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Word版附答案)
秘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考试时间:2019年7月19日上午9:00-11:30) 南充市2019-2020学年度下期普通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文综: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择题所选答案对应的标点涂黑。 2.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将第II卷的答题内容书写在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周代宗法分封制,打破了远古以来方国之间政治相互独立的格局,以周王室为中心,联结许多有亲缘关系的诸侯国,形成在统一版图之内的强大统治机体。据此可知,周代分封 A.出现了君主专权的局面 B.有助于亲缘关系的形成. C.建立起国家政治新秩序 D.产生了中央集权新体制 2.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郡县制的推行 B.“大一统”的出现 C.郡国制的实行 D.中央集权制的完善 3.王磐在《农桑辑要》序言中说:“读《孟子》书,见论说王道,丁宁反覆,皆不出乎夫耕妇蚕,五鸡二彘,无失其时,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数十字而已。”材料反映了当时 A.手工业发展水平较高 B.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C.中国农民的富足生活 D.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4.汉武帝时,士大夫据《春秋》之经义断狱成为当时风气。他们还常常根据其他儒家经义断狱,史家称“引经决狱”。“引经决狱”的盛行说明当时 A.统治者只用儒家经义断狱 B.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C.儒法思想已成为普遍认知 D.儒法思想合二为一 5.两汉时的察举制,地方官推举人才主要参考乡闾评议;魏晋时九品中正制由中正官品评人才等级,中正官须为中央任职的官员;隋唐以来科举制选官由中央部门主持,有时皇帝还亲自参与人才的选考。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反映了 A.才学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 B.科研人才大量涌现 C.官员选拔的标准完全不同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6.成书于北魏末年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同时还列举了很多“非中国”(中原以外)之物。这说明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重实验,轻理论 B.重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 C.重民生,轻生产 D.注重引进外来先进技术 7.在君臣关系上,北宋程灏程颐主张君臣一体,应相互依赖,相互扶持,共治天下;南宋朱熹倡导君臣共享治权,臣子应“格君心之非”,主动参与治理天下。两者的这种思想 A.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 B.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C.削弱了君主专制统治 D.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8.元朝的地方行政区,一是代表朝廷监临各地的行中书省与宣慰司,二是直接牧民的路、府、州、县,具有典型的多层级、复式结构的特征。元朝地方行政设置 A.适应了多民族国家统治的需要 B.反映了蒙古文化对制度的影响 C.旨在促进不同区域的协同发展 D.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9.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市镇的分布十分密集,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五里,东至王江泾镇六里,北至平望镇十五里,西南至新城镇三十里,至濮院镇五十里,西至震泽镇三十里,至南浔镇五十里。这些密集的市镇网络 A.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B.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C.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 D.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0.顺治十三年,清廷正式颁布“禁海令”,定“三藩之乱”即将结束之际,福建总督及江苏、福建、广东巡抚等先后上疏,要求废除海禁,准民出海贸易。这说明 A.海禁政策受到质疑 B.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扰 C.重农抑商观念改变 D.清朝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11.按照清朝规制,内阁“掌仪天下之政”,其长官大学士“为百僚之长”,诸凡皇帝颁定的制、诏、诰、敕,例由内阁草拟发出,下属臣僚向皇帝所进的题、奏、表,亦经内阁票签,奉旨后转发六科或各部院传抄遵行。这说明清代内阁 A.代表皇帝办理日常军政事务 B.直接的管理地方行政 C.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 D.是议定军国大政机构 12.明清时期,许多小说的创作内容是与民众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琐事,反映了社会的人情物理(即世情),体现了“为市民写心”。这说明此时期的小说创作 A.脱离了传统文学的主流 B.适应了市民的文化需求 C.缺乏对社会新事物探求 D.深受宋明理学思想影响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交换物品的场所被称作“市”,通常设在人们经常集聚的地方。