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11
2018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一、文言文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19分)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司徒崔浩以《国史》之被收也,敕允为诏,自浩已下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允持疑不为,频诏催切。允乞更一见,然后为诏。诏引前,允曰:“浩之所坐,若更有余衅,非臣敢知。直以犯触,罪不至死。”世祖曰:“无此人忿朕,当有数千口死矣。”浩竟族灭,余皆身死。 高宗践祚,司徒等皆受重赏,允既不蒙褒异,又终身不言。其忠而不伐,皆此类也。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礼敬甚重,晨入暮出,或积日居中。 有上事陈得失者,高宗省而谓群臣曰:“朕有是非,允常正言面论,至朕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言说,无所避就。朕闻其过,而天下不知其谏,岂不忠乎!汝等在侧,曾不闻一正言,不自愧乎?”遂拜允中书令。有司曰:“允虽蒙宠待,而家贫布衣,妻子不立。”高宗怒曰:“盍先言?今见用,方言其贫。”是日幸允第,惟草屋数间,布被缊袍,厨中盐菜而已。 高宗重允,常不名之,恒呼为“令公”。“令公”之号,播于四远矣。高宗崩,显祖居谅暗[注],乙浑专擅朝命,谋危社稷。太后诛之,引允禁中,参决大政。允曰:“臣闻经纶大业,必以教养为先。请制郡国庠序。立博士取博关经典、世履忠清、堪为人师者,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显祖从之。郡国立学,自此始也。允秋月巡境,问民疾苦。至邵县,见邵公庙废毁不立,乃曰:“邵公之德,阙而不礼,为善者何望。”乃表闻修葺之。劝民学业,风化颇行。后允以老疾,频表乞骸骨,诏不许。卒,年九十八,谥“文”。 (选自《魏书·高允传》,有删改) [注] 谅暗,指帝王居丧时所住的房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B.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C.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D.而允谏言/帝从容/听之或有触迕/帝所不忍/闻者命左右扶/出事有不便/允辄求见帝/知允意逆/屏左右以待之 答案 C 解析 文言断句要先推断句子大意,再结合断句的一般规律,如“帝”“或”“事”“允”这些词可判断,同时据“帝从容听之”一句即可确定本题正确答案是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本文中的“有司”与《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及《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一样,均指专职官吏。 B.封建时代皇帝亲临某处,叫“幸”;受皇帝宠爱,也叫“幸”。本文“是日幸允第”的“幸”与《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都含有这两个意思。 C.“庠序”,指古代乡学,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后泛指学校,如《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庠序”就是指学校。 D.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称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本文的“乞骸骨”和《张衡传》“上书乞骸骨”中的“乞骸骨”意思一样。 答案 B 解析 B.“都含有这两个意思”错,都只有第一个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允为人正直,敢于直谏。司徒崔浩因《国史》案被判灭族,高允进谏,认为崔浩对朝廷虽有触犯,但判罪过重,宜轻判。世祖最终听从了高允的建议。 B.高允尽职忠君,受帝礼敬。高允忠诚而不自我夸耀,很多情形都如此,并且得到皇帝高级别礼遇和尊敬,有时早晨进宫晚上出来,有时连日居住在宫中。 C.高允一心为公,清贫廉洁。高允身为高官,可家里贫穷得如同百姓一样,妻儿都无以为生,家中只有几间草屋、粗布被子和粗布做的袍子,厨房中只有咸菜。 D.高允重视教育,劝民学业。高允认为治国大业必须以教育和培养为先导,建议在郡府设立学校;他巡视邵县时鼓励百姓学习学业,使风俗教化盛行起来。 