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提能练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提能练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提能练作业 ‎(时间:20分钟 满分: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是加快动能转换、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顺利跨越这个关口,就必须激发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就必须“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好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和制度供给的双重作用,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社论《播撒创新种子,守护创新中国——写在2018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之际》,《中国知识产权报》2018年4月20日)‎ 材料二:‎ ‎(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 ‎《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材料三:‎ 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科研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专利,成功转让给一家科技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双方将共同组建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具体负责专利的产业化。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工作偏重基础理论研究,拥有深厚研发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未能将智力资源转化成市场价值。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探寻科技创新方向、不断更新升级科技创新思路,正是提升专利质量、实现专利市场价值的核心之义。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破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藩篱,鼓励高校对持有的科研成果采取转让、许可等方式进行转移转化,对高校以实践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王康等《创新为市场,转化显效益》,‎ ‎《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9月29日)‎ 材料四:‎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过程中,高校普遍遇到了一些障碍。首先,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及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高校的成果很难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其次,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高校传统体系是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而设计制订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需求,现有体系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匹配性不足。‎ ‎(摘编自胡罡等《地方研究院:‎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新探索》)‎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1年到2013年,科研单位遭遇侵权的比例由25.3%下降到13.4%,降幅较为明显,但2014年有微小回升,2015年则回落至8.4%。‎ B.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总体侵权比例也略有反弹;而2016年各项侵权比例均呈下降态势,总体遭遇侵权比例为10.7%。‎ C.2012至2016年间,比例一直下降的仅有个人遭遇侵权这一项,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以及总体这四项数据,均有回升的现象发生。‎ D.专利侵权总体比例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当然,我国专利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专利侵权的比例。‎ 解析:选B B项,“2015年企业和高校遭遇侵权的比例较之以往四年有所提高”的说法错误。2015年的企业和高校遭侵权的比例比2013、2014年高,但低于2011、2012年。做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对比细节,注意数据图数据的变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有大力倡导创新文化,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才能够形成全民尊重知识、诚信守法的社会风尚。‎ B.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判断科技创新方向,充分考虑、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 C.随着高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路径日益受到重视,一些科技成果正被逐渐转化为可以实现市场价值的高质量专利。‎ D.高校在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的管理制度、评价标准等方面的不足,导致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解析:选C A项,“增加知识产权的技术供给”的说法不全面,由材料一可知,还应包括“制度供给”。B项,“合理安排成果转化中企业方的利益诉求”“才能体现出大学科研工作的价值”,这一说法不正确。体现大学科研工作价值的应是成果“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而不是企业方的利益诉求。D项,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是多方原因造成的,首先是“‎ 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长期存在”,其次是“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做这类题目,一定要准确筛选原文信息,注意选项和原文的比对。‎ ‎3.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4分)‎ 答:                                   ‎ ‎                                     ‎ ‎                                     ‎ ‎                                     ‎ 解析:从材料三、四可以明显看出,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高校和企业的通力协作,但材料三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这意味着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所以科技成果转化主要相关方是企业、高校和政府。