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八章第2讲 城市化学案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八章第2讲 城市化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2讲 城市化 考纲导向 思维导图 考情导引 ‎1.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十三五”我国城市发展规划、都市圈建设为背景,考查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我国城市化特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1. 城市化的概念、标志及作用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2. 驱动力 含义 因素 推力(乡村)‎ 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人口增长________,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________;社会服务________‎ 等 拉力(城市)‎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就业机会________;社会福利保障程度________;文化设施________;交通便捷等 ‎3.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________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时空差异。‎ ‎(1)时间变化 城市化示意图 阶段 初期阶段 中期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 特点 ‎<30%,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30%~70%,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70%,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产业结构特点 区域经济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 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 分布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2)地区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快 原因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大小 大(70%以上)‎ 小(不到40%)‎ 城市人口比重 原因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所处阶段 后期阶段 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 城市化表现及原因,‎ 表现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 命题角度 城市化进程、特点 ‎[经典例题]‎ ‎(2015·重庆高考)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 20%~30% ‎ B. 30%~40%‎ C. 40%~50% ‎ D. 60%~70%‎ ‎(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 工业化程度提高 ‎ B. 人口增长率增大 C. 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 D.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低;日本、意大利和法国为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 ‎2. 图像信息获取 图中曲线代表城镇化率,纵坐标数值大的三条曲线城镇化率都较高,城市起步早。曲线上黑点对应的横坐标数值最早是1965年。‎ ‎3. 推理分析 ‎4.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城市化问题和城市化的进程等。‎ ‎[小试牛刀]‎ ‎(1)________ (2)________‎ ‎[总结归纳]‎ ‎1. 针对性归纳:正确区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比重一般在70%以上 城市人口比重多在50%以下 城市化速度 较缓慢,甚至停滞 较快 所处城市化阶段 后期阶段 多处在加速阶段 产业结构 多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多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发展趋势 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2. 拓展性归纳: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区别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70~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郊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堵 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城市,箭头表示人口的迁移方向 ‎[变式训练]‎ ‎(2018届高三全国新课标区金优试卷模拟冲刺)区位熵是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指标,反映了某一区域要素在高一级区域的地位和作用,区位熵值越大,说明地位和作用越高。下表是2016年圣彼得堡城市土地利用各圈层区位熵(如核心区居住用地的区位熵是核心区居住用地面积与核心区总面积的比值比上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的比值),据此回答1~2题。 ‎ 土地利用类型 居住 工业 商业 圈层(由 中心向外)‎ 核心区 ‎1.778‎ ‎0.916‎ ‎4.908‎ 老城区 ‎1.654‎ ‎2.649‎ ‎2.490‎ 近郊区 ‎2.596‎ ‎1.118‎ ‎3.549‎ 远郊区 ‎0.742‎ ‎0.163‎ ‎2.451‎ 平均值 ‎1.789‎ ‎1.364‎ ‎2.871‎ ‎1. 圣彼得堡城市化正处于(  )‎ A. 虚假城市化阶段 B. ‎ 郊区城市化阶段 C. 逆城市化阶段 D. 再城市化阶段 ‎2. 圣彼得堡老城区工业用地区位熵大的原因是(  )‎ A. 人口密度 B. 规划建设 ‎ C. 土地价格 D. 产业结构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________,开发________: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________。‎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________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________,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________;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________;改善________条件。‎ ‎(3)建设生态城市:发展低污染的________和________,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________。‎ 命题角度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经典例题]‎ ‎(2014·全国卷Ⅱ)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据此回答(1)~(2)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 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 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 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 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 居住人口减少 B. 城区房价昂贵 C. 人居环境恶化 D. 城区不再扩大 ‎[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 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周边人口迁入________,住宅需求量大,而市区房租高。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楼,成本低但宅基地面积有限。‎ ‎2. 图像信息获取 楼较高、密集,使用面积大,居住环境差。‎ ‎3. 推理分析 根据信息:地址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周边,人物为农民,事物为“握手楼”。