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8 农业生产(含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学案(湘教版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8 农业生产(含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学案(湘教版0

专题八 农业生产(含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知识结构互联]————‎ ‎————[易错易混辨析]————‎ ‎①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积累。(×)‎ ‎②影响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③影响云贵高原坝子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④乳畜业生产规模比大牧场放牧业相对较小,但对市场要求极高。(√)‎ ‎⑤光照时间的长短、昼夜温差的大小对农作物品质有重大影响。(√)‎ ‎⑥我国西南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土壤,发展了立体农业。(×)‎ ‎[自我校对]‎ ‎①区位因素 ②问题与不足 ③土壤 ④市场 ⑤社会经济因素 ⑥季风水田农业 ⑦大牧场放牧业 ⑧区位条件 ⑨混合农业 考点1 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对应学生用书第63页)‎ ‎■品真题——圈定高考考查范围·‎ ‎1.(2017·全国卷Ⅱ·T6)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下题。‎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题眼点拨] 本题题眼是“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说明尼罗河沉积物上没有植被。‎ D [D对: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对原有沉积物上的植被破坏作用较小,因此不适合农业耕种。若能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则表明尼罗河泛滥区植被缺失。A、B、C错:尼罗河泛滥区用水便利、土壤肥沃和地势平坦是尼罗河地区发展耕作业的固有条件,优势不明显。]‎ ‎2.[2017·全国卷Ⅰ·T36(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题眼点拨] 本题题眼是“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说明我国热带面积较小,适合种植的地区少,产量少,“剑麻纤维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说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汽车、轮船缆绳及光纤衬料等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图中基洛萨临近河流;有铁路与首都相通,且铁路连接港口”,说明种植剑麻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解析】 第(1)题,要结合题干要求从气候条件和用途来分析。由材料可知,剑麻属于热带经济作物,而我国热带面积较小,因此产地范围较小,产量较低;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剑麻纤维的应用领域较大,需求量大,因而产需矛盾突出。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基洛萨是距离首都(港口)较近的城镇,该区域劳动力充足且廉价;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有利于种植剑麻;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通过铁路连接港口,对外交通便利。‎ ‎【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2016·全国乙卷·T36(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题眼点拨] 本题题眼是“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横县位于22°N~23°26′N”,说明横县纬度较江苏、浙江低,高温期多雨期时间长,且受寒潮影响弱,“茉莉根系发达,生长旺盛要求水分充足,土壤过湿不利于根系发育,茉莉主要种植在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说明茉莉生长需水多,但土壤不能过湿;地势高的旱地不易发生涝渍,冲积平原距河近,灌溉便利。‎ ‎【解析】 第(1)题,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确茉莉这一植物的生长习性: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可从纬度与气温、寒潮的关系上分析,广西横县纬度远低于江苏和浙江,因而具有气温高、受寒潮影响小的优势;茉莉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而该地高温期降水较多,适合茉莉生长。反观江苏、浙江,伏旱期降水过少,梅雨期降水过多,不利于茉莉生长。注意挖掘图文信息分析气候优势。第(2)题,材料显示,土壤过湿不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可从地形、水源和土壤三方面分析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种植茉莉的有利条件。‎ ‎【答案】 (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 (1)与江苏、浙江相比,广西横县发展茉莉种植的气候条件更加优越,其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②距海近,降水充沛 ③地形阻挡,冬季受寒潮影响小 ④位于高原地区,光照充足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导致横县大规模种植茉莉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候条件好 B.地形平坦 C.种植历史悠久 D.市场需求量大 ‎(1)B (2)D [第(1)题,与江苏、浙江相比,横县的纬度较低,热量条件优越,降水丰富,加上北部有东西向山地的阻挡,冬季受寒潮影响小。第(2)题,决定农作物生产规模大小的因素是市场。]‎ ‎ (2015·全国卷Ⅱ·T2~3)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1)~(2)题。‎ ‎(1)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2)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1)D (2)A [第(1)题,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随着“珠三角”‎ 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增多,花卉和蔬菜的市场需求量增大。