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勤行学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勤行学区高一年级语文月考二试卷 本试卷共22题,共13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用黑色中性笔作答。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4.考试不得作弊,作弊查实的,该科目成绩计为零分。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横线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脉脉(mò) 颤动(zhàn) 乘凉(chéng) 独处(chǔ)的妙处(chù) B. 酣睡(hān) 参差(cī) 袅娜(nuó) 蓊蓊郁郁(wěng) C. 点缀(zhuì) 倩影(qiàn) 煤屑(xiè) 梵婀玲(ā) D. 惦着(diàn) 羞涩(sè) 一椽(chuán) 纤腰(qiān)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题,看题干要求选择的是“正确的一项”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结合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正误。 A项,“颤动”的“颤”应读chàn; C项,“梵婀玲”的“婀”应读ē; D项,“纤腰”的“纤”应读xiān。 故选B。 2.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致的轮廓) B. 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指美好的姿态) C. 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突然看去) D. 这真是有趣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享受,多用于否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然后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C项,“乍看”不是“突然看去”,而是“刚一看去,初看”的意思。 故选C。 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句在修辞特点上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相同的句子 A.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B.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C. 这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D.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修辞的特点,然后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选择。本题要求“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句在修辞特点上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相同的句子”。 首先分析题干中句子的修辞手法,“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一句本是写“光与影和谐的组合”,这本是视觉的范畴,而“梵阿玲上演奏的名曲”却属于听觉范畴,作者借助听觉描述来展现视觉所见的美丽与和谐,这属于同感,也叫移觉。 然后分析各个选项的修辞手法。 A项,“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没精打采”是拟人,“是渴睡人的眼”是比喻; B项,“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使用比喻; C项,“这个亭踞在突出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使用比喻; D 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句是描写荷花的香味,这是嗅觉,“渺茫的歌声”是听觉,这里用“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来展现荷花的清香,这也是通感。 故选D。 4.《荷塘月色》的中心思想有以下几种说法,请选出正确的一种 A. 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抒发了对荷塘月色的朦胧美的感受。 B. 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愤慨,借讴歌荷塘月色的自然美,抒发了作者对推翻旧制度、开创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C. 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不满以及向往中国古代六朝时的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D. 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的心境,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荷塘月色》的中心思想有以下几种说法,请选出正确的一种”,然后回顾文章写了什么,是如何来写的,行文中透露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文中来看,文章一开头就说出这几天“颇不宁静”的内心状态,以强烈的直接抒情开始,将淡淡哀愁流露在字里行间,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接着写前往荷塘路上的景和荷塘周围的景,在写景中体现出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但一句“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展现出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结尾部分从单纯的写景写开来,进一步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幻想超脱而不能得的复杂心理。由此可见,这篇文章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的心境,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理。 A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抒发了对荷塘月色的朦胧美的感受”不是文章的主要目的所在; B项,“……抒发了作者对推翻旧制度、开创新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错误,文中展现的是不满、苦闷和彷徨; C项,“……向往中国古代六朝时的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错误,不是向往“中国古代六朝时的幸福生活”,文中提到梁元帝的《采莲赋》和《西洲曲》关于采莲的热闹、嬉戏的情景, 进一步反衬此时此地“荷塘月色”的“静”,并且“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故选D。 (二)阅读 课文文段阅读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5. 文中加点的词语极富表现力。下列关于这方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A. “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 B. “浮”这个动词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 C. “斑驳”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 D. “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 6. 