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精讲精练精析专题02近代中国维权斗争习题含解析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精讲精练精析专题02近代中国维权斗争习题含解析1

专题 02 近代中国维权斗争 【2017 年高考命题预测】 今年的高考在这一专题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所涉及,这一专题与现实时政联系紧密,因此,这一专题 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具体预测如下: 1.今后的高考命题对“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这一内容的考查不会因为各种版本的教材对的 调整而减少,结合历年的的考点的发布来看,仍然会集中于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等重大事件上;考查方向上,要注意纵向联系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1894 年爆发的中日甲 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发动的非正义战争。甲午战争已 经过去了两个甲子,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知识人都在对这场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 众多方面带来巨大冲击的战争进行反思,相关的研究成果数不胜数,这些相关的研究从多个层面为当代中 国人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今年又恰逢甲午年,特别需要注意中日甲午战争。 2.义和团运动在新版人教版教材中放到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中作为简单的介绍,从近几年的高考考查来看, 义和团运动这一考点考查的比较少。但今后命题侧重于对太平天国运动中纲领的评价和太平天国运动对外 政策的理解和全面性认识。 3.关于“抗日战争”这一考点,要理解中国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重要地 位。要理解全民族团结 抗战的重要性,了解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情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后抗日战争考点仍 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历史教训留给人们的反思还会是命题的侧重方面;另外,对于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 积极抗战和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关系可能成为新的命题趋势。 【2017 年高考考点定位】 (1)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 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着重掌握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中 国军民的反抗斗争。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 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注意侵华日军的主要罪行及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 要事件,理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与发展的脉络,明确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贡献。 【考点 pk】名师考点透析 考点一、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名师点睛】 1.近代以来的侵华战争及其影响 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1840 年~1842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年~1860 年)、中法战 争(1883 年~1885 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 年~1895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1900 年~1901 年) 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影响 ①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无视人民生存权,掠夺人民财产和国家财富, 毁坏中华文明遗产;②政治上,列强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 的主权的完整;③经济上,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④中国逐渐沦为受 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1)原因: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 国的狂潮。 (2)过程 ①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②1897 年 11 月,德国派兵占领了胶州湾。 ③1897 年 12 月,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④随后,英法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⑤“门户开放”政策 背景 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中国;军事实力不能与其它列强抗衡;满足美国工商界进 入中国市场的需要 内容 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利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也 能从中“利益均沾” 实质 为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影响 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3)影响:中华民族陷入了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试题演练】 1.1894 年《申报》写到: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尔乃不 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该认识( ) A.正确分析了这场战争爆发时的形势 B.反映了中国舆论界盲目自大的心态 C.高度肯定了洋务运动的作用 D.有利于坚定抗日信心 【答案】B 【解析】 考点二、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名师点睛】 1、日军的侵华表现:1894 年发动甲午战争、1900 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 年制造九一八事变、1937 年制造七七事变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 2、侵华日军的罪行: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屠杀、残害千万中国人(如 1937 年 12 月 13 日南京大屠杀); 发动细菌战、化学战、毒气战;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等。 3、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 年) ①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1937 年七七卢沟桥事变;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945 年,台湾回归)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经过: 提出——1935 年瓦窑堡会议;初步建立——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正式建立——1937 年 9 月国共合作 宣言的发表。 ③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协同作战。 正面战场:松沪抗战(1937 年 8—10 月、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国民党组织, 国共合作的一次战役)中的平型关大捷(八路军 115 师、抗战以来第一次胜利);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 役(李宗仁、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枣宜会战(国民党将领张自忠)和武汉会战。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940 年底、彭德怀指挥八路军) (抗战开始后,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人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 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 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a、 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具有正义性; b、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共工”) 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协同作战; d、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美、苏等国)。 ⑤抗战胜利的意义或影响或历史地位: a、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c、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是什么?对中日关系带来了什么严重影响? 问题实质——否认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和犯下的滔天罪行。 严重影响——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有悖于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 【试题演练】 1.从 1939 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 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用于研讨游击战;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这表明( ) A.国民党政府放弃了正面战场抗战 B.当时国共两党加强了军事合作 C.国民党政府认识到敌后游击战的价值 D.国民党抗战战绩卓著 【答案】C 【解析】 【三年高考】 14、15、16 高考试题及其解析 2016 年高考试题及解析 1.(2016 年江苏单科卷历史 9)下表是 1894~1914 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答案】A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 列强侵华•《马关条约》 【名师点睛】会区分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的区别,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 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 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 争夺路矿和办厂权。