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高一5月月考生物(等级班)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高一5月月考生物(等级班)试卷(解析版)

静海一中2018-2019第二学期高一生物(5月等级)‎ 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遗传病在遗传时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 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原发性高血压等 C. 为了更加科学、准确调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D.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在广大人群中进行调查,调查的群体要足够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其遗传方式。‎ ‎【详解】只有单基因遗传病在遗传时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A错误;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而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均属于多基因遗传病,B错误;为了更加科学、准确调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C正确;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广大人群中进行调查,调查的群体要足够大,D错误。‎ ‎【点睛】注意:多基因遗传病可能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因为相关的多对等位基因不一定都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其次要注意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与发病率在调查对象上是有区别的。‎ ‎2.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C. 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 摩尔根绘制出了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详解】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萨顿发现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B错误;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制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D。‎ ‎3.某同学利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重复多次实验后,结果发现AB、Ab、aB、ab的比值接近1:1:1:1.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个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的雌、雄生殖器官 B. 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雌、雄配子的种类 C. 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 每个容器中两种小球的比例应为1:1,但甲乙两个容器中小球的总数一定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乙两个容器中共有两对等位基因,又从甲、乙两个容器中各随机抽出一个小球,记录组合情况,重复多次实验后,结果发现AB、Ab、aB、ab的比值接近1:1:1:1,体现的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甲、乙两个容器分别代表某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小球的颜色和字母表示等位基因的种类,B错误;该实验模拟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 正确;每个容器中两种的小球数量需相等,且甲乙两个容器中小球的总数也要相等,D错误。‎ ‎【点睛】结合题意,抓住题图发生过程的实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分析判断此题的关键。‎ ‎4.下列关于“一对多”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一种氨基酸可以有多个密码子决定 ‎ ‎②一种表现型可对应多种基因型 ‎③一种性状可由多个基因调控 ‎ ‎④一个真核细胞可有多个细胞核 ‎⑤一种酶可催化多种反应 ‎ ‎⑥一个mRNA可以控制合成多种多肽链 A. ②③⑥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由于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所以一种氨基酸可有多种对应的密码子,①正确;一种表现型可对应多种基因型,如DD和Dd都表示高茎,②正确;一种性状可由多个基因调控,如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红色AABa和AaBB表现为粉红色AaBb、AAbb和aaBB表现为淡红色,③正确;大部分真核细胞都是只有一个细胞核,但也有少数真核细胞含有多个细胞核,形成多核细胞。比如多核白细胞,④正确;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⑤错误;一个mRNA只能控制合成一种多肽链⑥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生物学中的一对多现象 ‎5.葫芦科的一种二倍体植物喷瓜,其性别是由3个基因A1、A2、A3决定的,A1对A2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喷瓜个体只要有A1基因即为雄性,无A1而有基因A2则为雌雄同株,只有 A3基因则为雌性(如A‎2A3为雌雄同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1A1与A‎2A3杂交,后代全为雄性 B. A‎1A3的植物可产生基因组成为A1和A3等量的两种雌配子 C. 该植物可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2的雌配子 D. A‎1A3×A‎2A3→♂:雌雄同株:♀=1 : 2 : 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喷瓜的性别是由3个基因A1、A2、A3决定的,A1对A2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喷瓜个体只要有A1基因即为雄性,无A1而有基因A2则为雌雄同株,只有 A3基因则为雌性(如A‎2A3为雌雄同株)”可知,A1-为雄性,A‎2A2、A‎2A3为雌雄同株,A‎3A3为雌株,由于雌株不能产生A1配子,故群体中不会出现A‎1A1的个体。‎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由于雌株不能产生A1配子,故群体中不会出现A‎1A1的个体,A错误;根据“只要有A1基因即为雄性”,说明A‎1A3的植物为雄性,可产生A1和A3两种数量相等的雄配子,B错误;由于A‎2A2、A‎2A3为雌雄同株,故该植物可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2的雌配子,C正确;A‎1A3×A‎2A3→A‎1A2:A‎1A3:A‎2A3:A‎3A3=♂:雌雄同株:♀=2: 1: 1,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下列关于氨基酸、tRNA、遗传密码的关系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密码子能决定多种氨基酸 B. 一种氨基酸只能与一种tRNA结合 C. 一种tRNA只能与一种氨基酸结合 D. 能相互识别的tRNA和mRNA来源于同一片段的D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密码子有64种,其中3种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而氨基酸大约为20种,所以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密码子决定;同理,由于密码子中碱基与tRNA上反密码子碱基能发生碱基配对,所以按照反密码子分类,tRNA也有61种,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转运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tRNA转运。