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复习讲义:第十三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4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讲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复习讲义:第十三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4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复习讲义

第34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展示] 实践及其特点(2014、2016·选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012、2015、2017、2018·选择);真理及其特性(2014、2016·选择);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2013、2017、2018·选择,2014·探究)。‎ ‎[试判断]‎ ‎1.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社会活动是不存在的。(  )‎ 分析:错误。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并不排斥所有单个人的活动。‎ ‎2.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 分析:错误。实践提供的认识工具有利于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3.认识的发展推动实践的发展。(  )‎ 分析:错误。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推动实践的发展。‎ ‎4.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 分析:错误。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5.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 分析:错误。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谬误,但每一真理相对于它存在的条件来讲是确定的、客观的,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 ‎6.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所有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就是主观性。(  )‎ 分析:错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7.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说明真理以谬误为基础。(  )‎ 分析:错误。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这说明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 ‎8.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真理具有反复性。(  )‎ 分析:错误。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而不是真理具有反复性。‎ ‎9.认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 分析:错误。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实践与认识的顺序不能调换。‎ 考点1 实践及其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2)特点 特点 内涵 直接现实性 通过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但不是一定能变为现实 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主观能动性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③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单个人的实践活动不存在) ‎ ‎②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点拨 ①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 ‎②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但盲目的实践是存在的。盲目的实践是在错误意识指导之下的实践。‎ 典例1 (2016·江苏高考)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为……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研究这些信息,比对选项,发现题意只与实践活动有关,①③符合题意;题意没有体现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故排除②;真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形式具有主观性,④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跟踪训练1 人工智能的语言对话能力一直是科学家希望突破的领域。近日,IBM团队开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机器人“项目辩论者”可以在复杂话题上与人类进行辩论,这项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提供以证据为基础的论点来帮助人类作出决策。该研究表明(  )‎ ‎①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②人工智能已成为思维运动的载体 ‎③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④科学具有造福社会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人工智能的语言对话能力”研究表明,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科学具有造福社会的价值,①④符合题意;人脑是思维运动的载体,②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考点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表现 理解 体现 反对 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②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吃过黄连苦,方知甘草甜 将认识的来源等同于获得认识的途径 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 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交通拥堵打车难是痛点,打车软件便应运而生;为了发展工业生产,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的物理特性;科技工具的发展提升了认识能力;知所不豫,行且通焉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实践是检 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 唯一标准 ‎①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天平是轻重的衡量器;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烈火见真金;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成无以知君子;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才 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认 识的目的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不为实践服务的认识毫无意义;学以致用;心动还需行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君子动口也要动手;迈开脚步时不忘初心,圆规才能画圆 认识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 提醒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 ‎[原理及其方法论]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坚持实践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为实践服务才有实际意义,要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典例2 (2018·江苏高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从事地图服务的单位也由传统的地图出版社向一般出版社、导航电子地图服务提供商、互联网企业等延伸,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材料告诉我们(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可以变观念为现实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答案 B 解析 B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类新型地图产品层出不穷,迫切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订”,这说明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跟踪训练2 (2018·苏州一模)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多处引用古语古训,也带火了许多古诗词。下列习近平主席所引用的古诗词与其蕴含的哲理对应正确的有(  )‎ ‎①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树立正确的意识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③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体现对人民的关心,树立了正确的意识,入选。“疾风”“烈火”强调实践的检验作用,③入选。②体现的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体现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成功的前提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结论错误。‎ 跟踪训练3 蝙蝠利用准确到令人震惊的声呐追踪猎物,其猎物飞蛾则利用长长的翅尾制造“声音错觉”,诱导蝙蝠扑击错误方位以逃避追击。这一科学发现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何一些飞蛾拥有艳丽的尾巴,并且可能为未来的无人机设计提供灵感。这表明(  )‎ ‎①揭示世界的奥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②生物与其天敌之间的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③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提高了思维能力 ‎④“聪明”的生物发挥意识能动性可以逃避天敌的追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科学家通过研究蝙蝠与飞蛾之间的猎捕关系,揭示了飞蛾拥有艳丽的尾巴的原因,可以支撑揭示世界的奥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也表明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提高了思维能力,①③正确。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之间不能转化,②错误。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等动物可以有简单的心理,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但这都不能称之为意识,更没有意识的能动性,④错误。