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大学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诊断政治试题
山西大学附中 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10月(总第二次)模块诊断 政 治 试 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不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④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特点的相关知识。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不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说明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④符合题意;题干不体现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没体现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②③与题意不符。本题选C。 【点睛】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 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2.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 ②天空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文化素养高低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 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月亮是一个天体,不属于文化现象,排除②;材料没有体现个人文化素养问题,排除③;见月吟诗属于文化活动,①正确;通过月亮表达心情,可见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正确;故选C。 【点睛】三个“离不开”和四个“不是……而是……”。 (1)三个“离不开”:文化离不开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离不开实践活动,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要通过物质载体体现出来。 (2)四个“不是……而是……”:文化不是人类的全部活动及其产品,而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文化的实质不是物质现象,而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不是仅指向意识形态范畴,而是包括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两部分。 3.“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A. 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 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戏曲课间操是对传统课间操的发展,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文化,戏曲课间操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说明人们在实践中享用文化,C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并存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氛围,而不是活跃了文化思想,B错误;材料强调文化创新有利于享受和传承文化,不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2015年1月,有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 )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应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与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无关; ②不合题意,材料并不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符合题意,《超越中国》在韩国热播反应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故选D。 5. 优秀城市雕塑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品质和文化追求。北京“十二五”期间将新建一批呈现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 )。 ①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 ②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③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 ④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及其社会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公共环境艺术作品的城市雕塑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很好地结合起来,故②入选。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反映了历史情怀,“北京精神”彰显了时代精神,故④入选。雕塑风格体现城市环境,但城市环境并不依赖于雕塑风格,①排除。时代精神属于社会意识,城市环境作为社会存在,不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故③排除。 6.中国饮食文化底蕴丰富多彩,一道菜就是一个文化的体现,一道菜便能诠释一个文化的内涵。“吃”不仅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更体现了食物带给中国人的生活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说明 ①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③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吃”不仅可以满足口腹之欲,更体现了食物带给中国人的生活仪式、伦理、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②④符合题意。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①错误。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③错误。 故本题选D。 7.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A. 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 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 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答案】A 【解析】 【详解】A正确,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故当选。 B错误,颠倒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故排除。 C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故排除。 D错误,需求层次由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故排除。 故选:A。 8.美国的一位专家评论说:“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因为 ①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是我国的中心任务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的程度不断加深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因为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②③项符合题意;经济建设是我国的中心任务,①项说法错误;④项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的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和作用: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增强我国综合国力。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怎么办(启示):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9.没有一个与之相称的、被世界所认知和理解的现代形态的中华文化,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无法奠定的;没有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没有中国的真正崛起。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所承载的国际期待和所肩负的国际责任,也必然要求我们通过中华文化来传播和谐理念、完善中国表达、树立中国形象。这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 ①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我国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③扩大国际影响力必须要大力发展文化 ④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体现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②选项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没有一个与之相称的、被世界所认知和理解的现代形态的中华文化,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无法奠定的说明了扩大国际影响力必须要大力发展文化,故③入选。“没有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没有中国的真正崛起”说明了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故④入选。选C。 10.当旅游遇到科技,我们可以换个姿势玩。利用人工智前能是高旅游业运行效率,让旅游更招财”,利用VR技术提升体验和服务,让旅游更接轨国际”;利用生物、能源技术开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让旅游更赏心”。