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兰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兰州一中2019-2020-2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生物(文科)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体内含量最多化合物是( ) A. 蛋白质 B. 脂肪 C. 水 D. 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蛋白质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 【详解】A、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物,A错误; B、人体内脂肪不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B错误; C、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C正确; D、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少,D错误。 故选C。 2.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进行观察时,使用下列哪种结构来调焦( ) A. 细准焦螺旋 B. 光圈 C. 反光镜 D. 粗准焦螺旋 【答案】A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高倍镜使用步骤: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详解】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换用高倍镜后,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而不能用粗准焦螺旋来调焦。 故选A。 - 23 - 3.下列哪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 A. 人 B. T2噬菌体 C. 烟草花叶 D. HIV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人、T2噬菌体、烟草花叶遗传物质都是DNA,HIV病毒遗传物质是RNA,D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四种生物中,与其他3种生物的细胞结构有明显区别的是( ) A. 蓝藻 B. 发菜 C. 酵母菌 D. 细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详解】蓝藻、发菜、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内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故酵母菌与其他三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的区别。即C正确。 故选C。 【点睛】 5.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物中的H2O形成于( ) A. 细胞质基质 B. 线粒体内膜 C. 线粒体基质 D. 叶绿体 - 23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的过程: 1)第一阶段 ①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 ②过程描述: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③反应式: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 2)第二阶段 ①反应场所:线粒体基质; ②过程描述: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 ③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3)第三阶段 ①反应场所:线粒体; ②过程描述: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 ③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 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详解】由分析可知: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水作为反应物,在第三阶段作为生成物,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故选B。 6. 人体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是因为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 A. 乳酸 B. 酒精 C. 酒精和二氧化碳 D. - 23 - 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A 【解析】 人体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7.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真核细胞进行染色,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 ) A. 绿色只在细胞质中 B. 红色只在细胞核中 C. 红色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绿色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D. 红色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绿色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详解】AB、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AB错误。 CD、DNA主要位于细胞核,RNA主要位于细胞质,甲基绿可使DNA呈绿色,吡罗红可使RNA呈红色,因此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红色主要位于细胞质中,C错误,D正确; 故选D。 8.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为了将色素提取和分离分别使用了哪种试剂( ) A. 二氧化硅 碳酸钙 B. 无水乙醇 生理盐水 C. 无水乙醇 层析液 D. 生理盐水 层析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①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②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 23 - 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④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提取色素的试剂是无水乙醇,分离的试剂层析液。 故选C。 9.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这是因为( ) A. 癌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癌细胞为球形 C. 癌细胞体积较小 D. 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详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这是因为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癌细胞的特征,掌握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0.下列哪项是衰老细胞的特征( ) A.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B. 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C. 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 D. 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衰老的特征: (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 23 - (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是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A错误; B、细胞衰老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B正确; C、细胞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是癌细胞主要特征之一,C错误; D、细胞衰老后,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属于基础图,考查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即可正确答题。 1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狗的短毛与卷毛 B. 羊的黑毛与白毛 C. 豌豆的圆粒与黄豆的皱粒 D. 人的身高与体重 【答案】B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狗的短毛和卷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羊的黑毛和白毛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 C、豌豆的圆粒与黄豆的皱粒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人的身高与体重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B。 12.亲本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 ) A. 1/4 B. 7/16 C. 3/16 D. 1/16 【答案】A 【解析】 【分析】 AaBb,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雌雄配子都是可育的,则子一代A_B_:A_bb:aaB_:aabb=9:3:3:1。 【详解】AaBb的个体自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占 - 23 - 2/4×2/4=1/4, 故选A。 13.某生物的基因型如图所示。正常情况下,该生物最多能产生几种配子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观察可知此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正常情况下,该生物最多能产生配子数目为2(A、a)×2(B、b)=4。所以D正确。