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创新设计》(人教版)高三大一轮复习课件:13-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1. 考情再现 2. 考点精讲 3. 典例剖析 4. 课后作业 5. 真题演练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的含义 :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 一、考情再现 1. 考情再现 一、考情再现 命题统计 2015· 江苏地理, 14 2015· 新课标 Ⅱ , 37(1)(2) 。。。 命题分析 以某区域为材料,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点。 二、考点精讲 2. 考点精讲 二、考点精讲 解析见教辅 1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模式: ( 1 )地形、地质 ( 2 )气候(气温、降水、气候类型等) ( 3 )水文、水系特征 ( 4 )植被特征 ( 5 )土壤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 ( 6 )农业特点 ( 7 )工业特点 ( 8 )人口、城市、文化特点 ( 9 )交通特点 二、考点精讲 2 、以东部季风区为例理解区域特征: 东部季风区 整体性特征:雨热同期 800mm 湿润季风气候区 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区域等级性 区域内部差异性 界线可变性 三、典例剖析 3. 典例剖析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辅 (2015 · 江苏地理, 14) 2015 年是 “ 一带一路 ” (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和 “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 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 “ 一带一路 ” 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 题。 1 .某年 6 月至 8 月,一艘邮轮沿 “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 A .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 .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 .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 .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1 、 提取信息: “ 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2 、 提取信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 3 、 调动知识: 6月至8月 ,我国雨带在长江中下游、东北和华北 。 4 、 提取信息: “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辅 (2015 · 江苏地理, 14) 2015 年是 “ 一带一路 ” ( “ 丝绸之路经济带 ” 和 “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 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 “ 一带一路 ” 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 题。 1 .某年 6 月至 8 月,一艘邮轮沿 “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 A .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 .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 .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 .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5 、 调动知识: 6月至8月 , 阿拉伯海 吹西南风,洋流是顺时针自西向东 。 6 、 提取信息: “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 7 、 调动知识: 红海沿岸 为热带沙漠气候 。 8 、 提取信息: “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 9 、 调动知识: 6月至8月 , 地中海 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 B 四、课后作业 4. 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 2013 · 上海地理, 23 ~ 24 ) 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 …… 3 .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 ) A .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 B .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 C .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 D .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1 、 提取信息: “ 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 2 、 提取信息: “图中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 3 、 地理判断: 图示区域主要是阿拉伯半岛。 西亚两河流域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建筑为清真寺。俄罗斯主要信奉东正教;纱丽 ( 又称纱丽服 ) 是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 C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 2013 · 上海地理, 23 ~ 24 ) 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 …… 4 .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 ) A .油气资源 B .水能资源 C .森林资源 D .水产资源 4 、 提取信息: “ 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 5 、 调动知识: 图示区域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石油、天然气资源。 A 五、真题演练 5. 真题演练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2015 · 新课标 Ⅱ , 37(1)(2) , 12 分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分 ) (1) 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6 分 ) (2) 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1 、 提取信息: “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 2 、 调动知识: 地势特点 ,即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依据海拔变化、河流流向等 。 3 、 提取信息: “图中黄河由西向东流,灌渠主要自南向北流”; 4 、 地理判断: 河套灌渠的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灌渠多由西南向东北流,因此可以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为西南高,东北低 ( 或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 。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2015 · 新课标 Ⅱ , 37(1)(2) , 12 分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分 ) (1) 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6 分 ) (2) 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5 、 提取信息: “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 6 、 解读信息: 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 ,从问题出发 。 