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海淀区理工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理工高一语文 5 月份阶段测试卷 2020.05. 出题人:高一年级备课组 时间:60 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①。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②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 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③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④,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注释:①搴(qiān):拔取;聝(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漭瀁(mǎng yàng):广大无涯际的样子。③熏:香草。莸(yóu):臭草。④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由当一队而敌之 当:______________ (2)释国之患 释:______________ (3)夫子曰:“辩哉!” 辩:______________ (4)敷其五教 敷:_____________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吾将择焉 夫子何选焉 B. 唯赐能之 既言之矣 C. 以其类异也 导之以礼乐 D. 子路抗手而对曰 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B. 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 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D. 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4. 翻译下列句子: (1)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 (2)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 5. 在农山之上,子路、子贡和颜渊各言其志,请你从中选择一人之志,作出评价,150字左右。 【答案】1. (1). 率领 (2). 解除 (3). 有口才 (4). 宣传 2. B 3. B 4. (1)在这里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什么想法都会出现啊。(2)使百姓不修筑城墙,不逾越护城河。 5. 我赞同颜回的志向。三人各谈志向,但颜回却退而不对,直到夫子请他谈谈自己的志向,颜回才述说自己的理想。愿以德辅佐圣王,以礼乐治国,希望百姓们安居乐业,变兵器为农器,永离那战火硝烟,使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人民生活安宁。这也正是夫子之志,希望世界大同,百姓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社会里。也难怪夫子从中选择了颜回。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干要求,然后再逐一翻译各个加点字在每句中的意思,此题要求解释所列出的词语的意思,解释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切不可望文生义,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1)“由当一队而敌之”,为我带领一队人马进攻敌人;“当”,可译为“率领”; (2)“释国之患”,解除国家的灾难;“释”,可译为“解除”: (3)“夫子曰:‘辩哉!’”,孔子说:“真有口才啊!”;“辩”,可译为“有口才”“善言辞”; (4)“敷其五教”,向人民宣传五教;“敷”,可译为“宣传”。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这类题目,可结合虚词的意义,采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项,第一“焉”,兼词,相当于“于之”;第二“焉”,语气词,表疑问,可不译; B项,两个“之”,都是代词,代指有关志向的事; C项,第一个“以”,介词,因,因为;第二个“以”,介词,用; 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关系;第二个“而”,连词,表承接关系。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首先要快速找出与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的地方。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财’‘害民’‘繁词’”说法错误,“子贡复进曰:……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子贡说,我穿戴着白色衣帽,在两国之间劝说,论述交战的利弊,可见,“繁词”是子贡的弊端。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要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不能翻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于”,在;“斯”,这;“致思”,集中精力思考;“无所”,“所”字结构,可译为“没有什么想法”; (2)中,“民”,百姓;“城郭”,城墙;“城郭不修”,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可调整语序为“不修城郭”;“沟池”,护城河;“沟池不越”,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可调整语序为“不越沟池”。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首先要对作品的人物、主旨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注意答题原则,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题干要求“在农山之上,子路、子贡和颜渊各言其志,请你从中选择一人之志,作出评价”,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示例:我赞同颜回志向。 