‎ 考点3 真理及其特性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特征 特征 理解 要求 客观性 ‎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 ‎②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①真理是客观的,要坚持真理②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①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发展真理 ‎②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求我们正确对待谬误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原理及其方法论]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坚持真理,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点拨 典例3 漫画《多跨一步》蕴含的哲理是(  )‎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有条件的 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答案 B 解析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可知真理是有条件的。故选B。‎ 跟踪训练4 (2018·南通一模)斯里兰卡有句名言:“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这句名言启示我们(  )‎ ‎①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斯里兰卡的名言强调:运动是绝对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④正确。题干没有体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①不选。③强调的是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不符合题干指向。‎ 考点4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含义 原因 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上升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方法论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原理及其方法论]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检验和发展真理。‎ 提醒 ①在认识过程中反对两种错误观点:一是“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二是“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②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途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典例4 (2018·江苏高考)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③对: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因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和梓心怀敬意,“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这表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④对:以柳宗元的诗引出桑梓的来源,体现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所以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②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人为事物的联系。‎ 跟踪训练5 (2018·江苏高考)2017年11月,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两只猕猴。很多人都以为,这项技术的突破并不大,因为22年前,美国已经诞生了克隆羊。但实际上,当初的克隆羊采用的是胚胎分裂技术,而中国科学家采用的则是更为先进的体细胞克隆技术。由此可见(  )‎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B.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才不会被推翻 C.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条件的局限 D.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答案 C 解析 C对:很多人认为克隆猴技术的突破不大,是因为受到条件的限制。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认识世界的目的。B排除:已经确定的真理不会被推翻,它会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D排除:材料没有体现。‎ 跟踪训练6 下图漫画表明(  )‎ A.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B.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C.人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影响 D.追求真理是一个艰辛过程 答案 C 解析 漫画反映了人们喜欢听谎言而不愿意接受真相,说明认识受主观因素影响,C正确。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A错误。B、D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和规定性。‎ 点拨 正确区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反复性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图示:‎ 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图示:‎ 上升性 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图示:‎ 主观题热考点——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设问方式 体现说明类 材料体现了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原因类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做某事 措施类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怎样做某事 典例 (2014·江苏高考)2013 年,以“××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年化收益率一般为5.0%,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活期存款利率为0.35%。巨大的利差让网民用鼠标投票,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搬家”。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 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一方面也受到审视和质疑。‎ 从认识论角度,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 第1步 审设问信息 知识限定 认识论角度 设问指向 分析“鲜花和掌声”“审视和质疑”并存的原因 试题类型 原因类 第2步 审材料信息 获取信息(1)‎ 巨大的利差让网民用鼠标投票,开始了银行存款的“搬家”‎ 对接知识 认识的差异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立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获取信息(2)‎ 以“××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一方面也受到审视和质疑 对接知识 认识的反复性: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第3步 整理答案 ‎(1)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立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评价互联网金融的作用时,人们往往是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问题,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 ‎(2)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互联网金融由于出现时间比较短,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也是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进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并在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聚焦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全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用真理的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历经百年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真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2)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做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当代依然焕发着生机和活力。‎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随着量子纠缠比特数目的增加,量子计算的速度能够实现指数级的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首次成功实现了18个量子比特超纠缠态的实验制备和严格验证,使量子计算的速度又向前跨越了一步。这表明(  )‎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实践 ‎②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①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错误。‎ ‎2.漫画《梦想》启示我们(  )‎ A.实践具有能动性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答案 D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只有梦想而没有实践”,说明要通过实践才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故选D。其他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漫画主旨。‎ ‎3.(2018·南通一模)我国科学家利用小分子核苷酸合成了活体真核染色体,得到了具备完整生命活性的酿酒酵母基因组,首次实现了人工基因组合成序列与设计序列的完全匹配,这标志着人类向“再造生命”又迈进一大步。这主要表明(  )‎ A.规律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能动性 C.意识具有选择性 D.实践具有客观性 答案 B 解析 题意反映了人能发挥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改造世界,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B正确。题干的主旨没有反映规律的客观性、意识的选择性、实践的客观性,A、C、D不选。‎ ‎4.