旅游与科技的结合,说明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人既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③旅游形式多样性取决于科技进步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难以抹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旅游与科技的结合,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人既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①②项符合题意;科技进步能够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但不能决定旅游形式的多样性,③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1.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依据对其理论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④→①→③→② D. ③→④→①→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符合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的文化生活道理,①排首位。CD未将①排首位,排除。 ②: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符合该文化生活道理,②排尾位。 ③: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会吸引企业涌入文化行业,推动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③排①后。A未将③排①后,排除。 ④:由于文化产品研发与生产,导致文化产业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④排③后,C未将④排③后,排除。 因此传导顺序为①→③→④→②,B传导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推导排序选择题一般由题干(题目要求)、备选内容和备选项(内容组合)三部分构成。其特点是要求学生把一些事件、现象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方位、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选出正确答案。此类题型可以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最常用的方法:“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尾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备选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12.“隐性传播”是相对于“显性传播”而言的,是指在特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通过间接的、内隐的方式输出信息,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并逐步接受和认同信息内容的过程。下列古语中与“隐性传播”意思一致的是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④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隐性传播”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特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都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特点,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③体现了内外因的关系,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3.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④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首诗体现了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①②项蕴含的道理与题目一致;③④项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道理,从文化生活角度均体现了要提高个人文化修养,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14.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和《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是基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活动 ②以史为鉴能避免历史悲剧再次重演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 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活动,且这种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①④项符合题意;以史为鉴有利于记住历史,维护和平,但不能避免历史悲剧再次重演,②项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15. 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 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A. 理性思考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 “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 C. “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 “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理性思考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通过实践实现的,故A项错误,应排除;B说法正确,但不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说法本身错误,应排除;D选项“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的观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故应选D。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16.有调查显示,许多来华的外国人都喜欢上了中国。当被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不仅在于中国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在于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有两位外国歌手还根据自己行走中国的体验,创作了歌曲《I'm going to China》并走红网络。由此可见 A. 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B. 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许多来华的外国人喜欢上中国,不仅是因为中国“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还因为从中国文化中找到了“归属感”,这表明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属于文化塑造人生,BC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优秀文化提高人的审美素养,D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 【点睛】 区分文化丰富精神世界与增强精神力量。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强调优秀文化通过特定的环境或者一定的形式活动,使人的知识领域不断拓宽,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侧重于人的主观领域,强调人的主观精神感受;文化增强精神力量强调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主要表现为改造世界的精神状态。侧重于具体行动中文化转化为人们的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7. 每年的元旦,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的方法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德国,很多人会爬到椅子上,待新年的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新年打井水则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一年中的有福之人。而在巴西乡村,人们元旦见面时,会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这些都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只存在着差异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④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民族的特点;每年的元旦,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的方法迎接新年的到来,表明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各民族文化既有本民族文化的个性,也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②错误。答案为D 【点睛】 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的规律;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性。 18.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①④: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并没有成为多数人的选择,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①④观点错误。 ②③:保护好古村落的原因在于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9.