有依据。如下图分析:‎ 第三,分析迁入地和迁出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拉力和推力的因素,确定其中影响最大的拉力因素就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2016·全国文综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 (1)A (2)C (3)D 第一步:读图文信息,获答题依据 信息①: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与外来常住人口的流动方向。‎ 信息②:上海市“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策略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第二步:明设问指向,抓解题关键 ‎(1)关键词“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可以推断出该市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减少,导致外来人口减少。‎ ‎(2)关键词“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上海市周边的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宜外来人口就业。‎ ‎(3)关键词“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上海市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引进的产业主要为高新技术产业,因此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 ‎[题后反思]‎ 该题组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解答该题组可知,在分析影响人口迁移因素时,一方面应抓主因,即抓住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另一方面要重具体,即对人口迁移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三是要看变化,目前产业结构调整也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命题点一 结合统计资料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7·天津静海区模拟)下图为“2014年末我国流动人口统计数据图”。读图完成1~2题。‎ ‎1.2014年,我国人口流动的状况是(  )‎ A.流动人口中农业转移人口约占75%‎ B.流动人口平均年龄明显上升 C.流动人口近九成为已婚新生代夫妇 D.流动人口的流向趋于不稳定 ‎2.有关我国人口流动新动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入地消费水平低拉动人口流入 B.流出地资源开发成本高推动人口流出 C.城镇化将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占比 D.房价偏低促使流动人口居留时间延长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根据统计图数据可以判断,2020年流动人口中农业转移人口约占75%,A错。近九成已婚新生代流动人口是夫妻一起流动,不是近九成为已婚新生代夫妇,C错。流动人口的居所稳定性增强,D错。第2题,流入地和流出地比较,流入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吸引人口流入。流出地资源开发成本低推动人口流出。流入地房价偏高不是偏低。A、B、D错,故C正确。‎ 命题点二 以区域人口流动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7·东北四校上学期期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投入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完成3~4题。‎ ‎3.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 ②政府政策扶持 ③家乡当地气候条件的改善 ④东部地区医疗卫生条件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归雁经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A.减缓城市化速度 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C.提高环境承载力 D.导致地价大幅下跌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农民工在原就业地大多从事繁重劳动,收入较低,生活压力较大;同时由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地区给予了很多优惠条件,吸引并推动“归雁经济”兴起。第4题,“归雁经济”兴起将加快城市化速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降低环境承载力,导致地价大幅上升。‎ 核心点三 城市内部功能分区 ‎1.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征 ‎(1)商业区——多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和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 ‎(2)住宅区——占用面积最大,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3)工业区——城市外缘交通干线两侧集聚成片。‎ ‎2.主要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距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通过影响地租水平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主要因素。‎ 方法技巧 ‎1.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二,工业用地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工业用地应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以方便工人上下班。‎ 第三,合理布局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和河流的关系。如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在季风区,则布局在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水污染严重的企业,一定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 第四,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最后,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应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2.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在判读地租曲线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影响这两方面。从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城市外围形成工业区。