‎ ‎【详解】一个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A错误;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多种密码子决定,所以一种氨基酸可能与多种tRNA结合,B错误;一种 tRNA只能与一种氨基酸结合并转运, C正确;能相互识别的tRNA和mRNA来源于不同片段的DNA,D错误。‎ ‎【点睛】总结关于tRNA和密码子的相关知识:‎ ‎(1)tRNA的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内含氢键;按反密码子分类有61种,特点是具有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转运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能有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 ‎(2)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共64种,其中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特点是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决定;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7.下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有( )项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⑨是氢键,其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e.③占的比例越大,DNA分子的结构越不稳定 f.⑤⑥⑦⑧分别代表A、G、C、T g.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⑨的形成 h.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的相邻两个碱基之间通过⑨连接 A. 七项 B. 五项 C. 四项 D. 三项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形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形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2条链的碱基之间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 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含氮碱基;④是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胞嘧啶,但不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⑥、⑦、⑧都表示含氮碱基(⑤是腺嘌呤、⑥是鸟嘌呤、⑦是胞嘧啶、⑧是胸腺嘧啶);⑨是氢键;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①是磷酸,②脱氧核糖,③是碱基,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①②形成的,a错误;①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上的磷酸,不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因此①②③不能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即④并非一个完整的脱氧核苷酸,b错误;⑨是碱基对之间的氢键,c正确;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d 正确;③代表胞嘧啶,它与鸟嘌呤G配对,之间形成3个氢键,若它在DNA中占的比例越大,形成的氢键越多,DNA分子的结构越稳定,e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⑤⑥⑦⑧分别代表A、G、C、T,f正确;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游离核苷酸与脱氧核苷酸链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的形成,g错误;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的相邻两个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h错误;故选D。‎ ‎【点睛】注意本题的易错选项:b和h,一是不能把所有“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都看作一个脱氧核苷酸;二是一条链中相邻碱基的连接部分(—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与两条平行链之间相邻碱基之间的连接部分(氢键)的区别。‎ ‎8.我国古代有谚语“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根据生物学原理分析错误的是 A. 同树果实的果肉味道不同是因为基因不同 B. 同母孩子长相不同,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C. 同卵双生的孩子基因相同,性状可能不同 D. 果实中种子发育状况可能影响果实形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说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详解】同一果树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所以基因相同,而同树果实的果肉味道不同是因为发育程度存在差异,A错误;同母孩子长相不同,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不同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不同,B正确;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同卵双生的孩子基因相同性状可能不同,C正确;发育着的种子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所以果实中种子发育状况影响果实形状,D正确;故选A。‎ ‎9.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XY性别决定)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B. 该细胞下一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为1‎ C. 该细胞的DNA分子数不止8个 D. d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和雄性中出现的概率不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示中含有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说明存在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图像,则d所在染色体与另一条不含基因的染色体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这对染色体的形态不同,可知为XY同源染色体。‎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该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图像,A错误;该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图像,下一时期应为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后期中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DNA,B正确;该细胞的核DNA分子数为8个,而线粒体中也有少量DNA分子,所以该细胞的DNA分子数不止8个,C正确;d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其控制的性状在雌性和雄性中出现的概率不同,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图示细胞中的特点准确判断其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即可正确答题。‎ ‎10.