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学案(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学案(2)

课时1 世界的物质性 学习目标 要点晨背 ‎1.理解物质的定义。‎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探究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 ‎【基础梳理】‎ ‎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物质概念 ‎(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想一想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有什么联系。‎ 提示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3)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判一判 物质世界就是物质。(  )‎ 提示 × 物质世界是指万事万物(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两者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不能等同。‎ ‎【探究升华】‎ 自然界是物质的 科学研究发现,自然界不存在没有物质的空间,即使是真空,也并非空无一物。真空中,即使没有实物粒子,也存在应力场和充满热辐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天文观测发现,在整个宇宙空间(包括真空)里始终存在着3K微波背景辐射。‎ ‎【问题探究】‎ ‎(1)这段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哲学道理?‎ ‎(2)你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答案 (1)材料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些事物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无论人们听到听不到、看到看不到,它们的存在都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它们共同的本质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 ‎【名师点拨】‎ 四方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说明与意识相比,物质具有独立性。‎ ‎(2)“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说明物质是可知的,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可知论。‎ ‎(3)“客观实在”: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特性,是从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 ‎(4)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 物质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它所概括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联系 物质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抽象出来的,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中,它们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典例1】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物质的具体形态。由此可见,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是(  )‎ ‎①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④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A.①③ B.②③ ‎ C.②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答案为D。‎ 探究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基础梳理】‎ ‎1.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 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记一记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探究升华】‎ 人是如何诞生的?‎ ‎   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在古埃及神话中,人是神呼唤而生的,在犹太神话中,耶和华创造了人,那么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是如何诞生的呢?这归功于一个叫女娲的人身龙尾的女神。女娲造人的传说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和思索。‎ ‎【问题探究】‎ ‎(1)人是神创造的吗?人类社会是怎样产生的?‎ ‎(2)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认识世界的物质性?‎ 答案 (1)人不是神创造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名师点拨】‎ ‎1.图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图示:‎ ‎【典例2】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导致劳动力成本持续快速上涨,“十三五”时期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这说明(  )‎ ‎①社会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期作用的结果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③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④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是对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反映;“十三五”时期“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说明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关系的调整是由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说明人们既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关系,即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故③④观点正确,答案选D项。‎ ‎【思维导图】‎ ‎【背景材料】‎ 渴望绿水青山 期盼白云蓝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中国人自古追求“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处一个世界,人类的发展应与地球和谐相处、与世界和谐共生。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已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甚至成为人们的集体焦虑。自然界有自己演进更替的法则。经济新常态下坚持稳中求进,更加重视节能环保、更加突出生态环境建设,要求我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呵护自然,人与自然协调相处,在维护绿水青山中打造金山银山,在共享发展的物质成果中共享发展的生态成果。‎ ‎【深度思考】‎ 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 答案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具有客观性。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绿色发展符合自然界的客观性,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于‎2016年7月8日至10日在贵阳召开,今年论坛主题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绿色发展,知行合一”。据此回答1~3题。‎ ‎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而今年论坛的主题主要围绕绿色发展,强调付诸行动。要实现绿色发展,从哲学上看,就要(  )‎ A.尊重自然规律,保持自然的原貌 B.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 D.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答案 C 解析 A“保持自然的原貌”说法错误;B属于《经济生活》角度;D“征服自然”的说法错误;C正确且符合题意。‎ ‎2.之所以要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强生态安全与环境治理,是因为(  )‎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人与自然始终是和谐统一的 D.改造自然界物质性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 题干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环境,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始终是和谐统一的”说法错误,排除C;“改造自然界物质性”的说法错误,排除D。‎ ‎3.绿色发展是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要求,是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的重要举措。当今世界正处于转型期,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从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这表明(  )‎ A.社会的变化发展决定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B.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人们可以随意选择生产和生活方式 D.