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綦江县2021届新高考地理考前模拟卷(1)含解析
重庆市綦江县 2021 届新高考地理考前模拟卷( 1)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下面是我国东南某区域借助 GIS 识别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的一组图像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 题。 1.图中 ( ) A.甲地宜大规模种植水稻 B.乙河自南向北流,流速较快 C.丙地的城镇化水平最低 D.丁地比戊地更宜建高速公路 2.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还需要叠加该区域的 ( ) ①降水分布图 ②土地利用图 ③空气质量图 ④矿产分布图 ⑤人口分布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答案】 1. D 2. C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丘陵、山区,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种植水稻,乙河自北向南流,流速较快,丙 地道路交通密集,城镇化水平较高,丁位于城市边缘,比戊路更宜建高速公路, D 正确。 2.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还需要叠加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图、空气质量图、人口分布图。降水 分布图和矿产分布图,对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影响不大, C 正确。 2.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A.地层②是变质作用形成 B.③④均为岩浆岩 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2.d 地可以看到的典型地貌是 A. B. C. D. 【答案】 1.D 2.D 【解析】 1.据图可知,地层②属于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故 A项错误;③为变质岩,④为岩浆岩,故 B项错误; ⑤是岩浆喷出冷却凝结形成的喷出岩, 故 C项错误; 岩层⑥为断层构造, 受内力作用发生断裂, 然后岩层出现相对下降,故 D项正确。 2.据图可知, d 处为岩溶地貌,是石灰岩经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A 项为风力沉积地貌, B 项为风力 侵蚀地貌,均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为主,故 A、B 项错误; C 项位于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为流 水作用,但不是喀斯特地貌,故 C 项错误; D 项地貌为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故 D 项正确。 3.我国某学校学生某日在北京时间 12:10 测得学校旗杆影子最短,太阳高度为 35o,则该校位于武汉市 (115oE,30oN)的 A.东南 B.西北 C.西南 D.东北 【答案】 D 【解析】 【详解】 旗杆影子最短时应为一天中地方时 12:00,据此可知该地与北京相差 10 分钟,经度相差 2.5°,即该地 经度为 117.5°E,该地位于武汉偏东,地方时 12:00 旗杆影子最短时太阳高度为 35°,也说明此时该地 正午太阳高度为 3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以推知该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55 度,即这天太阳 直射南回归线( 23.5°S),该地的纬度高于 30°N,也就是位于武汉偏北,综上所述,该地位于武汉的东 北。故选 D。 【点睛】 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天中地方时为 12 时的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 H=90° -| 纬差 | (纬差是指某地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纬度间隔) 4.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 20 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 20 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是 A.河谷平坝地区的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B.丘陵台地中未利用土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C.中低山缓坡的牧草地主要转化为耕地 D.中低山陡坡主要用于发展林地和牧草地 2.该地区 20 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是 A.水土流失、荒漠化加剧 B.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C.农业产值大幅下降 D.城市建设用地充足 【答案】 1.D 2.B 【解析】 1.由图可知,河谷平坝的各种用地类型均减少,但其土地面积不会减少, A 错误。丘陵台地的未利用土 地主要转化为耕地, B 错误。中低山缓坡牧草地减少主要转化为园地, C 错误。中低山陡坡适宜发展林草 地,所以其牧草地、林地及园地都有增加, D 正确。故选 D。 2.该地区 20 年间土地利用的明显变化是不同的坡度得到不同的利用,农业实现立体发展,林地、牧草地 和园地由减少到增加,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流失、荒漠化减缓, B 正确、 A 错误。而农业产值 不会大幅下降, C 错误。