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4时计时法及年月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4时计时法及年月日》

‎ ‎ ‎24时计时法及年月日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回顾整理--总复习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加深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化,并能正确解答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2.在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知识的同时,解决年、月、日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在整理、归纳、总结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对比和概括的能力,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4.在复习活动中充分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24时计时法和年月日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每个小组自带的空白月历卡。‎ 教学过程 一、 梳一梳(知识回顾):‎ ‎ 1.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24时计时法及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整理这部分知识。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目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找学生起来读)‎ ‎(1)复习24时计时法。‎ ‎(2)能正确地把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进行互换。‎ ‎(3)复习年、月、日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如何整理所学知识::‎ 师:大家想如何梳理所学过的知识?采用什么方法梳理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67页信息窗1及71页信息窗2下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理。。‎ 3. 系统梳理 ‎ 教师巡视了解,找出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准备全班交流展示。‎ ‎ (一)复习时间单位及进率 师: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有:世纪、年、月、日、时、分、秒;还有季度、周、旬等。‎ 时间单位间的进率,可以用下图来表示:(学生展示自己所画表格)‎ ‎ 12 (31、30、29、28) 24‎ ‎ 年 月 日 时 ‎ 365或366‎ 学生在交流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并指出,如何记忆更好。‎ ‎(二)复习判断平、闰年及大月、小月的方法。‎ 师:哪一组对于平、闰年及大小月进行归纳整理了呢?‎ ‎ (学生展示自己答案) ‎ 生:有关于平闰年有句口诀:四年一闰,一百年不闰,四百年不闰,其意思就是:当年公历年份若为4的倍数,即为闰年,但是当年公历年份为整百年时,只有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关于大小月:大月有:1、3、5、7、8、10、12各月,每月31天 ;小月有:4、6、9、10各月每月30天;闰年2月29天,平年2月28天。‎ 师:关于每月天数的多少,我们可以采用“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进行记忆和判断。‎ 拳头记忆法:‎ ‎ ‎ 歌诀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用不差。‎ ‎ 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 教师小结:‎ 师:我们还可以通过这样的表格来记忆上面的内容:‎ ‎(三)复习24时计时法及简单的时间计算。‎ ‎(学生汇报,老师适时评价)‎ 师:24时怎么来的?‎ 生:钟面上时针走两圈,正好是1日,1日=24时。‎ ‎(具体阐述)中午12时之前,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中的数字是相同的,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12时之后,把时针相对应的时刻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如果把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把相应的时刻减去12,但要加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词加以说明。用线段图可以这样表示:‎ 或 师: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怎么计算呢?‎ 生: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在计算时应注意:分和分相加满60向“时”‎ 位进一;分和分相减不够减时,向“时”位借一来60.‎ 谈话:刚才我们复习回顾了24时计时法及年月日的知识,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二、练一练(先学)。‎ ‎(一)基本练习 ‎1.课件出示综合练习26题 温馨提示:‎ ①仔细观察上面的图,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②想一想,根据他们的出生时间,你能知道“谁是早晨出生的,谁是晚上出生的”吗?‎ ③议一议,他们谁最大?谁最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应该怎样排呢?‎ ④说一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课件出示综合练习28题。‎ 温馨提示:‎ ①仔细阅读上图中每个小朋友说的话,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②想一想,怎样判断平年、闰年,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长短?第三季度有哪几个月?‎ ③议一议,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④说一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 ‎ 如果按每分钟走65米计算,你知道他们家离学校分别有多远吗?‎ 温馨提示:‎ ‎①仔细阅读上图中的表格,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②想一想,怎样计算平年、闰年,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长短?‎ ‎③说一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综合练习 ‎1.课件出示:课本103页第7题。‎ 温馨提示:‎ ①仔细观察上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②想一想,王芳和李晓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李晓每天学钢琴和游泳的时间各有多长?计算假期有多少天时应注意什么?‎ ③算一算,暑假的天数和李晓每天学钢琴、游泳的时间。‎ ④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安排你的假期时间?‎ ‎2.取信时间 第一次8:30‎ 第二次14:00‎ 第三次18:30‎ 课件出示新课堂99页第5题。‎ ‎(1)从第一次取信到第二次取信间隔了多长时间?‎ ‎(2)用普通计时法,第三次取信是下午( )。‎ 温馨提示:‎ ‎①说一说,邮筒上的时间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②想一想,怎样计算两次取信间隔的时间?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③议一议,怎样求“从第一次取信到第二次取信间隔了多长时间 ”? 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是怎样互相转化的?“用普通计时法,第三次取信是下午几时?‎ ‎④算一算,解答完整。‎ 三、 改一改(后教)‎ ‎1.公布答案,对改统计。教师公布答案后,对改统计。‎ 2. 针对问题,更正讨论。‎ ‎ 3、课堂小结。‎ ‎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进一步巩固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两种计时法: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及互化。‎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 ‎●年、月、日、世纪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及年月日 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 100 12 (31、30、29、28) 24‎ ‎ 世纪 年 月 日 时 ‎ 365或366‎ 平闰年的判定方法:‎ ‎ 平年(不是4的倍数)闰年(是4或400的倍数)‎ 经过的时间和结束的时刻的算法:‎ ‎ 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本节课我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堂课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思维活跃的状态,既达成了基本的知识目标,又培养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2)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本节课我让学生自主整理所学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构建了完整有序的知识网络,课堂上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不仅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还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营造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3)注重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 本节课的教学,在题目的设置上采用了温馨提示的方式,让学生在提示的引领下对题目的解决更加明朗化,突出了师为主导。然后在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瞬间被激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来.‎ 2. 使用建议:‎ ‎ 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编排习题,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接受.‎ ‎3.需要破解的问题:‎ 用图示表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关系时,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