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太原五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幻,science fiction,直译科学小说,由科幻编辑雨果·根斯巴克最早在《科学惊异故事》中定名,之后一直被沿用下来。传入中国,最早引进科幻小说时,鲁迅先生采用直译“科学小说”,后来约定俗成才称为“科幻小说”。 有三个事实需要注意:科幻小说,作为小说类型,文本先行于概念100多年。第一部科幻小说玛丽·雪莱创作的《弗兰肯斯坦》于1818年出版。100多年后,才有了科幻小说这个分类。比起文学类型上有意识的创新,更不如说是文学对现实剧变的直接反映。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关系社会形态,而之后一系列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更是重新塑造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身体结构。人类直奔奇点而去。尽管大多数人毫无察觉。 真正的作家总是担当着某种先知的角色。出于作家的自觉,他们预感到人类社会将由此发生的一系列遮挡和不可逆变化。人的概念也由此被不断重写。基因改造、人机合体、外星生命这些今天出现在无数科幻作品和流行讨论中的主题,无不在回应着科幻文学诞生初始时玛丽·雪莱的惊惧。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工业化的到来迅猛无比,且方式也与以往不同,但基本情况没有改变。科幻小说唤起了人们关注变革所产生的影响和人类对变革所作出的反应,并预见未来发展的方向。 第二个事实:科幻至今未被真正定义,也不可能被定义。它的概念和界限始终变化发展着。只要对科幻文学史略加梳理,就会发现科幻小说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从最早的旅行故事,包括月球旅行记,经历了H.G.威尔斯的科幻小说、罗伯特·海因莱因发展的科幻小说的新方法,直至乔·霍尔德曼的硬科幻小说,随后经历了埃德·布莱恩特“作为科幻小说的文学”的时期和格雷戈里·本福特“作为文学的科幻小说”时期,再到今天在资本鼓励下进入流行文化中的泛科幻生态,作为小说类型的定义不断被改写拓展。每一次的定义成形是一个漫长过程,而在这个概念真正确定之时又立刻被新的“闯入者”新的文学实验所冒犯和颠覆。 第三个事实:尽管独立为一个类型,科幻却没有固定模式,始终借用着其他类型说着自己的故事。 在言情小说里,爱情总是作为主题;西部小说里哪怕没有马,哪怕没有西部大荒野,哪怕没有带刺马靴,牛仔也一定会出现;在武侠小说里,不管是否有对动作的细致描写,各路功夫必须有;侦探推理小说,破案人必须有。 但很难讲清楚有什么元素是必须在科幻小说里出现。无论给出哪种回答,都会有大量反例上前质疑。在这个类型里,读者能找到各种诡异离奇的情节,各个类型小说里的元素,以及各个时空——“从任何事物的开端到其结束,从无限小的物质到无穷大的宇宙”。科幻小说如此随心所欲地采用其他文学模式,用他们的形式写着自己的故事。科幻太空歌剧正是冒险小说的另一变体,海因莱因的许多长篇更有社会小说的趣味,科幻体育小说也并不少见。据说在美国一度盛行科幻西部小说,在这类小说中,孤胆英雄坐的马被火箭飞船所替代,他手中的左轮手枪被那种能喷出致命气体的喷气枪所替代。 这是人们热爱科幻的原因,它如此活泼充满可能性。它就像云不断变换形状,如果必要甚至可以成为另一种物质。如同云受气流受温度光照地表河流分布、地形结构、人类活动等的影响,之后又反过来作用在这些因素之上;科幻超前意识到科技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再塑,于是以what if的叙事逻辑,将自身作为各种可能性的投射场。 科幻是一种主动变形的类型,是革命性的思考工具,它们唤起了人们关注变革所产生的影响和人类对变革所做出的反应,并预见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此为核心目的,他们能够成为许多种可能,已有的,和未来的。 这种难以把握的特征恰恰是它最重要的特质。 (节选自《云层的投影》,《青年文学》2019年第7期) 1. 下列对“科幻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十九世纪初期出现了科幻小说文本,但直到二十世纪才有了“科幻小说”这一概念。 B. 科幻小说是文学对现实剧变的直接反映,而不仅仅是文学类型上有意识的创新。 C. 科幻小说在诞生之初表达是作家对社会巨变的惊惧,但随着时代发展,科幻的表达方式已与以往不同。 D. 科幻将自身作为各种可能性投射场,它最重要的特质正是没有固定模式而又包罗万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运用分层论证的手法,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科幻小说的特征。 B. 文章既立足现在也着眼未来,论证了科幻小说诸多的不确定性与可能性。 C.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对科幻文学史进行梳理,用事实证明科幻至今未被定义也不可能被定义。 D. 文章论证科幻没有固定模式时,采用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类型进行归纳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真正的科幻作家总是担当着先知的角色,所以他们能预感到人类社会发生的一系列遮挡和不可逆变化。 B. 通过基因改造、人机合体、外星生命等主题,科幻小说唤起了人们关注变革所产生影响和人类对变革所作出的反应,并预见未来发展的方向。 C. 科幻始终借用着其他小说类型讲述故事,没有固定模式,还无法成为文学大家庭中独立的类型。 D. 以what if的逻辑叙事,使科幻具有各种可能性,并超前意识到科技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再塑。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仔细比对选项内容和文本内容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对“科幻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项,偷换概念,原文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工业化的到来迅猛无比,且方式也与以往不同,但基本情况没有改变”,选项对“方式”的理解有误。 