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台州市联谊五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台州市联谊五校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兔的白毛与鼠的黑毛 B. 毛桃与甜桃 C. 鸡的光腿与长腿 D. 山羊的有角与无角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符合相对性状的关键词是“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 ‎【详解】A. 兔的白毛与鼠的黑毛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 毛桃与甜桃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 鸡的光腿与长腿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 D. 山羊的有角与无角属于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 ‎2.下列基因型表示的个体,属于纯合子的是 A. aaXBXb B. AAbb C. CcDd D. Eeee ‎【答案】B ‎【解析】‎ ‎【分析】‎ 纯合体是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详解】A. aaXBXb有一对基因是杂合的,不是纯合子,A错误; ‎ B. AAbb是纯合子,B正确; ‎ C. CcDd是杂合子,C错误; ‎ D. Eeee是杂合子,D错误。‎ ‎3.下列性状的遗传现象,属于完全显性的是 A. 红果番茄与黄果番茄杂交,子一代都为红果 B. 透明金鱼与不透明金鱼杂交,子一代都为半透明金鱼 C. 粉红花金鱼草自交,子一代有红花、粉红花和白花 D. 多对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的夫妇,所生孩子都是AB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 完全显性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称为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表现中间类型的现象,这种显性表现称为不完全显性,据此分析。‎ ‎【详解】A. 红果番茄与黄果番茄杂交,子一代都为红果,说明红果对黄果是显性,A正确;‎ B. 透明金鱼与不透明金鱼杂交,子一代都为半透明金鱼,属于不完全显性,B错误;‎ C. 粉红花金鱼草自交,子一代有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属于不完全显性,C错误;‎ D. 人类ABO 血型属于共显性,D错误。‎ ‎4.从细胞水平看,下列能说明生物具有统一性的是 A. 人、大猩猩等人猿超科动物的骨骼基本相同 B. 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组成 C. 鸟的翅膀、海豚的鳍肢有相似的结构模式 D.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内容指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详解】A. 人、大猩猩等人猿超科动物的骨骼基本相同,属于器官水平上的统一性,A错误; ‎ B.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组成,说明生物在细胞水平上具有统一性,B正确;‎ C. 鸟的翅膀、海豚的鳍肢有相似的结构模式,属于器官水平上的统一性,C错误; ‎ D.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属于分子水平上的统一性,D错误。‎ ‎5.科研人员利用辐射方法将家蚕常染色体上带有卵色基因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中,以便及早淘汰雌蚕,获得更多的雄蚕,从而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此种育种方法属于 A. 单倍体育种 B. 杂交育种 C. 诱变育种 D. 多倍体育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增加或减少。‎ ‎【详解】利用辐射的方法诱发常染色体上带有卵色基因的片段易位到W染色体,由于常染色体与W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所以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该育种属于诱变育种,C正确。‎ ‎6.下列人类遗传病中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是 A. 苯丙酮尿症 B.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C. 特纳氏综合征 D. 遗传性神经性耳聋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每一种病的发病率都很低,多属罕见病,常见的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有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家族性心肌病、遗传性神经性耳聋、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先天性心脏病、精神分裂症、青少年 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等;‎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特纳氏综合征(45,XO)、葛莱弗德氏综合征(47,XXY)。‎ ‎【详解】A. 苯丙酮尿症是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 ‎ B.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导致,B错误; ‎ C. 特纳氏综合征是女性缺失1条X染色体导致,C正确; ‎ D. 遗传性神经性耳聋是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7.显性基因(如果蝇的红眼基因W)可以突变为隐性基因(白眼基因w),而隐性基因(w)也可突变为显性基因(W),上述现象说明了基因突变具有 A. 可逆性 B. 普遍性 C. 有害性 D. 稀有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可逆性、不定向性等特点,据此答题。‎ ‎【详解】根据题意,果蝇的红眼基因(W)可以突变为白眼基因(w),w也可突变为W,说明等位基因W与w之间可以相互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可逆性,A正确。‎ ‎8.达尔文认为________是进化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机制。‎ A. 可遗传变异 B. 生殖隔离 C. 自然选择 D. 适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达尔文进化学说认为:生物普遍存在不定向的变异,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并加强,促进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 ‎【详解】达尔文进化学说认为自然选择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因此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决定着进化的方向,C正确。‎ ‎9.某生物种群由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组成,aa个体20只,Aa个体50只,AA个体30只,则基因a的频率为 A. 30% B. 35% C. 40% D. 45%‎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频率是指某一基因占该种群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 ‎【详解】由题意知:AA=30,Aa=50,aa=20,根据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a基因频率=(20×2+50)÷200×100%=45%,D正确。‎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优生优育措施的是 A. 禁止近亲结婚 B. 遗传咨询 C. 产前诊断 D. 晚婚晚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优生的措施主要有:婚前检查、适龄生育、遗传咨询、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妊娠早期避免致畸剂、禁止近亲结婚等。