珠三角经济发达、劳动力需求量________,外地来的打工人员非常多,当地农民建房屋目的肯定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发展,出租房屋增加________。居住环境________,不可能吸引外来人口定居和市民周末度假;自住房屋不需这么大使用面积。‎ ‎4.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人口流动相关知识。‎ ‎[小试牛刀]‎ ‎(1)________ (2)________‎ ‎[方法归纳]‎ 拓展性归纳: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变式训练]‎ ‎(2016·海南高考)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回答1~3题。‎ ‎1. 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A. 二环与三环之间 B. 三环与四环之间 C. 四环与五环之间 D. 五环与六环之间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 A. 平均居住成本上升 B. 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 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D. 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3. 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图型攻略 图表专项突破 核心素养提升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图像特征]‎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带来的区域城市发展有三个显著特征:①用地规模的变化;②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③产业结构的变化。高考命题常以这三种形式的趋势图考查城市化相关知识。具体图形如下:‎ 图1 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图2 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变化曲线图 图3 某城市群发展示意图(阴影为城区)‎ ‎[经典例题]‎ ‎(2014·四川高考)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 A. 2 km附近 B. 4 km附近 C. 8 km附近 D. 10 km附近 ‎(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 A. 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 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 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 人口密度空间分布,人口密度越大,单位面积人口数量越多。‎ ‎2. 图像信息获取 图中虚线和实线分别代表1990、2010年人口密度,距离市中心0~6千米人口密度减少,距离市中心6~14千米人口密度增加。‎ ‎3. 推理分析 ‎4. 知识调用 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和城市化特征。‎ ‎[小试牛刀]‎ ‎(1)________ (2)________‎ ‎[方法归纳]‎ 针对性归纳:城市化的判读方法 ‎(1)判断城市化水平与阶段 结合柱状图或折线图中数值的大小判断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低,然后可结合具体的数值范围判断出其所处的阶段。注意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从世界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如图2城市化进程为④—③—②—①。‎ ‎(2)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 可结合柱状图差值的大小或城市化折线的陡缓来判断。柱状图差值大或城市化折线比较陡,说明城市化速度快,反之则城市化速度慢。‎ ‎(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 可从城市化起步时间、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城市化速度等方面分析比较,如图1。‎ ‎(4)推断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一般情况下,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 ‎(5)推断存在的城市化问题 城市化速度较快的地区多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存在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化水平下降的地区则存在逆城市化现象。‎ ‎[即学即练]‎ ‎(2018·天津市河北区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都是城市地域的组成部分,下图示意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人口变化的城市化模型。据此回答1~2题。‎ ‎1. 为迅速缓解图中甲时间点之前城市核心区的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有(  )‎ A. 实施二孩政策 B. 加大教育投入 C. 疏散城市职能 D. 完善养老保障 ‎2. 该城市化模型中,逆城市化阶段开始的时间是(  )‎ A. 甲 B. 乙 ‎ ‎. 丙 D. 丁 第2讲 城市化 考点一 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高考清单 乡村 城市人口 用地规模 快 低 短缺 多 高 齐全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0 30%~70% 70% 一 二 三 三 发展中 发达 工业化 工业化 趋缓 快 成熟 70% 50% 高 低 中期加速 逆城市化 不合理 环境质量 畸形 高考考向 命题角度 30%~40% 中国 小试牛刀 ‎(1)B (2)A 变式训练 ‎1. B 2. D 解析:第1题,由表格可知近郊区作为城市空间扩展的第三圈层,居住、工业和商业用地混合分布其中,空间发展已较为成熟,而远郊区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所以圣彼得堡应当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故选B。第2题,表中显示,核心区、近郊区的居住区、商业区的区位熵较高,而圣彼得堡老城区工业用地区位熵大,这很明显是区域产业布局结构的不同造成的,产业结构影响人口分布,工业区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规划建设、土地价格都不是主要因素,选D。‎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高考清单 卫星城 新区 人口和工业 交通和居住 合理分区 相对位置 污染源 交通和住房 节能建筑 绿色交通 良性循环 高考考向 命题角度 多 大 收入 差 小试牛刀 ‎(1)D (2)B 变式训练 ‎1. C 2. B 3. A 解析:第1题,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职住比最为平衡即职住比在1.00附近。读图可知,北京职住比最为平衡的区域在图中0.95~1.00,即四环与五环之间。第2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和产业向市中心集聚,由于市中心地价高、交通通达度好,形成典型商业区。工业分布远离城市中心,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或向外迁移,但产业多数在市中心,所以就业人群的出勤距离逐渐增加。第3题,北京环线职住比差异加大,说明产业集中在城区,人口居住在外围,就业人群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带来交通拥堵等问题。所以应大力发展快速交通或者把产业迁移到郊区,减少就业人群出勤距离,缓解交通拥挤等。‎ 图型攻略 大 降低 大 上升 郊区 市中心 小试牛刀 ‎(1)D (2)D 即学即练 ‎1. C 2. B 解析:第1题,甲时间点之前城市核心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产业过于集中,导致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环境质量差等。为迅速缓解图中甲时间点前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有疏散城市职能,C对。实施二孩政策,人口增长,用地更紧张,A错。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养老保障不能解决用地紧张问题,B、D错。第2题,该城市化模型中,在逆城市化阶段,边缘区城市化水平提高,人口开始减少。中心城市和边缘区人口都减少,开始的时间是乙,B对。甲区域边缘人口上升,是城市化阶段,A错。丙区域中心区人口上升,是再城市化状态,C错。丁区域两地人口都上升,D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