下列属于基因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是(  )‎ ‎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②人类的白化病 ③囊性纤维病 ④苯丙酮尿症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途径是: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控制的吧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①正确;②人类的白化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实例,②错误;③囊性纤维病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实例,③正确;④苯丙酮尿症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实例,④错误。①③正确,②④错误。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某同学对格里菲思的实验进行了改良,将R型菌、S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菌的混合物分别接种到甲、乙、丙、丁四组相同的培养基上,在适宜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菌落的生长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培养前在甲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得到的菌落类型与丁不同 B. 甲、乙两组作为丁组的对照组,丙组培养基无菌落产生,可以不必设置 C. 丁组的实验结果说明了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S型菌的DNA D. 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条件、以及培养时间等 ‎【答案】D ‎【解析】‎ 培养前在甲组培养基中加入S型菌的DNA,可使部分R型菌发生转化,得到的菌落类型与丁相同,A项错误;丙组作为丁组的对照组,排除加热杀死的S型菌复活的可能,B项错误;丁组的实验结果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可以使R型菌发生转化,不能说明R型菌发生转化的物质是S型菌的DNA,C项错误;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条件、以及培养时间等,D项错误。‎ ‎1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 B. 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 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 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转录是指在细胞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RNA是核糖核酸的简称,有多种功能:①有少数酶是RNA,即某些RNA有催化功能;②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③rRNA是核糖体的构成成分;④mRNA携带着从DNA转录来的遗传信息;⑤tRNA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中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包括tRNA、rRNA和mRNA,A正确;不同的RNA由不同的基因转录而来,所以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B正确;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发生,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转录合成RNA,C错误;转录是以DNA 一条链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转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3.如图为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DNA,其双链均可作为②的转录模板 B. ②上有n个碱基,则新形成的肽链含有n-1 个肽键 C. ③是核糖体,翻译时沿着mRNA移动 D. ④是tRNA,能识别mRNA上的反密码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①是DNA,②是mRNA,③是核糖体,④是tRNA,据此答题。‎ ‎【详解】①是DNA,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A错误;②上有n个碱基,最多形成3/n 个密码子,则新形成的肽链最多含有3/n -1个肽键,B错误;③是核糖体,图中④从核糖体上脱离下来,则翻译的方向为5′向3′,C错误;由图可知,④是tRNA,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以蛋白质翻译过程图示为依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图示的分析能力和蛋白质翻译过程的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并注意观察图示内容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4.下列是对a~h所示的生物体细胞图中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图h,该个体是单倍体 B. 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图e、g,该个体是二倍体 C. 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图a、b,但该个体未必是三倍体 D. 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图c、f,该个体一定是四倍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判断方法.‎ ‎【详解】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d、g图, A错误。‎ 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c、h图,个体可能是二倍体,B错误;‎ 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该个体如果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则为三倍体;如果是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则为单倍体,C正确。‎ 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e、f图,个体不一定是四倍体,D错误.‎ ‎【点睛】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2)根据生物的基因型来判断: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 由配子发育来的个体不论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受精卵发育来的个体,有几个染色体组减少几倍体。‎ ‎15.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有 A. M表示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M表示碱基配对T-A,N表示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DNA→RNA C. 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基因结构的改变 D. M表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母亲患病,N表示女儿一定患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1、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循分离定律,但是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1)隔代交叉遗传;(2)男患者多于女患者;(3)母病父子病,男正母女正。‎ ‎【详解】‎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多对等位基因,它们遵循基因分离规律,但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A错误;若M表示碱基配对T-A,则N可表示遗传信息传递方向DNA→RNA或DNA→DNA,B错误;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所导致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故M若表示基因突变,则可由M推出N表示基因结构的改变,C正确;若M表示伴X隐性遗传,母亲患病,则儿子一定患病,女儿不一定患病,D错误。 