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鄂尔多斯市2018—2019学年度上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金鸡喜报康巴什”——2017年康巴什春节焰火晚会在成吉思汗双驹广场精彩上演。在焰火表演运动的过程中,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焰火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 B. 焰火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 C. 焰火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 某时刻焰火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详解】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只要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的速度就增大,反之则减小,加速度的大小只说明速度变化的快慢;不能说明速度增大还是减小,A错误;‎ B、速度和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大小决定关系,速度很大的物体,加速度可以很小,B错误;‎ C、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说明速度变化快,C正确; D、在最高点时刻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 ‎2.2017级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鄂市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均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而看见乙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以上说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 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参考系是描述运动时,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甲车内人看到乙没有动,则甲和乙的运动情况一样,甲车中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甲向东运动.‎ ‎【详解】因为甲车看乙车没有动,则甲和乙的运动情况一致,而甲车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甲车相对路旁的树木向东运动,则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则乙向东运动,因为甲车和乙车运动状态一致,故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掌握参考系的概念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本题中甲车内的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说明该同学是以自己作为参考系的。‎ ‎3.甲同学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甲同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1 ,乙同学在‎200m竞赛中,20s到达终点,则乙同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2,则v1 和v2分别是(  )‎ A. v1= ‎10.3m/s ,v2= ‎10m/s B. v1=v2=‎10 m/s C. v1=‎10.2 m/s, v2无法确定 D. v1=‎10m/s v2无法确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正确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等于质点发生的位移与发生这一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百米竞赛的位移就是‎100m,10s到达终点,时间就为10s;在‎200m竞赛中有弯道,位移不是‎200m,路程是‎200m,具体位移不确定。‎ ‎【详解】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由于‎200m比赛的跑道不一定是直跑道,位移不知道,所以v2无法确定。‎ 故选D。‎ ‎【点睛】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不要被题目的一些数据迷惑,此题属于基础题,也是易错题.‎ ‎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x=24t-1.5t2(其中x和 t单位分别是m和s),根据这一关系式可以知道,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A. 8 s B. 1.5 s C. 16 s D. 24 s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求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再根据求出速度变为0所需要的时间。‎ ‎【详解】根据得,,;‎ ‎ 由得:‎ ‎ ‎ 故选A。‎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位移公式 ‎。‎ ‎5.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见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汽车刹车后第2 s内的位移和刹车后6s内的位移为( )‎ A. ‎30 m, ‎37.5 m B. ‎30 m, ‎‎40 m C. ‎12.5 m, ‎40 m D. ‎12.5 m, ‎‎37.5 m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从而根据位移公式求出汽车的位移 ‎【详解】汽车速度减为零所需的时间:,知2s末汽车未停止,第1s末的速度:,则第2s内的位移:‎ 刹车在6s内的位移等于4s内的位移,则,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运动学中的刹车问题,知道汽车速度减为零后不再运动,是道易错题 ‎6.滑雪爱好者由静止开始沿一倾斜雪坡匀加速下滑,经过雪坡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到达雪坡底端时的速度为( )‎ A. v B. v C. 2v D. 3v ‎【答案】A ‎【解析】‎ ‎【分析】‎ 滑板爱好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运动的前半程和全程分别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列式后联立求解即可.‎ ‎【详解】设位移为L,对前半程,有:‎ ‎①‎ 对运动的全程,有:‎ ‎ ②‎ 联立解得: ‎ 故选A ‎【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滑板爱好者的运动性质,然后灵活地选择运动学公式和运动过程列式求解,基础题目.‎ ‎7.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小 B. 在O~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 C. 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 D. 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自行车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CD ‎【解析】‎ ‎【分析】‎ 速度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加速度,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由此分析自行车的运动情况。