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考点分析:(高二章节内容)
高考考点分析:(高二章节内容) 分析人:殷国平 一、 原子、原子核章节 知识点一:核反应方程 核反应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两条,即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另外还要记住几种微粒的符号。考题如: (2003年)(5分) 1.在核反应方程的括弧中,X所代表的粒子 A B C D (2002年)(4分) 10. 完成核反应方程: 。衰变为的半衰期是1.2分钟,则64克经过6分钟还有 克尚未衰变。 [在上题中还涉及到半衰期(T)的知识点,m后=m前×(1/2)n 其中n=t/T] 知识点二:α粒子散射实验的本质 (2003年)(4分) 9.卢瑟福通过 实验,发现了原子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右面平面示意图中的四条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可能轨迹,在图中完成中间两条α粒子的运动轨迹。 [上题中画出α粒子运动的可能轨迹,要根据两个原则:一个是库仑力(排斥力),第二个是对称性原理。] 知识点三:α、β、γ三种射线的本质 (2002年)(5分) 1. 图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a为射线,b为射线。 B. a为射线,b为射线 C. b为射线,c为射线 D. b为射线,c为射线 [此题主要考α、β、γ三种射线的电性(即γ射线是中性粒子流),以及正负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方向] (2000年)(5分) 2.关于、、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射线一般们随着或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量强。 (D)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 ] 知识点四: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2001年)(5分) 2.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 (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带负电的电子在校外绕着核旋转 [此题主要考学生对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认识和了解]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近两年高考试题原子、原子核物理的考试内容相比前两年多增加了4分的题目。并且考题都是比较基础的,可以说这一部分是送分题,学生很容易可以把握,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只要学生理解基本的概念,了解一些物理发展历史就可以了 二、光的本性章节 知识点一:光的薄膜干涉、及衍射干涉图样、发生明显衍射条件。 (2003年)(5分) 8.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1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2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明条纹和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1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 A 变疏 B 变密 C 不变 D 消失 [本题是让学生通过学习题中的给出的有关干涉条纹特征的新知识,由此来判断抽去一张纸片后,由于尖劈的夹角变小使相应位置处薄膜的厚度减小,而产生的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该题对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002年)(5分) 14. (5分)如图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p是附有肥皂膜的铁丝圈,S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象应是下图中的( )。 [此题中由于肥皂膜竖直放置,由于重力的作用,肥皂膜形成上面薄下面厚的尖劈型膜。在同一水平线上膜的厚度是相同的,因此当单色光照射到膜上后,相同厚度处膜的干涉性质是相同的,由此形成水平的干涉条纹图样] (2001年)(4分) 10.A、B两幅图是由单色光分别射到圆孔而形成的图象,其中图A是光的 (填干涉或衍射)图象。由此可以判断出图A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 (填大于或小于)图B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 图A 图B [此题是关于光的圆孔衍射的考查,该知识点在高中物理中属于要求知道的范围,用图片的形式呈现试题情景,不仅能考查物理知识,还可以考察观察能力] (2000年)(5分) 17.(4分)单色光源发出的光经一狭缝,照射到光屏上,可观察到的图象是 [此题是关于光的单缝衍射的考查,在高中物理中属于要求知道的范围] 知识点二:光电效应规律 (2003年)(5分) 15.(5分)在右图所求的光电管的实验中,发现用一定频率的A单色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B单色光照射时不发生光电效应,那么 A 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 B B光的频率大于A光的频率。 C 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a流向b。 D 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b流向a。 [此题中考查的是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属于基础题,1、在光电效应实验中,能否产生光电流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光电管中阴极材料的极限频率,2、是从阴极中打出光电子向阳极运动,而电流的方向是与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001年)(5分) 14.(5分)光电效应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紫外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 (B)用红色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 (C)锌板带的是负电荷 (D)使验电器指针发生偏转的是正电荷 [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锌板失去电子,带正电。