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小题1分,31——45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北京时间2010年6月17日消息,科学家表示,太阳活动将进入活跃期,到2013年太阳活动将会达到下一个高峰期,届时将会发生最强烈的太阳风暴,产生的危害可达卡特里娜飓风所造成的损害的10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上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 ‎③卫星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 ③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③‎ ‎2. 在太阳活动高峰年,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 A.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的活力 B. 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 C. 消除“宇宙垃圾”,保持太空清洁 D. 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 ‎【答案】1. D 2. B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极光只出现在两极地区;我国最高纬度是53度,不会出现极昼,且极昼现象出现与太阳活动无关,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太阳活动可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卫星信号中断;太阳活动会扰乱地球磁场,GPS定位系统受影响。‎ ‎【2题详解】‎ 在太阳活动高峰期,太阳辐射强,应减少户外活动,钢铁、银行、交通等受太阳活动影响不大,太阳活动高峰期会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所以应加强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 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下图中D地此时是2015年12月21日的正午时刻,此时一艘轮船从A地出发,航行6天后到达B地,然后又继续航行10天,到达目的地C地(32°N)。‎ 据图完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轮船出发时,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  )‎ A. 等于1/2 B. 大于1/2‎ C. 小于1/2 D. 全球在同一天 ‎4. 轮船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  )‎ A. 2016年1月6日16时 B. 2016年1月5日8时 C. 2016年1月5日16时 D. 2016年1月6日8时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A地与D地位于同一时区,轮船出发时,D地是2015年12月21日的正午12点,即A地是21日12点。此时时刻0点的经线是0°经线,A地位于180°经线上,与A地处在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是等于1/2,A对。B、C、D错。‎ ‎【4题详解】‎ 轮船出发时间是2015年12月21日12点,根据经度,C地位于西8区,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此时C地区时是12月20日16时。到达C地,航行了共16天,12月份是31天,到达C地时,该地的时间为2016年1月5日16时,C对。A、B、D错。‎ 昼夜现象使地球表面出现晨昏线(圈),把地球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结合所学晨昏线的有关知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 A. A B. B C. C D. D ‎6. 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②地球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 ‎③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④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公转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5. B 6. C ‎【解析】‎ 考查晨昏线及昼夜交替。‎ ‎【5题详解】‎ 处于黄昏即在昏线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的交线为昏线,B正确。‎ ‎【6题详解】‎ 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故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现象,而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C正确。‎ ‎7.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A.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 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 C. 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变化 D. 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球内部的知识,目前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获得。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说明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是变化的,变化明显的地方形成了不连续界面,不连续界面成为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线;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界线。故答案选A。‎ 当地时间2016年7月26日,日本樱岛火山的昭和火山口强烈喷发,浓烟滚滚,伴随有闪电。下左图为樱岛火山爆发的景观图,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石类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樱岛火山爆发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 形成丁类岩石的地质作用是 A. 上升冷却凝结 B. 外力作用 C. 变质作用 D. 重熔再生 ‎【答案】8. A 9.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循环,意在考查学生地质循环图表的联系图的判读,总体难度不大,基础性强,只要掌握岩石圈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即可正确作答。‎ ‎【8题详解】‎ 樱岛火山喷发的物质为来自软流层的岩浆,对应右图可知,甲为软流层物质喷发冷凝形成的,故选A。‎ ‎【9题详解】‎ 读右图判断,丁为沉积物固结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故选B。‎ ‎10.下列岩石中,能找到化石的是 A. 花岗岩 B. 石灰岩 C. 大理岩 D. 玄武岩 ‎【答案】B ‎【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岩石的组成和特征,有化石的岩石是沉积岩,大理岩是变质岩,花岗岩、玄武岩是岩浆岩 读下列四种地表形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所示的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形成图中③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 A. 冰侵蚀 B. 流水侵蚀 C. 风力沉积 D. 流水沉积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为冰川侵蚀地貌,②为冲积扇,因流水沉积而成,③为沙丘,因风力沉积而成,④为风蚀蘑菇,因风力侵蚀而成。故D正确,A、B、C错误。‎ ‎【12题详解】‎ ‎③地貌景观为沙丘地貌,因风力沉积作用而成,故C正确。‎ 如图为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甲处地质构造是(  )‎ A. 背斜 B. 地堑 C. 地垒 D. 向斜 ‎14. 图中冲积扇的成因(  )‎ A. 风力侵蚀 B. 风力沉积 C. 流水侵蚀 D. 流水堆积 ‎【答案】13. A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根据图中的甲处的岩层向上弯曲,说明该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故答案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瀑布和峡谷,C错误;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图示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主要是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D正确;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A错误;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B错误。故答案选D。