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安徽省安庆市太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安徽省安庆市太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上古成丁礼,发展至周代时已经摆脱了以考验为目的的严酷形式,而成为一种强调青年社会责任和赋予青年人权利的彬彬之礼。成年礼又有男女之分和阶层之分,至今能看到的比较完整的历史记载为《仪礼·士冠礼》中周代士人阶层的成年礼,有些文献中对士人以上的贵族阶层的成年礼也有零星记载,但庶人之成年礼则因“礼不下庶人”之故没有记载。‎ ‎《礼记·曲礼上》中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即士人阶层男子二十岁时需加冠取字,以示成年。成年礼有一系列仪式化过程,先要占筮确定行礼日期、选择负责加冠的主宾和赞冠者。加冠当日,主人要在庙堂准备礼器、酒筵,并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仪式开始,由主宾和赞冠者为冠者行三加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后加爵弁,同时颂念不同的祝辞。冠礼毕,冠者要拜见母亲。回来后再由主宾为其命字,有了字后再出见乡邻与尊长。此时主人则以酒筵招待宾客,然后送宾,以后还要派人给主宾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成年礼。在这个庄重繁复的仪式中,冠者经过一系列显性的仪容改变和新的礼仪知识的习得;亲身感受到了成年所被赋予的诸多权利和责任,此后,冠者就有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物的资格。‎ 女子笄礼在仪式上则要简略得多,并且甫一出现,就是与女子出嫁紧密相连的。《礼记·曲礼上》云“女子许嫁,笄而字”。许嫁的年龄一般为十五岁,仪式主要是结发戴簪和命字。女子从此不再被称呼以小名,而开启了“待字闺中”的人生新阶段。即使未许嫁,成年女子也要行笄礼,只不过仪式更简单一些,“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正因为笄礼与许嫁的结合,使其与冠礼相比在仪式上保持了更强的稳定性,而男子冠礼的某些仪式则随着社会结构改变和历史变迁发生了重大变异。‎ 古代汉族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易服和命字。衣着发式的改变是成年的身体标识;命字则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从此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而在人际交往中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 成年礼对于个人、家族和国家都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于个人,成年礼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能促使一个人真正从身心发生改变,是人的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于家族,成年礼的举行不仅意味着接纳一个新的事务参与者,同时也是接纳一个风险分担者和利益分配者。于国家,接纳一个能分得田地的成熟的新的社会成员以后,也多了一个各种赋税和杂役的承担者。可见,成年礼所蕴含的功能意义牵涉到社会的不同层面,因而在人类社会中至今犹存。‎ ‎1.下列对文中“成年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年礼最初以考验为目的,到周代转变成一种以强调社会责任和赋予权利为目的的仪式。 ‎ B.成年礼是士人阶层年轻人的专属礼仪,是男子可以承担社会事务和女子可以出嫁的标志。 ‎ C.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命字,取字之后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 D.成年礼是一个人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对于所在的家族和国家也有特定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古人对男子成年礼相当重视,会在男子二十岁生日时安排一系列繁复隆重的仪式,这些仪式还会随社会历史的改变而改变。 ‎ B.主人在仪式前要准备礼器酒筵,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然后招待客人,给每位客人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礼仪。 ‎ C.女子成年礼称为笄礼,一般在十五岁时与许嫁同时举行,跟男子的冠礼相比,仪式简略稳定得多,主要是结发戴簪及命字。 ‎ D.成年礼都是男子和女子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其中,命字是男子成年的身体标识,衣着变化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冠礼中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代表着长辈对冠者的不同祝愿,也使其感受成年的诸多权利和责任。‎ B.人们可根据一个人的衣着发式来判断他是否具备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务的资格。‎ C.古代所有女子在完成笄礼后就都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她们从此足不出户,一心一意于闺中等待出嫁。‎ D.