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2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件)(19张)
专题一 专题横向整合 整合2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1. 古代中国的农业呈现出以小农经济为核心 , 与手工业、商业发展及经 济政策相辅的特征。 2.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 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为 突出特征。 3.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 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 销海外。 4.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 市功能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 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5.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 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导致资本主 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规律总结 1.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 (1)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农业是手工业、商业繁荣的基础,但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传承的特点 (1)保守性、封闭性。官营手工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技术工艺的传承也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 (2)世代相传。手工业市场狭小,采取的这种防止技术竞争的自卫措施, 影响了手工业生产的扩大。 (3)“传儿不传女,传媳不传女”。受宗法观念及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 的影响,古代手工业技术一般不传外姓。 3.古代中国商业的“一二三四” (1)一个政策:重农抑商。 (2)两个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3)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 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4)四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 —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 繁荣;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 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要点归纳 一、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1.(2017江西赣州十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3)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 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 ( ) A.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低 B.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C.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 D.明清时期对环境的治理力度不够 朝代 秦汉 唐 宋 元 明 清 次数 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 0.85次/年 1.7次/年 2.7次/年 5.31次/年 18.5次/年 18.9次/年 对应训练 答案 B 材料反映的是明清自然灾害次数比前朝多,但不能体现明清 政府治灾防灾能力低,故A项错误;从明清时期自然灾害的次数和频率远 超前朝,可知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侵扰,故B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出灾害地点在南方还是北方,故不能体现经济重心南移造 成环境破坏,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对环境的治理,故D项错误。 时期 发展历程 从先秦 到秦汉 形成与发展 (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2)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从魏晋 南北朝 到宋元 发展与繁荣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北朝烧制出白瓷 (2)隋唐:制瓷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 明清 辉煌与滞后 (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二、手工业生产——从“工商食官”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2017湖北孝感一模,6)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古代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 之路分布 B.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向 全国辐射 C.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 超过官营 对应训练 D.元明清时期丝织业的重心在东部地区 答案 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情况。从地图及所学知识 可知,丝绸之路沿线并没有聚集丝织业中心,古代丝织业中心主要在黄 河中下游地区以及长江流域,关中地区丝织业中心并不多,故A、B两项 错误。C项不能从地图中得出,C项错误。故选D项。 时期 发展历程 先秦 时期 兴起、发展和繁荣 (1)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秦汉 时期 重农抑商、步履维艰 (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2)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 隋唐 时期 范围扩大,贸易繁荣 (1)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 (2)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 (3)出现柜坊和飞钱 三、商业发展——从严格控制到打破时空限制、相对宽松 宋元 时期 打破时空限制,空前繁荣 (1)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 (2)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 明清 时期 继续繁荣,商帮出现 (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工商业城市 (2)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4)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3.(2017河北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9)我国古代货币名称历经变化, 秦称半两钱,汉称五铢钱(二十四铢为一两),唐朝时称“开元通宝”(意 为流通的宝货),改变了以重量为币名的传统,唐以后历代的铜钱都称为 “通宝”“元宝”。据此分析,唐朝“开元通宝”的流通反映出 ( ) 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商品经济发展、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铸币权开始收归国有 D.货币被视为财富的观念已明显增强 对应训练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材料信息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古代货币名称历经变化,由“通宝”可知人 们对货币的重视,D项符合题意。古代中国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A项 说法错误;在中国古代,商人虽然富有但地位较低,B项说法错误;铸币权 早在汉代就已掌握在国家手中,C项说法错误。 时期 发展历程 重农抑商政策 战国 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产生 西汉 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抑制富商大贾势力,发展官营商业——严格 中唐以来 鼓励对外贸易,官商分利,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松动 明清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固守 “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明朝 “海禁”政策 (1)内容: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实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专制统治 清朝 “闭关锁国”政策 (1)内容: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2)后果: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四、经济政策——从“重农”的辉煌到“禁商”的落伍 4.(2017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六,27)清朝乾隆皇帝拒 绝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请求“开放更多口岸,实现中英直接通商贸易”的 理由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朝 拒绝开放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中英贸易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B.中英贸易威胁国家边境安全 C.中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以中国为中心的保守世界观 对应训练 答案 D 材料没有涉及中英贸易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故A项错误;材料 没有涉及中英贸易威胁国家边境安全,故B项错误;中国经济处于世界领 先地位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 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得出这种夜郎自大的心态本质上是以中国为 中心的保守世界观,故D项正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