精湛绝伦、底蕴丰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 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 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 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 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A:反对的原因,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要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排除A。 BD:题中观点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是错误的,应该反对而不是赞同,排除BD。 C: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且能够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故C入选。 故本题选C。 20.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被主流媒体所采用,进一步丰富了语言的内容,故①正确;题意没涉及网络语言和文化软实力的关系,故②排除;网络语言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但是并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故③错误;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说明大众传媒在传播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④正确。故选C。 2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会上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推动文明互鉴,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习近平主席的主张 ①要求不同民族要通过对话消除分歧走向统一 ②说明不同民族的平等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③说明各国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认同,共同发展 ④契合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面向未来,我们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推动文明互鉴,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这表明不同民族的平等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繁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尊重文化多样性,而不是“消除分歧走向统一”,排除①;文化在交流中要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认同,排除③。故选D。 【点睛】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2. 从永定门一路向北,前门、正阳门、社稷坛、太庙、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魅力的重要部分,“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梁思成)。如果为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撰写报告,可用的观点有( ) ①中轴线反映了北京城市文明的演进 ②中轴线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基础 ③中轴线展现了北京城市文化的独特性 ④中轴线的保护将确保文化传统的稳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①③适合题意;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中轴线不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基础,②错误;确保北京文化传统的稳定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3.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以说书的草根方式,使高雅文化逐渐通过媒体走向平民、走向大众。高雅文化借助媒体得到发展,表明 A. 大众传媒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 B.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D. 知识分子的大批涌现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进步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口语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A错误。 B: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以说书的草根方式,使高雅文化逐渐通过媒体走向平民、走向大众。高雅文化借助媒体得到发展,这表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符合题意。 C:材料没有体现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C不合题意。 D:材料没有体现知识分子的大批涌现有力地促进了文化的进步,排除D。 故本题选B。 24.2018年10月,《牛津英语词典》做了季度更新,发布一批新词新义,其中有直译自中文“加油”的addoil。“中式英文”还有我们熟悉的lmozi-“饺子”、wuxia-“武侠”、hong-bao-“红包”、zhifubao-“支付宝”等。“中式英文”不断被认可 ①反映出中国综合国力提升有助手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说明文化交流使得文化更具有活力和丰富性 ③显示中国文化已经得到西方世界的广泛认同 ④证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兼收并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牛津英语词典》在更新时,发布一批“中式英文”,“中式英文”不断被认可反映出中国综合国力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说明文化交流使文化更具有活力和丰富性,①②选项正确。 ③:“已经得到西方世界的广泛认同”的表述错误,排除③。 ④: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④。 故本题选A。 25.北京时间2018年8月14日,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2018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中国的都将杨、灵渠、姜席堰和长渠4个项目全部成功申报。申遗成功有助于 ①了解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②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以及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④更好挖世界遗产的经济价值,体现文化传承的核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的知识。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因此申遗成功有助于了解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也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②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说法错误;申遗成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优秀文化遗产,而不是要挖掘世界遗产的经济价值,④说法错误。本题选A。 26.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文化价值的实现受到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的影响,①中“取决于”表述错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之一,②表述片面。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些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的表现,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③④正确。故选D。 27.2017年11月1日,主题为“带传千古情,路聚一家人”的2017中外文化交流节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活动中心圆满落幕。在本次中外文化交流节中,留学生们带来了各具特色的美食、表演与展示,中国学生们也带来了歌舞、太极、汉服、书法等展示。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碰撞,为大家带来一场文化交流的盛宴。这体现了 ①留学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留学生不是文化传播的途径,①错误。 ②: 在以“带传千古情,路聚一家人”为主题的中外文化交流节上,国外留学生们带来了各具特色的美食、表演与展示,这有利于我国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②正确。 ③:文化交流节并非教育活动,该选项表述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③排除。 ④: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碰撞,为大家带来一场文化交流的盛宴,说明了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正确区分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手段: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育 大众传媒 地位 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意义 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文化知识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地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侧重点 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 主要强调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联系 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传播途径,实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无论是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是文化传播的手段,都直接影响文化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28.