一个人成年之后,既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利益,也必须担负起应该承担的各种责任,当今社会依然如此。‎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题。‎ 秋来查干湖 李旭光 ‎①查干湖美,美在秋天。秋湖的长天,极为疏朗。站在环湖路上,依稀看得见天宇的穹顶与湖水交割的弧线。惊鸿照影,间或掠过几朵祥云。夜幕乍落,伫立在湖岸高坡上的妙因寺,不时传出阵阵晚课的钟鼓和诵经的吟唱,剪影里,空气也凝固了一般。到了晓夜当空,繁星拱月时,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幻的。‎ ‎②查干湖美,美在秋水。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深邃的眼睛定定地凝视着你。从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运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这时的湖水波澜不惊,清澈见底。泥沙已经淘尽,水中的游鱼和水草分明可见。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已经显得清瘦,是湖水中的鱼虾和健硕的蒲苇把它的营养吸吮殆尽。湖水从暑热变为秋温,鱼儿多半向湖的深处游去,垂钓的人们便懒于来此蹲守。随着秋一天天走向肃穆,湖区的游人也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老人、情侣、画家、摄影家、迁客骚人来此小住。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 ‎③查干湖美,美在秋草。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棒却透出橙黄。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一支蒲棒,可以燃上几介小时。有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一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腰肢,献出哈达。而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啸般地狂舞。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待到湖上结冰时,这些蒲草和芦苇都要被渔民割掉。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也就释然了。湖中还有铺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这时,肥硕的菱角,黑黝黝的已经成熟。记得小时候开那达慕大会时,总有一些小商贩,将菱角煮熟后对半切开,用粗瓷碗盛着叫卖。孩子们用菱角那略朝里弯曲的锋利的尖儿,把果肉从菱角壳里抠出来,送到嘴里,吃起来真香。荷花的莲蓬籽,连同泥里鲜嫩稚白的藕都已成熟,渔民们却不舍得去捡拾,任由它们在湖中自在地散落,肆意地蔓生。‎ ‎④‎ 秋天的查干湖,是水鸟的王国。从8月底到10月初,在北国圣水中完成季节性侨居、顺便又繁衍后代的候乌,几十万只之众,从四面八方向湖中翔集。对水禽颇有研究的鲍鹏友局长告诉我,这里面有天鹅,有丹顶鹤、白鹤、灰鹤、苍鹭、白鹳,有大雁以及其他近百种水禽,其中,光是野鸭,就有针尾鸭、绿头鸭、赤颈鸭等20多种。一时间,湖中用来接待“客人”的蒲苇显得容量不足,鸟儿们吵闹着、争抢着、嬉戏着,一边庆幸着对圣湖的占领,一边抓紧时间在这里捕鱼啄虾,补充能量,同时讨论着生活琐事,谋划着南归的路线。‎ ‎⑤秋天,湖中的鱼也肥了。南湖的水草茂密,草根鱼、青根鱼长得特别快。夏天到南湖垂钓,听到“咔哧”“咔哧”,那是草根鱼进食的声音,“咯嘣”“咯嘣”的声响则是青根鱼的。青根鱼被渔民归类为牙鱼,它们非常爱吃田螺、河蚌等贝类,因此青根鱼的牙床后面有个冲压床一样的凹凸槽,骨头自然是极硬的。渔民在食用青根鱼前,都要先把这块骨头取出来,做成小饰件。青根鱼的肉雪白、细腻,口感极爽,是湖中的上佳之品。每年冬捕时,南湖的青根鱼一出水就极畅销,大的四五十斤重,一两米长,一斤就要卖到100多元钱。在北湖,鲢鱼、鳙鱼、鲤鱼、湖虾,俱为上佳之品。尤其是北湖的鳙鱼,俗称胖头鱼,是经过国家认证的绿色有机食品。冬捕时,湖面上人潮涌动,车如穿梭,冰晶雪国里蒸腾着节庆的热浪。‎ ‎⑥秋天的查干湖,最美的还是渔民。春天投放鱼苗,夏天管护,到了秋天,终于眼见着湖里的鱼肥了、大了,将整个湖都胀满了,渔民便美在了心里。他们这时开始收拾冬网,做着冬捕的准备。干活累了,几杯酒落肚儿,他们在一起海吹神聊,什么泥鳅用皮肤、肠道呼吸啦,胡罗鱼要在河蚌里产卵啦,老头鱼会冬眠啦,更别有一番情趣。‎ ‎ (选自《2011年中国散文精选》)‎ ‎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主要写秋天查干湖天空的高明澄远,如人们可以看见天水交割的弧线,看到鸿雁掠过,可以在晓夜里看星月相映、湖天一体的景色,欣赏梦幻般的静谧。‎ B.“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是说,游湖契合着人们对人生美妤的眷恋之心,游湖看到的不止是湖中美景,还有人生过往的回忆。‎ C.第四段对秋鸟进行了详细描写,不仅用数字写出了水禽的数量之多,种类众多,而且生动地描述了鸟儿们的争抢、捕食的场景和它们的靓丽的身影。‎ D.本文语言清新优美,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来展现秋天的查干湖之美,以“查干湖美,美在秋天”为开头,照应题目,以它为主线,脉络清晰。‎ ‎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三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子。(6分)‎ ‎6.查干湖的秋天美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7-9题。