‎ ‎【详解】A、由于v﹣t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在t1时刻,实线的斜率大于虚线的斜率,故实线表示的加速度大于虚线表示的加速度,即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小,A说法正确;‎ B、在0﹣t1时间内实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小于虚线与时间轴的面积,故实线反映的运动在0﹣t1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小于虚线反映的运动在0﹣t1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B说法正确; ‎ C、在t1﹣t2时间内,虚线围成的面积与实线围成的面积小,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小,C说法错误;‎ D、在t3﹣t4时间内,虚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即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即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D说法错误;‎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C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8.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v2=‎15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12.5‎m‎/s B. ‎12m/s C. ‎12.75m/s D. ‎11.75m/s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整体过程的总位移为2x,则物体通过第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物体通过第二段位移所用时间为 ;则物体在这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代入整理得到,故选B.‎ ‎9.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AB:BC等于 ‎ ‎ A. 1:1 B. 1:‎2 C. 1:3 D. 1: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v2=2ax知,所以AB:AC=1:4,则AB:BC=1:3.故C正确,A、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10.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某时刻起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设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3 s、2 s、1 s,最后1s后物体停止运动,则这三段位移的大小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 )‎ A. 33∶23∶1 32∶22∶1‎ B. 5∶3∶1 3∶2∶1‎ C. 1∶23∶33 1∶22∶32‎ D. 1∶2∶3 1∶1∶1‎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作为逆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分析,由位移公式求得三段内的位移之比;再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平均速度之比.‎ ‎【详解】将物体反向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1s内的位移为:;2s内的位移为:;3s内的位移为:;故位移之比:;‎ 平均速度;故平均速度之比为:;‎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采用了逆向思维法,并且在求第二段和第三段位移时采用了作差的方法,要注意体会,从初速度为零开始求位移是最简单的.‎ 二.多选题 ‎11.“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通过一系列的变轨调整,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下列有关“神舟十号”运动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位移为零 B. “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路程为零 C. “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不为零 D. 在“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过程中,不能把“神舟十号”飞船看做质点 ‎【答案】AD ‎【解析】‎ ‎【分析】‎ 绕地球一周位移为0,路程不为0,物体本身的大小对的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才可以将物体看成质点,平均速度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详解】A、B、位移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故绕地球一周,“神舟十号”的路程不为0,位移为零,A正确,B错误;‎ C、平均速度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运动一周位移为0,故平均速度为0, C错误;‎ D、在“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过程中,不能忽略形状和大小,故不能将“神舟十号”看成质点,D正确;‎ 故选AD。‎ ‎【点睛】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一般来说,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以及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成质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12.a、b、c三个质点在x轴上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t3时间内,质点a的路程比质点b的路程大 B. 在0-t3时间内,三个质点位移相同 C. 质点a在时刻t2改变运动方向,质点c在时刻t1改变运动方向 D. 在t2-t3这段时间内,三个质点运动方向相同 ‎【答案】AC ‎【解析】‎ ‎【分析】‎ 速度时间图像能直接反映出直线运动中任意时刻的速度,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斜率表示加速度,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 ‎【详解】A、在0﹣t3时间内,a、b始终沿正方向运动,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a的位移大,b的位移小,a、b为单向直线运动,所以质点a的路程比质点b的路程大,A正确;、c三个质点的初末位置相同,则位移相同;‎ B、a、b始终沿正方向运动,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a的位移大,b的位移小,c先反向运动后沿正方向运动,可知c的位移最小,B错误; ‎ C、0-t3时间内,一直沿正方向运动,在时刻t2没有改变运动方向,质点c在0-t2一直沿负方向运动, t1时刻同样没有改变运动方向,C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质点a在时刻t2斜率由正变为负,则速度方向改变,质点c在时刻t1斜率由负变为正,则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故正确;‎ D、在t2﹣t3这段时间内,a、b两个质点沿正方向运动,在t2时刻沿负方向运动,运动方向不相同,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清楚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面积”表示位移,并能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13.