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荆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荆门市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阶段性检测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国家认同的文化传统,它凝聚与维护着我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大量考古新发现与考古学研究的新进展越来越清晰地揭示出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族群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 都城是我国古代的政治统治中心、军事指挥中心、经济管理中心、文化礼仪活动中心,是国家的“缩影”。因此,我国历代王朝都把都城建设作为重大国家工程。从考古情况来看,我国历史上的都城选址与规划理念反映了“择中建都”的思想,集中体现了历代王朝的国家认同。这一历史文化理念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并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王朝、不同族群最高统治者的国家认同。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国”“中华”均源于此,它们多见于先秦以来的文献记载。不但都城要“择中”而建,作为都城政治中枢的宫城也要“择中”而建。至于象征国家最高权力的物化载体——大朝正殿,又在宫城之中处于“居中”“居高”的特殊空间位置。都城之于国家、宫城之于都城、大朝正殿之于宫城的一系列“居中”设计理念,突出了“中”的文化基因、“中”的文化内涵,这就是中正、中和、中央。‎ 我国历代王朝的统治者不只来自内地族群,还来自“诸夏”与“四夷”的族群。如鲜卑族从我国北部的大兴安岭一路南下,自内蒙古盛乐至山西大同(平城),最后孝文帝迁都于“天地之中”的洛阳。鲜卑统治者规划建设的北魏洛阳城,最大的特点就是继承与发展了我国古代都城的核心文化理念。北魏洛阳城规划建设“择中立宫”、形成完整和规则的都城“中轴线”,直接影响了隋唐的长安城与洛阳城建设。这说明了鲜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国家的认同。再如,元朝几代蒙古族皇帝主持建成的元大都,是一座比汉唐都城更为“中华民族化”的都城。这主要表现为元大都在布局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核心理念,即“前朝后寝”“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等。‎ 国家认同理念在都城“中轴线”方面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曹魏洛阳城、西晋洛阳城、北魏洛阳城到隋唐长安城、北宋开封城、金中都、元大都以及明清时期的北京,对于这些由汉族、鲜卑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等建立的都城来说,中轴线的设计都延续不断、代代相传。它也见证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至高无上、前后相续,不但不因不同族群的统治者而改变,而且还在不断强化。‎ 除了在“择中”建都上体现国家认同,我国历代王朝统治者对祖先与国家的祭祀也体现了国家认同。在上古时代,中国人就有祭祀“远祖”(三皇五帝)的传统。比如,《汉书•郊祀志》记载:“自秦宣公作密畤后二百五十年,而秦灵公于吴阳作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道武帝、明元帝、孝文帝继承了这一传统也进行祭祀。这时祭祀的已经不只是三皇五帝,还有周王朝的政治人物。由少数民族建立的辽朝、金朝、元朝、清朝的统治者,也代表国家对中华民族圣君与前代帝王进行祭祀。‎ 明清时期北京城建设的帝王庙,具有政治意义上的“国家宗庙”性质,是把三皇五帝与夏、商、周、汉、唐、宋、元作为一个连续性的“国家”整体来看待。对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进行祭祀,对历代帝王进行祭祀,这实际上是对共同“先祖”、对中华民族历史进行祭祀。这充分体现了多民族对共同国家——中国的认同,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 ‎(摘编自刘庆柱《国家认同是中华民族的基因》)‎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择中建都”的传统,因而促成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B. 虽属蒙古族统治,但比起汉族统治的汉唐来,元代表现出了更多的汉文化传统。‎ C. 中轴线的设计在都城建设中延续不断、代代相传,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国家认同理念。‎ D. 明清时期均对三皇五帝及历代帝王进行祭祀,这充分表达了他们对历朝统治者的认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说、分说、再总说的结构方式,层层递进地展开议论。‎ B. 文章按照由外而内的顺序,论证了古代都城建设中“居中”的设计理念。‎ C. 文章引用《汉书•郊祀志》,正说明北魏郊祭是对汉文化传统的继承。‎ D. 文章整体上从历代王朝建都、祭祀两方面阐释了多民族对共同国家的认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经多个族群多次政权更替,但中华民族的文化不绝,绵延至今,这与各民族坚守国家认同这一文化传统是分不开的。‎ B. 无论是汉族,还是鲜卑族、女真族、蒙古族、满族,都认为国家是至高无上的。代替其他族群统治,首先是对这个统一各民族的国家的延续。‎ C. 汉初娄敬认为:“成王即位,乃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这种认知,是“中”的文化基因的体现。‎ D. ‎ 对于诸夏四夷的统治者来说,一旦占据中原,便应认同三皇五帝这些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而不能很狭隘地再去祭祀自己族群的先祖了。‎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择中建都’的传统,因而促成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强加因果。依据原文“我国历史上的都城选址与规划理念反映了‘择中建都’的思想,集中体现了历代王朝的国家认同”,可知“择中建都”不是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的原因,而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的具体体现。该项错误。‎ B项,“比起汉族统治的汉唐来,元代表现出了更多的汉文化传统”,说法绝对,依据原文“元朝几代蒙古族皇帝主持建成的元大都,是一座比汉唐都城更为‘中华民族化’的都城”,可知原文强调的是元代在都城建设上表现更多的汉文化传统。选项中少了“在都城建设上”几个字,造成了说法过于绝对。该项错误。‎ C项,正确。‎ D项,“这充分表达了他们对历朝统治者的认同”,曲解文意,依据原文“这充分体现了多民族对共同国家——中国的认同,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可知明清时期均对三皇五帝及历代帝王进行祭祀,体现了他们对中国、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而不是“对历朝统治者的认同”。