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单元《听:牧歌 》教学设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苏少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单元《听:牧歌 》教学设计

‎《牧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 ‎ ‎1、教学内容分析 ‎《牧歌》选自苏少简谱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碧野金山,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欣赏少数民族音乐,引导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按教材的要求,本课需要通过《牧歌》的欣赏,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欣赏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2、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笔者想通过未来教室下BYOD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设计,让学生掌握歌曲主旋律、内蒙古长调,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和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并能够运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和了解音乐基础知识:长调、无伴奏合唱,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通过移动APP课件自主学习,课上在未来教室借助BYOD进行知识深化,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蒙古族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等。感受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古民歌独特的魅力。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增强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文化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牧歌》的学唱和欣赏,让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音调,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蒙古长调歌曲的特点。‎ 难点:让学生了解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等。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 ‎5、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条件、和教师特征,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多维度的选择,优化组合后总结为以讲授法、聆听法、讨论法为主,再辅以网络题库互动训练、视频资源自主学习的教学。‎ ‎6、教学媒体分析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课教学主要选择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包括可触摸式白板、投影仪、图片和音频输出等)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内置《牧歌》APP)。另外,本课大量使用了网络视频资源。同时,为了便于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教师有层次的提问,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使用了易加互动平台。‎ ‎7、教学过程:‎ 一、课前反馈 师:同学们,说到蒙古,你们会想到什么?‎ ‎ 你们说得真好,看来已经对《牧歌》APP的课前部分认真预习过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易加平台”上的课前作业你们完成的怎样。‎ ‎(通过“易加互动”平台对课前的预习效果有一个反馈)‎ 后面两道题我先卖个关子,等这节课学完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二、 激趣导入 师:都说蒙古有三宝:草原、骏马和……(长调)PPT 长调是流淌在蒙古人血液中的音乐,你可以听不懂蒙古语,但你无法不为长调所动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蒙古长调,去感受它的音乐魅力。(听完一段蒙古语牧歌)‎ 说到长调,流传的最广、最有影响力的就是《牧歌》了,那么,什么是牧歌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可以运用手上的网络资源搜索一下。(生边听《牧歌》边搜索)‎ 三、 新授 1、 其实,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牧歌》,好听吗?《牧歌》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引导生从旋律、节奏上回答)‎ 舒展辽阔、节奏自由 1、 现在,我们打开牧歌APP课堂板块,再用平板自己仔细听一遍牧歌,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生回答:两个乐句)‎ 我们现在来画一画这两个乐句(师在黑板上标记1、3、5、6音高,并画出旋律线)‎ 第一句结束在哪个音上?(sol)第二句结束在哪个音上?(do)‎ 这两句,一个高一个(低),一个高远飘逸,一个(低沉平稳),上下两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像这样的结构,我们叫做一段体(PPT)。一段体是蒙古族长调的基本结构。‎ 同学们,伸出右手跟我来画一画旋律线吧!(师带生唱)‎ 现在我们看着歌谱,跟琴唱一遍 跟琴唱词 2、 同学们唱得不错,很完整,我给你们打70分,满意吗?哈哈,看来你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啊,邹老师觉得虽然你们完整的唱出了旋律和歌词,但是还没有唱出长调的感觉。想一想,怎么才能唱出来。(生:延长、拉长)‎ 你们觉得那些字可以拉长?(生回答)‎ 跟老师想的一样(PPT),老师把小节线去掉了,把圈出的字自由延长(师弹琴伴奏,用琶音表示延长)‎ 3、 唱的太美了!我要给你们加分,80分,还可以努力唱的更高分吗?听老师怎么唱的。(师示范,加装饰音)‎ 问:老师唱的有什么不同?(生回答)‎ 噢,原来是有装饰音,装饰音有很多种,比如前倚音、后倚音、波音、滑音等等,今天主要是前倚音和后倚音,我们来唱一唱。(出示歌谱,先谱后词)‎ 师教唱后,生跟琴唱 4、 再加分,90分,还可不可以再挑战下自己?在挑战之前,先听听蒙古族歌手唱的《牧歌》,注意他唱的有什么不一样?(生:有颤音,在抖)‎ 很好,在蒙古族长调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叫“诺古拉”,是依靠口腔、声带、气息的配合发出的类似于波音的音,我们来挑战一下,试试能不能把诺古拉唱出来。(师唱第一句)是哪个字在抖啊?(生学唱)‎ 好,现在我们跟着蒙古族歌手一起来唱。‎ 5、 太了不起了,这么短的时间,就把蒙语版的牧歌唱出来了,不过,在表扬你们的同时,思考一下,还有一个因素帮了你们,是什么原因呢?(PPT)一起说,(生齐读:字少腔长)‎ 6、 刚才我们通过学唱牧歌,同时了解了蒙古族长调的基本音乐特点,现在谁能用连贯的语言来总结下,长调音乐的特点。(生总结)‎ 四、 思考讨论 师:课上到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为什么蒙古族会诞生《牧歌》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它到底跟什么因素有关系?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利用好手上的网络资源。五分钟后分小组来陈述你们的结论。‎ 五、 拓展——欣赏不同版本的《牧歌》‎ ‎1、同学们说得真好,牧歌的音乐旋律优美动人,受到很多音乐家的喜爱,进而演绎出了很多不同的版本,请大家打开牧歌APP,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版本是……(师简单介绍)现在给大家五分钟自由欣赏。‎ ‎2、无伴奏合唱,又叫做……(阿卡贝拉),PPT,在牧歌APP“阿卡贝拉”的板块中,邹老师整理了一些网络上优秀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不同阿卡贝拉的魅力吧。‎ ‎3、欣赏了这么多阿卡贝拉,好听吗?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无伴奏合唱《牧歌》(听完一段后,调低音量)‎ 四、 小结 长调记载着蒙古族人对历史、文化、音乐以及人生的思索,长调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因此,蒙古族的长调又被称为“草原音乐的活化石”PPT。在2005年11月,中国和蒙古国一起向联合国科文组织提出申请,成功的将蒙古族长调申报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PPT。这也充分说明了长调的地位和价值。‎ 同学们,课前作业的两个题目,你们现在已经知道答案了吗?‎ 相信,随着人们对长调的认识不断的加深,我们会越来越喜欢长调。‎ 在牧歌APP课后的版块里,老师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蒙古族音乐作品供大家欣赏了解,课后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的进行学习。‎ 课后反思:‎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潮下,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字化学习工具,而不是被技术绑架,是笔者一直在思索的。音乐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注重音乐资源、音乐体验和音乐创造,有些技术非常强大的工具不一定适合中小学音乐课堂。在使用移动APP授课的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其便利性和实用性。本节课以未来教室和BYOD为支撑,本着智慧教育的理念,尝试了“未来教室”环境下的讨论式、探究式和交互式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创新思维空间。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可能离开手机或平板了,与其限制,还不如更好的引导他们合理科学的使用手机,这也是笔者设计移动APP的初衷,一个会思考的老师、一个与时俱进的老师,是肯定会得到学生的喜爱的。实践证明,用了APP上课之后,学生对音乐课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从以前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的内容,到现在面对各种音乐概念玩的不亦乐乎,每次下课铃响了,学生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座位,很多学生都大声疾呼为什么不能每天有一节音乐课,这是我使用了APP上课之后的最大收获。‎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