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台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西周制定礼乐制度的目的是 A. 维护等级制度 B. 丰富文娱生活 C. 弘扬民族文化 D. 发展音乐艺术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礼乐制度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故A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制定礼乐制度的目的是维护等级制度,而不是为了丰富文娱生活,故B选项错误;西周制定的礼乐制度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从而有利于巩固统治,而不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故C选项错误;发展音乐艺术与制定礼乐制度无关,故D选项错误。‎ ‎2.下列措施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的是 A. 颁布“推恩令”‎ B. 实行行省制度 C. 废除宰相制度 D. 派文官任知州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始终存在着两大基本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以及君权与相权 ,废除宰相制度加强的是君权而不是中央集权,所以C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选项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符合题意;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因此元朝的行省制属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宋代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如派文官任知州,加强中央集权,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3.宋、明画朝经筵(御前讲席)是由士大夫教化皇帝,清代经筵则是当经筵官讲毕,皇帝发表一通御论,然后讲官们跪赞皇帝圣学高深,发从前所未发,昭示万世。这种变化反映了清代 A. 文人政治地位低下 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 儒家统治地位衰落 D. 君主权威不断强化 ‎【答案】D ‎【解析】经筵演讲者由以前的士大夫变为皇帝,体现出皇权权威的不断提升,故D项正确;文人地位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A错误;中央集权属于地方集权中央,故B错误;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社会统治思想,故C错误。‎ ‎4.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 统领中央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负责朝廷的日常事务 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时设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后内阁臣获得票拟权,但没有决策权;清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可以参加处理内政,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军政要务,但无决策权,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故C项符合题意;内阁和军机处没有权力统领中央六部,排除A项;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主要职责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但只是辅助机构,没有决策权,排除B项;明代内阁和清代的军机处的主要职责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而非地方事务,排除D项。故选C。‎ ‎5.梭伦改革规定,按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这一措施的意义在于 A. 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B. 打破贵族垄断政权 C. 促进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 D. 满足男子参政愿望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打击了依靠血统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奴隶制国家的发展,故B项正确;梭伦改革中实行的财产等级制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贵族的特权,但不能说“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措施促进了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发展而不是“崛起”,故C项错误;D选项错在“男子”,男子并不一定是公民,故D选项错误。‎ ‎6.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主要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 证据第一 B. 量刑较轻 C. 因人设法 D. 维护权贵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可知,古罗马法肯定在有凭据的基础上做出审判,而不是凭空猜测和怀疑,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罗马法注重证据的原则,没有体现量刑是否轻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的民法主张不靠怀疑来惩罚任何人,不随意判处无罪之人,没有体现因人设法的内容,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并未体现维护贵族利益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 ‎7.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对“理性”的正确理解是 A. 罗马法摒弃了习惯法 B. 罗马法体现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C. 罗马法追求完美境界 D. 罗马法主张消除压迫,使社会公平 ‎【答案】B ‎【解析】材料“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强调的是罗马法的与时俱进的特征,主要是为现实政治服务,实用性色彩更强,B正确;罗马法是有习惯法的影子的,A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罗马法是奴隶主阶级专制的工具,消除压迫的说法错误,D排除。故选B。‎ ‎8.有人说,“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这里的“□□战争”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这场战争应当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D项。‎ ‎9.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实行联邦共和政体,下列宪法的规定体现了联邦制原则的是 A. 确立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 总统和国会议员由民选产生 C. 实行两党制 D. 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联邦”‎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掌握,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联邦”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则,即联邦制的原则,故D选项符合题意;确立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权力制约与平衡的三权分立原则,没有体现联邦制原则,故A选项错误;总统和国会议员由民选产生体现了民主选举的原则,而不是体现联邦制原则,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党制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晚于题目中的时间,故C选项错误。‎ ‎10.马克思说:“(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己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体制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德意志帝国的议会起的作用巨大 B.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拥有国家实权 C. 德意志帝国的政体仍是君主专制 D. 德意志帝国的统治阻碍社会发展 ‎【答案】B ‎【解析】题干中“(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德意志帝国君主是实,故选B项;题干中“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立宪为虚,排除A项;德意志帝国虽然皇帝权力巨大,但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济发展迅猛,德国迅速跻身强国行列,排除D项。‎ ‎11.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未对鸦片贸易进行任何规定,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鸦片战争与鸦片贸易无任何关系 B. 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C. 英国害怕受到国际舆论谴责 D. 中国默许鸦片贸易合法化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并未对鸦片贸易进行任何规定,说明英国的主要目标不是进行鸦片贸易,而是打开中国市场,故B项正确;A项错误;C和D均不是材料体现主要信息。‎ ‎12.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居住及租地权 D. “门户开放”政策 ‎【答案】B ‎【解析】材料可解读为“一国获利,各国均沾”,即:片面最惠国待遇。故选B。‎ ‎13.《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它反映了 A. 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B. 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 C. 先进的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思想 D. 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质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制定并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绝对平均的思想,体现了其落后性,无法反映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是以洪秀全为首的一次农民起义,不属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故C选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主要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不能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性质,故D选项错误。‎ ‎14.下表为近代中国某次战役的军力对照表,据此判断,此次战役最有可能出现在 中方 敌方 军舰(艘)‎ ‎10‎ ‎12‎ 总吨位 ‎31366‎ ‎40894‎ 航速(海里)‎ ‎15.5‎ ‎16.4‎ 火炮(速射炮)(门)‎ ‎173(0)‎ ‎268(97)‎ 兵力(人)‎ ‎2000‎ ‎3500‎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根据军力表中中国“海里”“军舰”等信息可知,这是一次近代化的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C正确;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尚未建立近代化海军,排除A、B;八国联军侵华没有发生海战,排除D。‎ ‎15.