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全真模拟试题四上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高考全真模拟试题四上教版

高考全真模拟试题 分叉部分 A组(适合一期课改的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以下原始人类中,已知的最早学会制造石器的是 ‎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的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3.下列组图出自我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该书作者是 耙田图 弹棉图 造纸图 A.贾思勰 B.沈 括 C.徐光启 D.宋应星 ‎4.据统计,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日7天时间内,内外诸司奏札多达1660件,共3391件事。平均每天要处理208件奏章、424件事。朱元璋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息”,也无法把事情全部处理好。导致朱元璋这么忙的主要原因是 ‎ ‎ A. 明朝废除了中书省,由皇帝直接控制内阁 ‎ B.明朝统一不久,国家大事繁多 ‎ C. 明朝增设军机处,皇帝要统揽军政大事 ‎ D. 明朝废除行省,皇帝要直接管理地方 ‎5. “他在中央设立大司农司,专管劝导、督察农事、又将‘户口增、田野劈’规定为考核官吏的首要标准。”(张岂之《中国历史》)文中“他”是指 ‎ ‎ A. 汉文帝 B. 唐太宗 C. 元世祖 D. 明太祖 ‎6.“个人如果把私利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他就应该受强制去遵守公共意志。”主张此说的是 ‎ ‎ A. 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 狄德罗 ‎7.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在给陆相南坎次郎的信中说:“乘此世界金融凋落,露国五年计划未完成,支那统一未达成以前之机,确实占领我经营30年之满蒙。”该信应写于 ‎ ‎ A.‎1928年12月28日之前 B. ‎1931年9月18日之前 ‎ C. ‎1936年12月12日之前 D. ‎1937年7月7日之前 ‎8.德军进攻波兰前,英国政治家们却反复强调“不值得为但泽而战”,同时发表声明说“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战争爆发后英国采取了 A.用“奇怪战争”继续纵容侵略 B. 召开慕尼黑会议压迫波兰妥协 C. 执行“中立”政策,袖手旁观 D.与美国合作支持波兰抵抗侵略 ‎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代诗人龚自珍在诗中呼唤的人才主要是 A.“学富五车”的孔孟传人 B.“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 C.“师夷长技”的知识分子 D.“文明开化”的维新人才 ‎10.李鸿章说:“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天耶? 恶得而知其故耶?”(引自《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这段话表明了李鸿章 ‎ A. 抨击传统守旧思想 B.赞赏中国守法传统 C. 倡导学习西方制度 D.提倡臣子取悦龙颜 ‎11.右图为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 ‎ A.公开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旗号 ‎ B.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 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12.“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是哪个时期的象征:‎ A 北伐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日战争 D 十年内战 ‎13.“七千人大会”期间,代表们“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意”。这里说的“出气”是指 ‎ ‎ A.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 ‎ B. 对苏联撕毁两国合作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 ‎ C. 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批评 ‎ D.为在“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人平反 ‎14.“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句话旨在说明这两件事共同的缺点是 ‎ A.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远远地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D.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5.After World War II the United Nationts Was organized。这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动国际社会公正发展的国际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联合国 C 国际联盟 D 世贸组织 二、简释题(共15分)‎ ‎16、官僚政治的建立与巩固(10分)‎ 材料一: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秦始皇是如何“设职授官”的?该“官僚政治”的实质是什么?(5分)‎ ‎(2)“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是指周代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1分)‎ 材料二: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依据材料二, “这种制度”具体是指什么?何时创立的?