‎ ‎【详解】A. 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还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利于优生,A正确;‎ B. 提倡遗传咨询,可以避免患有遗传病的孩子出生,B正确;‎ C. ‎ 进行产前诊断,可以监测婴儿的发育状况,根据胎儿的胎位和发育情况,选择科学的分娩措施以及做好产前准备,C正确;‎ D. 晚婚晚育,即高龄生育不是优生的措施,D错误。‎ ‎11.一个双链均含32P的DNA分子,在不含32P的溶液中复制3次后,含32P的子代DNA分子个数是 A. 1 B. 2 C. 4 D. 8‎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新合成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新合成的子链.‎ 解:一个双链均含32P的DNA分子,在不含32P的溶液中复制3次后形成8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各含有一条32P的子链,6个DNA分子不含有32P,所以DNA分子都含31P.‎ 故选:B.‎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12. 正常情况下,人类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A. 44+XX B. 44+XY C. 22+X D. 22+Y ‎【答案】C ‎【解析】‎ 人类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其中44条常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是23条,其中有22条常染色体、1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C项正确,A、B、D项了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 ‎【名师点睛】1.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人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一类是性染色体,决定生物的性别。在体细胞中的23对染色体中,常染色体有22对,性染色体只有1对,人的性别是由这一对性染色体决定的。‎ ‎2.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①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差别 男、女各有一对染色体与对方的不同,称为性染色体。男性体细胞中的那一对染色体分别称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那一对性染色体是相同的,都是X染色体,可简记为男:22对+XY,女:22对+XX。 (“X”,“Y”必须大写)‎ ‎②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差别(精子和卵细胞中各含23条染色体)‎ 由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因此,男、女在产生生殖细胞时,生殖细胞就出现变化。男性产生2种精子:一种是22常+X,一种是22常 +Y;女性只产生1种卵细胞:22常+X。‎ ‎3.易错点:‎ ‎(1)误认为人的体细胞、生殖细胞和子代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一致的 在同一种生物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单体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经过受精作用之后,染色体又恢复了原来父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成对存在,而且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 ‎(2)误认为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既有常染色体,又有性染色体。只不过在性别决定过程中,是由生殖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控制的。‎ ‎13.欲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 自交 B. 观察 C. 测交 D. 杂交 ‎【答案】A ‎【解析】‎ ‎【分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且是严格的闭花授粉,自交后代如果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是杂合子,不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是纯合子。‎ ‎【详解】欲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可以有测交和自交,但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因为豌豆是自花授粉的植物,A正确。‎ ‎1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 子代中出现不同的性状 B. 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分离 C. 雌、雄配子相互分离 D.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详解】A. 子代中出现不同的性状,属于性状分离,是现象而不是实质,A错误;‎ B. 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分离,从而使后代出现性状分离,B正确;‎ C.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C错误;‎ D.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是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15.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新生儿和儿童容易表现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 B. 青少年患遗传病的风险很大 C. 成人很少新发染色体病 D. 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在中老年群体中随年龄增加快速上升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如图:‎ 一般来说,染色体异常的胎儿50%以上会因自发流产而不出生;新出生婴儿和儿童容易表现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各种遗传病在青春期的患病率很低;成人很少新发染色体病,但成人的单基因病比青春期发病率高,更显著的是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在中老年群体中随着年龄增加快速上升。‎ ‎【详解】A. 新生儿和儿童容易表现单基因病和多基因病,A正确;‎ B. 青春期患各种遗传病的概率均比较低,B错误;‎ C. 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会导致胎儿流产,发病率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成人很少新发染色体病,C正确;‎ D. 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增加,在中老年群体中随年龄增加快速上升,D正确。‎ ‎16. 等位基因一般位于 A. DNA的两条链上 B. 姐妹染色单体上 C. 非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 D. 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上同一位置,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等位基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7.一对血型为A型和B型的夫妇,生了一个O型的孩子。该夫妇再生一个O型孩子的概率为 A. 1/2 B. 1/4 C. 1/6 D. 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O型血为ii,则这对夫妇基因型分别为IAi、IBi,据此分析。‎ ‎【详解】该夫妇的基因型为IAi、IBi,该夫妇再生一个O型孩子的概率ii=1/2×1/2=1/4,B正确。‎ ‎18.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连接起来 A. —核糖—磷酸基团—核糖— B. 