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西安中学高2020届高三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6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 ‎1. 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传说大相径庭;春秋以降,“华夏共祖”说或者“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民族交融的加快                 B.宗法观念的增强 ‎ C.变法革新的推动                 D.自然科学的进步 ‎2.西汉宣帝时,内朝官张安世以大司马领尚书事等官“典机枢”,并议定“大政”,等到诏令下发时,却佯装不知,这反映出当时 ‎ A.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B.中枢决策程序失当 ‎ C.内朝官员位高权重 D.宰相权力遭到侵夺 ‎3.唐朝中期,杜佑感叹秦国“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杜佑对不同时期关中的认识反映了 A.北民南迁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B.关中人口增长带来国势衰落 C.中央集权弱化了关中的地位 D.中央实力强弱影响国家统治 ‎ ‎4.据《明史》记载:洪武十七年铸铁牌。文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置宫门中。《明太祖实录》中却无洪武十七年铸造铁牌的记录。万历十二年,御史谭希思上奏疏,奏请万历皇帝杜绝宦官干政,仿照祖宗故事恢复铁牌。万历皇帝认为在本朝的典章制度内没有记载该制度,谭希思的奏疏不足信。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史》是正史,记载的内容应该最为可信   ‎ 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C.《明太祖实录》的记载比《明史》 更为可信    ‎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5.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 ‎ A.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B.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 C.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D.诸侯国借货币提升农本意识 ‎6.下表为不同时期关于均田制下小农受田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从北魏到唐朝前 期 时期 内容 出处 北魏 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妇人20亩,“所受之田率信之”,再加桑田20亩,一夫一妇可受田140亩。‎ ‎《魏书·食货志》‎ 隋朝 隋朝隋文帝“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 ‎《隋书·食货志》‎ 唐朝 太宗巡幸至灵口(陕西临潼),“ 村落逼侧(拥挤),问其受田,丁三十亩”。‎ ‎《册府元龟》‎ A.社会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B.生态恶化导致耕地锐减 C.封建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土地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7.《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深层次反映了 A.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                             B.南宋租赁经济盛行 C.经济再发展动力不足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8.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耻,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佳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B. 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 C. 区域之间市场需求存在差异性 D. 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区域市场 ‎9.韩非批判儒、墨两家靠仁义礼让来治理国家的主张,并强调“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韩非此举旨在论证 ‎ A.君主地位的特殊性 B.国策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C.变革旧制的迫切性 D.儒墨复古主义的落后性 ‎10. 《算经十书》是指汉、唐一千多年间的十部著名的数学著作,书中用过的数学名词,如分子、分母、开平方、开立方、正、负、方程等等,都一直沿用至今,有的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这反映出汉唐时期中国科技 ‎ A.领先于同时期的西方科技 B.为国家政权的统治服务 ‎  C.得益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D.有理论总结且影响深远 ‎11. 宋代时,张载力主恢复三代政治,尤以井田、封建和制度复古为主要手段;朱熹在奏议中经常提及要“变科举、均田产、振纲纪、罢和议”。宋代知识分子的这些主张 A.力图弘扬儒学强化伦理的传统             B.深化了民本思想中的平等观念 ‎ C. 成为解决时代弊政的有力武器 D.对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 ‎12.明后期,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长期在小生产者阶层中讲学,从者云起。他曾经提出“明哲保身论”,“知保身者则必爱身如宝,能爱身,则不敢不爱人。能爱人,则人必爱我。人爱我,则吾身保矣”。这种思想 ‎  A.从人文角度开启近代启蒙思想 B.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消极避世观 ‎  C.因弘扬了个性而迅速成为主流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理想和诉求 ‎13.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既规律又动听后,便用数学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就是黄金分割。