对文中画横线的三句话的含义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欣赏美妙的月色,内心无限喜悦。 B. 月光一会儿像流水般清明,一会儿青雾笼罩,变幻不定。 C. 月光一会儿明亮一会儿阴暗,作者亦喜悦亦伤感。 D. 月光素淡朦胧,作者面对美景内心荡起淡淡的喜悦和终究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7. 说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句本体与喻体相似点正确的一项是 A. “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以艺术享受。 B. “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和谐自然的感受。 C. “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作用于人的感官。 D. “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 【答案】5. C 6. D 7. B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文章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找到设题的句子或词语,然后分析该句要表达的意思或情感,再看该词对于这种情感表达的效果。本题要求选出“文中加点的词语极富表现力。下列关于这方面说明不当的一项”。 C项,“‘斑驳’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错误,这是夜晚,“绿色”等是无法辨别出来的,文中说“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由此可知此处的“斑驳”应是指“颜色深浅不一”。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到文中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句子本身用词、手法和语境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画横线的三句话的含义说明正确的一项”。 A项,“作者欣赏美妙月色,内心无限喜悦”错误,“无限喜悦”不当,从所写景象来看,“薄薄的青雾”“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等展现出景象的朦胧,展现出的情感也是淡淡的,喜悦是淡淡的,哀愁也是淡淡的; B项,“月光一会儿像流水般清明,一会儿青雾笼罩,变幻不定”错误,文中将月光比作流水描绘出月光的皎洁弥漫,且“青雾”是浮起在荷塘里; C项,“月光一会儿明亮一会儿阴暗,作者亦喜悦亦伤感”错误,这一段描写的月色的朦胧而和谐的,并不阴暗,且作者的心中是淡淡的喜悦夹杂淡淡的哀愁。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品味语言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说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句本体与喻体相似点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找出该句中的本体和喻体,再分析各自的特点,找到二者的共通之处。 首先找到本体和喻体,从句中来看,本体是“光与影”的组合,喻体是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然后分析二者各自的特点,文中说“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可见此处的光与影的组合是非常和谐自然的,而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也是自然和谐的,这是两者的相似之处。 故选B。 8.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B.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D.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这是针对词类活用设题,然后要根据词语本来的词性和在句中的位置来辨析活用类型。 B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意思是“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没有词类活用; A项,“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中“夙”和“夜”都是名词做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C项,“四牡翼翼,象弭鱼服”“象”“鱼”都是名词作状语,用象牙,用鱼皮; D项,“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中“雨”是名词做动词,下。 故选B。 9.各句的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晏:形容词,快乐。 B.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动词,访问,探问。 C.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载:动词,承载。 D.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腓:动词,遮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各句的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C项,“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意思是“忧心如焚,饥渴交加实在难忍”,“载……载……”是连词,又……又……。 故选C。 10. 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你度过淇水,到达顿丘。 B.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来你不要生气,把秋天作为婚期。 C.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树还没有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D.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有想到你竟会变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B项中“将”理解为“将来”错,应该译为“请”。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B.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C.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D. 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妾:是我国传统一夫一妻多妾制下的产物,主要指地位低于正妻的女性配偶,也可作为女子对自己的谦称。 B. 士大夫:是我国古代对社会上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一般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又是社会上层文化的创造者。 C. 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规定受封的诸侯要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等义务。 D. 客:指门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是达官贵人作为自己地位和财富的一种象征,他们都具有真才实学且充满正义感。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括自幼学习兵法,对用兵之道很是了解,但他为人自大轻浮,又缺乏实战经验,因此他的父亲并不看好他。 B. 赵括的母亲看事物有远见,知道赵括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才能,当赵王要赵括带兵打仗时,她是持反对的意见。 C. 