此外还考查了学生对紫外线和红光频率的高低判断] 知识点三:电信通信的电磁辐射安全问题。 (2002年)(4分) 11. 按照有关规定,工作场所受到的电磁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电磁辐射能量)不得超过,若某一小型无线通讯装置的电磁辐射功率是1瓦,那么在距离该通讯装置 米以外是符合规定的安全区域(已知球面面积为) [题中电磁辐射的对象一般是手机,借助物理中的能量与功率的思想,通过本题向手机用户提出了在使用手机时必须注意手机的电磁辐射问题,本题具有社会意义,是物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实例,也是现在高考中的新型题。 将电磁辐射功率为1W的手机等置于球心处,则在以r为半径的球面上测得的单位面积上功率应小于等于0.05W/m2]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近四年高考本章节的内容从5分-10分不等,而且题目的难度大部分都是基础题,有个别较难,这也正体现了高考的命题原则。这一部分也是学生易得分点。 三、磁场、电磁感应章节 知识点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 (2003年)(5分) 6.粗细均习的电阻丝围成的正方形线框置于有界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线框平面,其边界与正方形线框的边平行。现使线框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沿四个不同方向平移出磁场,如图所示,则在移出过程中线框的一边a、b两点间电势差绝对值最大的是 [此题综合了电学中的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知识点,线框只有一条边在切割磁感线,因此整个线框等效于一个内阻为r的电源与三个阻值分别为r的电阻串联,当ab两点间的电势差是端电压时最大,问题便可以解决。] (2001年)(5分) 5.如图所示,有两根和水平方向成。角的光滑平行的金属轨道,上端接有可变电阻R,下端足够长,空间有垂直于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及一根质量为m的金属杆从轨道上由静止滑下。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金属杆的速度会趋近于一个最大速度几,则 (A)如果B增大,vm将变大 (B)如果α变大,vm将变大 (C)如果R变大,vm将变大 (D)如果m变小,vm将变大 [此题综合了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公式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公式 和磁场力以及物体的受力平衡分析] 知识点二: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产生感应电流。 (2002年)(5分) 5. 如图所示,A、B为大小、形状均相同且内壁光滑,但用不同材料制成的圆管,竖直固定在相同高度。两个相同的磁性小球,同时从A、B管上端的管口无初速释放,穿过A管的小球比穿过B管的小球先落到地面。下面对于两管的描述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A管是用塑料制成的,B管是用铜制成的 B. A管是用铝制成的,B管是用胶木制成的 C. A管是用胶木制成的,B管是用塑料制成的 D. A管是用胶木制成的,B管是用铝制成的 [当磁性小球落入由金属材料制成的竖直管中时,在金属管壁中发生电磁感应,由此产生的涡电流也将产生一个磁性小球下落的反向磁场,是磁性小球的下落速度减小] 15. (7分)如图所示器材可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判定感应电流方向。 (1)在给出的实物图中,用实线作为导线将实验仪器连成实验电路。 (2)将线圈插入中,合上开关。 能使感应电流与原电流的绕行方向相同的实验操作是( )。 A. 插入软铁棒 B. 拔出线圈 C. 使变阻器阻值变大 D. 断开开关 [此题是实验题,近年来已多次考查该知识内容,也是很基础的内容。主要考的是楞次定律的应用] 18. (4分)已知某一区域的地下埋有一根与地表面平行的直线电缆,电缆中通有变化的电流,在其周围有变化的磁场,因此可以通过在地面上测量闭合试探小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来探测电缆的确切位置、走向和深度。当线圈平面平行地面测量时,在地面上a、c两处测得试探线圈中的电动势为零,b、d两处线圈中的电动势不为零,当线圈平面与地面成45度夹角时,在b、d两处测得试探线圈中的电动势为零,经过测量发现a、b、c、d恰好位于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四个顶角上,如图所示,据此可以判定地下电缆在 两点连线的正下方,离地表面的深度为 米。 [本题是联系实际的例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该题的目的是探测地下所埋设的电缆的实际走向,采用的方法是电磁感应原理,这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因此本题在拓展学生的思路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1年)(5分) 6.如图所示是一种延时开关,当S1闭合时,电磁铁F将衔铁D吸下,C线路接通。当S1断开时,由于电磁感应作用,D将延迟一段时间才被释放。则 (A)由于A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时释放D的作用 (B)由于B线圈的电磁感应作用,才产生延时释放D的作用 (C)如果断开B线圈的电键S2,无延时作用 (D)如果断开B线圈的电键S2,延时将变长 [此题介绍的是一种实际生活中应用到的延时断开作用的开关,既考查了电磁感应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又不落俗套。当s1闭合时,线圈A产生磁场,把衔铁D吸下。当s1断开时,A内无电流,线圈A对衔铁D的吸引作用也即消失,但此时由于穿过线圈B内的磁通量要从“有”到“无”减小,所以B中发生了电磁感应现象,产生了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吸引了衔铁D,从而使C电流得到延迟一段时间后才被断开。] (2000年)(5分) 4.如图所示,两根平行放置的长直导线和载有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受到的磁场力大小为,当加入一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后,受到的磁场力大小变为,则此时受到的磁场力大小变为 (A), (B), (C) (D)[ ] (2000年)(5分) 10.