这一比例被广泛应用于当时的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艺术领域,如帕特农神庙的宽高比(图1)、女神维纳斯雕像的身材比例(图2)等。据此可知,在古希腊 ‎ ‎ ‎ ‎ ‎ 图1 图2‎ A.数学理论根植于实践 B.重视艺术创设的美感 C.民主政治的影响深远 D.科学成就领先于世界 ‎ ‎14.梭伦实行币制改革,将原来1明那相当于70德拉克马改为1明那相当于100德拉克马。货币升值之后,负债的平民手中的货币也相应增值。这一措施从本质上看 A.有利于雅典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B.有利于负债的平民偿还债务 C.起到了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目的 D.奠定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15.古希腊人的商业活动需要他们共同生活在城市中,因此,他们只能算是“城里人”,而非像中国古代那样的“族里人”。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A.从唯物史观看所处时代不同 B.政治统治目标有着明显区别 C.在社会组织形式上存在差异 D.都存在区域内权力独立现象 ‎16.古希腊城邦强制男子当兵、禁止男子不婚。此外,城邦的战争决策等诸多大事经常由神谕来决定。敬神乃城邦铁律。这说明古希腊的特点是 A.城邦至上             B.人民主权 C.法律至上             D.广场政治 ‎17.“我理解这一名词(共和制)不仅是指一种贵族制或者一种民主制,而是一般地一切被公意、也就是被法律所指导的政府。政府要称其为合法的,就绝不能与主权者混为一谈,而只能是主权的执行人;这样,君主制本身也还是共和制。”‎ 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共和制遵循“主权在民” ②共和制政体中唯一的样态 ‎③要注重共和的精神与实质 ④权力在法律之下分立制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下面是《十二铜表法》第七表“房屋及土地”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表明该法 A.出发点在于维护贵族利益 B.法律条文具体明晰 C.化解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D.繁琐且不具操作性 ‎19.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受传唤者若无正当理由必须到庭,如因生病或年迈行动不便,法庭可为当事人提供车辆,但这取决于当事人是否愿意。这说明罗马法 A.深受自然法精神影响                           B.推动帝国经济繁荣 C.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D.注重保证程序公正 ‎20.1708年,英国议会提出的议案因安妮女王的否决而遭扼杀。就在同年,由于议会 强硬派的坚持,女王被迫承认辉格党的胜利,不得不同意辉格党人组阁。这反映出 英国 A.内阁专横现象较突出                      B.实现国王虚位的目标 C.宪政体制仍有待完善                D.责任制内阁制的确立 ‎21.1776年,杰弗逊起草《独立宣言》第一稿时,曾把支持奴隶贸易、将奴隶制强加 于北美殖民地列为英王的罪状之一,但因遭到南方州的反对而被迫删除。这反映出 ‎ A.南方州拥护英王的殖民统治 B.蓄奴制度违背了天赋人权原则 ‎ C.制宪会议中南北方矛盾激化 D.建立政治共识是当时首要任务 ‎ 22. 有学者指出,法国通过的1875年宪法实际上称不上一部宪法,既没有确定原则 的前言,也没有规定公民的权利义务,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宪法实施经验的缺乏 B.各派政治力量的妥协 C.民主政治氛围不浓厚 D.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 ‎23.西班牙重商主义者马斯塔利兹指出:“这些贵金属并没有留在西班牙,而是转到 它的更勤劳的邻人手里,使得他们致富,同时也成为西班牙人破产的原因。”材料说 明西班牙 ‎ A.殖民据点遭到破坏 B.遭到西欧海盗的沉重打击 C.商品生产较为落后 D.工业发展受制于价格革命 ‎24.18世纪后,英国日益迈向现代消费社会。当时英国人认为消费已不仅仅是对基本需求的满足,还是一种身份诠释的方式,所以奢侈和阔气的消费行为在中产阶级和社会下层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的出现 A.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B.源自于英国人文精神的缺失 C.推动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D.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5.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叙述到:“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 ,一本是维萨留斯所署《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这两本著作反映出当时思想和科学领域 A.开始挑战天主教会的权威                   B.推动大众思想解放的诉求 C.冲破封建神学束缚的愿望                   D.否定宗教重视科学的风气 ‎26.宗教改革在欧洲近代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封建王侯、普通民众、教会内部的宗教人士都参与其中。下列叙述中,反映普通民众愿望的是 ‎ A.“脱离罗马教会之束缚而自立” ‎ B.“增加真正之宗教束缚耳”‎ C.“恢复教会之美风,由之恢复其威力” ‎ D.“各国皆有治理其境内诸事之权利”‎ ‎27.美国作家房龙所著《宽容》一书中写道:“伏尔泰打开了所有的灯,请来了庞大的乐队,邀请公众参加,然后令他的敌人原形毕露。结果,敌人无计可施。”伏尔泰打开的灯是 ‎ A. 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B. 追求自由,呼唤正义 C. 理性至上,人非工具 D. 开明专制,否定宗教 ‎28.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 A.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     ‎ 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 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     ‎ D.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 ‎29.