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经历了从800元→1 600元→2 000元→3 500元的多次提升。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019年1月1日我国再次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将起征点从3 500元提高到5 000元。这表明(  )‎ ‎①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社会意识变化将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上层建筑的调整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②错误,忽视了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的不同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如果调整不适合经济基础,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完善,④错误。‎ ‎5.(2018·苏州一模)《道德经》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你对此观点的认识是(  )‎ A.错误,否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 C.正确,肯定实践具有自觉选择性 D.错误,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答案 A 解析 题干观点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正确意识才起促进作用。C判断错误。D颠倒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6.(2017·江苏高考)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 D 解析 新兴职业的出现带来了如何规范的问题,这要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这表明实践推动认识向前发展,故D入选;题意与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直接现实性和最终目的无关,排除A、B、C。‎ ‎7.人们通常认为生命离不开阳光和空气。我国通过“蛟龙”号深潜精细调查,发现在某些海洋深处存在黑暗生态系统。这里虽然缺乏阳光,几乎无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却依然存在许多生物种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深海生态系统。这表明(  )‎ ‎①人们的日常观念与客观真理总存在较大的差异 ‎②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合理利用自然规律 ‎④科技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人们的日常观念不一定与客观真理存在较大差异,①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只体现通过“蛟龙”号深潜精细调查深海生态系统的发现,而不涉及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③排除。‎ ‎8.(2018·南京、盐城一模)据中国科学院公布,我国发射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太空中测量到了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取得了一项开创性发现。材料表明(  )‎ ‎①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②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来源 ‎③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 ‎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不是认识工具,②错误。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④错误。‎ ‎9.下图漫画中,“幸运”壁虎对“中奖”经历应该作出的合理反思是(  )‎ A.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B.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C.认识主体立场不同结论自然不同 D.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 D 解析 漫画中“幸运”壁虎拿到的奖品是自己的尾巴,这启示人们应该在实践中检验某种观点是否正确。据此判断,D正确,B不选。哲学有正误之分,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实践不犯错误,A排除。认识结论不同是由主客观多种因素造成的,认识主体立场不同,结论不一定不同,C错误。‎ ‎10.(2018·常州一模)在生活中,当我们伤风感冒时,医生经常建议多喝水。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却指出,对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 A.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 D.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 B 解析 对于伤风感冒是否要多喝水要具体分析,体现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正确。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A错误。真理是客观的,不会因为立场的变化而改变,C错误。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错误。‎ ‎11.(2018·如东、海门联考)睡眠的意义是什么?由于人脑过于复杂,加上科研条件的限制,科学家们对此也是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睡眠是节省能量的一种方式,也有人认为睡眠带来了清除大脑废物的机会。这表明(  )‎ A.对同一对象的认识有多个不同的真理 B.认识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C.认识具有无限性,永远无法获得真理 D.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 答案 D 解析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D正确。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A 错误。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错误。‎ ‎12.(2018·苏锡常镇四市二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义(  )‎ A.根源在人们对新时代社会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B.表明认识是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过程 C.体现了真理是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体现了认识是一个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的过程 答案 D 解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义源于实践的发展,A错误。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义本身是真理而非接近真理,B不选。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错误。‎ ‎13.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涉及数百人的研究后发现,胖人和瘦人眼中的世界截然不同,实际距离为25米的红绿灯,在瘦人眼中,距离大概是15米,但在胖人眼中,距离为30米,足足远出一倍!这说明(  )‎ ‎①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②客观对象的复杂性导致认识发生偏差 ‎③认识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能动反映 ‎④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胖人和瘦人眼中的世界截然不同,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有不同的意识,②③正确。材料并未强调胖人和瘦人眼中的世界谁对谁错,①④不选。‎ ‎14.(2018·南京师大附中高三年级模拟)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看破红尘、按自己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是一种有目的的放下,顺境淡然,逆境泰然的活法;也有人认为“佛系”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内心深处缺少了前进的目标与动力,以“自我矮化”的方式来舒缓压力,拉低自己和他人的期望,以此来实现对现实的某种软抵抗。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对“佛系生活”有不同看法,是因为(  )‎ A.意识具有主动选择性 B.认识具有社会历史性 C.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D.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答案 C 解析 从认识论角度看,不同的人对“佛系生活”有不同看法,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受到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故选C;A属于唯物论;只有实践才具有社会历史性,故B不选;D属于历史唯物主义。‎ 二、简析题 ‎15.PDCA循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按照PDCA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每转动一周,质量就提高一步,未解决的问题会进入下一个循环……从而实现质量阶梯式的提升。‎ 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角度,说明PDCA循环能够实现质量阶梯式提升的原因。‎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计划是在收集、分析资料的实践中形成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通过对实施情况的结果进行检查,使原计划得以检验和完善。‎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通过实施环节使计划得到落实。‎ ‎(4)正确的认识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通过PDCA循环不断完善的计划,有助于指导人们实现质量阶梯式提升。‎ ‎16.(2018·通徐扬泰淮宿二模)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歌的编写和演变,代表着其历史与发展。一国的国歌,往往是经过反复推敲而成,蕴含着民族历史和民族精神,成为凝聚国家认同的“图腾”。‎ 然而,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现象。有的厂商将国歌设置为手机默认铃声,有人篡改国歌歌词作为短信,有的在日常庆典上也奏国歌。作为国家声音的标志,国歌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施行,对国歌奏唱方式、国歌使用、国歌传承等,作出明确规范。今天,为国歌立法,是一次生动的公民教育过程。‎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国歌立法是生动的公民教育过程。‎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目的。针对社会上国歌使用的乱象,我国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促使人们心中有国,行动中爱国。‎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国歌立法有利于升华对国歌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