如图(),圆形线圈P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正上方悬挂一相同的线圈Q,P和Q共轴,Q中通有变化电流,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b)所示,P所受的重力为G,桌面对P的支持力为N,则 (A)时刻N>G。 (B)时刻N>G。 (C)时刻N<G。 (D)时刻N=G。 [ ] [此题是对楞次定律的运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综合考查。这些知识点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也是每次高考试题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要深刻全面地理解,灵活运用。] 知识点三:电磁感应计算题 (2003年)(14分) 22.(14分)如图所示,OACO为置于水平面内的光滑闭合金属导轨,O、C处分别接有短电阻丝(图中粗线表法),R1=4Ω、R2=8Ω(导轨其它部分电阻不计)。导轨OAC的形状满足方程(单位:m)。磁感强度B=0.2T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一足够长的金属棒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以恒定的速率v=5.0m/s水平向右在导轨上从O点滑动到C点,棒与导思接触良好且始终保持与OC导轨垂直,不计棒的电阻。求:(1)外力F的最大值;(2)金属棒在导轨上运动时电阻丝R1上消耗的最大功率;(3)在滑动过程中通过金属棒的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 [这题主要考核电磁感应的知识,同时也结合了电路计算的基本知识。本题虽然也属于金属棒以匀速运动切割磁感线而在棒中有感应电动势,但由于导轨的形状比较新颖,须借助数学工具才能求解,有一定的趣味性,但也有一定的难度。] (2002年)(14分) 22. (13分)如图所示,两条互相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位于水平面内,距离为,在导轨的一端接有阻值为欧的电阻,在处有一与水平面垂直的均匀磁场,磁感强度。一质量为千克的金属直杆垂直放置在导轨上,并以米/秒的初速度进入磁场,在安培力和一垂直于杆的水平外力F的共同作用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米/秒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设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都可以忽略,且接触良好:求: (1)电流为零时金属杆所处的位置; (2)电流为最大值的一半时施加在金属杆上外力F的大小和方向。 (3)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而初速度取不同值,求开始时F的方向与初速度取值的关系。 [本题考查了运动学、动力学、安培力、感应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知识。本题属于常见的题型,题中的金属杆在安培力与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以a=2m/s2运动,由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显然金属杆的速度在不断减小。] (2001年)(13分) 22.(3分)半径为a的圆形区域内有均匀磁场,磁感强度为B=0.2T,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半径为b的金属圆环与磁场同心地放置,磁场与环面垂直,其中a=0.4m,b=0.6m,金属环上分别接有灯L1、L2,两灯的电阻均为R0=2Ω,一金属棒MN与金属环接触良好,棒与环的电阻均忽略不计 (1)若棒以v0=5m/s的速率在环上向右匀速滑动,求棒滑过圆环直径OO’的瞬时(如图所示)MN中的电动势和流过灯L1的电流。 (2)撤去中间的金属棒MN将右面的半圆环OL2O’以OO’为轴向上翻转90º,若此时磁场随时间均匀变化,其变化率为ΔB/Δt=(4 /Ω)T/s,求L1的功率。 [此题综合考查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分析、电路功率计算等知识点,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这些内容是高中物理的重要部分,也是高考中经常出现试题的部分。] (2000年)(13分) 23.(13分)如图所示,固定水平桌面上的金属框架cdef,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ab搁在框架上,可无摩擦滑动,此时adeb构成一个边长为的正方形,棒的电阻为,其余部分电阻不计,开始时磁感强度为。 (1)若从时刻起,磁感强度均匀增加,每秒增量为,同时保持棒静止,求棒中的感应电流,在图上标出感应电流的方向。 (2)在上述(1)情况中,始终保持棒静止,当秒末时需加的垂直于棒的水平拉力为多大? (3)若从时刻起,磁感强度逐渐减小,当棒以恒定速度向右作匀速运动时,可使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则磁感强度应怎样随时间变化(写出B与的关系式)? [此题是对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的考查,这部分内容是高中的重点内容。该题目综合电磁感应现象、安培力、感应电动势等多个知识点,并在以往习题的基础上要求写出某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以上分析可知,磁场及电磁感应知识点是高考中重点内容,其分值19分(03年)、30分(02年)、24分(01年、00年)。考分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在高考中必有一道计算题,这道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也正可以体现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他们的学习水平。 四、电场章节 知识点: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关系。 (2003年)(5分) 5.一负电荷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从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在此过程中该电荷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A、B两点电场强度EA、EB及该电荷的A、B两点的电势能εA、、εB之间的关系为 A EA=EB B EA<EB C εA=εB D εA>εB (2002年)(5分) 6. 