如图所示: 2.(2016 年全国新课标 1 卷文综历史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 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建成了当时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从 实力对比上来讲中国相对于日本是占据上风的。由“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可知西方人士判断中国 最终取胜的依据主要是他们认为洋务运动受到较大成效,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 项。洋务运动中虽然 对中国军队进行了西式改革,但也局限于部分,并没有对全部军队实现西式改革,所以 A 项不符合题意。 集权制度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虽然能够提高决策效率,但不利于调动全体的积极性,所以集权制 度对中国的影响不全是积极的,所以 B 项错误;当时中国是列强侵略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所以中国不 可能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所以 D 项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 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 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洋务运动的认识和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的一次近代化改革,其改革 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洋务企业和军事国防上,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建成了北洋海军在内的三支海军,当时 中国的军事实力相对于日本来讲是占据上风的,所以某些西方人士对中国的获胜抱积极态度。但洋务派 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了改革,内里还是封建专制制度。所以表面强大,是实际还是不堪一击。其失败的最 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变革,这就决定了洋务运动最终必然失败。由此就要求学生在备 考过程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决定事物发展的本质条件,从而对历史问题进行正确分析。 3.(2016 年上海卷单科历史 19)当某条约的若干条款传出后,光绪皇帝发出“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 何以为天下主!”的哀叹,台籍京官及举人纷纷声言“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该条约应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马关条约》 【名师点睛】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 230 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 1 万官兵到达“夷洲” (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称台湾为“流求”,隋王 朝曾三次出师台湾。到宋元时期,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 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 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16 世纪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郑成功带领中国军民收复台湾, 成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广大人民的敬仰。1684 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 福建省。 4.(2016 年上海卷单科历史 20)右表中的内容摘自中国近代的一部论著,它应该是(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严复的《天演论》 C.梁启超的《瓜分危言》 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答案】C 【解析】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时务报》与《天演论》 【名师点睛】中国在近代真正产生民族危机感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之后,这之前的中国人没有意识 到中国同西方的差距,但是当被自己的邻国日本打败之后受到了深深的刺激。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思想 和运动,最有名的就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救亡图存的一次伟大尝试,其中不仅包括梁 启超、康有为这样的政治家,还有像严复这样的科学思想家。 5.(2016 年上海卷单科历史 33)“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 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 断不可行。”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 ) A.有条件地支持变法 B.希望清王朝复兴 C.祖宗之法不能变 D.反对洋务运动 【答案】A 项 3 分,B、C 项 1 分,D 项 0 分 【解析】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的觉醒与抗争·清末新政·新政的举措 【名师点睛】我们往往对慈禧太后的印象都是冥顽不化,因循守旧。其实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支持中国进 行改革的,但这种改革是有一定限制的。清朝末年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往往称之为清末新政。新政 中涉及到了预备立宪,建立新式学堂,学习西方的制度等等。但这都是一种被迫的改变,而且为时已晚, 没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6.(2016 年上海卷单科历史 38)租界见闻(11 分) 1886 年 8 月 7 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对上海租界作了如下描述: 租界之内,三国(指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力。美国和英国的租界联合起来,成立了类似于市政府 的工部局,还有由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法租界则有法国人建立的公董局。世界上很少有城市的市政管 理像上海这样运转良好。 上海警队(巡捕房)的组织相当完善,警力充足。警官包括欧洲人、印度人和清国人。欧洲人穿着规范的伦 敦制服,印度人的警服介于伦敦和印度服装之间,而清国人的警服几乎与他们的传统服装没有区别。 我们对一个城市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这里有很好的下水道,有清洁的供水系统和完善的照明系统,个 人财产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人们没有失窃和失火之苦,居民们可以在路况极好的街道上舒适地行走。 问题: (1)根据材料,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有哪些印象? (3 分) (2)你如何看待该文作者对上海租界的描述?(8 分) 【答案】(1)水平 1:能从材料中提取完整的信息 ·租界内行政管理自成一体;租界警队组织完善;拥有比较完善的公共管理设施。 水平 2:能从材料中提取部分信息 其他答案。 (2)水平 l:能根据文本作者的立场、视角等对文本进行评价 ·作者对上海租界的描述有其符合事实的一面。在西方人的管理下,租界内出现了近代城市供水网络、公 共照明系统以及公共道路系统,治安保障机制比较完备,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城市建设的现代化。但是由于 作者外国人的身份,他对租界的市政管理大加赞美,却忽视了以工部局为代表的“独立的行政权力”,是 脱离中国政府行政管理和法律管辖的殖民政权,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严重侵害。租界内的公共管理系统虽然 完善,但主要是为了保障外国人生活的安全与与舒适。这些都表明租界乃“国中之国”的事实。 水平 2:仅能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 水平 3:没有结合文本材料回答问题 其他答案。 【解析】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评价。材料中是作者对上海租界的一种描述,字里行间透漏出作者的态度, 但是本题关键就是要发表出自己的态度,因此我们的态度要足够鲜明,可以合作者一致,也可以有不同的 见解。在表述态度的时候也可以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根据政治、警队和公共设施来分析。此外在论述自 己的态度时要充分地结合材料,做到言之有物。对材料的理解要充分,一分为二的看待租界这一问题,不 能一棒子打死。 【考点定位】上海历史的变迁·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名师点睛】租借和租借地是有区别的。租界是指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通商口 岸或城市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贸易的一定区域,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侵略的据点。 “租借地”是指帝国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将其划定的地区强行“租借”。租期 25 年至 99 年不等。 近代中国第一块“租借地”出现在胶州湾〔今青岛〕。“租界”和租借地直接由帝国主义各国管理,是半殖 民地旧中国的地区性殖民地。 7.(2016 年新课标 3 卷文综历史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 1898 年至 1910 年,清政府又主动 开设了 30 余个商埠。 图 9 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3 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 (6 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 分) 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 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甲午中日战争·通商口岸 【名师点睛】本题是本套试卷中的最大亮点,类似于 2013 年高考新课标 1 卷 41 题。以自开商埠为切入 点,深入考查到了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多种 能力,典型的体现出新课标高考改革的理念。本题的命制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近代化史观为指导,以教材 知识为依托,较好的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本题 启示:41 题每年都会变,所以复习备考时,不要刻意追求押题,对广大师生来说首先要有新课程的理念; 其次要尽量的多做开放性试题,既可培养考生应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各种题型的基本的解题技巧及格 式。 