A、B、C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4.下列有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同源染色体分离-出现四分体-联会-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 联会-出现四分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同源染色体分离 C. 联会-出现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D. 出现四分体-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 23 -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变化过程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后形成出现四分体;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即C正确。 故选C。 【点睛】 15.人的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基因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 A. 母亲→女儿 B. 母亲→儿子 C. 父亲→儿子 D. 父亲→女儿 【答案】C 【解析】 【分析】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1)交叉遗传(色盲和血友病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 (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 (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详解】AB、母亲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传递给儿子,也可能传递给女儿,AB正确; CD、父亲的隐性致病基因只能传递给女儿,C错误,D正确。 故选C。 16.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指 A. D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 B. m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 C. t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 D. 基因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mRNA中的碱基排列顺序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 23 - 【详解】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构成一个密码子;tRNA一端的3个相邻碱基构成反密码子,通过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互补配对,把特定的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 故选B。 17.下列关于人体的变异实例中,不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是( ) A. 白化病 B. 21三体综合征 C.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 红绿色盲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绿色盲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人的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正常的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符合题意。 故选B。 18.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低温处理的主要机理是( ) A. 抑制纺锤体形成 B. 抑制染色体复制 C. 抑制着丝点分裂 D. 抑制染色体形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低温处理根尖目的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从而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控制,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染色体不能向细胞两极移动,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 23 - 19.从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是AA、Aa、aa的个体数目分别是30、50 和20,则A的基因频率是( ) A. 55% B. 80% C. 30% D. 20%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该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个、50个和20个,则A基因的频率=(30×2+50)/(100×2)×100%=55%。 故选A。 2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基因重组 B. 基因突变 C. 染色体变异 D. 自然选择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在进化中主要为其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而真正可以对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自然选择; 故选D。 21.下图是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其中P处的体液是( ) - 23 - A. 血浆 B. 淋巴 C. 组织液 D. 细胞内液 【答案】C 【解析】 血浆在毛细血管内,而P在毛细血管外,A不符合题意;淋巴在淋巴管内,而P在淋巴管外,B不符合题意;组织液在组织细胞之间,P在组织细胞之间,属于组织液,C符合题意;细胞内液在细胞内,而P在细胞之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人体体液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掌握各体液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体液的名称;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2.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一体液调节 C. 体液调节 D.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体稳态的维持是在多个系统参与下完成的,其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正确。 故选D。 23.下图为神经纤维静息状态下膜电位示意图,在箭头处施加有效刺激后,兴奋传导方向为( ) - 23 - A. 向左传导 B. 向右传导 C. 双向传导 D. 单向传导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在静息时,神经细胞的膜电位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当受到刺激时,在刺激点的膜内为正,膜外变负,产生兴奋。邻近的未兴奋部位膜外的正电荷向兴奋部位移动,膜内的兴奋部位正电荷向未兴奋部位移动。这种在兴奋部位与相邻未兴奋部位之间的局部电流达到一定强度后,便会引起未兴奋部位产生兴奋,这样兴奋就传递下去了。 【详解】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纤维向两侧方向同时传导。 故选C。 【点睛】 24.下列物质与功能对应有误的是( ) A. 糖原: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B. 自由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 C. 生长激素:细胞间传递信息 D. 脱氧核糖核酸:储存遗传信息 【答案】A 【解析】 【分析】 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与脱氧核糖是构成核酸的成分,多糖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 【详解】A、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A错误; B、自由水以游离形式存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B正确; C、生长激素可进行细胞间传递信息,C正确; D、脱氧核糖核酸为DNA,是细胞的遗传物质,可以储存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A。 25.血糖的平衡对于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23 - A. 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 B. 肌糖原能够分解成葡萄糖 C.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D. 肝糖原能够分解成葡萄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是主要的升高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除胰高血糖素外,肾上腺素也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是协同作用。 【详解】A、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A正确; BD、肌糖原不能够分解成葡萄糖,肝糖原能够分解成葡萄糖,B错误;D正确; C、胰岛素是通过促进血糖去向而降低血糖浓度,C正确。 故选B。 2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细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浆细胞能分泌抗体 B. 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 C. B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D. 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各种免疫细胞来源和功能: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 - 23 -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细胞、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详解】A、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不能识别抗原,A正确; B.