‎ ‎15.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贯穿大自然运动和演化的全过程。来自太阳的外部力量激荡着江河湖海,运筹出风云变幻;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演绎着褶皱断层,营造出高山深壑。完成下题。‎ 下列地形、地貌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东非大裂谷 B. 喀斯特地貌 C. 恒河三角洲 D. 风蚀蘑菇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东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喀斯特地貌是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恒河三角洲是由于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是由于风力侵蚀形成的。结合选项,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读“黄土高原”和“狮身人面像”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  )‎ A. 风力侵蚀 B. 风化作用 C. 流水侵蚀 D. 冰川侵蚀 ‎17. 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 A. 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 风化和风蚀作用 C. 风力堆积作用 D. 海蚀作用 ‎【答案】16. C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黄土高原坡度陡且降水集中多暴雨因此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是因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故选C。‎ ‎【17题详解】‎ 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主要是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故选B。‎ 读下图并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9. 下列有关Ⅱ层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层吸收了相当数量的红外线 ‎②大气稳定,适合飞机飞行 ‎③上冷下热,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④绝大部分紫外线在该层被吸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8. A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图中12km处为对流层顶,50km附近为平流层顶,平流层温度随海拔升高为升高。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9题详解】‎ 图示大气层为平流层,具有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温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空气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有利于飞机飞行。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已经连续43天无降水的北京终于在2月21日这天迎来了一场酣畅的降雪。这是鸡年立春后的第一场也是2017年以来北京出现的最大范围的一次降雪。‎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此次降雪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受下面图中哪种天气系统的影响(  )‎ A. B. C. D. ‎ ‎21. 关于上题所示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B. 过境时常形成连续性降水 C.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D. 空气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答案】20. B 21.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天气系统。‎ ‎【20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北京鸡年立春后的出现的最大范围的一次降雪天气过程,这是一次降温降雪过程,多受冷锋影响形成,选项中A为暖锋、B为冷锋、C为高压、D为低压,因此B选项正确。‎ ‎【21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本次天气变化是冷锋过境,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A选项正确;过境时一般形成雨雪天气,不会形成连续性降水,B错误;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这是低压强烈发展形成的台风,C错误;空气由中心向四周辐散,这是高压天气系统的水平气流运动状况,D错误。‎ ‎22.当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时,主要是受哪两个力的作用?‎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B. 重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C. 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D. 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答案】A ‎【解析】‎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摩擦力为零,大气运动方向与等压线相同,如果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共同影响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故选A。‎ ‎23.在我国天气现象中,热带气旋控制下形成的是 A. 东南沿海的台风 B. 长江流域的伏旱 C. 冬季的寒潮 D. 长江流域的梅雨 ‎【答案】A ‎【解析】‎ 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A对。长江流域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B错。冬季的寒潮是冷锋过境形成的,C错。梅雨是准静止锋形成的,D错。故选A。‎ 读下图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ABCD四点气压最低的是(  )‎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25. 下列有关图中ABCD四点气温最低的是(  )‎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答案】24. D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据图热力环流可知,近地面A盛行上升气流形成低气压B盛行下沉气流形成高气压,高空C为高气压DWie低气压。垂直方向气压降低,因此四点气压从高到低的顺序为BACD。最低点为D点。故选D。‎ ‎【25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A盛行上升气流,气温高B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低,垂直方向气温降低,因此气温最低点为D点。故选D。‎ 读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中②表示大气的( )‎ A. 反射作用 B. 吸收作用 C. 保温作用 D. 辐射作用 ‎27. 大气的热量来源主要来源于(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26. A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选A正确。‎ ‎【27题详解】‎ 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③是地在辐射,④是大气的逆辐射。选C正确。‎ ‎28.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A. 阴冷潮湿 B. 睛朗干燥 C. 高温多雨 D. 阴雨绵绵 ‎【答案】B ‎【解析】‎ 反气旋中心气压为高压, 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故答案选B项。‎ ‎29.下图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赤道低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极地低气压带 ‎【答案】A ‎【解析】‎ 根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和甲乙两风带的风向,可判定丙为高压带,且两侧的风向不同,故判断为副热带高压带,且风向向左偏,判断丙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故答案选A。‎ 下图为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关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A. 下沉 干燥 B. 由高纬流向低纬 干燥 C. 上升 湿润 D. 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润 ‎31. 