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8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作业
通史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山西晋中5月调研)有学者指出,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他们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大到每个城市、每个村庄和每个家庭,以取代过去那种权力分散的松弛的政治状态。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 ) A.集中全国力量实现了国家统一 B.完善了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 C.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胜利 D.通过体制建设重塑国家形象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通过实行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故选D项。当时国家统一尚未完全实现,排除A项;此时国家民主政治体制属于奠基时期,排除B项;新中国的工业化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后期出现了重大失误,排除C项。 2.(2019·山东泰安二检)下列为我国“一五”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柱状图。这一投资结构体现了建国初我国( ) A.重工业位居于世界前列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 C.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国情 答案 D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这体现了我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是由于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以及当时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这体现了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国情紧密结合,故选D项。材料并未体现我国重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初期重工业基础薄弱,发展落后,并非居于世界前列,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排除B项;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这一时期轻工业、农业、城市公用领域投资比例较小,并未注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项错误。 3.(2019·河北保定二模)1947-1952年全国土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这些措施的贯彻( ) A.推动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B.有利于国家工业化的顺利开展 C.扭转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 D.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 答案 B 解析 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把私有制变成公有制,排除A项;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创造条件,故选B项;材料措施没有扭转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排除C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是从1953年开始,而材料的措施有很多是1953年之前的,排除D项。 4.(2019·海南海口调研)下面为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两幅宣传画。它们主要反映出( ) A.工业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B.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风貌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双百”方针推动艺术繁荣 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选好人”“办好事”“参加选举去”以及材料时间“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故选B项。图片体现的是政治信息,与经济和文化无关,排除A、D两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54年宪法的颁布,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C项。 5.(2019·内蒙古包头二模)毛泽东在八大会后说:“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当然要看条件,只要有原料、有销路,就可以搞。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如果有原料,国家投资又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这叫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 A.打开了认识社会主义的新思路 B.动摇了国营经济的主体地位 C.纠正了大跃进运动造成的影响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如果有原料,国家投资又有困难,社会有需要,私人可以开厂,这叫新经济政策”可知,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允许私人经营,是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故选A项。国民经济的主体以国有制经济为主,“动摇了”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于21世纪初,排除D项。 6.(2019·河南郑州检测)1959年4月,陈云在《给中央财经小组各同志的信》中指出:“对去年过多地招收了的一千多万工人,必须认真地加以精减,安置到农村去,以便压缩现有的购买力。今后必须严格控制职工人数。”党中央高度重视陈云的建议,随后开始精简工作。该工作的开展( ) A.全面贯彻执行了“八字”方针 B.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意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必须认真地加以精减,安置到农村去,以便压缩现有的购买力。今后必须严格控制职工人数”等可知,该工作的开展意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故选C项。1960年9月30日,中央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八字方针” ,1961年1月14日至18日,中共八届九中全会讨论批准了这个方针,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这一措施与体现“左”倾冒进思想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相反,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才逐渐开始,D项错误。 7.(2019·河北唐山二模)1961年1月初,周恩来在访问缅甸期间,对随同访缅的外贸部副部长雷任民说,你先不要回北京,直接去香港,确实搞清三个问题:一是能不能买到粮;二是运输问题能不能解决;三是中国银行能不能解决外汇问题。由此可见( ) A.新中国暂时承认了英国对香港的主权 B.中国政府明确收回香港主权的意图 C.香港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 D.中国推动粮食出口支援工业化建设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在两极格局下,香港是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新中国对香港的政策,排除A项;材料强调了香港作为中国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性,并未说明有关香港回归的信息,排除B项;根据材料“你先不要回北京,直接去香港,确实搞清三个问题:一是能不能买到粮”可知当时中国处于粮食进口,排除D项。 8.(2019·安徽江南十校二模)1978年11月,安徽省某县生产队的农民决定各自苦干一年。结果,该生产队1979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年至1970年5年的总和,人均收入是1978年的20倍,“乞丐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留了公积金。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 B.农村基层行政机构的调整 C.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试行 答案 D 解析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成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起点。但以包产到户、包产到组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是1978年安徽、四川的部分农民自发地试行的,故A项错误,D项正确。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B项错误;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错误。 9.(2019·河南洛阳三模) 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教授在解释中国市场化过程时,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如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作者意在说明( ) A.民间力量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B.