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哈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学年第一模块物理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0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1~15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速度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变大,加速度一定变大 B. 加速度变大,速度一定变大 C. 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D. 加速度变化,速度才会发生变化 2. 关于物理学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的提出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用到了微元法 C.由平均速度得到瞬时速度的概念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D.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用到了极限法 3. 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 C.合力不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分力 D.大小为4N、8N、15N的三个力合力大小可以为5N 4. 有关超重和失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增大,处于失重状态时,所受重力减小 B. 不计空气阻力,竖直上抛的木箱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C. 在沿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必定处于下降过程 D. 完全失重就是重力完全消失 5.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沙袋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支架上,一练功队员用垂直于绳的力将沙袋缓慢拉起,使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7°,且绳绷紧,则练功队员对沙袋施加的作用力大小为(): A. B. C. D. 6.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 时间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段与bc段的速度方向相反 B.bc段与cd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质点ab段的加速度大于bc段的加速度 D.ad段质点通过的位移为3m 7.如图所示,一小球放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不计一切摩擦,设墙对球的支持力为N1,木板对球的支持力为N2。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顺时针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在此过程中: A. N1减小,N2增大 B. N1减小,N2减小 C. N1先增大后减小,N2减小 D. 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600 A B C 8.如图,用绳AC和 BC吊起一重物,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30°和60°,AC绳能承受的最大的拉力为300N,而BC绳能承受的最大的拉力为200N,若保证两绳都不被拉断,则所挂重物的最大重力为: A. B. C. D. 9.一质点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在时间t内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则该质点在时间t内的位移为: A. B. C. D. 10.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m0的平盘,盘中有物体质量为m,当盘静止时,弹簧伸长了,今向下拉盘使弹等再伸长后停止,然后松手放开,设弹簧总处在弹性限度内,则刚刚松开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 A.(1+)(m+m0)g B.(1+)mg C.mg D.(m+m0)g 11.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当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都静止时,它们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才相等 B. 静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一定是静摩擦力 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相互平衡 D. 对物块施加水平恒力,使它在粗糙地面上匀加速前进,物块与地面间的一对摩擦力大小相等 12.若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足够长粗糙的斜面,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对其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滑和下滑时,物块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 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与初速度相同 C. 上滑过程与下滑过程中,物块的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 D. 上滑过程与下滑过程中,物块的运动时间不相等 13.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向右匀速运动,B车在前,速度为20m/s,A车速度为8m/s,当A、B相距28m时,B车因前方突发情况紧急刹车(刹车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从此开始计时,则: A.A追上B之前,经5s二者相距最远 B.A追上B之前,二者相距的最大距离为64m C.A车经16s追上B车 D.A车经14s追上B车 14.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70的光滑斜面的底端,另一端拴住质量不计的物块P,Q为质量为4kg的重物,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600N/m,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给Q施加一个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匀加速,已知在前0.2s内F为变力,0.2s以后F为恒力( ),则有: A.P、Q一起匀加速的加速度为2 m/s2 B. F的最小值为8N,F的最大值为36N C.P、Q分离时弹簧为原长 D.若P为有质量的物体,P、Q分离时弹簧为原长 15.如图,质量为M、长为L、高为h的矩形滑块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滑块上表面光滑,其右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外力击打滑块左端,使其在极短时间内获得向右的速度v0,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落地。 A.小球离开M后经时间落地 B.小球向右匀加速运动直至从M上掉落 C.小球的落地点可与M左端相距 D.小球的落地点可与M左端相距 二、实验题(共10分。按题中要求填空。) 16.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用两个弹簧秤(量程均为5N)通过细绳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另一端伸长到O点,后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继续实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必须使橡皮筋拉伸到同一结点O B.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时,拉力F1、F2越大越好 C.拉橡皮筋时,橡皮筋、细绳和弹簧秤应贴近且平行于木板 D.实验时,两弹簧秤拉力的方向必须相互垂直 17.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砝码及砝码盘的牵引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C.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越大越好 (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如下图所示的纸带,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且间距x1、x2、x3、x4、x5、x6已量出分别为3.09 cm、3.43 cm、3.77 cm、4.10 cm、4.44 cm、4.77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及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所示。图线______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填“①”或“②”);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M=______ kg。 三、计算题(共3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给分。有数字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8.(5分)如图所示,木块A、B叠放于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2m、3m,地面光滑,现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作用在B上,使A、B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加速运动,求B对A的摩擦力。 19.(5分)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AB与粗糙水平面BC平滑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m从斜面顶端A点无初速度释放,经过B点进入BC平面(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终停于D点。设小滑块与BC面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高为L。求:(1)小滑块从A滑到B所用时间t;(2)水平距离BD长为多少? θ L A B C 20.(8分)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力F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力F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若F1和F2的大小相等,则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为多少?(,,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21.(12分)传送带O1O2水平部分AB长L=32m,当传送带由静止开始以a0=2m/s2匀加速度启动瞬间将一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轻放在传送带上A点,被传送带传送到B。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μ=0.1,传送带加速t0=2s后保持该速度匀速运动。g=10m/s2 求: (1)物块从传送带上A点运动到B点所需时间t=? (2)若物块为小墨块,则它在传送带上相对运动时会在传送带上留下痕迹,求痕迹长 ΔS=? (3)若传送带皮带轮O1O2的半径R为米,且由静止开始保持a1匀加速运动,传动过程中皮带始终绷紧(水平部分始终保持水平)。为使小墨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最长,传送带加速度a1需满足什么条件? O1 O2 A B 哈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学年第一模块物理考试答案 一、 选择题 1、C 2、A 3、D 4、B 5、A 6、D 7、B 8、D 9、B 10、B 11、BD 12、CD 13、BC 14、AC 15、ACD 二、 实验题 16、AC 17、(1)BC;(2)0.34 m/s2;(3)①,0.5kg; 三、 计算题 18、解:设mA=2m;mB=3m ; 对整体:F=(mA+mB)a; 对A物体:f=mAa; 求得:f=; 19、解:(1)滑块从A至B:; 匀加速下滑时间设为t:; 得:; (2)到达B点的速度为v:; 从B到C:;;得: 20、在F2作用下匀速运动时:; 在F2作用下匀速运动时:; 解得 21、解:由题意可知 (1) 因为am=μg=1m/s2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