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化学】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氮化铝(AlN,Al和N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7和14)广泛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l2O3是氧化剂 B. 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lN需转移3 mol电子 C. Al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D. AlN的摩尔质量为41 g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方程式可知,Al、O化合价反应前后没有变化,N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而C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因此N2是氧化剂,Al2O3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故A错误; B.N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故每生成1molAlN需转移3mol电子,故B正确; C.氮化铝中Al的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故C错误; D.氮化铝的摩尔质量是41g/mol,故D错误。 故选B。 2.将a%的某物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mg水(溶质不挥发、且蒸发过程无溶质析出),所得溶液体积为V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蒸发前的2倍,设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蒸发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mol·L-1。 A. MV B. MV C. MV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将a%的某物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mg水,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蒸发前的2倍,则蒸发后溶液的质量为mg,结合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溶质的质量,根据n=进而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利用c=计算蒸发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令蒸发后溶液的质量为xg,浓缩蒸发溶质的质量不变,则:(x+m)g×a%=x×2a%,解得x=m。溶质的质量为mg×2a%=2am%g,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为=mol,蒸发后所得溶液体积为VL,所以蒸发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故选D。 3.铝既能与硫酸溶液反应,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铝与硫酸反应时,硫酸作氧化剂 C. 铝与烧碱溶液反应时,氢氧化钠作氧化剂 D. 两个反应都有气体生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铝既能与硫酸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2Al2(SO4)3+3H2↑ 铝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具体反应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A. 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 B. 铝与硫酸反应时,硫酸转化为氢气,其中H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0价,被还原,作氧化剂,B项正确; C. 铝与烧碱溶液反应时,可理解为铝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与氢气,生成氢氧化铝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因此水作氧化剂,C项错误; D. 两个反应都有氢气生成,D项正确; 答案选C。 4.除去氧化镁中的氧化铝可选用的试剂是 ( ) A. 氢氧化钾溶液 B. 硝酸 C. 浓硫酸 D. 稀盐酸 【答案】A 【解析】A. 氢氧化钾溶液能溶解氧化铝,与氧化镁不反应,可以除去氧化镁中的氧化铝,A正确;B. 硝酸是强酸,与氧化镁和氧化铝均反应,不能除去氧化镁中的氧化铝,B错误;C. 浓硫酸与氧化镁反应,不能除去氧化镁中的氧化铝,C错误;D. 稀盐酸是强酸,与氧化镁和氧化铝均反应,不能除去氧化镁中的氧化铝,D错误,答案选A。 5. 目前从海水中提取的溴占世界溴年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常用的方法之一是用氧化剂把溴离子氧化成单质,再通入热空气将溴蒸气吹出,这一反应中常用的氧化剂是( )。 A. Cl2 B. Br2 C. H2O D. H2O2 【答案】A 【解析】此法是通入氯气把浓缩的溶液中的溴化物氧化,然后用空气把生成的溴吹出。 6.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 ( ) A. 二氧化碳是气体,二氧化硅是固体 B. 二氧化硅的熔点比二氧化碳高 C. 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二氧化硅难溶于水 D. 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析出硅酸沉淀 【答案】D 【解析】 【分析】要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可以用强酸制取弱酸来判断即可,据此答题。 【详解】A.二氧化碳是气体,二氧化硅是固体,与其对应酸的强弱无关,所以不能证明硅酸酸性弱于碳酸,故A不选; B.二氧化硅的熔点比二氧化碳高,与其对应酸的强弱无关,所以不能证明硅酸酸性弱于碳酸,故B不选; C.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与其对应酸的强弱无关,所以不能证明硅酸酸性弱于碳酸,故C不选; D. 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析出硅酸沉淀,则碳酸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强酸制取弱酸,所以能说明硅酸酸性弱于碳酸,故D选。 故选D。 7.在高空中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太阳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的化学式是O3,它是一种( ) A. 混合物 B. 