氢键 C. —磷酸基团—脱氧核糖—磷酸基团— D. —脱氧核糖—磷酸基团—脱氧核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为双螺旋结构,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结,内侧碱基对通过氢键互补配对。‎ ‎【详解】相邻碱基之间连接即连接前一个核苷酸和后一个核苷酸,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把两个相邻碱基连接起来,D正确。‎ ‎19. 据下列式子分析,发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有( )‎ AaBb1AB:1Ab:1aB:1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①即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0.下图为某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配对情况。下列各种变异不可能是该对染色体发生的是 A. 缺失 B. 重复 C. 倒位 D. 易位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结构变异,要求考生明确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分析几种结构变异对应的联会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变化,进而得出正确的判断;此题难度较大,对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理解要透彻。‎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若发生染色体缺失,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时,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正常染色体多出的一段就会形成隆起的“环”,A不符合题意;若发生染色体重复,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时,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异常染色体多出的一段就会形成隆起的“环”,B不符合题意;若发生染色体单向易位,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时,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异常染色体多出的一段就会形成隆起的“环”,D不符合题意;若发生染色体倒位,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时,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异常染色体就会形成“倒位环”,C符合题意。‎ ‎21.真核细胞的遗传密码和遗传信息依次存在于( )上。‎ A. DNA和信使RNA B. 信使RNA和 DNA C. 转运RNA和 DNA D. 信使RNA和 D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遗传信息是指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 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详解】遗传密码是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因此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遗传信息是DNA中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正确。‎ ‎22.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繁殖两代后,理论上推测子代噬菌体中的放射性情况是( )‎ A. 25%的子代噬菌体外壳带有放射性 B. 25%的子代噬菌体DNA带有放射性 C. 50%的子代噬菌体外壳带有放射性 D. 50%的子代噬菌体DNA带有放射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由于DNA分子是双链结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繁殖两代后,产生4个噬菌体,其中有2个噬菌体含有32P标记,因此,50%的子代噬菌体DNA带有放射性.‎ 故选:D.‎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复制.‎ ‎23.人体内某一细胞正在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其内有44条常染色体与2条X染色体,则此细胞不可能是 ‎①初级精母细胞 ②次级精母细胞 ③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精子形成过程为:精原细胞(44+XY)→初级精母细胞(44+XY)→次级精母细胞(22+X或22+Y,但后期时为44+XX或44+YY)→精细胞(22+X或22+Y)。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卵原细胞(44+XX)→初级卵母细胞(44+XX)→次级卵母细胞(22+X,但后期时为44+XX)→卵细胞(22+X)。‎ ‎【详解】①初级精母细胞含有44条常染色体与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①不可能; ‎ ‎②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由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可能有44条常染色体与2条X(或Y)染色体,②可能; ‎ ‎③初级卵母细胞有44条常染色体与2条X染色体,③可能; ‎ ‎④卵细胞有22条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④不可能;符合题意的有 ①④,A正确。‎ ‎24.下列表示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结构模型(表示脱氧核糖、表示碱基、表示磷酸基团),其中正确的是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其中磷酸和含氮碱基分别连接在脱氧核糖的两侧,据此答题。‎ ‎【详解】A. 磷酸和含氮碱基都连接在脱氧核糖一侧,A错误;‎ B. DNA分子中含碱基A,图中连接方式符合核苷酸的组成,B正确;‎ C. DNA分子中不含碱基U,C错误;‎ D. 磷酸和含氮碱基应分别连接在脱氧核糖两侧,D错误。‎ ‎25.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T+C)=0.4,则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为 A. 0.4 B. 2.5 C. 1.0 D. 0.6‎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DNA分中相关碱基的计算。核心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是基本公式,据此进行推理、计算。‎ ‎【详解】因为整个DNA分子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所以整个DAN分子中A+G=C+T,即=1。‎ ‎【点睛】技巧:由于在DNA分子中A=T,G=C,所以A+G=C+T、A+C=T+G,所以双链DNA中A+C/T+G、A+ G /C+ T都恒等于1.‎ ‎26.下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在造血干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中 A. 两者都能进行① B. 前者可进行①②③,后者只进行②和③‎ C. 两者都只进行①、② D. 前者只进行①和②,后者可进行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图解,其中①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②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③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详解】造血干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因此细胞中既能进行DNA的复制,也能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能进行的有①②③;口腔上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无分裂能力,因此不会发生DNA的复制,但仍能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只进行②和③;综上所述,B正确。