城市建设用地随城市发展会变得更加紧张, D 错误。故选 B。 5. 2005 年起,广西超越江南地区,一跃成为我国桑蚕第一大省。在蚕种场推广 “小蚕共育 ”模 式,培育到三龄至四龄后再分发给蚕户饲养,每年可达到 20 多个批次,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广西正在把 桑蚕业做成一条强大的产业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广西养蚕过程中没有体现 A.专业化 B.规模化 C.网络化 D.市场化 2.与江南地区相比, 2005 年起广西成为最大的桑蚕中心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江南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B.广西地形更平坦开阔 C.广西劳动力丰富而且廉价 D.广西气候更温暖湿润 【答案】 1.C 2.B 【解析】 1.通过材料“在蚕种场推广‘小蚕共育’模式,培育到三龄至四龄后再分发给蚕户饲养,每年可达到 20 多个批次,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可知养蚕过程中实行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技术体系,与网络化无关, 选项 C没有体现。所以选 C。 2.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进程开始加快,江浙等地开始出现大量乡镇企业,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 传统产业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自身发展相对滞后的桑蚕产业,选项 A 正确,不符合题意;江南地区地形 以平原为主,广西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平原占广西总面积 26.9%,喀斯特地貌广布,占广西总面积 37.8%,选项 B不正确,符合题意;广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江南地区低,劳动力更加丰富而廉价,选项 C正确,不符合题意;广西比江南地区纬度更低,气候更温暖湿润,选项 D正确,不符合题意。所以选 B。 6. “井渠结合 ”是指用渠道引地表水,用竖井抽取地下水,实现灌区高效用水、防治渍涝和盐 碱,下图为某灌区某年 3-3 月井、渠灌水量与地下水埋深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最适合普及上述“井渠结合”灌溉工程的区域是 A.吐鲁番盆地 B.两广丘陵 C.江汉平原 D.宁夏平原 2.图示灌区表层土壤含盐量最高的时段是 A. 1-2 月 B.3-4 月 C.1-2 月 D.3-10 月 3.有竖井修建在地势低洼处,其主要作用是 A.节省工程量,降低成本 B.利于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C.促进地下水更新 D.调节渠道水量的季节变化 【答案】 1.D 2.C 3.B 【解析】 【分析】 1.材料提到:“井渠结合”是指用渠道引地表水,用竖井抽取地下水,这表明最适合普及上述“井渠结 合”灌溉工程的区域天然降水少,但是地表水和地下水比较丰富。吐鲁番盆地深居内陆降水少,但是地表 水也缺乏,当地劳动人民便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这种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用工程是“坎儿井”,故 A错误。两广丘陵和江汉平原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不用“井渠结合”进行灌溉,故 BC错误。宁 夏平原地处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但是有黄河流经,可以充分利用黄河的河水进行渠灌,结合井灌井 排,既可以实现灌区高效用水,又可以防治渍涝和盐碱,故 D正确。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 2.土壤含盐量高一般是由于地下水位高,且蒸发旺盛导致的。图中 1-2 月,渠灌水量比较大,水分下渗 多,且此时地下水位较高,再加上 1-2 月气温又高,蒸发非常旺盛,导致地下水中含有的盐分聚集到土壤 表层,使得土壤含盐量增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3.地势低洼处容易汇聚地表水,且地下水位更加接近地表,可能出现渍涝和盐碱化,由材料可知,竖井 的作用是抽取地下水,这样做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减轻渍涝和盐碱,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 7. 下图是亚洲沿某一方向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亚洲 A.图示剖面线地势起伏大且中部高南北低 B.图示剖面线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 C.平原面积小且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D.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故平均海拔居各大洲之首 2.图示 A.①地河流结冰期短、多自南向北流 B.②地各河流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C.③地流水和冰川侵蚀地貌广布 D.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温差约为 36℃ 【答案】 1.A 2.C 【解析】 【分析】 1.由图示看出,剖面线地势起伏大,德干高原在青藏高原以南,所以图示中部高南北低, A 正确;由图 示的青藏高原和德干高原以及经度判断, 图示剖面线大致呈东北 -西南走向, B 错误; 亚洲的平原多分布在 大陆边缘的大河中下游地区, C错误;亚洲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均海拔仅次于南极洲, D 错误。