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红河州2019届高三复习统一检测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红河州2019届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喀什经济特区,简称喀什特区,来自新疆地区代表在2010年两会正式提交的设立提案,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下图为喀什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喀什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据图推测喀什地区地貌成因( ) A. 河流沉积 B. 地势抬升 C. 风力沉积 D. 冰川堆积 2. 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主要优势条件( ) A. 政策支持 B. 交通便利,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C. 该区工农业发达 D. 发展边境贸易 - 12 -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问题可知,喀什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可排除B、D,喀什地区西部、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西北风,所以风力沉积弱,C错误;而喀什地区有河流流经,流水沉积作用强,A正确。故选A。 【2题详解】 喀什深居内陆,经济发展水平低,工农业不发达,交通条件并不具有优势,BC错。政策支持是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重要条件,但不是主要优势条件,A错。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边疆地区邻国较多,利于发展边境贸易,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喀什自然及社会经济特征熟悉并掌握。 半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半城市化现象缘起于20世纪中、后期,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其大城市周边地区纷纷涌现出一种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职能和景观方面与传统的城市和乡村有着明显的不同的新型地域或景观类型,这些地域或景观使得城市和乡村的分界不再清晰,在城市和乡村接合处,出现了大量的农田与工厂相间分布、犬牙交错的独特景象。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结合材料分析半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府规划、引导形成 B. 郊区大力发展农业 C. 大力吸收外来资本促进了半城市化的发展 D. 乡村工业化 4. 半城市化地区社区人居环境特征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建筑面积比例显著增加 B. 道路面积比例变化不大 C. 林地和草地面积比例逐渐减少 D. 景观趋于规则,形状略趋简单 5. 半城市化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可能有( ) ①社会保障不足导致的技工短缺 ②社会歧视引起的工人流失 ③各地区为吸引外资不明智的竞争 ④降低城市服务成本,利于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高 - 12 - ⑤缓解城市教育压力,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⑥制约城市户籍人口增长,抑制城市消费需求 A. ①②③⑥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⑤⑥ 【答案】3. C 4. D 5. A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半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是在大城市周边地区纷纷涌现出一种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职能和景观方面与传统的城市和乡村有着明显的不同的新型地域或景观类型,多是自发形成的,而不是政府规划的,故A错。半城市化表现为:在城市和乡村接合处,出现了大量的农田与工厂相间分布的景象,既不是郊区农业化,也不是农村工业化,而是引进外来资本推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多,吸引农民农民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故C正确。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在城市和乡村接合处,出现了大量的农田与工厂相间分布、犬牙交错的独特景象”,由于半城市化是不成熟的城市化,所以半城市化地区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所以景观较为杂乱,形状趋于复杂,故D正确。 【5题详解】 半城市化的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城市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会因为社会保障不足导致的技工短缺,社会歧视农民工,而引起的工人流失,各地区为吸引外资而盲目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制约城市户籍人口增长,故①②③⑥正确,城市人口增加会提高城市服务成本,不利于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高,农村人口的迁入城市会增加城市教育压力,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④⑤错,故选A。 2018年12月6日,华为CFO孟晚舟加拿大被暂扣一事引起轰动。加拿大官方消息称应美方要求逮捕,美方给出的理由为孟晚舟“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当地时间11日下午3点多,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高等法院的法官宣布,准许孟晚舟女士获得保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孟晚舟被捕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 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 航行于北印度洋前往欧洲的船只顺风顺水 - 12 - C. 洛杉矶炎热少雨 D. 中国科学家正为北极考察作准备 7. 华为公司在海外特别是欧美地区建厂和研究所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自身技术力量 B. 利用当地的技术人员 C. 充分利用当地零部件 D. 及时掌握市场需求 8. 