农民用花基、菜基取代桑基、蔗基,生产花卉、蔬菜,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提高了经济收入。第(2)题,城市数量增加,使城郊农业发展较快。城郊农业深受城市市场的影响,要为城市人口提供大量的花卉、蔬菜、肉蛋奶等农产品,种桑、种甘蔗显然与城郊农业的发展方向不一致。]‎ ‎[考题统计] 五年9考:‎ ‎2017年卷Ⅱ·T6;2017年卷Ⅰ·T36(1)(2);‎ ‎2017年卷Ⅲ·T36(1)(2)(3);‎ ‎2016年甲卷·T1、2;2016年乙卷·T36(1)(2);‎ ‎2015年卷Ⅰ·T36(2)(3);2015年卷Ⅱ·T2、T3;‎ ‎2014年卷Ⅱ·T37(1)(2)(3);2013年卷Ⅰ·T1、T3‎ ‎[考情分析]‎ ‎1.高考考查的特点 ‎(1)以尼罗河泛滥区农耕文明为切入点,以文字为信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从文字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以广西横县茉莉种植和剑麻生长为切入点,以茉莉、剑麻的生长习性种植的典型位置为背景材料,考查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分析。‎ ‎2.解题的3个提醒 ‎(1)分析回答要注意文字材料中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与种植地区或对比地区的生长条件进行对比。‎ ‎(2)题2(1)分析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大的原因,一般从生产和需求两个方面入手,从产量不足,需求量大两方面组织答案。‎ ‎(3)题3(2)设问精细,答题时需抓住河流冲积平原的土层厚;距河近,便于灌溉等特点,还要明确地势较高的优势。‎ ‎■释重难——剖解核心知识备考·‎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区分三个区位因素 ‎3.农业区位的选择 ‎(1)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2)基本思路 ‎①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一般根据地区气候和地形特征,结合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例如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适于发展种植业;湖泊、水库和沿海海域适于发展渔业;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地区种植水稻;气候凉爽的中温带地区种植甜菜等。‎ ‎②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预测练——沿着高考方向训练·‎ 考向1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1.(2017·长沙模拟)高原夏菜又称冷凉蔬菜,是指夏季在气候干冷地区生长的蔬菜,如花菜、包菜等,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7~‎25 ℃‎,多种植在海拔1 ‎500米以上的高原上,因此被称为高原夏菜,甘肃菜农将同种蔬菜依山势阶梯状种植在海拔1 500~3 ‎000米的山坡上。每年5~10月高原夏菜正好在这个时间段上市,并供给上海、杭州、广州等南方城市,据此完成(1)~(2)题。 ‎ ‎【导学号:78194040】‎ ‎(1)甘肃菜农将同种蔬菜依山势种植在1 500~3 ‎000米的山坡上,其原因是(  )‎ A.排水条件好      B.延长市场供应时间 C.海拔高,气温低 D.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2)高原夏菜成为上海、杭州、广州等地蔬菜供应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南方地区高温且自然灾害多 B.南方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占用大量耕地 C.品质好 D.菜品差异(蔬菜品种)‎ ‎(1)B (2)A [第(1)题,海拔不同,气温不同,蔬菜种植期、成熟期不同。不同海拔种植同种蔬菜,可延长该类蔬菜供应时间,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第(2)题,高原夏菜适宜干冷地区夏季种植(最适宜生长温度17~‎25℃‎),而5~10月,南方地区普遍高温,且多旱涝、台风、病虫害等自然灾害,这一时期不适宜该类蔬菜种植。因此,高原夏菜能供应沪杭广等地,关键是沪杭广等地缺乏种植的气候条件,而非缺乏耕地、品质不佳等问题。]‎ ‎2.(2017·赣州一模)蓝莓野生于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果实为浆果,鲜果采收成本高。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已选育出适应各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100多个,目前蓝莓成为美国主栽果树树种。我国蓝莓产业化始于2000年,现广泛栽培于东北、华东、西南等区域,产品大多出口。阿根廷主要栽培喜湿润、温暖的南高丛蓝莓,是世界蓝莓主要出口国。据材料完成(1)~(3)题。‎ ‎(1)美国蓝莓快速成为主栽果树树种主要得益于(  )‎ A.科技先进 B.消费升级 C.气候多样 D.种群优势 ‎(2)我国蓝莓产品出口世界市场的比较优势是(  )‎ A.土地辽阔 B.产量巨大 C.政策支持 D.劳动力廉价 ‎(3)阿根廷蓝莓产业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优势产品是(  )‎ A.鲜果 B.冷冻果 C.蓝莓色素 D.加工果酒 ‎(1)B (2)D (3)A [第(1)题, 市场(消费)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快速成为主栽树种”等可知,B正确。第(2)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廉价是我国产业活动的主要优势。第(3)题,阿根廷位于南半球,可与北半球国家(如美国、中国)错开鲜果上市时间。]‎ ‎ 下图为欧洲某地区的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示意图,当地农民夏季上山放牧、农田两年轮种和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特点。读图回答(1)~(2)题。‎ ‎(1)制约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是(  )‎ A.水源不足 B.土壤贫瘠 C.洪涝频繁 D.气温较低 ‎(2)图中居民在不同地形区采取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这显示出其适应环境的智慧。其中,在山地地区以放牧高蛋白的山羊或绵羊为主,这是因为(  )‎ A.山地地势过低,造成水草不丰 B.山地地表崎岖,羊攀移能力强 C.山区过于寒冷,羊御寒能力较强 D.