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在2s末能回到出发点的是(  )‎ A. B. ‎ C. D. ‎ ‎【答案】AD ‎【解析】‎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面积在时间轴上方代表位移沿正方向,面积在时间轴下方代表位移沿负方向.‎ 解答:解:A、质点A在0~2s内的位移x1=(-1/2)×1+(1/2)×2=0,即物体在2s末回到出发点.故A正确.‎ B、质点B在0~2s内的位移x2=(2×1)/2=‎1m,即物体在2s末不能回到出发点.故B错误.‎ C、质点C在0~2s内的位移x3=(1×1)/2×2=‎1m,即物体在2s末不能回到出发点.故C错误.‎ D、质点D在0~2s内的位移x4=(1×1)/2+(-1×1)/2=0,即物体在2s末回到出发点.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速度图象的特点①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②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这是我们顺利解决此类题目的突破口.‎ ‎14.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2 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8 m,由上述条件可知(   )‎ 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6 m/s2 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是‎0.3 m/s2‎ C. 第2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35 m/s D. 第3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是‎0.50m/s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的差值为一个恒定的值,即;求出加速度后,再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详解】A、B、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的差值为一个恒定的值,即,‎ 故有:‎ 解得:‎ 故A错误,B正确;‎ C、第一秒时间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时间公式,‎ 得到:‎ 解得:‎ 第二次闪光时的速度:‎ 故C正确;‎ D、第3次闪光到第4次闪光时间内有:,‎ ‎ ,D错误;‎ 故选:BC。‎ ‎【点睛】本题关键根据求出加速度,然后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 ‎15.如图所示, 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 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 e.已知ab=bd=‎6m, bc=‎1m, 小球从a到c和从 c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s, 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 运动的加速度为a,则( )‎ A. 从d到e所用时间为4s B. vc =‎3m/s C. a=‎1m/s2‎ D. de=‎‎3m ‎【答案】AB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突破口是,,小球从a到c的时间是2s,从a到d的时间是4s,根据即可求出va和a;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vc和vd,然后根据求出de的距离,最后根据求出从d到e的时间.‎ ‎【详解】物体在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0,加速度为a,‎ 则从a到c有:‎ 即:‎ 物体从a到d有:‎ 即:‎ 故: ‎ 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故B正确;C错误;‎ 从a到b有: ‎ 解得:,‎ 根据速度公式可得:‎ ‎,‎ 则从d到e有:‎ 则:,故D错误。‎ 可得从d到e的时间为:‎ ‎.故A正确。‎ 故选AB。‎ ‎【点睛】本题对运动学公式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对所有的运动学公式不仅要熟悉而且要熟练,要灵活,基本方法就是平时多练并且尽可能尝试一题多解 三、实验题 ‎16.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使用交流电的计时仪器,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振针每隔_____秒打一个点,现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当电源频率比50Hz略高时,仍然按50Hz时的频率计算,则测出的速度数值将比物体的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1). 0.02 (2). 偏小 ‎【解析】‎ ‎【分析】‎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工作特点等,比如工作电压、打点周期等,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够正确的使用打点计时器。‎ ‎【详解】在中学阶段我们学习的打点计时器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两种,它可以通过纸带记录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大小,即可记录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位置和时间。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的交流电源,如果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据周期与频率的关系可知:每隔0.02s打一次点,当电源频率低于50Hz,其打点周期大于0.02s,所以仍按50Hz计算,即0.02s,据 可知,测出的速度数值将比真实值偏大。‎ 故答案为:0.02,偏大。‎ ‎【点睛】对于基本仪器的使用,我们不仅从理论上学习它,还要从实践上去了解它,自己动手去操作,深刻了解具体操作细节的含义,同时注意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电压上的不同。‎ ‎17.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m/s. ‎ ‎【答案】 (1). 0.35 (2). 0.42 (3). 0.35‎ ‎【解析】‎ 由题意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故AC两点的时间是0.04s.AC间的距离为‎14mm=‎0.014 m,由平均速度公式知: ‎ AD之间的时间为0.06s , AD间的距离为‎25mm=‎0.025 m.‎ 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 ‎ 又由于B是AC的中点时刻,根据中点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以知道:‎ ‎=0.35 ‎ 综上所述本题的答案是:‎ ‎(1). 