‎ ‎27.小麦有芒对无芒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有芒小麦与无芒小麦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F2中有芒小麦随机交配,产生的F3中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为 A. 1/2 B. 2/3 C. 4/9 D. 5/9‎ ‎【答案】D ‎【解析】‎ ‎;F1是杂合子,杂合子自交得F2,F2的有芒小麦随机交配,即显性个体之间随机交配,即1/3AA和2/3Aa随机交配,随机交配产生的配子根据分离规律则是A:a=2:1则有 ‎♀♂配子 ‎ ‎2A ‎ a ‎ ‎2A ‎ ‎4AA ‎ ‎2Aa ‎ a ‎ ‎2Aa ‎ aa ‎ 纯合子AA+aa=4/9+1/9=5/9。‎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8.某人类遗传病,当父亲患该病时,无论母亲是否患病,他们的女儿一定全部患此病,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 A. Y染色体遗传 B. X染色体隐性遗传 C. X染色体显性遗传 D.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答案】C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由于父亲的X染色体总是传递给女儿,因此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之一是父亲患病,其女儿一定患病。‎ ‎【详解】结合各类遗传病的发病规律可知,该遗传病是父亲患病,无论母亲是否患病,其女儿全部患病,因此该病最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 故选:C。‎ ‎【点睛】对于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29.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 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 孟德尔根据豌豆异花传粉的特性得到了准确的实验结果 D. 孟德尔根据测交结果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答案】D ‎【解析】‎ ‎【分析】‎ 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A.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前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A错误;‎ B. 需要考虑雌蕊和雄蕊的发育程度,在花蕾期去雄,B错误;‎ C.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C错误;‎ D. 测交可判断个体的基因组成和形成配子的种类及比例,根据测交结果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可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正确。‎ ‎30.经调查发现,某地区青菜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通过选择导致青菜虫抗药性不断积累 B. 使用农药导致青菜虫产生抗药性突变 C. 环境是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 D. 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分析】‎ 达尔文认为,在种群中普遍存在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进化的动力和机制,因此,变异与选择无关,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进行自然选择。‎ ‎【详解】A. 通过选择导致具有抗药性的青菜虫生存下来,不具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A正确; ‎ B. 青菜虫的抗药性变异发生在农药的选择作用之前,B错误;‎ C. 连续多年对青菜虫使用农药是造成青菜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C错误; ‎ D. 青菜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选择的结果,D错误。‎ ‎31.下列关于优生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家系调查是遗传咨询的重要步骤 B. 羊膜腔穿刺技术是产前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 C. 通过检查发现胎儿有缺陷,可认定该胎儿有遗传病 D. 早孕期避免放射线照射可降低胎儿的致畸率 ‎【答案】C ‎【解析】‎ 遗传咨询的主要步骤:①医生对咨询对象和有关的家庭成员进行身体检查,并详细了解家庭病史,作出诊断,如咨询对象和有关的家庭患某种遗传病;②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③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④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这种遗传病的对策、方法和建议,如进行产前诊断等,A正确;羊膜腔穿刺技术是产前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B正确;检查发现胎儿有缺陷,还不能认定该胎儿就是患遗传病引起,还需要对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方面做进一步诊断确定,C错误;放射线照射是诱发细胞癌变的因子之一,所以早孕期避免放射线照射可降低胎儿的致畸率,D正确。‎ ‎32.果蝇的红眼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 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 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C. 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D. 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性遗传,设用A和a这对等位基因表示,雌果蝇有:XAXA(红)、XAXa(红)、XaXa(白);雄果蝇有:XAY(红)、XaY(白),据此分析。‎ ‎【详解】A. XaXa(白雌)×XAY(红雄)→XAXa(红雌)、XaY(白雄),因此可以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A正确; ‎ B. XAXa(红雌)×XaY(白雄)→XAXa(红雌)、XaXa(白雌)、XAY(红雄)、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B错误;‎ C. XAXa(红雌)×XAY(红雄)→XAXA(红雌)、XAXa(红雌)、XAY(红雄)、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C错误; ‎ D. 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D错误。‎ ‎33.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中基因R表达过程的示意图,“→”表示信息传递或物质转移的路径和方向,①~③表示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①和②的碱基种类不同 B. 过程a需要DNA聚合酶参与 C. 多个核糖体串在②上,增大了③合成的效率 D. 基因R表达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内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某高等生物细胞中基因R表达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转录过程,①和②都表示mRNA,mRNA是翻译的模板,③表示翻译形成的多肽链。‎ ‎【详解】A. ①和②都表示RNA,两者的碱基种类相同,A错误;‎ B. a表示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DNA聚合酶参与DNA复制,B错误;‎ C. 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增大了蛋白质合成的效率,C正确;‎ D. 