第一,“颜渊退而不对”,颜回后退不说话;首先在颜回还没有谈自己志向时,我们可以看出,颜回个性谦和,不喜与人争强斗胜,这也便决定了他的志向和子路、子贡的不同。 第二,“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我听说薰草和莸草不能藏在同一个容器中,尧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因为他们不是同一类人。颜回通过比喻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不同的类的人有不同的治理国家的方法。 第三,“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使百姓不修筑城墙,不逾越护城河,剑戟之类的武器改铸为农具,平原湿地放牧牛马,妇女不因丈夫长期离家而忧虑,千年无战争之患。颜回通过举例来说明,心中的志向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也正是孔子所说的“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 【点睛】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要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即“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孔子向北游览到农山,子路、子贡、颜渊在身边陪着。孔子向四面望了望,感叹地说:“在这里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什么想法都会出现啊!你们每个人各谈谈自己的志向,我将从中做出选择。” 子路走上前说:“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机会,白色的指挥旗像月亮,红色的战旗像太阳,钟鼓的声音响彻云霄,繁多的旌旗在地面盘旋舞动。我带领一队人马进攻敌人,必会夺取敌人千里之地,拔去敌人的旗帜,割下敌人的耳朵。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做到,您就让子贡和颜渊跟着我吧!”孔子说:“真勇敢啊!” 子贡也走上前说道:“我愿出使到齐国和楚国交战的广阔原野上,两军的营垒遥遥相望,扬起的尘埃连成一片,士兵们挥刀交战。在这种情况下,我穿戴着白色衣帽,在两国之间劝说,论述交战的利弊,解除国家的灾难。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做得到,您就让子路和颜渊跟着我吧!”孔子说:“真有口才啊!” 颜回后退不说话。孔子说:“颜回,过来,为何只有你没有志向呢?”颜回回答说:“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孔子说:“虽然如此,还是各人说说各人的志向,你就说吧。”颜回回答说:“我听说薰草和莸草不能藏在同一个容器中,尧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因为他们不是同一类人。我希望得到明王圣主来辅助他们,向人民宣传五教,用礼乐来教导他们,使百姓不修筑城墙,不逾越护城河,剑戟之类的武器改铸为农具,平原湿地放牧牛马,妇女不因丈夫长期离家而忧虑,千年无战争之患。这样,子路就没有机会施展他的勇敢,子贡就没有机会运用他的口才了。”孔子表情严肃地说:“这种德行是多么美好啊!” 子路举起手来问道:“老师您选择哪种呢?”孔子说:“不耗费财物,不危害百姓,不费太多的言辞,这只有颜回才有这个想法啊!” 二.默写(10分) 6.在下面横线处填入原文。 (1)千乘之国,_______,加之以师旅,_______。 (2)宗庙之事,_______,_______,愿为小相焉。 (3)鼓瑟希,铿尔,________,对曰:“________。” (4)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咏而归。 (5)_______,其言不让,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答案】 (1). 摄乎大国之间 (2). 因之以饥馑 (3). 如会同 (4). 端章甫 (5). 舍瑟而作 (6). 异乎三子者之撰 (7). 浴乎沂 (8). 风乎舞雩 (9). 为国以礼 (10). 是故哂之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摄、饥馑、端、章甫、瑟、撰、沂、舞雩、哂。 【点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 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红楼梦》小说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是日一早,宝玉起来时,袭人早已把书笔文物包好,收拾得停停妥妥,坐在床沿上发闷。见宝玉醒来,只得伏待他梳洗。宝玉见他闷闷的,因笑问道:“好姐姐,你怎么又不自在了?难道怪我上学去丢的你们冷清了不成?”袭人笑道:“这是那里话。读书是极好的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呢。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别和他们一处玩闹,碰见老爷不是顽的。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这就是我的意思,你可要体谅。”袭人说一句,宝玉答应一句。袭人又道:“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交出给小子们去了。学里冷,好歹想着添换,比不得家里有人照顾。脚炉手炉的炭也交出去了,你可逼着他们添。那一起懒贼,你不说,他们乐得不动,白冻坏了你。”宝玉道:“你放心,出外头我自己都会调停的。你们也别闷死在这屋里,长和林妹妹一处去顽笑才好。”说着,俱已穿戴齐备,袭人催他去见贾母、贾政、王夫人等。宝玉且又嘱咐了晴雯麝月等几句,方出来见贾母。贾母也未免有几句嘱咐的话。然后去见王夫人,又出来书房中见贾政。 ②偏生这日贾政回家早些,正在书房中与相公清客们闲谈。忽见宝玉进来请安,回说上学里去,贾政冷笑道:“你如果再提‘上学’两个字,连我也羞死了。依我的话,你竟顽你的去是正理。仔细站脏了我这地,靠脏了我的门!”众清客相公们都早起身笑道:“老世翁何必又如此。今日世兄一去,三二年就可显身成名的了,断不似往年仍作小儿之态了。天也将饭时,世兄竟快请罢。”说着便有两个年老的携了宝玉出去。 ③贾政因问:“跟宝玉的是谁?”只听外面答应了两声,早进来三四个大汉,打千儿请安。贾政看时,认得是宝玉的奶母之子,名唤李贵。因向他道:“你们成日家跟他上学,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话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等我闲一闲,先揭了你的皮,再和那不长进的算账!”吓的李贵忙双膝跪下,摘了帽子,碰头有声,连连答应“是”,又回说:“哥儿已经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呜,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说的满座哄然大笑起来。贾政也掌不住笑了。因说道:“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李贵忙答应“是”,见贾政无话,方退出去。 ④此时宝玉独站在院外屏声静候,待他们出来,便忙忙的走了。李贵等一面弹衣服,一面说道:“哥儿可听见了不曾?可先要揭我们的皮呢!人家的奴才跟主子赚些好体面,我们这等奴才白陪挨打受骂的。从此后也可怜见些才好。”宝玉笑道:“好哥哥,你别委曲,我明儿请你。”李贵道:“小祖宗,谁敢望你请?只求听一句半句话就有了。”说着,又至贾母这边,秦钟已早来候着了,贾母正和他说话儿呢。于是二人见过,辞了贾母。宝玉忽想起未辞黛玉,因又忙至黛玉房中来作辞。彼时黛玉才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要‘蟾宫折桂’去了。我不能送你了。”宝玉道:“好妹妹,等我下学再吃晚饭。和胭脂膏子也等我来再制。”劳叨了半日,方撤身去了。黛玉忙又叫住问道:“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宝玉笑而不答。一径同秦钟上学去了。 (选自第九回: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欺嫌疑顽童闹学堂) 7. 下列关于选文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选文出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一般认为该书前 80 回系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著。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选文中被李贵念错的句子应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C. 贾政被呼为“老世翁”,“世翁”是世交之家的晚辈对长辈的称呼,也用作对长者的敬称。 D. 贾政所说的《四书》是儒家经典《论语》、《孟子》、《礼记》、《中庸》这四部作品的合称。 E. 成语“蟾宫折桂”比喻在科举应试中及第高中,因传说月中有蟾蜍,故“蟾宫”即月宫。 8. 从选文第一段来看,袭人是个怎样的人?宝玉对她态度如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第五回中写道:“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姊妹)不同。”这一点在上述选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10. 关于选文划线的句子,脂砚斋曾批注道:“必有是语,方是黛玉,此又系黛玉平生之病。”又说:“黛玉之问,宝玉之笑,两心一照,何等神工鬼斧之笔。”这里的“黛玉平生之病”指的是什么?宝玉“笑而不答”又应怎样理解? 【答案】7. BD 8. ①袭人性格温顺,处事稳重、周到、细心,对宝玉照顾无微不至,并能常常规劝宝玉读书上进。另外,她也有自私一面,怕宝玉上学而忘了自己,对宝玉有不舍之情。②宝玉知道关心袭人,但更多的是信任,让她多和林妹妹顽笑。 9. 一是宝玉对袭人的交待之语,让她长和林妹妹一处去顽笑才好;二是宝玉到黛玉处跟黛玉告别,却没有跟宝钗告别。 10. ①指的是宝钗是影响她和宝玉爱情的一道障碍,是黛玉心中永远的一道坎。②宝玉的“答”便在“笑”中,体现了那种“心有灵犀”的感觉。宝玉这么做自然是为了让她放心,二人心意相通,不用点明,自然笑而不语。宝玉又用“一径同秦钟上学去了”的行动又进一步回答了黛玉的疑问。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知识及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的识记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 B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说法错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现实主义诗歌总集,《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D项,“贾政所说的《四书》是儒家经典《论语》、《孟子》、《礼记》、《中庸》这四部作品的合称”说法错误,《四书》应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故选B、D。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红楼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熟读《红楼梦》,并能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做出细致的解读。本题要求回答袭人是个怎样的人?宝玉对她态度如何?答题时可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答。 回答袭人是个怎么样的人: 第一,“坐在床沿上发闷”“但只一件,只是念书的时节想着书,不念的时节想着家些”,可以看出袭人对宝玉去上学后没人照顾的担心,以及怕宝玉因玩闹而忘掉自己。 第二,“这是那里话。读书是极好事,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终久怎么样呢”“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可以看出,袭人支持宝玉读书,规劝宝玉好好读书,并要有好的读书方法。 第三,“大毛衣服我也包好了……脚炉手炉的炭也交出去了……白冻坏了你”,可以看出袭人对宝玉无微不至的关心。 回答宝玉对袭人态度如何: 第一,“宝玉见他闷闷的,因笑问道:‘好姐姐,你怎么又不自在了?难道怪我上学去丢的你们冷清了不成?’”,可见,宝玉对袭人的关心。 第二,“宝玉道:‘你放心,出外头我自己都会调停的。