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答案 D 解析 A说法错误;B强调人类社会的产生,不符合题意;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不能随意选择,C错误;材料强调人类社会的客观性,D正确。‎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4~5题。‎ ‎4.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世界万物的共同属性 ④物质的固有属性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其基本概念也是对相应客观事物共性的概括和总结,选③,排除①;与意识相比,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符合题意;物质的固有属性很多,客观实在性是其一,④正确,故应选②③④,即D。‎ ‎5.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这一事实蕴含的哲理是(  )‎ A.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出现的 B.劳动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D.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原理,A、B、C三项的观点与题意无关。                   ‎ 基础自测 知识点一 自然界的物质性 ‎2016年5月8日凌晨5点左右,福建三明市泰宁县发生山体滑坡,事故造成41人失联,多人受伤。据此回答1~2题。‎ ‎1.就客观原因而言,这次山体滑坡的发生再次表明(  )‎ A.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发展密切相关 C.自然界的变化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答案 C 解析 泰宁县发生的山体滑坡是自然界自身变化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B、D三项虽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2.专家称,当地树木被大量砍伐、耕地的扩展,造成了很严重的水土流失是此次发生泥石流的重要原因。这警示我们(  )‎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②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发生 ③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④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3.2017年是达尔文诞辰208周年。他于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有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向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4.从本质上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是因为(  )‎ ‎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②人的意志会影响社会的发展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构成社会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A.①② B.③④ ‎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说的是自然界的物质性,不合题意。②不合题意。③④从本质上说明了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原因。‎ ‎5.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所有有形的物体 C.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性 D.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答案 D 知识点二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6.由于在非洲相继出土了被认为是最早的人类遗骸化石,人类“走出非洲”说曾一度占了上风。最近几年,亚洲和欧洲考古所发现的人类化石的年代并不晚于非洲发现的那些化石。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这表明(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 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 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的进化演变说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项符合题意;A、C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人类产生后的自然界仍然是客观的,B项不选。‎ ‎7.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C.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人的意志不能影响和决定社会的发展 答案 D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据此回答8~9题。‎ ‎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这是因为(  )‎ ‎①地理环境是客观的 ②人口因素是客观的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完全自发的 ④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完全自发的”说法错误,舍去③;①②④符合题意,故应选C。‎ ‎9.下列选项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 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社会是客观物质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答案 D 解析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受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 ‎10.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①的观点不符合题意;②③④符合题干要求,故应选B。 ‎ 综合提升 ‎11.漫画《自罚》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自然界具有物质性,破坏自然必然受到惩罚 ②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自然 ③自然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④人无法左右自然界的变化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②人们可以认识自然,但不能创造自然,说法错误,舍去;①③④符合题意,故应选C。‎ ‎12.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涵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D.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 A ‎13.20世纪末,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曾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最后一次对接飞行,阿尔法磁谱仪实验是这次飞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其目的是证实宇宙是否存在“反物质”。另据报道,科学家已经用实验证实了“反物质”的存在,例如2011年5月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美国科学家合作发现了迄今最重反物质粒子——反氦4。结合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中的“反物质”是物质吗?‎ ‎(2)“反物质”的存在是否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答案 (1)材料中提到的“反物质” 不同于哲学上讲的物质,它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 ‎(2)哲学上讲的物质是指万事万物的共性——客观实在性。自然科学中的“物质”与“反物质”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反物质”的存在不仅没有否定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原理,而且更进一步证实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4.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委书记赵合在两会期间曾说:“推进跨越式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林芝的青山绿水长在,造福当代、惠及子孙。”他说,“十二五”时期,林芝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通过打造品牌景区等措施,形成四季宜游的格局。他们立足于创建国家级生态地区,加大对雅鲁藏布江、尼洋河等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快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生态效益补偿长效机制、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观点?‎ ‎(2)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答案 (1)‎ 体现了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及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人必须尊重自然界及其规律的客观性,否则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2)人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但是人在自然面前不能随心所欲,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类改造自然、开发资源,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和环境治理并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