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杭州市长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1.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点,全球六地同步公布了世界首张黑洞照片。该黑洞距地球约0.53亿光年,其所属的天体系统为(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太阳至银河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万光年,银河系的直径大约10万光年;材料显示该黑洞距离地球约0.53亿光年,则其所属的天体系统在银河系之外,为河外星系。故答案为D。 2018 年 2 月 6 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用猎鹰重型火箭将一辆特斯拉汽车送上地球—火星轨道。读“特斯拉汽车进入太空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2.汽车被发射到太空后( ) A. 运行中遇到很多小行星 B. 遇到火星后成为小行星 C. 成为太阳系的一个天体 D. 汽车上能拍摄到火星经过日面的照片 【答案】C 【解析】图中显示,汽车运行轨道位于地球与火星轨道之间,太阳系中大多数小行星分布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因此汽车运行中遇到小行星数量不多,排除A。图中显示,汽车在运行轨道上环绕太阳公转,只要在轨道上正常运行,就是一颗小行星,与遇到火星没有关系,排除B。图中显示汽车发射后被送入地球—火星轨道,成为一颗环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成为太阳系的一个天体,选项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汽车不可能位于太阳与火星连线的延长线上,因此汽车上不能拍摄到火星经过日面的照片,排除D。 地带性土壤是指土壤在空间上随气候、生物条件的变化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下表是我国三个地区地带性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统计分析。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3. 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暗棕壤,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成土母质 B. 人类活动 C. 地形 D. 气候 4. 从红壤到棕壤,再到暗棕壤的地带性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山地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3. D 4. A 【解析】考查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题详解】 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暗棕壤,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多,土壤有机质养分被淋失,导致有机质含量较低。故选D。 【4题详解】 从红壤到棕壤,再到暗棕壤的地带性变化,是从纬度较低南方地区到山东丘陵到纬度较高东北平原,体现出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选A。 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奇特,飞来峰上“飞来石”如天外来客。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 上面左图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组合是( ) A. 侵入岩 甲 B. 变质岩 乙 C. 喷出岩 丙 D. 沉积岩 丁 6. 该地貌景观形成过程可能是( ) A. 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 岩浆侵入—变质作用—褶皱运动 C.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 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外力侵蚀 【答案】5. A 6. C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据材料可知花岗岩石是侵入性岩浆岩,A对;图中丙是岩浆,C错;丁是沉积岩,乙是变质岩,BD排除。故选A。 【6题详解】 该地貌景观岩层是岩浆岩,形成过程是岩浆冷却凝固侵入,受地壳运动影响抬升出露地表,表层受外力侵蚀形成地貌景观,C对。ABD错。故选C。 读海南岛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影响海南岛高速公路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政策 C. 气候 D. 河流 8. 关于甲、乙两聚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甲聚落的规模较小 ②乙聚落空间分布分散 ③甲聚落可能为城市 ④乙聚落聚居的人口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海南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区,故海南岛高速公路呈环状分布,故A项正确。 【8题详解】 甲、乙两聚落相比,甲聚落位于沿海,地势平坦,故规模较大,人口较多,可能为城市,故①错误;乙聚落位于山区,分布较分散,人口较少,故④错误。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 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读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波浪能的最终来源为 A. 太阳辐射 B. 天体引力 C. 海底地震 D. 地球内部 10. 下列选项中影响图中海岸线南北差异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A. 流水侵蚀 B. 海浪侵蚀 C. 风力侵蚀 D. 冰川侵蚀 【答案】9. A 10. B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波浪能的知识点。第1题,解题时要注意区别波浪、潮汐、海啸等基本概念,明确这些要素和太阳辐射、天体引力和地震之间的关系。第2题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海岸线南北差异”,并且要会判读等深线。 【9题详解】 波浪能是由风吹动海水形成,风能根本来源于太阳辐射能,因此波浪能最终来自于太阳辐射能,A对,D不对;天体引力形成潮汐能,与波浪能不同,B不对;该地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不能形成海洋平时表层的波浪,C不对。 故答案为A。 【10题详解】 从图中看,等深线北侧稀疏,南侧密集,说明海岸线北侧坡度缓,南侧坡度陡;观察图中波浪能分布南部较大,北部较小,说明南部海浪大于北;由此推测南北部受到海浪侵蚀作用差异导致海岸线差异,B对。流水侵蚀主要指陆地上的河川径流等,不会导致海岸线明显南北差异,A不对;风力侵蚀对海岸线影响较小,主要是风推动海浪侵蚀海岸线,C不对;该地纬度较低,受冰川侵蚀作用不明显,D不对。故答案选B。 下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2016年8月6日20时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 下面小题。 11. P点近地面的风向为( ) A. 偏西风 B. 东北风 C. 偏东风 D. 东南风 12. 图示时刻( ) A. 甲地天气晴朗 B. 乙地正遭受寒潮影响 C. 丙地阴雨绵绵 D. 丁地锋面正向西移动 【答案】11. A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风向。