0.04s; (2). ‎0.35 m/s; (3). ‎0.42 m/s; (4). ‎0.35 m/s;‎ ‎18.做匀加速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按图所示,使每一条纸带下端与x轴重合,左边与y轴平行,将纸带段粘贴在直角坐标系中,则:‎ ‎ ‎ ‎(1)在第一个0.1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 ‎(2)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______m/s2。‎ ‎【答案】 (1). 0.225 (2). 0.75或0.76‎ ‎【解析】‎ ‎(1)它们的长度分别等于,因为剪断的纸带所用的时间都是,即时间相等,所以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则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为:。 (2)将此图改画成一个图像,如图所示:‎ 则斜率即为加速度,横坐标每一纸带的宽度代表 故:。‎ 点睛: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还等于各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即纸带的高度之比等于中间时刻速度之比.这种等效替代的方法减小了解题难度。‎ 四、计算题 ‎19.全运会上百米赛跑是最激动人心的比赛.假设运动员跑动全程可视为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后保持匀速一直冲过终点.如果某运动员的最大加速度为‎10m/s2,跑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0m/s,则该运动员的百米成绩最好为多少?(不计反应时间)‎ ‎【答案】10.5s ‎【解析】‎ 运动员加速到最大速度的时间: ‎ 加速到最大速度的位移: ‎ 匀速运动的时间: ‎ 百米成绩为:t=t1+t2=10.5s ‎20.一个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初速度v0=‎2m/s,它在第3s内的位移是‎5m,则 ‎(1)它的加速度是多大?‎ ‎(2)3s内的总位移是多大?‎ ‎【答案】(1)‎1.2m/s2(2)‎‎11.4m ‎【解析】‎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推论求出第3s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结合速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3s内的总位移.‎ ‎【详解】(1)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2.5s末的速度为‎5m/s,‎ 则加速度为:.‎ ‎(2)3s内的总位移为:.‎ 答:(1)它的加速度为‎1.2m/s2;‎ ‎(2)3s内的总位移为‎11.4m.‎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本题也可以根据3s内的位移和2s内的位移之差,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 ‎21.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以a=‎0.5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乙在甲的前方s0=‎200m处以v0=‎5m/s 的速度同时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 ‎(1)甲何时追上乙?‎ ‎(2)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何时有最大距离?这个距离为多大?‎ ‎【答案】(1)(2)‎ ‎【解析】‎ 试题分析:(1)当甲追上乙时,甲通过的位移等于乙的位移与‎200m之和,根据位移公式列式求解时间;‎ ‎(2)在追赶过程中,甲的速度先小于乙的速度,两者距离增大,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者距离减小,当两者的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两者速度相等所经历的时间,由位移公式求解最大距离.‎ 解:(1)设甲经过时间t追上乙,则有:‎ x甲=,x乙=v乙t 根据追及条件,有:=x0+v乙t,‎ 代入数值,解得:t=40s和t=﹣20 s(舍去).‎ ‎(2)在追赶过程中,当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时,甲、乙之间的距离在逐渐增大;当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时,甲、乙之间的距离便不断减小;当v甲=v乙时,甲、乙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值.‎ 由:a甲t1=v乙 得:t1=‎ 即甲在10 s末离乙的距离最大,最大距离为:‎ xmax=x0+v乙t1﹣=‎200m+5×‎10m﹣m=‎‎225m 答:(1)甲用40s时间能追上乙.‎ ‎(2)在追赶过程中,经过10s距离最大,甲、乙之间的最大距离为‎225m.‎ ‎【点评】本题是追及问题,既要分别研究两车各自的运动情况,关键是寻找两车之间的关系,比如速度关系、位移关系和时间关系等等.‎ ‎22.足球比赛中,经常使用“边路突破,下底传中”的战术,即攻方队员带球沿边线前进,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某足球场长‎90 m、宽‎60 m,如图所示。攻方前锋在中线处将足球沿边线向前踢出,足球的运动可视为在地面上做初速度为‎12 m/s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试求:‎ ‎(1)足球从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下来的位移为多大;‎ ‎ (2)足球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同时,该前锋队员在边线中点处沿边线向前追赶足球,他的启动过程可以视为从静止出发,加速度为‎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他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8 m/s。该前锋队员至少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足球。‎ ‎【答案】(1)x1=‎36 m (2)前锋队员追上足球的时间t=6.5 s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足球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从而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出足球的位移.(2)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和位移,然后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结合位移关系求出追及的时间.‎ ‎(1)已知足球的初速度为:,加速度大小为: 足球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为 运动位移为:‎ ‎(2)已知前锋队员的加速度为:,最大速度为:‎ 前锋队员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为:‎ 运动的位移为:‎ 之后前锋队员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足球停止运动时 其位移为:‎ 由于,故足球停止运动时,前锋队员没有追上足球 故之后前锋队员继续以最大速度匀速运动追赶足球 则位移有:‎ 解得:‎ 前锋队员追上足球的时间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