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中全程训练计划政治周测十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中全程训练计划政治周测十三

测十三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夯基提能卷⑬ 立足于练题型悟技法——保底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是因为(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C.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周 答案:D 解析: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A观点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B观点错误;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C观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D观点正确,且与题意相吻合。‎ ‎2.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如何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这句话说明(  )‎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附属物和衍生品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应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具体知识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本身表述错误,此观点是对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歪曲理解,排除;③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②④表述与题意相符,正确。‎ ‎3.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下列观点中与张衡观点属同一哲学派别的是(  )‎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④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均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②正确;“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 ‎4.胰高血糖素受体是抗Ⅱ型糖尿病药物的重要靶点。由于其全长结构信息缺失,影响了靶向该受体的抑制剂药物研发。‎2017年5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关于胰高血糖素受体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的两项最新研究成果。这次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我国科学家成功解析人源胰高血糖素受体全长蛋白的三维结构,揭示了该受体蛋白不同结构域对其活化的调控机制,为Ⅱ型糖尿病治疗新药开发提供了新思路。这表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④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有两方面,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与二者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材料主旨反映的是人们认识到了之前未认识的领域,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且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①②正确。③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排除;意识具有能动性,而认识对象是客观事物,不具有能动地反映特性,④排除。‎ ‎5.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曾对2017年下半年天文现象做出预告:北半球盛夏中的8月是全年全球“天幕”最精彩的月份,日全食、月偏食、英仙座流星雨极大等天文奇观将轮番“登台”。人类对天文现象的预报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中的(  )‎ A.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问题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天文台做出的各项预告,说明了人类能够正确认识客观物质世界,体现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故选D。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材料没有涉及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A不符 合题意。B、C均不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排除。‎ ‎6.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人们高兴的时候,就仿佛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观点二: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两种观点分属于不同的哲学派别,划分它们的标准是(  )‎ A.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的不同理解 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观点一强调人们心境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会有不同,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观点二认为事物的存在取决于人的感觉,即思维决定存在。两个观点都明确回答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D正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了“第一性”和“同一性”两方面,A不符合题意。回答“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B不符合题意。对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现点的不同理解属于世界观,C不符合题意。‎ ‎7.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我们所确实知道的唯一存在物就是知觉,由于这些知觉借着意识直接呈现于我们,所以它们获得了我们最强烈的同意,并且是我们一切结论的原始基础。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这一观点属于(  )‎ ‎①客观唯心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不可知论 ④可知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基本派别。材料中休谟的话强调人的知觉是“一切结论的原始基础”,这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不选,②正确。“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这一观点属于不可知论,③正确,④不选。‎ ‎8.儒家思想的核心,即人人自律的等级治理秩序,是跟现代民主政治相悖的,但因为它在构建社会和谐上的逻辑自治性、历史合理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儒学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作用体现了(  )‎ A.哲学的任务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和社会变革的先导 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儒学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作用体现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和社会变革的先导,B正确且符合题意;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能决定世界观,D说法错误。‎ ‎9.形而上者谓之道(规律),形而下者谓之器(客观存在)。这里的“道”与“器”(  )‎ ‎①属于不同的研究对象 ②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 ‎③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④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形而上的“道”揭示抽象的规律,形而下的“器”反映具体的存在,两者属于不同的研究对象,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①③正确。“道”与“器”属于不同的对象,而不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②不选;客观规律和具体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④排除。‎ ‎10.“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这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这体现出真正的哲学(  )‎ ‎①是对未来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②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力量 ③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真正的哲学的特征和作用。“四个全面”反映了时代的任务,这体现出真正的哲学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也体现出真正的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④符合题意;真正的哲学不是源于未来的实践,而是对现在实践的总结和升华,①错误;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②错误。‎ ‎11.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 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继承性、创新性、时代性的统一。这一理论成果(  )‎ ‎①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对新时代推动科学发展做出了具体的部署 ③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④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可见其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③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而不是具体方法的指导,②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之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能说这一理论成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④错误。‎ ‎12.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170周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更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说明(  )‎ ‎①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 ④马克思主义因具有科学的精神内核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更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些年,被媒体曝出的地方官员信奉风水,且因为贪腐落马的案例并不少见。如某领导笃信风水,工程开工前要请风水先生选奠基仪式的时间;某领导办公室朝东可见紫禁城,便称紫气东来;某县领导 打造史上最牛丁字路,为风水买战斗机堵路等现象频发。‎ 公共建筑中越来越多地被融入了风水因素,各地的“风水楼”不断涌现,这其中有怎样的玄机?“风水楼”与公共权力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其实,在公共建筑兴建过程尤其是在政府建筑工程中,无所不在的“长官意志”几乎决定了任何一个细节。不断出现在“风水宝地”上的公共建筑,绝大多数来自主政官员的“构思”。‎ 材料中的“长官意志”和相信“风水宝地”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结合材料,运用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知识,阐明加强领导干部科学世界观教育的重要性。(12分)‎ 答案:①“长官意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事物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风水宝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4分)②唯物主义认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存在决定思维,而不是思维决定存在。