以下分别是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从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运动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 A.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 文化既是高雅的又是通俗的 C. 文化既是稳定的又是多变的 D. 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从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运动会会徽的设计既有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又有共性,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在材料中都未体现,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9.《梁祝》这一中国爱情故事不但被中国各类艺术形式反复演绎,还蜚声海外。朝鲜某歌剧团以“梁祝”为主题,以歌剧的形式用韩语演绎赴中国巡演,为我们诠释了另一种风情的“梁祝”故事,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上续写一段新的佳话。这说明 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影响力 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世界的欣赏和认同 ③不同民族对优秀文化问题具有一致的理解 ④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①:《梁祝》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文化交流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影响力,①正确。 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世界的欣赏和认同”,这种说法夸大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而且也不符合国际社会现实,②错误。 ③:受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对优秀文化问题具有不同的理解,③错误。 ④:《梁祝》被朝鲜某歌剧团以歌剧的形式用韩语演绎赴中国巡演,为我们诠释了另一种风情的“梁祝”故事,在中朝文化交流史上续写一段新的佳话,这说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0.在国家广电总局的推动下,中国与国外主流电视媒体合作,在当地播出本土化配音译制的中国优秀影视节目,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开设“中国剧场”中国影视节目“走出去”对中外双方的意义是( ) A. 使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好故事 B. 增强海外华侨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C. 彰显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 D. 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促进相互理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D:中国影视节目“走出去”,对于中外双方而言,有利于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促进相互理解,D符合题意。 ABC:ABC均不是从对中外双方的意义上而言,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我们应怎样进行文化交流? (1)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既要更加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或途径),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大众媒体),进行中外文化交流。 (5)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6)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1.2018年12月,民政部、中组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的制定或修订工作应遵循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合法合规、坚持发扬民主、坚持价值引领、坚持因地制宜等五个原则;提出规范日常行为、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群众权益、调解群众纠纷、引导民风民俗等五个方面重要内容。这些规定 ①有利于提高基层群众自我管理的实效性 ②创新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和体系 ③有利于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④为基层政权组织松绑减负,促其效能提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和体系没有创新。④选项错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权组织。《意见》明确了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的制定或修订工作应遵循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合法合规、坚持发扬民主、坚持价值引领、坚持因地制宜等五个原则;提出规范日常行为、维护公共秩序、保障群众权益、调解群众纠纷、引导民风民俗等五个方面重要内容。这些规定有利于提高基层群众自我管理的实效性,有利于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①③选项正确。选B。 【点睛】准确理解基层民主: (1)基层民主的含义。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主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2)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我国根据现行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在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居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即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属于基层政权组织。基层政权组织是指乡镇一级的人大和人民政府,二者是相互区别的。 (3)基层民主自治这一知识点涵盖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在复习时考生要注意这些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32.妥善处理,但有些过于偏激的民意有时难免会形成一种舆论暴力,绑架司法机关,甚至左右定罪量刑抑或影响司法公正,这给我们的警示有: ①普通公民:依法有序参与,要把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 ②政府机关:建设全民政府,提高对网络舆情监管能力 ③舆论媒体:加大报道力度,通过舆论监督行使监督权 ④司法机关:坚守法治定力,重视舆论但不为舆论干扰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妥善处理,但有些过于偏激的民意有时难免会形成一种舆论暴力,绑架司法机关,甚至左右定罪量刑抑或影响司法公正,这警示公民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有序的参与政治,司法机关应坚守法治定力,重视舆论但不为舆论干扰,①④适合题意;我国政府担负着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政府是包办一切的“全能政府”,②错误;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33.中共中央政治局2018年7月31日召开会议,分析审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会议指出,条例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章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的要求细化具体化,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管党治党存在的突出问题,扎紧制度笼子,实现制度与时俱进。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发挥了社会监督的作用,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③加强自身建设,依法执政,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①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干强调通过制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党进行严格管理,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入选。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通过制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从而做到依法执政,入选。②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干纪律处分条例是中国共产党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并没有涉及社会监督,更不是行政监督体系,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题干仅仅强调中国共产党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并没有涉及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排除。故本题选B。 34.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根据上述法律规定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日平均工资的计算公式,对属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国家赔偿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了新的日赔偿标准为315.94元。