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宁波市镇海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 年宁波市镇海区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4.0 分) 1. 2017 年 5 月 30 日,第十三届中国--东盟国际龙舟邀请赛在南宁市南湖鸣锣开赛,再度上演了“群 龙聚会”,在比赛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湖岸为参照物,龙舟是静止的 B. 以龙舟上的座位为参照物,该龙舟是运动的 C. 浆对水施力的作用时,水对浆也施加力的作用 D. 手对水施加力的作用时,浆对手没有施加力的作用 2. 如图所示,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 凿壁偷光 光的折射 B. 井底之蛙 光的反射 C. 猴子捞月 光的折射 D. 杯弓蛇影 光的反射 3. 科学研究中常常会用到“控制变置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模型法”等研究方 法,下列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不一致的是 A. 甲: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用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 控制变量法 B. 乙:用电路图表示电路结构 等效替代法 C. 丙:研究宇宙膨胀和星系运动的特点 模型法 D. 丁:用红色水滴的移动证明动物呼吸需要氧气 转换法 4. 如图甲,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 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从 a 端移至 b 端的过程中, 1消耗的电功率 P 随电阻变化关系如图乙。根据图象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电路中最小电流是 .2最 定值电阻 的阻值是 2 电源电压是 10V 消耗的最大电功率是 15W A. 只有 和 B. 只有 和 C. 只有 和 D. 只有 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4.0 分) 5. 如图所示,在通电螺线管的上方放置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小磁针,请根据电源的 正负极判断:小磁针静止时左端为______极,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______极。 6. 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水平支在支架上,OA: ㌶ 㠮 2 :1, 1 是边长为 5cm 的正方体, 2 重 20N,则绳子对 1 的拉力为______N,此时 1 对地 面的压强为 2 1 4 , 1 重______N。 7. 将两个相同的容器甲和乙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分别向其中倒入不同 种类的液体,并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这两个容器中。当两物块 静止时,两个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那么,甲容器底部受 到液体的压强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乙容器底 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甲容器中物块受到的浮力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乙 容器中物块受到的浮力。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1.0 分) 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 10cm,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 1 图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的实 像。 2 图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 60cm 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 光屏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 移动。 3 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 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 眼镜的镜片。 9. 小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他用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实验中 电阻 R 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 2.4m 不变。 1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导线不得交叉 。 2 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应置于______端 选填“A”或“B” 。 3 在实验过程中,当把电阻 R 由 5 更换为 1 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应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某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示数为______A,此时 R 的阻值为______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8.0 分) 1 . 小强买了一个自动电热水壶,其铭牌如下表,小强装了 1L 的水,加热 6min 后把水烧开,水壶 自动断电.已知大气压为 1 个标准大气压,家庭电路电压为 220V,电热水壶的电阻不变,水的 初温为 2 , 水 㠮 4.2 1 3 Ȁ ሺ , 水 㠮 1. 1 3 ሺ Ȁ 3 . 求: 1 这壶水吸收的热量; 2 电热水壶的热效率; 3 在用电高峰期,电路中的实际电压降为 198V 时,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 自动电热水壶 型号 WL100F 电源 220V 5 额定功率 1100W 容量 1L 11. 如图所示为一辆玩具气球小车。气球充满气后,打开喷气口阀门, 小车向左运动。请你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此现象形成的原因。 12. 如图甲所示,两个电阻 1 、 2 并联后与电阻 3 串联,可以等效成电阻 12 与 3 串联,其中电阻 12的阻值大小就等于电阻 1 、 2 并联后的总电阻。 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图中的电阻 1 㠮 3 ,滑动变阻器 2 上标有“ 12 ”字样。 闭合开关 .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移到 B 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8最. 求: 1 电源电压; 2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滑至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 3 请你分析:滑片 p 从 A 向 B 移动过程中, 1 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在比赛过程中,以湖岸为参照物,龙舟与湖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 A 错误; B、以龙舟上的座位为参照物,该龙舟与龙舟上的座位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 B 错误;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浆对水施力的作用时,水对浆也施加力的作用,故 C 正确; D、手对水施加力的作用时,浆对手也施加了力的作用。故 D 错误。 故选:C。 1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 不发生变化,则静止。据此对 AB 进行分析; 2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 是相互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 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2.