故选 A。 2.据图可知,①为中西伯利亚高原,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河流结冰期长, A 错误;②地也有外流河, 能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 错误;③地位于青藏高原,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由于冰川广布,冰川侵蚀地貌 广泛分布, C正确; 图中最高点海拔 8844.43 米,最低点为 0 米,温差约为 53°C,D 错误。故选 C。 8.剪纸(下图)所反映的地域文化是( ) A.四川盆地文化 B.华北平原文化 C.云贵高原文化 D.江南水乡文化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主要地区景观特点及地域文化特点的了解程度。 【详解】 四川盆地以丘陵低山为主,不符合剪纸图案景观,排除 A。华北平原河流径流量较少,河网密度不大,水 上运输较少,不符合剪纸图案景观,排除 B。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地表径流水流湍急,水上运输较少,不 符合剪纸图案景观,排除 C。剪纸图案显示,该地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过道道均设在水旁,民居 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这符合江南水乡景观,地形平坦,河渠交错,水港纵横,密如蛛网,素有 “东 方威尼斯 ”之称,选项 D 符合题意。 9. 赤峰市气象局研究人员为研究本市降水的空间差异,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赤峰市年降 水量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A. 149mm B.239mm C.321mm D.351mm 2.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 C.大气环流 D.地形 【答案】 1.B 2.D 【解析】 1.由材料知,图中相邻 2 条年等降水量线之间相差 50mm ,大局子的年降水量在 500— 550mm 之间,花 都什的年降水量在 300—350mm 之间,通过计算知,两地年降水量差值在 150— 250mm 之间。 239mm在此 范围之内,其余选项数字均不在此范围内。 B 正确。故选 B。 2.图中北部有大兴安岭,赤峰市位于内蒙古地区。由图中信息知,大局子位于河流的源头附近,南部有 七老图山,大局子的年降水量在 500—550mm 之间,降水多;花都什位于河流下游地带,地形平坦,降水 少;结合周边的山脉走向,该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可知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 主要因素是地形。 D正确。两地均位于内陆,海陆位置基本相同, A错误。纬度差别小,对降水影响小, B 错误。两地大气环流相同, C错误。故选 D。 10.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最高控制水位及多年平均水位的海拔随季节变化图(单位:米) 。最高控 制水位是指综合水库灌溉、发电效益及水库运行安全等因素,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死水位是指正常运用 情况下,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水库 5-7 月的最高控制水位较低是因为该时段 A.上游灌溉需水多 B.下游防洪压力大 C.流域内降水量少 D.库区内蒸发量大 2.该水库可能位于 A.青海省东部 B.浙江省西部 C.甘肃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 【答案】 1.B 2.B 【解析】 1.读图,该水库多年平均水位 5-7 月呈上升趋势且在 7 月达最高,说明 5-7 月期间进入水库的水量不断 增大, 反映了此时期河流流量大; 因此该水库 5-7 月的最高控制水位较低的原因主要是该时期流域内降水 量多、河流流量大,水库下游防洪压力大,水库需控制最高水位、腾出足够的库容来蓄水防洪, B 正确; 如果这段时期上游灌溉用水多、流域内降水量少,则流入水库的水量较少,水库的多年平均水位应该下降 或较低, A、C错;我国 5-7 月不断升温,库区内蒸发量大,但此时水库水位高,说明来水量远大于蒸发 量,水库最高控制水位较低不是因为蒸发导致水库水量减少, D错。故选 B。 2.图中水库最高控制水位的海拔均在 110 米以下,可以判断该地海拔较低、地形以平原为主;浙江省西 部地形主要是丘陵、平原,海拔较低, B 对;青海省东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 A 错;甘肃省北部为河西 走廊,海拔多在 1000 米以上, C错;云南省中部为云贵高原,海拔高、多高原山地, D错。故选 B。 11.如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太阳总辐射日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点位于( ) A.北京市 B.甘肃省 C.海南省 D.黑龙江省 2.该地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 ) A. 1 月 9 日阴天 B.4 月 9 日晴天 C.8 月 9 日阴天 D.10 月 9 日晴天 【答案】 1.B 2.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某地的太阳总辐射日变化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对地球的影响。 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地北京时间 13 时太阳总辐射达到最大值,也就是当地时间 12 点,比北京晚 1 个小时,可计算该地经度是东经 105 度左右,可能位于甘肃省。 故选 B。区时的计算公式是:未知区时 = 已知区时 +(-)时区差。注意,东加西减,并且相邻时区相差 1 小时。 2.