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 C.边缘力量在政治变革中的强势地位 D.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答案 A 解析 根据“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可知,作者认为民间的改革推动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排除B项;材料反映边缘革命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但无法体现边缘力量的强势地位,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D项。 10.(2019·贵州二模)1987年12月深圳首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说明( ) A.宪法修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C.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 D.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宪法及时修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故选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排除B项;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性质没有变化,排除C项;21世纪初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 11.(2019·河南开封三模)右图为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漫画《国企民企赛跑》,作者意在说明( )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面临重要问题 C.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衡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国企民企赛跑》中代表国企跑道上的是一位胖子,而代表民企的跑道上的是一个精干的人,作者通过漫画说明这时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面临重要问题,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没有优先发展重工业,A项错误;漫画内容体现了国企和民企问题,没有体现经济结构比例是否失衡的问题,排除C项;D项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 12.(2019·山西二模)到2013年底,我国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例已经超过60%,税收超过50%,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的比重达到62%,解决了80%的城乡就业人口和90%的新增就业人口。这说明我国( ) A.社会主义经济本质发生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 C.市场经济发展推进国企改革 D.民间资本占据经济主导地位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我国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例已经超过60%,税收超过50%”可知,这时期中国公有制为主体下,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的比重达到62%,解决了80%的城乡就业人口和90%的新增就业人口”说明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就业的解决。由此可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因此这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A项错误;材料“我国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例已经超过60%,税收超过50%”体现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没有体现推进国营企业的发展,C项错误;由材料中数据无法得出民间资本占据经济主导地位,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辽宁葫芦岛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国前我国各历史时期人口发展情况一览表(不完全统计) 时期 人口数量 夏商周三代 传说1200万左右 战国到汉初 估计2000万左右 两汉时期 平均四、五千万 隋唐时期 平均5000万左右 两宋时期 最高峰时7681万 明洪武26年至万历6年 6054万到6069万 清乾隆初年 14000多万 清道光中期 41000万 民国时期(1912-1949年) 总体维持在45000万左右 ——摘编整理自《中国全史》 材料二 据统计,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人口大约有54000多万,此后国家组织了多次科学的、全面的人口普查。第一次人口普查在1953年进行,1954年公布结果: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1964年进行了第二次人口普查,结果为全国人口总数723070259人。1982年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这是一次现代类型的人口普查,当年获得结果以公报形式公布,全国总人口为1031882511人。 ——摘编自《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前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点并总结影响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建国前、后我国人口发展变化趋势的不同。简析新中国人口发展变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人口发展问题。 答案 (1)阶段性特点:明代(含明代)以前,人口增长比较缓慢;清代中叶,人口增长迅猛;晚清至民国,人口总数保持稳定,增长几乎陷于停滞。 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社会环境;思想观念;自然环境等。 (2)趋势不同:建国前,人口增长总体缓慢,变化有起伏;建国后,人口持续猛增。 影响:人口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人口增长过快也增加了社会负担和就业压力,制约经济发展。 (3)正确看待:不能放任,合理干预,根据形势变化,调整人口政策,使人口增减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最大限度释放人口红利。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变化,可以得出我国人口变动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再结合表格所体现的变化趋势作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第一小问中变化的特点,人口的阶段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如明清时期得益于新的高产作物的种植等原因,等等,将影响人口变化的社会因素等罗列出来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联系第(1)问作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人口增长带来的机遇与问题回答即可。第(3)问,要充分看到我国现在面临的人口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4.(2019·东北三校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阶段 阶段 概况 1983-1997年 1983年国家同意广东试点内地居民赴港探亲旅游,拉开了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序幕。1987年国家旅游局批准丹东市对朝鲜开展“一日游”,标志边境旅游的正式开始。1990年10月中国政府允许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但当时的旅游目的地仅限于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三个国家。国家严格控制出游活动的期限。 1997-2002年 “港澳游”名额限制放宽,出境手续办理更加便捷,亲属担保费用废止。边境旅游目的地扩大到几乎所有的边境省区,开放的边境旅游目的地国家有俄罗斯、朝鲜、蒙古、越南等国家。此外,在境外的时间不断延长,逐渐扩展到“三日游”、“八日游”。200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口数第一次超过1000万。 2002年-至今 2003年,港澳“自由行”全面开展。出国旅游限制得到很大程度地放宽,出国旅游全面展开。到2005年底,经中国政府批准并与有关国家达成协议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已经达到100多个国家。 ——摘编自徐晓颖《中国出境旅游人口 规模的增长、原因及发展趋势》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出境游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答案 (示例)趋势:政府对出境旅游政策不断放宽,限制减少。 原因: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内地和港澳居民交往逐渐频繁。随着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港澳游” 名额限制放宽,出境手续办理更加便捷。20世纪90年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时间的增加(如黄金周)政府的政策越来越有利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开放的旅游目的地增多,在境外的时间延长。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我国大力鼓励出境旅游。 解析 总结表格内容,归纳我国出境游的变化趋势,例如中国出境游目的地的增多,中国出境人口规模增长快,出境游的政策放宽等等,选取一种趋势作为论题,结合相应史实论述说明原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