廉颇因为在燕赵之战中有功,赵王赐给了他信平君的封号,但赵王并不真正相信他,只让他做名义上的相国,没有实际权力。 D. 廉颇失势时,他的门客离开他,得势后又回来归附他,从这可以看出,当时门客与主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利益的关系。 14. 课内文言文翻译: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答案】11. B 12. D 13. C 14. (1)女子没什么过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2)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考生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掌握文言句式、文学常识,然后进行断句。 “问”的内容是“其故”,且下一句“曰”的主语是“奢”,是赵奢的回答,所以应在“故”和“奢”之间断开,排除AC两项; “使”意思是“假如”,表假设,一般放在句首,不能放在句末,且“即已”意思是“就罢了”,是句末语气词,不能放在开头,这就排除D项。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他们都具有真才实学且充满正义感”错误,有的是有具有真才实学,能在关键时刻替主人办事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徒有虚名,骗吃骗喝的。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C项,“做名义上的相国,没有实际权力”错误,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为假相国”,意思是代理相国。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1)中,“爽”,过错;“贰”,前后不一致;“罔”,无,没有;“极”标准,准则。(2)中,“岁”,年;“靡”,无;“夙”,早;“兴”,起来。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军事,以为天下没人能抵得过他。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赵奢也难不倒他,可是并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赵奢说:“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是一定让他为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以让他做将军。”赵王说:“为什么?”回答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那时他是将军,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被他当做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过问家事。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就面向东接受朝见,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大王赏赐的金帛,都带回家收藏起来,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可买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赵王说:“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我已经决定了。”赵括的母亲接着说:“您一定要派他领兵,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我能不受株连吗?”赵王答应了。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军士卒离心。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饥饿,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赵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终于没有株连她。 邯郸解围之后五年,燕国采纳栗腹的计谋,说是“赵国的壮丁全都死在长平了,他们的遗孤尚未成人”,燕王便发兵攻赵。赵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在鄗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于是包围燕国都城。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王才答应停战。赵王把尉文封给廉颇,封号是信平君,让他任代理相国。 廉颇在长平被免职回家,失掉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他了。等到又被任用为将军,门客又重新回来了。廉颇说:“先生们都请回吧!”门客们说:“唉!您的见解怎么这样落后?天下之人都是按市场交易的方法进行结交,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着您,您没有权势了,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普通的道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又过了六年,赵国派廉颇进攻魏国的繁阳,把它攻克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从留下上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庸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做“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葫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二日 15. 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谈到西湖“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引出雨中游览西溪的记叙,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审美情趣是倾向曲折、博大和朦胧的。 B. 参观古墓,闻吸到的是“霉灰的阴气”,给人以“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这段描写与后文雨中游西溪的描写形成对比,引出了后文感受到的野趣。 C. 作者在前半部分写雨中游西溪,以“微雨”为背景,通过自己的路上所闻,车里所见和船中所感,展现了西溪独特的野趣。 D. 作者在文章收笔处,描述龙妇吹洞箫像东坡夜游赤壁。二者的相似在于洞箫声的幽咽和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雅趣。 16. 文章开头说“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请概括作者微雨里游西溪,感受到哪些“野趣”。 17. 郁达夫散文的语言活泼形象,富有生气。请从修辞的角度在文章中列举几个句子,根据上下文简要赏析。 【答案】15. A 16. ①参观古墓的“恐怖、不安”和静莲庵堂的清茶涤荡相映成趣;②乘车去西溪,感受沿山大道景色的空明青翠;③乘船赏景,感受西溪的回环和秀美;④少女摇船,领略竹西歌吹般的闲情。 17. 例:(1)“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一句,采用比拟(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游船在水中的荡漾和风景的宜人。(2)“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一句,运用比喻(或通感)的手法,形象再现了少女摇橹的优美画面和柔和情调。(3)“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一句,运用夸张(或叠词或通感)的手法,表现了西溪的晴明浩荡令人荡气回肠。(意对即可)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审美情趣是倾向曲折、博大和朦胧的”错误。从原文“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可知这是作者朋友的观点,并不能直接表现作者的审美情趣。