(2分)‎ ‎(4)依据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发明”与“官僚政治”之间的关系。(2分)‎ ‎17、阅读材料(8分)‎ 公元元年到1900年世界人口的不同统计表(单位:千人)‎ 年代 统计者 公元元年 ‎1000年 ‎1500年 ‎1900年 克拉克 ‎225500‎ ‎280200‎ ‎427800‎ ‎1640800‎ 杜兰德 ‎296500‎ ‎310000‎ ‎483500‎ ‎1670300‎ 比拉本 ‎252000‎ ‎253000‎ ‎461000‎ ‎1620000‎ 麦迪和琼斯 ‎168700‎ ‎264500‎ ‎423600‎ ‎1610000‎ 麦迪逊 ‎230820‎ ‎268273‎ ‎437818‎ ‎1603410‎ ‎(资料来源:克拉克(1967年统计),杜兰德(1974年统计),比拉本1979年统计,麦迪和琼斯1978年统计,麦迪逊(综合调整值),请回答:(8分)‎ ‎(1)表格中世界人口数呈现怎样的趋势?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变化趋势?(4分)‎ ‎(2)从历史方法论方面分析以上学者对相同时期世界人口数的统计出现了差别?(4分)‎ B组(适合二期课改的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由于自然环境差异,历史上形成了多个文明中心,不同的文明区域之间交往的最基本方式是 A. 和亲 B .政府之间使节往来 ‎ C .军事征服 D. 经济文化交流 ‎2.右图是现存的古代某水利灌溉工程照片,它能反映该工程修建时所在地区文明特征的是 ‎①农耕文明 ②大河流域 ‎③国家管理 ④科技进步 A ①② ‎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 D ①②③④‎ ‎3.“以礼入法”是中华法系的显著特征,其确切含义应该是 ‎ A 将儒家思想写入法律 B 用儒家思想强化法律 ‎ C 用法律强化儒家思想 D 儒家思想与法律结合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未知生,焉知死”反映了儒家学说 ‎ A重伦理 B重人事 C重天理 D重教育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 命” 主要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建立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世卿世禄确立 ‎6.大学承载着文明传承的历史使命,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 A 王权上升 B 商业发展 C 教会需要 D 城市复兴 ‎7.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的犹太人中。下列选项不属于基督教教义的是 A 人生而有罪       B 只有信仰上帝,灵魂才能得救 C 要爱人如己   D 犹太人是上帝的特选子民 ‎8.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 纪可一,且法变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的目的是 A 以法治国 B 禁止各家思想传播 ‎ C 独尊儒术 D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的统一 ‎9.中国家族制度从春秋以前的宗法式家族发展到魏晋至唐代的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发展,血缘关系疏远 B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对家族势力的抑制 C 战乱频繁,导致原有的宗法式家族解体,世家大族式家族形成 D 统治者重视家族制度对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儒家家族伦理学说得到重视 上帝将象征教会权力的圣彼得钥匙授予教皇,将象征现世权力的剑授予皇帝。图1‎ ‎10.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可法“与扬州城共存亡”、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儒家什么思想内容?‎ A 忠 B 孝 C 节 D 义 ‎11|.图1反映了中世纪西欧政治的什么特点?‎ A 国王是教皇的奴仆 B 教权与王权分庭抗礼 C 教会统治西欧 ‎ D 教会发生分裂 ‎12.“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九十五条论纲·第86条》‎ 材料反映了 A 教皇聚敛财富,实力雄厚 ‎ B 天主教徒忠实于自己的信仰 C 欧洲教会热衷于建造教堂 ‎ D 路德反对教会的腐朽贪婪和对德意志的经济掠夺 ‎13|。19世纪是百货公司的世纪:“从街上望去,便宜的商品堆积如山,前面有‘大减价’的巨牌,吸引每个过路的人……这公司的各样商品多得好像要流到门外”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 ‎ A城市化导致人口大量增加 B消费观念变化消费时代到来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4.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 ) ‎ A虔诚信仰上帝 B反对盲目信仰 C实行三权分立 D妇女解放 ‎15.1260年,教皇亚历山大四世在他的训令中,呼吁所有的基督教国家的君主们在共同的危险面前团结起来:“……采取有远见的行动,抵抗日渐迫近、显然要降临的危险……愤怒的上帝将惩罚这些野蛮的鞑靼人,这些犹如从神秘的地狱里突然冒出来的鞑靼人。……”‎ ‎“共同的危险”主要来自 A 匈奴人 B 突厥人 C 日尔曼人(蛮族) D 蒙古人 二、简释题(共15分)‎ ‎16、阅读材料 周公制礼作乐,定九刑,设三司(司徒、司马、司空)。礼用以辨异,区别贵贱;乐用以求同,和睦共处。刑以罚乱惩恶,政以施政驭民。‎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之于法”。《史记·始皇本纪》云:“君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秦汉时候,为官吏而明于法律,或为政府所要求,或是一种时尚。汉时私家研习法律蔚然成风,更有以法律传家而历任廷尉的。‎ 汉武帝以后,一些官员往往不根据法律判刑,而是按照《春秋》等儒家经典断案,并且曲解法律条文。魏晋以后,历代王朝开始根据儒家经义系统地修改法律。‎ ‎《唐律释文序》云:“夫礼者民之防,刑者礼之表,二者相须犹口与舌然。礼禁未萌之前,刑制已然之后。”这便是出礼则入刑的道理。 “唐宋试士虽有明法一科,但不为时人所重。明、清以制义取士,更无人读律。”‎ 回答问题 ‎①中华法律形成和成熟于何时?其标志分别是什么?(2分)‎ ‎②秦朝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③汉武帝后出现官吏不依法律判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④材料反映了中华法系怎样的演变过程?(3分)‎ ‎17、阅读材料(6分)‎ 材料一 古代东方的城市是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中古西欧城市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它常以“堡”字结尾,如海德堡、斯特拉斯堡等,在寺院周围产生的,则以“圣”字开头。‎ 材料二 中古西欧的一句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一个农奴,假如他逃到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可以成为自由人,就会受到城市法律的保护。‎ 材料三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古西欧的城市,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回答问题:‎ ‎①西欧封建城市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1分)‎ ‎②与东方城市相比,它有什么特点?(1分)‎ ‎③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1分)‎ ‎④如何理解“中古西欧的城市,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3分)‎ 共同部分 ‎-、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中有一个正确选项。)‎ ‎18.“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的“州官”,其最早的职能是 A 管理地方行政 B 代表中央巡察地方 C 管理地方军事 D 代表中央节制地方 ‎19.‎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封建社会实行这一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在于 A 地主阶级的要求 B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C 法家思想的启示 D 统治阶级的权力欲望 ‎20.“没有中世纪的废墟挡路。……一开始有历史的时候已经有了17世纪形成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因素。”反映以上历史发展特点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21.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到:“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 应准备怎样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 A 新文化运动 B 民族解放运动 ‎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无产阶级革命 ‎22.“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 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 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 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 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23.17-19世纪,欧美的一些主要国家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普遍具有的本质特征是 A 推翻君主制度 B 彻底解决土地问题 C 向法治化国家过渡 D 建立民主共和制 ‎24.无论学习还是研究历史,都离不开材料的收集和甄别。以下选项能证明铁较易冶炼的是 A 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氧,但就整个地球而论铁是最多的元素 B 普通工匠在手力鼓风机的小型泥炉内经低温还原法就能制成铁 C 古代较好的钢有中国的镔铁和制作大马士革波纹刀的印度钢 D 最初所用的铁是陨星里的自然铁,要经过加热和锤击处理,但这东西太稀罕了 ‎25|.康熙皇帝被誉为十七、十八世纪欧亚大陆最杰出的三位君主之一,在许多重大事件关头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在一次会议上他说:“撤亦反,不撤亦反,决不可仿效汉景帝诛晁错以平七国之乱的做法”此后康熙帝采取的行动是 ‎ A平定三藩 B收复台湾 C抗击沙俄 D平定准噶尔 ‎26|.梁启超说:“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惊起民众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27|.咸同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揭露了列强 ‎ A强建租界 B割占香港 C攫取领事裁判权 D强迫开放通商口岸 ‎28|.“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29|.胡锦涛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长征途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解决了关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即①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②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问题,③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领导问题。”遵义会议解决的是 ‎ A①②③ B① C②③ D①③‎ ‎200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限量发行 ‎30|.