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的物理现象,知道成语、诗词、歌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要从字面去理解其含义,是 一种创新的题型; 对三种光现象的理解如下: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 象等;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 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A.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 A 不符合题意; B.井底之蛙,这是由于光是由直线传播的,只能看到头顶的一片天,故 B 不符合题意; C.猴子捞月,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 C 不符合题意; D.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3.答案:B 解析:解:A、动能与物体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用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 高度由静止滚下,目的是控制速度相同,改变质量,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 A 正确; B、用电路图可以直观的描述电路的结构关系,但电路图不能代替实际电路连接,采用的是模型法。 故 B 错误; C、通过气球膨胀模拟宇宙膨胀。利用斑点间距增大模拟星系离我们远去,采用的是模型法。故 C 正确; D、试管中空气成分的变化不能直接观察,通过水滴的移动证明动物呼吸需要氧气,采用的是转换 法。故 D 正确, 故选:B。 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研究其中一个因素跟物理量的关系时,把其他的因素控制不变, 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模型法。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 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 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 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 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要解答本题应掌握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推理法”、 “转换法”等方法。 4.答案:A 解析:解:由甲电路图可知, 与 1 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 当滑动变阻器 1 的滑片 P 在 a 端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由图乙可知, 1 的最大阻值为 4 , 1 的功率 㠮 1.6 ,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由 㠮 2 可得,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小 㠮 1 大 㠮 1.6 4 㠮 .2最 ,故 正确,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 㠮 小 1 大 㠮 .2最 4 --------- , 由图乙可知,当 1 㠮 1 时, 1 的功率 1 㠮 2.5 , 此时电路中的电流: 㠮 1 1 㠮 2.5 1 㠮 .5最 , 电源的电压: 㠮 1 㠮 .5最 1 ---------- , 因电源的电压不变, 所以, .2最 4 㠮 .5最 1 , 解得: 㠮 1 ,故 错误; 电源的电压 㠮 1 㠮 .5最 1 1 㠮 1 m ,故 正确; 2 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 0 时,电路为 的简单电路,此时 的功率最大, 则 消耗的最大电功率: 大 㠮 2 㠮 1 m 2 1 㠮 1 ,故 错误。 综上可知,只有 正确。 故选:A。 由甲电路图可知, 与 1 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 当滑动变阻器 1 的滑片 P 在 a 端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根据图乙 读出 1 的最大阻值和 1 的功率,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 㠮 2 求出电路中的最小电流,根据 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根据图乙可知 1 㠮 1 时 1 的功率,根据电阻的串联和 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利用电源的电压不变 得出等式即可求出 的阻值,进一步求出电源的电压; 2 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 0 时,电路为 的简单电路,此时 的功率最大,根据 㠮 㠮 2 求出 消耗的最大电功率。 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5.答案:N S 解析:解: 根据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和线圈的绕向,利用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则 大拇指指向右端,即螺旋管的右端为 N 极,左端为 S 极。 当小磁针静止时,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知,相互靠近的一定是异名磁极,因此可以确定小磁针 的左端为 N 极,右端为 S 极。 故答案:N;S。 首先利用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和线圈的绕向,根据安培定则确定判断出螺线管的 N、S 极;然后利用 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确定小磁针的 N、S 极,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此题主要考查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安培定则的掌握情况。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 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 N 极。 6.答案:10 60 解析:解: 1 由图知,O 为支点, 2 在 C 点,设绳子对 A 端的拉力为 最 ,已知 OA: ㌶ 㠮 2 :1,则 最 㠮 2 ㌶ ,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 最 最 㠮 2 ㌶ , 即: 最 2 ㌶ 㠮 2 ㌶ , 解得: 最 㠮 1 ; 2 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㠮 5 5 㠮 25 2 㠮 . 25 2 ; 由 㠮 得,物体 1 对地面的压力: 㠮 㠮 2 1 4 . 25 2 㠮 5 ,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 ̵ 㠮 㠮 5 ; 1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 1 、地面向上的支持力 ̵ 、绳子向上的拉力 最 , 物体 1 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1 㠮 最 ̵ 㠮 1 5 㠮 6 ; 故答案为:10;60。 1 由杠杆平衡条件求出 2 在 C 点时,杠杆在 A 点受到的拉力, 2 由压强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 1 对地面的压力,然后对 1 进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求出 1 的重力。 本题难度较大,熟练应用杠杆平衡条件、压强的变形公式、平衡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7.答案:小于;等于 解析:解: 1 甲悬浮,甲的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乙漂浮,乙的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所以甲液体的密度小于 乙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相同,由 㠮 液 得,甲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小于乙容器底部受到 液体的压强; 2 甲悬浮,浮力等于重力,乙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所以甲、乙容器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故答案为:小于;等于。 