你们也别闷死在这屋里,长和林妹妹一处去顽笑才好’”,可见,宝玉不仅关心袭人,也非常信任袭人,因为,宝玉上学,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黛玉,让袭人去陪黛玉,是对袭人的信任。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主要内容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名著《红楼梦》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考生熟读《红楼梦》,并能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做出细致的解读。本题要求回答小说第五回中写道“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姊妹)不同”这一点在上述选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答题时可结合原文内容分析作答。 第一,“宝玉道:‘你放心,出外头我自己都会调停的。你们也别闷死在这屋里,长和林妹妹一处去顽笑才好’”,可见,宝玉上学,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黛玉,让袭人去陪黛玉,这是对黛玉的关心。 第二,“劳叨了半日,方撤身去了。黛玉忙又叫住问道:‘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宝玉笑而不答”,可见,宝玉区别对待宝钗和黛玉,自然是较别个(姊妹)不同。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首先要对作品的人物、主旨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注意答题原则,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题干要求回答“这里的‘黛玉平生之病’指的是什么?宝玉‘笑而不答’又应怎样理解?”回答时要结合名著内容仔细分析。 第一,黛玉曾自我评价为“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什么玉的,我们不过是个草木之人罢了 ”,可见,宝钗是黛玉永久的“心病”;“劳叨了半日,方撤身去了。黛玉忙又叫住问道:‘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在宝玉即将离开之际,黛玉叫住宝玉,来此一句,可见,这“病”由来已久且深深扎根。 第二,“宝玉笑而不答。一径同秦钟上学去了”,黛玉之问,宝玉之笑,两心相照,何等的心有灵犀呀。“笑而不答”是宝玉对黛玉的理解,是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一径同秦钟上学去了”,宝玉也用行动回答了黛玉。 四.语言运用(共6分) 11.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李泽厚认为,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______________正是这个方面使汉字的象形在本质上有别与绘画,具有符号所特有的抽象意义、价值和功能。 ①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 ②“象形”有如绘画,来自对对项概括性极大的模拟写实。 ③这即是说,“象形”中也已蕴含有“指事”、“会意”的内容。 ④然而如同传闻中的结绳记事一样,从一开始,象形字就已包含有超越被模拟对象的符号意义。 【答案】②④①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要求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本题要求把题目所给的句子排序,注意排序后的句子一定要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本题涉及的内容是关于汉字造字方法方面的,主要提到的对象是“象形”和“指事”。语境中以“象形”打头,又以“象形”作结,由此可知,语段是以“象形”造字法作为重点来描述的。此外,③④两句的开头“这即是说”“然而”明显地有承接性词语,①②两句比较,只有第②句是开门见山介绍“象形”造字法的,故把②句放在第一位。③④两句从承接的内容上看,第④句紧承接第②句,因为两句都谈到“模拟”。第③句紧承接①句,因为第④句所表述的是与②句相关一致的信息,尤其明显的是第③句的“指事”与第①句“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相照应,“会意”与“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相照应。此类题一定要关注整体语境及有特征性的词语和内容上的前后一致照应。所以最后语序是②④①③。 12. 下面是某校准备张贴在大门口的一份通知稿,有三处必须修改,请写出这三处的序号,并加以修改。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 ①今天是我校建校50周年的大喜日子,②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中莅临参加。③为了校庆活动的顺利进行,④各位务必先到接待处签名,⑤然后领取纪念册。⑥10点钟到礼堂参加庆祝大会。⑦会后欢迎您在母校参观。 ⅩⅩ中学校庆会务组 Ⅹ月Ⅹ日 【答案】②中的“莅临”与“参加”重复;应删掉“参加”,保留有尊敬意味的“莅临”;④中生硬地用“务必”要求来宾,不得体;⑦中的“母校”只能对校友而言,应改为“学校”。 【解析】 试题分析:“莅临”特用于上级对下级的光临,是来到;来临;光临的意思。本身就包含“参加”的意思。“务必”语气生硬,有要求对方的意思,用于通知不合适。本校庆通知不仅仅针对校友,还包括社会上一些有影响力的人士,所以用“母校”不合适。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试题第一处错误考查点是简明,后两处考查点是得体。对“语言表达简明”的考查,命题形式集中在对赘余的语句语段进行判断修改删除。语言材料则选用那些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命题形式以主观题为主。对“语言表达得体”的考查更加注重实用性,题目设计重视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对联、给某些节目设计串台词、广告、情境对话等题目,如本题就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通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