2015年华为入选Brand 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百强,位列科技领域品牌排名第16位,为提高华为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华为集团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开放合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②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开发高质量新产品 ③提高进口元件的比重 ④建立境外组装厂,降低成本 ⑤压缩国内市场,主攻国际市场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②⑤ D. ①②④ 【答案】6. B 7. D 8. D 【解析】 【6题详解】 时间为12月,巴西高原为夏季应草木茂盛,A错误;北印度洋吹东北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前往欧洲的船只顺风顺水,B正确;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12月为冬季应温和多雨,C错误;北极科考应当在北半球的夏季,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华为公司是一家自我创新、自我创造能力非常强的公司,所以在海外建厂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利用当地的技术、零部件等,ABC错误。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信息以及开拓国际市场,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提高国际竞争力应当提高零部件的国产率,减少对国外元件的依赖程度,排除③;国内市场依然大有可为,不应压缩;国内、国际市场应当兼顾,排除⑤。而开放合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开发高质量新产品、建立境外组装厂,降低成本,都能够使华为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故①②④对,③⑤错。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工业区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 图I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Ⅱ为东海部分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12 - 9. 图Ⅰ中F区域与图Ⅱ中E区域的河流比较,正确的是( ) A. F区域河流流量小 B. F区域河流汛期长 C F区域河流流速快 D F区域河流含沙量小 10. 读图,图Ⅱ中甲区域的地形类型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而形成 B. 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 C. 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 D. 板块挤压抬升而形成 11. 图Ⅱ中乙区域3月平均气温低于9月平均气温,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 A. 9月盛行偏南风,3月盛行偏北风 B. 乙为海岛,受海洋影响大 C. 3月多阴雨天气,9月多晴朗天气 D 3月正午太阳高度小于9月 【答案】9. C 10. A 11. B 【解析】 【9题详解】 - 12 - 由图可知,图Ⅰ中F区域河流流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图Ⅱ中E区域河流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F比F纬度低,气温高,海水蒸发强烈,水汽更多,且F区域河流位于东高止山的迎风坡,降水量多,故流量更大,排除A;F区域的雨季为6-9月,E区域的雨季为4-9月,F的雨季较短,导致汛期较短,排除B;F区域河流由东高止山入海,落差较大,F区域河流流速快,E区域河流由长江三角洲入海,地势低平,流速较慢,C正确;F区域和E区域都靠近沿海,水热条件较好,植被覆盖率较高,但由于F区域落差较大,流速较快,致使河流含沙量大,排除D。故选C。 【10题详解】 根据图Ⅱ可知,图中等深线数值大且密集,东北-西南方向延伸,可判断甲区域为海沟,该海域位于东海东部,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使海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而形成,故排除B,A正确;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为大陆架,一般水深不超200米,与图不符,排除C;板块挤压抬升形成海岭、或褶皱山系,地势较周围高,与图不符,排除D。故选A。 【11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可知,乙区域位于北半球,为一海岛,受海洋影响大。乙海岛距冬季风源地较远,且风向多影响降水,排除A;北半球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值是出现在8月,最低值出现在2月;但3月为最冷气温月之后的一个月,且海洋升温慢,故3月温度较低;9月为最高气温月后的一个月,海洋降温也慢,故9月气温较高,所以3月气温低于9月气温,B正确;长江中下游及东海海域,3月雨季未来,多晴天,9月受雨带南移和台风影响,多阴雨天气,排除C;3月和9月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太阳高度相差不大,排除D。故选B。 【点睛】该题考查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成因、板块位置及地貌、海洋区域的气温状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其原理推断结论。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对于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来说,要考虑不同时间,这些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华坪芒果具有色泽鲜艳、风味浓郁、营养含量高、极晚熟的优良品质。华坪生产的芒果除销往成都、重庆、北京、上海、沈阳等北方大中城市外,还可返销广东、海南等芒果产区。 - 12 - 材料二:华坪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全县平均海拔1160米,年平均气温为19.8℃,年平均降水量为870毫米,非常适合芒果生长。华坪县是我国纬度最北端的优质晚熟芒果之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华坪生产的芒果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成熟晚:同一品种比海南三亚晚熟4-5个月,比广东湛江晚熟2个月,比广西白色晚熟1个半月。二是风味浓郁、营养含量高。