故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归纳论证”错,原文是这样论证的:在言情小说里,爱情总是作为主题;西部小说里哪怕没有马,哪怕没有西部大荒野,哪怕没有带刺马靴,牛仔也一定会出现;在武侠小说里,不管是否有对动作的细致描写,各路功夫必须有;侦探推理小说,破案人必须有。应为“对比论证”。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归纳、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注意比对选项内容和文本内容之间的差异。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担当着先知的角色”扩大范围,原文是“担当着某种先知的角色”; C项,“科幻始终借用着其他小说类型讲述故事,没有固定模式”因果倒置,选项所说的以上内容应该是结果; D项,“以what if的逻辑叙事,使科幻具有各种可能性”曲解文意, 原文是:科幻超前意识到科技对人和人类社会的再塑,于是以what if的叙事逻辑,将自身作为各种可能性的投射场。 故选B。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 [英]毛姆 农场坐落于山间的某个山谷中。一幢老式的石头房子,屋前是座精致的花园,和外面的大路通过一条林荫道连接,两排榆树长得如此华美,即便放在名门望族的豪宅前也是难得的。住在这个农场里的人和他们的房子一样,稳重、刚毅、朴实,只有一件事他们愿意吹嘘,即他们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生与死都在这里。 乔治·梅多斯今年50岁,比妻子长一两岁。不过这家的一家之主却不是乔治·梅多斯,而是他的母亲。老太太70岁了,身材高挑,腰板直挺,气质高贵。花白的头发,脸上皱纹虽不少,但眼神明亮又锐利。她的话在家里和在农场上就像是律法,但她也不乏幽默;她管家虽然专断,可也充满温情。 那天在回家的路上,乔治太太喊住我,一脸慌张的样子。“你知道今天谁要来吗?”她问我,“乔治·梅多斯叔叔。你知道,就是那个去了中国的乔治。” “咦,不是说他已经死了吗?” “我们都以为他已经死了。” 乔治·梅多斯叔叔的故事我已经听了不下十几回。大概五十多年前,当老太太还是埃米莉·格林的时候,乔治·梅多斯叔叔和他的哥哥汤姆·梅多斯都曾追求她,后来她选择嫁给汤姆,乔治就远赴他乡了。 听说他到了中国的沿海地区。哥哥汤姆·梅多斯去世的时候,梅多斯夫人写信通知小叔子,也石沉大海。最后他们只能推断乔治已经死了。但两三天前,他们收到了朴茨茅斯一个“海员之家”女主管的信,信上说,过去十年乔治·梅多斯因为风湿病行动不便,一直由“海员之家”照顾,现在他觉得来日无多,想再见一见自己出生的房子。他的侄孙阿尔伯特·梅多斯已经开着福特车去朴茨茅斯接他,下午就会回来。 “你想啊,”乔治太太说,“他已经有五十年没回来过了。他甚至还没见过我的丈夫、他的侄子乔治,等生日一到乔治都51岁了。” “梅多斯夫人(老太太)什么反应?”我问道。 “你也知道老太太的脾气,她就坐在那里,笑了笑。她只说:他走的时候可是个英俊的小伙子,只是没有他兄长那么沉稳。”这其实也是老太太当初选择汤姆的原因。她还说:“现在他应该平和些了吧。” 乔治太太邀请我下午去见见那位叔叔。她以为既然我们都去过中国,肯定有一些相通之处。当然,我接受了。下午一进门,我就发现他们全家人都聚齐了:梅多斯夫人(老太太)还是挺直了脊背坐在炉火边的老位子上,穿上了自己那身最好的丝绸长裙。壁炉另一边坐着一个老头,蜷缩在椅子里。他很瘦,皮肤挂在骨架上,好似一件过于宽大的西服;蜡黄的脸上都是皱纹,牙齿基本就没剩下几颗。 我和他握了握手。“真高兴您能顺利到达,梅多斯船长。”我说。 “他是走过来的,”他的侄孙阿尔伯特告诉我,“车到大门口的时候,他要我停车,说他想走走。” “我已经两年没下床了,是他们把我从床上抱到车里的。可当我看到那些榆树,忽然觉得我又能走了。52年前我离开的时候,走的就是这条道,现在我又沿着它回来了。” “要我说呀,你又在犯傻了。”梅多斯夫人说。 “我有十年没觉得自己这么强健了。埃米莉,我肯定得把你先送走了。” “你净会吹牛。”她回答道。 听到梅多斯夫人的教名,我还微微惊了一下,感觉好像这个老头刚刚有些无礼了。老夫人看着小叔子的时候,眼里带着伶俐的笑意,而老头一边和嫂子说话,一边笑得露出空空的牙床。看着这两位老人,我有些异样的感触,想到很久之前,他那么爱她,而她却爱着另一个人。 “您结婚了吗,梅多斯船长?”我问。 “埃米莉,我说过非你不娶的,所以我就没有结婚。”他看着老夫人说。 他说这话时听不出有悲情和怨恨,仿佛只是陈述一件事实。语气中有一丝得意。 “要是你真娶了我,恐怕早后悔死了。”她回道。 我和老头聊起了中国。“我对中国任何一个港口的熟悉程度,都超过你对你大衣口袋的了解。”老头自豪地看着我说。 “要我说,有一件事情你始终没干成,乔治,”梅多斯夫人说,眼神中的笑意依然像是在嘲弄他,但也很温暖,“就是你从来没挣着大钱。” “我不是会存钱的人啊。挣了就得花,这才是我的座右铭。但我要替自己说一句:要是让我选的话,我这辈子还是愿意照这样再活一遍。世上又有几个人能说这句话。” “的确不多。”我说。 我看着他,心里满是仰慕和敬意。他是一个牙齿残缺、不能行动、身无分文的老头,但他的人生是很成功的,因为他过得很快乐。 第二条一早,我沿着那条美不胜收的林荫道走到花园中,梅多斯夫人正在摘花。听到我跟她问好,她站起身来,怀里是一大捧白花。我瞟了一眼房子,发现百叶窗都合起来了。我有些意外,因为梅多斯夫人向来喜爱阳光。 “等你入了土,有的是时间享受黑暗。”她经常这么说。 “梅多斯船长好吗?”我问道。 “他一向是个胡乱行事的人,”她回答我,“早上给他送茶的时候发现他已经死了。是在睡梦里走的。我摘了些花想放到他房间里。不管怎样,他能在老房子里过世也是好的。对梅多斯家的人来说,这可是大事。”命运还是仁慈的:死亡把句点放在了正确的地方。 梅多斯夫人闻了闻臂弯中的白花。她说,“其实吧,自从我嫁给汤姆,乔治又离家之后,我一直不太确定自己是否嫁对了人。”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用插叙的方式介绍梅多斯叔叔的故事,既理清了小说的人物关系,也使情节更完整。 B. 梅多斯先生两年没下床了,却又能沿着那条林荫道走回来,说明“家”对人的影响之大。 C. 小说中“我”充满对梅多斯先生的仰慕和敬意,是因为他虽然晚年身无分文、行动不便,但过得很快乐。 D. 小说中梅多斯夫人说“他一向是个胡乱行事的人”,表现出她对小叔子刚回家就死在家里的不满。 5. 