7 、 地理判断: 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五、真题演练 (2014 安徽卷 ) 根据材料和图 12 , 1. 审设问 分析过程: ⑴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8 分) 明确设问要求 :考查区域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 明确判断过程 :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分析。 3. 书写答案 2 . 提取设问和图示信息、分析 : 答:大致位于 32N-43N,92E-109E ,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 “ 丝绸之路 ” 、 “ 欧亚大陆桥 ” 要道 ),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维、藏、回等少数民话聚居区结合部。 五、真题演练 (2014 安徽卷 ) 根据材料和图 1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地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 …… 。甘肃生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1. 审设问 分析过程: ⑵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12 分) 明确设问要求 :考查农业区位分析 明确判断过程 :调动农业区位分析:自然(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等 ) 3. 书写答案 2 . 提取材料和图示信息、分析 : 答: 自然地理环境县有过渡性、多样性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1. 考情再现 2. 考点精讲 3. 典例剖析 4. 课后作业 5. 真题演练 一、考情再现 1. 考情再现 一、考情再现 命题统计 2014· 北京文综, 9 ~ 10 2013· 北京文综, 36(3) 2012· 浙江文综, 37(3) 2014· 浙江文综, 5 ~ 6 。。。 命题分析 以两区域发展为材料,考查两区域地理要素的异同、地理发展的异同等。 二、考点精讲 2. 考点精讲 二、考点精讲 解析见教辅 1 、如何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 ( 1 )地形、地质 ( 2 )气候(气温、降水、气候类型等) ( 3 )水文、水系特征 ( 4 )植被特征 ( 5 )土壤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 2 、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如何影响社会经济: ( 1 )农业生产 ( 类型、特点、发展方向等 ) ( 2 )工业(结构、条件、水平等) ( 3 )交通 ( 类型、特点等 ) ( 4 )商业(规模、条件等) ( 5 )旅游业(条件、水平等) 三、典例剖析 3. 典例剖析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辅 (2014 · 北京文综, 9 ~ 10) 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 (1) ~ (2) 题。 (1) ①②③④ 依次示意 ( ) A .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B .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 C .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 D .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 1 、 提取信息: “ ①②③④依次示意 ”、“ 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 2 、 解读信息: 川菜 应以四川最集中; 湘菜 应以湖南最集中; 粤菜 应以广东最集中; 西餐馆 应以城市集中。 3 、 提取信息: “图中四图中 ① 在四川最集中, ② 在湖南最集中, ③ 在广东等最集中, ④ 在沿海城市集中。 A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辅 (2014 · 北京文综, 9 ~ 10) 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 (1) ~ (2) 题。 (2) 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 ( ) A .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 B .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C .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 D .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 4 、 提取信息: “ 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 ” 5 、 提取信息: “ 分布具有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 6 、 提取信息: “ 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 ” 7 、 地理判断: 分散分布会增加原料的运输成本。 8 、 提取信息: “ 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 9 、 地理判断: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比较稳定,不会因餐馆的布局而加速转变。 三、典例剖析 典例详见教辅 (2014 · 北京文综, 9 ~ 10) 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 (1) ~ (2) 题。 (2) 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 ( ) A .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 B .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C .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 D .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 10 、 提取信息: “ 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 ” 11 、 地理判断: 餐馆数量的增加会使城市服务范围缩小。 12 、 提取信息: “ 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 ” 13 、 地理判断: 餐饮属于文化现象,餐馆的分散布局会促进地域文化的扩散。 D 四、课后作业 4. 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人均 GDP 与全国平 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 平 (%) 人口对水 资源压力 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5. 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均 GDP 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 .人均 GDP 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2014 · 浙江文综, 5 ~ 6)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 5 ~ 6 题。 1 、 提取信息: “ 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 2 、 提取信息: “ 读表可知,人均 GDP 水平自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自高到低依次是河南、黑龙江、浙江、青海 ”; 3 、 提取信息: “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人均 GDP 与全国平 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 平 (%) 人口对水 资源压力 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5. 