‎ 东坡居士 林语堂 ‎①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②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苏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 ‎③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④在元丰四年(1081),苏东坡真正务农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忽忘其劳焉。”‎ ‎⑤他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或是望着沾满露滴的茎在月光之下闪动,如串串的明珠,他感到得意而满足。他过去是用官家的俸禄养家糊口;现在他才真正知道五谷的香味。‎ ‎⑥苏东坡的邻人和朋友是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农夫古某;还有一个说话大嗓门跋扈霸道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黄州太守徐大受、武昌太守朱寿昌,也是对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的人。再一个是马梦得(字正卿),始终陪伴着苏东坡,而且非常忠实可靠,过去已经追随苏东坡二十年。苏东坡曾说,他的朋友跟随他而想发财致富,那如同龟背上采毛织毯子。那时苏东坡又吸引了一些古怪的人物,其中两个是道士。因为苏东坡对长生的奥秘甚感兴趣。‎ ‎⑦但是东坡最好的朋友是陈慥。今天中文里有“季常之癖”一个典故,季常是陈慥的号。陈季常这个朋友,苏东坡是可以随便和他开玩笑的。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陈季常的玩笑说:‎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⑧苏东坡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他太太一定颇为高兴。根据记载,苏东坡认为在黄州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 ‎⑨他又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就叫做东坡汤。这根本是穷人吃的,他推荐给和尚吃。方法就是用两层锅。米饭在菜汤上蒸,同时饭菜全熟。下面的汤里有白菜、萝卜、油菜根、芥菜。下锅之前要仔细洗好,放点儿姜。‎ ‎⑩在这种农村气氛里。他觉得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像田园诗人陶潜的生活,他对陶潜极其佩服。苏东坡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这种说法若出诸一个小诗人之口,未免狂妄自大。若苏东坡说出来,只觉得妥当自然。他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 ‎⑪苏东坡很容易接受哲学达观思想的安慰。在雪堆的墙上门上,他写了三十二个字给自己昼夜观看,也向人提出四种警告:‎ ‎“出舆入辇,厥痿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蛾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⑫失去人间美好的东西之人,才有福气!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⑬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救儿会请富人捐钱,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⑭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 ‎(摘自《苏东坡传》第十五章《东坡居士》,有删节)‎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由此可见,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应该以这副面貌出现。‎ B.务农是很艰辛的,特别是对一个毫无经验又要以此为生的士大夫来讲,这应是一种压力和折磨,但苏东坡却从中感到得意和满足。‎ C.苏轼不仅仰慕陶渊明,而且越读陶诗,越觉得陶诗正好表现自己的情思和生活,在自己的诗中也不禁表达出对陶渊明的敬仰和佩服。‎ D.从苏东坡写的三十二个字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他之所以能够到处快乐满足,是因为他拥有豁达的心胸和正确的得失观。‎ ‎8.对苏轼自称“东坡居士”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坡”是他被贬黄州后耕作的地方,更是他生平第一次参加农耕的地方,这里有他辛勤的汗水,更有他自力更生的快乐,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地方,故以“东坡”为号。‎ B.“居士”,即学佛的居家之士,介乎隐士和佛徒之间。他此时是一个被贬的人,而且受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他选择做隐士。‎ C.他以这段特殊的经历的标志为号,表明他不以这种身份、生活为辱,反以这种身份、生活为豪,这体现出他的豁达快乐的天性。‎ D.“东坡居士”的自号,是苏轼对朝廷的不满和讽刺,虽生性乐观豁达,但苏轼对自己因“乌台诗案”被贬,内心是无法释怀的。‎ ‎9.身处逆境的苏东坡有充分的理由不快乐,但他却能事事处处体会到快乐,甚至创造快乐。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出苏东坡的“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王莽末,盗贼起,宗族闾里争往附之。