小说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乔治·梅多斯叔叔这个人物形象? 6. 小说不惜笔墨描写农场的环境,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①外貌描写:乔治•梅多斯身体瘦弱,脸色蜡黄、满是皱纹,牙床空空。②言行描写:乔治•梅多斯与嫂子(也是心上人)的说笑表明他对生活的达观、对爱的执着。③侧面烘托:老夫人的感慨、我的仰慕和敬意从侧面烘托出他的与众不同。 6. ①奠定感情基调,使故事在一种优美舒缓的节奏中展开。即便是乔治去世,都没有过分的压抑与悲伤,而是归家后家人的接纳与自身的满足;②为人物的活动、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优美的场所,且具有优美的田园风格;③在结构上照应标题“家”,在主题上突出“家”对人的影响之大:这是乔治漂泊外乡始终魂牵梦绕的地方,也是他渴望的归宿。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文本内容的理解及艺术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清题干的要求,仔细比对选项的内容和文本内容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D项,“不满”错误,老夫人此言感情复杂,既是含有爱意的痛惜,也是对乔治的欣赏。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和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先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有:主要包括肖像、动作、心理、语言、细节等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作答本题的时候首先要注意把握题干的要求:小说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乔治•梅多斯叔叔这个人物形象?从题干中的“哪些手法”考生要注意是提示你在回答的时候是多种手法。从题干中“乔治•梅多斯叔叔”的人物形象的手法运用,考生要紧紧的围绕原文中对其的描写,例如:壁炉另一边坐着一个老头,蜷缩在椅子里。他很瘦,皮肤挂在骨架上,好似一件过于宽大的西服;蜡黄的脸上都是皱纹,牙齿基本就没剩下几颗。以上是从人物的外貌、穿着等角度进行描写人物。再如小说中有很多人物语言的描写:“埃米莉,我说过非你不娶的,所以我就没有结婚。”他看着老夫人说。最后是考生要注意本文中我和乔治太太也从侧面对人物有评价。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赏析小说中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把握题干的要求:小说不惜笔墨描写农场的环境,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首先要找到描写农场环境的内容:农场坐落于山间的某个山谷中。一幢老式的石头房子,屋前是座精致的花园,和外面的大路通过一条林荫道连接,两排榆树长得如此华美,即便放在名门望族的豪宅前也是难得的。住在这个农场里的人和他们的房子一样,稳重、刚毅、朴实。从以上的环境描写的特点上看,农场的环境特点是和谐、安宁、美丽的特点。接着考生要注意从环境本身特点为小说营造的氛围、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及人物的出场、从小说的主题上等角度去分析和概括环境描写的作用。 【点睛】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如下: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映衬人物心情,烘托人物性格、心理;③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发展;④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人物命运,衬托主题。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分要点回答。一般的答题模式为:……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虚、亢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①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②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逍遥游》) 【注】①樽:葫芦形酒器,可缚系于腰作浮水济渡之用;②蓬之心:心如蓬草塞蔽,不开窍。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D.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牺牛,古代祭祀用的杂色牛。《礼记·曲礼下》曰:“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 B. 大庙,即太庙,是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商书》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则知天子七庙。 C. 惠子,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者和支持者,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 D. 罔罟,指渔猎的网具。《易·系辞下》:“(包牺氏)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为文恣肆,善于驳难。他擅长写文章,并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博学之士,也会受到他的驳难。 B. 庄子淡薄名利,不愿为官。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请他做宰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愿为官的立场。 