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均 GDP 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 .人均 GDP 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2014 · 浙江文综, 5 ~ 6)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 5 ~ 6 题。 4 、 提取信息: “表中 城市化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浙江、河南、青海、黑龙江 ”; 5 、 提取信息: “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 6 、 提取信息: “表中 人均 GDP 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一致,从高到低是浙江、黑龙江、青海、河南 ”;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人均 GDP 与全国平 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 平 (%) 人口对水 资源压力 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5. 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 A .人均 GDP 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 .人均 GDP 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 .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2014 · 浙江文综, 5 ~ 6)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 5 ~ 6 题。 7 、 提取信息: “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 8 、 提取信息: “表中 城市化水平和人口对水资源压力的排序也不一致 ”; C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人均 GDP 与全国平 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 平 (%) 人口对水 资源压力 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6 .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 .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 .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 .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 .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2014 · 浙江文综, 5 ~ 6)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 5 ~ 6 题。 9 、 提取信息: “ 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 10 、 调动知识: 青海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科技水平低,不宜发展高科技产业 。 11 、 提取信息: “ B .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 12 、 地理判断: 河南人口众多,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高,不宜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人均 GDP 与全国平 均值之比 城市化水 平 (%) 人口对水 资源压力 指数 人口对耕地 压力指数 全国 1.00 52.57 1.00 1.00 青海 0.86 47.44 0.14 0.95 河南 0.82 42.43 7.74 1.07 黑龙江 0.93 56.90 1.00 0.29 浙江 1.65 63.20 0.83 2.56 6 .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 .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 .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 .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 .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2014 · 浙江文综, 5 ~ 6)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 5 ~ 6 题。 13 、 提取信息: “ C .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 14 、 地理判断: 浙江人口稠密,平原面积小,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高,不宜发展用耕地较多的产业。 15 、 提取信息: “ D .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 16 、 地理判断: 龙江耕地广阔,人均耕地多、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低,适宜发展商品农业。 D 五、真题演练 5. 真题演练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2 题 答案 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 ( 平原面积较大 ) ;机场密度较大 ( 数量多 ) ,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城市密度较大 ( 数量较多 ) 。 [ 2013 · 北京文综, 36(3) , 12 分 ] 读图,完成下题。 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12 分 ) 1 、 提取信息: “ 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 2 、 解读信息: 经济发展 指发展农业、工业、交通、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 3 、 提取信息: “ 南岛 比 北岛 的经纬度、地形、机场、海港、交通线等 ; 4 、 地理判断: 与南岛相比,北岛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平坦,平原面积相对较大;机场数量较多,路网密度高,交通便利;首都位于北岛,城市数量相对较多。 五、真题演练 [ 2012 · 浙江文综, 37(3) , 10 分 ] 根据图文资料 ( 图甲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乙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 ) ,完成下题 详见教辅 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0 分 ) 1 、 提取信息: “ 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 2 、 调动知识: 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3 、 提取信息: “图中 黄河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 经纬度位置、盐场等 ”; 4 、 地理判断: 与珠江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未利用的土地面积大,且位于华北平原,光照条件相对较好,但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短缺,盐碱地分布广,洪涝、低温冻害影响大。开发中应注意解决水资源短缺、盐碱地、洪涝、低温冻害等问题,并注意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16 题 ( 1 )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③ 矿产资源 丰富,以 ④ 为主 较少 以盆地、山地为主 以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河网密集,水量大 能源资源 (石油、天然气、煤炭) 1 、 提取信息: “ 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 2 、 解读信息: 根据表格所提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填表。 (2011· 江苏地理, 29) 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和江苏省简图。 五、真题演练 ( 2 )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1 、 提取信息: “ 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 2 、 调动知识: 空间分布特点主要从方位、与相关地理事物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答案 ( 2 )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五、真题演练 1 、 提取信息: “ 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 2 、 解读信息: 注意比较“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 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3 )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 材料二 右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统计图。 3 、 提取信息: 图中三次产业比例 答案 ( 3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五、真题演练 1 、 提取信息: “ 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 2 、 调动知识: 根据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 ( 4 )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对新疆的影响: 。 对江苏的影晌: 。 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脸;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五、真题演练 (2014 北京卷 )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 审设问 分析过程: ( 1 )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12 分) 明确设问要求 :考查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因和作用 明确判断过程 :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等水利工程从该工程建设的原因和作用分析。从气候特点分析,该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从地形特点分析,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洪水汇集时间短,因此需修建水库蓄水调节,既能防涝灾,也能防旱灾 . 3. 书写答案 2 . 提取设问和图示信息、分析 : 答: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集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五、真题演练 (2014 北京卷 )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 审设问 分析过程: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 17. ( 2 )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8 分) 明确设问要求 :考查应对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明确判断过程 :注意“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方面是改良农作物品种,使农作物适应耐旱环境,积极推广耐旱作物 ; 另一方面,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 ; 第三,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灾的能力 . 3. 书写答案 2 . 提取设问和图示信息、分析 : 答: 推广耐旱作物 ( 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 ): 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 1. 考情再现 2. 考点精讲 3. 典例剖析 4. 课后作业 5. 真题演练 一、考情再现 1. 考情再现 一、考情再现 命题统计 2014· 安徽文综, 23 ~ 24 ( 教辅?页 ·1) 2014· 浙江文综, 36(3)(4) ( 教辅?页 ·2) 2013· 上海地理, 29 ~ 30 ( 教辅?页 ·7 、 8) 。。。 命题分析 以某区域为材料,考查区域发展过程中条件的变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 二、考点精讲 2. 考点精讲 二、考点精讲 解析见教辅 1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1 )影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 如长江中下游平原生产工具的发展,改造黏重土壤的能力增强,使原来农业生产制约性因素改变。 ( 2 )影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稠密,后来由于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河网才作为航道加以利用。原来不同条件变化有利条件。 ( 4 )影响人口、城市、文化的发展与分布的变化 如我国西北地区古绿洲的退化,主要是人类不当的生产活动造成自然环境的退化,使人口、聚落等的分布发生变化。 ( 3 )影响生产区位因素的变化。 如辽中南工业基地,原来煤铁资源丰富,现在接近枯竭;钢铁工业由原来近煤就铁型到临海型的变化等。 三、典例剖析 3. 典例剖析 三、典例剖析 详见教辅 1 题 解析和答案见教辅 (2014 安徽卷 ) 2013 年 12 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 《 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 主要规划目标到 2020 年 ) ,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 下图 ) 。完成 (1) ~ (2) 题。 1. 审设问 分析过程: (1) 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 A . Ⅰ 、 Ⅱ 、 Ⅲ B . Ⅰ 、 Ⅲ 、 Ⅱ C . Ⅱ 、 Ⅲ 、 Ⅰ D . Ⅲ 、 Ⅰ 、 Ⅱ 明确设问要求 :根据区域特征进行区域判断 明确判断过程 : Ⅰ 主体功能区大多沿河分布,较为分散,且多分布于地势平坦的地区,应为城市化地区。 Ⅱ 主体功能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区,所占面积比例大,应为农产品主产区; Ⅲ 主体功能区内分布有山峰,说明区内地形为山地、丘陵。该主体功能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区易发生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 Ⅲ 主体功能区应为重点生态功能区。 3. 选择答案 D 2 . 提取设问和图示信息、分析 : 三、典例剖析 (2014 安徽卷 ) 2013 年 12 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 《 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 主要规划目标到 2020 年 ) ,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 下图 ) 。完成 (1) ~ (2) 题。 1. 审设问 分析过程: (2) 三类区域中 ( ) A .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 Ⅱ 区迁往 Ⅰ 区 B .铁路建设成本 Ⅱ 区一般大于 Ⅲ 区 C .商业网点密度 Ⅲ 区一般大于 Ⅰ 区 D .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 Ⅱ 区 明确设问要求 :考查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 明确判断过程 :安徽省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农村迁往城市,故 A 项正确;铁路建设成本山区大于平原, B 项错误;一般而言,商业网点密度平原大于山区, C 项错误;城市化地区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D 项错误。 3. 选择答案 A 2 . 提取设问和图示信息、分析 : 四、课后作业 4. 