伦乃依险固筑营壁,有贼,辄奋厉其众,引强持满以拒之,铜马、赤眉之属前后数十辈,皆不能下。伦始以营长诣郡尹鲜于褒,褒见而异之,署为吏。数年,鲜于褒荐之于京兆尹阎兴,兴即召伦为主簿。‎ 建武二十九年,从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光武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伦出,有诏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 ‎。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托鬼诈怖愚民,皆案论之。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车叩马,啼呼相随,日才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宿驿舍,阴乘船去。众知,复追之。及诣廷尉,吏民上书守阙者千余人。后得免归田里。‎ 数岁,拜为宕渠令。伦在职四年,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视事七岁,肃宗初立,擢自远郡,代牟融为司空。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今朝廷抑损其权。上疏曰:臣今言此,诚欲上忠陛下,下全后家。‎ ‎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终夜不眠。若是者,其可谓无私乎?”连以老病上疏乞身,后数年卒,时年八十余。‎ ‎   (选自《后汉书·第五伦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 B.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 C.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 D.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文中指的是京兆尹的佐吏。‎ B.建武:光武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蓍草称“卜”,用龟甲称“筮”,合称“卜筮”。‎ D.乞身:指旧时官员年老自请退休。古代以做官为委身事君,故称请求辞职为乞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五伦抵御盗匪,受到赏识。王莽末年,第五伦率领宗族闾里之人抵御数十批盗匪进攻;郡尹鲜于褒认为他很不一般,让他担任官职。‎ B.第五伦理政有方,百姓拥戴。第五伦任会稽太守时,坚决杜绝欺诈恐吓百姓的迷信活动,后因犯法被召回时,上书守在朝廷的有一千多人。‎ C.第五伦整肃吏治,知人善任。第五伦任蜀郡太守时,命令家资多达千万的掾史将财物送给孤单贫穷的人,他所举荐的官吏多官至九卿、二千石。‎ D.第五伦奉公尽节,自认有私。第五伦奉公守法恪尽职守,他认为自己还是有私心的,比如对欲赠千里马者,虽未举荐,但举荐时还会想到那人。‎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才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宿驿舍,阴乘船去。(5分)‎ ‎(2)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终夜不眠。若是者,其可谓无私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①酒贱②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注】①坊场:指官设之专卖场。②贱:质量低劣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景。‎ B.颔联中“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 C.颔联中“穿”字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鹊声的清澈响亮,“鹊声”则衬托出树林的幽深静谧。‎ D.颈联写酒非好酒,亦能醉人;虽已年老,但还能耕地,体现了诗人对乡村惬意生活的喜爱。‎ ‎15.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 ‎(1)《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的诗句是           ,         。‎ ‎(2)屈原在《离骚》中声明“           ,          ”,表达了诗人嫉恶如仇,宁可遭遇死亡或者流放,也决不愿意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3)《赤壁赋》中苏子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         。‎ ‎(4)《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表达治学态度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 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 的奇妙景象。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极光可真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而这一切又往往发生在几秒钟或数分钟之内。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 去描绘。