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历史试卷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复习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惠州实验中学期中考试)中英文里的姓名书写是不一样的,英语中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而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中国人的姓名特点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专制王权强大 C.个人观念淡薄 D.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2.(2018曲阜中学期中考试)周人很早就有建造宗庙的习惯,宗庙安置有代表祖先的木主,里面分建多少个“庙”则取决于宗主的等级地位。宗庙除了祭祀,还可以举行重大典礼、决定重大事情,具有礼堂的性质。与此相关的制度 A.奠定了神权政治的基础 B.破坏了宗族内部的团结 C.形成了族权高于政权的局面 D.有助于稳定西周社会结构 3.(2018重庆一中期中考试)“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B.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4.(2018临夏中学期中考试)台湾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政治结构出现的积极意义在于 A.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民主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5.(2018信阳中学期中考试)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据此可知,这两种制度都能 A.提高行政效率 B.减少决策失误 C.限制专制皇权 D.加强中央集权 6.(2018程希中学期中考试)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 7.(2018望都中学期中考试)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下图是西汉时期关于地方制度的封泥,从中不能获取的历史结论是 A.西汉地方上继承秦朝制度 B.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 C.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 D.西汉初年分封同姓王 8.(2018扬州中学期中考试)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搭配正确的是 A.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9.(2018东山二中期中考试)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B.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C.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D.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10.(2018杭州实验中学期中考试)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皇权受到制约 B.世袭制度消亡 C.君主专制强化 D.地方权力削弱 11.(2018哈附中期中考试)某中学举办历史剧表演活动,下面是四组镜头符合史实的是 A.《秦始皇》中的百姓身穿棉衣 B.《诸葛亮》中有人用瓷碗吃饭 C.《李世民》中有人在喝玉米粥 D.《康熙帝》中有人在军机处中 12.(2018华山中学期中考试)古希腊500人会议的议员们在任职期间可以免服兵役,在城邦中的庆典中享有特别座位;在公元前450年后,议员也可以领取相当于成熟工匠三分之一日薪的薪资。材料中描述的这些现象 A.导致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B.反映了财产限制走向极盛 C.对形成城邦具有促进作用 D.推动了雅典公民积极参政 13.(2018黄陵中学期中考试)某校高一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摘录了如下材料:“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正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的。”还找到了下图。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利与弊 B.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 C.罗马政治的发展历程 D.罗马法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14.(2018茂名中学期中考试)伯利克里时期,作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的陪审法庭也参与立法活动,拥有对公民大会决议的最后批准权。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司法监察制度日趋完善 B.法治理念被民众所接受 C.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 D.权力运行带有制衡色彩 15.(2018江淮十校联考)古罗马3世纪法学家莫德斯丁给婚姻下的定义是:“婚姻是男女间的结合,是神法和人法的结合。”而《民法大全》则规定“ 如果没有当事人的同意,婚姻不能成立”,“任何人既不能被强迫缔结婚姻,也不能被强迫重新恢复一个业已离异的婚姻。”这表明《民法大全》 A.提倡婚姻中男女双方地位平等 B.只重视维护罗马贵族的婚姻自由 C.在婚姻中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D.恪守罗马早期法学家的婚姻定义 16.(2018湖南师大附中期中考试)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B.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C.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D.保守势力最后时刻作出让步 17.(2018盐城中学期中考试)“这次改革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向‘衰败选区’开刀。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30个小的选区失掉席位。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立了40多个新选区;二是规定地主或房主年收入达10磅者、租地经营达50磅者才有选举权。”推动这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议席名额分配不合理 C.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D.圈地运动的深入发展 18.(2018樟树中学期中考试)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 A.放弃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 B.出让行政大权,建立内阁制度 C.取消征税特权,遵从议会许可 D.停止任命首相,接受政党政治 19.(2018长治中学期中考试)美国的两党制在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政治选举是民主党和共和党激烈争夺的战场 B.美国的两党制经常引发暴力冲突 C.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政 D.民主党和共和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20.(2018山东师大附中期中考试)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结论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B.都制约了君主权力 C.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 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21.(2018时杨中学期中考试)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材料中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22.(2018诸暨中学期中考试)《清实录》中关于“国体”有不同的记载。1840年以前,“国体”的涵义多为“国家体制”;而1840年以后,其涵义多为“国家体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体”内涵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B.历史学家对“国体”的解读前后矛盾 C.“国体”的内涵因政权更替而发生变化 D.《清实录》中“国体”内涵与国际接轨 23.(2018张家口中学期中考试)1901年7月24日,清廷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的上谕正式颁布。上谕指出:“现当重订合约至时,首以邦交为重,一切讲信修睦,尤赖得人而理,从前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交涉,虽历有年,惟所派王大臣多系兼差,未能殚心职守,自应特设员额,以专责成。”这反映了清廷 A.承认传统交涉机构存在弊端 B.充当西方列强治华工具 C.主动调整外交推动社会转型 D.发展平等外交挽救危机 24.(2018田家炳中学期中考试)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在华投资设厂得到允许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II卷 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 25.(2018惠州实验中学期中考试)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隋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明)于慎行《读史漫录》 材料三 (明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 ——《明史》 材料四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隋唐政治制度“大变动”各自的主要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中朝、明代阁臣、清朝军机大臣的职权。