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 详见教辅 解析和答案见教辅 ( 2013 · 上海地理, 29 ~ 30 ) 根据上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与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回答 7 ~ 8 题 7 . 2000 年到 2009 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 ① 种植业科技投入增大 ② 渔业产值有增有减 ③ 农业服务业有所增强 ④ 农业人口持续减少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8 .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 ( ) ① 耕地面积保持稳定 ② 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 ③ 从业人口有所减少 ④ 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 、 提取信息: “ 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2 、 提取信息: “表格中农业人口减少,耕地减少、种植业产值增大、牧业减少、渔业增加、农业服务业增加”; 3 、 地理判断: 耕地面积减少,但是农业产值却呈现上升趋势。农业产值的不断增加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也促使了农业产值的增加。 四、课后作业 6 、 提取信息: “ ①耕地面积保持稳定 ” 7 、 地理判断: 城市化水平提高,所以将使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将导致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 。 8 、 提取信息: “ ②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 ” 9 、 地理判断: 将导致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农业从业人口继续减少,牧业产值将持续下降 。 10 、 提取信息: “ ③从业人口有所减少 ” 11 、 地理判断: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12 、 提取信息: “ ④农业产值比例将上升 ” 13 、 提取信息: “ 图中农业产值比例下降 ” 5 、 提取信息: “图中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减少、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减小、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4 、 提取信息: “ 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势可能是 ” 五、真题演练 5. 真题演练 五、真题演练 详见教辅 2 题 解析和答案见教辅 [2014 · 浙江文综, 36(3)(4) , 10 分 ]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 (1) ~ (2) 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 “ 低地之国 ” 、 “ 风车之国 ” ,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 2009 年荷兰实施一项 “ 退耕还海 ” 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被推倒,原来围海造田得来的 300 公顷土地被海水淹没。 (1) 简析图 2 区域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 (6 分 ) (2) 简述荷兰实施 “ 退耕还海 ” 的生态意义。 (4 分 ) 1 、 提取信息: “ 简析图2区域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 ”; 2 、 解读信息: “ 围海造田 ”应从工程难度、造价、适宜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 。 3 、 地理判断: 地势低平,多浅滩;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围海工程量小;位于莱茵河等河口,泥沙较多;风力较大,可利用风车排水。 4 、 提取信息: “ (2)简述荷兰实施 “ 退耕还海 ” 的生态意义 ”; 5 、 解读信息: “ 生态意义 ”应从水、土壤、生物等方面分析 。 6 、 地理判断: 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五、真题演练 1 、 提取信息: “ 由图可以推断,该区域 ”; 下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题。 由图可以推断,该区域 ( ) A.T 0 年工业基础雄厚 B.T 0 —T 1 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 1 —T 2 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 2 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 T 0 年工业基础雄厚 ” 2 、 提取信息: “ 图中 T 0 年剩余劳动力、平均工资、甲、乙两类企业的最低效益所支付的人均工资值。 ; 3 、 解读信息: T 0 年该区域大量剩余劳动力,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的人均工资也最低,说明工业基础薄弱;选项 A 错误 五、真题演练 7 、 提取信息: “ T 1 —T 2 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 下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题。 由图可以推断,该区域 ( ) A.T 0 年工业基础雄厚 B.T 0 —T 1 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 1 —T 2 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 2 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8 、 提取信息: “ 图中 T 1 —T 2 年年剩余劳动力 平均工资、甲、乙两类企业的最低效益所支付的人均工资值变化。 9 、 解读信息: T 1 —T 2 年剩余劳动力迅速减少、人均工资迅速上升,甲、乙两企业所支付的人均工资迅速上升,说明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选项 C 正确。 C 五、真题演练 4 、 提取信息: “ T 0 —T 1 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 下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题。 由图可以推断,该区域 ( ) A.T 0 年工业基础雄厚 B.T 0 —T 1 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 1 —T 2 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 2 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5 、 提取信息: “ 图中 T 0 ---T 1 年年剩余劳动力 平均工资、甲、乙两类企业的最低效益所支付的人均工资值变化。 6 、 解读信息: T 0 —T 1 年人均工资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工业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 选项 B 错误 五、真题演练 10 、 提取信息: “ T 2 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 下图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题。 由图可以推断,该区域 ( ) A.T 0 年工业基础雄厚 B.T 0 —T 1 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 1 —T 2 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 2 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11 、 提取信息: “ 图中 T 2 年后年剩余劳动力 平均工资、甲、乙两类企业的最低效益所支付的人均工资值变化。 12 、 解读信息: T 2 年以后剩余劳动力仍然在减少、人均工资虽然变化不大,但仍在上升,甲、乙两企业所支付的人均工资也在上升,工业生产没有衰退,选项 D 错误。 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