这表明 ①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最管用的民主 ②国家利益与公民的个人利益是统一的 ③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一律平等的 ④尊重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国家赔偿法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国家赔偿标准,表明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最管用的民主,尊重人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①④符合题意。 ②:在我国,国家利益与公民的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具体利益上的矛盾,②说法错误。 ③:材料强调是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体现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一律平等的原则,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不仅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法律、制度、物质的保障,而且表现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日益得到充分的实现。 35.2019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要求各级纪委监委要主动开展自我监督,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者“零容忍”,坚决防止“灯下黑”,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实施该规则旨在 ①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②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 ③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厚植执政根基 ④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健全行政监督体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政府依法行政,党应该是依法执政,故①错误;本规则属于对党的监督,不属于行政监督体系,故④错误。“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者‘零容忍’”,体现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②符合题意。“要求各级纪委监委要主动开展自我监督.自觉接受外部监督”,体现了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厚植执政根基,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36.网络募捐成为公益慈善新模式。但由于平台救助信息的真假难以甄别、善款的使用渠道不透明等,引发了捐助者的质疑和追问。在“互联网+公益”时代,保障网络募捐平台规范运行需要 ①专家委员会制定行业标准,依法实施惩戒 ②民政部公示募捐资格信息,打造公信权威 ③公众提高甄别真伪的能力,加强司法监督 ④筹款信息及行为平台负责,把关责任追溯 A. ①③ B. ①④ C. 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专家委员会不能依法实施惩戒,①错误。 ②④:根据题意,在“互联网+公益”时代,保障网络募捐平台规范运行需要民政部公示募捐资格信息,打造公信权威,需要平台负责筹款行为,把关责任追溯,②④选项正确。 ③:公众的监督不是司法监督,③错误。 故本题选D。 3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企业、农村、机关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对于企业来说,这就需要 ①发挥企业基层党组织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决定作用 ②依法加强党对企业的管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③发挥企业党组织对企业选人用人的把关作用 ④发挥企业党组织对企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企业、农村、机关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对企业而言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对企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对企业选人用人的把关作用,③④正确;企业基层党组织主要是对企业发展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不是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①中的“决定作用”说法错误,排除;中国共产党不直接管理企业,②中的“加强党对企业的管理”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38.2018年4月15日,南京玄奘寺住持、院线电影《三藏塔1942》出品人传真法师应邀出席第8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三藏塔1942》讲述了侵华日军占领南京期间,爱国人士为保护国宝玄奘大师顶骨舍利与日军展开斗争的故事。佛教人士拍摄爱国爱教电影说明 ①我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工作成效显著 ②我国公民真正享有宗教信仰自由 ③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宗教的性质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④宗教活动服从、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根据题目的表述,佛教人士拍摄爱国爱教电影说明我国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工作成效显著,也说明了宗教活动能够服从、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①④选项正确。 ②:宗教人士的爱国行为与宗教信仰自由没有必然关系,故排除②。 ③:宗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体现,其根本性质不会发生改变,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D。 39.2018年8月,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委员们围绕如何“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出意见建议。通过调研与协商座谈,委员们明确思路、凝聚共识,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参政建言。这表明,人民政协 ①在积极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 ②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 ④在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委员们围绕如何“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出意见建议。通过调研与协商座谈,委员们明确思路、凝聚共识,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参政建言。这表明,人民政协在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①: 材料没有体现人民政协在积极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①不合题意。 ③:人民政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不是组织领导,③错误。 故本题选C。 40.大数据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专有名词,通常用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当今世界各国都加快了大数据时代的战略布局。美国发起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英国将投资重点放在大数据和节能计算研究领域,日本重点关注大数据应用技术,中国的“基础研究大数据服务平台应用示范项目”已经启动……这些表明 ①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加剧了国际社会的技术竞争 ②任何国家都要重视科技发展以谋求经济发展 ③经济与科技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基础性因素 ④占据大数据领域的制高点就能主导世界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①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世界多极化格局。④选项表述过于绝对。题目中,美国发起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英国将投资重点放在大数据和节能计算研究领域,日本重点关注大数据应用技术,中国的“基础研究大数据服务平台应用示范项目”已经启动……这些表明任何国家都要重视科技发展以谋求经济发展,经济与科技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基础性因素;故②③选项入选。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40分。) 41.2018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这是我国出台的首个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 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贫困文化长期积淀,又反过来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规划》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从而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增强农民的精神力量。 突破贫困文化的制约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当务之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答案】①贫困文化已成为贫困地区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突破贫困文化的制约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当务之急。