故选C。‎ ‎16.某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体内有部分细胞正处于分裂状态,其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刚断裂的细胞①;同源染色体正要分离的细胞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的细胞③;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刚断裂的细胞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有①②④‎ B. 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初级精母细胞有②④‎ C. 能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有②③‎ D. 能在该动物精巢中找到的细胞有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根据提供信息分析,细胞①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刚断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②中同源染色体正要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③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④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刚断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发生在细胞②中,A错误;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即发生在细胞②中,C错误;动物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以上四种细胞都可以出现于动物精巢中,D正确。‎ ‎17.某些RNA病毒可以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在宿主细胞内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分子,具体过程如图所示。现有一段含有100个碱基的RNA分子,其中A占25%,U占15%,则其逆转录形成的双链DNA分子中,C的数量为 A. 15 B. ‎25 ‎C. 40 D. 60‎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RNA通过逆转录形成DNA-RNA杂合双链,在RNA酶的作用下形成DNA单链,然后再互补出DNA的另一条单链,即形成双链DNA,整个过程中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 ‎【详解】一段含有100个碱基的RNA分子,其中A占25%,U占15%,则RNA中G+C共占60%,逆转录形成DNA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故形成的单链DNA中G+C占单链DNA的60%,由于DNA的两条链互补,故DNA另一条链中G+C也占单链的60%,所以双链DNA中G+C占双链DNA也是60%,RNA中含有碱基100个,则对应的双链DNA中含有碱基为200个,G+C的个数为200×60%=120个,由于双链DNA中G=C,所以双链DNA中C占120÷2=60个,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8.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一条单链RNA,可以作为模板翻译出衣壳蛋白等(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物质M的合成过程还需要其他RNA B. ①②③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 物质N一定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 全部过程受细胞核DNA分子的控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翻译,②③表示RNA自我复制,合成的N能反过来催化②③过程,合成的衣壳蛋白和RNA组合成寨卡病毒。‎ ‎【详解】物质M的合成过程需要模板mRNA,场所是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工具需要tRNA,A正确;①②③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U、C-G配对,B正确;物质N具有催化作用,属于酶,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一条单链RNA,寨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受细胞核DNA分子的控制,D错误;故选D。‎ ‎【点睛】1、翻译过程需要mRNA、tRNA、rRNA三种RNA的参与。‎ ‎2、酶起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3、RNA的复制、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配对方式为A-U、C-G配对。‎ ‎19.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 ‎②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③若不考虑变异,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子 ‎ ‎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 : 1 ‎ ‎⑤近亲结婚将会导致各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⑥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一个基因为杂合的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精子,一般为两种类型。‎ ‎2、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3、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通常在人群中随机调查,调查遗传方式通常在患者的家系中调查。‎ ‎【详解】一双亲生了四个孩子,其中只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若不考虑突变,则双亲至少都含有一个致病基因,可能均为杂合子,也有可能一方为杂合子,另一方为患者,①错误;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②错误;若不考虑变异,无论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均可形成4个共2种精子,③正确;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数量,④错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将会导致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⑤错误;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应选择有该遗传病的家庭进行调查,不能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⑥错误。综上分析,只有③正确,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下图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其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的P应含32P标记 B. 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 C. 图中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的是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 D. 