要判断日期,从图中只能从昼长情况来判断,白天太阳升起有太阳辐射,夜晚则没有,可知,该地 8 时日出, 18 时日落,昼长为 10 小时,昼长小于 12 小时,说明昼短夜长,为冬半年,即 9 月 23 日至次年 3 月 21 日之间,可排除 B、C 两个选项;图中太阳辐射实测数据小于理论数据,说明太阳辐射被削弱了, 应该是有云层的削弱作用,即为多云。 故选 A 12. 河苔草生长于洁净的石壁,需激流、见光、透气性好的洁净水体,每年 7-11 月,位于南美 洲哥伦比亚的 “彩虹河 ”便会因水面下河苔草的生长而呈现出斑斓色彩。 “彩虹河 ”古老的石英岩河床上 随处可见石洞、石穴、岩石槽沟等地貌。如图为 “彩虹河 ” 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每年 7-11 月,“彩虹河”呈现出斑斓色彩的主要原因是( ) A.雨季降水量大,流速快 B.雨季转旱季,光照较充足 C.河床起伏较小,流速快 D.旱季转雨季,河床水位高 2.“彩虹河”河床上石洞、石穴、岩石槽沟的形成经历了( ) A.变质作用 - 外力沉积 - 流水侵蚀 B.流水侵蚀 - 外力沉积 - 变质作用 C.外力沉积 - 变质作用 - 流水侵蚀 D.外力沉积 - 流水侵蚀 - 变质作用 【答案】 1.B 2.C 【解析】 【分析】 1.据图可知,哥伦比亚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7-11 月,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和风带往南移,哥伦 比亚由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转变为受东北信风带控制,该地由雨季转旱季,故 AD 错。雨季转旱季,大气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变小,光照较强,“彩虹河”因河苔草生长而呈现出斑斓色彩,故 B 对。河床地势 起伏小,河流的流速较慢,故 C错。故选 B。 2.由题干可知, “彩虹河 ”古老的石英岩河床上随处可见石洞、石穴、岩石槽沟等地貌,石英岩为变质岩, “彩虹河 ”河床上石洞、石穴、岩石槽沟的形成过程是先沉积,后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最后流水侵蚀形成 河床上石洞、石穴、岩石槽沟。故选 C。 【点睛】 本题难度适中,以“彩虹河”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 干中信息即可。 13.读天津市年平均等日照时数线分布图 ( 单位:小时 ) ,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天津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地势高低 B.经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纬度位置 2.甲地日照时数少的原因是 ( ) A.地势低洼,气压低降水多 B.热岛效应强,蒸发较旺盛 C.建筑物密集,遮挡阳光多 D.大气污染重,阴雨天气多 【答案】 1.C 2.D 【解析】 【分析】 1.图示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与由沿海向内陆的位置变化一致,据此可判断最主要的影响 因素是海陆位置,选 C项。天津基本上是平原地形,地势差别较小,故 A 错误。 2.甲地日照时数低于周边,而平均昼长基本相同,则是天气状况影响所致,可能是位于城区,大气污染 较严重,同时雨岛效应强而降水多,故日照时数少于周边地区。故选 D。 14.下图为“我国人口和劳动力人口( 15-64 岁)增长率变化 ( 含预测 ) 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劳动力人口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是 A. 1986-12 年 B.2016- 2020 年 C.2020-2025 年 D.2026- 2030 年 2.据图推测, 2036- 2040 年我国的人口状况最可能的是 A.人口总量逐年下降 B.人口出生率低 C.劳动力严重过剩 D.老龄化现象趋缓 【答案】 1.C 2.B 【解析】 【分析】 1.我国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大于 0 表示劳动力人口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从 2026 年开始出现了负值,说明 劳动力人口出现了减少。而此前一直增加,故 2020-2025 年劳动力人口出现了最大值。 2.我国的人口死亡率低, 2036-204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0,说明人口出生率也低, 人口总量保持不变, A 错, B 对;这个阶段劳动力人口增长率是负值,说明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且由于持续的时间较长,说 明劳动力人口数量已经不足, C错;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而 2036-2040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 比现在还低,老龄化现象更为严重, D 错。 15.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河口形成狭长的沙洲,沙洲内部形成泻湖。如图为塞内加尔 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形成有关的可能是 ( ) A.海水带来丰富的泥沙,海水的堆积作用 B.海水带来丰富的泥沙,风力的堆积作用 C.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风力的堆积作用 D.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海水的堆积作用 2.相对于沙洲的东岸,西岸更平直,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 ) A.洋流作用 B.信风作用 C.地处断层面 D.人工平整 3.下列关于沙坝的推测,最合理的是 ( ) A.