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知识梳理新人教版选修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知识梳理新人教版选修2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考情透析 指明方向 考点 考情详查 命题规律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 的重大意义 2.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 2011 年天津卷 T12 单选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主 要作用 2010 年天津卷 T12 单选 4.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2011 年浙江自选模块 T7 5.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及理 论意义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 根源 1.高频考点:(1)劳动二重性学 说及其意义;(2)价值规律的基 本内容及其主要作用;(3)马克 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2.命题趋势:本专题以马克思 的劳动价值理论与经济危机理 论为重点;主要考查其在现实 生活中的意义。 3.预测及指导:复习时要注意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发展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的社会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学生在复习 时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理论相关知识进行记忆 和理解。 知识整合 夯基固本 思维 导图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三个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过程(三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的变革 研究对象 科学研究方法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商品、货币理论 商品及其二因素 劳动的二重性 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价值规律理论 内容、形式 作用 意义 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 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的生产 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 劳动力价值、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实现 剩余价值的分割 意义 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主要内容 实质 根源 阶段 意义 揭示出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 阐明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 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考点 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易错归纳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是商品。(×) 正解: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其他劳动产品的共性。使用价值具有多样性,随着生产和科技 的发展,人们会逐渐发现同 一种物品可以有多方面的效用。价值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交换实际是按人的劳动 进行交换,所以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因而,价 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的价值量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正解: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个别 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而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所以,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一种商品 的价格将会越来越低。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一样的。 正解:规律是隐藏在事物现象背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本质的东西。但规律又总是通过特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价值规律就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一唯一的现象表现出来的,但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本身不是价值规律。 4.市场上商品的价格经常和价值不一致,而在交换中又要实行等价交换,这说明价值 规律的要求与市场的要求是矛盾的。(×) 正解:在市场上发生价格经常和价值不一致主要是由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关系不平衡引起 的。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卖者同卖者竞争,从而使价格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卖者 同卖者竞争,从而使价格低于价值。可见供求关系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下波动。 市场上商品的价格经常和价值不一致与价值规律的要求并不矛盾。因为价格无论上涨或 者下跌,总是围绕价值这个轴心波动的,从一个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仍然是相符的。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市场要求与价值规律要求一致的 结果。 5.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 率都成正比。(×) 正解: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一件商品的价值 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劳动生产率是指生产的效率。劳动生产率 越高,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 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具体劳动就是简单劳动,抽象劳动等于复杂劳动。(×) 正解: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而简单劳动和 复杂劳动是指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和复杂之别,是两种不同的劳动。无论是简单劳动 还是复杂的劳动,只要是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同时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 7.价值等于抽象劳动。(×) 正解:在商品生产条件下,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但是,(商品)价值并不局限性 地体现在形成商品的抽象劳动上,还包括成为商品的其他社会必要劳动的产品,即也包括具 体劳动形成商品的(商品)价值,以及社会需求的直接劳动力所转成的商品(如人力搬运、搬 家、钟点清洁工及家政劳动等等)的(商品)价值。 故此,(商品)价值等同于抽象劳动的命题 不成立。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即(商品)价格的高低,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包含着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共同形成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凡经过人类加工的东西,转变为商品进行流通后,就具有了商品价值。这就不单是与具 体劳动对应的抽象劳动了。 【重难点突破】 1.正确理解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 (1)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 称为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 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特有属性。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形式上各不相同 的劳动叫具体劳动。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 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劳动二重性学说 是由马克思创立的。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 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联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 的。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2.正确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 (1)辩证地看待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价值规律会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这一方面有利于社会资源 在各部门的配置,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调节具有局限性,也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②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 是,在私有制条件下,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不利于生产力的发 展。 ③价值规律能实现优胜劣汰。这一方面会使社会资源从效益差的企业转入效益好的企 业,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也会 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2)价值规律的作用给我们的启示 ①要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宏观调控,努力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②要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推动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在激发社会效 率的同时,也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3.