山区传染病多,羊抵抗能力较好 ‎(1)A (2)B ‎ ‎[第(1)题,由图示山脉和种植橄榄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较少,水资源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第(2)题,山地地区地表崎岖,但水草丰美,适宜牧羊。山羊或绵羊具有较强的攀移能力,崎岖的地表利于减少体内多余脂肪,增加体内蛋白质含量。]‎ 考向2 人类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改造 ‎3.(2017·成都一模)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种植中采用“垄覆沟播”技术,该技术在田面起垄,垄面覆膜,沟内播种。下图示意“垄覆沟播”栽培方式,据此完成(1)~(2)题。‎ ‎(1)垄面覆膜的主要作用是(  )‎ A.阻断水分下渗,汇集雨水 B.利于增强光照,提高产量 C.利于增大温差,提高品质 D.减弱土壤侵蚀,保持水土 ‎(2)南方旱地作物主要种植于垄上,与宁夏“沟播”明显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 C.水分   D.热量 ‎(1)A (2)C [第(1)题,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为水分。地膜覆盖后,降水会减少下渗,顺着地膜汇聚到种有马铃薯的沟中,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A正确。对于光照条件没有改善作用,B错误;地膜覆盖可以起到保温作用,不会增大温差,C错误;土壤被降水侵蚀后,会流进沟中,不易流失,D错误。第(2)题,宁夏地区气候干旱,水分条件差,为了发展农业生产需要收集水分,而南方地区,降水多,种植在沟中会导致渍害,所以种植在垄上。]‎ ‎4.(2017·肇庆模拟)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畎(沟)亩(垄)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据此完成(1)~‎ ‎(2)题。‎ ‎(1)“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增加土层深度 B.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 C.增加耕地面积 D.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 ‎(2)“畎亩法”不能用于季风水田农业,因为(  )‎ A.水稻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 B.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 C.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 D.水稻生长需要强烈光照 ‎(1)D (2)C [第(1)题,上田弃亩,是指在地势高的田地,作物种植在沟里。相比于垄,沟风速小蒸发弱,且有利于集水,因而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起到抗旱作用。第(2)题,畎亩需要有垄有沟,而水田农业需要土地平整,因而不适合种植水稻。]‎ 考点2 农业地域类型与我国的农业生产 ‎(对应学生用书第66页)‎ ‎■品真题——圈定高考考查范围·‎ ‎1.(2014·全国卷Ⅱ·T11)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下题。 ‎ ‎【导学号:78194041】‎ 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 ‎[题眼点拨] 本题题眼是“该岛大致位于42°~46°S”‎ ‎,说明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等高线数值大,稠密”,说明地形崎岖,多山地。‎ D [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该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阴雨潮湿,热量条件较差,不适合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加之该岛多山地,因而最适宜发展畜牧业(或乳畜业),故选D。]‎ ‎ (1)分析新西兰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 ‎(2)我国某大型企业将在新西兰建立大型乳制品生产基地。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新西兰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可从气候和地形角度,从其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方面分析。第(2)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影响乳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国土面积小;山地多,平地少,耕地少;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牧场广布,大部分土地用于发展畜牧业。‎ ‎(2)可行。理由:奶源品质好;草场广布;两国政府加强合作,政策支持;中国乳制品市场广阔。(或不可行。理由:当地劳动力不足;距离市场远,运输成本高;当地市场狭小。)‎ ‎2.(2013·全国卷Ⅱ·T3~5)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3)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眼点拨] 本题题眼是“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说明‘保温作用’地膜覆盖可以提前播种;‘保湿、保土等作用’可以抑制蒸发,在干旱区或水土流失地区适宜使用,“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说明阻挡植物根系生长,阻挡土壤水分运动。‎ ‎(1)A (2)D (3)A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理解地膜的使用环境及作用。第(1)题,地膜不同于塑料大棚,它是铺在地面上的,主要作用为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度。夏秋季节,我国普遍热量丰富,不存在地温低的问题,故无须铺地膜。冬季气温低,地膜不足以保护反季节作物。春季地温低,降水少,所以,地膜主要是在春季播种时使用。‎ 第(2)题,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温暖湿润,基本不需要铺地膜,A项错误。西南地区位于亚热带,春季热量充足,不需要铺地膜,B项错误。东北地区春季播种较晚,加上积雪融水较多,易出现春汛,土壤水分多,不需要铺地膜,C项错误。西北地区春季干旱,纬度较高,特别是晚上地温较低,铺地膜能很好地提高地温和保持水分,D项正确。第(3)题,废弃的地膜残留在土壤中危害作物根系发育,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考题统计] 五年2考:‎ ‎2014年卷Ⅱ·T11;2013年卷Ⅱ·T3~5‎ ‎[高考感悟]‎ ‎1.