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实验时间过长,部分细菌裂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依题意,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因此题图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让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的,其营养成分中不能加入32P,A项错误;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DNA,因此,需要增设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所进行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B项正确;用32P标记的是亲代噬菌体的DNA,若只在C(大肠杆菌)中含大量放射性,说明噬菌体的DNA侵入了大肠杆菌,C项正确; B为上清液,若其中出现少量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也有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部分大肠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导致的,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1.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基因是由四种碱基对随机排列构成的 C.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D.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每个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4、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详解】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A正确;每种基因的4种碱基对都有特定的排列顺序,不是四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B错误;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且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无染色单体时)或2个DNA分子(有染色单体存在时),C正确;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2.B基因在人肝脏细胞中的表达产物是含100个氨基酸的β-100蛋白,而在人小肠细胞中的表达产物β-48蛋白是由β-100蛋白的前48个氨基酸构成的。研究发现,小肠细胞中B基因转录出的mRNA中某一“CAA”密码子上的C被编辑成了U。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肝脏和小肠细胞中B基因的结构有差异 B. 组成β-100蛋白和β-48蛋白的化学元素种类一定不同 C. β-100蛋白与β-48蛋白的空间结构相同 D. UAA是终止密码子,故推测该CAA是原mRNA的第49位密码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进行翻译过程,直至读取终止密码子。‎ ‎【详解】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相同的DNA,所以肝脏和小肠细胞中B基因结构没有差异,A错误;组成β-100蛋白和β-48蛋白的化学元素相同,都有C、H、O、N,B错误;β-100蛋白和β-48蛋白由于氨基酸数量不同,空间结构也不同,C错误;小肠细胞中B基因转录出的mRNA靠近中间位置某一CAA密码子上的C被编辑成了U,UAA是终止密码子,导致形成含β-100‎ 蛋白的前48个氨基酸序列的β-48蛋白,故推测该CAA是原mRNA的第49位密码子,D正确;故选D。‎ ‎【点睛】1、同一生物体中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都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2、B基因在人肝脏细胞中的表达产物是含100个氨基酸的B-100蛋白,而在人小肠细胞中的表达产物是由前48个氨基酸构成的B-48蛋白,其原因是小肠细胞中编辑后的mRNA第49位密码子是终止密码UAA。‎ ‎23.下图为原核细胞内某一区域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共有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B. ①处解旋酶将DNA双链解开,便于合成RNA C. 翻译结束后合成的多肽需进入内质网加工后才具有生物活性 D. 边转录边翻译有助于提高翻译的效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图中与DNA结合的是转录后的mRNA,核糖体合成的才是肽链;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这样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肽链。因此,①处正在进行转录,故DNA主干上的分支应是RNA单链,②处正在进行翻译,故侧枝上的分支应是多肽链。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RNA上的分支为核糖体合成的肽链,图中有四条RNA,其中三条RNA上正在合成肽链,共有6条肽链正在合成,A错误;①处为转录过程,催化转录的酶是RNA聚合酶,B错误;原核生物体没有内质网,C错误;原核生物体的边转录边翻译过程有助于提高翻译的效率,D正确。‎ 故选D。‎ ‎24.许多基因的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内富含CG重复序列,若其中的部分胞嘧啶(C)被甲基化成为5-甲基胞嘧啶,就会抑制基因的转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一条单链上相邻的C和G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B. 胞嘧啶甲基化导致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C. 胞嘧啶甲基化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D. 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无关 ‎【答案】C ‎【解析】‎ 在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上相邻的C和G之间不是通过氢键连接,而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A错误;胞嘧啶甲基化导致的是表达过程中基因转录被抑制,对已经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没有影响,B错误;根据题意“胞嘧啶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转录”可推知,抑制的实质就是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C正确;由于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基因的转录有关,所以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有关,D错误。‎ ‎25.正常情况下,DNA分子在细胞内复制时,双螺旋解开后会产生一段单链区。DNA结合蛋白( SSB)能很快地与单链结合,防止解旋的单链重新配对,而使DNA呈伸展状态,SSB在复制过程中可以重复利用。下列有关推理合理的是 A. SSB是一种解开DNA双螺旋的解旋酶 B. SSB与单链的结合将不利于DNA复制 C. SSB与DNA单链既可结合也可以分开 D. SSB与单链的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中“双螺旋解开后会产生一段单链区,DNA结合蛋白(SSB)能很快地与单链结合”,说明SSB不是一种解开DNA双螺旋的解旋酶,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与单链的结合将利于DNA复制,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与DNA单链既可结合也可分开,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知,SSB是一种DNA结合蛋白,故与单链的结合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错误。‎ ‎26.关于下图所示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噬菌体进行①过程,需将噬菌体放在含有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溶液中 B. 正常的真核生物细胞内可发生①②⑤过程 C. ③④⑥过程常见于RNA病毒侵入细胞时 D. 细胞中①②过程的发生都需要解旋酶的催化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中心法则的内容,图中①是DNA分子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逆转录过程,④是RNA复制过程,⑤是翻译过程,⑥是由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合成RNA的过程。