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共15张ppt)
2018 届高三一轮复习系列 —— 地理环境各要素 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大气 水 土壤 地貌 生物 气 候 土 壤 生 物 水 文 地 形 (以广东省为例)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 珠江三角洲 河流多,形成珠江水系 依纲梳理夯基础 2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 合成 的能力,主要依赖于 平衡功能 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通过 实现 有机物 光合作用 物质 和能量交换 总 结 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主要体现在: 1.各地理要素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4.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 的改变。 2.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东北森林 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区,在平衡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地方气候有重要的作用。 东北森林 森林减少 水土流失加剧 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多洪涝 土壤肥力下降 活动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的形成过程 汉代的黄土高原,草肥水美、山青水秀。自唐代以后,大兴土木、连年战争,森林植被被大量砍伐, 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面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植被生长慢,气候变得干旱,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沟谷不断加深扩大,最终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 探究 [ 2014 · 新课标全国卷 Ⅰ ]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 1 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 2010 — 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 ( 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 ) 。据此完成 7 ~ 9 题。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物 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 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7. 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 ① 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8 .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 A .植株数量 B .总生物量 C .地上生物量 D .地下生物量 A D [ 2014 · 新课标全国卷 Ⅰ ]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 1 数据为实验地以 2009 年为基数, 2010 — 2013 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 ( 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 ) 。据此完成 7 ~ 9 题。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物 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 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9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 A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 .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D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 分)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 6 )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 …… 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 1 )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8 分) ( 1 )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 4 分)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4 分)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 分)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如下图所示)。全岛 85% 的地面覆盖着平均厚达 2 300 米的大陆冰川,千姿百态的冰山、冰川与子夜太阳构成了格陵兰的奇景。水路和航空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只有在小块的沿海无冰区才有道路。 格陵兰岛是北极熊理想的家园。北极熊主要以捕食海豹为主。每年的 3~5 月,北极熊为了觅食辗转奔波于浮冰区,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严冬季节,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进入局部冬眠状态。 ( 1 )若计划在海上拍摄格陵兰子夜的太阳奇景,试为船上游客推荐最佳的拍摄日期、地点(在图中甲、乙、丙三地中选择),并说明理由。( 8 分) ( 1 )时间:夏至日前后;地点:乙地(每点 2 分,共 4 分) 理由: ①夏至日前后,子夜太阳高度最大; ②乙地,海面上没有封冻和浮冰,般只航行方面、安全(每点 2 分,共 4 分)。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 分)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如下图所示)。全岛 85% 的地面覆盖着平均厚达 2 300 米的大陆冰川,千姿百态的冰山、冰川与子夜太阳构成了格陵兰的奇景。水路和航空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只有在小块的沿海无冰区才有道路。 格陵兰岛是北极熊理想的家园。北极熊主要以捕食海豹为主。每年的 3~5 月,北极熊为了觅食辗转奔波于浮冰区,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严冬季节,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进入局部冬眠状态。 ( 2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格陵兰冰山融化速度惊人。推测格陵兰冰山大幅减少对北极熊的影响。( 6 分) ①冰山减少,北极熊赖以生存捕食的海洋浮冰区消失; ②北极熊捕食困难,食物链中断,数量减少,濒临灭绝; ③向寒冷、高纬浮冰区迁移。 )。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 分) 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如下图所示)。全岛 85% 的地面覆盖着平均厚达 2 300 米的大陆冰川,千姿百态的冰山、冰川与子夜太阳构成了格陵兰的奇景。水路和航空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只有在小块的沿海无冰区才有道路。 格陵兰岛是北极熊理想的家园。北极熊主要以捕食海豹为主。每年的 3~5 月,北极熊为了觅食辗转奔波于浮冰区,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严冬季节,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进入局部冬眠状态。 气 — 冰 — 海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试分析格陵兰四周海区冰山大幅减少对气候的影响。( 8 分) ①海洋受冰山覆盖,及其对太阳辐射强烈反射,海水温度低; ②冰山减少后,利于海洋大量吸收太阳辐射,水温升高; ③海洋通过辐射、对流等环节把热量传给大气,致使大气气温升高; ④气候变暖,进一步使冰山消融; ⑤这样,大气 — 冰山 — 海洋之间的形成正相关的能量转换,发生放大效应。 (注:每点 2 分,共 8 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 8 分。 ( 3 ) 3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 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000 — 2600 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 6 )。 (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 2016· 全国卷 Ⅲ] 图 1 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 7 ~ 9 题。 7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8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 ① 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 ( 腾 ) 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B C 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