商朝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的范围遍及商朝统治区域以及周边的地区。这时,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才被打破。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从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域性商帮形成。 ——摘编自章超主编《看得见的中国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演变,并指出影响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3分) 材料二 物流虽然是一个现代概念,但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存在传统的物流活动。据《左传》记载,奚仲担任夏朝的“车正”官职,主管战车、运输车的制造、保管和使用,是我国官办物流运输最早的记载。秦汉时期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当时用车快递叫做“传”,用马速递传称“驿”,传递文书的机构多称“驿置”。秦汉时创立了漕运,秦始皇征服百越时开凿灵渠,方便军粮漕运。由于大运河的开凿,隋朝水路快递更为突出。唐代驿站的设置已达到了辽东。宋代陕西粮食有惠民河转汴河入京,江淮粮食由淮水转汴河入京,山东粮食由五丈河入京。元朝初期,设京畿都漕运司、江淮都漕运司,秩正三品。明代通过运河和近海航运,将江南粮食经海路运到海河,运至京师。明代设漕运府总兵官、总督,设立漕运衙门。清代漕运管理职责分明,正式将漕运总督纳入官制。 ——摘编自贾杉《中国物流近代化研究(1840-1949)》 (2)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 物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1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12分) ——摘选改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明初,由于战乱、灾荒和繁赋重役也是促使明代流民问题日益严重的重要诱因。明代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百姓背井离乡,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迟缓、国力下降。更有甚者,流民积聚为乱,愈演愈烈,成为威胁国家统治的重要力量,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统治者“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推行户籍黄册制度。由各户真实详细填写人丁和田产状况,经里、县、府、布政司,自下而上层层造册,最后报送户部。因为册子以黄纸作为封面,所以被称为“黄册”。明朝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户籍的管控,还在刑律中明确规定:“若官吏里甲通同人户隐瞒作弊,及将原报在官田地,不行明白推行过割,一概影射减除余粮者,一体处死。隐瞒人户,家长处死,人口迁发化外。”凭借刑罚巨大的威慑力,户籍黄册制度得以有效地推行。 ——节选自《明代户籍法律制度与社会流动》 (1)据材料概括明朝初期推行户籍黄册制度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户籍黄册制度形成的特点及推行的影响。(9分) 南充市2019—2020学年度下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D B D B D A C A C B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 13.(25分) (1)发展演变:商代已出现商人,商业贸易区域广泛;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秦汉时期,统一货币,促进了全国商品流通;隋唐到两宋,城市经济繁荣,商品交易突破时空限制,并出现纸币;元明清时期,出现地域性商帮,商品经济繁荣。(10分) 主要因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环境;政府的经济政策;交通运输等。(3分) (2)基本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以运输公粮和军需物资为主;政府主导,设专门机构管理;政治军事功能为主;管理呈现专业化趋势;水陆并用。(每点2分,共8分) 积极作用: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保障了国家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为后世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每点2分,共4分) 14.(12分) 论题:宋朝已经具备近代社会色彩。(2分) 阐述;宋代二府三司行政管理体制,皇权集中于皇帝,形成君臣“共治政体”;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北宋时期,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出现,具备了现代社会货币的特点,形成了纸币理论,对通货膨胀有了一定的认识;社会风气出现重大转变,城市出现了夜生活,打破了唐以来的市坊时空限制,活跃了经济,促进了社会繁荣与发展。(8分)总之,两宋时期,中国已具备了近代社会的一些要素,呈现出了显著的近代社会色彩。(2分) 15.(15分) (1)原因:由于战乱、灾荒和繁赋重役导致流民严重;百姓流离破坏了生产的发展;流民聚集威胁到国家的统治;大量的流民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任答三点,6分) (2)特点:自下而上,层层造册;制定法律以保证户籍制的推行。(4分) 影响: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政府征调赋役;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封建政权的巩固。(任答两点,3分) 对人口流动的严格控制,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