右图漫画题为《探囊取物》,囊中装着中国各地的矿产资源,英、日、德、意、俄、奥、葡、法等国纷纷伸手探入囊内进行抢夺。该漫画主要反映出列强 A. 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B. 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C. 加强对清政府控制 D. 在中国抢占租借地 ‎30.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 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说明 A. 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            B.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 C.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            D.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政治合力 ‎31. 下表为国民革命时期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据此可知 省份 ‎ ‎1926年6月 ‎ ‎1927年6月 ‎ 会员数(人) ‎ 占全国百分比(%) ‎ 会员数(人) ‎ 占全国百分比(%) ‎ 广东 ‎ ‎647 766 ‎ ‎66.0 ‎ ‎700 000 ‎ ‎7.6 ‎ 湖南 ‎ ‎38 150 ‎ ‎3.9 ‎ ‎4 517 140 ‎ ‎49.4 ‎ 湖北 ‎ ‎4 120 ‎ ‎0.4 ‎ ‎2 502 600 ‎ ‎27.3 ‎ 江西 ‎ ‎1 153 ‎ ‎0.1 ‎ ‎382 617 ‎ ‎4.2 ‎ 河南 ‎ ‎270 000 ‎ ‎27.5 ‎ ‎245 500 ‎ ‎2.7 ‎ A.地域性的社会经济结构变化迅速         B.湖北的政治环境一度比较宽松 C.广东农运对北伐的反应较为理性         D.湖南成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区域 ‎32.在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上,中共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此时的中共 ‎ A. 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 并没有摆脱俄国革命模式束缚 C. 已经不再受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 D. 开始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33. 1940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 要求“普通党员的政治教育,一般的应当包含: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 统一战线政策,乡村工作。争取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这表明,中共在抗 日根据地的党性教育 A. 强化贯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侧重提高普通党员的军事水平 C.强调各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            D.注意结合敌后抗战的实际需要 ‎34.下表所示两地行会组织形式构成的变化 ‎ 表: 上海、汉口两地行会组织形式构成表 ‎ ‎(注:同业者,指同一行业的人组成的行会。同乡者指同一地区的各种行业的人组成的行会)‎ A.导致了传统行业大量消亡                    B.反映了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 C.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表明两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35.为了换取各省政治支持,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正式将土地税划归给各省管理,放弃了对创造国民总产值65%的农业部门的任何财政权力,中央财政总收入主要依靠关税、盐税、统税等城市税收和工商税收。这一做法可能使 A.中央集权面临着新的挑战                    B.城市经济重要性明显高于农村 C.农民税务负担将大大减轻                    D.中国失去农业现代化发展契机 ‎36.下表为1937年至1941年国家资本、民族资本工矿企业新设立的厂家的数量(单 位:家)。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新设国家资本厂家数 ‎3‎ ‎27‎ ‎73‎ ‎111‎ ‎128‎ 新设民营资本厂家数 ‎60‎ ‎182‎ ‎346‎ ‎406‎ ‎738‎ 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 B.民营工矿企业发展优于国营企业 C.近代中国工矿业呈发展趋势 D.国际局势制约中国近代工业发展 二、 材料解析题(共3题,37题18分,38题16分,39题12分,共46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产业中,物流业首先发展起来。《南京条约》签订后,在中国的沿海,就有大量的英国船只代华装运土货。到1860年以前,西方国家已有十家左右的商行和轮船公司进入中国水域从事运输活动。19世纪六十年代,英国人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船舶修造企业,此后洋务派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福州船政局。1881年,中国第一条实用铁路——唐胥铁路建成,开辟了中国铁路运输的先河。汉阳铁厂生产我国铁路建设使用的大部分钢轨。据统计,汉阳铁厂从1894年投产到1924年停产,30年间共生产了‎3300公里铁路钢轨。近代钢铁业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殷毅《以物流业为核心的近代早期产业结构演进与启示》‎ 材料二 英国近代物流业发端于19世纪20年代。1825年有使用价值的铁路在英国开始出现。经过二十多年建设,到1848年,在英国通车的铁路达到‎5000英里。1842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船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的捐税应完全平等。19世纪50年代,英国废除了《航海条例》,修改了《商船条例》和《轮船条例》等,对远洋船舶的航行安全、货物装载、船主及船员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在19世纪下半叶,汽车代替了帆船,航行于内河与远洋。