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其中“敢闯新路”主要体现在 A. 打土豪,分田地 B. 工农武装割据 C. 纠正“左”倾错误 D. 开展武装斗争 ‎【答案】B ‎【解析】根据“井冈山精神”可知,时间是井冈山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答案为B项。A项,体现的是依靠群众,排除。C项,纠正“左”错误的会议最早为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在长征路上所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与井冈山时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开展武装斗争与“敢闯新路”不符,排除。‎ ‎16.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史实是 A.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B. 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C. 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D. 组建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无数中国青年响应蒋介石“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纷纷踊跃参军,组建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联合英国、美国抵抗日军,因此组建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故D选项符合题意;抗战期间,中共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故A选项属于中共党的行为,不符合题意;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争,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17.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迁都声明》:“我们始终相信,暴力是不能打垮我们的……敌人进攻南京,我们就保卫南京。敌人进攻四川,我们就保卫四川。只要敌人继续侵略,我们就继续抵抗!”该材料说明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是 A. 依赖外援 B. 避战自保 C. 坚持抵抗 D. 妥协退让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只要敌人继续侵略,我们就继续抵抗!”可知,看出国民党当时的抗战态度是坚持抵抗到底.,故C选项正确;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国民政府准备进行迁都,要抗战到底,材料没有体现出依赖外援的信息,故A选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迁都不是为了避战自保,而是为了继续坚持抗战,故B选项错误;材料信息明显是要继续抵抗,而不是妥协退让,迁都是因为战场形势所决定的,故D选项错误。‎ ‎1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主要体现在 A. 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B. 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C.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D. 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体现在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对世界的意义体现在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故C选项正确;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是属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不属于世界意义,故A选项错误;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也属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不属于世界意义,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因此这属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不属于世界意义,故D选项错误。‎ ‎19.马克思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据此,对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巴黎公社的胜利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 B. 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 C. 巴黎公社的措施都体现了其阶级属性 D. 巴黎公社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实践基础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趋势”可知,这体现出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故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没有体现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产生的影响,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具体体现巴黎公社所采取的措施,因此无法得出巴黎公社的措施都体现了其阶级属性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建立时期马克思主义已经产生,故D选项错误。‎ ‎20.列宁指出:要建立从上到下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要废除替察、军队和官吏,即以全民武装代替常备军;将俄国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列宁的上述思想出自 A. “四月提纲”‎ B.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C. 《和平法令》‎ D. 《土地法令》‎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要建立从上到下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将俄国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革命转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即为俄国革命指明方向的是《四月提纲》,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列宁起草《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农代表苏维埃,而《四月提纲》发表于1917年4月,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17年11月7日晚召开之际,列宁起草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故C和D选项与材料无关。‎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民主政治建设莫定了基础。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村民选举制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所以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不是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新中国民主政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而不是村民选举制度,故D选项错误。‎ ‎22.于右任先生在《望大陆》中写道:“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首绝唱 A. 表现了对两岸统一的前景充满绝望 B. 表达了对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的热爱 C. 反映了对国共两党对峙的严重忧虑 D. 表现出了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心情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望大陆》反映了他渴望国家统一,台湾同胞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台湾同胞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但对此没有充满绝望的消极心情,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对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的热爱,故B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他渴望国家统一,台湾同胞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没有反映对国共两党对峙的忧虑,故C选项错误。‎ ‎23. 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 A. 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 B. 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 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 D.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的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1953年周恩来说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即可选出D项;A项召开于1955年,晚于题目中时间“1953年”,故排除;B项签订于1950年、C项发生于1949年,均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953年”,故排除。‎ ‎24.建国以后,我国逐步收回了列强侵占近一个世纪的租界领事权,驻兵权,清查、冻结、没收了大量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存款和不动产,基本实现了我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自给自传。这体现了建国初我国哪一外交方针的的精神?‎ A. 不结盟 B. 一边倒 C. 另起炉灶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D ‎【解析】A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排除;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一边倒”就是新中国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不符合题意,排除B。“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外交,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我国逐步收回了列强侵占近一个世纪的租界领事权,驻兵权,清查、冻结、没收了大量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存款和不动产,基本实现了我国基督教和天主教的自给自传”体现了 ‎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符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故选D。‎ ‎25.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这一声明 A. 开启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B. 开始中美关系正常化 C. 标志着中美正式建交 D. 有助于中美两国关系改善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可知,美国愿意改善和中国的关系,故选D。乒乓外交开启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材料没有体现乒乓外交的信息,故A与材料无关,排除A。