近地面风向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斜穿等压线。据题中等压线分布情况,气压梯度力由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最终判定风向为偏西风。正确答案是A。 【12题详解】 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属于高压区,天气晴朗,A选项正确;乙位于低压中心,多阴雨,并未受到寒潮影响,B选项错误。丙地区位于高压脊上,由天气晴朗;丁地区位于锋面上,天气恶劣,C选项错误,该锋面受气压影响由西向东移动,D选项错误。故选A。 下表是上海市2012~2017年户籍人口(在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和常住人口(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数据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3. 上海市人口增长模式( ) A. 高-低-高 B. 高-高-低 C. 低-低-低 D. 高-低-低 14. 有关上海市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已经呈现负增长 B. 人口已由净迁入转变为净迁出 C. 迁入人口数有下降趋势 D. 引起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社会文化 【答案】13. C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上海市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呈现低-低-低特征,C对;高低高为传统型,人口增长快,A不对;高高低为原始型,人口增长慢,世界很少有地方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B不对;不存在高低低模式,D不对。故答案为C。 【14题详解】 从上海市人口变化看,人口增长很慢,但还不是负增长,A不对;从常住人口看,人口仍以迁入为主,B不对;通过计算看,上海市人口迁入有下降趋势,C对;上海市经济发达,引起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D不对。故答案为C。 下图是浙江省三次产业比重和城市化率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城市化率 B. 乙表示第二产业 C. 丙表示第一产业 D. 丁表示第三产业 16. 2010-2018年度,浙江省( ) A. 逆城市化现象突出 B. 农业总产值持续下降 C. 始终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 向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过渡 【答案】15. A 16. D 【解析】本题考查浙江的城市化率和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解题关键是对图表进行判读。判读时要注意四条曲线的数值特征和变化趋势特征,结合浙江省的城镇化率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推断。 【15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丁的占比最低,且比重呈下降趋势,则推断为第一产业,CD不对;乙呈上升趋势,丙呈下降趋势,乙逐渐超过丙曲线所占比重,则推断丙为第二产业,乙为第三产业,B不对;甲数值占到6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结合浙江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特点,则甲可能为城市化率,A对。故答案选A。 【16题详解】 根据图示,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大约是60%以上,70%以下,仍然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逆城市化现象不突出,A不对;农业比重下降,但农业总产值应该是上升的,B不对;根据浙江省的三大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则推断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过渡阶段,C不对,D对。故答案为D。 高原湖泊色林错目前水域面积达2391平方千米,已经超过纳木错,成为西藏第一大湖泊。下图是色林错流域图和2000年-2010年色林错湖面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监测色林错面积变化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GIS B. GPS C. RS D. GPRS 18. 运用整体性原理判断,下列有关色林错面积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流域面积变大,汇水量大,湖面变大 B. 气候变暖,冰川补给增多,湖面变大 C. 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加大,湖面缩小 D. 冻土融化,湖水下渗,湖面缩小 【答案】17. C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GIS是用来管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因此不能用来监测,A不对;GPS是用来定位和导航的,因此不能用来监测湖泊面积,B不对;RS利用地物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的不同,识别监测地物,C对;GPRS是GSM移动电话用户可用的一种移动数据业务,D不对。故答案为C。 【18题详解】 流域面积受地形影响,是河流的集水区域,A不对;色林错的湖水主要来自于高山的冰川融水,因此推测是气候变暖,冰川补给增多,湖面变大,B对。从图中看,湖泊面积是增大的,CD不对。故答案选B。 兰州高原夏菜是利用高海拔地区气候特点生产的优质蔬菜。每年80万吨的兰州高原蔬菜通过东南沿海53个批发市场走入南方22个城市的大众餐桌,也以其绿色、健康、安全的品质深深植入了广大消费者的心中。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特点中,与兰州高原夏菜生产地不符的是( ) A. 夏季气候凉爽 B. 日照充足 C. 昼夜温差较大 D. 降水充沛 20. 兰州高原夏菜能够在采摘当天进入南方22个城市,主要得益于( ) A. 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B.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C. 绿色健康的蔬菜品质 D. 稳定低廉的蔬菜价格 【答案】19. D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兰州高原夏菜是利用高海拔地区气候特点生产的优质蔬菜,兰州高原夏菜生产地夏季气候凉爽,日照充,昼夜温差较大。故选D。 【20题详解】 每年80万吨的兰州高原夏菜通过东南沿海53个批发市场走入南方22个城市的大众餐桌,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所以B正确。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南省三亚市“海绵城市”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完成下面小题。 21. 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 减少地表径流 B. 减少大气降水 C. 减少植物蒸腾 D. 减少地下径流 22. 三亚某校学生为建“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填湖建绿地公园 B. 城区河道内建坝 C. 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地面铺设透水砖 【答案】21. A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海绵城市”可以在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使得进入河流的雨水减少,从而减少地表径流,A符合题意。