三是色泽鲜艳,果实着色较好,不同品种呈现紫、红、橙、黄等不同颜色,十分美观。 材料三:到2011年,华坪县共种植芒果15.7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7.63万亩,年产量达3.8万多吨,实现产值2.34亿元,华坪县正着力打造成为我国芒果的重要产地。2013年12月3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华坪芒果”地理标志产品成功申报,这标志着华坪芒果在全国市场竞争中除晚熟外又多了一张名牌。 (1)评价华坪县打造我国芒果重要产地的区位条件。 (2)与海南三亚等地相比,说明华坪芒果晚熟原因。 (3)为促进华坪县芒果种植和芒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优势:①处于河谷地区热量丰富,适合芒果生长;②金沙江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③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④成熟期晚,市场竞争力强;⑤芒果品质优良,面向全国,市场需求大;⑥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任答三点) 劣势:位于山区、河谷地区交通不便。 (2)①华坪纬度较高②海拔较高,③气温相对较低,成熟期推后。 (3)①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②加大对芒果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③创建芒果规范种植基地,积极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④强化管理,合理安排;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通讯网络;⑥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任答四点) 【解析】 【详解】(1 - 12 -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要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而评价某地农业区位因素则还要考虑农业区位优势及劣势。结合题图资料分析可知,华坪县芒果产地处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灌溉水源充足;干热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芒果品质好;成熟期晚,市场竞争力强。从社会因素看,芒果市场需求大,政策支持力度大。但产地位于山区,耕种、收获及外运都不方便。 (2)海南三亚等地位于热带沿海平原地区,与之相比,华坪纬度、海拔均较高,气温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三亚等地差,芒果生长期延长,成熟期延后。 (3))为促进华坪县芒果种植和芒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应考虑经济及生效效益,从产业本身及相关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就产业而言,要靠科技育品牌,提高知名度;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创建品牌基地,加强管理等。由于芒果外运条件差,要加强基建,完善交通网络;重视生态效益,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2 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3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4、水源条件: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这是发展种植业的必须条件。如河西走廊、西北的绿洲农业等。 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3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等。 1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该区域地形对河流特征的影响。 (2)图示大河是21世纪世界上两条比较“健康”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 12 - (3)该河流是世界著名大河,但入海口并没有形成三角洲,试分析其原因。 (4)图示区域近年来埃博拉疫情易爆发,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试分析该区域疫情易滋生蔓延的原因。 【答案】(1)① 区域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导致干流自东北向西南流(或自东向西流);② 上游、下游地势落差大,流速快,中游地形平坦,流速慢;③ 中上游为盆地地形(或四周高中间低),河流水系呈向心状; (2)① 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循环活跃;② 该河流量丰沛,水体自净能力强;③ 流域内没有大规模的工④ 流域内人口、城市稀少,排放的污染物少;(任答三点) (3)① 流域内热带雨林面积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② 中部为刚果盆地,泥沙沉积其中,到河口处的极少;③ 从刚果盆地流出,地势落差大,河流水流急,河口处泥沙不易沉积;④ 非洲刚果河河口的海底峡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海底峡谷,该峡谷在刚果河河口只有100 米深,但不到200000 米远的地方,水深达2200 米,这样的环境不易产生冲积扇;(任答三点) (4)① 地处热带,气候较湿热,蚊蝇滋生,疾病易传播;② 经济落后,医疗水平低;③ 教育落后,防范意识差;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非洲刚果河流域为背景,考查非洲刚果河流域自然特征及社会经济特征等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该区域为刚果河流域,刚果河主要发源于东部的东非高原,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导致干流自东向西流;上游和下游穿越高原山地,地势落差大,流速快,中游经过刚果盆地,地形平坦,流速慢;中上游为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河流水系呈向心状。 (2)读图可知,图示大河是刚果河,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充沛,水循环活跃;该河流量大,是世界第二大河,水体自净能力强;流域内经济水平低,没有大规模的工业,流域内人口、城市稀少,排放的污染物少;因此成为世界比较“健康”的河流之一。 (3)刚果河流域内热带雨林面积广布,森林覆盖率高,水土保持较好,水土流失较轻;刚果河中游流经刚果盆地,地形平坦,流速缓慢,泥沙大量沉积其中,到达河口处的泥沙极少;下游从刚果盆地流出,此处地势落差大,河流水流急,河口处泥沙不易沉积;非洲刚果河河口的海底峡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海底峡谷,该峡谷在刚果河河口只有100 米深,但不到200000 米远的地方,水深达2200 米,海底坡度很大,这样的环境不易形成冲积扇。 (4 - 12 -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处热带,气候较湿热,易滋生蚊蝇,利于疾病传播;该区域经济落后,医疗技术水平低;教育水平落后,卫生防范意识差,疾病传染率高。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旅游地理 材料一:中国大众视野中的土耳其是一个美丽的国度。从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到奥斯曼帝国的悠久历史遗产,横跨欧亚的地理位置和多样化的地质地貌,为现代土耳其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土耳其政府逐步重视本国旅游业的开发,促进了土耳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材料二:土耳其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访问土耳其的中国游客为15.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6.1%。中国游客到土耳其旅游主要集中在伊斯坦布尔、卡帕多基亚、安卡拉、费特希耶等地,(下图为大部分中国游客到土耳其旅游的路线图)。今年4月,时任土耳其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库尔图尔穆什预计,借助“土耳其旅游年”这一有利契机,2018年中国赴土耳其旅游人数有望超过40万人次。 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土耳其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及中国赴土耳其旅游人数增加的原因? 【答案】有利条件: ①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价值高;②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佳;③政府重视本国旅游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④不断完善公共基础服务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⑤海洋和航空运输发达,交通便利。(任答三点) 人数增加的原因: ①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国民收入增加;②土耳其社会治安不断改善且人民热情好客;③土耳其与中国国家关系稳定,重视开发中国市场。(任答两点) - 12 -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业的开发条件及发展前景分析 【详解】旅游业的发展条件主要从:资源价值、地理位置与交通、市场、政策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角度分析。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土耳其旅游城市较多,且跨越亚欧两大洲,旅游资源丰富且游览价值较高。各个景点间距离不远且分布均匀,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较好。文字材料显示政府不断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且地理位置优越,土耳其交通条件优越。 分析中国游客赴土耳其旅游人数增加的原因主要从中土两个国家的角度分别分析。从我国来看,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出境游比重开始提高。从土耳其来看,随着国内治安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人民的热情好客,也吸引着我国游客前往。从两国关系来看,土中国际关系长期以来保持稳定,且材料显示土耳其重视开发中国市场,因此中国赴土耳其旅游人数不断增加。 15.环境保护 材料:云南新农村建设自2006年全面启动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实施的村内道路硬化,安居工程,村内美化亮化,人畜饮水工程等建设使云南农村的村容发生明显变化。但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农村环境面临严重的压力,生态遭到破坏,农业生产严重污染等环境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正常发展。 试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 【答案】①当地政府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②基层政府及村民缺乏环保意识;③自然资源的过量利用;④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⑤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不协调;⑥农村环境保护投入严重不足,尚未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与机制。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为背景,以相关文字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 12 -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应从规划、意识、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环境投入等方面进行分析。云南新农村建设自2006年全面启动以来,许多当地政府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一哄而上,导致在建设中破坏环境,使得环境问题严重;由于许多基层政府及村民缺乏环保意识,导致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许多破坏环境的措施和行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当地自然资源的过量利用,导致当地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云南省位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农村环境保护投入严重不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且尚未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与机制,导致环境保护和恢复的能力不足,使得许多地区环境问题严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许多地区过于强调经济增长,使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不协调,导致许多地区环境问题严重。 - 1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