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太湖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太湖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最适合题意的答案,共25小题,每题2分,满分50分。) 1.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 A. 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B.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C.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D.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2.假设在唐太宗时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请问它的修建需要中央政府如何运转:( ) A.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B.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3. 下列属于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的措施有( ) ①西汉 "中朝"形成②隋唐科举制③隋唐实行三省制④宋朝设参知政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4.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 A. 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B.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C.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D.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5.史载: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在距离省治较偏远的地区分道设宣慰司,边陲民族地区的宣慰司及其所辖机构,参用当地的士官任职。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B.反映了当时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C.行省是元朝管辖地方的唯一机构 D.行省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 6.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实现了选贤任能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7.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8.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B.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9.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以“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10. 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11.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 A.表明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B.说明内阁参与决策,有决定权 C.体现阁臣在皇权之下参与决策 D.反映内阁地位上升,威胁皇权 12.下表是一组关于雅典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材料:( ) 雅典人口 总数 雅典公民 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 及产生方式 表决方式 程序 罪名 约40万 约4.2万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举手 一审制 怠慢神与蛊惑青年 6000 501 抽签 据此可知雅典民主 A.体现了广泛代表性的特点 B.调动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C.明显具有原始民主的特征 D.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 13. 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据你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③《古希腊城邦公民与古希腊文明》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 A. 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 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 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 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14 罗马法对后世的最深远影响是( ) A.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法律文献 B.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观念 C.解决疑难案件的案例 D.罗马法的历史学价值 15. 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 A.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B.维系帝国的需要 C. 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D.外来移民的需要 16. 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的标志是 ( ) A. 拿破仑加冕称帝 B. 热月政变 C. 第三共和国建立 D. 1875年宪法颁布 17. 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 A. 部分城市工人赢得选举权 B. 保障了妇女的权利与自由 C. 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 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18. “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19. 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 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 君主制和议会制 B. 君主制和共和制 C. 立宪制和共和制 D. 立宪制和议会制 20.电影《女王》中有一场景:1997年,在英国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布莱尔首相前往拜见女王。车队进入白金汉宫时,女王私人秘书罗宾对女王说:“夫人,首相到了。”女王说:“准首相,罗宾,我还未任命他呢。”“女王”可以这样说,是因为在英国( ) A. 首相应对英王负责 B. 首相需由英王任命 C. 英王直接领导内阁 D. 英王有权创制法律 21. 华盛顿1786年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其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材料反映1787年美国宪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 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B. 解决奴隶制的存废 C.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体 D. 保障人民民主自由 22. 被尊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就根本没有必要。……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它能控制住自己。”这一政治理念在1787年美国宪法的主要体现是( ) A. 总统为三军总司令 B. 三权分立 C. 人民主权高于一切 D. 议会至上 23.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19世纪末期,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性普遍参政的基础上,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首相和国王的关系比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更亲密……”。其中的“它”指( ) A. 法国 B. 德国 C. 美国 D. 英国 24.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院制议会行使。”这说明此宪法: A. 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 B. 维护了国家政治统一 C. 实行了完全的民主制 D.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25. 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 A. 行政权 B. 立法权 C. 司法权 D. 外交权 二、非选择题。(满分50分。) 26.(2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的特点?(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意义?(4分) 材料二:“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3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4分) 材料四: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4)材料四中“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2分)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4分) 27. 古往今来,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使权力。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 材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 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 1689—1755) 材料三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秉旦 材料四 美国宪法修正历程(节选) 修正案 生效日期 第15修正案 选举权不能由于种族、肤色、或以前曾服劳役而遭受剥夺。 1870年2月3日 第19修正案 公民的选举权不因性别而受限。 1920年8月18日 第24修正案 禁止因为没有支付人头税而撤销投票权。 1964年1月23日 ——摘编自[美]莫里森等《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 (1)材料一反映雅典政治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上述政治特点的原因。 (6分) (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所说的“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指的是什么?列举清时期一个典型史实,简要说明材料一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观点。(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制改革的和平进程。(6分) (4)据材料四,指出美国从哪些方面废除了对选举权的限制。(4分)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选择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一现象的认识?(4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26题25分, 27题25分) 26(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的特点?(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意义?(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3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4分) (4)材料四中“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2分)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4分) 27. 古往今来,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雅典政治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上述政治特点的原因。 (6分) (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所说的“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指的是什么?列举清时期一个典型史实,简要说明材料一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观点。(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制改革的和平进程。(6分) (4)据材料四,指出美国从哪些方面废除了对选举权的限制。(4分)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选择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一现象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C B B A A C A D D C C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A D C C A B A B B D B 26、(25分) (1)特点:官员从世袭变为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4分) 意义: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袭领主,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后世影响深远。(任答两点得4分) (2)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分) (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3分) 原因:北宋地方制度的弊端;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4分) (4)设计:君主立宪政体(制度)。(2分)控制: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法律至上、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4分) 【答案】(1)特点:直接民主;少数服从多数。(2分) 原因:雅典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自然和地理环境;工商业经济发达。(任答两点得4分) (2)相反:君主专制空前加强。(1分) 史实:清设军机处。(2分)说明清朝中枢权力机关,完全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其总揽军政大权,实现绝对君权。(2分) (3)概述: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19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6分) (4)方面:种族、犯罪身份、性别、财产。(4分) (5)认识:政体要符合本国的国情;政体具有多样性;政体没有优劣之分;政体的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言之有理,酌情赋分)(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