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36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氾.fàn 南 阙.quē秦. 杯杓 zhuó 缒.chuí下 B.淬.cuì火 箕踞.jù 参乘.chéng 飨.xiǎng 士卒 C.目眩.xuàn 拊.fǔ心. 目眦.zì 被八创.chuāng D. 瞋.chēng 目 忤.wǔ视 鲰.zōu 生 彘 zh..ì.肩 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 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行李..之往来 B.为之奈何.. 人不敢..与忤视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而伤长者..之意 4.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因击沛 公于坐,杀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臣请入,与之同命 ⑥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 与臣有卻 ⑦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⑧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A.①⑧/②④/③/⑤⑥⑦ B.①/②④⑥/③⑤⑧/⑦ C.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D.①⑧/②⑥/④⑦/③⑤ 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 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晋国的军队在函陵。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赶不上别人。 C.持千金之资币物 ——拿着价值千金的货币和物品 D.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讨厌的呢? 7.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 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 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 D.将军战河北(介宾后置,即“将军(于)河北战”) 8.明知“鸿门宴”杀机四伏,不是一次真正的宴会,善于应变的刘邦为何还要“赴宴”呢?选出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从宴前形势看,项强刘弱,刘邦必须“赴宴”。 B.仗着和项伯有“婚姻”关系,项王讲感情,不会杀刘邦。 C.项王一向自高自大,刘邦会见机行事,投项王之所好,以满足其虚荣心,躲过这一关。 D.不去“谢项王”,会立即遭受全军覆灭之灾。 9.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其它两部为《公羊传》《谷梁 传》,所以又称为《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C.《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它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 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 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1~2 题。(8 分) 题乌江亭 夏日绝句 杜牧 李清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11.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C.李清照诗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 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 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②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④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 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2.下列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比.诸侯之列(并,列) B.晋军.函陵(驻扎)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次)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13.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4.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以.乱易整,不武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15.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且焉.置土石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围郑主要原因是晋想报复郑,与秦并无多大关系,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 B.秦晋之军分驻两地,也就为烛之武的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 C.烛之武因年轻时不得重用,而有满腹委屈和牢骚,对此,郑伯颇为不满,但国难当头,最 终还是给予安慰和许诺。 D.晋侯在秦退军后,并无感情冲动,经过理智分析,毅然决定撤军。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 变的胸怀谋略,正是他后来成就霸主的重要原因。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 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 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 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 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 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 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 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节选自《语文读本》)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壁垒 B.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 18.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D.我何面目..见之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①汉军至,无以..渡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 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②乃.自刎而死 2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 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各 3 分,共 15 分) (1)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三、默写填空(5 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 , , 。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答题卡 姓名: 学号: (每题 4 分,共 8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1、C. 2.C 解析:A.知-智;厌-餍 B.说-悦;蚤-早 D.反-返;倍-背。 3.B 解析:A.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外出 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C.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 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D.夫人,古义:那人;今义:妻子。长者,古义:敦厚的人;今 义:年龄较大的人。 4、C 5、D 解析:D 项中“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其他三项中“其”为代词。 6、B 7.B 解析:B 项应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8、B 9、D 解析: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 史书。C.《战国策》是刘向编辑的,《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10、B.11、B 12、D 解析:再:两次。 13、D 解析:边邑,这里用作动词。其他三项为名词作状语。 14、D 解析:①介词,因为;②介词,用、凭;③连词,表示修饰;④连词,表示转折。 15、C 解析:A 项为疑问词,何,为什么;B、D 为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在那里”。 16.D(“购”是悬赏征求的意思) 17.B(“地方”古意是土地方圆) 18.A(两个“而”分别表转折和顺承) 19.D(ABC 表假设,D 表转折) 20.A(“四面楚歌”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 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 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 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 ī,追),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 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 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 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 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 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 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爱戴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 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 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 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 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 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 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给你这个恩惠吧!”于是,自刎而死。 翻译 (1)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2)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流寇的出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3)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上白色的衣服戴上白色的帽子来为他送行 (4)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了,你的父族母族的亲戚全都被杀或没收为官奴了。 (5)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 默写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 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