英国近代物流业产生了。 ‎ ‎ ——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物流业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的原因,并指出物流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和英国的共同影响。(12分)‎ ‎38.移风易俗是商鞅改革和孝文帝改革的重要着眼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 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 ‎ ‎ ——《战国策 · 魏策三》 ‎ 材料二 从服装和语言的改革说来,鲜卑旧服不合于“华夏衣冠”传统,也不适 宜于中原农业社会的生活,鲜卑语言……不适宜于作全社会的交际工具。 ‎ ‎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 材料三 古今言者,胥以为商君变秦,为废仁义而即暴戾,若由文而退之野。是 岂知商君之为缘饰秦人戎狄之旧俗,而使渐进于华夏之文耶?凡商君之法,多袭秦旧,而非商君之自我作古。 ‎ ‎ ——蒙文通《古史甄微 · 秦之社会》 ‎ 材料四 此汉化政策其子孙遵行不替,及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其汉化程度更为增 高,至宣武、孝明之世,则已达顶点,而逐渐腐化矣。然同时边塞六镇之鲜卑及胡化之汉族,则仍保留其本来之胡化,而不为洛都之所浸染……六镇鲜卑及胡化汉族既保持胡部特性,而不渐染汉化,则为一善战之民族,自不代言。 ‎ ‎--陈寅恪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 请回答: ‎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国民风特点和中原看待秦国、北魏旧俗所体现的 观念(6分)‎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袭秦旧”与“进华夏”并举的措施;根据 材料三、四指出北魏移风易俗的两种不同趋势。(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时移风易俗的认识(4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汉娜·阿伦特 ‎“革命这一现代概念与这样一种观念是息息相关的,这种观念认为,历史进程突然重新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故事,一个之前从不为人所知、为人所道的故事将要展开。‎ ‎[意]萨托利 ‎“只有人们在革命之前就明白命之后做些什么,革命才能创造一个更好的政体。革命的创造性有赖于对一个合理或至少是有利的替代世界的展望”。‎ ‎[美]迈克尔·罗斯金等 ‎“革命是一种快速的、剧烈的系统变革。变革在这里意味着将旧体系与它的精英一起抛弃”。‎ ‎——摘编自陈家刚《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逻辑及其后果》‎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就“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逻辑”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要从材料中提炼,“阐述”须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2分)‎ 西安中学高202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高三历史试题答案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王理 ‎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6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 ‎1-5 ADDCA 6-10CCDAD 11-15BDBDC 16-20 AABDC 21-25 DBCAC 26-30BBAAB 31-36 BBDBDC 二、 材料解析题(共3题,37题18分,38题16分,39题12分,共46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特点:物流业发展先于其他产业;初期主要由西方国家开办;先航运后铁路;政府的推动;带动其他产业发展。(6分,任意三点)‎ ‎(2)原因: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新式交通工具使用(交通运输业发展,这一点必须有,无此点最多4分);政府立法。(6分,任意3点)‎ 共同影响:促进商品流通人员流动;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市场和贸易的扩大;促进其他产业发展(产业近代化、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政府政策的调整等。(6分,任意3点)‎ ‎38.(1)特点:尚武(强悍);轻义(重利);缺乏诚信。(任意2点共4分)‎ 观念:华夷有别(或华夷之辩、华夏与戎狄、戎翟有别)(2分)‎ ‎(2)措施:奖励军功,禁止私斗;制定秦律,法律治理。(4分)‎ 趋势:(中原)鲜卑汉化与(边塞)汉族胡化(2分)‎ (3) 认识:改革推动移风易俗,移风易俗又影响着改革;华夷有别的观念影响改革者移风易俗的取向;移风易俗过度不利于原有风俗或特性的传承。(任意2点共4分)‎ ‎39.(12分)‎ ‎[示例一]‎ 论题: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体现了批判(或创新)的逻辑。(3分)‎ 阐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一党独裁统治。因此,在对原有政体的批判基础上中国民主革命不断向前发展。(9分)‎ ‎[示例二]‎ 论题: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体现了继承的逻辑。(3分)‎ 阐述:太平天国运动以推翻清政府为主要目标,最终以失败告终;后来的辛亥革命则推翻了清政府,但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这一任务在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才完成。因此,中国民主革命在继承前面革命成果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果。(9分)‎ ‎[示例三]‎ 论题: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体现了批判(或创新)与继承共存的逻辑。(3分)‎ 阐述:略。(9分)(提示:可结合示例一与示例二的“阐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