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仙游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 二 语 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文学阅读理解(49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和理想中,诗书画集大成于自身是最高标准,最为众所周知的如王维,他的诗画面感极强,其画诗味更浓,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里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又如王羲之,他的《兰亭集序》,其实就是为一个雅集一个派对写的序,诗人在喜悦得意的时候信手挥就的书稿被后世奉为书中圣帖,传说唐太宗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兰亭集序》带进坟墓。如此等等,几乎所有的古代文人都很难从诗人、画家、书法家的身份里单独剥离出来,时代、生活方式和审美传统等因素造就了中国古典艺术的特殊品质,诗书画成为中国文人身上最显著也最耐人寻味的标志。 但是这个艺术传统,在急速变化、眼花缭乱的当代社会中保留起来更为艰难和稀有,尤其是当代文学领域,能够称得上诗书画全能、带有传统文人风韵的更是凤毛麟角。至于当代的社会中,这种境界就更为稀有。目前还活跃在文坛的作家中,文学、绘画、书法兼修的,贾平凹算是一位。 从上世纪70年代公开发表作品以来,贾平凹的写作题材和体裁都很广泛。其诗和散文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用现代语言融会贯通,呈现“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的境像。近年来影响颇大的长篇小说《废都》《秦腔》《古炉》《带灯》《老生》《极花》等,每一部都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呈现不同的社会现实。同时,他的书法绘画作品亦在朴拙厚重中气韵流动,极具古风。贾平凹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画一体的美学传统,难怪汪曾祺称他作“鬼才作家”。 当然,作家并不是要一味追求这三种艺术的技术性,恰恰相反,他应该努力打破技艺本身的束缚,力图达到诗书画意相融相生的境界。对于绘画和书法,他反对那种仅仅对技艺本身的追求,认为过于追求技法会使作品格局变小,千篇一律,“没有精神意象的现实作品不是现实主义作品,我画莲喜欢画出藕、茎和花,莲花就是藕的精神之花,这朵花是艳丽的,洁净的,艳丽和洁净得又无比哀伤。佛的眼是微闭的,佛的态就透着这种味道。”这是文人书画应该有的境界,他要追求的是通过文字和笔墨等技术手段将内心的世界外化,将我们所处的时代与现实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 贾平凹用自己的艺术实践承载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用诗书画的多种形式追求着传统审美最高的写意之境,用气韵生动的作品向王维、向王羲之们致敬。在前辈作家中,贾平凹最推崇孙犁,在他看来,后者的作品达到了“无迹可寻”的艺术高度,“读孙犁的文章,如读《石门铭》的书帖,其一笔一画,令人舒服,也能想见到书家书时的自在,是没有任何病疾的自在。好文章好在于不觉得它是文章,所以在孙犁那里难寻着技巧,也无法看到才华横溢处。”后来在自己的创作中,他也逐渐触摸到了这层境界的法门:“50岁以后写的东西,猛的表面一看好像没啥华丽的东西,但是里边显示的一些东西,完全是我自己体悟的。在年轻的时候没有这些东西,都是属于几句话的启发,一幅画的启发,突然来的东西。特别讲究,文字上、技巧上讲究。后来年纪大了就说家常话,但是那个话都是经过人生磨砺出来的一些道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三个“境界”,贾平凹已经切身经历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求索,体悟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高境界。 (节选自《用中国传统美学精髓讲述中国故事》有删改) 1.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精髓”的表述,与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3分)( ) A. 在王维、王羲之等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和理想中,视诗书画集大成于自身为最高标准,足以说明传统美学的精髓就是诗书画一体。 B. 贾平凹用自己的艺术实践承载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用多种形式追求着最高的写意之境,用“无迹可寻”的作品向古代大师们致敬。 C.在现当代文坛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学精髓的代表作家已经为数不多,贾平凹可算绝无仅有的一人。 D. 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就如《人间词话》中所谓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高境界。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王羲之在喜悦得意的时候信手挥就的书稿被后世奉为书中圣帖,传说唐太宗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其带进坟墓。 B. 贾平凹的诗文和小说都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用现代语言融会贯通,呈现“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的境像。 C.在前辈作家中,贾平凹最推崇孙犁,在他看来,后者的作品达到了“无迹可寻”的艺术高度。后来在自己的创作中,他也逐渐触摸到了这层境界的法门。 D.对于绘画和书法,贾平凹反对创作时注重对技艺本身的追求,认为追求技法会使作品格局变小,千篇一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诗书画是中国文人身上最显著也最耐人寻味的标志。但是这个艺术传统,在急速变化、眼花缭乱的当代社会中保留起来更为艰难和稀有。 B. 好文章好在了不觉得它是文章,所以贾平凹在读孙犁的《石门铭》时即使难寻着技巧,也无法看到其才华横溢处,但依然不影响他对孙犁的推崇。 C. 贾平凹的写作题材和体裁广泛,其诗文小说都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同时,他的书法绘画作品亦在朴拙厚重中气韵流动,极具古风,所以汪曾祺才称他作“鬼才作家”。 D. 优秀作家的成功不可能只经历一个创作阶段就能实现,贾平凹也是在切身经历了几十年的求索后,才体悟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高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活 着 余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的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嗒吧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摊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展开故事的方式非常巧妙。