说到底,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 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B.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C.千变万化 高深莫测 五光十色 入木三分 D.瞬息万变 变化莫测 五颜六色 出神入化 ‎18.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析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B.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C.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划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D.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目前能认识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下纵横近万公里,甚至还存在成百上千公里的极光带 B.极光带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C.上下纵横成百上千公里,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的极光带 D.极光带成百上千公里上下纵横,甚至还存在近万公里长 ‎20.下面是一封校庆邀请函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学校诚邀您来看一下校庆典礼,与贵校师生共襄盛典。您的拔冗惠顾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如能参加,务必于5月10日前发回执告知,以便学校做好接待准备。如不能亲临,可将贺信呈送到校庆办公室。‎ ‎21.下面是某老师给学生讲解的抒情方式架构图,请以“间接抒情”为陈述对象,介绍该图的基本内容。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表述准确、简洁、连贯,不超过80个字。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幸福就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只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幸福,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拼出幸福的图画。‎ 请以“我的幸福拼图”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③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 ‎ ‎“士人阶层年轻人的专属礼仪”偷换概念,原文“贵族阶层的成年礼也有零星记载”。‎ ‎2.【答案】C ‎ A.“二十岁生日时”和“这些仪式”不准确,原文是“占筮确定行礼日期”,“某些仪式……发生了重大变异”; B.“给每位客人赠送俎肉”错,原文是“派人给主宾赠送俎肉”; D.“命字是男子成年的身体标识,衣着变化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错误, 原文为“衣着发式的改变是成年的身体标识;命字则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 ‎3.【答案】C ‎ ‎“所有女子于笄礼后等待出嫁”以偏概全,原文“即使未许嫁,成年女子也要行笄礼”。‎ ‎4.【答案】C ‎ 文中没有生动描述鸟儿们“靓丽的身影”。‎ ‎5.【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苇叶、苇花、苇秆等方面描写了芦苇的张扬、浪漫的美、看似柔弱却很刚强、繁密有气势等特点,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的赞赏和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烈火呼啸般”“竹林般地森然列阵”运用了比喻,“一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腰肢,献出哈达”“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啸般地狂舞”运用了拟人。作者是从苇叶、苇花、苇秆等三个方面来描写了芦苇的,依据前文“。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可知,一系列的描写展现了秋苇的张扬、浪漫的美、看似柔弱却很刚强、繁密有气势等特点,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的赞赏和喜爱之情。‎ ‎6.【答案】①风景美。天气舒朗,秋水娴静,秋草成熟,候鸟翔集,秋鱼肥美。②人美。渔民辛勤劳作,生活方式质朴,也是生态环境的维护者。③生态美。原生态的渔猎文化,水与生命,植物与动物,天、地、人之间的和谐。(每点2分)‎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的能力。文章①-⑤段分别写了查干湖的“秋天”“秋水”“秋草”“水鸟”“鱼”,秋天是美的,“极为疏朗”;秋水是美的,“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秋草是美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蒲棒却透出橙黄”“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湖中还有铺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肥硕的菱角,黑黝黝的已经成熟”、“荷花的莲蓬籽,连同泥里鲜嫩稚白的藕都已成熟”;秋鸟翔集于湖中,秋鱼肥美,这些可概括为 ‎“风景美”。