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故B不符合题意,排除B。中美正式建交于1979年,于材料时间不吻合,故排除C。‎ ‎26.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是因为周恩来主张 A. 和平共处不称霸 B. 求同存异谋发展 C. 加强团结不结盟 D. 区域互利求合作 ‎【答案】B ‎【解析】本题关键词为“菲律宾”“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可见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只有万隆会议符合要求。万隆会议上初期与会国存在严重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7.有学者指出:冷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多集中在欧亚非三洲的结合部,包括巴尔干、中东和高加索等地区。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 ‎①宗教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 ‎②各国的贫富分化比较严重 ‎③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④因冷战结束形成权力真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二战后两极格局下,由于宗教信仰和民族矛盾,边界问题等原因,地区冲突不断,欧亚非三洲的结合部容易出现权力真空,也是这些地区,地区冲突出现的原因,由此可知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均过于绝对,不正确。故选C。‎ ‎28.两极格局解体后,对当前国际形势和国际政治格局描述不确切的一项是 A.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流 B. 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C. 美国推行单边主义获得成功 D. 和平与动荡是当今世界的现实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但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 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因此美国推行单边主义获得成功的结论是错误,故C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解体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流,故A选项说法无误,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解体后,随着中国、日本的崛起,欧洲国家的联合,世界发展趋势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故B选项说法无误,不符合题意;两级格局解体后,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也面临着问题和挑战,因此和平与动荡是当今世界的现实,故D选项说法无误,不符合题意。‎ ‎29.2017年,联合国驻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最高行政长官尼葛这样评价中国的工兵分队:“中国工兵非常出色,不仅为达尔富尔的和平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当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参与苏丹维和行动属于 A. 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的行动 B.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C. 中国与苏丹双边外交活动 D. 践行“结伴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成就,从材料可知,中国参与苏丹维和行动是联合国授权的,故体现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选B。材料没有体现“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的信息,故排除A。中国参与苏丹维和行动是联合国授权的,不属于双边外交活动,故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结伴不结盟”的国家关系的信息,故排除D。‎ ‎30.《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是马克思个人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B. 实践证明《共产党宣言》是空想社会主义 C. 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共产主义 D. 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答案】D ‎【解析】《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故选D。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A表述错误,故排除A。《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表述错误,故排除B。在宣言中他们公开宣布: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共产主义,故C表述错误,排除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31题18分,32题22分,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57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经过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 ‎——陈红太谈我国60年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进行了什么重大实践活动?‎ ‎(2) 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答案】(1) 政治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实践活动: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 ‎(2) 成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基本特征:以共产党为核心;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各民族一律平等;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解析】(1) 政治主张:根据材料“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组成之……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可知,孙中山的核心政治主张是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实践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 ‎(2) 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法治建设,如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基本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一系列民主制度体现出的基本特征是以共产党为核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宪法以及一系列民主制度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指出:“中美国情各异,历史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阶段不同,应该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聚同化异,和而不同。”‎ 材料一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上海公报》‎ 材料二 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中美《八一七公报》‎ 材料三 美利坚合众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或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的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美国《与台湾关系法》‎ 材料四 中方历来重视发展中美关系,愿同美方相向而行、一道努力,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中美之间存在一些分歧很正常。对此,不能动辄把自身的问题归咎于对方、在战略判断上犯下根本性错误,那样只会损人害己、搞乱世界;而应采取客观、理性的态度,多做换位思考、相互适应。最重要的是,要始终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通过化解和管控分歧避免中美合作大局受到干扰。‎ ‎——2018年3月26日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的外交政策。该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转变,分析其转变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建交公报”发表于哪一年?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分析美国《与台湾关系法》的签署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4)综上,从历史和现实出发,谈谈你如何理解中国政府处理当前中美关系的做法。‎ ‎【答案】(1)政策:封锁、威胁、孤立的敌视政策。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苏冷战的需要;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美国的国际地位的削弱;封锁中国计划的破产;中苏关系紧张 ‎(2)时间:1978年。内容: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影响: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阻碍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 ‎(4)理解: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都是灾难;我们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不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双方妥善处理和管控敏感问题,推动中美关系在新起点上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解析】(1)关于“政策”,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的“孤立”、“遏制”,经济上的封锁、禁运政策,企图扼杀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关于“原因”,要从中国与美国的两方面分析,中国方面,中国经济恢复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等;美国方面,美苏争霸处于劣势、经济实力衰退等。‎ ‎(2)关于“时间”,根据所学,1978年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关于“内容”,根据所学,公报重申美国“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3)根据所学,《中美联合公报》是以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准则为依据的,而《与台湾关系法》是美国单方面制定的国内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粗暴地干涉了中国的内政,该法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 ‎(4)根据所学,中美两国的国力、在世界的话语权影响着两者的关系,当双方成为举国轻重的大国后,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会很大,需要合作才能共赢。中美不可能是完全对立的,中美之间互相不断适应、正视对方的实力和利益,有助于中美关系的持久稳定和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