其职权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9分) 26.(2018湖南师大附中期中考试)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不同国家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尝试与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从来没有延伸至包括奴隶、外邦人或者妇女……伯利克里时期,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 ——摘编自《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 材料二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的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0月)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是如何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这些进步思想付诸实践的?(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各国民主政治的探索对你有哪些启示?(4分) 27.(2018广州实验中学期中考试)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二 英国的“光荣革命”(实际上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的运行有何作用?(5分) (2)“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l7—18世纪的英国怎样实现有效控制“控制者”的?(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政治文明方面“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主要表现。(4分) (4)综合上述近代中国与西方民主政治建设情况,归纳制约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因素。(4分) 历 史 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男尊女卑在材料中无体现,故A项排除;材料中阐释的中国姓氏的特点,与专制王权无必然联系,故B项排除;“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与个人观念无必然的逻辑关系,故C项排除;姓的本义是标志家族的符号,所以中国人的姓体现的是血缘关系,是家族系统称号的标志,体现了浓厚的宗法家族观念,故D项正确。 【答案】D 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宗法制度强调对祖先的尊敬,加强了宗族内部的团结,稳定了社会结构,故D项正确。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而不是奠定了神权政治的基础,排除AB。宗法制度有严格大宗和小宗体系,既是家族等级制度,也是政治隶属关系,而不是族权高于政权,排除C。 【答案】D 3.【解析】题干强调分封制将先进的器物、制度和文化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无疑客观上推动了周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扩展了中原文明的影响范围。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中原文明的扩展,AC两项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排除。统一民族的形成是在秦朝,故D项错误。 【答案】B 4.【解析】“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是指秦朝时在其统一的领土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这在实质上是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故D项正确;AC两项对这一转变现象的分析错误;B项是转变的原因而非意义。 【答案】D 5.【解析】朝议制度“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三省六部“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制度都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故B项正确;互相监察和提高行政效率无关,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作用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专制主义,不是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答案】B 6.【解析】材料所说的“封建政治”为分封制,“郡县政治” 为中央集权制。结合所学,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分封制有利于维护贵族的垄断地位和特权,所以是贵族政治,而郡县制官吏的任免权在中央,所以是官僚政治,B正确;中央集权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因此C项错误;郡县制维护的是封建制度,故D项错误。 【答案】B 7.【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反映的是实行郡县制的史实;河间王刘辟疆“河间玉玺”则体现的是分封制的状况;故二者结合,说明汉初既实行郡县制,也推行封国制,故C项正确;AD项是对两幅图片分别解析,正确;但都与设问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推断出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B项错误,所以选B。 【答案】B 8.【解析】察举制以“孝、廉”等品德和才学为选官依据,九品中正制以门第声望为依据,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故D正确;察举制并不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故A错误;察举制也不是以功绩为选官依据,故B错误;科举制不是以功绩为依据,故C错误。故选D。 【答案】D 9.【解析】题干体现的是大臣可以对于君主的不当诏令加以限制,有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不能体现皇帝昏庸在臣专权的表现,故A项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把决策权力分为草拟决策、审议、执行三步运行,门下省具有审议、封驳的职能,可参与决策,故B项正确;分割相权,削弱的是相权,加强了皇权专制,故C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下的门下省具有对诏令的审议和封驳权,属于行政权,而不是监察权,监察权属于当时的监察机构御史台,故D项错误。 【答案】B 10.【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故C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应该是皇权得到加强,排除;明清时期仍然实行世袭制度,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C 11.【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是在元代,故A项错误;东汉晚期已成功的烧制出青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陶瓷业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玉米传入中国是在明朝中后期,故C项错误;军机处设立于雍正时,故D项错误。 【答案】B 12.【解析】“可以免服兵役、享有特别座位”等做法必然利于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所以也必然会推动雅典公民积极参政,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没体现出民主政治衰落和财产限制方面的信息,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描述的这些现象是对形成民主政治具有促进作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答案】D 13.【解析】由材料文字可以得出雅典民主政治下公民均能享有民主权利,图片信息反映的是雅典民主实质上是少数人的民主,由此可以得出,其研究的应该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利与弊,A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演变的历程,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的相关信息,CD均不正确。 【答案】A 14.【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陪审法庭对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的决议有最后批准权,起到了制衡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司法监察制度日趋完善,而是强调权力制衡,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法治理念被民众所接受,而是强调权力制衡,排除B。材料强调权力运行带有制衡色彩,是保护民主政治的运行,排除C。 【答案】D 15.【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得出,《民法大全》在婚姻问题上更多的强调婚姻的自由,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男女地位问题,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律条文的只适用于贵族的信息,B不正确;《民法大全》对婚姻的定义与传统婚姻观念的含义不同,D不正确。 【答案】C 16.