C. 在庄子看来,惠子拙于用大。在惠子眼中无所用处大葫芦,庄子认为可缚系于腰间作济渡之用。 D. 庄子追求绝对自由。他否定大鹏有所凭借,否定大樗无所可用,都是对逍遥境界的追求。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②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答案】7. A 8. A 9. D 10. ①我宁愿在小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戏,也不愿被国君所束缚。我终身不做官,以使自己的心志愉快。 ②它的主干肥粗而不正,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小枝弯弯曲曲,也不符合圆规和曲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都不看它一眼。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 本题句意为: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 “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于”做介词,引出地点,连接整个分句,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B、C、D三项。 故选A。 【8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古代祭品用的纯色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D项,“否定大樗无所可用”错误,从文本中文意的理解: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庄子并没有否定大樗。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比如: ①“宁”宁愿;“为——所”被动句式;“以”连词,来;“焉”句末语气助词。 ②“其”代词,它的;“而”并列连词;“不中”不合乎;“涂”通假字,通“途”道路。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庄子是蒙地人,名周。他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的学问无所不包,然而他的核心思想还是属于老子一派。他的著作有十多万字,大部分都是寓言。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文章,都是诋毁孔子一派,而彰明老子的学说。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空设言语没有实事。可是庄子善于行文措辞,描写事物,传达感情,用来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年高博学之人,也无法避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文章气势壮阔,任意发挥,连当世的王公大人也对他毫无办法。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品去聘请他,请他出任楚国的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您难道没见过那些用于祭祀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它即使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小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戏,也不愿被国君所束缚。我终身不做官,以使自己的心志愉快。”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种下后结出的葫芦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质地太脆无法提举。把它剖开做瓢,又大而平浅无法容纳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法容纳东西?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惠子又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主干肥粗而不正,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小枝弯弯曲曲,也不符合圆规和曲尺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都不看它一眼。现今你的言谈,大而无用,大家都会鄙弃它的。”庄子说:“先生你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低着身子匍伏于地,等待那些出洞觅食或游乐的小动物。它捕捉小动物时东跳西跃,不避高下,不曾想到落入猎人设下的机关,死于猎网之中。再看那斄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可以说够大了,但是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栽种在无边无际的旷野里,悠然自得地徘徊于树旁,优游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刀斧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看似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从军行 〔唐〕骆宾王 平生一顾念,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惟当死报君。 11.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化用《战国策》苏代游说齐王前说到一匹马因伯乐“一顾”而身价倍增的典故,后人通常借指君恩。 B. 颔联寓情于景,通过“野日”“天星”来表现时间推移,展现了唐军昼夜兼程、气冲斗牛的威武气势。 C. 