8.(2016 年新课标Ⅰ卷文综 30)1943 年 8 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 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 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抗日战争为切 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认识和理解。本题涉及到了国共关系,契合了当前海峡两岸、 祖国统一的时政热点。在国民大革命中,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了 第二次合作。在当前形势下,为早日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呼吁国共实现第三次合作的呼声不绝于耳。 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中要时刻关注时政热点,保持对相应热门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9.(2016 年新课标 3 卷文综历史 30)图 4 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图 4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抗日战争,具体是九一八事变后的局部抗战。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 点“1932 年”和主旨“抗敌”等信息,联系到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在这一大背景下,全国抗日救 亡运动高涨,民族火柴工业也不例外。应该选 D。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从材料中 体现不出来,所以排除 AB。19 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所以排除 C。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读图理 解能力。本题以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的热点,以民族火柴工业为切入点,正体现了新课标以多种载体考 查考生能力的命题思路。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时间点“1932 年”和主旨“抗敌”等信息,再联系 教材内容,答案就呼之欲出了。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加强对历史基本史实的掌握,特别是加强对 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一定要掌握给出“时间”类试题的解法,必须要从这些时间中联系到相关历史 事件。这类试题在高考选择题中比重很大,最能考出考生的历史学科基本功。 10.(2016 年海南卷单科历史 20)1942 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 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 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A 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 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台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 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答案】B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中共土地政策 【名师点睛】本题以 1942 年中共中央的某项规定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 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推理能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 共产党在根据地实施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团结了各阶层共同抗战。“抗日战 争”作为长效热点和教材主干知识,一直是全国和各地方高考试卷的高频考点,我们在复习备考时不得不 重视。 11.(2016 年上海卷单科历史 35)右侧漫画表达的主旨应是( ) A.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勃勃,妄图控制中国 B.英美等国态度暖昧,按兵不动 C.中国奋起反抗,站在反法西斯斗争的前沿 D.中日战争一触即发 【答案】C 项 3 分,A、B 项 1 分,D 项 0 分 【解析】 【考点定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名师点睛】中国抗战胜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 1931 年日本发动 侵华战争,使中国大片土地沦失,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之际,1936 年经过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国共 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了,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农民、 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 量。1937 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2.(2016 年江苏卷历史 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 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 其产生影响的是( )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D.“中体西用”思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天朝田亩制度》主张体现以平均地产为核心的平均主义思想,故 A 项“有影响”,不 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吸取基督教的思想,故 B 项“有影响”,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中“拜上帝 教”是吸收儒家大同思想,故 C 项“有影响”,不符合题意;“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思想主张,故 D 项“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名师点睛】本题从《天朝田亩制度》角度考查太平天国的思想。以洪秀全为教主的拜上帝会的创立,其 主要思想理论来源是梁阿发编写的通俗布道书《劝世良言》。它并没有全面、系统地介绍基督教教义,而又 不时援引中国传统观点来印证《圣经》。拜上帝教的思想来源于三个部分:1.中国儒教教义。 2.中国农民 的大同思想。3.西方基督教教义。 13.(2015 年江苏卷历史 6)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 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名师点睛】从客观上分析,主要由于太平天国发生在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时代,它所 要对付的敌人,不但有掌握全国政权、作为封建势力中心的清朝统治者,而且还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 因此所遇到的敌人相对来说汐比较强大。从主观上分析,由于太平天国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 民战争,是农民阶级局限性决定的。 2015 年高考试题及解析 1.(2015 年山东卷文综 17)图 5 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 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9 世纪中后 期至 20 世纪初的中外关系变化。 【名师点睛】本题学生首先要注意时间,主要是从 1871 年至 1921 年,由此联系在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在中国侵略的具体情况,如地位势力的消长,侵略具体内容的变化: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 为主等;其次要注意曲线的总体趋势,第三要注意两个“节点”:一是 1881 年,一是 1911 年。再结合相 关知识判断解答。 2.(2015 年安徽卷文综 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 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 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调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紧扣题干中 的关键信息,即“拿破仑三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拿破仑三世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可 以得出本题的时间范围,由“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归 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即得出外国人深入到中国内地,且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到北京,综合 判断得出,此条约应该是《北京条约》,B 符合题意;而 ACD 条约内容与时间上均与题意无关。故选 B。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北京条约》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而且本题的材料选取与设问都比较的巧妙,通过拿破仑三世的评论, 来考查近代的不平等条约,角度新颖。高效解答类似选择题需要在阅读史料的同时,抓住关键性词语,如 本题中的“拿破仑三世”是给出了时间信息,“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 设慈善机构”给出了条约的内容信息,综合即可判断出正确答案。 3.(2015 年四川卷文综历史 5)图 1 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答案】D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 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名师点睛】本题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相关内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素材,旨在考查学生识别图 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属于高考重要考向, 此题考查到了。审题时候抓住“美国国旗”,这是关键所在。再结合“他国国旗”给予正确认知和准确判 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本题实际上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和总体认知能力。着眼点在于把握“《马关 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4.