‎ ‎(1)等值线图: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城市地租的变化,是一种特殊的等值线图,地租数值由里向外减小,该等值线并不呈规则的同心圆,弯曲的地方主要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2)坐标图主要体现的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地租的影响,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但距离市中心的远近与地租并不呈正相关,地租又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2017·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2)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答案 (1)B (2)A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获答题信息 信息①:该城市地铁沿线站点从高到低共分四级。‎ 信息②:甲、乙分别为一级和二级站点,级别相对较高;二者都位于内环线内,接近或位于城市中心位置附近。‎ 第二步:审设问,调运信息定结论 ‎(1)设问指向为“影响地铁站服务级别的主要因素”。在人口流动量大的区域设置地铁站点,流动人口数量越多,需要配套的服务和设施越齐全,站点的综合服务等级越高;所以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周边的人流量。‎ ‎(2)读图分析可知,甲乙丙站点都为一级站点或二级站点,综合服务等级较高;甲站点位于市中心附近,人口流动量大,市场广阔;乙丙位于内环线附近,交通便利,人口流量大,因此甲、乙站点沿线区域为中心商务区。‎ ‎[题后反思]‎ 该题组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和功能区判断。解答该题组一方面要明确地铁站功能及影响因素,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将所学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命题点一 结合城市规划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布局(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7·山西重点中学月考)下面是“某市新城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 A.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B.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D.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2.该新城区计划建污水处理厂,最适宜布局在(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根据甲、乙、丙三功能区特征知,甲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避免了对城区的大气污染,为工业区;乙位于城区中心,为商业区;丙占城区面积比例最大,为住宅区。第2题,污水处理厂应位于河流下游,避免对城区水源造成污染。‎ 命题点二 结合生活材料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变化(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7·北京海淀区上学期期末)图1为2016年的348路公交车运营线路示意图,图2为1995年的348路公交车站牌。读图,回答3~5题。‎ ‎3.目前348路公交车途经的城市功能区主要是(  )‎ A.住宅区B.文化区C.工业区D.中心商务区 ‎4.目前348路公交车沿线(  )‎ A.站点1附近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 B.站点3附近适合建大型批发市场 C.站点l4附近适合开发高端住宅区 D.站点l5周边高楼林立,建筑密集 ‎5.与1995年相比,目前348路部分站名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图示地区(  )‎ A.交通通达程度的提高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C.地域分化程度的降低 D.土地地租水平的提升 答案 3.A 4.A 5.B 解析 第3题,结合图示明显看出,2016年的348路公交车运营线路附近,居住小区数量多且密集高说明其沿途的城市功能区主要为住宅区。第4题,站点1附近有国贸大厦,商业活动频繁,人口昼夜差异大。第5题,1995年主要站点为工厂,说明当时沿线以工业活动为主,结合上题分析说明目前348路部分站名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图示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核心点四 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区位因素 分析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要分析其地理位置特点,其次分析影响它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具体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分析:‎ ‎2.城市化 ‎(1)三个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判断城市化水平的依据。‎ ‎(2)城市化进程——“一条曲线,三个阶段”‎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表现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3)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判读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郊迁往乡村和中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动和乡村的推动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乡村和中小城镇环境优美;现代交通网络的建立等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4)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和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的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 ‎(1)景观变化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最佳人居环境。‎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空间地域利用方式带来的影响 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郊区农业用地将转化为城镇用地,将增加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并带来郊区农民就业方式的转化。‎ ‎4.城市化问题的对策 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拓展交通,形成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处理废水。‎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区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再扩大 答案 (1)D (2)B 第一步:读图文信息,获答题依据 信息①:珠江三角洲中心周边人口迁入量多,住宅需求量大。‎ 信息②:握手楼密度大,楼房高。‎ 第二步:明设问指向,结合选项得结论。‎ ‎(1)设问中“直接目的”为关键词:这样建筑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尽可能增加建筑面积以增加出租房的收入。‎ ‎(2)设问中“反映该中心城市”为关键词。大量握手楼的建设反映了城区房租昂贵,相对低廉的握手楼有广阔的市场。