‎ ‎【详解】噬菌体不能单独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细胞内才能完成生命活动,因此,将噬菌体放在含有四种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溶液中,不能完成①过程,A错误;在正常的真核生物细胞内可发生的过程是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B正确;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生物体内还没有发现⑥过程,C错误;①过程是DNA分子复制,一般需要解旋酶的催化,④过程是RNA复制,一般RNA是单链结构,不需要解旋酶,D错误。‎ ‎【点睛】易错选项A和D,一是病毒不能单独用培养基直接培养;二是DNA复制与RNA复制是否需要解旋关键是看它们是单链还是双链,只有双链才需要解旋。‎ ‎27.化学诱变剂羟胺能使胞嘧啶的氨基羟化,氨基羟化的胞嘧啶只能与腺嘌呤配对。育种学家常用适宜浓度的羟胺溶液浸泡番茄种子以培育番茄新品种。羟胺处理过的番茄不会出现( )‎ A. 番茄种子基因突变频率提高 B. DNA序列中C—G转换成T—A C. DNA分子的嘌呤数目大于嘧啶数目 D.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诱变育种与自然突变相比能提高了突变频率,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优良变异类型,从而加快育种进程,A正确;羟胺处理后,胞嘧啶只能与腺嘌呤配对,导致DNA序列中C-G转换为T-A,B正确;羟胺处理过的番茄DNA分子,只是腺嘌呤代替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嘌呤数目没有改变,C错误;羟胺处理过的番茄发生基因突变,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D正确。‎ ‎28.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患者家系的系谱图如图甲。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正常基因A显示一个条带,白化基因a则显示为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上述家系中的每个个体进行分析,条带的有无及其位置标示为图乙,图示实验结果都是正确的。根据图示分析错误的是 A. 条带1代表基因A,个体2的基因型是Aa B. 该家系中个体10的条带与其父母的不符合,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 个体11的基因型是aa,是父母基因重组导致的 D. 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不需要画系谱图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1号和2号个体均正常,而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5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而5号个体只有条带2,说明条带2对应的是基因a,则条带1对应的是基因A,又因为个体2同时含有两个条带,所以1其基因型是Aa,A正确;图中3、4都是AA,而其后代10是Aa,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正确;基因重组至少含有两对等位基因,而题干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C错误;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不需要画系谱图,而调查白化病的遗传方式需要绘制遗传系谱图,D正确。‎ ‎29.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B. 二倍体雌性动物的卵细胞是单倍体 C. γ射线处理染色体上多个碱基丢失引起的变异可能属于基因突变 D. 基因突变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一定会有基因数量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数的个体,单倍体不一定含有1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含有1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不论是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上某一位点基因上碱基的而改变,突变的结果是产生了新的基因;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变化,是宏观上的变化,所以在显微镜下是可以看见的。‎ ‎【详解】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也可能是单倍体, A错误;单倍体是指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是生物体而不是一个细胞,所以卵细胞不属于单倍体, B错误;γ 射线处理使染色体上多个碱基丢失引起的变异,若发生于一个基因的内部,则属于基因突变,故选项C正确;基因突变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一定导致基因数量的变化,如倒位、易位, D错误;故选C。‎ ‎【点睛】1、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因此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一定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产生的配子形成的单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 ‎2、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二倍体,含有多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多倍体。‎ ‎3、基因突变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染色体变异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比如增添、缺失。但染色体变异中的倒位、易位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 ‎30.研究人员发现甲、乙两种植物可进行种间杂交(不同种生物通过有性杂交产生子代)。两种植物均含14条染色体,但是两种植株间的染色体互不同源。两种植株的花色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如图所示。研究人员进一步对得到的大量杂种植株X研究后发现,植株X能开花,且A1、A2控制红色素的效果相同,并具有累加效应。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植株X有三种表现型,其中粉红色个体占1/2,植株Y产生配子时可形成14个四分体 B. 植株X不可育的原因是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形成正常配子 C. 图①处可采用的处理方法只有一种,即用秋水仙素处理植株X的幼苗,获得可育植株Y D. 用①处所用处理方式处理植株Z的幼苗,性成熟后自交,子代中只开白花的植株占1/36‎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文和题图:两种植株的花色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1对a1不完全显性,A2对a2不完全显性.由于两种植株间的染色体互不同源,属于两种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植株X不可育。‎ ‎【详解】植物A‎1a1能产生A1和a1两种配子,植物A‎2a2能产生A2和a2两种配子,它们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1A2、A‎1a2、A‎2a1和a‎1a2.由于A1、A2控制红色素合成的效果相同,并具有累加效应,所以植株X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粉红色:白色=1:2:1.将植株X经秋水仙素处理可获得可育植株Y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植株Y的初级性母细胞中形成14个四分体,A正确;由于两种植株间的染色体互不同源,所以植株X的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因而不可育,B正确;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方法有:用秋水素处理或低温诱导,C错误;用①处理方式处理植株Z的幼苗,体细胞染色体加倍,基因型为A‎1A1a1a1.