(2015 年上海卷历史 20)1860 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 三国合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合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B 【考点定位】天朝的危机•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旨在考查考生时空意识、史实理解以及材料处理的历史思维能力,即了解重 要事件及其特征和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以曾国藩在前线接到某合约条款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 对《天津条约》的认识。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南京条约》是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天 津条约》是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定的,《北京条约》是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而《辛丑条约》是在 1901 年签订。“近代中国的屈辱史”是全国各地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因此需要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加强以重视。 5.(2015 年新课标Ⅰ卷文综 30)1933 年到 1937 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 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 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抗战准备。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 1933—1937 年,在沿海战略要地和重要城 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从防范的地理方向来看, 不是针对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和红军,也体现不出“削弱各地军阀”的意图;这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 针对日本作出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所以本题答案为 B 项。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国民政府抗战准备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材料新颖,以 1933—1937 年国民政府的抗战准备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国民政府抗战的认识,契合了时代热点。 解题时注意材料中“1933—1937 年”、沿海“要塞区”、“城市和交通线”等信息,不难得出答案。鉴于 当前中日关系和两岸关系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对抗日战争特别是国民政府的抗战还是要特别关注。 6.(2015 年新课标Ⅱ卷文综 30)1938 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 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 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答案】B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日军的经济侵略。 【名师点睛】回答本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排除法,A 范围扩大排除,D 物资无货币无关排除,C 使用区域错误 排除,只剩下 B 选项。此外,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现象的产生必然有其发展的必然性,日本既然有 此举动说明对他有利有利,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实行的侵华 政策是以战养战,这就不难解释它这么做的目的是转嫁战争危机了。 7.(2015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7)右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 75 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 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答案】C 【解析】美国特种部队的徽章上面有国民革命军的“青天白日”和“缅甸之星”的标志,再根据徽章上面 的时间 1942 年,可以判断出这是二战期间中美合作击败侵缅日军的历史事件。所以本题选 C。A 项表述错 误,题中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并不是国共内战时期。B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 项对材料的理解不全面, 材料不仅体现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更体现了中美合作的史实。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美合作抗日。 【名师点睛】本题以一张美国特种部队徽章的图片来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不仅要求学生对基本史实 掌握牢固,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读图能力,能把图片中体现的信息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难度较大。现在 的历史选择题中的材料非常多样化,不仅有文字材料,还有图片材料和表格材料,在平时要加强训练,尽 量让学生多接触各类题目。 8.(2015 年安徽卷文综 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 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 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A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国共合作抗日 【名师点睛】本题的解答类似于 15 题,均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也是常见性选择题,没有多大新意,但是依 然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解题时首先找出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相关史实综合判断即可得出正 确答案,此类题目是安徽甚至全国卷都经常采用的命题方式,需要学生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去不断训练与 总结,提高自己的解题的能力。 9.(2015 年重庆卷文综历史 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 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对敌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 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答案】B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名师点睛】本题迎合了今年的热点史实——抗日战争,属于判断推理式的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时需要能 够以试题为切入点,调用已学的相关史实,特别是时代背景,然后综合所给信息,分析判断获取正确答案。 另外也要求教师在今后的考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周年热点史实的讲解,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要对周年纪念的 史实多多关注。 10.(2015 年江苏卷历史 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 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937 年 7 月 7 日到 1938 年 10”“ 国民党政府的对 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的信息说明国共两党创立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故 D 项正确;1936 年西安事变的 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 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从 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 事变到 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御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 B 项错 误;“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故 C 项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全面抗战开始。 【名师点睛】1931 年,日军进攻东三省,中国开始局部抗战。1937 年 7 月 7 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 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随即进入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泸沟桥 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随后日本派遣陆军十多万人入侵中国,北平,天津相继失守。抗战成为全 民族的抗战。 11.(2015 年上海卷历史 26)南京某大礼堂,门外有“和平永奠”的牌楼,又有胜利屏一幅,上缀大红“V” 字。门内正面悬挂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这一场场景出现在( ) A.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 B.日本无条件投降后 C. 改定新约运动中 D. 渡江战役胜利后 【答案】B 【考点定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旨在考查考生时空意识、史实理解以及材料处理的历史思维能力,即了解主 要历史事件和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本题以南京某礼堂某场景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抗日战争胜利 的认识。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和平永奠”的牌楼、胜利屏、大红“V”字、中美英苏四国的 大幅国旗等信息说明这是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仪式。抗日战争是全国各地高考命题的热点,因此 我们复习备考时对抗日战争部分一定要重视,掌握透彻。 12.(2015 年上海卷历史 28)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世界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如果 由你来为学校策划一个“共同记忆:影像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念展,可选择下列那些资料?