沙坝的高度不断增加 B.沙坝向海洋方向扩展 C.沙坝的面积在不断萎缩 D.沙坝向泻湖方向扩展 【答案】 1.D 2.A 3.D 【解析】 【分析】 1.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的形成原因是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 ,海水的顶托作用而使沙体堆积形成的,故 D 正确。 2.读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沙坝外侧有加那利寒流流经 ,在洋流作用下 ,使每岸线平直 ,故 A 正确,东北信风 是离岸风 ,对西岸没有塑造作用,故 B 错。波浪沙坝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断层属于内力作用 ,故 C错。沙坝海 岸线形态是自然形成的 ,故 D 错。 3.由于沙坝的阻隔 ,当海水涨潮时 ,海水超过坝顶 ,对沙坝产生侵蚀作用 ,沙坝高度不会增加 ,故 A 错。进入潟 湖,退潮时部分海水留在湖内 ,由于湖内的海水基本为静水,随着泥沙沉积,沙坝向潟湖方向扩展,沙坝内 侧有新的堆积体生成,面积増加,故 BC错。故选 D 16. 俄罗斯东部地区 ( 下图 ) 油气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太平洋、北冰洋沿海大 陆架和 66 0N以南的东西伯利亚地区, 但 660N以北的东西伯利亚地区地质勘探程度较低。 随着 2009 年石油 运输管线 “泰纳线 ”及 2019 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相继建成使用,当地居民外迁的趋势明显减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期以来俄罗斯东部地区居民日趋减少的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经济 C.资源 D.交通 2.制约东西伯利亚 660N以北地区油气勘探程度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气候寒冷,永久冻土发育 B.高原山地分布广,地震多发 C.河湖众多,地表沼泽广布 D.沿海大陆架,海冰常年覆盖 3.图示地区建设油气管道的根本目的是 A.区域内油气资源储量大 B.完善区域运输设施和网络 C.保障该地区的油气供应 D.增强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答案】 1.B 2.A 3.D 【解析】 【分析】 1.根据材料可知: “随着 2009 年石油运输管线“泰纳线”及 2019 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相继建成使用, 当地居民外迁的趋势明显减缓”即可知在此之前, 当地由于资源开发程度较低, 故受当地经济水平较低的 影响, 居民大量外迁, 导致当地居民日趋减少, 故 B 选项正确; 而根据材料当地的政策和交通条件在 2009 年前后并无明显的变化,故可排除 A、D 项,而根据材料,当地石油资源一直较为丰富, 2009 年前后的变 化只是开发利用程度的不同,故 C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 B 选项。 2.油气勘探主要在野外进行,勘探人中员工作时受天气、气候条件影响较大。而根据题意,东西伯利亚 660N以北地区地处高纬度,极圈附近地区,当地因纬度高,故气候严寒,永久冻土广布,就会成为当地野 外石油勘探最大的障碍,故 A 选项符合题意;而高原山地地形、河湖沼泽广布对油气资源的开采和运输有 较大的影响,但对石油资源勘探虽有影响,但没有恶劣天气和严寒的气候对野外作业人员的影响大,故可 排除 B、C项;据图可知,当地石油资源主要分布于陆地之上,故可排除 D选项;所以正确答案是 A选项。 3.区域内油气资源储量大是输油管线建设和条件之一,而不是目的,故 A 选项错误;完善区域运输设施 和网络是管线建设的作用之一,也不是主要目的,故可排除 B 选项;该输油管线建设的目的是向区外的亚 太地区提供原油,而不是本地,故 C选项错误;根据图中两条输油管线的终点均位于太平洋沿岸港口,即 可知建设这些输油管线的目的是为了向亚太地区的中国和日本及环太平洋国家供应石油, 并借此来增强俄 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故 D 选项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是 D选项。 17. 2O18年 10 月 18 日 11 时 , 唐徕渠开闸放水拉开了宁夏引黄灌区冬灌工作序幕 , 计划 11 月 22 日冬灌结束。每年入冬 , 在日平均气温为 3℃ 左右时最适宜冬灌 , 对小麦种植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据此完成问题。 1.下列种植小麦的省份中 , 最适宜进行冬灌的是 A.湖南 B.青海 C.黑龙江 D.河北 2.下列关于冬灌作用的叙述 , 不正确的是 A.把土壤表层的虫卵冲进冰水里冻死 , 可以减轻病虫危害 B.增大土壤水分 , 防止风剥地 , 减少风蚀 , 保护表层土壤 C.冬灌后土壤储水多 , 春季干旱也能保证幼苗对水的需求 D.冬灌使土壤水分结冻膨胀 , 土壤封冻之后冬灌效果最好 3.从宁夏冬灌结束后的两个月时间内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海省看到太阳在东北的地平线升起 B.湖南省由昼短夜长变为昼长夜短 C.黑龙江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再变大 D.河北省每日日落时间比青海省迟 【答案】 1.D 2.D 3.C 【解析】 1.A. 湖南位于湿润地区 , 土壤湿度大 , 冬季气温较低 , 蒸发弱 , 冬灌的必要性不大 , 故 A 错误; B. 青海所处海拔高 , 气温低 , 一年一熟 , 一般为春季播种 , 小麦不能越冬 , 故 B 错误; C.黑龙江所处纬度较高 , 热量不足 , 以春小麦为主 , 不存在冬灌问题 , 故 C错误; D.河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 降水较少 , 而且来年春旱严重 , 冬小麦更需要进行冬灌;故 D正确; 故选 D 2.A. 冬灌后土壤颗粒之间空隙较小 , 空气含量降低冬季时地温降低 , 不利于病虫害越冬 , 故 A 正确; B. 