性成熟后,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A‎1A1:A‎1a1:a‎1a1=1:4: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1/6×1/6=1/‎36A1A1A1A1、(1/6×4/6+1/6×4/6)=8/‎36A1A1A1a1、(4/6×4/6+1/6×1/6+1/6×1/6)=18/‎36A1A1a1a1、(1/6×4/6+1/6×4/6)=8/‎36A1a1a1a1、1/6×1/6=1/‎36a1a1a1a1.因此,子代中只开白花的植株占1/36,D正确。‎ ‎【点睛】本题难点在于D选项:首先需要根据四倍体在减数分裂中遵循的自由组合规律,得出产生的配子有3种,且比例为1:2:1;其次根据雌雄配子随机受精产生子代,计算得到开白花植株的比例。‎ 二、非选择题 ‎31.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会发生________,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________,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2)设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那么,图Ⅰ表示的是____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图Ⅱ细胞中有关数量关系可用图Ⅲ中的________表示,如果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Ⅲ为该生物依次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则对应的甲、乙、丙、丁4个细胞中,除______细胞外,其余细胞都可仅含1条Y染色体。‎ ‎(3)某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其产生的花粉经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自由组合 (2). 交叉互换 (3). 初级精母细胞 (4). 乙 (5).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6). 丙 (7). 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分析图Ⅰ可知,细胞内含有一对带有姐妹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上同时携带两对等位基因,若处于减数分裂过程,则该细胞为初级精(卵)母细胞;分析图Ⅱ可知,细胞中含有Y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每条染色体上有姐妹染色单体,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为次级精母细胞。分析图Ⅲ可知,甲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代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乙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细胞;丙组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代表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组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代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细胞。‎ ‎【详解】(1)高等动物在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自由组合,或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染色单体,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以甲表示的是初级精母细胞;Ⅱ图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染色单体,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对应图Ⅲ乙组细胞;如果图Ⅱ细胞中①②同一条染色体时的姐妹染色单体,如果相对应的上某位点有基因B和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结合前面的分析,若图Ⅲ为该生物依次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则对应的甲、乙、丙、丁4个细胞一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其中只有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Y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有1条Y染色体变为两条Y染色体,其次细胞都可仅含1条Y染色体。‎ ‎(3)单倍体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都为单倍体。‎ ‎【点睛】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变化规律熟悉并能熟练应用。‎ ‎32.下图为酵母细胞中某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⑤表示生理过程,Ⅰ~Ⅲ表示结构或物质。请分析回答:‎ ‎(1)由图可知,酵母细胞中发生转录的场所有_________ ,物质Ⅱ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 。‎ ‎(2)过程②需要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 ;若通过过程②形成的某RNA片段含1000个碱基,其中胞嘧啶和鸟嘌呤分别占碱基总数的26%、32%,则与该RNA片段对应的DNA区段中含有 ________________个胸腺嘧啶。‎ ‎(3)直接参与过程③的RNA有_________________ ,结构Ⅲ中最终生成的三条肽链的氨基酸序列_______________ (填“相同”、“不同”、或“无法确定”)。‎ ‎(4)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由此推测该药物抑制了______________ (填图中序号)过程。‎ ‎(5)结构Ⅲ与噬菌体相比,化学成分上的最大差异是后者不含 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研究人员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 ‎①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基因。‎ ‎②研究人员发现成功得到转基因酵母细胞合成青蒿素的效率仍低于青蒿细胞,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细胞核、线粒体 脱氧核苷酸 (2). ATP、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 (3). 420 (4). mRNA、tRNA、rRNA (5). 相同 (6). ② (7). RNA (8). ADS酶基因 (9). CYP71AV1酶基因 (10). 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酵母菌细胞中有关物质合成示意图,其中细胞核内发生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细胞质内发生的③为翻译过程,线粒体内发生的④为转录过程,⑤为翻译过程。结构Ⅰ为核膜,Ⅱ为线粒体内的环状DNA分子,结构Ⅲ为多聚核糖体。‎ 分析(6)小题图:图中实线方框中表示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青蒿素的合成需要FPP合成酶、ADS酶和CYP71AV1酶.虚线方框表示酵母细胞合成FPP合成酶及固醇的过程,酵母细胞只能合成FPP合成酶,不能合成ADS酶和CYP71AV1酶,因此其不能合成青蒿素。‎ ‎【详解】(1)由图可知,酵母菌细胞中转录发生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物质Ⅱ为环状DNA分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2)过程②为转录过程,为了完成该过程,需要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物质有RNA聚合酶、ATP和核糖核苷酸等;根据题意,过程②形成的RNA片段中A+G+U+C+G=1000个 ,其中C=260个,G=320个,则A+U=1000-260-320=420个。由此可推断与该RNA片段对应的DNA区段中共含有碱基2000个,与RNA中A配对的模板链中T相等,与RNA中U配对的模板链中A相等,而DNA中模板链中A与非模板链中T相等,所以与该RNA片段对应的DNA区段中胸腺嘧啶(T)= RNA中A+U=420个。