( )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图片①体现的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集中营的惨状;图片②体现的是二战 后期苏军攻克柏林的场景;图片③体现的是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图片④体现的是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 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A 项,其他三项可以排除。 【考点定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南京沦陷与南京大屠杀;“大萧条”中的资本主 义世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纳粹暴行和德国投降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旨在考查考生时空意识、史实理解以及材料处理的历史思维能力,即了解主 要历史事件和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力。本题以四幅图片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认 识。本题对考生来说比较容易,解题的关键是提取图片信息。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全国各地高考命题 的长效热点,因此我们复习备考时对该部分内容一定要重视,特别要注意教材中的图片等内容。 13.(2015 年重庆卷文综历史 14)(34 分) 材料一 高祖皇帝晚年手敕太子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及登基)以来, 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 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摘自【明】梅鼎祚编《两汉文纪》 材料二 1942 年 5 月 22 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 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 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 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 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材料三 1944 年 6 月 6 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 BBC 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 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优秀的战士可以分为两种:不莽撞的与莽撞固执的。我是后者。人必 须选择自己的一种方式,然后坚持下去。武器在更新,但使用武器的人并没有改变。你要客观地读历史, 多读些人物传记,你必须知道历史上的人们是怎样做出反应的。要赢得战斗,你绝对不能怀疑你有能力做 个好士兵。我所取得的成就在于,你一直相信我对军事的判断是正确的。 ——摘编自【美】安德鲁·卡洛尔《美军战争家书》 (1)根据材料一,回答汉高祖对太子的要求及其原因。(6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禁学”的具体表现。 (2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封家书的主要内容。(4 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 日战争中的地位,(2 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何?(4 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了让儿子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巴顿提出了哪些建议?(6 分)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此次军事行动”的名称及历史意义。(4 分) (4)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家书的认识。(6 分)(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答案】 (1)要求:勤奋学习;自己写奏章。(4 分)原因:汉高祖对读书无益的反思。(2 分)表现:焚书坑儒。(2 分) (2)内容:部队的生产与生活;对妻子、女儿的思念及夫妻间的相互鼓励。(4 分)地位:逐渐成为抗日战 争的主要战场。(2 分)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4 分) (3)建议:坚持自己的选择;客观地从历史中学习;要有充分的自信。(6 分)名称:诺曼底登陆(或“霸 王战役”)。(2 分)意义: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2 分) (4)【评分参考】略(6 分)。(注:这是开放性试题,没有提供高考官方统一答案,意即:言之有理,酌情 给分) 【解析】 (2)第一小问内容,材料二“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可 知向妻子介绍自己在部队的生产与生活情况;“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 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 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可知对家里妻儿倍加思念,同事期望夫妻双方努力慰藉彼此; 第二小问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成为全面抗战时期的主战场;第三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作 答,可知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 出了重大贡献。 (3)第一小问建议,材料三“人必须选择自己的一种方式,然后坚持下去”可知坚持自己的个人抉择;“你 要客观地读历史,多读些人物传记,你必须知道历史上的人们是怎样做出反应的”可知力求客观地从历史 中学习他人;“要赢得战斗,你绝对不能怀疑你有能力做个好士兵”可知内心必须要充分自信;第二小问 行动,材料三“1944 年 6 月 6 日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结合历史史实可知是二战后期 的诺曼底登陆;第三小问意义,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4)第四问,这是一道主观性很强的题目,学生可以依据一定的原则来回答,这个原则是要依据家书写时 的背景来确定,回答本题时要注意要结合世界反法西斯这个大的背景,不要仅仅依据中国抗战的一个背景 来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高祖对秦朝“焚书坑儒”的反思;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 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协同作战。 【名师点睛】本题以不同时期不同历史人物的家书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回答本题时要 具有高度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准确的把握材料内容,然后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本题对 学生的能力考查层次较高,突破了以往试题的考查方式,以家书的方式考查相关的史实,这就要求我们教 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思维活跃,灵活而机动的传授知识。 2014 年高考试题及解析 01.(2014 年全国大纲卷文综 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 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 世纪 70 年代 B.19 世纪 80 年代 C.19 世纪 90 年代 D.20 世纪 20 年代 【答案】C 【解析】 考点:(全国大纲卷旧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 背景(甲午战后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名师点睛】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并于 1903 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由此,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涌现出张誉、荣宗敬、荣 德生等一批实业家。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 热潮。从甲午中日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02.(2014 年山东文综 18)“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 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 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D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名师点睛】甲午战事后期,求“变”思潮已在鼓荡。光绪帝的刻意引导,致使官员士子纷纷上奏言事, 其中包括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徐桐、军机章京户部员外郎陈炽、广西按察使胡燏棻、户部主事聂兴圻、陕 西按察使李有棻、委散秩大臣信恪、南书房翰林张百熙、翰林院编修丁立钧、掌浙江道监察御史易俊、翰 林院编修阎志廉、翰林院侍讲学士瞿鸿禨、翰林院侍读学士准良、詹事府少詹事阔普通武、吏科掌印给事 中余联沅、吏科给事中褚成博、广东进士康有为等。文廷式说:“和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 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法,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 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汪康年也说:“京中言变法者甚多,自上上下下几乎佥同。” 03.(2014 年天津文综 0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 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 年 1 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 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 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 项与题干后面的信息“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 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不符,故 A 项错误;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D 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从题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到“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再到“取消美、英 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可以看出,中国的外交逐渐自强,故 C 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 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废除治外 法权) 【名师点睛】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日本及德、意宣战,同美、英、苏诸国结成盟邦,而 中国与英美等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存在,不仅于《大西洋宪章》和《二十六国联合宣言》精神不符,而且由 于中国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不平等条约已失去实际意义,因此,中国再次向美、英两国提出取消不平等 条约。