1 根据物体的浮沉情况判断出液体的密度关系;然后根据 㠮 判断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大小; 2 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两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及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能够根据浮沉情况判断出液体的密度的 关系。 8.答案:等大 右 远视 解析:解: 1 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都等于 20cm,所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㠮 2⸱ , 则焦距 ⸱ 㠮 1 ; 2 将透镜移到 60cm 刻度线处,此时 R 2⸱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R R ⸱ ,即光屏距离凸透 镜的距离在 1 2 之间,故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3 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说明像距变小, 即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变强,故放置的是凸透镜;凸透镜能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 1 等大; 2 右; 3 远视。 1 当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 R 2⸱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R R ⸱ ; 3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 矫正。 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程度,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必须牢固掌握。并且考查了凸透 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9.答案: 1 2 最 ; 3 变大; 4 .2 ;12 解析:解: 1 因实验中电阻 R 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 2.4m 不变,故电压表选用小量程与电阻并联, 如下所示: 2 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应置于阻值最大处,即 A 端。 3 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 R 由 5 改接成 1 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 应向 A 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2.4m ; 4 某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图中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 . 2最 ,示数为 .2最 , 此时 R 的阻值 㠮 㠮 2.4m .2最 㠮 12 。 故答案为: 1 如上所示: 2 最 ; 3 变大; 4 .2 ;12。 1 根据实验中电阻 R 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 2.4m 不变确定电压表量程与电阻并联; 2 为保护电路,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应置于阻值最大处; 3 根据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需控制定值电阻的电压相同,当换上大电阻时,根 据分压原理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由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结合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 4 根据图中电流表小量程读数,根据欧姆定律求电阻大小。 本题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考查电路的连接、注意事项、操作过程、电流表读数、控 制变量法的运用及电阻的计算。 10.答案:解: 1 由 㠮 m 得,水的质量: 㠮 水 m 㠮 1. 1 3 ሺ Ȁ 3 1 1 3 3 㠮 1ሺ ; 水升高到 1 吸收的热量: 吸 㠮 㠮 4.2 1 3 Ȁ ሺ 1ሺ 1 2 㠮 3.36 1 5 ; 2 由 㠮 得,电热水壶在 6min 消耗的电能为: 㠮 㠮 11 6 6 㠮 3.96 1 5 ; 电热水壶的热效率为: 㠮 吸 1 % 㠮 3.36 1 5 3.96 1 5 1 % 84.8 %; 3 由 㠮 㠮 2 得,电热水壶的电阻: 㠮 2 㠮 22 m 2 11 㠮 44 ; 当电压为 198V 时,实际功率为: ̵ 㠮 ̵ 2 㠮 198m 2 44 㠮 891 。 答: 1 这壶水吸收的热量为 3.36 1 5 ; 2 电热水壶的热效率 84.8 ; 3 电路中的实际电压降为 198V 时,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为 891W。 解析: 1 由 㠮 m 计算出水的质量,根据 㠮 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2 根据 㠮 计算出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由 㠮 吸 计算出热效率; 3 根据 㠮 2 得出电热水壶的电阻,由 㠮 2 可计算得水壶的实际电功率。 本题是电热综合题目,主要考查了热量、电功及热效率的计算,解决此类题目,关键能够掌握相关 的公式,搞清题目中的有用能量和总能量,正确计算出效率。 11.答案:答:气球充满气后,打开喷气口阀门,由于气球收缩给球内气体一个压力,使球内气压大 于大气压,球内气体向右喷出,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球内气体对球产生向左的反作用力,从而 使小车向左运动。 解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据此分析回答。 本题考查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好题。 12.答案:解: 1 由图乙知,P 在 B 端时, 1 与 最 并联,电流表测通过 1 的电流, 由并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 㠮 1 㠮 1 1 㠮 .8最 3 㠮 24m ; 2 由图知,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滑至中点时, 1 与 最 并联再与 串联, 1 与 1 2 最 并联后的等效电阻: 并 㠮 1 最 1 最 㠮 3 1 2 12 3 1 2 12 㠮 5 , 所以电路的总电阻: 㠮 并 㠮 5 1 2 12 㠮 11 ,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 并 并 㠮 ,即: 并 㠮 并 1 2 最 㠮 5 1 2 12 㠮 5 6 , 所以: 1 㠮 并 㠮 5 11 㠮 5 11 24m 㠮 12 11 m , 所以电流表的示数,即通过 1 的电流: 最 㠮 并 1 㠮 12 11 m 3 .364最 ; 3 由图知,当滑片在 A 点时, 1 短路,所以其电压为 0; P 向 B 端滑动时, 最 部分阻值不断增大, 并逐渐增大, 并逐渐增大,当 P 滑到 B 端时,与 1 与 最 并联,此时 1 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 24V, 即 1 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为 24m 。 答: 1 电源电压为 24V; 2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滑至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364最 ; 3 滑片 p 从 A 向 B 移动过程中, 1 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 24m 。 解析: 1 由图乙知,P 在 B 端时, 1 与 最 并联,电流表测通过 1 的电流,由并联电路特点和欧姆 定律计算电源电压; 2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滑至中点时, 1 与 1 2 最 并联再与 1 2 最 串联,先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再根 据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计算 1 电压,从而计算电流表的示数; 3 分析滑片在 A、B 两点时电路结构,从而分析得出 1 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 本题考查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正确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是解答的关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