颈联中“抱”字写战士拉开弓弦若怀抱明月,“践”字写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两个词动感极强,呈现激烈的战斗场景。 D. 这首诗以对待“生”“死”态度的对比,间接写出了当时士兵的价值取向,也表达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12. 这首边塞诗呈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1. D 12. 语言刚健雄浑。如“平生一顾念,意气溢三军”表现将士们高昂的斗志,气壮山河;“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极言唐军刚毅雄健的威武之势;“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表达从军者建功立业的豪情;“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表达作者甘愿血洒疆场、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艺术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仔细理解选项表述和诗歌内容之间的差异。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D项,“间接”错误,根据对诗歌诗句的理解,“不求生入塞,惟当死报君”是“直接”抒发忠君报国的情感。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语言特点的能力。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语言特点一般包括:辞藻华丽、通俗易懂、委婉含蓄、雄浑豪迈等。例如本诗:意气溢三军、马足践胡尘、惟当死报君,用语雄浑豪迈,表达了作者勇于报国的豪迈的情怀。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事必躬亲的艰难处境。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3)《阿房宫赋》中用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作比较来渲染生活奢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 各抱地势 (4). 钩心斗角 (5). 管弦呕哑 (6). 多于市人之言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先明确试题类型,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事必躬亲的艰难处境”“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用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作比较来渲染生活奢华”。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僮”“钩”“呕哑”。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蕴含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创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体现时代气象。正如北宋国富力强,收复燕云十六州几乎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宏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图》等,表现了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构图_____;而南宋_____,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了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所以,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有人说“为祖国山河立传”要有扎实的技法,笔者认为( ),作品要呈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现的时代审美意蕴以及画家的精神追求。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蕴,二者 。因此,中国画的创新既要守住精神,也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偷换概念, ,虽然使用的是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这种创新,其实是在玩形式游戏,充其量是一种艺术实验,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气势磅礴 苟且偷安 相反相成 故弄玄虚 B. 气势磅礴 偏安一隅 相辅相成 故弄玄虚 C. 惊心动魄 偏安一隅 相辅相成 故作高深 D. 惊心动魄 苟且偷安 相反相成 故作高深 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B. 我们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C. 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D. 我们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仅有扎实的技法还不够,还要切实提高创作者的家国情怀 B. 仅有扎实的技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有家国情怀 C. 不是需要扎实的技法,而是需要创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 D. 