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贫困地区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生产技能较差严重影响和制约山区发展,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在扶贫实践中要积极营造优秀文化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扶志扶智助力脱贫。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这是我国出台的首个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和意义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对突破贫困文化的制约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当务之急加以说明。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的作用,主要从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等角度思考。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突破贫困文化的制约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当务之急细化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42. “有人这样问过我:播出一条公益广告,能不能改变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陋习呢?我说:‘不’。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的那些不文明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好象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象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所以我发现文明是一种力量。”中央电视台策划的“讲文明树新风”电视公益广告,传递社会正能量,让公益广告 “入心、入脑、入耳”,有效地提高了公益广告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请你从“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谈谈热播公益广告的积极作用。 【答案】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公益广告能引导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塑造健全人格。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公益广告能以其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公益广告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知识范围明确,即文化塑造人生,关于文化塑造人生教材有明确理论表述,即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据设问谈谈热播公益广告的积极作用,本题还要针对公益广告进行分析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即公益广告能引导人们树立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塑造健全人格,公益广告能以其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公益广告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 43. 材料: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逐渐成熟,“互联网+知识”推动知识付费业态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知识付费平台上的知识产品。“互联网+知识”让知识变现更加快捷,创新知识传播的渠道和形式,为学习者认知世界提供了多元视角。一些深奥的理论被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传播,有利于拉近学习者与传授者的距离,提高学习效率。而付费的形式不仅有利于鼓励知识生产者不断生产和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也给学习者带来付出感和代价感,督促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付费在传统的教育培训与普通免费信息的中间地带催生出一片新生知识的园地。《知识付费经济报告》的数据显示,55.3%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行为。但也有人认为,知识付费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求知者获得了知识,却失去了质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知识付费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答案】①经济活动(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知识付费能调动知识生产者创造、传播优质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知识付费推动的教育方式变革,提高了知识获取的效率,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③依托大众传媒为主要手段的知识付费,创新了知识传递、沟通、共享的方式,有效扩大了文化传播的影响力。④知识付费的学习方式,可能削弱学习者的思考能力,给文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知识付费”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的手段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知识付费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知识付费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去说明。具体可从知识付费能调动知识生产者创造、传播优质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知识付费推动的教育方式变革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依托大众传媒的知识付费,创新了知识选择、传承和学习的方式,有效扩大了文化的影响力;知识付费的学习方式也可能给文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 【点睛】文化传播的手段与文化传播的途径不同。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及大到政治经济活动小到家庭聚会等,而文化传播的手段在现代主要是大众传媒。在做题中这二者绝对不能混淆。 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纵观人类历史,因文明冲突而导致的战争屡见不鲜。“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全球政治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方面将是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冲突”……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上个世纪末的断言,至今仍被人提起。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文明傲慢等言行不时发生,导致世界随时面临冲突的风险。“我们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尊重其他文化的基础上,守住人类良知的底线。”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上阐述的文明观,指出了一条人类文明和谐共生之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说明破解文明冲突这一时代难题的合理性。 (2)习近平的文明观饱含着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传承发展形成的文化自觉与思想智慧,请列举两个与习近平的文明观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 【答案】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面对文化差异,突破隔阂,尊重多样,对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共生具有重要作用。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破除文化隔阂的时代难题,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谐共存中实现丰富和发展。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坚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破除时代难题,以互鉴超越冲突,以共存超越优越,符合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要求。 (2)美人之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纵观人类历史,因文明冲突而导致的战争屡见不鲜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设问指向分析说明破解文明冲突这一时代难题的合理性。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 解答时首先把握理论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然后分析文化多样性的地位和意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最后分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及原则,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坚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要求。 (2)习近平的文明观饱含着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传承发展形成的文化自觉与思想智慧,请列举两个与习近平的文明观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本题是开放型题型,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是一道限制性开放式问题。名言或名句宣传正面积极的理念,应该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名言或名句既要有听觉冲击力,更要有心灵震撼力,能让人易懂、易记、难忘,不能啰唆、含糊,应避免用长句、拗口之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