冬灌使土壤湿润、含水量增加 , 可以减少风力侵蚀保护表层土壤 , 故 B 正确; C.冬灌使土壤湿润、含水量增加 , 有利于土壤储水 , 防止来年春旱 , 故 C正确; D.冬灌时间在日平均气温为 3℃左右时最为适宜 , 故 D错误; 根据题意要求选择错误选项 , 故 D符合题意。 故选 D 3.A.冬灌结束后的两个月内太阳直射南半球 , 日出东南 , 日落西南 , 青海看到太阳升起的方位应是东南方向 , 故 A 错误; B. 冬灌结束后的两个月内太阳直射南半球 , 湖南省直处在昼短夜长的状态 , 故 B错误; C.冬灌结束后的两个月内太阳直射南半球 , 太阳直射点光向南至 12 月 22 前后再转向北 , 所以黑龙江的正年 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再变大 , 故 C正确; D.因为太阳东升西落 , 东边地点时刻早 , 西边地点的时刻晚。河北省位于青海省东方 , 日出时间早于南海 , 故 D错误; 故选 C 18. 驳岸是湿地公园中连接水体和陆地的纽带,生态驳岸是指具有透水性的自然或人工驳岸。我 国最早尝试生态驳岸的是杭州市区内的西溪湿地公园,其驳岸分为原始自然驳岸、木桩驳岸、块石驳岸三 种。其中块石驳岸主要应用于公园码头、人工湖塘 ( 下左图 ) 等。驳岸周边植物种类多、密度高,生态好, 但公园内涉禽类 ( 下右图 ) 数量低于杭州市其他公园平均水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公园内人工湖塘使用块石驳岸的主要功能是 A.增加游客亲水空间 B.增加水陆接触面积 C.防止湖岸遭受侵蚀 D.避免游人落水危险 2.西溪湿地涉禽数量较少的原因是 A.人口密集,干扰严重 B.水质良好,食物匮乏 C.物种多样,竞争激烈 D.植物茂密,缺少生境 【答案】 1.A 2.D 【解析】 【分析】 1.块石驳岸主要应用于公园码头、人工湖塘,公园内人工湖塘使用块石驳岸可以增加游客亲水空间,便 于近距离、安全的欣赏景色, A 正确。公园内人工湖塘使用块石驳岸不是为了增加水陆接触面积、防止湖 岸遭受侵蚀、避免游人落水危险, BCD错误。故选 A。 2.“驳岸周边植物种类多、密度高,生态好”,涉禽生活在水边,擅长在水中行走,驳岸周边植物种类 多、密度高,不利于其行走,因此西溪湿地涉禽数量较少, D 错误。“驳岸周边植物种类多、密度高,生 态好”说明人口稀少,水质良好、食物丰富,杭州市区内的西溪湿地公园物种不多, ABC错误。故选 D。 19.洱海地处滇西高原,周围高山环抱,环湖地区风力强劲。下图示意洱海周边地区地形及风频。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为适应自然环境,当地传统民居房屋大门的最佳朝向为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答案】 1.C 2.A 【解析】 【分析】 1.根据风频图判断,该地西南风风频较大,丙地西侧为峡谷,受峡管效应的影响,丙处风力最大, C正 确, ABD错误。故选 C。 2.该地西南风风频较大,洱海地处滇西高原,气温较低,为减轻风力的影响,当地传统民居房屋大门应 朝向偏东方向,该地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为获得更多光照,应朝向东南, A 正确, BCD 错误。故选 A。 20.下图示意海河水系流域和水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13 年,海河流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水,自此以后,在海河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其主 要目的是( ) A.调节水量,缓解旱涝灾害 B.调水入京,解决缺水现状 C.建坝发电,解决能源短缺 D.水产养殖,促进经济发展 2.治理海河流域洪涝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山区河段裁弯取直 B.天津市区河段修建蓄洪水库 C.干流入海河段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 D.源头地区建立分洪工程 【答案】 1.A 2.C 【解析】 1.海河流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 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因此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 害。材料“ 113 年,海河流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水, 自此以后, 在海河流域西部、 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 说明其主要目的是调节水量,缓解旱涝灾害。 故 A 正确。 2.海河流域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是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缺乏蓄洪滞洪场所、入海通道较少,水流不畅。 所以治理海河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是在各大支流的上游修建水库, 中游洼地修筑蓄洪工程; 在下游开 挖人工运河,分散水流。故 C 正确, A、B、D 错误。故选 C。 【点睛】 本题难度适中, 主要考查了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 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海河发生洪涝灾 害的原因进行解答。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族先民在苍山脚下、洱海湖畔修建的太和城、大厘城、羊苴咩城三座古城曾先后作为我国古 “南诏 国”的王都(如下图) ,持续长达 515 年。其中,太和城 40 年,大厘城 25 年,羊苴咩城则长达 450 年。 羊苴咩城自八世纪中叶已被称为 “大理城 ” ,古城西侧有村曰 “水碓村 ” (水碓即水磨) ,曾是加工米的 地方。三座古城附近溪流流量数据见下表。 (1)分析太和城、大厘城、羊苴咩城便于防卫的条件。 (2)分析与羊苴咩城相比,溪流对太和城、大厘城的不利影响。 (3)指出“水碓村”选址在大理古城西侧的有利条件。 【答案】 (1) 西有高山、东有湖泊的阻挡,形成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南北两端山地与洱海距离近,便于 修建防御工事,工程量小。 (2) 羊苴咩城溪流较多,空间分布均匀,年径流量和洪水期流量适中便于利用,枯水期流量相对较大,可 满足用水需求。太和城河流数量较少,流量较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用水需求,易产生水资源短缺;大 厘城尤其是洪水期流量过大,再加上大厘城地势平坦起伏小,不利于排水泄洪,易发生洪涝灾害。 (3) 坡度大,水流动能大;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军事防卫功能的自然条件、 河流水文特征对城市的影响及影响农产品加工作坊的布局因 素等知识点,结合图表资料及所学基础知识不难解答。 【详解】 (1)本题主要考场城市建设的区位条件,古代城池防卫的防卫功能主要是依据自然条件进行防御,根据 图中信息,太和城、大厘城、羊苴咩城东临洱海, 洱海面积广大,东西较宽,南北长,可作天险保护三城, 防止外敌入侵;图中等高距为 400 米,西部等高线较多且密集,西部山地高大,可作为天然屏障,利于防 御外敌入侵;图中南北各有一处关隘,说明该地地形南北狭长,陆上需要设置的关隘少,兵力投入少;东 西向支流多,流速快,汛期洪峰流速更快,是天然护城河。 (2)河流的径流量总量尤其是旱季流量大小是城镇选址的重要条件,水量过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水量过大则会带来洪涝等自然灾害。 河流的数量和空间布局也影响水资源利用的便利性。 结合图表资料分 析可知,羊苴咩城溪流较多,多达 10 条,空间分布均匀,年径流量和洪水期流量适中,地形坡度适中, 洪峰流量适中,便于泄洪,利于取水,枯水期流量相对其它两城较大,可满足冬季用水需求。太和城河流 数量较少,年径流量最小,坡度最陡,流速快,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用水需求,易产生水资源短缺;大厘 城年径流量最大,尤其是洪水期流量最大,据图可以看出大厘城等高线稀疏,地势最平坦,不利于排水泄 洪,易发生洪涝灾害;据图可以看出大厘城位于洱海水位线以下,存在被洱海淹没的危险。 (3)水碓即水磨,是用水作动力,西部坡度大、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为大米加工提供充足动力; 位于河流上游,污染小,水质好。羊苴咩城建都长达 450 年,人口多,市场广阔;建都历史悠久,农业、 工业技术较发达;河流众多,水运便利,可顺流往下运输,成本低;水资源丰富,水稻产量大。 22.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雅鲁藏布江谷地是滑坡、 泥石流多发区。 中游河段河谷宽窄相间 , 在干支流交汇处多宽谷 , 河道多分 汊 , 形成辫状水系。 西藏南部地区多年平均总云量 (单位 :%)分布图 甲地河道辫状水系景观图 拉萨城区示意图 (1)描述藏南地区云量的时空变化特点 ,并分析原因。 (2)简析图中甲河段辫状水系形成的自然条件。 (3)拉萨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 ,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4)雅鲁藏布江流域泥石流类型主要有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和 引发的泥石流。 松散物质是泥石流的主 要激发因子 ,试分析该流域松散物质多的原因。 【答案】 (1) 夏季多冬季少 (5~10 月多 ,11~ 次年 4 月少 ); 东多西少。该地区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影响 , 气流沿河谷上升 , 易成云致雨 ( 该地夏季空气对流运动强 , 易成云致雨 ); 东部受西南季风影响大于西 部。 (2) 河流含沙量大 ; 河谷比较开阔 , 地势平坦 , 河流流速变缓 , 泥沙沉积形成沙洲 ; 流域降水季节明显 , 河流水 位季节变化大 , 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 (3) 青藏高原地势高 , 气候寒冷 , 河谷地带相对温和 ; 河谷地带地势平坦 , 可节省建设成本 ; 沿河供水容易 ; 河 谷地带农业发达 , 农业基础好。 (4) 冰川融化 板块交界处 , 地壳活动活跃 , 岩体断裂发育 , 岩石破碎 ; 干旱季节 , 风化作用明显。 【解析】 【分析】 【详解】 (1)注意本题要求共有三个方面: ① 云量的时间变化特点; ② 空间变化特点; ③ 分析原因。时、空变 化特点主要考虑何时 (地) 多, 何时 (地) 少。藏南地区云量主要是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深入河谷, 遇地形抬升成云致雨,所以云量夏季多冬季少。由图中云量等值线可知,云量东多西少,因为东部受西南 季风影响大于西部。 (2)从材料“在干支流交汇处多宽谷, 河道多分汊, ,形成辫状水系 ”可知辫状水系的形成条件主要是流水 的沉积作用。主要条件应考虑: ① 河流含沙量大; ② 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易沉积; ③ 河流水位季 节变化大,枯水期河床裸露等条件。 (3)考查城区区位条件。拉萨城区沿河谷分布呈带状分布,主要从气候(热量) 、地形、河流供水、农业 基础等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地势高 , 气候寒冷 , 河谷热量条件较好 ; 河谷地带地势平坦 , 可节省建设成本 ; 沿 河水源丰富 ; 因此河谷地带农业发达 , 农业基础好。 (4)泥石流可以分成暴雨泥石流和冰川泥石流两类,雅鲁藏布江流域有季节性暴雨和夏季冰川融水,所 以两种类型都存在。 而松散物质多跟当地地震频发地质环境岩石断裂发育和季节性干旱气候风化作用强有 关。 2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皖电东送 ”工程西起安徽淮南,东到上海。 2019 年 12 月 1 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发布。 