高考考查的特点 ‎(1)以某岛屿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2)以地膜覆盖为切入点,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及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解题的2个提醒 ‎(1)题1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经纬度判断出该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 ‎(2)题2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 ‎■释重难——剖解核心知识备考·‎ ‎1.农业地域类型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2.我国主要的农业地域 ‎■预测练——沿着高考方向训练·‎ 考向1 农业地域类型 ‎1.(2017·乌鲁木齐一诊)下图为某地区一个农场的工作年历。据此完成(1)~(2)题。‎ ‎(1)该农场最可能位于(  )‎ A.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B.澳大利亚西南部 C.美国五大湖沿岸 D.乌克兰黑海沿岸 ‎(2)该农场农业地域类型的优势有(  )‎ ‎①保持土壤肥力 ②降低市场风险 ‎③缓解就业压力 ④合理利用水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B (2)A ‎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既有小麦种植业又有畜牧业,由此可知是一种混合农业。从图中的农时安排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南半球,因此该地区应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第(2)题,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主要是小麦种植和养羊业的混合,在麦田休耕期间放牧,所产生的羊粪还可以肥沃土壤;混合农业的农产品既有种植业的产品也有畜牧业的产品,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节,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梯田是安第斯山区古印加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该地海拔高,气候干旱,地形崎岖,可作天然屏障。古印加人从山顶到山麓开垦无数的梯田,一直耕种至今。下图是古印加文明分布图和梯田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分析古印加文明分布于秘鲁山区的原因。‎ ‎(2)分析古印加人大量修筑梯田,并用石块垒成的原因。‎ ‎(3)推测古印加梯田上种植的农作物适应当地不利自然条件的生长习性。‎ ‎【解析】 第(1)题,古印加文明分布于秘鲁山区的原因,可主要从地形地势条件、气候条件及水源条件方面分析。第(2)题,古印加人大量修筑梯田,并用石块垒成的原因,主要从粮食需求、环境保护及原料来源等角度去分析。第(3)题,农作物生长习性,主要从当地的海拔、水源供给、土壤肥力等角度去分析。‎ ‎【答案】 (1)地形崎岖,利于防御外敌入侵;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适宜居住;冰川融水量大,水源充足。‎ ‎(2)人口增长,耕地不足,开垦坡耕地,增加耕地面积;山区土层薄,易发水土流失,修筑梯田可降低坡度,保持水土,增加土层厚度;山区裸露岩石较多,可就地取材。‎ ‎(3)安第斯山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农作物耐寒;当地水资源缺乏,农作物耐旱;山区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农作物耐瘠薄。‎ 考向2 我国的农业生产 ‎3.(2017·长沙市模拟)在江苏中部的兴化地区(地面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有一种独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垛田。当地人们在号称“锅底洼”的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高成垛,垛上耕作,形成一块块状如小岛的精致农田(下图)。读图回答(1)~(3)题。‎ ‎(1)根据其耕作方式,判断垛田种植的作物最不可能的是(  )‎ A.水稻         B.棉花 C.冬小麦 D.玉米 ‎(2)当地每年都要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来,堆入垛田之中,此举的主要作用有(  )‎ ‎①清理河道和沟渠,利于排水通航 ‎②加固垛田,减少水土流失 ‎③加深拓宽河道和沟渠,增加储水量 ‎④给垛田增加有机肥,改善土壤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3)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流域上游兴修水库,新修垛田的高度降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泥沙淤积加剧 B.地壳不断下沉 C.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减少 D.人口密度增加 ‎(1)A (2)B (3)C [第(1)题,水稻必须在水田中耕种,垛田则适宜种植旱地作物,而棉花、冬小麦、玉米都适合在旱地种植。第(2)题,挖淤泥有两方面作用:增加水深,利于通航,便于农产品运输,①正确;淤泥有机质含量高,可以肥田,④正确;对减少水土流失和储水作用较小,②③‎ 错误。第(3)题,上游全面建立分洪、蓄洪设施,会使该地洪涝灾害的发生频次减少,垛田的防洪功能不断弱化,垛田的高度也会降低,故C正确。泥沙淤积加剧会使洪涝灾害多发,因此需要将垛田高度升高,故A错误;该处并没有发生地壳不断下沉现象,故B错误;与人口密度增加关系较小,故D错误。]‎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 ‎【导学号:78194042】‎ ‎ 特色杂粮是贵州省的优势作物,其种植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具有各种独特风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保健作用,深受人们喜爱。特色杂粮集中分布在黔西北、黔西南和黔北地区。‎ ‎ 近年来,贵州威宁发挥土地资源优势,以“一村一品”为主线,推进特色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引导农民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积极发展小杂粮生产和加工,支持小杂粮加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把“小杂粮”做成了“大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下图示意威宁在贵州的位置和范围。‎ ‎(1)描述贵州省杂粮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说明近年来威宁杂粮种植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指出形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3)分析威宁发展特色杂粮产业的区位优势。