‎ ‎[题后反思]‎ 准确获取图文信息是解答问题的关键。该题组以珠三角某中心城市周边农村的“握手楼”为背景,意在考查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注意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 命题点一 结合统计表格考查城市化的特点与动力(题型预测:选择题)‎ 下表是“2007~2015年间我国及部分省(区)城市化水平(%)变化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年份 地区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全国 ‎45.89‎ ‎46.99‎ ‎48.34‎ ‎49.95‎ ‎51.27‎ ‎52.57‎ ‎53.73‎ ‎54.77‎ ‎56.10‎ 内蒙古 ‎50.15‎ ‎51.71‎ ‎53.40‎ ‎55.50‎ ‎56.62‎ ‎57.74‎ ‎58.71‎ ‎59.51‎ ‎60.30‎ 江苏 ‎53.20‎ ‎54.30‎ ‎55.60‎ ‎60.58‎ ‎61.90‎ ‎63.00‎ ‎64.11‎ ‎65.21‎ ‎66.52‎ 浙江 ‎57.20‎ ‎57.60‎ ‎57.90‎ ‎61.62‎ ‎62.30‎ ‎63.20‎ ‎64.00‎ ‎64.87‎ ‎65.80‎ 广东 ‎63.14‎ ‎63.37‎ ‎63.40‎ ‎66.18‎ ‎66.50‎ ‎67.40‎ ‎67.76‎ ‎68.00‎ ‎68.71‎ 山东 ‎46.75‎ ‎47.60‎ ‎48.31‎ ‎49.70‎ ‎50.95‎ ‎52.43‎ ‎53.75‎ ‎55.01‎ ‎57.01‎ ‎1.2007年以来(  )‎ A.五省(区)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2007年城镇人口数量最少的是山东省 C.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在省级行政单位中居全国首位 D.五省区中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增幅最大 ‎2.2007年以来,内蒙古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全国的原因,主要是(   )‎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③生态保护政策的影响 ④外省迁入人口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结合表格信息计算可知,2007年以来五省区中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增幅最大。第2题,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一方面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工矿区;另一方面由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大量土地退耕还草还林,使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从而使内蒙古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全国。‎ 命题点二 结合规划图考查城市化问题及解决途径(题型预测:选择题)‎ ‎(2017·吉林长春模拟)我国某地区(114.55°E,38°N)因地制宜在河流两岸建设集防护、景区、观赏、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生态绿廊,旨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城市景观的同时,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多的踏青休闲场所。下图为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河段(  )‎ A.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 B.河床剖面南陡北缓 C.河流无结冰期 D.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4.生态涵养区适合(  )‎ A.种植蔬菜和花卉 B.发展乳畜业 C.栽种灌木和落叶林 D.栽种草被和常绿林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结合图中指向标,北岸以古城和新城居住区为主,南岸以生态区为主,可知南岸为侵蚀岸,由此判断河流是自西向东流。该地位于(114.5°E ,38°N),为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有结冰期,水位季节变化大。第4题,城市内河生态环境建设不能发展农业。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林,生态建设应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 探究点 人口、城市与环境关系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1.(2016·北京文综)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据图推断(  )‎ 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 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 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 答案 B 解析 甲区居民出行次数少,出行能耗高,说明该区靠近工业区,通勤次数少,外出购物距离长;乙区居民出行次数多,出行能耗高,反映工作区距离居住地较远,即工作区可能位于郊区,在工作区和居住地之间的通勤频率高,故乙可能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丙区出行能耗低,出行次数少,不可能是商业网点等级低,C错;丁地出行能耗低,出行次数多,可能是中心商务区,但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中心商务区之间所消耗的能量总和昼夜差异不大,D错。故选B。‎ ‎2.(2016·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月均温/℃‎ ‎13.6‎ ‎16.8‎ ‎21.0‎ ‎24.4‎ ‎25.8‎ ‎26.3‎ ‎25.2‎ 降水量/mm ‎4.2‎ ‎3.5‎ ‎10.0‎ ‎11.7‎ ‎45.4‎ ‎133.4‎ ‎207.1‎ 月份 ‎8‎ ‎9‎ ‎10‎ ‎11‎ ‎12‎ 全年 月均温/℃‎ ‎24.7‎ ‎22.4‎ ‎20.2‎ ‎16.1‎ ‎12.8‎ ‎20.8‎ 降水量/mm ‎210.0‎ ‎140.9‎ ‎61.2‎ ‎20.5‎ ‎1.5‎ ‎849.4‎ ‎(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解析 第(1)题,攀枝花地处四川盆地,结合气温、降水资料知,该地冬季气温较高,进而可推知晴天多,光照充足。另外,攀枝花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齐备;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自然环境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积极影响”,从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 方法技巧 人口与城市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高考每年必定涉及的考查内容。命题方式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但考查角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原因及影响。其答题思路为:‎ ‎(2)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其答题思路为:‎ ‎(3)城市区位、城市功能区的布局。