右图70周年纪念金条的根据是 ‎ A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 B粉碎国民党四次反革命围剿 C遵义会议召开 ‎ D会宁会师 ‎31.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是指:‎ A 维也纳体系 B 华盛顿体系 C 凡尔赛体系 D 雅尔塔体系 ‎32.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政治语汇,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三反、五反 ②大跃进 ③以阶级斗争为纲 ④改革开放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④③②①‎ 二、简释题(共39分)‎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法国人傅立德在《上海法租界史》“告读者”部分写道:“尽管这部著作是如此不完善,但至少有一点好处,使读者知道我们国家在这一小块土地上的惊人努力。当第一个法国人来这里居住时,它还是一个布满了沼泽地的荒僻的地方。创建初期的寒伧的‘法国区’(法租界)今天已经成为这个巨大的上海地区中心的一个繁华市区,它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完成这样的业绩花了多少时间呢?还不到80年。我们有权利引以自豪。”‎ ‎⑴该书出版的主旨是什么?大约在什么时候出版?(2分)‎ ‎⑵“自己的独立生活”指的是哪些方面内容?作者话语中流露出什么样的情感?(3分)‎ ‎⑶你是如何看待租界的影响?(3分)‎ ‎34.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周年。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60年来的种种往事。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400年前……哥伦布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 在这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 结合历史,回答问题:(10分)‎ ‎(1)维多利亚女王即位时,英国有着怎样的世界地位?(2分)‎ ‎(2)汤因比写作这段文字时,英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和殖民霸主地位分别受到了哪两个国家的挑战?说明理由。(3分)‎ ‎(3)用具体事例说明“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3分)‎ ‎(4)如何评价汤因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2分)‎ ‎35.“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 材料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 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的先 声。‎ 材料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与一位 ‎“秀才”共谋国事。‎ 材料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 画上了“休止符”……‎ 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 具体解释“已成为定局的悲剧”和材料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影响?(3分)‎ (2) 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3分)‎ (3) 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何在?(2分)‎ (4) 材料三为什么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休止符……”这里的深层含义是什么?(2分)‎ ‎37.“能源是一个包括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大英百科全书》)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巨大进步,一定程度上都离不开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人类在享受能源恩赐的同时,也不断遭到能源的束缚和惩罚。‎ 请回答:(共9分)‎ ‎ (1)农业社会人类可以利用的能源主要是什么?(1分)‎ ‎ ‎ ‎(2)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能源结构发生了怎样变化?(3分)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手段或技术是什么?(2分)‎ ‎ ‎ ‎(3)未来社会能源在国家战略中地位是下降还是提升?试说明理由。(3分)‎ 三、材料分析论证题(共36分)‎ ‎37.工业革命的发生标志了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时代开始步入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实现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它还带来人类在民族、国家、社会关系以及精神和思想领域的全方位巨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化“一旦蒸汽机能把大批男男女女和儿童引到工厂工作,城市数量和规模就开始增大。在城市,交通运输比乡村要便利。因而原材料输入和把产品运出去花费都较低。同样,城市里容易招到工人,……然而19世纪初期城市发展的原因并不限于工业化一点。人口的普遍增长与工业化合力促成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引自爱德华伯恩斯坦等撰写的《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初期促进欧洲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2分)‎ 材料二:财富的增长与分配“工业革命以世界性的规模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使生产率史无前例的增长成为可能。