答案 A 解析 A.错在“世祖最终听从了高允的建议”。世祖只是听从了高允的部分建议,赦免了其他人的连坐之罪,从“无此人忿朕,当有数千口死矣”“浩竟族灭,余皆身死”可以看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朕有是非,允常正言面论,至朕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言说,无所避就。(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曰:“邵公之德,阙而不礼,为善者何望。”乃表闻修葺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我有过失,高允经常以正直之言当面辩论,说到我不乐意听的,都理直气壮地说,不加回避。 ②(高允)于是说:“邵公贤德,使之受损毁又(不修复)对它不尊敬,行善的人还敬仰什么呢。”于是上表使皇帝知晓并(请求)修复邵公庙。 解析 文言翻译要先确定关键词,之后串联成句,注意补充省略成分,努力使翻译的句子语意通顺,本题涉及的关键词有①“是非”,偏义复词,过失。“面”作状语,当面。“侃侃”理直气壮。“避就”偏义复词,回避。②“阙”,使动用法,使之受损毁。“礼”,尊敬。“何望”,宾语前置,敬仰什么。“闻”,使动用法,使之听闻。 参考译文 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司徒崔浩因《国史》案被拘捕,世祖下诏令高允撰写诏书,自崔浩以下共一百二十八人全部夷灭五族。高允怀有疑问而没有拟写诏书,世祖频频下令急切地催促办理。高允请求再次拜见皇上,然后再撰写诏书。世祖叫他前去,高允说:“崔浩所犯的罪,如果还有除著述《国史》之外的别的什么罪行,那不是臣胆敢知道的。(崔浩)凭秉笔直书对朝廷有所触犯,罪还不至于处死。”世祖说:“如果没有这人(高允)对我不满,就该有数千人死了。”崔浩最终被判处灭族,其余人仅身遭杀戮。 高宗即位以后,司徒等人都受到皇帝重赏,高允既没有受到特殊的褒扬嘉奖,又始终不发一言。他忠诚而不自我夸耀,都像此类情形。而高允的进谏之言,高宗从容静听,有时有冲撞冒犯之处,皇帝不忍再听下去时,就让身边的人将他扶出去。遇有不便当朝劝谏的话,高允就请求私下进见,高宗知道高允的心意,就在屏风旁迎接并等待他。高允得到很高的礼遇和尊敬,有时早晨进宫晚上出来,有时连日居住在宫中。 有人上书陈述政治得失,高宗察看奏章后对群臣说:“我有过失,高允经常以正直之言当面辩论,说到我不乐意听的,都理直气壮地说,不加回避。我认识到自己的过失,而天下人不知他在规劝,这难道不是忠心吗!你们在朕左右,我不曾听到一句正直的话,你们就不愧疚吗?”于是高宗任命高允为中书令。有官吏说:“高允虽然蒙受圣上恩宠,但家里贫穷得像百姓,妻儿都无以为生。”高宗怒道:“怎么不早说,现在被朕重用,才说出他家境贫困。”当天,高宗来到高允家中,只有几间草屋,粗布做的被子和粗麻做的袍子,厨房中只有咸菜而已。 高宗敬重高允,通常不呼他的名字,常称为“令公”。于是“令公”之号传遍四方。高宗去世,显祖居住在守丧的地方,乙浑专权独揽朝政,图谋危及国家。太后杀了他,召请高允到朝廷参与谋断大事。高允说:“我听说筹划治国大业,必须以教育和培养为先导。请在郡府兴建学校。录用博士应是博通涉猎儒家经典、世代忠贞清白、能为人师表的人,学生挑选郡府中家世清白、品行美好谨慎、能遵循礼教的人。”显祖听从了他的意见。郡府成立学校,就是从此开始的。高允秋季巡视疆界,询问百姓疾苦。到了邵县,发现邵公庙塌毁而未重新修建,于是说:“邵公贤德,使之受损毁又(不修复)对它不尊敬,行善的人还敬仰什么呢。”于是上表使皇帝知晓并(请求)修复邵公庙。之后,鼓励百姓学习学业,风俗教化很是盛行。后来高允因年老多病,屡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皇帝不许可。高允去世,时年98岁,谥号为“文”。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奏曰:“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即宿德勋贤,自如故事。”因著为令。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以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即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久之,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会赦复官,卒。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纳。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修古无子,以兄子觐为后。曹氏自修古以直谅闻,其女子亦能不累于利,世以是贤之。 (节选自《宋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宿德勋贤 勋贤:美好贤能 B.自如故事 故事:旧的典章制度 C.请付所司劾治 劾治:审查治罪 D.宾佐赙钱五十万 赙钱:为助办丧事而赠送给丧主的钱财 答案 A 解析 勋贤:有功劳、有贤能的人。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 B.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 C.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 D.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先通读大意,然后再根据句意和结构等进行排除。“中书大臣”是一个词语,中间不断开,排除B、D;“一官”做的是“削”的宾语,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选择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曹修古精明强干,力除积弊。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帝,要求效仿贞观年间的做法,汰除心力已衰的官员,皇帝采纳了他的这条建议。 B.曹修古据理而争,捍卫尊严。他与御史们一起去上早朝时,在路上遭到两名宦官的羞辱,他认为这有损天子的尊严,请求将两名宦官依法治罪。 C.曹修古正直无私,不畏权贵。马季良、钱暖都因临终前留下奏章而使其家属被越级提拔,他联合杨偕、郭劝等人上奏此事。 D.曹修古两袖清风,教女有方。他去世后因为家境贫穷而无法归葬,亲戚朋友想要帮助他家人,而他的女儿却最终拒绝了大家。 答案 C 解析 理解错误,原文是说马季良、钱暖因为刘从德的遗奏而被越级提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曹氏自修古以直谅闻,其女子亦能不累于利,世以是贤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晏殊自身担任宰相,是百官效法的对象,却因为怨恨急躁而失去大臣的体统。 ②曹家从曹修古以来凭借正直忠诚而闻名于世,他家的女子也能不被利益连累,世人因此认为他家人很贤能。 解析 第①句关键词:“辅弼”“法”“亡”各1分,句意2分。第②句关键词:“谅”“贤”各1分,“不累于利”被动句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进士出身,屡经升迁为秘书丞、同判饶州。经宋绶推荐,他被召还朝廷,以太常博士的身份担任监察御史。他上奏说:“唐朝贞观年间,曾经下诏退休官员朝班位置在本品现职官员的上列,目的是让官员知道耻辱而勇于退职。近来有人年纪已经超过八十岁,仍然站在朝班行列,精力衰竭,对做官任职没有补益。请下诏给主管部门,命令文武官员凡年满七十岁者,自己上书提出申请,朝廷特别给予升官退休,仍沿用贞观年间办法,即便是名望和功劳很大的官员,自应按惯例退休。”朝廷于是据此制定了法令。曹修古曾同三院御史十二人早上入朝,快到朝堂时,有两名宦官骑马不肯回避,有人斥责他们停止,反而被辱骂。曹修古上奏说:“以前史书上说,御史台有尊严则天子才有尊严。按照惯例,三院御史同行的规格与知杂事相同,现在宦官如此猖狂,请交主管官员审查治罪。”皇上知道后,立即命令鞭打宦官。晏殊曾用笏打人,把那人的牙齿都打断了。曹修古上奏说:“晏殊自身担任宰相,是百官效法的对象,却因为怨恨急躁而失去大臣的体统。古时候,三公犯法不交官吏查办,前朝时陈恕在中书省打人,当即被免职。请依法对晏殊予以惩处,以平息舆论。”很长时间以后,提升为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不到一个月,正遇太后的侄子刘从德死了,录用他的亲族连同仆役差不多有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都按遗书上奏的名单予以破格授任官阶,曹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纷纷上奏章批评。太后大怒,把奏章交付中书论罪。大臣请求贬曹修古为衢州知州,其余依次处罚。太后认为责罚轻,命令全都削官阶一级,任曹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恰逢大赦,官复原职,死去。他死后,许多人为他惋惜。家里贫穷,不能把灵柩运回家乡埋葬,他生前的部属和幕僚捐钱五十万帮助治丧。小女儿哭着对母亲说:“怎么能够因为这件事损害父亲的名誉。”最终拒绝没有接受。太后去世,皇帝想到曹修古的忠贞,特别赠官为右谏议大夫,赏给他家钱二十万。曹修古没有儿子,过继侄子曹觐为后嗣。曹家从曹修古以来凭借正直忠诚而闻名于世,他家的女子也能不为利益连累,世人因此认为他家人很贤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