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思维出发,应反对任何形式的唯心主义。上述现象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对领导干部加强科学世界观教育,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领导干部们的行动。(8分)‎ 解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第一小问设问指向“长官意志”和相信“风水宝地”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主要考查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长官意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风水宝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第二小问设问指向加强领导干部科学世界观教育的重要性。解答本问时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唯物主义认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存在决定思维,而不是思维决定存在。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实事求是。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加强领导干部科学世界观教育来分析其重要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地看,凡是强盛的民族、国家都以某种哲学观念作为社会发展的思想推动,或者是把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总结为某些基本观念。比如,古希腊人擅长从经验生活中概括具有普遍意义的观念,从最简单的物质形态中推出世界的本原。‎ 材料二 一个民族的哲学自觉是这个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志。当前,哲学自觉表现为对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 自觉运用,用历史的、辩证的方式观察事物、解释现象、提出观念、形成理论,这样才能形成对事物的整体理解,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说,只有从哲学的高度解释在经验中面对各种现象,才能在事物的各种变化中把握事物的发展脉络。‎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哲学和时代的关系。(18分)‎ 答案: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6分)②真正的哲学又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能够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动员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6分)历史地看,凡是强盛的民族、国家都以某种哲学观念作为社会的思想推动,或者是把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总结为某些基本观念。一个民族的哲学自觉是这个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志,这都突出了哲学的作用。(6分)‎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两则材料突出反映了两个主题,一是不同时代下产生不同的哲学思想,二是真正的哲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考生结合材料作答即可。‎ ‎15.我国食品安全基础仍然十分薄弱,食品产业量大而广,素质总体不高,生产经营管理不规范,部分生产经营者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故意生产加工伪劣食品,导致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决定》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前食品安全形势,明确指出,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决定》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各项任务出发,对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决定》的出台,对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全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正确性。(22分)‎ 答案: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4分)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4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4分)‎ ‎②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这一现实状况出发出台相关政策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是唯物主义的观点。(5分)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各项任务出发,是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体现,‎ 是可知论的观点。(5分)‎ 解析:此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此题的知识限定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题;设问具体指向是分析《决定》的正确性,属于原因类的主观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首先要明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是什么,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决定》的正确性。对于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唯物主义的回答是正确的,也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材料中针对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出台《决定》,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对于物质和意识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可知论的回答是正确的,也就是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材料中《决定》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各项任务出发,这是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的体现,是可知论。考生可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探究创新卷⑬ 着眼于练模拟悟规范——争满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哲学,从远古以来,就不仅是某些学派的问题,或少数学者之间的论争问题。它乃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罗素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 A.哲学总是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B.认识世界需要哲学智慧 C.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D.哲学是爱智之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来源。从罗素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哲学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就在我们身边,C符合题意;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哲学就在生活中,B、D与题意不符。‎ ‎2.“什么是本原,是精神还是自然界,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这个问题,同人类的知识起点,即同蒙昧时代人类的最初世界观的最简单的内容相一致,它就根源于原始的观念中,甚至连近代哲学关于最高问题的阐述方式也留有原始观念形态的痕迹——思维对存在,正是‘灵魂对外部世界’的思考方式的深化。”材料表明(  )‎ ‎①存在不能离开思维而独立存在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 ④哲学发展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材料体现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并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明确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也没有反映出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情况,①④与题意不符。‎ ‎3.历史学讲的是“历史如此然”,也就是历史是如此的;历史哲学则探究“历史之所以然”,也就是历史为什么是如此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 ‎①历史学以历史哲学为指导 ②历史哲学与历史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③历史学以历史哲学为基础 ④历史哲学与历史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历史哲学探究的是“历史之所以然”,由此可推断历史学以历史哲学为指导,①正确;历史哲学探究的是历史学的一般规律,它与历史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②正确;历史哲学以历史学为基础,③错误;历史哲学与历史学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④错误。‎ ‎4.下列选项中,体现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上帝创世说 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存在就是被感知” ④“理在事先,理生万物”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两者的分歧是围绕着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展开的。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回答的则是世界是“怎么样”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界的问题。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①③均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符合题意;②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不符合题意;④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 ‎5.‎2018年1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出席澜湄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时,提及河流与水,并以此详细阐释澜湄精神。“水是生命之源,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承载着数以千万计的人口。这个地区历史上 曾出现过动荡,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今天,我们沿澜湄流域六国聚在一起宣誓一种精神,即同饮一江水,共为命运共同体的精神。”从哲学角度来看,总理的讲话体现了(  )‎ ‎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河流与水是物质层面的,澜湄精神是意识层面的,材料主要体现了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④符合题意;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②哲学具有开放发展的特点 ③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功能等相关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的结晶,要长期坚持并发展,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①正确;哲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不是随意开放发展,②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的行动指南,③正确;题干未体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④排除。‎ ‎7.没有物就没有影,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这种观点(  )‎ A.