大不列颠首先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使其资本从1750年的英币50,000万镑增长到1800年的150,000万镑、1833年的250,000万镑和1865年的600,000万镑。……一部分人相信,所有的阶级都在大小不等的程度上得益,其他的人则坚持认为,少数人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而多数人却在遭受无情的剥削,其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2)英国工业革命是如何“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2分)‎ ‎(3)文中“一部分人”和“其他的人”分别代表哪个阶级的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材料三:城市中产阶级和城市工人阶级的生活“……入学之前孩子们通常由保姆和家庭女教师照料。中产阶级妇女一天光阴大都消磨在与同类家庭的妇女交往上。……住宅和家具是中产阶级极为看重的物质保障的一个表现。住宅建筑坚固牢靠,饰以重彩,向人昭示着居住其间的人的财力和社会威望。……房间里充斥着家具、艺术品、地毯和墙饰物。……该阶级成员尽可能地设法住在远离工业化所产生令人不快的景象和臭味的地方。他们通常居住在城市的西部,以免受到经常吹个不停的西风的影响,从而避开工业污染。‎ 为了取得高额利润,精于算计的资本家开始违背道德的约束,排斥男工,大量雇用女工和童工……女工和童工是廉价的劳动力,可以支付较低的工资,……英国开始了雇用女工和童工的狂潮。……1833英国的加斯科尔对一般工人的生活状况作过调查。……住房条件更差,又污秽又缺少家具……在许多较大的城市里,无论老城市里还是新兴城市里,男女工人都是临时租住房子,其家人被留在农村。……中产阶级移居到尽可能远地离开疾病和工厂烟雾的地方……在没有适当的排污设施和新鲜用水的地方,霍乱、伤寒、结核病等是人类天然的杀手。”‎ ‎——引自爱德华伯恩斯坦等撰写的《世界文明史》‎ ‎(4)材料三反映了工业革命中不同阶级的生活状况贫富差别拉大,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材料四:马尔萨斯论人口“马尔萨斯在其引起争论的《人口论》中认为,大自然给人类的进步设定了难以克服的界限。……人口增长的速度高出食物供应增长速度的自然趋势。……由此可见,贫穷和痛苦是人类无法避免的。即使通过了均分所有财产的法律,穷人的状况也只会暂时得到改善。时间不长,他们又会有更大的一家人,最终结果是这一阶级的状况与从前一样糟糕。”‎ ‎(5)马尔萨斯认为工业革命中“贫穷和痛苦”的原因是什么?(1分)他的《人口论》观点的实质是什么?(1分)‎ 材料五:约翰·穆勒的观点“他坚持认为,社会可以调整财富的分配,使之对社会大多数人有利。其次,他鼓吹彻底背离自由放任信条。穆勒赞成在某些情况下通过立法来缩短工作时间,认为国家可以采取初步措施,通过征收遗产税、挪用不劳而获的土地增值收入对财富进行重新分配。”‎ ‎(6)约翰·穆勒提出改变社会贫富差别的方法是什么?在当时是否可行?请说出理由。(3分)‎ ‎(7)请依据本大题所提供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工业文明与社会问题的历史小论文。(共20分。选题2分,观点6分,史实8分,结构2分,文字2分。500字左右)‎ 注意:1.紧扣所给主题,突出个体理解。‎ ‎2.注重材料分析,史论结合恰当。‎ ‎3.文章结构合理,文字流畅通顺。‎ 答案 分叉部分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A组 ‎1A‎ 2B 3D ‎4A ‎5C 6B ‎7A ‎8A 9B ‎10A ‎11C ‎12C ‎13A ‎14A 15B B组 ‎1D 2D ‎3C 4B ‎5A 6D ‎7C 8D ‎9A ‎10A 11B 12D ‎13C 14B 15D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 ‎16A‎.(10分)‎ ‎(1)中央设丞相(1分)、御史大夫(1分)和太尉(1分),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1分),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实质是中央集权制(1分)。‎ ‎(2)分封制(1分)。‎ ‎(3)科举制,隋唐时期(2分)。‎ ‎(4)加强了中央对于官吏选拔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巩固;但到封建社会后期,却使中央集权制走向极端(2分)。‎ ‎17A‎.(1)增长趋势。生产力发展尤其是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政府鼓励生育的政策。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保障制度等(3分)‎ (2) 资料来源不同,研究方法不同,统计方法和统计时间不同。主观意识不同等。(2分)‎ ‎16B.①(4分):形成——战国时期,《法经》;成熟——隋唐时期,《唐律》《唐律疏义》。‎ ‎②指导思想(2分):法家思想,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③原因: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以适应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1分);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上升为统治思想,儒学是官方哲学(2分);西汉各类学校推广儒学教育(1分)。‎ ‎④演变过程(4分):西周时“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秦时以法家为统治思想,严刑峻法;汉时以礼入法;唐时“礼法合一”礼主刑辅;(唐以后“明刑弼教”用法律强化儒家教化。)‎ ‎17B.①背景(1分):早期城市因蛮族入侵而衰败,11世纪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城市复苏。‎ ‎②特点(1分):工商业中心 ‎③现实(1分):封建庄园里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城市议会、法庭维护市民的人身自由和合法权利;城市与封建领主争夺自由劳动力。(答对任意一点即给分)‎ ‎④理解(3分):商品经济发展,培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市民力量的壮大,逐渐削弱教会的政治权力,最终瓦解西欧封建社会二元政治结构;适应市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大学兴起,市民文化应运而生。