‎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作答。‎ 问题①:说明威宁杂粮产业的发展对周边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杂粮产业为基础的威宁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解析】 第(1)题,贵州省杂粮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从地形、土壤及气候等方面去归纳。第(2)题,近年来威宁小杂粮的种植已形成“大产业”,说明其农业地域类型已演变为商品谷物农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第(3)题,依据图文资料可知,威宁发展特色杂粮产业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品种、品质、交通及需求量等方面。第(4)题,问题①‎ ‎,威宁杂粮产业的发展对周边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如何发挥特色农产品的优势,二是如何增加附加值。问题②,谋求威宁经济进一步发展,应立足于当地实际,从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种植规模及加强科技投入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地形多山,自然环境复杂;土壤较贫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水、热同期。‎ ‎(2)商品谷物农业。政策。‎ ‎(3)品种丰富;环境清洁,品质好;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4)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推进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规模化种植;加强科技投入,提高杂粮种植技术水平,加强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规律方法]‎ 我国主要农业类型的分布及其可持续发展措施 考点3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第69页)‎ ‎■品真题——圈定高考考查范围·‎ ‎(2017·全国卷Ⅲ·T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下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下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题眼点拨] 本题题眼是“图b甲地最低温大约为‎8℃‎左右”,说明冬季温度较高,“甲地附近干旱少雨”,说明日光温室可减少水分蒸发,“甲地纬度较西班牙以北地区低”,说明冬季温度高,可生产反季节蔬菜,“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说明劳动力廉价,农产品成本低,“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说明产生集聚效应。‎ ‎【解析】 第(1)题,注意是“从气候角度”分析,由图b可知甲地冬季气候温和,日光温室为瓜果、蔬菜的生长提供了条件,且减少了水分的蒸发。第(2)题,甲地纬度较低,冬季温和,蔬菜、瓜果成熟早,加上该地劳动力成本较低,设备投入少,农产品可大量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第(3)题,农业的集群式发展有利于产品优势的保持,各种设施、设备的维护、更新,产品的稳定生产和供应,销售网络和物流的完善。第(4)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赞同与不赞同均可。赞同主要从发展条件、经济效益、就业等方面考虑,不赞同主要从对土地、水资源的压力及海水入侵等方面考虑。‎ ‎【答案】 (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 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4)赞同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 (1)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 ‎(2)简述甲地气候对农作物生长最有利和不利的条件。‎ ‎【解析】 第(1)题,结合甲地位置,从气压带的季节移动分析甲地气温、降水特点。第(2)题,结合甲地气候特点从雨热配合及气温日较差等方面分析回答。‎ ‎【答案】 (1)甲地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2)有利:夏季气温高,气温日较差大;不利:高温期与多雨期不同期,夏季炎热,但气候干旱。‎ ‎ (2014·全国卷Ⅱ·T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解析】 第(1)题,三江平原地处我国东北的寒冷偏远之地,开发历史短,再加之地广人稀,工业、交通等落后,因而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轻,环境质量好。第(2)题,虫害的多少与气候密切相关,通常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虫害少;降水少、气候干燥的地区虫害少。因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不利于害虫的生存与繁殖。第(3)题,由材料可知,建三江地区土壤肥沃,肥力高,加之利用现代技术“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因此使用的化肥少。第(4)题,绿色代表无污染或者污染程度很低。由材料和前面三问可知,建三江环境质量好;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少;纬度高,气温低,虫害少,农药使用量少,因而三江平原的农产品几乎不受污染,符合绿色产品的标准。建三江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较高,粮食产量大,商品率高。‎ ‎【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考题统计] 五年5考:‎ ‎2017年卷Ⅲ·T36(4);2016年乙卷·T36(4);‎ ‎2015年卷Ⅰ·T36(4);2014年卷Ⅱ·T37(4);‎ ‎2013年卷Ⅰ·T37(4)‎ ‎[考情分析]‎ ‎1.高考考查的特点 以西班牙温室农业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区域农业的发展。‎ ‎2.解题的2个提醒 ‎(1)解答区域农业发展首先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社会条件,这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 ‎(2)农业可持续发展开放性题目,赞同发展某农业一般从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增加收入,增加就业) 等方面回答,不赞同一般从对环境不利影响方面分析回答。