在一个充满阳光的下午,老人在树下休息时,向作者讲述了自己,老人说够了,故事也随即终止,行文流畅自然。 B.福贵掏钱买牛时,作者重点刻画了赤膊男人和周围人的哄笑,他们的言行与神态侧面烘托了老人行为的不可理解与他这次买卖的不划算。 C.福贵买牛时,在新丰市场碰上一头即将被宰杀的老牛,正是老牛的眼泪和伤心换来了福贵的同情,才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D.文章之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相似之处,例如老迈年高,饱尝活着的痛苦与艰辛,表现出生命的韧性以及对生活不公的抱怨。 E.本文通过老人的口吻为我们讲述了他年少时的风光与落魄、与老牛的相遇及相依。老人的经历虽坎坷,但全文基调并不悲凉。 5.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6.小说描写的对象是“老人和牛”,作者为什么以“活着”为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6分)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馀人。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减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馀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豫皦皦著名绩,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馀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B.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C.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D.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8.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居家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荆州知府刘永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赵豫择吏看重出生的家庭和道德品质。他担任松江知府期间,从“良家”中挑选勤谨宽厚的加以任用,并且用礼法教育他们。 B.赵豫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百姓利益。他均徭节费,裁减吏员,减轻田租,上奏皇帝极力抨击危害百姓的行为,百姓因此受益。 C.赵豫深受百姓爱戴,在官吏中影响很大。他任期届满百姓“乞留”,在他的影响下各郡出现了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知府。 D.赵豫为政和悦平易,移风易俗。松江民俗喜好诉讼,凡来诉讼者,他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留下了移风易俗的佳话。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4分) 译文: (2)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4分) 译文: (四)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2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滕王阁建于唐朝繁盛时期,为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诗人王勃远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参与都督阎伯舆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上本首诗歌。 11.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二句诗句描写目前的情景,却让读者不禁联想到过去那歌起舞动、玉鸾和鸣的热闹繁盛的情景。 B.三、四句通过朝暮不同景色的描写,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C.五、六句写作角度由上文的时间转入空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D.本诗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但下半首立即转为“悠”“秋 ”“流”三个悠扬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使诗歌更富韵味。 12.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5分) 二、课内知识巩固(27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6分) (1)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 ” (2)《滕王阁序》中 ,“ , ”二句通过色彩的变化,写出了秋天山水的特征。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来报答皇帝大恩德的两句是:“ , 。”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泉涓涓而始流 ②弃甲曳兵而走 B.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家叔以余贫苦 C.①鹏之徙于南冥者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①悟以往之不谏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 ) A.御六气之辩 B.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C.此大小之辩者 D.汤之问棘也是已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B.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17.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生:维持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接近,将要 B.宇文新州之懿范 懿:美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宁:怎么,哪,哪里 C.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决:快速的样子 之二虫又何知 之:这,此 D.审容膝之易安 审:明白,知道 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18.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② 渔舟唱晚 B.① 问征夫以前路 ② 云无心以出岫 C.① 既自以心为形驭 ② 去以六月息者也 D.① 而彼且奚适也 ② 而莫之夭閼者 19.下列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乐琴书以消忧 A.