、T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B正确; C、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C错误; D、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C。 27.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S”型曲线表面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B. 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趋于稳定 C. 达到K/2时,种群数量将保持不变 D. 种群数量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1.J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 2.S型增长曲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A、“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即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A错误; - 23 - B、当达到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值,即K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的增长率为零,所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正确; C、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故种群数量快速增长,C错误; D、由于环境阻力,种群的增长受种群密度、环境因素等的制约,D错误。 故选B。 【点睛】 28.如下图所示:A胚芽鞘不作处理,B胚芽鞘尖端用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罩起来;A、B胚芽鞘均给予右侧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A、B胚芽鞘的生长状况是( ) A. A、B均向右弯曲生长 B. A直立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 C. A向右弯曲生长,B直立生长 D. A、B均直立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详解】感受光的部位时胚芽鞘的尖端,A能感受单侧光照,生长素在尖端发生向左的横向运输,使得生长素在伸长区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浓度高,生长的快,向光一侧浓度低,生长的慢,发生向右弯曲。B的尖端被不透光的锡箔小帽套住,不能感光,无论有无单侧光,都直立向上生长,故选C。 29.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对某地的灰仓鼠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第一次捕获100只,并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地区,过一段时间后,第二次捕获40只,其中有标记鼠2只,通过估算该地区灰仓鼠的数量是( ) A. 1000只 B. 2000只 C. 4000只 D. 8000只 【答案】B 【解析】 - 23 - 【分析】 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 【详解】根据题干分析,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100=40:2,N=2000只。 故选B。 30.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和提取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从植物体内提取出来的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这一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 潜在价值 B. 间接价值 C. 直接价值 D. 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 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 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1.下图A、B分别表示两种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标号,“ ”填文字或字母) - 23 - (1)图A属于________(填“植物”或“动物”)细胞,A、B细胞共有,但功能不相同的细胞器在图A中是[ ]____________。 (2)图A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它是细胞进行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图B中①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A中⑥所指的是__________,它是细胞合成__________的场所。 (4)图A中⑤__________,它与该细胞的__________有关。 (5)如果某同学要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可以选用图____________(填“A”或“B”)所示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选材的主要依据是该细胞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动物 (2). ③ 高尔基体 (3). ② 线粒体 (4). 有氧呼吸 (5). 纤维素、果胶 (6). 核糖体 (7). 蛋白质 (8). 中心体 (9). 有丝分裂 (10). B (11). 中央大液泡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A中①是细胞膜、②是线粒体、③是高尔基体、④是染色质、⑤是中心体、⑥是核糖体、⑦是核膜、⑧是核仁、⑨是内质网、图B中①是细胞壁、②是高尔基体、③是染色质、④是核糖体、⑤为内质网。 【详解】(1)图A中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故属于动物细胞,由分析可知A、B细胞共有,但功能不相同的细胞器在图A中是[3 ]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图A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2 ]线粒体,它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图B中①是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起着支持和保护作用。 (3)图A中⑥所指的是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 23 - (4)图A中⑤是中心体,中心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它与该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5)如果某同学要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能作为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材料的必须是具有细胞壁的细胞,而且需要有中央大液泡,通常选择高等植物细胞,故这里应选用图B所示细胞。 【点睛】熟知动物细胞核植物细胞的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别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并熟知它们的结构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 32.下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为_______,e为__________;g与f结合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发生在_______________。 (2)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__(填编号),ATP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 (3)生理过程③、①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如果细胞缺氧,则会进行__________呼吸,产生酒精或乳酸,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其中的__________。 【答案】 (1). O2 (2). ATP (3). CO2的固定 (4). 叶绿体基质 (5). ①②③⑤ (6). A-P~P~P (7). 细胞质基质 (8). 线粒体内膜 (9). 无氧 (10). 酒精 【解析】 【分析】 图示分析:⑤是光反应,④是暗反应,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①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色素,b是氧气,c是[H],d是ADP,e是ATP,f是C5,g是二氧化碳,h是C3。 【详解】(1)图中b是水的光解的产物氧气,e为ATP;g(二氧化碳)与f(C5)结合的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 (2)上述①~⑤过程中,处理④暗反应不产生ATP,其余过程能够产生ATP,即①②③⑤, - 23 - 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 (3)生理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①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 (4)如果细胞缺氧,则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或乳酸,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其中的酒精。 【点睛】本题考查的本质是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模式图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相关生理过程的分析。 33.