基因R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发生在细胞核内,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D错误。‎ ‎34.狗的毛色中褐色(B)对黑色(b)显性;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含有B、b基因的狗均表现为白色,i不影响B、b的表达。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白色个体和杂合褐色个体之比为 A. 2 :1 B. 3 :1 C. 4 :1 D. 6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已知狗毛褐色由B基因控制,黑色由b基因控制,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B、b均不表现颜色而产生白色,即__I_为白色、bbii 为黑色、B_ii褐色。‎ ‎【详解】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产生F1的基因型是BbIi,表现型为白色;F1自交产生的F2的基因型为B_I_(白色9/16)、B_ii(褐色3/16)、bbI_(白色3/16)、bbii(黑色1/16),其中褐色杂合子Bbii占2/16,所以产生的F2中白色个体和杂合褐色个体之比为12:2即6:1,D正确。‎ ‎35.从某社区随机抽取男女各200人,调查中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8人,患者6人,男性患者12人,则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A. 7% B. 5.25% C. 10.5% D. 8%‎ ‎【答案】A ‎【解析】‎ ‎【分析】‎ 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其同源染色体Y上没有。假定色盲基因是Xb,其等位基因是XB,根据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色盲基因的频率Xb=Xb÷(XB+Xb)×100%。‎ ‎【详解】女性色盲的基因型为XbXb共6人,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为XBXb共18人,男性色盲的基因型为XbY共12人,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色盲基因Xb频率为(6×2+18×1+12×1)÷(200×2+200)=7%,A正确。‎ ‎36.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同学的实验模拟雌雄配子的结合 B. 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 C.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亲本产生配子的过程和受精作用 D. 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并组合,所得到的组合类型是杂合子的概率为3/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所示烧杯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说明甲同学模拟的是Dd产生配子的过程即基因分离定律和受精作用;①③所示烧杯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D、d和R、r,说明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验。‎ ‎【详解】A. 乙同学分别从如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涉及两对等位基因,模拟了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 B. 乙同学从①③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1/2=1/4,B错误;‎ C. 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1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C错误;‎ D. 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并组合,所得到的组合类型是纯合子的概率2×1/2×1/2×2×1/2×1/2=1/4,则杂合子的概率为3/4,D正确。‎ ‎37.下列为两种高等动物处于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其中3个来自同种生物,则来自另一种生物的是(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形成的配子含有两条染色体;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形成的配子中含有2条染色体;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形成的配子含有两条染色体;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分裂产生的是体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和ABC来自不同种生物,D正确。‎ ‎38.某昆虫的a基因是抗药性基因,研究人员从农场的某昆虫群体中随机捕捉100只,aa、Aa和AA的个体数分别为16、48、36。在使用农药杀虫的若干年后,再从该农场中随机捕捉100只该昆虫,aa、Aa和AA的个体数分别为64、20、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a和Aa相互交配的后代出现AA、Aa和aa三种基因型,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 A基因频率从60%降至26%,不能说明昆虫发生了进化 C. 抗药性昆虫数量逐渐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能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 三种基因型频率均发生了变化,说明选择直接作用于昆虫的基因型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中开始时,基因频率A=(48+36×2)÷200×100%=60%,a=40%;使用农药若干年后,基因频率A=(20+16×2)÷200×100%=26%,a=74%;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是进化的动力和机制。基因重组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详解】A. 基因型为Aa 的植物连续自交后代中出现AA、Aa和aa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这是由等位基因分离造成的,A错误;‎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A基因频率从60%降至26%,说明昆虫发生了进化,B错误;‎ C. 抗药性昆虫数量逐渐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能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正确;‎ D. 选择直接作用于昆虫的表现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D错误。‎ ‎39.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种红色牵牛花和纯种白色牵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将F2中的所有粉红色的牵牛花和红色的牵牛花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授粉,则后代应为 A. 红色:粉红色=3:1 B. 红色:粉红色=1:1‎ C. 红色:粉红色:白色=9:6:1 D. 红色:粉红色:白色=4:4: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说明红色对白色是不完全显性,假设控制红色基因为A,控制白色基因为a,则红色是AA,白色是aa,粉色是Aa,F1是Aa,F2是红色:粉红色:白色=AA:Aa:aa=1:2:1。‎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F2中红色、粉红色牵牛花有AA:Aa=1:2,A频率占2/3,a频率占1/3,将F2中的所有粉红色的牵牛花Aa和红色的牵牛花AA均匀混合种植,进行自由授粉,则后代AA=2/3×2/3=4/9,Aa=2×1/3×2/3=4/9,aa=1/3×1/3=1/9,红色:粉红色:白色=4:4:1,D正确。‎ ‎40.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 B. 