图中显示的日期可能是北半球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答案】30. A 31. D ‎【解析】‎ ‎【30题详解】‎ 据图中纬度位置可知,②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干燥。故选A。‎ ‎【31题详解】‎ 据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北移,可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故选B。(答案错误)‎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古诗云“高处不胜寒”。其原因是低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 ① B. ② C. ③ D. ⑤‎ ‎33. 冬季寒冷的晴天早晨有霜冻,其原因是晴天晚上哪个过程较弱( )‎ A. ① B. ② C. ③ D. ⑤‎ ‎【答案】32. D 33. C ‎【解析】‎ 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32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能量的源泉,太阳辐射⑦先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①到达地面,地面增温,地面辐射⑤向大气辐射热量,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⑤而增温,所以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⑤,故选D。‎ ‎【33题详解】‎ 冬季寒冷的晴天早晨有霜冻,其原因是晴天晚上没有云层,导致大气逆辐射弱,即③弱,从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选C。‎ ‎34.牡丹江市在2018年12月26日有一次冷锋过境,牡丹江当天的天气特征是( )‎ A. 气温下降、气压也下降 B. 出现大风、降雪天气 C. 气温下降、出现阴雨天气 D. 气温上升、气压上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出现阴雨大风天气,A、D错,C对。雅安纬度低,位于亚热带,没有降雪天气,B错。‎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 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36. 有关地球几个圈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B. 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是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的圈层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任何内部圈层没有什么关系 ‎【答案】35. D 36. D ‎【解析】‎ ‎【35题详解】‎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因此①、②、③分别是生物圈、水圈、岩石圈,故D正确。‎ ‎【36题详解】‎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因此 地球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故ABC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项,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了地球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就不难作答。另外还需注意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包括地表上下25~34千米内的区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37.如下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图中M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 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 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 C. 甲处气压低于丙处 D. 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季风环流及对天气的影响。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亚欧大陆为低压,太平洋为高压,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甲为陆地,甲处气流上升,乙为海洋,乙处气流下沉,A错误;乙为海洋,乙处气流下沉,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B正确;同一地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甲处气压高于丙处,C错误;①气流是由陆地流向海洋,③气流是由海洋吹向陆地,①气流较③气流干燥,D错误。故选B。‎ ‎38.修建水库改变的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 降水 B. 地表径流 C. 水汽输送 D. 地下径流 ‎【答案】B ‎【解析】‎ 考查水循环环节。‎ 修建水库是改变地表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故选B。‎ 读太平洋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9. 图中甲处渔场的名称是(  )‎ A. 北海道渔场 B. 纽芬兰渔场 C. 北海渔场 D. 秘鲁渔场 ‎40. 洋流对乙地沿岸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增温增湿 B. 降温减湿 C. 形成大渔场 D. 加快海洋污染净化速度,缩小污染范围 ‎【答案】39. A 40. A ‎【解析】‎ ‎【3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甲渔场位于西北太平洋海域,受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影响,形成北海道渔场,故选A。‎ ‎【40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乙地沿岸地区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暖流对沿岸地区环境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暖流对于渔场形成关系不大,可以加快净化速度,但是会使污染范围扩大,故选A。‎ ‎【点睛】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时,洋流发生改变,对世界上很多地区的气候都有影响,包括对我国.‎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有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寒暖流交汇也能够形成水障,使得鱼群集中,往往形成较大的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有上升补偿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渔场(如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的速度与安全.顺着洋流航行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节省时间;逆着洋流航行会减慢速度,浪费时间,浪费燃料.寒、暖流的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从而不利于海上航行.从北极地区南下的洋流也会携带海冰,威胁海上航行安全(如泰坦尼克号撞冰山事件).‎ ‎4.影响海洋环境.对于海洋污染来说,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41.对图中④洋流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风带是(  )‎ A. 北半球信风带 B. 南半球信风带 C. 北半球西风带 D. 南半球西风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图示为太平洋中低纬度局部图,由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转可知,是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故洋流④是西风漂流。西风漂流是受中纬度西风影响而形成的风海流,方向是自西向东,故D项正确。‎ ‎42.下列渔场中成因不同于其他几个的是(  )‎ A. 北海渔场 B. 纽芬兰渔场 C. 北海道渔场 D. 秘鲁渔场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洋流的地理意义。‎ ‎【详解】秘鲁渔场的成因是秘鲁沿岸处在东南信风带内,东南信风从南美大陆吹向太平洋,使沿岸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底层海水便上升补充而形成上升补偿流,该补偿流把海底营养盐类带至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虾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的成因是寒暖流交汇。北海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纽芬兰渔场,是由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寒暖流交汇可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另外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利于形成大的渔场。