‎ ‎■释重难——剖解核心知识备考·‎ ‎1.区域农业布局 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平原地区 适宜发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 山区 适宜发展林业、水果种植业、畜牧业等 水资源丰富地区 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 气候相对干旱地区 应该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当发展畜牧业等角度考虑 城镇周边地区 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农业等城郊农业 ‎2.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针对商品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今后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预测练——沿着高考方向训练·‎ 考向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2017·济南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的桑树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种桑养蚕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桑树,高3~10米或更高,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温度25~30℃,耐旱,耐水湿,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桑蚕,起源于我国,是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蚕蛹适宜温度22~28 ℃,最适温度23.8~25℃,自孵化至吐丝结茧,一般春蚕24~30天,夏秋蚕20~24天。桑蚕茧可缫丝,蚕丝主要用以丝绸生产。‎ ‎ 广西宜州市域面积3 86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89.80%。总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近年来,江浙等东部地区种桑面积日渐缩小,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宜州市的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目前宜州共有茧丝绸相关企业20多家,形成了以“种桑养蚕—鲜茧收烘—缫丝—织绸”为主产业链,以桑杆生产食用菌、蚕沙无害化治理和次下茧加工蚕丝被等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如何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的“破茧化蝶”问题一直困扰着广西桑蚕产业。下图示意宜州在广西的位置。‎ ‎(1)与江浙相比,说明宜州有利于种桑养蚕的自然条件。‎ ‎(2)从市场角度分析宜州桑蚕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3)阐述种桑养蚕对宜州地区的积极影响。‎ ‎(4)请为“以种桑养蚕为基础”的宜州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解析】 第(1)题,种桑养蚕与自然条件关系密切,结合材料信息,从热量、降水、地形等方面分析回答。第(2)题,结合材料从市场需求、劳动力、交通等方面分析回答。第(3)题,积极影响可结合种桑养蚕的特征,即种树—养蚕—桑蚕产业,从提高植被覆盖率、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提高经济收入,增加就业、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分析回答。第(4)题,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科技投入、打造品牌、加强应用研发、开发新产品及多元化经营等方面回答。 ‎ ‎【答案】 (1)与江浙相比,宜州纬度低,气温高,热量好,适宜桑茧生长的时间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有利于桑蚕生长;以山地丘陵为主,适宜桑树种植的土地资源广。‎ ‎(2)蚕茧品质优良,产量大,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廉价劳动力丰富,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交通运输便利,便于市场拓展。‎ ‎(3)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优化了经济结构;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收入;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4)加强种桑养茧的科研投入;打造品牌优势;加大桑茧相关产业的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开发旅游、文化市场,实现多元化经营。‎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 山西、陕西两省是我国最为传统的北方主要农业区,2010年后加快实现产业发展。‎ ‎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 耕地 草地 林地 建设用地 陕西省 ‎54%‎ ‎35%‎ ‎9%‎ ‎2%‎ 山西省 ‎53%‎ ‎39%‎ ‎3%‎ ‎5%‎ ‎(1)简述两省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2)从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两省可能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图示2010年前后农业生产的变化具有哪些良好的效益?‎ ‎【解析】 第(1)题,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两省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提供水源,灌溉便利。第(2)题,根据表格资料可知,两省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两省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过度开发耕地容易加剧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该区域春季降水少,干旱严重,农业灌溉需水量大,易加重水资源短缺状况;农耕业施用化肥、农药数量大,残留多,会造成土壤污染等。