该项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A项,“文章采用总说、分说、再总说的结构方式,层层递进地展开议论”,表述错误。整篇文章由五个自然段组成,在第1段作者提出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族群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认同。之后在第2至4段作者从历代王朝建都方面阐释了多民族对共同国家的认同。在第5、6段作者从历代王朝祭祀方面阐释了多民族对共同国家的认同。可见文章采用总说、分说的结构方式,从建都、祭祀两方面并列展开说明。‎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D项,“不能很狭隘地再去祭祀自己族群的先祖了”,无中生有。依据原文“在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道武帝、明元帝、孝文帝继承了这一传统也进行祭祀。这时祭祀的已经不只是三皇五帝,还有周王朝的政治人物。由少数民族建立的辽朝、金朝、元朝、清朝的统治者,也代表国家对中华民族圣君与前代帝王进行祭祀”,可知原文强调我国历代少数民族统治者对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进行祭祀,对历代帝王进行祭祀。但并没有说不能祭祀自己族群的先祖。‎ 故选D。‎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盖博铭、邰思聪)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7日表决通过了《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并将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条例》集中体现北京市近年来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探索形成的有益经验,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可操作性,直击科技成果转化“堵点”。‎ 截至2019年10月,北京有效发明专利27.8万件,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29.1件。目前,全市每天新增发明专利授权近150件。在科研单位、科技人员手上,有大量能够转化的科技成果。‎ ‎《条例》共6章45条,针对北京市成果转化突出问题,主动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实现“有的转”(解决源头问题)、“有权转”(解决权益问题)、“愿意转”(解决动力问题)、“转的顺”(解决体制机制问题)。‎ 据介绍,《条例》将赋予创新主体更大自主权,调整“事后奖励”为“事后奖励”+“事前产权激励”并行。明确规定高校院所可以将其依法取得的职务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及相关权利,全部或者部分给予科技成果完成人,并约定双方成果转化收入的分配方式。‎ ‎(摘自‎2019-11-28‎新华网)‎ 材料二:‎ 美国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AUTM2017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全美大学的获得发明专利数为7495项,专利许可数量为7789项,按照专利转化个数除以专利总数计算的“成果转化率”超过100%。‎ 与中国的专利转化以一次性售卖不同,根据《拜杜法案》要求,美国大学只能使用专利许可(大学依然保留专利权)而不是专利权转让(大学不保留专利权,专利权转移到企业手中)来进行技术转化;同时美国大学的技术转移手段是以非独家许可为主,一个专利可以签订多个合同许可给不同企业。‎ 考虑到我国技术转化主要就是采取专利权转让,而少数专利许可中绝大多数也是独家许可的现实状况,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科技成果转化率基本等同,即还是约6%,以“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指标衡量,中国与美国超过100%的转化效率相比差距接近20倍!相对于美国高校约为50%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中国6%的数字与之有着不小的差距,而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指标衡量则差距更为巨大。‎ ‎(摘自沈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与美国差距有多大,问题在哪里?》)‎ 材料三:‎ 前不久,我国发布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全国2766家公立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总金额达121亿元,同比增长66%,科技创富效应进一步显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也不断提升。‎ 报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在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服务体系方面,专门的专业服务机构和人才还比较匮乏。全国2766家公立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中,仅有9.5%的单位设立了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只有19家认为其专门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设立专门技术转移机构的单位,多由科技管理部门负责成果转化工作,缺乏专门服务岗位;此外,专业化成果转化管理和服务人才相对匮乏,特别缺少既懂成果转化,又具备法律、财务、市场等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好比“红娘”,是沟通高校院所技术供给和企业技术需求的桥梁。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巨大需求相比,我国的科技服务机构在专业性和队伍建设方面,供给明显不足。不仅高校院所如此,一些社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也存在“小、散、弱”的特点,机构总量偏小,人员素质与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很多还停留在专利、补贴申请等初级业务层次上,服务能力和水平都有待提高。‎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关键。促进更多的原创成果转化落地,有助于我们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国内外经验都表明,专业、高效、完整的服务体系,是科技成果转化或产业化的重要条件。‎ ‎(摘自‎2019年5月6日《人民日报》)‎ ‎4. 下列理解不符合以上几则材料说法的一项是 A. 