【解析】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材料中的改革法案需要议院通过才有效也说明了这一点,故B错误。材料只涉及了上院在表决改革法案的过程中的反应变化,而没有涉及上院与下院在权力上的分配情况,故C错误。材料中代表保守势力的反对派议员最后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投票,使改革法案最终通过,体现了保守势力在面对改革时被迫进行了妥协和让步。故D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间上不符,故A错误。 【答案】D 17.【解析】材料中“是向‘衰败远区’开刀。56个衰败选区被废除”说明是议会改革的措施,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此次议会改革,A正确;B不是议会改革主要原因;C是18世纪初期形成;D是工业革命之前18世纪,排除。 【答案】A 18.【解析】材料中学者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为适应资产阶级专政确立的形势,英国确立了限制王权、议会至上的原则,国王放弃了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故A项正确;责任制内阁出现于18世纪前期,国王当时还掌握一定的行政权,故B项错误;C项从社会转型来看,不是“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故错误;国王仍然拥有任命首相的权利,当时政党政治尚未产生,故D项错误。 【答案】A 19.【解析】美国的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体现,但是两党制并不是引发暴力冲突的原因,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美国通过两党制争夺体现出民主政治的特点,故A项正确。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是轮流执政,故C项正确。两个党派本质上都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党,故D项正确。 【答案】B 20.【解析】两幅图都反映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因此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故A项正确。从第一幅中可以看出德国的宰相和议会都是服务于皇帝,无法体现出对君主权力的制衡,故BC两项错误;美国总统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故D项错误。 【答案】A 21.【解析】“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均属于《南京条约》以及附件的内容,该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正确;B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C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马关条约》影响;D是《辛丑条约》影响。 【答案】A 22.【解析】从国家体制到国家体面,说明“国体”内涵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有关,A正确;B中前后矛盾不符合材料主旨;鸦片战争前后政权没有更换,C错误;近代国体并没有和国际接轨,D错误。 【答案】A 23.【解析】材料信息“从前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交涉,虽历有年,所派王大臣多系兼差,未能殚心职守” 说明清政府认识到传统外交机构的弊端,故A项正确;外务部的设立不能说明清政府充当西方列强治华工具,故B项错误;清政府是在外部压力下被迫调整的,故C项错误;晚清外交是不平等的外交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A 24.【解析】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故“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京沦陷)之前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故选B;A项应为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早于题目中的时间段“从1901年到1937年”,故排除;C项中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D项应为1911年辛亥革命的影响。均无法完整的反映题目中的时间段“从1901年到1937年”,故排除。 【答案】B 第II卷 25.(15分) 【解析】 (1)结合所学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隋唐中央行政制度和选官制度回答即可。 (2)职权:根据材料二“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结合所学可知汉代中朝官员直接秉承皇帝的旨意,掌握实权,剥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的决策职能。根据材料三“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是的皇帝咨政机构,明代阁臣无法律赋予的实权。根据材料四“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与官员上报文书的处理。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趋势:整个古代史,在政治制度沿革上的趋势都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逐渐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答案】 (1)秦汉:开创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确立皇帝制度、②中央政权实行三公九卿制、③地方推行郡县制;隋唐:开创三省六部制、创立科举制。 (2)中朝官员直接秉承皇帝的旨意,掌握实权,剥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的决策职能。明朝内阁是皇帝的咨政机构,明代阁臣无法律赋予的实权。军机大臣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与官员上报文书的处理。趋势:整个古代史,在政治制度沿革上的趋势都是皇权逐渐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6.(18分) 【解析】 (1)由材料“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从来没有延伸至包括奴隶、外邦人或者妇女”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的特点是少数人的民主。由材料“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是直接民主。 (2)宪政主义强调宪法对民主政治和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意义,以制定1787年宪法为体现。同时,美国1787年宪法还规定美国的国家结构是联邦制,在权力分配方面实行三权分立。 (3)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新中国通过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或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据此得出结论。 (4)由雅典民主政治、美国1787年宪法和新中国的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它说明民主政治的多样性,同时民主政治的建设一定要结合本国国情,并且学习其他优秀政治文明成果。 【答案】 (1)特点:少数人的民主;直接民主。(任答一点即可) (2)实践: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 (3)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启示:结合国情;相互学习借鉴;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 27.(19分) 【解析】 第(1)问,“制度”由材料“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得出三省六部制。“作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生六部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君权等。 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完美的设计”是君主立宪政体。在l7—18世纪的英国逐步通过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形成责任内阁制,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变为虚君等途径实现了有效控制“控制者”。 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表现”有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等。 第(4)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制约民主政治的“因素”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国民思想文化素养、所处国际政治环境等。 【答案】 (1)制度:三省六部制。 作用:共议国政,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分散相权,有利于防范宰相擅权,强化君权。 (2)设计:君主立宪政体。 如何:颁布《权利法案》,确立法律至上、议会主权的原则;形成责任内阁制,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变为虚君。 (3)表现:①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 ②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内阁制。 (4)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国民思想文化素养;所处国际政治环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