‎ 共同部分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8B 19B 20D 21D ‎22C ‎23C 24B ‎25A ‎26C ‎27A ‎28C ‎29C 30 D ‎31 C ‎‎32A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39分)‎ ‎33.(8分) (1)让人们了解上海的法租界;20世纪20年代(2分)‎ ‎(2)租界因完全脱离和排斥中国政府的行政管辖,法国人拥有行政权、司法审判权、税收权、警务权等;宣扬法国的殖民者“功绩”,歧视中国。(3分)‎ ‎(3)消极:租界是不平等条约的产物,是近代以来外国列强和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掠夺和殖民统治的基地,是近代中国的耻辱标志。列强在租界对中国民众的歧视和伤害,给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难以弥补的创伤。积极:租界成为了解和引进西方先进文明的窗口;租界内特殊的政治环境,也为革命党人的活动提供了某些相对有利的空间;推动了中国的市政建设和城市化的进程。(3分)‎ ‎34.(10分)‎ ‎(1)英国经过工业革命,财富巨增,成为“世界工厂”;通过殖民战争,确立世界殖民霸权;(2分)‎ ‎(2)美国、德国;(1分)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首位;德国推行争霸世界的新政策(世界政策),英德矛盾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2分)‎ ‎(3)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英国打开中国门户,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分)日本面临民族危机,实施明治维新,摆脱危机,走上现代化道路;(2分)‎ ‎(4)近代西方在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文化思想等方面确实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1分)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人类文明史的全部,而且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侵略、掠夺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上,具有血腥的一面。(2分)(注:从两个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35.(10分)‎ ‎ (1)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 公车上书、推动维新运动兴起(3分)‎ ‎ (2)政治上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上学习西方科技,挽救民族危机。(3分)‎ ‎ (3)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没有发动人民群众。(2分)‎ ‎ (4)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现代化探索并未终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继续探索。‎ ‎36.(11分) (1)柴草(1分);(2)煤、石油、电能(3分),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原子技术(4分);‎ ‎ (3)提升,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物质基础,能源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下降,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重要性在下降,如软件产业和一个国家资源的多少并没有什么联系。(3分)‎ 三、材料分析论证题(36分)‎ ‎37.(1)主要因素:工业化和人口的普遍增长(2分)‎ ‎(2)人力资源:工业革命前,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的自由劳动力。(1分)自然资源:蒸汽机普及后,英国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得到开发和利用。(1分)【或答英国打败法国后,取得海上霸权,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提供资源。(1分)】‎ ‎(3)文中“一部分人”代表工业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1分)“其他的人”代表无产(工业)阶级。(1分)因为工业革命形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1分)【或答“一部分人”和“其他的人”分别为工业革命后财富分配问题进行辩护和辩护。(1分)】‎ ‎(4)贫富差别表现:中产阶级妇女休闲生活,工人阶级妇女的廉价劳动力工作;(1分)中产阶级儿童受良好教育,无产阶级的孩子成为廉价的童工;(1分)中产阶级的住宅和家具豪华,工人阶级住房条件更差,又污秽又缺少家具,临时租住房子;(1分)中产阶级的居住环境较好,远离工业化所带来的臭味和工业污染地区,工人阶级居住环境恶劣,污染带来了霍乱、伤寒、结核病等。(1分)‎ ‎(5)原因: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的速度高出食物供应增长速度”是贫穷和痛苦的原因。(1分)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为工业革命后出现的贫富分化等现象进行辩护,实质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1分)‎ ‎(6)方法:通过立法和国家采取措施,对财富进行重新分配。(1分)否。理由: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逐步进入政权中心,掌握着国家的立法权和行政权。(1分)无产阶级是被统治阶级,没有政治权利。(1分)‎ ‎(7)小论文:(20分)‎ 观点6分,史实8分,结构3分,文字3分。‎ 注意:1.紧扣所给主题,突出个体理解。‎ ‎2.注重材料分析,史论结合恰当。‎ ‎3.文章结构合理,文字流畅通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