科技成果转化包括将职务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给予科技成果完成人、将专利权以合同的形式许可或转让给企业等形式。‎ B. 《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将从实际出发,重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不畅的问题。‎ C. 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与美国的差距要远大于中国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与美国大学的差距。‎ D.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于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北京市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不少有益的经验,这也是北京市政府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立法依据。‎ B. 预先支付给专利人一部分产权收入,实行事前产权激励,能够大大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 C. 将专利权同时许可给多家不同的企业,可以增加科技成果的转化个数, 这样能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D. 在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中,我们不仅要看重科技成果转化的合同金额总量,还要看重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 ‎6. 请结合以上材料,概括说明我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所要采取的措施。‎ ‎【答案】4. A 5. B ‎ ‎6. ①建立相关法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②改变科技成果的转化方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③建立专业服务机构,培养专门人才,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A项,“科技成果转化包括将职务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给予科技成果完成人”,张冠李戴,依据原文“《条例》将赋予创新主体更大自主权,调整‘事后奖励’为‘事后奖励’+‘事前产权激励’并行。明确规定高校院所可以将其依法取得的职务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及相关权利,全部或者部分给予科技成果完成人,并约定双方成果转化收入的分配方式”,可知“将职务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给予科技成果完成人”属于“事前产权激励”,不属于科技成果的转化形式。‎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B项,“预先支付给专利人一部分产权收入”,曲解文意,依据原文“明确规定高校院所可以将其依法取得的职务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及相关权利,全部或者部分给予科技成果完成人”,可知是赋予专利人部分产权,而非预先支付产权收入。‎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依据材料一“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7日表决通过了《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并将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条例》集中体现北京市近年来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探索形成的有益经验,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可操作性,直击科技成果转化‘堵点’”,可知国家建立相关法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依据材料二“考虑到我国技术转化主要就是采取专利权转让,而少数专利许可中绝大多数也是独家许可的现实状况,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科技成果转化率基本等同,即还是约6%,以‘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指标衡量,中国与美国超过100%的转化效率相比差距接近20倍!相对于美国高校约为50%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中国6%的数字与之有着不小的差距”,可知我国急需改变科技成果的转化方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依据材料三“报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在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服务体系方面,专门的专业服务机构和人才还比较匮乏”“我国的科技服务机构在专业性和队伍建设方面,供给明显不足。不仅高校院所如此,一些社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也存在‘小、散、弱’的特点,机构总量偏小,人员素质与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很多还停留在专利、补贴申请等初级业务层次上,服务能力和水平都有待提高”,可知我国需要建立更多的专业服务机构,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锁麟囊》‎ 王虹莲 那年,她得了很严重的抑郁症。‎ 也许是工作压力太大了吧,读完了博士,又从国外镀了金,她却没有很好的前程,在公司里遭受到排挤。于是她整夜失眠,或者,干脆想自杀,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一直是她心里的念头。她知道,许多大师都是严重的抑郁症,海明威、川端康成,他们都自杀了,前些天,她还听说了一个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也是这种病,看了好几年了。‎ 其实这是一种精神世界的折磨和挣扎,如果不是念着母亲,她真的就去了。母亲抚养她实在是不容易——父亲有了外遇,母亲那时又没有工作,一个人糊火柴盒供她上学,她读到博士,是母亲一分钱一分钱供出来的,她想给母亲一个最好的回报,但是却越来越抑郁,她给了母亲经济上的回报,精神上却还依赖着母亲。‎ 母亲文化不高,喜欢听单田芳的评书,那却是她不喜欢的,她不喜欢单田芳,挺粗的嗓子说:话说什么什么……,她觉得那是下里巴人爱听的东西,她宁愿一个人选择沉默地呆着。有一天黄昏,她还是一个人发呆,看着外面的天空,暮色沉沉,天好像要下雨了吧。她就突然又听到了单田芳的评书,在这寂静的黄昏里,那评书更显得沙哑吵闹,她歇斯底里地嚷了一句:你能不能不听这种东西!‎ 声音马上就没有了,以后几天的黄昏也是沉静的,死了一样的沉静。她反而又觉得太安静了。