美国鉴于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力量,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于 1942 年 8 月决定即时放弃在华 特权,并将此意及美方拟就的简明条约草案通知英国。9 月 8 日,英国正式复告美国,亦认为废除在华治外 法权之时机已到。于是,10 月 9 日美、英两国政府分别通知中国政府,声明愿即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 他有关权益。 4.(2014 年重庆 文综 06)从 1876 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 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 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答案】D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外交斗争 【名师点睛】为了民族富强,李鸿章也的确做了许多实事,但他依然被许多国人骂为卖国贼。但与国人对 李鸿章的评价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西方对李鸿章的评价却极高。因为李鸿章倡导的洋务运动,因而在西方 拥有极高的声望。他们称李鸿章为世界三大伟人之首。西方许多人甚至只知道有李鸿章,却不知道有清王 朝。1896 年,因签署《马关条约》而被免职的李鸿章对欧美进行了一次访问。所到之处,各国都以极高的 规格迎接这位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李鸿章在访美时,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礼遇”。纽约万人空巷,李鸿章 受到 50 万民众的盛情欢迎。克利夫兰总统专程赶赴纽约迎接李鸿章的来访。正是李鸿章在西方拥有较高的 声望,所以面对棘手的外交事宜,洋人多次提出非李鸿章不谈。李鸿章敢于与洋人据理力争,在一些关键 问题上,洋人还是能够做出很大的妥协,这也使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化解了一次次的危机。所以说让李鸿章 签定条约,在权衡中国的利权关系上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2014年江苏单科05)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 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 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 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 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答案】B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名师点睛】中国自隋朝起,因为国力强盛,建立了以中国为宗主国,周边国家为附属、藩属国的天朝体 系。而附属、藩属国对中国称天朝宗主国,如高句丽、琉球、吐谷浑等国称中国为天朝。历代封建王国对 本国、本王国的称呼,意指本国本朝是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在各个方面领先于周边其他“蛮 夷”的“天朝大国”,如:(清)陈康祺所著《郎潜纪闻》卷一:“蕞尔岛夷,知天朝有人,或不至骄横如 此。” 同时,“天朝”亦是封建时代臣下对本朝朝廷的尊称。 6.(2014 年上海单科 19)以下图表反映了五口通商各口岸的关税收入变化,其中口岸甲是 A.宁波 B.广州 C.上海 D.福州 【答案】C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五口通商 【名师点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照 1842 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 1928 年的上海外滩上海在 1843 年 开辟为中国五个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英国、美国和法国陆续在上海设立了居留地,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於 1855 年小刀会的广东人刘丽川、1860 年 6 月太平军赖文光、1862 年初太平军李秀成共三次占领部份上海发 生战役,1854 年成立了自治机构工部局,事实上演变成独立于清朝地方政府行政与司法管辖权之外的租界。 开埠后的近代上海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少数的国际[1]化大都市之一, 被称为“十里洋场”。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未被战火所波及,并享有实际独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国际联系, 同时也给上海带来了时至今日的持续繁荣。 7.(2014 年海南单科 14)1899 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 主张,1900 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名师点睛】1899 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 等的照会。 门户开放: 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 府现行税率 5%征收关税; 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 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 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 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侵略中国的新阶 段。美国在用武力并吞菲律宾以后,又在对华关系中提出了这项政策,而且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公开反对这 个政策,从而在国际上捞到了很大的虚誉,扩大了它在中国的影响。从此,美国作为一个大国,有了它独 立的对华政策,而不再追随和附和其他国家,充当次要的角色,它在列强侵华活动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 高。从此,美国更积极、更活跃地参加帝国主义大国在中国的角逐。 8.(2014 年全国大纲卷文综 18)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年份 佃农(%) 半佃农(%) 自耕农(%) 1935 年 29 24 47 1936 年 30 24 46 1937 年 37 26 37 1938 年 38 27 35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 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土地兼并的趋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图表分析可知:佃农和半佃农从 1935 年到 1938 年所占农村从业人数的比例在上升,而拥 有自己土地的自耕农人数在不断减少,这意味着无地和少地租种地主土地的人数在增多,而自有田农民在 减少,说明农村失地现象越来越明显,这种形势客观上反映出土地集中、兼并的趋势;选项 A 的表述不符 合历史事实,在国民政府统治期间,实行的土地所有制度基本上就是封建土地私有制,从来没有发生过变 革;而从表格农村农民身份的变更看不出来 B、C 两项所述的农村生产结构和耕作方式的变化。 考点:(全国大纲卷旧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下册·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和抗日战争·国民党统治区的农 村经济·土地兼并(教材、考纲并无明显考点) 【名师点睛】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族大发国难财,官僚资本迅速膨胀。他们利用用中控制的中央、中国、 交通、农民四大银行,无限制地发行法币,独占全国金融业,获取暴利。国统区物价暴涨。 民族工商业 遭到官僚资本排挤和剥夺,奄奄一息。同时,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大地主、大买办,还大量兼并土地,残酷 剥削人民。 9.(2014 年新课标 2 文综 30)1937 年 11 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 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 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 于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答案】A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外交政策 【名师点睛】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顾维钧受中国政府委派,参加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不畏日本阻 挠甚至生命恐吓,坚持进入中国东北实地考察并且独立进行了许多工作,向调查团提出了揭露日本侵略行 径的长篇备忘录,对调查团施加影响,为中国争取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顾维钧长期出任驻美 大使,为中国抗日战争在美国奔走呼号,争取援助。1945 年 6 月 26 日代表中华民国政府首先签署了《联合 国宪章》。 10.(2014 年重庆文综 08)1940 年 12 月 23 日,重庆《大公报》报道:“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旂为庆 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联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 义和平’四字,以颜其额。”此图赠与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 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 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 【答案】A 【解析】 考点: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 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战争 【名师点睛】珍珠港事件前,美国意识到战争脚步的逼近,开始加大对中国的援助。1940 年 9 月,美国宣 布对日禁运废钢铁。1940 年 12 日 2 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提供给中国 1 亿美元贷款的议案。