材料四重点说了高校科研成果很难转化的原因,一是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大学科研工作与企业技术创新在目标、路径、组织方式、评价标准、环境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二是成果转化的机制不畅。想要解决问题,需要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协作。由以上分析可知,根据相关方各自掌握的资源,点出其所起的作用即可。‎ 参考答案:相关方:①高校;②企业;③政府。‎ 作用:①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知识储备,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是相关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提供方;②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可以提供较为充裕的转化资金;③政府具有较强的组织调控能力,可以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给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坚实的政策动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0分)‎ 政治过度,即政治理想和行为超过了它的内在规定性,或者说政治多做了它所不应当做的事情。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主要体现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了政治的过度化,英国公投脱欧和特朗普在美国受到很大欢迎都是政治严重超过了政治的承载边界的结果。‎ 为什么会发生政治过度?在于政治会不断迎合“免于匮乏”的需求,当年罗斯福说要“免于匮乏”,而匮乏是无止境的。匮乏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现象,也是一种精神现象,在物质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人又会对权利提出更多要求,因此“权利”会永远处于被不断开发的状态,永远也不会满足。‎ 民主政治、福利制度,都是“免于匮乏”的产物,曾经做出过良好的业绩。然而,能使国家兴盛的事物,却也包含了使国家衰败的因子。民主具有两面性,在民主普遍不足的时代,可以凝聚国家实力;但在民主普及的时代,却也容易演变为民粹主义,使民众对国家产生无度需求。由此造成的问题,一种表现是由民主到独裁,即民主对国家提出的要求使政府日益庞大,进而有了控制公民的更强能力;另一种是民粹主义高涨,国家要负担起国民的更多福利要求,结果透支国家资源,使国家陷入衰败。‎ 在特别重大的议题上,举办全民公投、简单多数胜出的方案看起来合理、符合民主精神,然而,政治的内涵并不只是民主,还有有效的国家能力。英国脱欧公投是对二十世纪以来日益高涨的民主精神的呼应,然而,它却是对英国作为民族国家的契约伦理的违背,是在原先造好的政治马车上,又添加了新的货物,导致这辆马车严重过载、不堪重负。‎ 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欧洲和美国,从来没有像这段时间那样,可以近乎绝对地享有和平,这也扭曲了欧洲人和美国人对政治的感觉。由于经常处在危机状态和常有战争威胁,民众容易培养牺牲奉献精神,不会向国家要求过度的福利和权利,但战争威胁的显著减小和战争进入信息化阶段后,以往工业化时代的大规模战争动员机制已没有太大必要,民众为国家付出的意愿也显著弱化,而更多只顾个人利益和权利,于是不断消费国家财富、不断伸张权利,结果国家财政日益亏空,政治制度的边际效应也日益递减,最终随西方国家的去工业化而“向吃光主义迈进”。‎ 有限的权利保障能力与无限扩张的权利需求之间的对立,是“匮乏”无法化解、政治承载过度、契约伦理扭曲变形的基本成因。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各国政府,已在政治家的野心和民众的欲望共同推动下,加大步伐由有限责任政府日益向无限责任政府演变。一个负有无限责任的政府和国家,可能存在或长存吗?!‎ ‎(选自《读书》2017年第2期,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政治过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英国公投脱欧和特朗普在美国受到很大欢迎都是政治大举扩张其原有地盘,严重超过了政治的承载边界的结果,是典型的政治过度的表现。‎ B.匮乏无止境,可能导致政治过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的民主政治是近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免于匮乏”的产物,对权利的永不满足,一直是民主进程的主因。‎ C.有限的权利保障能力与无限扩张的权利需求之间的对立导致政治过度,曾经有着良好业绩的福利制度和民主政治也双双难以维持。‎ D.政治过度是国家责任与公民义务的失衡,是精英政治与民众参与的失衡,完全不顾和一味顺从“民意”的政治都是坏政治。‎ 解析:选B 无中生有,“免于匮乏”产生了民主政治,但不等于说它是民主进程的主因,而且它也包含了国家衰败的因子。‎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美国的全民选举、英国的全民公投是对日益高涨民主精神的呼应,政治家们为了争取选票一味迎合选民心理,提出了许多福利诺言,这种政治制度保障了人民的生活,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B.长期陷于战争威胁的国家,就不会出现政治过度现象,因为民众会考虑到国家的危急状况而不会向国家要求过度的福利和权利,甚至愿意为国家做出一定的牺牲。‎ C.在特别重大的议题上,举办全民公投、简单多数胜出的行为忽略了有效的国家能力。如果滥用的民主损害了国家的稳定存在和政治的组织效能,民主将不能保卫民主。‎ D.欧洲很多国家的民众依靠国家供应的各种福利金和福利设施不知不觉走上了一条好吃懒做的道路,甚至在国家经济困难时也只想到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不顾及其他,致使西方国家财政亏空,吃光了老本。‎ 解析:选C C项,所有的民主都应该在一定范围之内,不能冲破国家存在的底线,符合原文意思。A项,“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错误。综合第三段“国家要负担起国民的更多福利要求,结果透支国家资源,使国家陷入衰败”和第五段“最终随西方国家的去工业化而‘向吃光主义迈进’”可以得出。B项,“就不会出现政治过度现象”说法过于绝对。结合第五段可以看出,享有和平会加剧政治的过度,但并不是说没有和平就没有政治过度现象。D项,“西方国家财政亏空,吃光了老本”说法太绝对,从文中第五段得出,这是一种趋势,而不是已成结果。‎ ‎6.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政治适度需具备哪些条件?(4分)‎ 答:                                   ‎ ‎                                     ‎ ‎                                     ‎ ‎                                     ‎ 解析:从文章中得出“政治过度”的原因,针对原因,筛选出关键词,进而归纳出“政治适度”的条件。‎ 参考答案:①对公民来说,这意味着为国家做出一定的牺牲奉献,以保障国家机体的健康。对国家来说,这意味着对公民的有限权利供给。②既要考虑民意,提倡民主精神,又要保障有效的国家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