即使具备深厚的家国情怀,也需要创作者扎实的技法 【答案】14. B 15. C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解答技巧:(1)看词义,抓住近义成语中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的含义,分析各自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2)看对象,近义成语适用对象不同,有的适用于人,有的适用于物。(3)看褒贬近义成语感情色彩有不同,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4)看语体,有的成语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5)看功能,近义成语语法功能不同,不可乱用。 第一处,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盛大。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这里形容的是“全景式构图”,所以应该选用“气势磅礴”; 第二处,苟且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得过且过,不考虑将来。偏安一隅: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指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偏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这里说的是“南宋”,结合历史,应该选用“偏安一隅”; 第三处,相反相成: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就是说,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排斥或互相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联结起来,获得同一性。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原文介绍“写”和“意”两方面,两者不是对立的,所以应该选用“相辅相成”; 第四处,“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儿。“故作高深”,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从后面的“玩形式游戏”来看,这里应是“让人迷惑”的意思,所以应该选用“故弄玄虚”。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从后半句“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可知,主语应该是“中国画创作者”,“我们”的范围太大。排除B项和D项。 A项“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语序不当,应先“提升文化自信”后“光大中华文化”。排除A项。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根据文段前后文,首先要从衔接的紧密上,应该说“扎实的技法”和“创作者要有家国情怀”,语句前后文是程度的递进关系,根据理解和观察几个选项,只有选项B是“仅有——更重要”符合句子逻辑关系。 故选B。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 17.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数据概括出两点结论(不出现具体数字)。 中国K12教育行业市场规模(亿元) 增速(%) (2012-2018年中国K12教育行业市场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 【答案】①近年我国K12基础教育行业市场规模整体呈不断扩大的态势。②市场增速在回落后又继续攀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图文转换的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图表概括题是以丰富的数据和柱线为参照对象的,不能出现具体数字,只能用文字形容数据间的关系,如“攀升”“起伏”“回落”等。题目要求“概括两点结论”,考试可以根据图表的柱状和曲线得出结论。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和连贯。 四、写作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的自省方法告诉我们:忠于内心、信于他人、习于学问,把握住这三个方面的行为修炼,就是中国式的君子养成。 ②《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③“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当今,我国的治国方略和外交大略与时俱进,走出了“韬光养晦”阶段。习近平指出:“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校训“诚正明毅”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自选角度;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诚信:蓝天下的呼唤 如果春天没有七彩的阳光,就不会有蝶儿的满山翻飞;如果人间没有诚信,那就是一个苍凉而荒芜的世界。诚信,对我们而言,是多么重要啊! 寓言故事《狼来了》也是这么一回事。就是一个孩子没事干,喊着狼来了,使村里人赶紧上山打狼,结果村民被骗了。没过多长时间,小孩又喊狼来了,结果又骗了村民。直到狼真的来,他再喊也没人理会他,最后羊被吃了。这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应该讲诚信,不诚实的人终将会有这样的结果:即使他说了真话,也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听过《小珊迪》的故事吗?讲的是小男孩珊迪和他的弟弟利比是孤儿,无依无靠,哥哥珊迪只好出来卖火柴攒钱。一天,他碰到一位先生愿意买他的火柴,先生给他一先令,叫他去找钱,他拿了钱就跑,这位先生以为自己上当了,但当他想到珊迪那诚恳的面容和使人信任的神情,他坚信,那个小男孩绝对不是那种人!