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固定一点电荷Q,在M点无初速释放一带有恒定电量的小物块,小物块在Q的电场中运动到N点静止,则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 ) A. 小物块所受电场力逐渐减小 B. 小物块具有的电势能逐渐减小 C. M点的电势一定高于N点的电势 D. 小物块电势能变化量的大小一定等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002年)(4分) 12. 在与x轴平行的匀强电场中,一带电量为库仑、质量为千克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着x轴作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式中x以米为单位,t以秒为单位,从开始运动到5秒末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 米,克服电场力所作的功为 焦耳。 (2001年)(5分) 3.A、B两点各放有电量为十Q和十2Q的点电荷,A、 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C=CD=DB.将一正电荷从C点沿直线移到D点,则 (A)电场力一直做正功 (B)电场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 (B)电场力一直做负功 (D)电场力先做负功再做正功 (2001年)(4分) 11.一束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平行于两极板的速度v0进入匀强电场,如图所示,如果两极板间电压为U,两极板间的距离为d,板长为L,设粒子束不会击中极板,则粒子从进入电场到飞出极板时电势能的变化量为 (粒子的重力忽略不计) (2000年)(4分) 11.如图,在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为的A、B两点,边线AB与电场线的夹角为,将一电量为q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若沿直线AB移动该电荷,电场力做的功 ;若沿路径ACB移动该电荷,电场力做的功 ;若沿曲线ADB移动该电荷,电场力做的功 ,由此可知,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做功的特点是: 。 [以上一些考题,主要考的知识点都是:1、电场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2、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依次降低。3、F=qE 4、综合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2003年)(4分) 11.有质量的物体周围存在着引力场。万在引力和库仑力有类似的规律,因此我们可以用定义静电场场强的方法来定义引力场的场强。由此可得,与质量为M的质点相距r处的引力场场强的表达式为EG= (万有引力恒量用G表示)。 [本题采用定义类比的思想,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主要是引力场和电场的类比] (2003年)(4分) 12.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核作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则其角速度ω= ;电子绕核的运动可等效为环形电流,则电子运动的等效电流I= 。(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e,静电力恒量用k表示) [本题是一道经典试题,本题涉及库仑定律、圆周运动和电学知识,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自与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库仑力。 五、电流和电路 (2003年)(7分) 18.(7分)图1为某一热敏电阻(电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且对温度很敏感)的I—U关系曲线图。 (1)为了通过测量得到图1所示I—U关系的完整曲线,在图2图3两个电路中应选择的是图 ; 简要说明理由: (电源电动势为9V,内阻不计,滑线变阻器的阻值为0-100Ω)。 (2)在图4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9V,电流表读数为70mA,定值电阻R1=250Ω。由热敏电阻的I—U关系曲线可知,热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V;电阻R2的阻值为 Ω。 (3)举出一个可以应用热敏电阻的例子: 。 [这是一道电学实验题,其立意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转换信息的能力、比较能力和选择合理实验方案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正确使用分压电路,本题的另一核心目的是:考核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试题给出的图表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学会善于观察。] (2002年)(5分) 3.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变阻器的滑动头p向b端移动时, A.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B. 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B. 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本题考查闭合电路的基本知识,首先要认识电路的结构特点,进行正确的分析,对较复杂的电路进行简化,应用部分电路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电流的变化趋势。] (2001年)(5分) 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灯L1、L2正常发光,由于电路出现故障,突然发现灯L1变亮,灯L2变暗,电流表的读数变小,根据分析,发生的故障可能是 (A)R1断路 (B)R2断路 (C)R3短路 (D)R4短路 【 】 [本题是运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等规律对电路进行分析,由于题目的选项是要找出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元件。所以对电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规律是否熟练就显得非常重要。