1941 年 3 月, 罗斯福宣布《军火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经过激烈争论,罗斯福总统和军方、外交部门终于决定为中国 提供 100 架 P—40 型战斗机,并采纳陈纳德的建议,同意预备役军官和从陆军航空队和海军陆战队航空部 队退役的人员,以志愿航空队的名义去中国协助抗日战争。1941 年 6 月间这批飞机陆续到货。1941 年 7 月 10 日,第一批美军志愿人员由旧金山启程前往中国。他们的护照上,显示着音乐家、学生、银行家和农民 等五花八门的身份。第二批人员于同年 11 月来华。1941 年 8 月 1 日,美国空军志愿队正式在重庆成立,陈 纳德为上校指挥官。这就是在抗战后期空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飞虎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美 国人民也以各种不同形式支持和援助中国的抗日斗争。1940 年 9 月,“美国妇女援华运动委员会”,发起 “希望书”签字运动。在“希望书”上签名的美国公民达数百人,她们还捐赠了 3 万余美元,并在 9 月 26 日举行了赠献典礼,典礼上,当时中国驻美大使胡适代表中国妇女界接受了这份捐赠,并把“美国妇女援 华会”的盛意转达给宋美龄。宋美龄立即复电向“美国妇女援华会”致谢。 11. (2014 年高考新课标 1 文综 41)(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 1960 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奈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 确,符台历史事实。) 【答案】答案要点: 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 粉碎了日军 3 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 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还提供了下 面的答案可以参考一下。 修改建议: 注意: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台历史事实。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战争 【名师点睛】抗日战争是高考命题的长效热点。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情况来看。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淡 化国共双方的斗争与冲突,突出国共合作抗日、全民族抗战的特征;二是突出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的联系,强调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和民族牺牲。 【两年模拟】 2016 年名校模拟题及其答案 1.(2016 届福建漳州平和县一中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 27)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D.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题中关键信息“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 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可知,义和团运动失败,使中国人民认 清了清政府专制卖国的本来面目,拥护、支持清廷的态度变成反对、推翻清廷的态度,即有利于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答案为 D。A 选项说法错误;B 选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C 选项不是义和团运动 的影响。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2.(2016 届广东清远高三上期期末文综历史试卷)1942 年 2 月蒋介石出访印度,英国舆论认为中国“以 远东眼光共保合作,为惟一解决英属地途径”,美国舆论认为蒋“动员印度之庞大潜力,则所予同盟国 之帮助,实不可限量”。中国领导人的这次印度之行( ) A.有利于中印关系发展 B.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 C.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推动中印共同反攻抗战 【答案】B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3.(2016 届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1935 年徐悲鸿说:“艺术家即是革命家, 救国不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苟能提高文化,改造社会,就充实国力了。欧洲哪一个复兴的国家,不是先 从文艺复兴着手呢?” “七七”事变后,徐悲鸿积极宣传抗战和以画人为主写实主义主张。材料反映出 的文化观是 ①文化是时代的声音 ②文化的丰富性是由文化的多样性构成的 ③注重文化社会效益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依据题干中“‘七七’事变后”可知是在抗日战 争时代的背景下绘制,①符合题意;②④的表述不合题意,因为题干中仅是阐释了绘画与时代的关系, 也无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阐释;由“艺术家即是革命家,救国不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苟能提高文化,改造 社会,就充实国力了”突出了文化的时代作用,③符合题意,据此分析可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中国军民的抗日 4.(2016 届安徽省蚌埠市高三下期中历史试卷)19 世纪中期,英国人看穿了天国,认为其虚弱无力、不 堪扶持,所以《泰晤士报》严正表示,“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摘取金苹果的龙,最终英国政府作 出了‘选边’的决定”。此处“选边”的含义是 A.没有太大作用了,干脆淘汰 B.保持中立,静观其发展 C.没有利用价值了,让其靠边站 D.放弃中立,参与镇压“叛军” 【答案】D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英国的态度 5.(2016 届广东清远高三上期期末文综历史试卷)1942 年 2 月蒋介石出访印度,英国舆论认为中国“以 远东眼光共保合作,为惟一解决英属地途径”,美国舆论认为蒋“动员印度之庞大潜力,则所予同盟国 之帮助,实不可限量”。中国领导人的这次印度之行( ) A.有利于中印关系发展 B.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 C.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推动中印共同反攻抗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可以看出,英美舆论都对蒋介石出访印度给予了高度评价,这说明中国领导人的 这次 印度之行,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选 B;题干主旨在于反映英美舆论对蒋介石出访印度给予了高 度评价,有利于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合作,因此中印关系不是主旨,故 A 错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是 在 1942 年元旦,发生在蒋介石这次印度之行之前,故 C 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6.(2016 届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1935 年徐悲鸿说:“艺术家即是革命家, 救国不论用什么样的方式,苟能提高文化,改造社会,就充实国力了。欧洲哪一个复兴的国家,不是先 从文艺复兴着手呢?” “七七”事变后,徐悲鸿积极宣传抗战和以画人为主写实主义主张。材料反映出 的文化观是 ①文化是时代的声音 ②文化的丰富性是由文化的多样性构成的 ③注重文化社会效益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中国军民的抗日 7.(2016 届宁夏银川普通高中高三 4 月质检文综历史试卷)恩格斯说:“没有那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 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比较近代以来,两次中日战争中国一胜一败的结局,抗日战争对中国进程最 重要的“补偿”是( ) 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人民的力量 D.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中国革命进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没有那一次巨 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说明每一次“灾难”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中中共领导的人民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 命在全国的胜利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故 C 项符合题意。A 选项说法不准确,刺激一词应该适用于抗战胜 利之前近代化的过程;B 选项说法没错,但是没有 C 选项合适;D 选项不符合“补偿”。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意义与影响 2015 年名校模拟题及其答案 1.(2015 届广东六校高三第四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 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材料中“变乱” 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 D. 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2.(2015 届天津和平区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会审公廨是 1869 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 特殊司法机关,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 诉讼案件。会审公廨制度规定,当事人不用跪堂,还可以聘请律师,证人必须到庭接受双方交叉询问,对 被告人不能刑讯逼供等。据此判断会审公廨制度 A.维护了中国司法的自主权利 B.说明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勾结起来 C.有利于近代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 D.反映出清朝法律已与西方兼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到这种司法程序已经具有近代 司法制度的雏形,这一现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司法制度的进步。故本题选 C 项。A、B、D 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司法·租界司法 3.(2015 届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卷)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 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1859 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 年划归总 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 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这种转变反映了 A.