氧化物 C. 单质 D. 化合物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臭氧的分子式可判断臭氧是由氧元素形成的单质,属于纯净物,答案选C。 8.制玻璃和水泥的共同的原料是( ) A. 二氧化硅 B. 碳酸钠 C. 碳酸钙 D. 硅酸钠 【答案】C 【解析】 【分析】水泥的原料是粘土和石灰石,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所以原料中均有石灰石即碳酸钙,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生产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高温下,碳酸钠、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反应分别生成硅酸钠、硅酸钙;生产水泥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经研磨、混合后在水泥回转窑中煅烧,再加入适量石膏,并研成细粉就得到普通水泥;所以在玻璃工业、水泥工业中都用到的原料是石灰石即碳酸钙。 故选C。 9.如图为某石英晶体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它实际上是立体网状结构(可以看作晶体硅中的每个Si—Si键中插入一个O)。在石英晶体中,氧原子与硅原子的个数的比值和由硅原子、氧原子铁石构成的最小环上Si、O的原子个数之和分别是( ) A. 1 8 B. 2 12 C. 1/2 8 D. 1/2 12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石英晶体的平面结构可知(当然立体网状结构也一样),每个Si周围结合4个O,而每个O周围结合2个Si,所以石英晶体中氧原子和硅原子个数之比为2∶1,由于石英晶体是立体网状结构,可以看成晶体硅中的每个Si—Si键上插有一个O(如图所示),因此在石英晶体中,由硅原子、氧原子构成的最小环上具有的Si、O的原子个数之和是12(6个Si和6个O),故B正确。 故选B。 10.等质量的甲烷和氨气相比较,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7∶16 B.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7∶16 C. 两种气体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7∶12 D.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17∶16 【答案】D 【解析】 【详解】令CH4和NH3的质量都为1g,CH4的物质的量为=mol,NH3的物质的量为=mol, A.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质量的CH4和NH3分子数之比为mol:mol=17:16,故A正确; B.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等质量的CH4和NH3的体积之比为mol:mol=17:16,故B正确; C.每个CH4分子含有4个H原子,1gCH4含有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每个NH3分子含有3个H原子,1gNH3含有H的原子物质的量为3×mol,所以等质量的CH4和NH3含有H原子数目之比为4×mol:3×mol=17:12,故C正确; D.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等质量的CH4和NH3的密度之比为16g/mol:17g/mol=16:17,故D错误。 故选D。 11.常温下不能溶于浓硝酸的金属是( ) A. 银 B. 铝 C. 铜 D. 镁 【答案】B 【解析】 【详解】A.常温下,金属银可以与浓硝酸之间反应生成硝酸银、二氧化氮和水,金属银可以溶于硝酸中,故A错误; B.常温下,金属铝遇到浓硝酸会钝化,所以铝不可溶于浓硝酸,故B正确; C.常温下,金属铜可以与浓硝酸之间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金属铜可以溶于硝酸中,故C错误; D.常温下,金属镁可以与浓硝酸之间反应生成硝酸镁、二氧化氮和水,金属镁可以溶于硝酸中,故D错误。 故选B。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含有大量 Ba2+的溶液中:Cl- K+ B. 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Mg2+ Na+ C. 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Mg2+ D. 含有大量Na+的溶液中:H+ K+ 【答案】D 【解析】 【分析】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结合离子的性质和题干限制条件分析判断。 【详解】A. 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硫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 含有大量OH-的溶液中Mg2+不能大量共存,且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 含有大量Na+的溶液中H+、K+、SO42-、NO3-相互之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 答案选D。 13.当不慎有大量氯气扩散到周围空间时,处在该环境中的人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某物质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以防中毒,最适合采用的是( ) A. NaOH B. NaCl C. NaHCO3 D. NH3·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氯气有毒,可与碱溶液反应,则防止氯气中毒可用碱性较弱的溶液吸收,注意碱性太强时,其腐蚀性强,以此来解答。 【详解】A.NaOH虽能与氯气反应,达到吸收氯气的效果,但浓NaOH的腐蚀性强,不能用浸有浓NaOH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故A错误; B.NaCl不与氯气反应,且氯气在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则不能用浸有NaCl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来防止吸入氯气中毒,故B错误; C.NaHCO3溶液显碱性,碱性较弱,能与氯气反应而防止吸入氯气中毒,则可以用浸有NaHCO3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故C正确; D.氨气本身具有刺激性,对人体有害,不能用氨水吸收氯气,故D错误; 答案选C。 14.如下图装置,试管中盛有水,气球a中盛有干燥的Na2O2颗粒。U形管中注有浅红色的水。将气球用橡皮筋紧缚在试管口。实验时将气球中的Na2O2抖落到试管b的水中,将发现的现象是( ) A. U形管内红水褪色 B. 试管内溶液变红 C. 气球a被吹大 D. U形管水位d查看更多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
- 下载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