第⑥段第一句话“秋天的查干湖,最美的还是渔民”,写他们辛勤地劳动,收拾冬网,做好冬捕准备,干活累了,喝点小酒,“海吹神聊”,生活很有情趣,这可以概括为“人美”。正是因为查干湖的风景是美的,人是美的,所以这里的人与湖的关系非常和谐,如“荷花的莲蓬籽,连同泥里鲜嫩稚白的藕都已成熟,渔民们却不舍得去捡拾,任由它们在湖中自在地散落,肆意地蔓生”,“春天投放鱼苗,夏天管护”,冬天才捕鱼,这可以概括为“生态美”。‎ ‎7.【答案】A ‎ ‎“造物主原本就希望人应该以这副面貌出现”表述错误,原文是“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8.【答案】D ‎ ‎“苏轼对朝廷的不满和讽刺”说法错误。‎ ‎9.【答案】①务农之乐;②交友之乐;③做菜之乐;④隐居之乐;⑤无医之乐(幸存之乐);⑥救人之乐。(答出5点即可)‎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能力。第④-⑤段写务农之乐。务农是艰辛的,尤其对一个毫无经验又要以此为生的士大夫来讲,这还是一种压力和折磨。文中写“他感到得意而满足”,可以看出苏东坡从务农中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快乐。第⑥-⑦段写交友之乐。被贬至穷乡僻壤,苏轼可交往的朋友甚少,但他照样可以从中体会快乐。他与老百姓交朋友,能感受淳朴的友情。与不离不弃的朋友交往,感受忠贞的友情。还有与奇人异友交往的乐趣,更有与好友交往的无拘无束的乐趣。第⑧-⑨段写做菜之乐。“自己善于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从此可看出苏轼从庸常的家居生活中也能体验快乐,在做菜中苏轼体验创造的快乐。第⑩-⑪段写隐居之乐。苏轼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十分满足,觉得一偿心愿,觉得自己天生适合隐居,因此,他以陶潜为榜样,甚至认为自己是陶潜转世,以自己像陶潜那样农耕与写作为快乐。第⑫段无医之乐(幸存之乐)。病痛时无医无药,这是可悲之事,但苏轼却也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品出其中的乐。第⑬段救人之乐。苏轼不以自己的苦为苦。在救婴的过程中,苏轼为能解民困、导民风而感到快乐。‎ ‎10.【答案】B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以……故”是“因为……原因”的意思,固定用法,后面应断开,排除CD。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来看,“争赴趣之”‎ 的主语应该是“冠盖之士”,而不是“廖等”,所以在“冠盖之士”前断句。故选B项。原文标点: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 ‎11.【答案】C ‎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文书名称、礼节、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避讳的说法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此题C句出自《氓》一文,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故选C。‎ ‎12.【答案】C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命令家资多达千万的掾史将财物送给孤单贫穷的人”说法错误,原文是说第五伦挑选出家财丰足的掾史全部遣送回家,重新挑选孤单贫穷但有志向德行的人担任官吏。故选C。‎ ‎13.【答案】(1)每天才走几里路,不能前行(或很难向前行走),第五伦就假装在驿站的旅舍住宿,暗中乘船离开。(得分点:前、伪、阴各1分,句意2分)‎ ‎(2)我的儿子生了病,虽然没有去探视却一夜不能入睡。像这种情况,怎么能说没有私心呢?(难道说没有私心吗?)(得分点:省视、是、其……乎各1分,句意2分)‎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参考译文:‎ ‎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王莽末年,盗贼兴起,宗族闾里之人争相前往依附他们。第五伦便依据险要坚固地势建起营壁,一旦有贼来,便激励他率领的人,拉开强弓抵御他们,铜马、赤眉等前后来过数十批,都攻不下来。第五伦开始以营壁之长的身份去见郡尹鲜于褒,鲜于褒见到他认为他很不一般,让他试任官吏。数年之后,鲜于褒把第五伦推荐给京兆尹阎兴,阎兴就召第五伦来让他担任主簿。‎ ‎  建武二十九年,跟从(淮阳国)王到京师朝见,因随着官属而得以见到天子,皇帝向他询问政事,第五伦于是应对施政的方略,皇帝十分高兴。第二天,又特地召见他,同他一直谈到傍晚。第五伦出朝廷之后,帝下诏书封他为扶夷长,还未到官,又追拜为会稽太守。会稽风俗中有过多的祭祀,喜好卜术。百姓常用牛祭神,因而财产贫乏。第五伦到任后,发送公文给下属县,通告百姓,那些假借鬼神恐吓诈骗愚昧百姓的巫祝,都将得到惩罚。永平五年,因犯法被征召,老少百姓抓着车拉着马,呼喊着跟随着,每天才走几里路,不能前行(或很难向前行走),第五伦就假装在驿站的旅舍住宿,暗中乘船离开。众人知道后,又追了上来。等到了廷尉狱,官吏百姓上书守在朝廷的有一千多人。当时,显宗正审理梁松的事,也有许多为梁松申辩的人。皇帝对此很忧虑,下诏给公车不再接受为梁氏及会稽太守上书的人。但正好赶上皇帝到廷尉狱审理囚徒,第五伦得以免罪回归故里。‎ ‎  几年后,第五伦被任为宕渠令。第五伦在职四年,升任为蜀郡太守。蜀土地肥沃丰饶,百姓官吏富足,掾史家资财多至千万,都是漂亮的车和高大肥壮的马,凭着财货担任上了官职。第五伦把挑选出家财丰足的全部遣送回家,重新挑选孤单贫穷但有志向德行的人担任官吏,于是争着用钱财买官职的现象便被杜绝了,所举官吏多官至九卿、二千石,当时人都认为他知人。