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B.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启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答案】C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两次鸦片战争·影响。 4.(2015 届湖北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 5 月适应考试文综历史卷)1864 年,普鲁士公使在大沽口私自捕 捉了三艘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当时两国是敌对国),满清政府根据国际法严重抗议。最后,普国退还商船 并支付 1500 美元赔偿金。这在本质上说明满清政府( ) A.领土主权意识增强 B.利用近代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C.满清政府的国际视野逐渐加强 D.开始利用国际法维护本国权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外交的发展变化。分析选项,A 与题意不符,普鲁士的行为并未侵犯中国的领 土主权;B 与题意不符,清政府的行为并不是解决普鲁士与丹麦的矛盾,而是普鲁士的行为侵犯中国的利益; C 与史实不符;D 项符合题意,清政府成功地利用国际法维护了本国利益。 考点:近代中国的外交·满清政府的外交·认识 5.(2015 届福建三明普通高中毕业班 5 月质检文综历史试卷)1943 年 1 月 11 日中美政府、中英政府分别 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 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等条约。这些条约的签定 A.调动了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积极性 B.彻底废除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答案】A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外交 拓展试题及其解析 1.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 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 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 A.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洋务运动之后 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根据材料信息,从“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 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显然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 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此以后”即是指签订《马关条约》以后,该不 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D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 项不 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B 项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C 项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马关条约》的签订 2.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冲击——反映”模式 ②“侵略——革命”模式 ③“早期启蒙”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 A.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 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 【答案】B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影响 3.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 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 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 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反映了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重视国际条约的规范性和约束力,故 C 项正确。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过于片面,故 A 项排除。守约不一定意味着卖国立场,故 B 项排除。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过于绝对,故 D 项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外交近代化 4.阅读表格外国在华设立的工厂及资本数(资本单位:千元)( ) 年份 英国 日本 德国 俄国 工厂数 资本 工厂数 资本 工厂数 资本 工厂数 资本 1895-1901 14 15732 1 140 4 3374 5 2469 1902-1907 17 20567 20 11244 4 2448 4 1716 1908-1913 6 13391 28 14946 4 1859 8 2463 总数 37 49681 49 26330 12 7681 17 6648 上述数据反映了 A.欧亚列强经济实力的强弱 B.列强在华侵略势力的变化 C.英日同盟的积极作用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后果 【答案】B 【解析】 考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近代列强在华资本投资•特点 5.近代著名报纸《大公报》在《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 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这一报道反映出 A.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和平 B.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 C.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社会地位 D.大众传媒是影响当时形势政局的重要力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国共重庆谈判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内容 可知是大公报报道了毛泽东到达重庆的消息,没有反映共产党的态度,故排除 A;题干主旨反映了毛泽东到 达重庆与国民党商谈建国事宜,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没有反映共产党地位的变化,所以 B 符合题 意,同时排除 C;D 项明显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庆谈判 6.1942 年 2 月 14 日,蒋介石在致罗斯福感谢美国对华贷款 5 亿美元的电文中说:“此次借款,除为军事 上之需要外,大部分将用以加强我国之经济机构,收回法币,紧缩通货,平定物价,保持战时生活水准及 增加生产。”这表明当时的蒋介石国民政府 A.出卖国家利益巩固统治 B.依赖美国进行抗日 C.既抗日又关注经济民生 D.消极抗日贪婪敛财 【答案】C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7.恩格斯说:“没有那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比较近代以来,两次中日战争中 国一胜一败的结局,抗日战争对中国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 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人民的力量 D.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中国革命进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没有那一次巨大 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说明每一次“灾难”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战争中中共领导的人民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 国的胜利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故 C 项符合题意。A 选项说法不准确,刺激一词应该适用于抗战胜利之前近 代化的过程;B 选项说法没错,但是没有 C 选项合适;D 选项不符合“补偿”。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意义与影响 8.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先定三湘,光复武汉,进而与 我友军会 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是 A.推动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B.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 C.促使工农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 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答案】B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民革命·北伐战争 9.下图中斜线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阶段的控制区。在这一局势下,中共( ) A.开始战略反攻 B.进行战略决战 C.召开第一届政协会议 D.准备发动渡江战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斜线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某一阶段的控制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以北地 区基本被共产党控制,故准备发动渡江战役,选 D。ABC 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渡江战役 10.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 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A. 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B. 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C.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 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这反映了山东解放区粉 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因此选 B。ACD 都不符合知识,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战略防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