关于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比较 基本观点 斯密 ①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 念;②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 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 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③二元劳动价值论 ——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 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有时又认为,商品 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 量决定的(交换价值决定价值) 李嘉图 ①纠正了斯密对商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关 系认识中错误的方面,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 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 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②对劳动价值论的 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③把劳动价值 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马克思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 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③商 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评价: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 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 价值等看成是“永恒的”不同,马克思认为 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商 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 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②为剩余价值 理论奠定了基础 ·典例精讲· (2016·常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该省某地区截至 2016 年 7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月已有 15 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 25%,人 均产出提升 30%,产品合格率提升 2.8 个百分点。同年 1~7 月,该地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 104.42 亿元,同比增加 60.7%,占工业总投资比重的 88.6%。作为工业大国,2012 年我国已 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 2015 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面对诱人的前景, 我国近年来已建成 30 多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材料二 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 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 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机器人换人”后,有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机器人创造的。请运用《经济学常识》的 有关知识反驳这种观点。 【测量目标】 本题以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位背景,主要考 查考生运用经济学常识的基本观点、概念、原理归纳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从经济学常识角度考查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答题时先回归教材,指 出设问中观点的错误,然后用劳动创造价值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答案】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和具 体劳动的统一,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机器人是具体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劳动工具,本 身不能创造价值。上述观点否定了人类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是错误的。 ·对点训练· (2016·盐城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 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了剩余价 值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 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 根本性的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相比,有哪些理论创新? 考点 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 易错归纳 1.随着科技进步,资本家更多地运用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方法来获取剩余价值。(×) 正解: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 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这叫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所有者获得利润,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劳动者获得工 资。(×) 正解:这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提出的“三位一体”的资本主义分配公式。它是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中客观存在的假象的反映,它的错误不在于描述了分配的现象,而在于它混淆 了社会经济的现象和本质,它认为资本、土地、劳动三要素共同创造了价值,进而否认劳动 是价值即这三种收入的唯一源泉,否认利润、地租是无偿占有劳动者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工人的劳动创造价值,资本、土地不创造价值,更不应该参与劳动 创造的价值分配,但他们实际上是凭借各自的所有权,分别占有了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三 位一体”公式的要害,就在于它否认了资本主义剥削。 3.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要在产业资本家与商业资本之间分割;农业雇佣工人创 造的剩余价值主要由土地所有者获得。(×)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正解: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行资本 家之间进行分割。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进行分 割。 4.由于商业资本家也参与对剩余价值的瓜分,因而会使产业资本家吃亏。(×) 正解:如果产业资本家自己销售产品,一方面要把一部分资本投放商业领域,从而会减 少用于生产的资本;另一方面也会使自己资本的周转速度变慢。这都会降低产业资本家的利 润率。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独立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商业资本家来专门投资经 营商品的买卖,产业资本家就可以将全部的资本用于生产,并且可以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 从而可以提高利润率,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此,产业资本家虽然将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 给商业资本家,但他获得的剩余价值比他自产自销时可能会更多。 【重难点突破】 1.劳动二重性原理与剩余价值生产是什么关系 (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 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不仅要形成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值 的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产品属于资 本家。 (4)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首先是价值形成过程,即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 料旧价值和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在价值形成过程中,劳动者所创造的新价值 仅够补偿劳动力价值。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用来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剩 余劳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即剩余价值。因此,只要工人 的劳动时间超过必要劳动时间,就能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 (5)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一部分 价值。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2.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剩余价值实现与分割 (1)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 方法。 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 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就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个 别企业通过提高雇佣工人劳动强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 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主要使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利用延长工作日来生产剩余价值,是因为工作日的长度在一定限度内 可以伸缩。