“海绵城市”对大气降水影响不大,海绵城市利用蓄存的水利用过程中,可能增加蒸发,加大城市空气湿度,有可能增加降水,排除B。城市利用蓄存的水培育城市绿地,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有可能增加植物蒸腾,排除C。“海绵城市”可以在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水主要进入地下,从而增加地下径流,排除D。 【22题详解】 城市湖泊和湿地是“海绵城市”蓄水的重要场所,填湖建绿地公园,不利于“海绵城市”建设,A不符合题意。城区河道内建坝,影响河流生态,不利于洪水期泄洪,且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相悖,B不符合题意。禁止开采地下水,就无法“释放”蓄存的水加以利用,且不太现实,C不符合题意。地面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时吸水、渗入、蓄水,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D符合题意。 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3. 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 A. 冰期① B. 冰期② C. 冰期③ D. 冰期④ 24. 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③时期( ) A. 全球各地降水较多 B. 山地雪线海拔较高 C. 温带作物北界偏北 D. 陆地总面积较大 【答案】23. D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气温最低,应该是冰川面积最广,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所以D正确。 【24题详解】 第四纪全球处于寒冷期,山地雪线偏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降水整体偏少,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所以D正确。 25.下列最符合大城市中心与郊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大城市易出现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导致城市中心区盛行上升气流,高空气压升高(等压面向高处凸),郊区盛行下沉气流,高空气压降低(等压面向低处凸)。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26.读美国西部区域略图(图甲)及图中①地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海岸山脉是美洲板块与_____板块挤压而成,死亡谷的地质构造类型是______。 (2)图中①地的降水特征是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控制强。 (3)图中M洋流的性质是___________,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 (4)“水果和灌溉农业带”体现了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_________。简析该地区进行水果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________。 【答案】 ()太平洋 地堑(或断层) (2)终年少雨 副热带高压 (3)寒流 降温减湿 (4)地区专门化 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热量充足 【解析】 (1)根据世界六大板块分布规律得知,美国西海岸的褶皱山脉(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均是由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后隆起形成的。死亡谷作为北美陆地最低点之所以能存在于群山中,主要是因为巨大的挤压力导致地壳断裂形成断层,之后部分岩块下沉,其本质为断块谷地(地堑)。 (2)通过对图乙中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可知,大部分月份降水量都小于10mm,全年累计降水量不到150mm,属于全年少雨型气候。因其纬度位于30°N附近,判断其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 (3)M洋流位于美国西岸,根据洋流分布知识可知该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4)美国因地制宜发展了不同的农业带,如东北部的乳畜带,南部的棉花带,中部的小麦玉米带等。美国这种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为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该地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且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7.读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l)图示地区以AB一线为界 (填“北”或“南”)部人口稠密,造成这种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2)辽宁省工业经济曾在我国居于重要地位,有钢铁、机械、化工等部门,其依赖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工业结构以 为主。 (3)生态保护和生态问题治理是东北地区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图中M、N两地的生态保护重点分别是 、 (填土地类型)。 (4)R河春季流量丰富,主要是该流域冬季受 (天气系统)影响, 流域内 丰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量大。 (5)从工业的角度,简述东北地区工业的振兴措施。 【答案】(1)南 气候(写气温、热量不给分) (2)丰富的矿产资源 重工业 (3)湿地(沼泽地)(牧)草地 (4)冷锋 降雪答“降水”也给分) (5)改造原有工业(提升工业产业层次或调整工业布局);治理工业污染;发展新兴工业,工业结构多元化;加大工业科技投入,机器换人(或更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任答对其中两点) 【解析】 (l)图示地区以AB一线为界,其南部为华北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北部为东北地区,由于东北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漫长,所以东北人口密度小于华北地区。 (2)读图可知,辽宁省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因而形成了钢铁、机械、化工等部门,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3)图中M位于东北的三江平原,生态保护重点保护是沼泽地,N位于内蒙古大草原,其生态保护重点为草地。 (4)R河为松花江,冬季降雪量大,所以在春季积雪融水量,河流流量丰富,形成春汛,该流域冬季受冷锋天气系统的影响。 (5)东北地区是我国老工业基地,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环境污染严重,东北地区工业的振兴措施可以参照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治理措施,东北地区工业的振兴措施主要从调整工业结构、治理污染、发展新兴工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考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