反正是烦闷,永远的烦闷,好像这个世界是那样的无聊与寂寞,她想,真的太没有意思了。‎ 第七天的黄昏,她听到外面有人唱京剧。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很婉转婀娜的调子,倒是那戏词更吸引了她:‎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 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 我只道铁富贵一生享定,‎ 又谁知祸福事顷刻分明。‎ 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 到今朝只落得旧衣破裙。‎ 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 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 休恋逝水,振作精神。‎ 她呆住,这么有禅意的戏词,真是美丽得不像样子,她随便对母亲说了一句,这京剧唱得可真好。‎ 第二天,那个女人的声音又响起来,她伸出头去,看到一个快四十岁的女人,微胖,在那里认真的唱着,而且还穿着戏衣,甩着水袖,还是那段,她站在楼上,看呆了。‎ 母亲过来说,是程砚秋先生的《锁麟囊》,传统的程派戏,程派,是知识分子的流派,周总理也喜欢呢。‎ 她惊讶地回过头去,因为没想到母亲知道这么多。‎ 程派的调子,倒蛮符合她的心境。‎ 她说,不知她还会唱什么呢?那天晚上,她睡得很好,因为听了戏的缘故?还是因为想着第二天黄昏再听这个女人唱程派?‎ 后来的每一天,她几乎都能听到这个女人在楼下唱戏,总是程派,幽咽婉转调子婀娜,非常让人喜欢。喜欢,是那种禅意的喜欢,她觉得,自己心里的什么东西好像放下了,用心似菩提形容是不过分的。‎ 她活得多好啊!她对母亲说。‎ 母亲说,你以为她很快乐吧,其实,她下了岗,丈夫前年出车祸死了,儿子还有痴呆症,你看,人家都活得这么快乐。母亲没有指责她的意思,但她觉得真是让母亲跟着自己受了很多苦。‎ 不仅仅是心里放下了,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她居然也喜欢了京剧和程派,她出去买了好多光盘,都是京剧的——程砚秋、张火丁、李世济……家里,终于又出了动静,而且有一天她说,妈,您接着听单田芳吧,我觉得他说得蛮好的。‎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去了。她休息了半年之后换了公司,以崭新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她想,她得感谢楼下那个女人,是那个女人让她重新脱胎换骨的。‎ 那时,她谈了新恋爱,有了新职位,开着自己的本田车,车里放着京剧,她看叶叶美,看花倾城,觉得所有的日子都甜美芬芳,她还准备做五月的新娘,她的冬天终于过去了。‎ 女人不是常常来楼下唱戏了,有一天她休息,女人又来了。‎ 她出去买了一大束香水百合,然后来到楼下找那个女人。‎ 大姐,她说,谢谢您的京剧。‎ 她告诉了半年来她的经历,然后说,是您那段《锁麟囊》救了我。‎ 她笑着,别谢我,谢您的母亲吧。‎ 母亲?她疑惑地说,与我母亲有什么关系?‎ 女人回答她,半年前,我儿子又犯了病,我心情烦闷,于是我一个人跑到这里来唱京剧,那几乎是我所有的寄托了。我本来只是偶尔来,但第二天,你的母亲找到了我家里,她请我再去唱。她说,我女儿得了抑郁症,她喜欢听您唱的京剧,您能再来唱吗?如果你再来唱,我可以付你钱的。‎ 她的母亲,还问了她唱的京剧叫什么,并且问了程派是怎么回事,最后,她被感动了。‎ 她说,放心吧,我一定会再去唱……‎ 听到这里,她已经泪流满面。而女人说,其实我也应该谢谢你的母亲,正是因为唱了这半年的京剧,把我的心又唱活了,本来,我的心里早就一片灰暗了,甚至,我都想带着傻儿子自杀,但最后我想,我们要好好地活下去,因为这世界上,还是有爱的,至少,我为儿子活着,他离开我活不了,而你也应该活得更出色,因为,你有一个那么爱你的母亲。‎ 母亲的《锁麟囊》,那是她的最爱,她已经不仅仅是爱京剧,她爱的,还有京剧里面那份深情,那是一个母亲对女儿最深的爱和呵护。‎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四段中,“她”难以忍受母亲听单田芳的评书这一细节,与后面觉得单田芳的评书好听相呼应,从侧面烘托了“她”的精神状态的改变。‎ B. 小说篇幅虽短,但却运用了景物描写、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更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C. “她”之所以为唱戏女人的京剧所感染,就在于她那不幸的命运、悲惨的身世,这让“她”从唱戏女人身上找到了同病相怜的感觉,也得到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D. 最后一段再提母亲的《锁麟囊》,既是点题的需要,也是对主题的升华,将对京剧的喜爱升华成了对伟大的母爱的由衷赞叹与感激。‎ ‎8. 文中特意引用了一段《锁麟囊》的唱词。仔细阅读这段唱词,结合整篇小说内容与结构,说说引用这段唱词的好处。‎ ‎9. 作者在这篇小说中安排了几条线索?分别表现了什么?请概括说明。‎ ‎【答案】7. C 8. ①唱词的内容能让读者更具体地感知到“她”被感动的原因。②唱词内容暗示了“她”得抑郁症的原因和“她”战胜疾病所应采取的生活态度。③这段唱词让“她”的心理发生了转变,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④照应标题,贯串全文,有线索作用。 ‎ ‎9. 全文以京剧《锁麟囊》为联结点,安排了三条表现人物的线索。① “她”的“听唱”。这是一条明线,通过“她”的心理及生活的前后的变化,表现了“她”对伟大母爱的真切感知过程。②母亲暗中“求唱”。这是一条暗线。通过母亲坚忍细心地帮助女儿走出生活的阴霾,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③“唱戏女人”的“演唱”。这是另一条暗线。通过唱戏女人由绝望到重燃希望,决心陪儿子一起好好活下去的过程,表现了母爱的巨大感召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C项,“‘她’之所以为唱戏女人的京剧所感染,就在于她那不幸的命运、悲惨的身世”,理解有误,依据原文“她呆住,这么有禅意的戏词,真是美丽得不像样子,她随便对母亲说了一句,这京剧唱得可真好”,可知感染“她”的,是那“有禅意的戏词”。‎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情节作用的能力。分析小说某一部分情节的作用,要从结构、人物、主题、艺术手法和读者感受等角度分析。解答本题,需要认真审题,注意“内容与结构”这一要求。‎ 从内容上,依据原文“她呆住,这么有禅意的戏词,真是美丽得不像样子,她随便对母亲说了一句,这京剧唱得可真好”,可知“她”之所以为唱戏女人的京剧所感染,是因为那“有禅意的戏词”。唱词的内容能让读者更具体地感知到“她”被感动的原因。‎ 此外,联系原文内容“也许是工作压力太大了吧,读完了博士,又从国外镀了金,她却没有很好的前程,在公司里遭受到排挤”,可知唱词中“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享定,又谁知祸福事顷刻分明”,暗示了“她”得抑郁症的原因。同时“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振作精神”,暗示了“她”战胜疾病所应采取的生活态度。‎ 从结构上,依据原文“程派的调子,倒蛮符合她的心境。她说,不知她还会唱什么呢?那天晚上,她睡得很好,因为听了戏的缘故?还是因为想着第二天黄昏再听这个女人唱程派?后来的每一天,她几乎都能听到这个女人在楼下唱戏,总是程派,幽咽婉转调子婀娜,非常让人喜欢。喜欢,是那种禅意的喜欢,她觉得,自己心里的什么东西好像放下了,用心似菩提形容是不过分的”,可知这段唱词让“她”的心理发生了转变,以至于后来“她”脱胎换骨,走出了生活的阴霾。