工作日的最低界限必须大于必要劳动时间,最高界限受生理界限和社会的道德界 限制约。工作日长度的确定,最终取决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 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这种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就叫做相对 剩余价值生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主要方法。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 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③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作为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虽然不同,但其结果和本质是一致的,即它们都延长了 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剩余价值量,提高了剩余价值率。 (2)什么是资本循环?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是什么? 资本循环就是产业资本从一个起点出发,要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 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又回到原来出发点,使价值得到增殖的 全部运动过程。产业资本循环要顺利进行下去,其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并存,三种形 式之间的转化在时间上必须依次顺利实现。 (3)什么是资本周转?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什么影响? 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叫资本周转。企业生产的产品性质、内部管理状况、市场供求状 况以及生产资本的构成都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在资本完成一次周转获得的剩余价值 量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 (4)剩余价值如何在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以及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 的分割的? ①商业资本家是专门在流通领域通过商品的买卖来获取利润的资本家。商业利润是产业 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②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得利息而贷给他人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以到期还本付息为条 件,其利息是产业资本家或商业资本家为了获得借贷资本的使用权而交给让渡的剩余价值的 一部分。 ③银行是专门从事存款与贷款业务,并从中获得利润的企业,其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 部分是银行资本家自己的投资,另一部分是吸收的存款。银行利润实质上也是产业工人创造 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未必全部归其所在企业的资本家所有,他创 造的剩余价值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之间进行分割。 ④在资本主义农业领域,存在三个阶级: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和农业雇佣工人。农 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必须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地租;农业资本家把自己的资本投 于农业领域,他要获得利润。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和土地所有者获得的地租都来自农业雇 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 有者之间进行分割。 ·典例精讲· (2016·苏州模拟)布鞋厂老板比特为了组织生产,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了鲍波等众多工 人,并按照其劳动力的日价值量,支付给鲍波日工资 10 美元。在厂里,鲍波一方面使用生 产工具加工原材料,生产出新的商品,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他 消耗劳动力形成新价值。鲍波一天工作 8 小时,他创造的新价值是 16 美元。 请回答:(1)比特为了组织生产,除了雇佣鲍波等工人之外,还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什么? (2)鲍波每小时的劳动形成多少新价值?鲍波在多长时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相当于比特 支付给他的工资? (3)劳动力的自身价值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二者有什么关 系? (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5)马克思揭示出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测量目标】 本题以布鞋厂老板比特为了组织生产,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了鲍波等众 多工人,并按照其劳动力的日价值量,支付给鲍波日工资 10 美元为背景,主要考查考生运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用经济学常识的基本观点、概念、原理归纳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要理解资本家组织生产需要生产 资料和劳动力。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有新 创造的价值与价值转移两个方面组成。题干中五个小问,在严格区分开上述几组概念的基础 上,答案就容易了。 【答案】 (1)原材料 (2)2 美元 (3)不是。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等于 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5)剩余 价值理论的意义: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②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 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 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点训练· (2016·泰州模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召开上海、江苏、浙 江三省市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各级政府和企业要针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新情况,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既要逐步增加职工收入,又要使其与劳动生产 率的提高相适应,从而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职工工作稳定和社会就业持续增长。 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关于劳动力成本的理论是什么?简要说明这一理论的内容。 (2)马克思创立这一理论有什么意义? 考点 3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易错归纳 在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两个阶段都可能爆发经济危机。(×) 正解:在物物交换的情况下,卖的过程也是买的过程,供给会创造它的需求,社会不会 爆发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但在商品流通条件下,卖的过程与买的过程一般在时间和空间上 是分离的。在此情况下,供给与需求会出现量上的失衡,当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 爆发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重难点突破】 一、 经济危机根源、主要表现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 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 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有两个具体表现: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 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 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它们的激化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经济危机的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战后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商品滞销,利 润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 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生产下降和失 业激增,是战前与战后经济危机的共同的主要标志。 战前与战后不同之处,主要是在货币、金融危机方面。在战前的危机中,一般是通货紧 缩,物价下跌,银根吃紧,利率上升,银行挤兑并大批倒闭;而在战后的危机中,由于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采取膨胀政策以及其他原因,从 1957~1958 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开始,各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期间都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反常现象。 二、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1.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的原因 经济危机给生产带来的破坏,使社会化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强制性地得到调整,从而 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得以进行下去。