故选D。‎ 下图为某地相关气象资料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3. 下列关于右图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的冷锋 B. 北半球的暖锋 C. 南半球的冷锋 D. 南半球的暖锋 ‎44. 下列关于右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气压小于乙地 B. 甲地比乙地气温高、气压高 C. 此时,甲地可能为阴雨天气 D. 乙地风向为东北风 ‎【答案】43. A 44. C ‎【解析】‎ ‎【43题详解】‎ 看图中爬升的气团是暖气团,在下的气团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近,没有回旋,气流方向是呈逆时针向中心,因此是北半球的冷锋。‎ ‎【44题详解】‎ 甲地处在冷气团一侧,气温低,气压高;乙地处在暖气团一侧,气温高,气压低,因此A错误、B错误。甲地处在冷锋锋后,冷气团一侧,可能为阴雨天气,C正确。如图所示,乙地为西南风,D选项错误。‎ ‎45.下图是我省某气象站测得的某月18~21日气温和气压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此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 A. 冷锋 B. 反气旋 C. 暖锋 D. 气旋 ‎【答案】A ‎【解析】‎ 考查常见天气系统。‎ 读图可知,过境期间气压增大,气温降低,应为冷锋过境。故选A。‎ 二、填空题 ‎46.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界面,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该面以上C代表___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__。 ‎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 F面是________界面。‎ ‎【答案】(1)横 纵 (2)莫霍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 地壳 地幔 (3)消失 突然下降 固  古登堡 ‎【解析】‎ 该题考查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 ‎(1)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注意左侧的深度),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读图可知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为横波,B为纵波。‎ ‎(2)地壳、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为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D为莫霍界面,F为古登堡界面. 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面为莫霍界面。C代表地壳,该面以下E代表地幔。‎ ‎(3)根据地震波在在2 900千米处,纵波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界面。F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E面物质为固态,F面以下物质非固态。‎ ‎4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___。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状况、工程稳定性和 安全性考虑,应选择在______处为好。其中_______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过程,下列各序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②_______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 ‎(3)图示水循环的环节中,人类施加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 ‎(4)乙地质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地区岩层中有一层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则该地区可能 出现的旅游资源是__(地貌名称)。‎ ‎【答案】 (1). 向斜 (2). 乙 (3). 丙 (4). 蒸发 (5). 水汽输送 (6). 降水 (7). 地表径流 (8). 地表径流 (9). 背斜顶部受张力大,易受外力风化侵蚀 (10). 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读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背斜向斜的实际应用以及水循环的环节,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1)丁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隧道的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在背斜处修建隧道,对应的是乙,背斜岩层向上隆起,结构稳定,不易坍塌,同时,有利于排水,不易积存地下水,比较干燥;断层处不宜建设大型工程,对应的是丙,断裂面岩层破碎易造成水库漏水。(2)由图可知,②③④⑤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为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3)人类施加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比如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4)乙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疏松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5)石灰岩容易受到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48.读“北半球某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反应的季节为北半球的___________‎ ‎(2)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此时被切断的气压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 ‎(4)D地7月盛行__________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C地此时盛行_______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牡丹江此时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 ‎(6)此时我国北方地区多___________气象灾害,该种灾害是由________天气系统形成。‎ ‎【答案】 (1). 冬季 (2). 亚洲高压 (3). 副极地低气压带 (4). 西南 (5).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6). 西北 (7).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8). 寒冷干燥 (9). 寒潮(暴雪) (10). 冷锋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读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海陆不均对气压中心形成的影响以及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详解】(1)图示A为亚欧大陆上的高压中心,为亚洲高压;B为太平洋上的低压中心为阿留申低压;陆地为高压,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2)图示A为亚欧大陆上的高压中心,为亚洲高压;(3)亚洲高压的成因主要从海陆热力形成的差异分析。亚洲高压的中心位于60°N附近,故切断了该纬度的副极地低压带。(4)D为印度半岛,印度半岛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其成因主要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根据此时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分布判断为北半球冬季,故C位于东亚,形成西北风,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5)牡丹江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该地寒冷干燥;(6)北方地区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容易受到冷空气的影响,造成寒潮(暴雪)等气象灾害,属于冷锋天气系统。‎ ‎【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其形成原因与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冬季亚洲大陆存在一个强大的冷高压,为蒙古高压,而印度次大陆和中南半岛处于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促使东北季风的形成;‎ 夏季赤道低压带的北移致使从南半球而来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变成的西南季风,形成南亚东南亚最强的西南季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