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0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0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4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母题来源】2019年江苏卷第11—12题 ‎【母题题文】‎ 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 B.15~20千米 C.20~25千米 D.25~30千米 ‎1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1.B 12.C ‎【试题解析】‎ ‎11.由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故选B。‎ ‎12.由 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C。‎ ‎【命题意图】‎ 该本题组以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为背景材料,通过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判断、不透水面的增加对城市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水循环等相关知识。‎ ‎【得分要点】‎ 城市不透水面主要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季节变化增大。‎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5)影响下渗。‎ 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2019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在我国东部某城市小区建设过程中,工人在绿化区地下铺设了一些装置(如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在地下铺设该装置的直接作用是 A.防震减灾 B.娱乐休闲 C.加固地基 D.回收雨水 ‎2.如果在该城市各小区和公园推广该工程项目,其主要效益有 ‎①减轻地震危害 ②丰富居民生活 ③延长楼房寿命 ④增加雨水下渗量 ⑤缓解城市内涝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答案】1.D 2.D ‎【解析】1.读图可知,该装置安装在绿化区的地下,不可能是为了娱乐休闲,B错;防震减灾的装置应该放在建筑物内,A错;加固地基的装置应放在建筑物的底部,C错;该装置安装在绿化区地下,应是雨水回收装置,D正确。故选D。‎ ‎2.如今,城市地面硬化现象严重,我国不少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完善,地下雨水回收装置可以增加雨水下渗量,减少地面径流,缓解城市内涝现象,④⑤正确。据前面分析可知不是为了减轻地震危害,也不是为了丰富居民生活,更不是为了延长楼房寿命,①②③错。故选D。‎ ‎(2019届江西省南康中学、于都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建于湖中孤岛,城内面积5760平方米,高出湖面5.64米。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由于团城设计巧妙(下图),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需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据此完成3—4题。‎ ‎3.团城内地面铺筑时选用梯形青砖是为了 A.减少土壤蒸发 B.滞留雨水污染物 C.增加雨水下渗 D.增加地表径流量 ‎4.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有 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 B.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 C.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 D.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 ‎【答案】3.C 4.D ‎【解析】3.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团城内地面铺筑时选用梯形青砖是为了增加雨水下渗,地下水充足,古树无须灌溉,C对、B错;多气孔不能减少土壤蒸发,A错;下渗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小,D错。故选C。‎ ‎4.冬季北京地区降水少,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为土壤提供水分,营造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D对、A错;含水涵洞的水补给土壤水,土壤污染物不易被带走,减轻对古树的危害的作用小,B错;北京主要是落叶林,冬季不是古树生长时期,C错。故选D。‎ ‎﹝2019届甘肃省武威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阶段(期中)考试﹞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指将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和中间隔离绿化带设计成低于道路表面50—300mm,能有效将道路上灰尘和雨水收集进道路两边的绿化带。下图为武汉市某区打造海绵城市而建造的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照片。据此回答5—6题。‎ ‎5.设计绿化带下沉深度,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地势起伏 B.降雨量及降雨强度 C.土壤入渗率 D.绿化带面积 ‎6.武汉市打造下沉式道路绿化带的主要目的是 A.补给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B.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C.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城市气候 D.削减路面径流,缓解城市内涝 ‎【答案】5.B 6.D ‎【解析】5.由材料分析可知,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一种生态环保的雨水渗蓄设施,由于各地气候差异,降雨量、土壤渗透系数的差异,各地设计下沉标准也因地制宜,降雨是主导因素,降水多少直接影响绿化带下沉深度。故选B。‎ ‎6.武汉市夏季降水量大,“看海”(城市内涝)现象时有发生,城市排水系统有待改善,建设下沉式道路绿化带是武汉打造海绵城市防止内涝最主要的目的和措施之一。故选D。‎ ‎(2019届贵州兴义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 ②绿化带面积大,不易发生城市内涝 ‎③裸露地面铺设砾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 ④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7.C 8.D ‎【解析】7.防风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①错;绿化带面积大,雨水下渗多,不易发生城市内涝,②对;裸露地面铺设砾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③对;下凹式绿化带可汇聚雨水,增加下渗,不易造成城市内涝,④错。故选C。‎ ‎8.“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蓄水,有利于增加下渗,④对;在需要时释放水,这种能调节地表径流,①对;不能调节水汽输送、不能增加大气降水,②③错。故选D。‎ ‎(2018届福建省泉州市高三3月质量检测)美国波特兰市的数条街道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和技术,将人行道和街道侧石间的空间利用起来,建设了若干个连续的侧石扩展池,并在池中种植植物,形成一条特殊的“绿色街道”,下左图示意侧石扩展池的结构和雨水流向,下右图示意绿色街道景观。据此完成9—11题。‎ ‎9.在侧石扩展池内设计小型拦水坝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加雨水的 A.储水量 B.蒸发量 C.下渗量 D.径流量 ‎10.“绿色街道”的核心功能是 A.减少雨水径流量 B.提供观赏景观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调节局地小气候 ‎11.“绿色街道”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 A.中心商务区 B.高级住宅区 C.停车场附近 D.街心公园内 ‎【答案】9.C 10.A 11.B ‎【解析】9.拦水坝减缓地表径流汇水速度,可以增加下渗水量。故选C。‎ ‎10.“绿色街道”可以让雨水更好地下渗,其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减小了地表径流,有利于排除积水和补给地下含水层的水量,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故选A。‎ ‎11.“绿色街道”交通建设主要是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全面构建集排水、蓄水、绿化于一体的城市生态系统,推进“绿色街道”建设,大幅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打造更高水平的和谐宜居环境,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高级住宅区。故选B。‎ ‎(2019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次质量检测)河北省迁安市西邻滦河,流经市区的三里河受滦河的地下水补给。因滦河洪水多发,故历史上修建了高耸的堤坝,使该市有水而不得见。上世纪70年代后,三里河逐渐干涸,并成为排污沟。2010年完成的三里河绿道项目,拆除了河道水泥岸坡、基底,恢复了自然河道,并利用管道引滦河水补给三里河,从而建成了“苇荷连接,风光秀丽”的城市生态廊道。阅读图文资料,完成12—14题。‎ ‎12.绿道项目实施前,三里河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滦河水位下降 B.三里河下渗量增大 C.修筑滦河大堤 D.三里河河床的水泥硬化 ‎13.三里河绿道项目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增大降水量 ②缓解地面沉降 ③净化水质 ④提高三里河自然生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三里河绿道项目实施后,对滦河的影响是 A.径流量增大 B.泄洪能力增强 C.含沙量增大 D.流速增大 ‎【答案】12.A 13.D 14.B ‎【解析】12.由材料可知,三里河主要是受滦河的地下水补给,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工业和城镇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用水量增加,滦河水位下降,从导致三里河的补给水源减少,三里河逐渐干涸。故选A。‎ ‎13.分析材料可知,三里河绿道项目拆除了河道水泥岸坡、基底,能够增加水体的下渗,增加地下水位,缓解地面沉降;同时,通过恢复自然河道,引滦河水补给三里河,能够增加水循环的速度,改善了沿河的生态环境,改善水质,提高三里河自然生产力,②③④正确;但对降水量的影响不大,①错误。故选D。‎ ‎14.由材料分析可知,滦河是三里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因此在洪水期,滦河水位上升,滦河水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三里河,从而增加滦河的泄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发生。故选B。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