但经济危机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随着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当这一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再次爆发。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周期中,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既使资本主义经济走出萧条, 步入复苏,又为下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所以,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 3.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呈现的阶段性 (1)在危机阶段:当资本主义经济进入危机阶段时,先是商家出现销售困难,进而引起 生产厂家库存激增,然后倒闭企业开始增多,工人大量失业,企业信用关系破产,银行开始 破产。 (2)萧条阶段:由于企业的减产、停产、倒闭破产,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市场上积压的 商品逐渐减少,供需矛盾得以缓解。社会出现生产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不再继续增加的 现象,但是社会购买力仍然很低,整个社会呈现一片萧条景象。 (3)复苏阶段:由于形势不再继续恶化,资本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 开始更新机器设备。固定资本的更新使生产开始恢复,由于该部生产的恢复,工人就业人数 开始增多,进而带动消费资料的生产得以恢复,从而使整个社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 (4)高涨阶段:随着投资的持续增长,就业人数日益增加,物价回升,利润增多,工商 企业的活跃推动信用事业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到危机以前的水平,整个社会呈现 出一片繁荣景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高涨阶段。但是好景不长,在资本主义生产猛烈扩 张、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又尖锐起来,导致新的危机的爆发。 三、 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1.萨伊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过程中,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一种物品一经产 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一种商品生产过少,别的商品 才会出现过剩。这一情况,市场会自行调节过来。因此,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会爆发的。 试对萨伊的上述观点作出评析。 这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伊的一种观点。萨伊混淆了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在物物交换 的情况下,卖的过程也就是买的过程,供给会创造它的需求,社会不会爆发普遍过剩的经济 危机。但在商品流通条件下,卖的过程与买的过程一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离的。也就是说, 我现在卖了,我现在不一定买;我在这儿卖了,但不一定在这儿买。在此情况下,供给与需 求可能会出现量上的失衡,当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爆发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2.李嘉图认为:个人的生长过程是由青年而壮年,而老死;但是国家的发展过程却不 如此。国家达到最旺盛的状态以后,再向前发展诚然可能受到阻碍,但它的自然趋势却是永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远地继续前进,使它的财富和人口永远不会减少。 试对李嘉图的上述观点作出评析。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就 不会停止。作为物质生产特定形式的资本主义生产,由于其自身的基本矛盾运动却是要退出 历史舞台的。李嘉图把资本主义生产等同于物质生产一般,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资本主义制度 将永远存在下去的错误结论。 3.马克思创立经济危机理论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不仅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还阐明了资本 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了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典例精讲· (2016·张家港一模)很多数据显示美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每一次经济衰退后的复 苏之路所需时间越来越长。这也就是说,美国从未从上一次 2001 年的衰退中复苏过来;城 市人口就业率在衰退之前就再未问鼎历史峰值,而这十年间的收入水平更是停滞不前。但是 过去两年给人们造成的创伤远不能与这十年间的悲伤情绪混为一谈,因为这次的创伤需要更 多时间去平复。 去年下半年,美国平均失业时间已经超过了六个月,这是自 1948 年劳工统计局开始统 计此数据以来的最糟状况。现在在美国,每个公开招聘的职位就有六个人竞争。最近一项调 查显示,在过去一年里,44%的家庭经历过一次失业或削减支出的状况。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2)怎样理解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测量目标】 本题以美国经济复苏为背景,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经济学常识的基本观点、 概念、原理归纳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试题分析】 理清思路,确定答题的范围、重点和层次,开门见山地阐明观点,灵活 地运用基本原理以及经济学术语或关键性词语即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意义” 答题,答案要切合给分点,注意答案的简练准确。 【答案】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 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 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他们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对点训练· (2016·宿迁中学月考)萨伊: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过程中,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一 种物品一经产出,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一种商品生产过少,别的商品 才会出现过剩,而这一情况市场会自行调节过来。因此,生产全面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会爆 发的。 李嘉图:个人的生长过程是由青年而壮年、而老死,但是国家的发展过程却不如此。国 家达到最旺盛的状态以后,再向前发展诚然可能受到阻碍,但它的自然趋势却是永远地继续 前进,使它的财富和人口永远不会减少。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生 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 要炸毁了。 请对萨伊、李嘉图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进行评价。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基础过关 一课一练 一、非选择题 1.(2016·靖江中学月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中常常出现如 下现象:牧场主将牛奶倒入大海;农场主将土豆翻入地下当作肥料,拿玉米棒子当作燃料, 织布厂将成匹的布烧掉;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因失业而失去收入的来源,生活异常窘迫。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2)怎样理解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2.(2016·南京、盐城、连云港二模)材料一 李嘉图提出:商品的价值与投在它们生 产上的劳动成比例;这里的劳动不仅包括投在商品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也包括投在实现 该劳动所需要的一切器具或机器上的劳动。一切商品,不论是工业制成品、矿产品还是土地 产品,规定其价值的永远不是在极为有利的条件下进行生产时用的较小量劳动,而是不享有 这种便利的人进行生产时所必须投入的较大量劳动。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 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 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表明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哪些贡献? (2)结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相关内容,简述我国“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 步”的理由。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3.(2016·淮阴中学月考)读图,回答问题。 第 3 题图 (1)图 1 与图 2 各反映了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哪种方法? (2)请说明在图 2 中,资本家是如何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 4.(2016·武进高级中学月考)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些论述。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 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劳动并不是它所产生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 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 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 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 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摘自《资本论》第 1 卷第 65 页、57 页、207 页、208 页 结合以上论述分析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及其与劳动创造价值的 关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