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 C. 该实验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 D. 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S型菌的子代只有S型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R型菌无毒,S型菌有毒。根据题图分析可知: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可以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详解】A. 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光滑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粗糙的,A错误;‎ B. S型菌的蛋白质经过加热后已经失活,但其DNA经加热后没有失去活性,B错误;‎ C. 该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不能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C错误;‎ D. S型菌能将性状遗传给后代,因此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S型菌的子代只有S型菌,D正确。‎ ‎41.用15N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含24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第一次…至第N次,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15N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8条和16条,则这至少是第几次分裂的分裂期?‎ A. 第二 B. 第三 C. 第四 D. 第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用15N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含24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总数为48条,说明此时为有丝分裂后期,据此分析。‎ ‎【详解】据题意,该细胞总共标记了48条DNA链,转入不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分裂一次,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子代每条DNA都是15N14N,因此子代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进入第二次分裂,DNA再复制一次,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含2条DNA,其中一个DNA是15N14N,另一个DNA是14N14N,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离,此时含有15N的染色体依然是24条,但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导致移向两级的含15N的染色体是不确定的;因此若后期细胞中含15N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16条,则最早出现在第三次分裂,B正确。‎ ‎42.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T:G:C=l:1:3:5。下列关于该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共有4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 4种碱基的比例为A: T: G: C=1:1:4:4‎ C. 若该DNA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排列方式最多共有4200种 D. 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则需480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已知一条链上A:T:G:C=l:1:3:5,即A1:T1:G1:C1=l:1:3:5,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2:T2:G2:C2=1:1:5:3,该基因中含有200个碱基对,即400个碱基,则A1=T2=20,T1=A2=20,G1=C2=100,C1=G2=60,即该DNA分子中A=T=40个,C=G=160个,据此答题。‎ ‎【详解】A.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片段中共有4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正确;‎ B. 4种碱基的比例为A: T: G: C=1:1:4:4,B正确;‎ C. 由于碱基比例已经确定,因此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少于4200种,C错误;‎ D.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DNA分子含有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60个,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该基因片段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2-1)×160=480个,D正确。‎ ‎43.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和染色体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要合成RNA聚合酶 B. 乙→丙过程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C. 丙→丁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D. 乙时期的细胞和丙时期细胞不一定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根据题图分析可知:甲中DNA:染色体=2:2,为精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且DNA未复制;乙中DNA:染色体=4:2,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丙中DNA:染色体=2:2,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中DNA:染色体=1:1,染色体已经减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A. DNA复制需要酶的催化,而酶的合成需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所以甲→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要合成RNA聚合酶,A正确;‎ B. 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 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粒已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已分离,C错误;‎ D. 乙时期的细胞同源染色体仍在一个细胞中,丙时期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所以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错误。‎ ‎44.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 该细胞含有3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 C. 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分裂后可得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D. 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A、AbY、bY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图中染色体所示,图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染色体含有A基因的片段移到了非同源染色体上(X染色体),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畸变;图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 图中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 B.