因此这段唱词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此外,依据后文“母亲过来说,是程砚秋先生的《锁麟囊》”,可知这段唱词出自《锁麟囊》,照应了文章的标题“母亲的《锁麟囊》”。依据原文“她告诉了半年来她的经历,然后说,是您那段《锁麟囊》救了我”“母亲的《锁麟囊》,那是她的最爱”,可知文章多次提到“《锁麟囊》”,“《锁麟囊》”代表着母亲对女儿无私而伟大的爱,它贯穿全文,使情节更集中,结构更严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写作技巧的能力。具体考查概括线索的内容,分析线索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要分别找出线索是什么,然后分析这些线索的好处。一般可从情节的作用、人物的作用、主题的作用几个角度回答。‎ 本题中,明线是得了抑郁症的“她”坚持每天听一个女人唱戏,内心的抑郁逐渐消除,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从最初“她”难以忍受母亲听单田芳的评书,到允许母亲接着听单田芳的评书,再到最后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之后,“她”泪流满面,这一过程表现了“她”对伟大母爱的真切感知;‎ 暗线有两条,其中一条是母亲为了使得了抑郁症的女儿心情好转,坚持花钱请别人每天来楼下唱戏给女儿听,最终使女儿内心的抑郁得以消除,帮助女儿开启了崭新的生活。小说借助这一线索,通过描写母亲想方设法使女儿开心,帮助女儿走出生活的阴霾,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另外一条暗线是处于生活困境的“唱戏女人”受母亲邀请坚持来楼下唱戏,在这一过程中,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希望,决定陪儿子一起好好活下去。“唱戏女人”面临自己下岗,丈夫车祸去世,儿子患有痴呆症的困境,一度绝望。受到文中“母亲”疼爱女儿的坚忍细心行为的感召,最终选择为了儿子勇敢地活下去。这一情节表现了母爱的巨大感召力。‎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愍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愍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①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 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愍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臿。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②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 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菑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 ‎(节选自《史记·田单列传》,有删改。)‎ 注:①轊wèi:车轮的轴头。②衔枚:古代行军时一种约束喧哗的办法。枚:像筷子一样的东西,横衔在口中,两端用小绳结在脖子后面。‎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 B. 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 C. 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 D. 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掾”为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也称掾吏,因分曹治事,也称掾曹。‎ B. 古代有多种货币计量方式,以重量计,常见的由轻到重有铢、锱、两、斤、镒等。‎ C. 古代只有帝王亲临朝堂,听取大臣陈奏事情,并对重大事情做出决断,才可称为听政。‎ D. “君”在先秦时是对给予王室宗亲或有功之臣所封的一种封号,地位在“侯”之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田单本是一名小官吏,但在战乱中表现出过人的智慧,使自己的宗族家人得以保全,因而为人所知,在齐国危难之际,被众人推举为将军。‎ B. 田单派人散布谣言说乐毅将帮助齐国再立齐王,只是齐国人还未收拢军队,所以齐国人最担心燕国派别人代替乐毅。燕王信以为真,果然派骑劫取代乐毅。‎ C. 田单挑拨燕国军队割掉被俘的齐国士兵的鼻子,大肆挖掘齐国人的坟墓,烧毁墓中尸体,用这种方法,极大地激发了齐国人的斗志。‎ D. 田单以火牛阵制造恐慌,用老弱之人敲打铜器以制造声势,然后用五千人突袭,终于打败了包围即墨的敌人,将燕军一直赶到黄河边上,收复了齐国七十余城。‎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 ‎(2)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 ‎【答案】10. B 11. C 12. B ‎ ‎13. (1)城中共同推举田单,说:“安平之战,田单宗人因为铁笼(包住车轴)得以保全,熟悉兵法。”‎ ‎(2)燕军纷乱逃走,齐人追赶逃跑的敌人,所经过的城邑都背叛了燕国,重新回归齐国。‎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走”,逃跑。“齐人走”,意思是齐人纷纷逃跑。该句为完整的主谓结构,所以应在“走”后断开。故排除A、D项。“故”,缘故。“以铁笼故”,意思是因为铁笼的缘故。“故”与前文关系密切,所以不可在“故”前断开,故排除C项。‎ 故选B。‎ 句意:待到燕国军队攻打安平,城墙倒塌,齐人奔逃,抢路逃跑,由于车轴头被撞断,车子也就毁坏了,被燕军所俘虏。惟有田单宗族之人由于铁帽包住了车轴的缘故,得以逃脱。往东逃到即墨,据城坚守。‎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古代只有帝王亲临朝堂,听取大臣陈奏事情,并对重大事情做出决断,才可称为听政”错,摄政者也称听政,如垂帘听政。‎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田单派人散布谣言说乐毅将帮助齐国再立齐王,只是齐国人还未收拢军队”错,依据原文“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可知田单派人散布谣言说乐毅想自立为齐王,只是齐国人还没有完全归顺他。‎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1)“相与”:共同,一起;“以”:因为;“得全”:得以保全;“习兵”:熟悉兵法。‎ ‎(2)“扰乱”:混乱、纷乱;“亡”:动词作名词,逃跑的敌人;“北”:逃跑的人;“畔”:通“叛”,背叛。‎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译文:‎ 田单,是齐王田氏宗室的远房亲属(齐原为姜姓诸侯国,战国初年齐相田和正式夺取政权)。齐愍王时代,田单为临淄(齐国都城)管理市场的属官,不被人知晓。等到燕国使者乐毅攻败齐国,齐愍王逃走了,后来不久退守莒城。燕国军队迅速地长途进军(指没有遇到抵抗)平定齐国绝大部分地区,而田单逃奔安平(城邑名),让同一家族的人把轴两头的尖端部分统统锯断,再用铁箍包住。