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筛选概括文意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开头说‘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请概括作者微雨里游西溪,感受到哪些‘野趣’”,然后体会“野趣”的意思,再到下文筛选出与之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概括。 首先理解“野趣”的意思,所谓“野趣”指山野的情趣,从题干来看,应是说作者微雨中游玩西溪体会的情趣。 然后分析下面几段文字,这这几段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是否能让人感到“野趣”,如第二、三段写在游赏路上,呼吸到清新的野草花的气息,如文章第四段叙写乘车去西溪的路上,感受到沿山大道的空明、青绿、缥缈的景致,如第五段叙写的乘船赏景,感受西溪的秀美的湖光山色,如第六段写坐在少女摇动的船上,领略竹西歌吹的闲情,这些都是野趣。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语言,分析修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郁达夫散文的语言活泼形象,富有生气”“从修辞的角度在文章中列举几个句子,根据上下文简要赏析”,然后回顾常见的修辞有哪些,再到文中找到使用这些修辞的句子,分析该句写了什么,是如何使用这种修辞的,达到的效果是什么。 如第五段“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这一句描写的对象是“青山”,却以“点一点头”“匆匆的别了”等人性化的动作来写,这使用拟人的修辞,而山的倏忽而逝是在船上所见的情形,作者以青山的变化展现出船在水中的荡漾;如第六段“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这是描写摇船少女的动作配合,属于视觉范畴,而“软调”属于听觉范畴,这显然使用同感的手法,用听觉写视觉,展现缓慢的和谐。 四、名句默写。(8分) 18.(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2)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有袅娜地开着的 (2).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3). 于嗟鸠兮 (4). 无食桑葚 (5). 总角之宴 (6). 言笑晏晏 (7). 反是不思 (8). 亦已焉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袅娜、羞涩、嗟、鸠、桑葚、宴、晏晏、焉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幻,在2019年开年迎来好时光。以前,面对“科幻”二字,电影投资人总是____。而今《流浪地球》高歌猛进,票房已超40亿元,成为现象级科幻电影。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瞩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____,它产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神舟一号、天宫一号……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沃土。( )《流浪地球》为科幻注入了中国文化的表达,中国科幻电影终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话,集体主义取代了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带着地球一同流浪展现出的“乡土情怀”、出现在影片里的朱自清的《春》、春节十二响…… ____,这是一部好作品,也对得起大多数的赞誉,它让我们在追赶好莱坞大片的路上“看到了希望”。但是,在矛盾冲突、场景创新上与优秀之作仍有一定差距,弥补差距不是____的,需要众多导演、编剧继续努力,追赶状态仍然是进行时。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觉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魅力。 B. 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C. 这部影片的题材是拯救地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影响。 D. 通过这部以拯救地球为题材的影片,我们深刻体验到中国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望洋兴叹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一挥而就 B. 望而却步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一蹴而就 C. 望洋兴叹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一挥而就 D. 望而却步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一蹴而就 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一部电影的成熟,需要依靠强大的科技发展,更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B. 一部成熟的电影,既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也要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 C. 一部电影的成熟,需要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D.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仅依靠科技的飞速发展,也需要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 【答案】19. B 20. B 21. D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A项,成份残缺,去掉“在……中”;“感觉”与“魅力”不搭配; C项,搭配不当,主语应为“影片”; D项,搭配不当,“体验”应改为“感受”。“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组: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望而却步: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语境说的是,以前,电影投资人面对“科幻”二字,总是很害怕,不敢拍。因此选用“望而却步”。据此可排除AC两项。 第二组:厚积薄发: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语境说是《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际上是经历了充分的准备。因此选用“厚积薄发”。据此可排除D项。 第三组:毋庸讳言: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语境说的是《流浪地球》很明显是一部好作品。因此选用“毋庸置疑”。 第四组: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写字、写文章、画画快。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语境说的是中国的科幻作品《流浪地球》虽然不错,但是和好莱坞的优秀作品之间距离很大,不是一下子能赶上的。因此选用“一蹴而就”。 分析可知,B项成语全都恰当。 故选B。 【21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此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科技发展对科幻电影的影响,引出下文中科幻电影融入中华文化。依据括号后面《流浪地球》的例子,可推知,括号内是的主语应当是电影,因此排除AC两项。 比较BD两项,B项,后面分句间的关系是“既……也……”,是并列关系;而D项,后面的是“不仅……也……”是递进关系。语境后面强调的是文化对电影的影响,因此应选用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仅……也……”,应排除B项。 