该部分内容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有关电路分析的题目也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只是呈现的形式不同而已。] (2001年)(6分) 16.(6分)要求测量由2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的电动势ε和内阻r(约几欧),提供下列器材:电压表V(量程3V,内阻1kΩ)、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2kΩ)、电阻箱(0~9999Ω)、电键、导线若干。 某同学用量程为15 V的电压表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实验步骤如下: (l)合上电键S,将电阻箱R阻值调到R1=10Ω,读得电压表的读数为U1 (2)将电阻箱R阻值调到R2=20Ω,读得电压表的读数为U2,由方程组U1=ε-U1r/R1、U2=ε-U2/R2 解出ε、r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上述实验在选择器材和实验步骤中,应做哪些改进? [此题属于改进实验方案的类型,该实验是教学中的重点实验。主要考查的知识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但比以往的同种实验题的能力要求更高,特别注重强调实验的过程与方法,注重对学生实施实验的能力、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的能力。] (2000年)(8分) 19.(8分)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实验时该同学将变阻器的触片P移到不同位置时测得各电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序号 A1示数(安) A2示数(安) V1示数(伏) V2示数(伏) 1 0.60 0.30 2.40 1.20 2 0.44 0.32 2.56 0.48 将电压表内阻看作无限大,电流表内阻看作零。 (1)电路中,分别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为定值电阻,在这五个物理量中,可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求得的物理量是(不要求具体计算) 。 (2)由于电路发生故障,发现两电压表示数相同了(但不为零),若这种情况的发生是由用电器引起的,则可能的故障原因是 。 [本题涉及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来进行电路分析和电路故障分析的内容,这部分知识和同类型的试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不仅要求考生能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一般的试题,更要求能分析电路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题目除在理论和实验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外,还要求考生能够全方位地思考问题。] 六、机械波 (2003年)(5分) 2.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传播过程中能传递能量 B 频率由波源决定 C 能产生干涉,衍射现象 D 能在真空中传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波概念的了解,波是质点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和信息的传递。] (2003年)(4分) 10.细绳的一端在外力作用下从t=0时刻开始做简谐振动,激发出一列简谐横波。在细绳上选取15个点,图1为t=0时刻各点所处的位置,图2为t=T/4时刻的波形图(T为波的周期)。在图3中画出t=3T/4时刻的波形图。 [本题主要考查波动的基础知识:质点的振动与波的传播过程] (2002年)(5分) 4. 如图所示,、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振幅为A,a、b、c三点分别位于、连线的中垂线上,且,某时刻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则( ) A. a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 B. B. c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A C. b处质点的振幅为 2A D. D. c处质点的振幅为2A [本题主要涉及波的基本概念(位移、振幅)和波的干涉:形成稳定的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区域,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区域相互间隔,即ac这条直线是振动加强区域。因此答案选C、D] (2001年)(4分) 12.如图所示,有四列简谐波同时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分别是 v、2 v、3 v和 4 v,a、b是x轴上所给定的两点,且ab=l。在t时刻a、b两点间四列波的波形分别如图所示,则由该时刻起a点出现波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图 ;频率由高到低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图 。 A B C D [本题主要考查波的基本特征,分别将四列简谐波的波长、周期和频率计算出。同时还考查了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2000年)(5分) 7.如图,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间距均为1米的六个质点、、、、、,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一列横波以1米/秒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时到达质点,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秒时,质点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在4秒<<5秒这段时间内 (A)质点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B)质点的速度逐渐增大 (C)质点向下运动 (D)质点f保持静止 [ ] [本题综合考查了振动与波的基本特征,该知识点也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分析本题的过程中,要求对波、波速、周期的概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