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1-2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1-2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作业

‎1.2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精练)(解析版)‎ ‎(2019·合肥一中期中)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三颗行星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仅22光年,据此回答1~3题。‎ ‎1.“超级地球”应属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  )‎ A.适中的质量与体积 B.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 C.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D.适中的自转周期 ‎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答案】1.C 2.A 3.A ‎ ‎【解析】第1题,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从大到小是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地月系。据题可知:太阳系附近有三颗“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三颗行星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因此“超级地球”应属于银河系,C正确。第2题,“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这主要是其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第3题,液态水存在与温度有关,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较适中,使地球温度适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使地球上温度适中;地球的质量和体积与地球温度无关;宇宙环境的安全性与地球上的温度无关,A正确。‎ ‎(2019·河北邯郸一中期末)读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其中太阳辐射是其到达地面的部分,地球辐射指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进入宇宙空间的部分。据此完成4~5题。‎ ‎4.据图可知(  )‎ A.地球辐射的纬度变化比太阳辐射更剧烈 B.高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比地球辐射多 C.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总量总体达到平衡 D.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随纬度升高而递减 ‎5.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在赤道地区相对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天气状态 C.地形地势 D.洋流性质 ‎【答案】4.C 5.B ‎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大于地球辐射的纬度变化。高纬度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少于地球辐射,损失的能量多。综合全球范围看,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总量基本平衡。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随纬度升高并不是递减,是先变大后变小。第5题,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在赤道地区相对偏低,主要原因是赤道地区降水量大,阴雨天气多,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地面辐射也会变小。‎ ‎(2019·吉林一中期中)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释放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等,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据此回答6~7题。‎ ‎6.读上图,下列有关太阳活动与昼夜电离层电子浓度的高度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高于夜间 B.电离层电子浓度太阳活动高年要大于太阳活动低年 C.100~200 km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大 D.白天,100 km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在1011 cm-3以上 ‎7.太阳活动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气候异常 B.磁暴现象 C.长波通信中断 D.极光现象 ‎【答案】6.D 7.C ‎ ‎【解析】第6题,由图可以看出,电离层电子浓度最高值出现的高度,白天小于夜间;在低空,太阳活动高年与低年,电子浓度相同;夜间100~200 km处高空电离层电子浓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第7题,太阳活动会使电离层发生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2019·河南安阳一中期中)在太阳能的应用中,通常将光伏采光面倾斜放置,目的是选择最佳的倾斜角来达到良好的发电效果。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城市光伏发电采光面倾斜角度与平均太阳日辐射量关系曲线图。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光伏发电采光面倾斜角度与平均太阳日辐射量的关系是(  )‎ A.随着β的逐渐变大,H始终呈现递减趋势 B.随着β的逐渐变大,H始终呈现递增趋势 C.随着β的逐渐变大,H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D.随着β的逐渐变大,H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9.在相同的倾斜角度下,四个城市中拉萨平均太阳日辐射量最高的原因是(  )‎ A.纬度较低 B.地势较高 C.距海较远 D.植被覆盖率低 ‎【答案】8.D 9.B ‎ ‎【解析】第8题,图示β角由0°增大到30°左右时,H呈增加趋势;当β角由30°左右增大到90°时,H呈减少趋势,故D正确。第9题,拉萨由于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平均太阳日辐射量高于其他三城市。‎ ‎10.(2019·山东日照一中期中)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 A.人口迁移加快 B.风力电厂增产 C.生活耗能降低 D.卫星导航失效 ‎【答案】D 【解析】卫星导航利用无线电短波传递信息。太阳风影响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故D项正确。‎ ‎(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太阳辐射中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品质量。读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多年月平均值变化曲线图,回答11~12题。‎ ‎11.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 A.Q值夏、秋季节小,冬、春季节大 B.PAR值冬、春季节小,夏、秋季节大 C.PAR值比Q值季节变化更小 D.Q值与PAR值在同一个月达到最大值 ‎12.造成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8月达最高值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高度最大 B.白昼最长 C.炎热干燥的天气 D.硬化路面剧增 ‎【答案】11.C 12.C ‎ ‎【解析】第11题,据图分析,Q值和PAR值均是春、夏季大,秋、冬季小,A、B错;图中Q值8月达最大值,PAR值在7月达最大值,D错;Q值比PAR值季节变化更大,C对。第12题,太湖地区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晴天多,炎热干旱,太阳总辐射8月达最高值,C对;太湖地区太阳高度最大值、白昼最长时间在夏至日,A、B错;硬化路面不是主要原因,D错。‎ ‎(2019·江西师大附中模拟)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时间。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图为图们江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是(  )‎ A.云量       B.海拔 C.下垫面 D.正午太阳高度 ‎14.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 A.53%  B.62% ‎ C.70%   D.78%‎ ‎【答案】13.A 14.B ‎ ‎【解析】第13题,图们江流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7月份处于雨季,云量大,日照时数少,A项正确。第14题,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昼长为12小时,3月份日均理论日照时数以12小时计算,月日照时数约为372小时,读图可知,3月份实际日照时数约为230小时,230/372≈62%,B项正确。‎ ‎(2019·湖南湘潭一中模拟)读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回答15~16题。‎ ‎15.甲地太阳辐射量多的原因主要是(  )‎ ‎①纬度低 ‎②距海远,降水少 ‎③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降水少 ‎④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损耗少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 ‎16.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 A.太阳风 B.耀斑 C.黑子 D.极光 ‎【答案】15.B 16.D ‎ ‎【解析】第15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低及光照时间长短等因素。题目中甲位于副热带高压带,纬度较低,降水少,光照时间长。距海远近,海拔高低无法确定。第16题,读图可知,乙处位于极地地区,此时无太阳辐射,说明处于极夜,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只有极光。‎ ‎(2019·杭州十四中模拟)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上图中(  )‎ A.①为岩石圈 B.③由岩石组成 C.③为地壳 D.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 ‎18.上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可以表示为下面四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7.B 18.D ‎ ‎【解析】第17题,莫霍界面以上部分为地壳①;软流层以上部分为岩石圈③,由岩石组成;莫霍界面至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第18题,题干图中①②③所属关系如图丁所示。‎ ‎(2019·海南中学模拟)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 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 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最中间的一层 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20.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B.B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 D.E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19.D 20.C ‎ ‎【解析】第19题,地球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地球内部圈层由内及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故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最中间的一层;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本题选择D选项。第20题,C圈层的平均深度约为33 km,该圈层为地壳,而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B圈层为水圈,热量因素和水分因素共同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A圈层是大气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岩浆发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而E圈层为地核。综上分析,本题选择C选项。‎ ‎21.(2019年北京卷)莫霍面深度不一,图7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可推断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 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 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 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 ‎【答案】B ‎【解析】判断图中的等值线的值,①处等深线为(38.5,39),②处等深线(35.0,35.5),③处等深线值为(37.5,38.0),④处等深线的值为(35.0,35.5)。根据地球的圈层划分,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①处等深线比②③④处都深,因此①处地壳最厚,A不对;根据材料信息判断②地地壳较薄,且位于河流流经地区,推测可能堆积了富含金属矿产的岩石,B对;从图中看,②④的莫霍界面的深度较浅,地幔深度较浅,③不是最浅的,C不对;根据一般规律,④地位于河流沿岸地区,地势较低,是集水区域,地下水埋深浅,D不对。故选B。‎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