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 C. 该动物是二倍体,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分裂后可得到两个次级精母细胞,C正确;‎ D. 图中一条染色体含有A基因的片段易位到了X染色体上,根据题图推知,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组成为aBX、aBXA、AbY、bY,D正确。‎ ‎45.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某miRNA能抑制W基因控制的蛋白质(W蛋白)的合成。某真核细胞内形成该miRNA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miRN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启动部位相结合 B. 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C与G配对 C. W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在细胞核内加工后,进入细胞质用于翻译 D. miRNA抑制W蛋白的合成是通过miRNA蛋白质复合物与W基因mRNA结合所致 ‎【答案】B ‎【解析】‎ ‎【分析】‎ 当 RNA 聚合酶与 DNA 分子的某一启动部位相结合后,驱动DNA转录出RNA。根据题图可知,miRNA基因在核内转录成mRNA后,经过初步加工,然后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中,在细胞质中与蛋白质结合形成miRNA蛋白质复合体物,该复合物与W基因mRNA结合,从而导致W基因mRNA翻译过程受阻。‎ ‎【详解】A. miRN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启动子结合,A正确;‎ B. RNA中不含T,因此miRNA与W基因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U、C与G配对,B错误;‎ C. 真核细胞中W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后,首先在细胞核内加工,再进入细胞质用于翻译,C正确;‎ D. 图中显示在细胞质中,miRNA会与蛋白质形成miRNA蛋白质复合物,该复合物再与W基因mRNA结合,从而影响了W蛋白的合成,故miRNA能抑制W蛋白的合成,D正确。‎ ‎46.下面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1是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图2、图3是一位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2的甲细胞绘制有误,请指出其中一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的②过程产生的细胞为___________,图2中的_______细胞处在该过程中。‎ ‎(3)图2中的乙细胞处于图3中的_______(填编号)阶段,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以是图1中______________(填细胞名称)。‎ ‎(4)图3中,曲线①②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但染色体数和体细胞相同的阶段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5)在发育过程中,该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时有_________条,可用图3的__________(填编号)阶段表示该时期。‎ ‎【答案】 (1).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染色体颜色错误 (2). 次级精母细胞 (3). 丙 ‎ ‎ (4). ⑤ (5). 精原细胞 (6).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同源染色体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7).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8). ③ (9). 8 (10). ⑥‎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分析,图1中①表示染色体复制,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③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图2中甲细胞正在发生着丝粒分裂,又有同源染色体存在,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但细胞不均等分裂不符合实际;乙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丙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3中A表示减数分裂,B表示受精作用,C表示有丝分裂,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②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④是受精作用,⑤有丝分裂间、前、中期,⑥有丝分裂后期,⑦有丝分裂末期,据此答题。‎ ‎【详解】(1)图2的甲细胞存在同源染色体,但颜色有误;此外,雄性细胞细胞质不可能出现不均等分裂的情况。‎ ‎(2)图1中的②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产生的子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图2中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处于图1的②过程。‎ ‎(3)图2中,乙表示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时期处于图3中⑤阶段,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仍为体细胞,相当于图1中的精原细胞。 ‎ ‎(4)图3中,曲线①②阶段染色体数减半,形成的原因是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同源染色体分到两个子细胞中;曲线②③阶段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形成的原因是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及产生的生殖细胞,即图中的②③④,其中染色体数和体细胞相同的阶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③。‎ ‎(5)在发育过程中,该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时即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加倍,有8条,可用图3的⑥阶段表示该时期。‎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象和曲线图,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中等。‎ ‎47.如图为生产实践中的几种育种方法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所示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 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⑤过程用射线处理的目的是使DNA分子中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DNA中基因结构的改变,该过程一般可用射线等因素来诱导。‎ ‎(3)⑦过程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_,该试剂可抑制__________的形成,最终使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加倍。‎ ‎(4)若亲本基因型为AaBb,为了获得隐性纯合子,最简便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该育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 ‎【答案】 (1). 