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上海、 江苏省、 浙江省、安徽省在内。 (1)在沪、皖两地中任选其一,分析两省市合作建设“皖电东送”工程的原因。 (2)概述图中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地理优势。 【答案】 (1)上海市:引进安徽的能源,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 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安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上海的资金、技术和人 才;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2)位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城市等级高、密度较大,资金、技术力量雄厚;路网密度较高,海 陆空交通便利,区内、对外联系紧密;基础设施较完善、政策支持等。 【解析】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 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较容易。 【详解】 (1)本题考察知识点为区域经济联系。在区域经济联系过程中,上海输出的是资金和技术,安徽输出的 是电能。安徽有淮南、淮北等煤矿,“皖电东送”工程,有利于变当地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基础设 施建设;同时可以引进上海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上海能源 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不足,“皖电东送” 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我国能源消 费构成以煤炭为主,在利用煤炭过程中,会产生 二氧化硫、粉尘等,大气污染严重,“皖电东送”可以 减上海煤炭的使用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本题可参考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区位条件,从地理位置、交通、科技、劳动力、技术、政策、产业基 础等方面考虑。长江三角洲位于沿海地区,我国南北方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上海、南京、杭州等城 市等级高、密度较大,资金、技术力量雄厚,度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强;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居我 国大陆沿海南北航线的中点,是长江三角洲上的河口港,可兼作海港,区域内路网密度较高,海陆空交通 便利,区内、对外联系紧密;长三角地区工业历史悠久,基础设施较完善、有国家政策支持。 24.(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 月 9 日,几位巴西科学家在南极洲西摩岛测量得出 20.759C 的气温,打破了 1982 年南极地区创下 的最高气温记录: 19.89 ℃ 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事实上南极半岛是世界上升温最快的地区之一,在 过去 50 年中, 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 南极半岛平均气温飙升了 59℃ 高。气候变暖, 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 会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 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给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的深刻影响, 我们人类应该怎样面对, 请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加强国际合作;大力开发新能源;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清洁生产;大力倡导 低碳生活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 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适应气候变化 ) ;植树造林。 ( 答案最好要涉及宏观 政策、社会生产及技术、个人等三个层面,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温室气体吸收以及采取相应的应对 措施等角度去答都行 , 任答 5 点 )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涉及措施类问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详解】 由于全球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矿物燃料的燃烧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 热带雨林的破环减少了温室气体 的消耗,所以要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要加强国际合作,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推广节能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清洁生产、加强宣传力度、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能耗产业 比重,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