故选D。 【点睛】成语辨析题的解题技巧: ①搞清成语含义,切莫“望文生义”。有的成语仅从字面上看与整个句子意思相一致,但仔细一分析却与全句意思风马牛不相及。②看感情色彩是否恰当,有些成语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界限分明.若辨别不清,很容易用错。③看词义轻重是否得当。④看成语是否“一语多用”。有些成语意思较多,如只知其一,不知其余,就会在使用中出错。⑤看成语的形容对象是否正确合理。某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如果不了解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错误。⑥看成语与其它成分搭配是否恰当。成语在语言运用之中,相当于一个词,因而就有一个和其他词浯的搭配问题,不能互相矛盾,也不能重复。 七、作文。(45分+5分书写分) 22.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宁夏育才中学学习,进入育才中学学习也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有没有一些触动你心灵或者在你心中留下美好瞬间的人或事发生呢,请你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请以“我的高中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例文 我的高一新生活 秋风吹过,草拂之而变色,赋人间似金衣,与果实以红袍,在这别样的九月里,我叩开了育才高中的大门,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当第一次踏进高中教室的那一刻,一张张陌生的脸庞告诉我,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这样悄悄地远去了,我即将融入的是这新的集体。且看这短短的几个月,我迎来了怎样的高一生活。 片段一 “做11道题的同学、xxx”三个字从数学老师口中缓缓拖出。从未上黑板做过题的我心里不免有些紧张。粉笔在黑板上慢慢勾勒出问题的原貌,手中的粉笔似乎在颤抖。思路却在题目做到一半的时候,被忐忑斩断。汗水在悄然间润湿额头,手也不听使唤了。我咬咬牙,竭力使自己冷静下来,冥思、凝眉……终于,在摇曳的手中,答案顺利生成。摸着自己滚烫的脸颊,我欣慰的笑了。面对难题,只要心中存些许淡定,所有的难题将不再困难。我想,面对崭新的新生活,坦然面对才是上上选。 片段二 高中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悠哉悠哉。课后,虽不像中考时剑拔弩张,但空气中仍充斥着一些奥妙,似乎很少人想输在起跑线上。有的同学趴在课桌上,正为下面的课“充电”,有的滔滔不绝的讲着什么趣事,而更多的同学在奋笔疾书,时而低头沉思,时而翻翻书,念叨念叨。而我就是这其中的一员。面对各种功课,我能做的只是坦然接受,手中的那支笔似乎永远都在努力耕耘。生活就是这样,总是舍与得的抉择,但只要我们有所付出,那么,在金色的季节里总有所收获。 片段三 深夜,我仍然未眠,只是安静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灯光是混的,月色是清的。在混沌的月光里,渗入了一派请辉。那月儿已经消瘦了几分。她晚妆早罢,盈盈的悬挂在天间。经过秋雨的洗刷,天是蓝的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亮更是出落得精神。倏地,有些室友也在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而我却从悦人的月儿中,领悟了什么,便欣然入睡。总有一天,我们需要走陌生的路,认识陌生的人,做陌生的事,处之泰然就是适应环境的必杀技。 这就是我的高一新生活,简单却不随意,紧张而不乏味。只要我用心体味生活,就会发现生活的精彩无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话题作文。对于话题作文,考生要先分析话题的类型,是字,是词,或是短语;是动词,是形容词,还是名词。接着就要分析话题的意思,如表面意思是什么,深层意思是什么,或象征意思是什么。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首先分析话题。本次作文话题是“我的高中生活”,中心词是“高中生活”,这是本次写作的重点,修饰词是“我的”,限定所写的高中生活应属于我的;然后分析材料,“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宁夏育才中学学习,进入育才中学学习也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有没有一些触动你心灵或者在你心中留下美好瞬间的人或事发生呢”,由这段材料可知,考生要回顾进入育才中学后发生的事或留下印象的瞬间,这些事或瞬间应该是触动了自己的心灵。写作的内容非常多,可以写与同学之间由冲突到和谐,可以写与老师的教导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可以写自己成长变化的过程,可以写自己对一些事情的认知变化……对于文体来说,本次作文要求写作记叙文,这就要求考生要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这瞬间或事情的感人。 参考立意:可以写高中生活与初中的不同,展现其新奇忙碌的特点;可以写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展现友情的可贵;可以写老师在学习、生活上对自己的帮助;可以写自己进入高中之后的独立。 行文构思:首先拟一个与话题密切相关的标题,如《我的高一新生活》;然后以踏入新的环境开篇,接着围绕三个片段来展现自己的高一生活,并展现出自己从中的收获;结尾部分收束全篇。 素材: 1.为了提高效率,在制定计划时,要适当给自己“压力”,对每一科目的预习和复习要做到三限制:即限定时间、限定速度、限定准确率。这种目标明确,有压力的学习,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每学习完一部分时,都有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会更充满信心地复习下去。 2. 明月几时有?捧手问师傅。老师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父母”,晴朗夜空,对着灯光辉煌的县城,品着灿烂文化的魅力,和室友畅谈人生,回忆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倍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高中生活,因为有我们四中才会洋溢着生活的精彩;在母校我们可以和主人公一起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我们可以和徐志摩一起在康河的柔波里作别西天的云彩;同王宜振一起采一片树叶做一支叶笛把四中的春天吹得摇摇摆摆;我们也可以和保尔一起做斗争,为墙角卖火柴的小女孩送去人间的温暖,这样也可以让高尔基的《童年》得到一丝安慰。 3. 秋姑娘伴着文科这个新班悄悄溜进我的世界,秋分拂面但秋雨对我们特别关照,整天胡搅蛮缠地让我们不得不在校园模仿淑女走秀,不然会摔个底朝天,我挪着脚步生出几分伤感,最美的回忆已寥寥无几了,阳光调皮地从树缝中射下来爬在我的身上,让我更觉得孤独与寂寞,我使劲把阳光撕成碎片撒落在校园里,宛如绝情的扯去往事一样但又觉得心里好空虚,回忆往昔早已物是人非了,风乍起我听见风中的呐喊,原来是徐志摩在向我走来,我终于逃开了令人生厌的理化了,而我的挚爱——语文和政史地向我走来,它们给我的感情带来丰富,给我的心灵带来滋润,给我的激情予以陶冶。 4. 也许生活就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吧,它包含着生活中的千变万化;也许生活是一架精美的钢琴,能够弹出许多优美的旋律;也许生活是一条河流,奔腾不息汹涌却有激情,淘尽人世间的烦恼,无论是何种生活都不能与我那充实而又精彩的高中生活相提并论。 【点睛】话题作文写作技巧: ①善于联想。比如话题“风”,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韩流、金庸热等等。比如以“水”为话题的文章,你可以叙述一个停水后的故事,你可以说明水的性质、用途,你可抒发对“水”的情感,你可以议论“水滴石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你可叙述“水”的童话,你可以想象说资源枯竭后地球的劫难等等。 ②化虚为实。比如“靠”这个话题,往实处“靠”,爸妈靠科技致富,学生靠勤 奋成才,运动员靠拚搏夺冠。 ③化大为小。比如以“美景”为话题:“校园美景”“家乡美景”“心中的美景”“美景其实也平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