下图是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些时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C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期,该时期细胞的染色体:DNA: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该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通常选择图_____所示的时期,原因是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图_____所示的细胞中,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图D所示时期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最活跃。 (3)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用__________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解离液。用___________________染染色体。 (4)在观察装片时,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前 (2). 1:2:2 (3). B (4). A (5). 高尔基体 (6). 盐酸 (7).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 (8). 不能 (9). 细胞已经死亡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些时期的模式图,其中A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 【详解】(1)通过分析可知,C - 23 - 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该时期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故染色体:DNA:姐妹染色单体=1:2:2。 (2)图中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图A所示的细胞中,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图D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末期,需要形成细胞壁,此时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最活跃。 (3)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用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作为解离液。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染染色体。 (4)细胞经过解离后已经死亡,因此观察不到该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4.豌豆花腋生和顶生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下表是三组豌豆杂交组合及实验结果。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杂交组合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 腋生 顶生 一 顶生×顶生 0 804 二 腋生×腋生 651 207 三 顶生×腋生 295 265 (1)根据组合_____可判断出豌豆花腋生和顶生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 (2)组合二中,两个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F1同时出现腋生和顶生的现象叫_____________。其后代中腋生豌豆中杂合子比例为_____。 (3)组合三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这一杂交组合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_____交实验。 (4)该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定律。 【答案】 (1). 二 (2). 腋生 (3). 1 (4). 性状分离 (5). 2/3 (6). bb Bb (7). 测 (8). 分离 【解析】 【分析】 - 23 -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按照分离定律杂合子产生比例是1:1的两种类型的配子。 题表分析,杂交一:顶生花(bb)×顶生花(bb)→后代全顶生,说明该顶生可能是隐性性状。实验二:腋生花×腋生花→腋生花∶顶生花≈3∶1,说明腋生花对顶生花是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是Bb×Bb;实验三:顶生花×腋生花→腋生花:顶生花≈1∶1,亲本腋生花的基因型是Bb,顶生花的基因型是bb。综合分析腋生对顶生为显性。 【详解】(1)由分析可知,根据组合二的杂交结果腋生花∶顶生花≈3∶1,可知腋生对顶生为显性。 (2)组合二中,两个亲本基因型都是Bb,F1同时出现腋生和顶生的现象叫性状分离。其后代中腋生豌豆的基因型为BB和Bb,且二者的比例为1∶2,可见其中杂合子比例为2/3。 (3)组合三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顶生)、Bb(腋生),这一杂交组合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 (4)该相对性状涉及一对等位基因,故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点睛】熟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与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35.如图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某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A、B代表激素,①、②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当身体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就会分泌激素A_______________,激素A随血液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激素B_______________。激素B随血液与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并分泌,这一过程即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_______________调节。 - 23 - (2)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通过①②____________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这种调节方式成为_______________调节。 (3)如果切除甲状腺,血液中B和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 (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2). 促甲状腺激素(TSH) (3). 分级 (4). 抑制 (5). 负反馈 (6). 升高 (7). 降低 【解析】 【分析】 图示分析: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和犯反馈调节。 【详解】(1)甲状腺激素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A随血液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激素B随血液与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并分泌。 (2)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通过①②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这种调节方式成为负反馈调节。 (3)如果切除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血液中B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 【点睛】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36.下图是一个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由______条食物链组成,鹰属于第___________营养级,是________级消费者。 (2)鹰和蛇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3)该食物网中的组成成分、___________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之间紧密联系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进行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信息传递过程,其中信息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______信息和行为信息。 【答案】 (1). 5 (2). 3、4 (3). 次级、三级 (4). 捕食 竞争 (5). 分解者 (6). 能量流动 (7). 物质循环 (8). 化学 - 23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含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进人大气中的主要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详解】(1)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鹰属于第3、4营养级,是次级、三级级消费者。 (2)鹰能吃蛇,存在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存在竞争关系。 (3)该食物网中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包括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之间紧密联系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进行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过程,其中信息的种类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以及功能、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2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