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B.而后乃今将图南 C.襟三江而带五湖 D谁悲失路之人 20.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句话依次涉及哪几个历史人物(3分)( ) A.曹 操 谢灵运 李 白 陈子昂 B.梁孝王 陶渊明 曹 植 谢灵运 C.屈 原 贾 谊 陶渊明 曹 丕 D.贾 谊 冯 唐 谢灵运 陶渊明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世界杯揭幕战开始,中国足球队缺席,但中国媒体并不缺席。为了利益,中国一些媒体人成为戏精段子手。如何极尽所能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东拉西扯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而之所以段子和戏精能在世界杯期间 ,以及对冰岛足球真正崛起原因的漠视,恐怕也不难看出中国足球水平之所以落后的根本所在,不难找出中国足球土壤之所以贫瘠的源头。 因为爱所以爱,没有 的辉煌,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所有足球强国的成绩都孕育于热爱足球的土壤,得益于强大的青训体系,需要有别于“盆景工程”式的炒作,( )。就像当点击量和有态度产生分歧时,点击量能带来短暂的狂欢,但有态度却能在 中 。媒体如此,冰岛足球如此,我想中国足球也不可能例外。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如何东拉西扯演绎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制造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B. 如何东拉西扯演绎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或者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制造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C. 如何东拉西扯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D.如何东拉西扯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或者悬疑片,如何极尽所能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 2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对足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需要有着最起码的尊重 B. 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需要对足球有着最起码的尊重 C. 需要对足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有着最起码的尊重 D. 需要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对足球有着最起码的尊重 2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大行其道 一挥而就 潜移默化 水滴石穿 B. 大行其道 一蹴而就 潜移默化 水滴石穿 C. 盛行一时 一挥而就 耳濡目染 积羽沉舟 D. 盛行一时 一蹴而就 耳濡目染 积羽沉舟 24.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日前惠顾你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接受聘请。我是烟台大学新闻专业2016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务必尽快与我洽谈。 (1)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近些年来,国内男性审美娘化的风气愈演愈烈,各种“娘炮”、“小鲜肉”类型的演员大行其道。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上,一群“安能辨我是雌雄”的娘炮们更是为观众深度诠释何为“阴柔乏力”、“无病呻吟”。在游戏中他们娇柔做作、扭捏作态,让人浑身冒鸡皮疙瘩。“阴柔之风” 盛行,性别模糊趋势逐渐加剧引来热烈讨论。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多样化,是追求个性、民主自由的体现;也有人认为早该管一管这股歪风邪气,不应让青年人在被胭脂水粉修饰得貌似美好的怯弱、矫情和无能中沉迷。 对此,你有何看法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仙游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一、 文学阅读理解(49分) (一)论述类阅读理解(共9分) 1.(3分)C 【解析】C项,以偏概全。“绝无仅有的一人”不当,原文说的是“目前还活跃在文坛的作家中,文学、绘画、书法兼修的,贾平凹算是一位”。 2. (3分)D 【解析】D项,“反对创作时注重对技艺本身的追求”“追求技法会使作品格局变小”扩大范围。选项对应信息在第四段,原文说的是“对于绘画和书法,他反对那种仅仅对技艺本身的追求,认为过于追求技法会使作品格局变小,千篇一律”,而不是无条件地一概反对追求技法。 3. (3分)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B项,张冠李戴,“读孙犁的《石门铭》”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原文为“读孙犁的文章,如读《石门铭》的书帖……”可见,《石门铭》是书帖,并不是孙犁的文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 4.(5分)B、E(答对一项得3分,两项得5分) 5.(4分)答案 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6.(6分)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 7.(3分)A 解析: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8.(3分)A 解析:“内艰”指遭逢母亲丧事。 9.(3分)C 解析:“在他的影响下”错。 10.参考答案:(4分)(1)当时松江卫军骄恣横暴,赵豫逮捕了其中特别骄横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关,众军于是服服帖帖。(得分点:“恣横”“尤”“杖”“帖”各1分) (2)(4分)(赵豫)离开郡任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得分点:“去”“攀”“识”“遗”各1分) 【参考译文】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朱棣起兵攻下保定后,赵豫以生员身份而受命催督赋税,守卫城池。永乐五年,赵豫被授予泌阳县主簿之职,未上任,又提升为兵部主事,晋升为员外郎。母死守丧,期满复职。洪熙年间晋升为郎中。 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九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前往。当时松江卫军骄恣横暴,赵豫逮捕了其中特别骄横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关,众军于是服服帖帖。