单倍体育种 (2).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 花药离体培养 (4). 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5). 秋水仙素 (6). 纺锤体 (7). 杂交育种 (8). 基因重组 ‎【解析】‎ ‎【分析】‎ 图中①表示杂交,②表示花药离体培养,③表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④表示自交,⑤表示射线诱变处理,⑦表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综上所述,图中“亲本→①→④→新品种”表示杂交育种,利用的原理为基因重组;“亲本→①→②→③→新品种”表示单倍体育种,原理为染色体变异;“⑤→⑥→新品种”表示诱变育种,原理为基因突变;“⑦→新品种”表示多倍体育种,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详解】(1)图中①→②→③方向所示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2)⑤过程用射线处理的目的是使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其结构的改变,该过程一般用射线等因素来诱导。‎ ‎(3)⑦过程的常用试剂是秋水仙素,该试剂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4)若亲本基因型为AaBb,为了获得隐性纯合子,最简便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该育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物变异的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识记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不同育种方式的过程和原理,属于中档题。‎ ‎48.下图为甲、乙两种不同类型血友病的家系图,其中甲型血友病受等位基因(D、d)控制,乙型血友病受等位基因(E、e)控制。已知Ⅲ3不携带甲型血友病基因,Ⅲ4不携带乙型血友病基因,Ⅱ1、Ⅱ4均不携带甲型和乙型血友病基因。不考虑染色体片段互换和基因突变。请回答:‎ ‎(1)甲型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2)若同时考虑甲型和乙型血友病的遗传,则它们遵循______定律,理由是:_________。‎ ‎(3)Ⅲ3与Ⅲ4所生子女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 ‎(4)Ⅳ1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的子女患血友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 ‎【答案】 (1).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 XDEXDE或XDEXDe (3). 分离 (4). 甲型和乙型血友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5). 正常女性:正常男性:乙型血友病男性患者 = 4:3:1 (6). 5/16‎ ‎【解析】‎ ‎【分析】‎ 根据双亲正常,子代患病,可确定这两种血友病都是隐性遗传病。Ⅱ1、Ⅱ4‎ 均不携带甲型和乙型血友病基因,则子代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母方,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两种病均为伴X隐性遗传病。 甲型血友病受等位基因(D、d)控制,乙型血友病受等位基因(E、e)控制,Ⅲ3不携带甲型血友病基因,Ⅲ4不携带乙型血友病基因,Ⅱ1、Ⅱ4均不携带甲型和乙型血友病基因,则Ⅱ1、Ⅱ2基因型为XDEY、XDEXDe,则Ⅲ3基因型为XDEXDE或XDEXDe,Ⅲ4为XdEY,则Ⅱ3、Ⅱ4为XDEXdE、XDEY,据此分析。‎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甲型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Ⅲ3的基因型为XDEXDE或XDEXDe。‎ ‎(2)由于甲型和乙型血友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同时考虑甲型和乙型血友病的遗传,则它们遵循分离定律。‎ ‎(3)Ⅲ3 基因型为1/2XDEXDE、1/2XDEXDe,Ⅲ4为XdEY,他们所生子女为3/8XDEXdE(正常)、1/8XDeXdE(正常)、1/2XDEY(正常)、1/8XDeY(乙型血友病),表现型及比例是正常女性:正常男性:乙型血友病男性患者 = 4:3:1。‎ ‎(4)Ⅳ1为3/4XDEXdE、1/4XDeXdE,与正常男性XDEY婚配,所生的子女中女儿都不患病,患血友病个体为XDeY、XdEY,概率为3/4×1/2×1/2+1/4×1/2=5/16。‎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根据系谱图判断这两种血友病的遗传方式,能结合题中信息判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49.某XY型二倍体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有花瓣与无花瓣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花瓣的红色与白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一棵红花瓣雌株与一棵白花瓣雄株杂交得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红花瓣 白花瓣 无花瓣 雄株 ‎125‎ ‎0‎ ‎61‎ 雌株 ‎0‎ ‎128‎ ‎63‎ ‎(1)基因A与基因B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红花瓣和白花瓣中,隐性性状是________,亲本中雄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让F1中的红花瓣与白花瓣植株随机交配,理论上F2雌株的表现型为_____,比例为_____。‎ ‎(4)若用测交的方法鉴定F2中红花瓣雌株的基因型,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相应过程,要求写出配子。_________‎ ‎【答案】 (1). 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2). 红花瓣 (3). AaXBY (4). 红花瓣、白花瓣、无花瓣 (5). 1:1:1 (6).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一棵红花瓣雌株与一棵白花瓣雄株杂交,F1中雌株花瓣全为白色,雄株花瓣全为红色,推测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显性性状为白花瓣。根据表格中数据,亲本皆为有花瓣,F1雌雄中有花瓣:无花瓣=2:1,与性别无关,说明有花瓣为显性性状,控制有无花瓣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根据题意,有花瓣与无花瓣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花瓣的红色与白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据此可知,亲本中雌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 ‎【详解】(1)基因A与基因B结构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碱基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根据分析可知,红花瓣和白花瓣中,隐性性状是红花瓣,亲本中雄株的基因型是AaXBY。‎ ‎(3)亲本中雌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F1中红花瓣和白花瓣为AaXBXb、AaXbY,植株随机交配,F1中有2/6AaXBXb、2/6AaXbXb、2/6AaXBY、2/6AaXbYb、1/6aaXBXb、1/6aaXbXb、1/6aaXBY、1/6aaXbY,理论上F2雌株的表现型有红花瓣、白花瓣、无花瓣,比例为1:1:1。‎ ‎(4)F2中红花瓣雌株的基因型为AaXbXb,若用测交的方法鉴定,即与aaXbY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基因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亲代的表现型和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导出纯合有花瓣致死现象。‎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