待到燕国军队攻打安平,城墙倒塌,齐人奔逃,抢路逃跑,由于车轴头被撞断,车子也就毁坏了,被燕军所俘虏。惟有田单宗族之人由于铁帽包住了车轴的缘故,得以逃脱。往东逃到即墨,据城坚守。燕军已经使齐国其他城邑全都投降了,只有莒城和即墨没有攻下。‎ 燕军听说齐王在莒,合兵攻打它。淖齿已经在莒城杀死愍王,因为坚守抵抗燕军,数年没被攻下。燕国率军向东围困即墨。即墨的长官出城与燕军作战,战败而死。城中共同推举田单,说:“安平之战,田单宗人因为铁笼(包住车轴)得以保全,熟悉兵法。”(即墨人民)拥立(田单)做将军,凭借即墨城来抵御燕军。‎ 过了不久,燕昭王死了。惠王即位,与乐毅有隔阂。田单听说后,对燕国施用反间计,扬言说:“齐王已死,城邑没有被攻下的只有两座了。乐毅害怕被杀而不敢回去,用攻打齐国做幌子,实际是想联合即墨和莒的守军,自己来做齐王。齐人没有归附,所以暂且缓攻即墨以等待即墨一带的人慢慢归附乐毅。齐人所害怕的,是只怕别的将领来了,那样即墨城就毁灭了。”燕王以为这是对的,派骑劫代替乐毅。‎ 乐毅(害怕被杀而不敢回燕国)于是回到故国赵国去,燕国将士(因此感到)气愤。田单于是扬言说:“我只害怕燕军将所俘虏的齐国士兵割掉鼻子,并把他们放在燕军前面的行列来同齐军作战,即墨(会因此而)被攻下了。”燕人听说了它,按照田单散布的话去做。城中的人看见齐国那些投降燕军的人都被割掉鼻子,都愤怒,坚守城邑,只怕被活捉。田单又施用反间计说:“我害怕燕军挖掘我们城外的坟墓,侮辱我们的祖先,当会为此感到痛心。”燕军挖掘全部的坟墓,焚烧死尸。即墨人从城上望见,都流泪哭泣,都想出战,怒气自然比原来大了十倍。‎ 田单知道士兵激起了斗志,可以用于作战了,就亲自拿着筑板和铁锹参加修建防御工事。和士兵分担辛劳,把妻妾编在军队里服役,要他们把饮食全都拿来犒劳将士。令披甲的士兵埋伏,让老弱妇幼登上城墙,派遣使者向燕约定投降,燕军都高呼万岁。田单又收集百姓的黄金得到千镒,命令即墨的富豪赠给燕国将领,说:“即墨马上投降,希望不要掳掠我同族的妻妾,令他们安居。”骑劫非常高兴,答应他。燕军由此而更加松懈。‎ 田单于是在城内收集到一千多头牛,叫人做了深红色绸衣给牛穿上,上面画着五颜六色的龙形花纹,把锋利的尖刀绑在牛角上,把淋了油脂的芦苇扎在牛尾上,再给芦苇梢点火燃烧。在城墙上挖数十个洞,夜晚放开牛,五千多名壮士跟随在牛的后面。牛尾灼热,愤怒地冲向燕军,燕军非常惊异。牛尾上有火把,明亮耀眼,燕军看见狂奔的火牛全身都是龙纹,被它冲撞的不是死就是伤。五千人衔着枚趁机攻击燕军,而城中人擂鼓呐喊追击燕军,老弱都击打家中各种铜制器具制造声响,声音震天动地。燕军非常惊惧,失败逃走。齐人接着诛杀对方的将领骑劫。燕军纷乱逃走,齐人追赶逃跑的敌人,所经过的城邑都背叛了燕国,重新回归齐国。‎ 田单的兵力一天比一天多,乘着胜利的威势(追击),燕军天天败逃,终于退动了黄河北岸。而齐国的七十多座城邑又成为齐国领土。于是到莒城迎接齐襄王,进入临淄处理政事。襄王封赏田单,封号为安平君。‎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所表达的意思与屈原“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相同。‎ B. 三、四句用的是流水对,上下句文意相续,进一步写出了欲妆又罢的心理活动。‎ C. 颈联忽见春光之美,更添宫女伤春寂寞之情,这与前面的抒情是一脉相承的。‎ D. 历来宫怨诗不着“春”字,而本诗却以盎然的春意来反衬死寂的深宫,恰得其妙。‎ ‎15. 诗的尾联含意丰富,你从中看出了哪几层意思?请作简要说明。‎ ‎【答案】14. A 15. ①对过去生活的怀恋,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②因貌美却遭冷落、承受寂寞而产生的怨恨。③作者借题发挥,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A项,“首联所表达的意思与屈原‘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相同”,错。屈原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二句,直译是其他女人嫉妒“我”长得漂亮,就散布谣言说“我”淫乱。喻指其他大臣嫉妒屈原的才能而在楚王面前诋毁屈原。而本诗首联所表达的意思是被自己的美貌所误,而不是遭人嫉妒。‎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二句,眼前声音、光亮、色彩交错融合的景象,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荷叶、罗裙,一色裁成,芙蓉似脸,脸似芙蓉,三人一队,五人一群,溪声潺潺,笑语连连。表达了宫女对过去生活的怀恋。此外宫禁斗争的复杂又不免使人憧憬起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 同时这两句以过去对比当下,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此时的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为悠远的神韵。含蓄地表达了宫女因貌美却遭冷落、承受寂寞而产生的怨恨之情。‎ 该诗不只是诗人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诗人的自况。人臣之得宠主要不是凭仗才学,这与宫女“承恩不在貌”如出一辙。因此它不仅是宫女之怨情,还隐喻了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感。‎ ‎【点睛】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四字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 , _______。‎ ‎【答案】 (1). 舟遥遥以轻飏, (2). 风飘飘而吹衣 (3). 茕茕孑立 (4). 形影相吊 (5). 出师未捷身先死 (6). 长使英雄泪满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1)“归程的轻松愉快”是提示,同时注意“飏”的书写。(2)“两个四字句”“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是提示,同时注意“茕”“孑”“吊”的书写。(3)“对诸葛亮的仰慕和叹惋之情”“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是提示,同时注意“捷”“长”“襟”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立足本土的艺术博览会的代表,第十四届“艺术北京”博览会于“五一”期间在京举办。艺术博览会作为画廊展览、销售最集中的平台,可谓艺术品一级市场的“晴雨表”。因此,通过回顾艺术博览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 中国艺术品一级市场的成长足迹,也可直观感受到艺术如何从殿堂走向大众。1993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国内原本沉寂的艺术品交易 活跃,社会对于艺术品的需求 增长,第一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应运而生,并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拉开帷幕。作为中国艺术品的“广交会”,首次由国家拨款模式艺术博览会向引入市场机制转变;参展多元主体,包括国内及部分国际画廊、画院、画商、艺术家等;展览内容丰富,中国画、油画、书法、民间美术等 。作为中国第一个以主动开放市场、提供公共平台为宗旨的艺术博览会,( ),吸引了全国大批对艺术感兴趣的人群,艺术品交易也较为活跃。‎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窥 逐步 逐渐 一应俱全 B. 