是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 B.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 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正确概括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唯物主义形态的认识。题中观点没有回答“同一性”问题,不涉及不可知论,A排除。题中观点认为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这种观点只看到物质决定意识而忽略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因此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B入选。‎ 题干中认为没有物就没有影,这体现了坚持唯物主义,而不是唯心主义,C排除。思想和事实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影与物的关系,材料没有正确概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D排除。‎ ‎8.“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已达到很高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下列名句所蕴含的哲学智慧与上述材料主要体现的哲理能够形成哲学对子的是(  )‎ A.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B.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C.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D.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辩证法的矛盾观。属于辩证法的范畴,与辩证法形成哲学对子的是形而上学,A是形而上学静止观,B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C体现的是辩证法的矛盾观,D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故与上述材料主要体现的哲理能够形成哲学对子的是A。‎ ‎9.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画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③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④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物质生活条件是人们获得幸福的一个条件,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可取的和现实的。“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这强调的是外界条件对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而不是夸大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①③错误。“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④符合题意。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画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②符合题意。‎ ‎10.随着时代的转化、实践的深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增添新的内容,以新的理论观点、体系建构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 A.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B.实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材料主旨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特性,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是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哲学,具有科学性,C正确。A、B、D观点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庄子·人间世》中“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的典故,强调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此处用典意在告诉我们(  )‎ A.马克思主义是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的大道 B.哲学社会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马克思主义为社会发展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D.哲学社会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社会科学的指导作用,A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观点错误。具体方法指导是具体科学提供的,不是哲学,C观点错误。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D观点错误。‎ ‎12.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引起强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此处用典意在告诉我们(  )‎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为社会发展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③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④在我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哲学也有正误之分,并不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不选;马克思主义并不提供解决问 题的具体方法指导,②不选;“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是说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在我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③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2分)‎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地震活动十分频繁,这引起了人们对地震原因及其分布状况的强烈关注。一次又一次的地震也引发了人们对地震预测工作的不断思考和认识。远古时期,人们受认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所限,难以实现地震预测。面对地震等不可抵御的自然灾害,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服从所谓的天意。近代以来,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种认识工具的不断完善,人们对地震的预测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源和震级等。‎ 结合人们对待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不同态度,思考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16分)‎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4分)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就是唯心主义。在对待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问题上,人们承认其发生的客观性并积极防范,就是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有的人则相信所谓的天意,认为人们只能听天由命,则是站在唯心主义的立场上。(6分)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争论。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人们加强研究,不断提高预测水平,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即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相反,听天由命。无所事事,则是不可知论在生活中的表现,即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6分)‎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材料时可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方面的内容展开。首先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然后,根据材料中人们对地震的态度,地震活动到底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上天”“天意”造成的,这就关系到世界的本原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来看,人们的认识能否准确认识和预测地震活动关涉到人的认识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分别体现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4.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因时代而兴,理论为国家而强。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材料二 三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1)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8分)‎ ‎(2)结合材料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6分)‎ ‎(3)请简述哲学与人的关系。(8分)‎ 答案:(1)①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2分)②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3分)③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等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同时又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有指导作用。(3分)‎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分)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2分)③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变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2分)‎ ‎(3)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1分)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分)③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地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5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升华,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发展等观点的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指导思想。‎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科学发展观是怎样体现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14分)‎ 答案: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升华,正确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7分)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科学发展观是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的指导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促进社会变革,推动时代前进。(7分)‎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它科学回答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内容和要求,属于真正的哲学。因此,科学发展观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对社会变革发挥着先导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