后来,他的弟弟,也就是利比,拿来了找回的零钱,并对先生说:“您好,先生,我是珊迪的弟弟,叫利比。珊迪在换钱的途中被马车轧了过去,就要死了。他给我零钱,让我转交给你。”先生让利比带路,去看小珊迪,并答应了珊迪生前的最后一个愿望,那就是照顾小利比。 是啊,不仅故事中存在这样现象,连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现象。 不久前,一位顾客在某体育彩票销售点购买了彩票,结果他发现自己中了3000元。因此,就叫经营者替他去领奖金。经营者接过彩票,无意间发现自己手里拿着的彩票是刚开出来500万元彩票。这位经营者毫不犹豫的将彩票退还给购买者,叫他自己去领头彩。那位顾客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啧啧称赞。夸他讲诚信,不欺骗别人。事后,便有许多人前来这位拾金不昧者的店里买彩票,彩票站生意越来越红火。我们也应该像这位先生一样,不去理会天下掉馅饼的事,应该讲诚信,不失信,遵守承诺,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 我也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问同学借了一本《中外儿童故事》,答应她过3天一定还。“光阴似流水!”,转眼间3天过去了,但我看的故事还只有三分之一,我想:就那么一本书,她不太会在意。于是,我就拖了几天。后来,我把这件事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直到一个学期后,她向我要这本答应3天归还的书,我才想起它还乖乖的躺在我的书架上。从此以后,她再也不肯借书给我了。我失去的不仅是借书的机会,更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不讲承诺的后果,没有及时还书,失去了同学的信任。“许人一物,千金不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自己答应别人的事,必须去做,否则就会失去承诺,失去信任,你想挽救也来不及了。 诚信像永恒的星光独放光彩,诚信以水滴石穿的坚毅渗入人心,诚信用春风般的胸怀感召着众人!诚信是火焰,给人希望,给人温暖;诚信是明镜,给人准则,给人借鉴。同学们,诚信如此珍贵,我们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播撒诚信种子在心田中,让诚信的种子在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诚信已不再是一种华而不实的口号,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为。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沐浴在诚信的阳光之中,必定会茁壮成长。让诚信伴随我们一辈子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此类作文要注意认真研读所给材料,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把握作文的审题立意。本题中共有三则材料,根据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一引用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材料主要说的是:忠诚、诚信、自学;材料二引用了荀子《劝学》,说的是坚持积累的坚毅的品行。材料三引用“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结合当下中国的发展的与时俱进。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把握,考生可以选择恰当立意。考生在写作的时候还要理解校训:诚正明毅的内含:“诚正”即师生为人之本:诚信、正派、宽厚、磊落;“明毅”即师生发展之本:聪慧、明达、坚毅、进取。作文立足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大时代的深刻关联,并且要从生活(校训)出发,小大结合,写出思考,写出情感。 【立意】忠诚伴我成长、诚信是个人和国家立足的根本、坚毅方能成功、合作双赢与时俱进。 【素材】诚信对己,也就是人们常常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还记得“掩耳盗铃”的故事吗?那就是自欺欺人的最明显例子。一个人,如果连自己也不能坦诚相待,那他注定一辈子只能生活在自欺欺人的世界里,永远不敢挺直腰杆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对自己诚实,才能真正正大光明地去对待生活,挺胸昂头于天地之间! 诚信对人,是我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还记得“曾子杀猪”的故事吗?曾子为了履行对儿子的诺言,杀掉了家中唯一一头猪,曾子的言行不但维护自己的诚信原则,也对儿子进行了诚信教育。诚信,也是企业的生命,当今社会企业家的辛勤工作竞争尤为激烈,但也不能影响人们对诚信条约的丝毫动摇。因为对对手的欺骗,也就是对自己的实力不肯定,它还会直接导致经济利益的受损;相反,因为对客户诚信,反而会获得客户的信赖,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诚信对社会,诚信对国家,是诚信对己,诚信对人的升华。它不再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而是上升为另一种精神。一种对国家忠诚,对社会忠心的精神,成为一种民族不倒的灵魂。 【结构】蓝天下呼唤,呼唤的是诚信。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了观点。接着作者讲述了我们都熟知的《狼来了》和《小珊迪》的故事,同时结合实际论证诚信的重要。文章结尾呼吁诚信归来,回味不穷。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忠于内心、信于他人、习于学问、功在不舍、与时俱进。根据以上关键词的把握和理解,考生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样作文在内容上就有了深度和广度,才能在考场作文中利于不败之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