一探 逐步 逐渐 面面俱到 C. 一探 逐渐 逐步 面面俱到 D. 一窥 逐渐 逐步 一应俱全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艺术博览会具有开创性意义 B. 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C. 中国艺术博览会抢占了市场先机 D. 参展艺术品丰富多样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艺术博览会由国家首次拨款模式向引入市场机制转变;参展主体多元 B. 艺术博览会由国家拨款模式首次向引入市场转变机制;多元主体参展 C. 艺术博览会首次由国家拨款模式向引入市场机制转变;参展主体多元 D. 艺术博览会首次引入由国家拨款模式向市场转变机制;多元主体参展 ‎【答案】17. D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一探”指探究、探知,多与“奥秘”之类的词搭配。“一窥”多指看到、看清,与“足迹”搭配更为妥当。所以第一个空应填:一窥。‎ ‎“逐渐”多用于客观发生的事物。“逐步”多用于按人的需求或计划进行的事物。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这样的客观环境之下,艺术品交易活动渐渐出现并增多。所以第二个空应填:逐渐。社会对艺术品的需求属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第三个空应填:逐步。‎ ‎“一应俱全”是指该有的都有,非常齐全。“面面俱到”是指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疏漏。前文列举“中国画、油画、书法、民间美术等”,强调展览内容丰富齐全。所以第四个空应填:一应俱全。‎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A项,正确。‎ B项,成分残缺,与前文连接没有主语。该项错误。‎ C项,“抢占了市场先机”与前后句的话题不一致。该项错误。‎ D项,“参展艺术品丰富多样”与“作为中国第一个以主动开放市场”没有意义上的紧密关联。该项错误。‎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本题原句中存在成分残缺和语序不当这两个错误。应将“首次由国家拨款模式艺术博览会向引入市场机制转变”中的“艺术博览会”置于“首次”前面,做句子的主语;应将“参展多元主体” 改为“参展主体多元”。‎ A项,语序不当,应将“首次”置于“由”前面。该项错误。‎ B项,语序不当,应将“首次”置于“由”前面,将“机制”置于“转变”前面,将“多元主体参展”改为“参展主体多元”。该项错误。‎ C项,正确。‎ D项,语序不当,应将“引入由国家拨款模式向市场转变机制”改为“由国家拨款模式向引入市场机制转变”,将“多元主体参展”改为“参展主体多元”。该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能量和营养过度,及运动量不足是大家认识比较清楚的两个因素,①________。肥胖儿童在心理方面有不正常的表现,他们常常会在非饥饿状态下进食。例如,有的孩子看见食物就想吃,有的孩子喜欢边看电视边吃,有的孩子在情绪不好时通过吃来调节情绪,还有的临睡前一定要吃东西才能入睡。这些进食行为不是出于机体的营养需要,②____________,是由不正常的心理因素所造成的营养摄入过剩。他们有时出现自卑、压抑、敏感,并常有占有的欲望,③_____________,加之又缺少运动,从而产生肥胖。‎ ‎【答案】 (1). ①而心理因素却往往被大家忽视 (2). ②而是一种习惯 (3). ③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们过度进食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应对此类题目要注前后文在语意和结构上的照应。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文段脉络,理清句子关系。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找出前后文的关键词,注意合理推导。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字数合规。‎ 第一空:依据后文“肥胖儿童在心理方面有不正常的表现”,可知造成儿童肥胖的,除了前文提到的“能量和营养过度,及运动量不足”这些因素,还有心理方面的原因,所以此空应涉及心理因素;另外依据前文“能量和营养过度,及运动量不足是大家认识比较清楚的两个因素”,可知相比较“能量和营养过度,及运动量不足”这些因素为大家所熟知,心理因素往往被人们忽视。所以此空应填:而心理因素却往往被大家忽视。‎ 第二空:依据前文“不是”,根据关联词语的搭配关系,此空应以“而是”开头;前文提到的“看见食物就想吃”“边看电视边吃”“ 通过吃来调节情绪”“一定要吃东西才能入睡”,这都是一些习惯。所以此空应填:而是一种习惯。‎ 第三空:依据后文“加之又缺少运动,从而产生肥胖”,可知此空应写造成儿童肥胖的另外两个原因,即“能量和营养过度”和心理因素;前文提到的“自卑、压抑、敏感,并常有占有的欲望”,属于心理状态,为了使前后语意连贯,此空的主语应为这种心理状态。所以此空应填: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们过度进食。‎ ‎【点睛】补写属于考查句子连贯的一种题型,考生在答题时,先要整体阅读,弄清文段结构(或总分,或层进,或平列,或对比等等),把握大意,分辨补写题型;答题时,要“瞻前顾后”,做到前后勾连。总的原则是注意前后照应,保持叙述角度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做到语气连贯通顺,符合语段内在逻辑联系。‎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光刻胶被日本、欧美公司垄断。前五大厂商占据了全球光刻胶市场87%的份额。而日本的JSR、东京应化、日本信越与富士电子材料四家公司的市占率总和就达到72%。受行业技术壁垒高、国内起步晚等影响,目前国内企业在技术上远落后于日、美等国际大厂,光刻胶自给率仅10%。庆幸的是,国内企业已经开始实现光刻胶的突破,北京科华、苏州瑞红(晶瑞化学子公司)、飞凯材料、广信材料、容大感光等厂商已经在不同领域逐步推进国产替代,南大光电、上海新阳也重金投入193nm光刻胶的研发及产业化。‎ ‎【答案】光刻胶一直被日本、欧美公司垄断。国内企业已经开始实现光刻胶的突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段主要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读懂试题所给语段的内容。分清主次关系,找出语段的主要内容,保留主干,删去枝叶;其次提取关键词,获取关键信息,为压缩语段做准备;最后拟定答案,把关键信息写成语意连贯、衔接自然的一段话。注意一定不能超过题干所限制的字数。‎ 本题的语段共由五句话构成。第一句说明光刻胶被日本、欧美公司垄断;第二句说明前五大厂商占据了全球光刻胶市场87%的份额;第三句说明在五大厂商中,日本占四个;第四句说明目前国内企业在技术上远落后于日、美等国际大厂,光刻胶自给率低;第五句说明国内企业已经开始实现光刻胶的突破。语段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至四句是第一层,强调光刻胶被日本、欧美公司垄断;第五句是第二层,强调国内企业已经开始实现光刻胶的突破。最后将二者进行合并,即光刻胶一直被日本、欧美公司垄断,国内企业已经开始实现光刻胶的突破。‎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得(通“德”,感恩)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儿童去创造!