第(3)题,比较两个阶段可发现,该区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了粮食的种植面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的农业生产;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缓和了人地矛盾,实现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 (2)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水资源短缺,土壤及环境污染等。‎ ‎(3)改善了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效益等。‎ ‎[规律方法]‎ ‎1.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分析思路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特色农业(或建设商品性生产基地)。‎ ‎(2)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4)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5)推进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 ‎(6)积极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意识。‎ ‎(7)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2.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判定技巧 根据区域特征,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是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如下图所示,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一要根据区域内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农业;二要形成良性循环系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统一。‎ 瞄准第Ⅱ卷·规范练高分| 与农业生产(含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的2个设问方向 ‎(对应学生用书第72页)‎ 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高考主观题的命题的最热点。近几年高考命题主要表现在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分析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区域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分析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思维线索 自然条件:气候(气温、降水、光照、日较差)、地形、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劳动力、技术、交通运输、政策等。‎ 答题术语 自然 该地属××气候,气候炎热/寒冷或××季节气候炎热/寒冷,晴/阴天多,光照强/弱,气温日较差大/小,降水多/少,季节分配××,有利/不利作物生长;地形平坦/崎岖,有利/不利作物种植;距××河近,灌溉便利;土壤肥沃/酸性强/碱性强,适宜种植××作物 社会经济 受××影响,市场广阔/狭小;人口众多/少,劳动力充足/不足;技术水平高/低;交通运输便利/不便;国家政策支持等。‎ ‎1.(2017·重庆调研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导学号:78194043】‎ 材料  金秋九月,徒步“棱线”上的祁连山脚下的河西走廊,漫步在河西走廊高台—山丹段,经常可以嗅到浓烈的洋葱味。洋葱属长日照作物, 叶身耐旱,空气湿度过高易发生病害,在肥沃疏松的沙质壤中易获高产。现在河西走廊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外销地,尤以洋葱最为著名,并且河西走廊是全国种子繁育的“黄金走廊”,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产业基地,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75%。 ‎ 分析河西走廊发展洋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解析】 由材料可知,洋葱属于耐旱、长日照植物,在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中易获高产。河西走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具有适合洋葱生长的气候条件,可利用高山冰雪融水进行灌溉,山麓地带土地疏松肥沃等因素均适合洋葱的生长。‎ ‎【答案】 夏季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洋葱生长;气候干燥,不易发生病变,适合脱水加工,延长保质期;高山冰雪融水水量较为稳定,便于灌溉;绿洲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2.(2017·西安模拟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与优质乌龙茶的品质形成极为密切。在中低纬度海拔较高茶区,一般气候温和,云雾弥漫,雨量充沛,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高,并且,高海拔区茶树纤维素合成速度较为缓慢,鲜叶的持嫩性增强,有利于茶树的生长。福建武夷山是著名乌龙茶产地。‎ ‎ 材料二 下图中阴影区域为“我国乌龙茶起源地”。‎ ‎(1)据局部等高线推断,A、B两地何处更适合乌龙茶的种植,并分析原因。‎ ‎(2)有人提出应在武夷山地大力扩展茶叶种植,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知,A地等高线比B地更为稀疏,坡度缓;结合材料“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高……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坡度缓的地区,物质迁移速度慢,泥沙沉积,土壤厚度更厚;土壤水分条件好,肥力更高,因此A地更适合乌龙茶的种植。第(2)题,是否大力扩展茶叶种植可从茶叶种植的区位因素和对当地影响两个方面思考;有利的茶叶种植条件和对当地有利影响是赞同发展茶叶种植的理由,不利的区位条件和对当地不利影响是不赞同扩展茶叶种植的理由。‎ ‎【答案】 (1)A地。A地等高线比B地更为稀疏,说明坡度缓,物质迁移速度(水土流失)慢,泥沙沉积(侵蚀较弱),土壤厚度更厚;土壤水分条件好,肥力更高。‎ ‎(2)赞同。理由:该地海拔高,云雾多,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高,气候地形适合茶叶种植,高海拔区茶树纤维素合成速度较为缓慢,鲜叶的持嫩性增强,茶叶品质优良,经济效益好。(或不赞同。