第五伦在职七年,肃宗初立,将他从边远之郡提拔上来,代替牟融为司空。皇帝因明德太后的原因,尊崇舅氏马廖,他们兄弟同居要职。马廖等人屈尊结交,官吏们争先恐后去与他们交往。第五伦认为太后家族势力过盛,想让朝廷抑制削减他们的权力。于是上奏章说,我今天如此说,的确是想要上忠于陛下,下保全太后家族。‎ ‎  第五伦奉公守法恪尽职守,谈论事情从不迟疑。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吗?”他回答说:“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后来每逢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内心总是不能忘记送马的人,只是最终没有重用他。我的儿子生了病,虽然没有去探视却一夜不能入睡。像这种情况,怎么能说没有私心呢?(难道说没有私心吗?)他连续因年老有病而上书请求退休,几年后去世,当时八十多岁。‎ ‎14.【答案】B ‎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B项中“‘袭’字运用比喻”说法错误,应是拟人手法。‎ ‎15.【答案】①山村美景可喜:春水已生,花气袭人,天气骤暖,雨后新晴。②乡村生活可喜:农忙时节饮酒、耕地,生活惬意;最可喜的是官赋已交,整年不会有小吏催租。‎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整体阅读诗歌,抓住诗歌中写“喜”的句子,如“鹊声穿树喜新晴”“最喜先期官赋足”,主要从写景和写事两个方面体现,再结合具体的景物特点和事件具体分析“喜”在何处即可,分条作答。‎ ‎16.【答案】(1)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7.【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第一处,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根据后文“我们形容事物变得快时常说:‘‎ 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推断出此处选用成语“瞬息万变”;第二处,变化莫测:测:估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根据前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推断出此处填写成语“变化莫测”;第三处,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五颜六色:指各种颜色。根据前文“颇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及后文“其本色不外乎是红、绿、紫、蓝、白、黄”,推断出此处选用成语“五颜六色”;第四处,入木三分: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在板上写字,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根据后文“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一搭配、一组合,好家伙,一下子变成了万花筒啦”,选用成语“出神入化”。故选D。‎ ‎18.【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改病句能力。题干指出“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仔细阅读划线的句子“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之多”,可发现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显示”句式杂糅,把“根据……”和“……显示”两个句式糅合在一起,任意保留其一。排除C项。第二处“已达”与“之多”表达不和逻辑,可删去“之多”。故选B。‎ ‎19.【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解答被踢,一定要注意括号所在上下文内容,也就是具体语境,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写在括号内。仔细阅读四个选项,选项采用“……甚至……”什么句子,很显然后面内容应该比前面内容更深一层(或者说范围方面更大更广),而A项,“甚至”前“近万公里”却大于后面的“成百上千公里”,排除A项。根据前文“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与后文“这种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象,好像沾了一点仙气似的,颇具神秘色彩”,得出要填写的第一个小句子的主语是“光(极光)”,排除BD两项。故选C。‎ ‎20.【答案】①“来看一下”改为“出席”或“参加”;‎ ‎②“贵校”改为“我校”“全校”或“本校”;‎ ‎③“惠顾”改为“光临”或“莅临”;‎ ‎④“务必”改为“希望”或“请”;‎ ‎⑤“呈送”改为“惠寄”“寄送”或“发送”。‎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来看一下”,口语化,不符合邀请函的要求,改为“出席”或“参加”;“贵校”,尊称别人的学校,语境为称自己的学校,改为“我校”“全校”或“本校”;“惠顾”,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改为“光临”或“莅临”;“务必”,语气太强硬,改为“希望”或“请”;“呈送”,是上送的意思,不合语境,改为“惠寄”“寄送”或“发送”。‎ ‎21.【答案】间接抒情,是相对于直接抒情而言的一种抒情方式。它主要包括叙事抒情和写景抒情两种形式。而在写景抒情层面,常常会以触景生情和寓情于景两种形式存在。‎ ‎22.【答案】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