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 ‎(4)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 ‎(2017·张家口上学期期末)老年抚养比为65岁(含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与15~64岁劳动人口之比,下图示意“中国与印度历年老年抚养比变化情况(含预测)”。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信息显示(  )‎ A.2000年之后,中国与印度老年抚养比持续上升 B.2020年之后,中国与印度老年抚养比显著提高 C.2015年之后,中国老年抚养比大幅度上升 D.2010年之后,印度老年抚养比快速增长 ‎2.印度老年抚养比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高低高”型 B.人口健康状况改善,生育率大幅度提高 C.经济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生产力低下 D.政府长期大力实施鼓励生育的政策 ‎3.为了有效遏制中国老年抚养比的快速上升,最先见效的措施是(  )‎ A.调整生育政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B.鼓励职业女性回归家庭 C.缩短学制时间,提早走向劳动岗位 D.渐次延长退休年龄 答案 1.C 2.A 3.D 解析 第1题,图中信息显示2015年之后,中国老年抚养比大幅度上升,而其他选项与图像信息不符。第2题,印度老年抚养比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印度人口增长率高,老年人口比重低,属于“高低高”型的人口增长模式。第3题,缓解我国老年抚养比快速增长的措施,一是提高人口出生率,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但时间漫长;二是延长退休年龄,多为社会提供养老资金,这是最先见效的措施。‎ ‎(2017·湖南岳阳模拟)图A示意我国大部分城市道路两侧绿化种植池现状,针对当前的城市问题有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图B所示)。读图完成4~5题。‎ ‎4.图A中路缘石与种植池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最可能为(  )‎ A.阻挡雨水杂物 B.美化城市环境 C.防止人为践踏 D.减少建设成本 ‎5.环保学者提出的设计建议主要是解决城市的(  )‎ A.热岛问题 B.内涝问题 C.拥堵问题 D.大气污染问题 答案 4.C 5.B 解析 第4题,图示路缘石狭窄且明显高于路面,是为了防止人为践踏种植池。第5题,环保学者提出设计建议种植池低于路面,有利于排水和地表水的下渗,可防治城市内涝问题。‎ 二轮专题强化练 一、选择题 当人口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小于或等于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下图示意“浙江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时期内,浙江省人口红利最明显的时间段是(  )‎ A.1970~1982年 B.1990~1995年 C.2005~2010年 D.2040~2050年 ‎2.2030年后,浙江省人口负担系数变化带来的影响为(  )‎ A.劳动力充足 B.社会负担减轻 C.人口数量减少 D.经济增速减缓 ‎3.图示信息显示,浙江省人口老龄化趋势(  )‎ A.带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 B.程度加深,但2020年后即趋于稳定 C.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降低人口增长速度 D.将持续加速加深,并抑制省外人口迁入 答案 1.C 2.D 3.A 解析 笫1题,人口红利最明显的时间段即是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最高的时段。结合图解答该题。第2题,2030年后,浙江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则劳动力比例下降、抚养费用增加,社会财富积累减慢,经济增速减缓。第3题,浙江省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加深,2040年后趋于平缓。人口老龄化会加大社会养老负担,不利于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会带动老年医疗、保险、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引起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短缺,促进省外移民迁入。‎ 下图为“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65岁及以上的为老龄人口。读图完成4~5题。‎ ‎4.上海市新增户籍老龄人口数高峰将出现在(  )‎ A.2015~2020年 B.2020~2025年 C.2025~2030年 D.2030~2035年 ‎5.由图可知,上海市流动人口处在(  )‎ A.劳动力个体流动阶段 B.老人跟着孩子流动阶段 C.夫妻带着孩子流动阶段 D.农村流动人口回流阶段 答案 4.B 5.C 解析 第4题,注意区分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上图显示的是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新增户籍老龄人口数高峰是老龄人口数刚好达到最大值时,图中上海户籍人口50~54岁年龄段人口最多,当这个年龄段人口进入老龄人口时,即上海市新增户籍老龄人口数达到高峰时,2010年的50~54岁人口过10~15年后,都进入老龄人口阶段,所以在2020~2025年上海市新增户籍老龄人口数达到高峰。第5题,根据图中外来人口男女最多的年龄段是20~29岁,同时对应0~4岁年龄段儿童也多,说明上海市流动人口是以夫妻带着孩子流动为主,而不是劳动力个体流动;由图可知,老人流动人口数较小;根据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情况可知,我国人口流动仍以农村流入城市为主。‎ ‎(2017·湛江市高中毕业班调研)‎ 一般住宅特别是高层住宅的第一层、第二层销售都较为困难,其价位也较其他层位低。开发商通过将第一、第二层转为做底商,价格可以卖得更好,同时住宅小区的商业配套也得以解决。回答6~8题。‎ ‎6.有关底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底商只为本小区的居民服务 B.底商与大型超市没有竞争关系 C.因底商租金较高,一般都销售较高级的商品 D.底商既可以销售商品,也可以提供其他服务 ‎7.以下店铺最适合布局在底商的是(  )‎ A.烧烤店 B.水果店 C.金铺 D.服装批发店 ‎8.如果某快递公司要在底商建立一个网点,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市场B.租金C.交通D.环境 答案 6.D 7.B 8.A 解析 第6题,根据材料,底商是对外商业活动,同时也方便小区商业活动。底商与大型超市有竞争关系。因底商租金较高,一般都销售利润高的商品,靠近居民区,不一定是高级商品。底商既可以销售商品,也可以提供其他服务。第7题,最适合布局在底商的店铺是水果店,靠近居民区,靠近市场。烧烤店会污染小区的环境。金铺服务范围大,不适宜在小区布局。服装批发店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处。第8题,如果某快递公司要在底商建立一个网点,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市场,市场需求是商业布局的决定因素。租金、交通、环境不是主要因素。‎ ‎(2016·北京东城上学期期末)读下图,回答9~11题。‎ ‎9.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段是(  )‎ A.1949~1955年 B.1955~1965年 C.1965~1975年 D.1985~2010年 ‎10.有关我国城市化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城市人口分布较均衡 B.