理由:该地山地地形,大面积种植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破坏原生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山区交通不便,扩大种植会导致市场饱和,影响经济效益。)‎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思维线索 一要根据区域内的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二要形成良性循环系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统一。‎ 答题术语 ‎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特色农业;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③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④科技兴农,发展高效农业;⑤开拓市场,加强品牌意识;⑥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 ‎3.(2017·潍坊高三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娃娃菜属于冷凉型蔬菜,生育期约为45~55天。最适宜生长的平均气温为(17±5) ℃,平均气温高于‎25℃‎则生长不良,低于‎5 ℃‎则易受冻害。‎ ‎ 甘肃省榆中县是我国夏季重要的娃娃菜产区。该县地处黄土高原,海拔多在1 500~3 ‎000米之间,7月平均气温为13~‎18 ℃‎。‎ 每年5~10月,当高温笼罩我国南方时,从榆中县出发的一辆辆大货车源源不断地将娃娃菜等优质无公害蔬菜运往南方市场。娃娃菜价格虽高,但销量大。目前榆中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图1示意榆中县在甘肃省的位置,图2示意榆中县主要地貌景观。‎ ‎(1)分析榆中县生产的娃娃菜绿色无公害的自然原因。‎ ‎(2)分析榆中县娃娃菜年产量大,能够长时间供应南方市场的原因。‎ ‎(3)如何保持榆中县娃娃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请你为当地政府支招。‎ ‎【解析】 第(1)题,自然原因可结合材料信息,从纬度、海拔对气温影响和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两方面,分析气候对病虫害的影响。第(2)题,可从气候凉爽适合其生长,价格高促进种植规模扩大,相对高差大,热量条件差异大,可错开成熟期等角度分析回答。第(3)题,可从控制农药化肥使用,发展订单农业、加工提高附加值、打造品牌、加强销售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纬度较高,海拔高,夏季气温低(气候凉爽);地处内陆,干燥少雨,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 ‎(2)5~10月气候凉爽,长达半年的时间适合娃娃菜生长,采收期长,产量大,且上市时间长;娃娃菜价格高,菜农生产积极性高,种植规模大;海拔差异大,热量(温度)条件差异大,利于错开成熟期,梯次上市,上市时间长。‎ ‎(3)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确保蔬菜质量;了解市场信息,开展订单经销(发展订单农业);提高蔬菜加工转化能力,提高附加值;加大宣传力度,打造蔬菜品牌,拓展流通和销售渠道(网上销售)。‎ ‎4.(2017·厦门毕业班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蜜蜂对气温敏感,活跃期适宜温度为15~25 ℃。蜜蜂从胶源植物采集树脂,分泌蜂胶(富含天然抗生物的蜡状物质)并涂抹在蜂巢内外,使蜂巢不受细菌、病毒和虫类等侵袭。蜂胶具有抗菌抗癌功效,是一种珍贵的保健品生产原料。‎ 巴西阿拉戈斯(下图)以种植园农业为主,经济落后。自20世纪60年代起,当地发展养蜂业,采集优质蜂胶供出口。近年来,当地种植园主雇佣蜂农带蜜蜂给瓜果授粉。‎ ‎21世纪以来,中国以蜂胶为原料的产业发展迅速,但浙江等省的养蜂业日渐衰落,从阿拉戈斯进口的蜂胶逐年增加。‎ ‎(1)与浙江相比,分析阿拉戈斯养蜂的有利自然条件。‎ ‎(2)阿拉戈斯蜂胶品质较浙江优良,从气候角度解释其原因。‎ ‎(3) 说明阿拉戈斯种植园雇佣蜂农带蜜蜂授粉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阿拉戈斯为改变以蜂胶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问题②‎ ‎:针对蜂胶产品良莠不齐的现象,请为浙江蜂胶产业的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 第(1)题,主要从优越的气候条件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阿拉戈斯位于低纬度地区,大西洋沿岸,水热条件更优越,开花植物种类更多,蜂源植物丰富;气温高,蜜蜂的活跃期更长。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蜂胶对蜜蜂来讲,具有保护蜂巢的作用,使其不受病毒、细菌及虫类等的侵袭。热带地区这些生物繁殖快,对蜜蜂威胁大,因此当地蜜蜂会分泌出含抗生素更多的蜂胶,来抵御病毒的侵袭。‎ 第(3)题,种植园的作物通过蜜蜂授粉,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同时蜂农也能获得经济效益和更丰富蜂源和胶源植物,提高蜂蜜和蜂胶的质量,扩大出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当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第(4)题,问题①主要分析阿拉戈斯如何改变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加强资金和技术投入,对蜂胶进行深加工,提供多样化的蜂胶产品,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扩大胶源,为产业发展提供原料保障。问题②浙江的蜂胶产业发展应该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主要建议有保障原料质量、增加技术投入、改善工艺、确定行业标准、加强质量监管等。‎ ‎【答案】 (1)阿拉戈斯地处10 °S附近,水热条件更优越,四季皆有丰富的蜜源和胶源植物;全年高温,蜜蜂活跃期较长。‎ ‎(2)阿拉戈斯全年湿热,细菌、病毒、虫类繁殖较快;蜜蜂为了抵御病菌的侵袭,分泌出天然抗生物含量更高的蜂胶。‎ ‎(3)提高瓜果品质,促进种植园增产增收;扩大蜜源和胶源,增加蜂蜜和蜂胶产量;拓展蜂农的收入渠道;促使蜂胶出口量增加,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问题①:招商引资,为扩大蜂胶产业规模提供资金;建立研发机构,为开发多样化蜂胶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市场调研,为蜂胶产业发展拓展市场;注重胶源树种的保护与人工种植,为产业发展提供原料保障。(任答3点即可)‎ 问题②:保证优质的原料来源(如进口优质的蜂胶、大力推广使用无污染的集胶器等); 改善蜂胶加工过程,保证产品质量和功效;制定行业产品标准和产品分级;加大蜂胶产品的科研投入,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任答3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