赵豫一心一意安抚人民,让百姓休养生息。挑选勤谨宽厚的良家子弟为府吏,用礼法教导他们。平均徭役,节省费用,精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等到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追求扩充军队,勾结姻戚同姓之人。稍有分辩,就用酷刑拷打。人心非常烦乱,申诉冤枉者有一千一百多人。盐司征调灶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赵豫一一上书极力争论,百姓都获得了休养生息。有诏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 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百姓五千多人上陈文书请求他留任,巡按御史上报朝廷,朝廷命令增加品级二级返还原任。到正统十年春,朝廷大规模考核全国各地官吏,开始施行表彰政绩卓异的典制。赵豫和宁国知府袁旭都参与大典,皇帝赏赐宴会和成套衣服,让他们回去任职。在任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赵豫)离开郡任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当赵豫开始上任的时候,忧虑那里喜好诉讼的民俗。凡来诉讼者,他总是以好言晓谕人们说:“明日来吧。”众人都笑他,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等到诉讼的人过了一夜怒气渐平,有的被劝阻,很多都停止不再来起诉了。赵豫光明磊落,名声政绩显著,尤其以和悦平易著称。 这时候,各郡的长官因为仁政著名的有: 湖州知府祥符人赵登,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任,朝廷提升他的品级再次留任,从宣德至正统年间,先后在任十七年。赵登的同里岳璿接替他在湖州任职,也有良好的政绩,百姓称他们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人彭远遭受诬陷应当罢官,人民围住宦官的船,请求替他们上奏皇上,宣帝下令彭远恢复原职留任。正统六年被破格提拔为广东布政司。荆州知府大庾人刘永父亲去世,本该去职居丧,军民一万八千多人向朝廷请求留任,英宗下令不满丧期处理政事。巩昌知府鄞县人戴浩擅自开仓发放边防储粮三百七十石赈济饥荒,遭到弹劾而去请罪,景帝赦免了他。徽州知府孙遇任期届满应当升迁,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任,英宗下令提升他的官级处理政事。他先后在任十八年,提升到河南布政使。只有袁旭在宁国被督学御史程富诬陷弹劾,被逮捕死在狱中。但宁国人悼惜他,设立祠庙祭祀他。 (四) 诗歌鉴赏 11. (3分)C 解析:空间转入时间 12. (5分)首联的下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尾联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分析2分,感慨3分) 二、课内知识巩固(27分) 13. (1)木欣欣以向荣 泉涓涓而始流。(2分) (2)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2分) (3)(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2分) 14.(3分)A 15.(3分)B 16.(3分)B 17.(3分)D 18.(3分)D 19.(3分)C 20.(3分)B 三、语言文字应用(14分) 21.(3分)B 解析:首先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如何极尽所能制造出戏剧性,如何把世界杯搞成肥皂剧和悬疑片,如何东拉西扯演绎戏剧性冲突,反倒成了刷屏利器”,句中“肥皂剧和悬疑片”不当,这里的“肥皂剧和悬疑片”应是选择关系,A C两项都说“肥皂剧和悬疑片”,这是并列关系,这两项的逻辑关系错误,所以排除AC两项;“演绎戏剧性冲突”搭配不当,“演绎”和“冲突”不搭配,所以排除D项。 22.(3分) C 解析:首先分析语境,横线前面说,“所有足球强国的成绩都孕育于热爱足球的土壤,得益于强大的青训体系,需要有别于‘盆景工程’式的炒作”,由前面语境可知,所采取的句式都是动宾结构,“对足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需要有着最起码的尊重”和“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需要对足球有着最起码的尊重”都是主谓结构,结构不一致,所以排除AB两项,因为前后句结构一致,构成排比,更连贯,更有气势;D项,“需要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对足球有着最起码的尊重”,这一表达主客颠倒,“运动规律对足球尊重”不对,所以排除D项。故选C项 23. (3分)B 解析: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一般为贬义词或中性词。“盛行一时”,形容一时特别兴盛或流行,含有褒义。这里说的是“段子和戏精”,含有贬义,故应该是“大行其道”。“一挥而就”,偏正式成语,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一蹴而就”,成语,作谓语、 宾语、定语,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此处说的是做事情容易成功,应使用“一蹴而就”。“潜移默化”,成语,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常用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思想、动作等。“耳濡目染”,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两个都可以。“水滴石穿”一词出自《汉书•枚乘传》:“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指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做事情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积羽沉舟”,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4、 (1)“惠顾”改为“浏览”; (2)“你”改为“贵”; (3)“接受聘请”改为“应聘”; (4)“务必”改为“请”; (5)“洽谈”改为“联系”。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找出求职信中五处用词不当的地方,然后进行修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要结合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惠顾”,指光临,惠临,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句中说自己,不当。“你网站”不得体,可以把“你”改为“贵”,“贵”,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我决定接受聘请”不当,因为题干指出这是“求职信”,“聘请”,请人承担工作或担任职务,此处自己是求职,故应改为“应聘”。“务必尽快与我洽谈”,“务必”,必须,一定要,此处使用语气过于强硬,不当;“洽谈”,指接洽商谈,一般是指在商业活动中对商业、商品交易、买卖的交谈行为,此处用在个人与单位之间,不恰当。 四、 作文(70分) 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