‎ ‎(3)直接参与翻译过程的RNA有mRNA、tRNA和rRNA,结构Ⅲ中最终生成的三条肽链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因为他们的模板mRNA相同。‎ ‎(4)细胞质基质中的RNA是细胞核中的DNA转录形成的,若用某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由此推测该药物抑制了②转录过程;细胞核中的基因表达形成的前体蛋白可进入线粒体发挥作用,因此抑制②转录过程,线粒体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5)结构Ⅲ为多聚核糖体,其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而噬菌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所以二者在化学成分上的最大差异是后者不含RNA。‎ ‎(6)①由图可知,酵母细胞能合成FPP合成酶,但不能合成ADS酶和CYP71AV1酶,即酵母细胞缺乏ADS酶基因和CYP71AV1酶基因.因此,要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ADS酶基因、CYP71AV1酶基因。‎ ‎②由图可知,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了固醇,因此将相关基因导入酵母菌后,即使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 ‎【点睛】关键:一是能正确据图分析相应的生理过程(复制、转录和翻译)和物质结构(DNA、RNA和核糖体等)以及发生的场所;二是能结合(6)小题题图分析青蒿素的合成途径。‎ ‎33.研究发现,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由17号染色体上某基因(N/n)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等原因所致, 该基因编码神经纤维瘤蛋白(NF-1),后者是人类很多类型的细胞正常发挥功能所必需的。图是单纯由该基因突变导致的黑色素瘤(一种恶性肿瘤)在某家系中的分布图。‎ ‎(1)据左图推测,该遗传病的类型是。( ) ‎ 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C.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2)结合左图及右图信息, 判断子代不患黑色素瘤的条件是( )。 ‎ A. 仅母本的野生型 NF-1 基因表达 B. 两个野生型 NF-1 基因都表达 ‎ C. 仅父本的野生型 NF-1 基因表达 D. 两个野生型 NF-1 基因均不表达 ‎(3)据题干和右图分析,下列过程中可能导致恶性肿瘤发生的是( )。 (多选) ‎ A. 在 SOS 基因内部发生 8 对碱基插入 ‎ B. 双亲的表皮细胞 NF-1 基因发生突变 ‎ C. 第 17 号染色体与第1号染色体发生易位 ‎ D. Ras 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其表达产物对 GTP 具有更强的亲和性 ‎(4)左图中III-1的基因型可表示为____;如果她与III-6婚配,其子代的患病概率应为______。‎ ‎(5)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引起了广大影迷的关注。该影片讲述了一位贩卖慢粒白血病药物的老板从最初单纯为了赚钱,到后来深入接触慢粒白血病病人后低价卖药帮助病人的蜕变过程。慢粒白血病简称“慢粒”,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据不完全了解,其致病机理可能如下:BCR-ABL蛋白是一种活性加强的酪氨酸激酶, 由于该酶活性的异常升高,激活了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而造成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紊乱。‎ ‎①由上图可知患“慢粒”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慢粒”致病机理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 (2). B (3). CD (4). Nn (5). 5/6 (6). 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 (7).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解析】‎ ‎【分析】‎ 根据遗传系谱图进行分析、判断遗传病遗传方式:无中生有是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左图第Ⅱ代中的7、8号个体与Ⅲ-9号个体判断,此遗传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系中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nn,患者基因型为NN或Nn。‎ 根据题意分析(5)小题图,慢粒白血病的致病原因是9号染色体和22号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易位,导致原本位于9号染色体上携带ABL基因的片段与22号染色体上携带BCR的基因片段连接在一起,控制合成了BCR-ABL蛋白,导致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异常升高,造成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紊乱而致病。‎ ‎【详解】(1)根据遗传系谱图中II代7、8号患病,III代9号正常,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A正确,BCD错误;‎ ‎(2)因为此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想后代都不患黑色素瘤,必须亲本都是正常的,根据题干中人类很多类型的细胞正常发挥需要NF-1基因表达,故B正确,ACD错误。‎ ‎(3)根据题干中提到“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由17号染色体上某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等原因所致,该基因编码神经纤维瘤蛋白(NF-1)”的信息分析:结合题意,SOS基因不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生,A不符合题意;双亲的表皮细胞中NF-1基因不表达,B不符合题意;第17号染色体与第1号染色体发生易位,会引起染色体畸变,C符合题意;Ras蛋白基因发生突变,若其表达产物对GTP具有更强的亲和性,会发生恶性肿瘤,D符合题意。‎ ‎(4)根据III-1父母的表现型可推知其基因型为Nn,她与III-6(基因型为1/3NN或2/3Nn)婚配,子代的基因型可能NN或Nn或nn,其中正常(nn)的可能性为2/3×1/4=1/6,患病(NN或Nn)的可能性为1-1/6=5/6。‎ ‎(5)①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患“慢粒”的根本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 ‎②综合题图,“慢粒”致病是基因控制合成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异常升高,导致造成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紊乱,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点睛】正确判断遗传系谱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具体判断方法是:‎ 第一步:确定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 A:无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患病的,一定为隐性遗传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B:有病的双亲,所生的孩子中有无病的,一定为显性遗传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二步:确定常染色体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 A: 在已确定的隐性遗传的系谱中,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有正常的,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在已确定是显性遗传的系谱中,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为伴X显性遗传病;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中有正常的,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