已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C.起步晚、发展快 D.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均衡 ‎11.目前,我国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城市面积扩大,减缓热岛效应 ②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 ③地貌类型不会发生改变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9.D 10.C 11.B 解析 第9题,结合图示明显看出,1975年以后,我国城市化水平呈直线上升趋势,是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段。第10题,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自我们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发展步入快车道。我国城市化起步较晚,发展较快。第11题,城市面积扩大,会使热岛效应增强;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河网系统,使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城市建设要对地形地貌进行改造,使地形趋于平坦;城市建设改变了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综合题 ‎12.(2017·江西赣中五校上学期期末)目前人口问题的严峻,不仅仅在于老龄化,而更多是人口数量下降的趋势不容乐观。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得益于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人口红利是巨大优势,但一直被当作巨大的劣势予以遏制。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口的增长图。‎ 注:根据人口数据发布显示,2000年~2015年人口增长缓慢,2016年较以往有较大增长。‎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比较表。‎ 省区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740‎ ‎600‎ ‎12‎ ‎2‎ 材料三 自2016年起,我国正式终结了实施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步入“全面两孩”时代。该政策全面实施一年后,一部分年过35岁的妈妈们再次加入“生育大军”。然而,生二胎意味着步入高龄产妇的行列,很多人在生与不生之间犹豫,担心高龄生产可能带来的诸多风险,各种忐忑接踵而来。国家现在需要非常重视人口问题,放开二孩是一个具体措施,但目前效果不明显,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婴儿潮。‎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前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 ‎(2)请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并简述这种现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我国放开“二孩”的原因以及造成当前“二孩”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因素。‎ ‎(5)如果你妈妈响应国家政策生第二孩,你支不支持?说明理由。‎ 答案  (1)人口基数大;截止2000年,人口增长速度快;2000年~2015年增速缓慢,2016年有较大增长。‎ ‎(2) 原因:①社会稳定;②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④人口基数大;⑤人口政策影响。‎ 影响:我国人口增长过快使人口环境压力迅速上升,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增长缓慢会使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短缺,老龄化加剧。‎ ‎(3)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人口分布不均匀。‎ 原因:我国东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比西部地区优越,故人口密度较西部地区大。‎ ‎(4)放开原因:生育率低,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及劳动力缺乏;“独生子女”政策不合时宜;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老人“失独”。‎ 因素:人们素质提高,生育意愿低,社会抚养压力增大;高龄生产危险系数高;社会公共服务不到位。‎ ‎(5)支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爱国的体现;可以减轻独生子女的压力,独生子女精神不孤独,家庭更热闹,有利于家庭和谐。‎ 不支持,父母年龄大,高龄产妇妊娠有一定危险;家庭负担重。‎ 解析 第(1)题,从人口基数、增长速度等方面说明当前我国人口的增长特点。第(2)题,从社会、卫生条件、生活水平和政策等方面分析原因。从环境、经济和人口老龄化等方面说明影响。第(3)题,在调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说明分布特点,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说明原因。第(4)题,从我国生育率低、人口红利及老龄化、养老负担等方面说明放开“二孩”理由。并从人口素质、抚养压力、公共服务等方面说明效果不明显的原因。第(5)题,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在表明自己观点的前提下,只要理由合理并和观点保持一致即可。‎ ‎13.(2017·山东潍坊上学期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许多大城市面临通风、采光条件差、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建小区将推广街区制,实现住宅小区内部道路公共化。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道路及街区布局俯视图”。‎ ‎(1)说明风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 ‎(2)分析该城市道路走向对创造宜居环境的有利影响。‎ ‎(3)说明城市住宅小区内部道路公共化对城市化的有利影响。‎ 答案  (1)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空气净化速度;但会扩大污染范围。‎ ‎(2)西北—东南向和东北—西南向道路利于街道两侧建筑物采光;(西北—东南向)利于季风的深入(形成季风通道),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改善大气质量。‎ ‎(3)有利于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网,缓解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促进土地节约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解析 第(1)题,风加快了大气污染物的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第(2)‎ 题,结合图示知,该市区街道呈西北—东南向和东北—西南向。该布局既有利于各朝向房屋获取较充足阳光,又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第(3)题,从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节约土地等方面进行说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