(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亚米契斯)‎ 父母也需要孩子的尊重,幸福的父母也需要孩子去成就。而现实中很多人却忽略父母的感受,以为对自己的父母就可以在态度、言语上随意任性,在行为上肆意违忤;还有人以追求平等为由否定尊敬父母的传统,以追求自由为名忽略父母的期待。‎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相信他还是一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小时候,我们对父母依附、崇拜。进入青春期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证”,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而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总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生活经验,没有丰富的阅历,却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责怪我们越来越不懂事,而怀念我们小时候的乖样子。他们对我们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 当我们要发火的时候,不妨用手摸一下肚脐,它曾是我们与父母相连的地方,也是母亲用营养维持我们生命的地方。我们曾经是父母的一部分,现在能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替他们想想吗?我们忍心伤害自己最亲近的人吗?冷静下来,让自己做出恰当的选择。‎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在这种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花费去父母多少心血;成家立业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 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的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力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 不是有首歌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作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得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对材料所述现象发表看法。材料作文的材料有一则的,也有两则及以上(称多则材料)的。不管是一则材料还是多则材料,都需要认真审题,多则材料都需要我们做一些辩证的分析,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将几则材料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第一则材料的意思为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能做为儿子。强调子女应孝顺父母。第二则材料强调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创造。第三则材料强调不孝顺母亲的人是卑劣之人。三则材料均强调子女应尊重、孝顺父母,使父母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最后材料给出了现实生活中两种不尊重、孝顺父母的现象,要求考生就这两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考生可从秉承尊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尊敬父母”的现代意涵、怎样做才能成就父母的幸福等多方面立意。‎ 立意:‎ ‎1、尊重父母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4、人之行,莫大于孝 素材:‎ ‎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2、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3、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4、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 ‎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6、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9、母爱如潮水,父爱似高山。父亲母亲是世界上最爱你们的人。他们是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人,他们也是最值得你尊重的人。‎ ‎10、尊敬父母是指对父母要敬爱、尊敬,要关心体贴父母。父母对子女寄予着无限希望,他们历经艰辛,不仅抚育子女,希望他们健康成长,还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教诲子女,希望子女成器、成长。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他们的养育之恩似海深。作为子女,我们怎能不爱自己的父母,怎能不尊敬父母呢?‎ 行文结构:‎ 首先,以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标题,强调子女应尊重孝顺父母。然后第一段说明孝顺父母这一美德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第二三四段强调父母的高标准、严要求中蕴含的是满满的爱意,子女应理解、体谅父母的苦心。第五六段强调父母为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父母对儿女的恩情重于一切。第七段强调儿女孝敬父母,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方面的满足,还在于精神方面的慰藉。最后,引用《常回家看看》中的歌词,进一步强调子女要孝顺父母。整篇文章结构完整,行文严谨。‎ ‎【点睛】写作口诀:‎ 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三、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四、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 五、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 六、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 七、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 八、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九、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