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物理试题
物 理 试 卷 (范围:必修 1(第 1-3 章) 时间:9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l~8 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第 9~12 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2019 年 1 月 3 日 10:26,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距 离 月面 100 米处稍稍悬停,接着竖直缓缓降落,约 10 分钟后,嫦娥四号自主降落在月球背 面 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将嫦娥四号探测器看做质点 B. “2019 年 1 月 3 日 10:26”和“约 10 分钟”指的都是时间间隔 C. 从悬停到着陆,探测器通过 位移大小和路程都是 100 米 D. 在降落过程中,以嫦娥四号探测器为参考系,月球静止不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当探究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姿态、转动等情况时,不能将嫦娥四号探测器看作质点, 故 A 错误; B.“2019 年 1 月 3 日 10:26”对应时间轴上的点,为时刻;“约 10 分钟”指的是时间,故 B 错误; C.由题,探测器的运动是相对于月球的,以月球为参考系,探测器竖直缓缓降落,做的是单 向直线运动,所以从悬停到着陆,探测器通过的位移大小和路程都是 100 米,故 C 正确; D.在降落过程中,以嫦娥四号探测器为参考系,月球做直线运动,故 D 错误. 2.一物体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为 4m/s,1s 后的速度变为 10m/s,在这 1s 的时 间内,该物体的( ) A. 位移的大小等于 4m B. 位移的大小等于 7m C.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 4m/s2 D. 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 10m/s 【答案】B 【解析】 【详解】v0=5m/s,v=10m/s,t=1s,则 A、位移 x= ,故 A 错误,B 正确; 的 0 10 4 1 72 2 v v t m m + += × = C、加速度 ,故 C 错误; D、平均速度为 ,故 D 错误; 故选 B 3.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出发,下图是甲、乙两车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 A. 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 B. t1 时刻甲、乙两车的加速度相同 C. 2t1 时刻甲、乙两车相遇 D. t1 时刻是甲、乙两车相遇前相距最近时刻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甲车图线的斜率小于乙车图线的斜率,则甲车的加速度小于乙车的加速度.故 A 错误,B 错误; C.由图可知:t1 时刻两图线相交,说明两车速度相等,根据匀变速运动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 平均速度,2t1 时间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位移相等,两车相遇,故 C 正确; D. 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出发,t1 时刻前甲的速度比乙的大,甲在乙的前方,两 者间距逐渐增大.t1 时刻后甲的速度比乙的小,甲仍在乙的前方,两者间距逐渐减小.所以 t1 时刻是乙追上甲之前相距最远的时刻,故 D 错误. 故选 C 4.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木块在质量为 M 的长木板上,m 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滑行,长木板 仍处于静止状态.长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 ,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 ,则长 木板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一定为( ) 20 10 4 6 /1 v va m st − −= = = 0 10 4 / 7 /2 2 v vv m s m s + += = = 1 µ 2 µ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体 m 相对 M 向右滑动,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力的作用是相 互的,故 P 对长木板 ab 有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故长木板 ab 有向右滑动的趋势, 受到地面对其向左的静摩擦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f2=f1,因而 .本题中 ab 受地面的静摩擦力,故不能用 f=μ1(m+M)g 求摩擦力,故 C 正确;故 A、B、D 错误.故选 C. 【点睛】本题关键要分清楚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滑动 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 5.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 θ 角的拉力 F 作用下加速运 动.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Fcosθ 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μmg C.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mg D. 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大小为 mg-Fsinθ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与水平方向成 θ 的拉力 F 作用下加速运动,对此受力分析运用力的合成,分别列出竖直方 向平衡方程;水平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列出方程. 【详解】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 )1 M m gµ + 1mgµ 2mgµ 1 2mg Mgµ µ+ 1 2f mgµ= 2f mgµ′ = 2 2f mgµ= A、B、物体做加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f=μN=μ(mg-Fsinθ),故 A、B 错误; C、D、支持力由竖直方向的平衡有: ,可得 ,而物体对 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则压力为 , 故 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学会对物体受力分析,并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处理不在同一直线上但 在同一平面上的力.对于滑动摩擦力,关键抓住滑动摩擦力与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成正比,而 不是与重力成正比. 6.一物体以初速度为 v0 做匀减速运动,第 1 s 内通过的位移为 x1=3 m,第 2 s 内通过的位移 为 x2=2 m,又经过位移 x3 物体的速度减小为 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初速度 v0 的大小为 2.5 m/s B. 加速度 a 的大小为 1 m/s2 C. 位移 x3 的大小为 m D. 位移 x3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0.75 m/s 【答案】A 【解析】 【详解】AB.根据 可得加速度: ,根据 解得初速度的大小为 ,故选项 B 正确,A 错误; C.第 2s 末的速度: ,则 ,故选项 C 正确; D.位移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故选项 D 正确; 7.用水平外力 F 将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不动,物体的重力为 10N,物体与墙壁间的动 摩擦因数 µ=0.2,物体与墙壁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sinN F mgθ+ = sinN mg F θ= − sinN N mg F θ−′ = = 9 8 2x at∆ = 2 2 2 2 3 / 1 /1 xa m s m st ∆ −= = = − 2 0 1 2x v t at= + 0 3.5 /v m s= 2 0 1.5 /v v at m s= + = 2 2 3 0 0 2.25 9 2 2 8 vx ma − −= = =− 3x 2 0 0.75 /2 vv m s += = A. F 可能为 40N B. 如果 F 为 100N,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20N C. 增大 F 的数值,物体与墙壁间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D. 撤去水平力 F,物体与墙壁间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若最大静摩擦力为 10N,根据 fm=μF 可知 F=50N,可知 F 至少为 50N,不可能为 40N, 选项 A 错误;如果 F 为 100N>50N,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重力, 为 10N,选项 B 错误;物体与墙壁之间的摩擦力等于重力大小,则增大 F 的数值,物体与墙壁 间的摩擦力保持不变,选项 C 正确;撤去水平力 F,物体与墙壁间的压力为零,则摩擦力变为 零,选项 D 错误;故选 C. 【点睛】此题关键是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结合平衡条件和力的性质进行分析; 知道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求解方法不同. 8.如图,有一木块沿光滑的固定斜面下滑,不计空气阻力,下列有关木块受力的说法中正确 的是 A. 木块只受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 B. 木块受重力、斜面对它的支持力和下滑力作用 C. 物体所受重力在垂直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D. 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实际上是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也即重力和斜面对木块支持力的 合力 【答案】AD 【解析】 【详解】A、B、下滑力是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或是重力和斜面对它支持力的合力,不是 物体实际受到的力,对物体受力分析时不能把它当做一个单独的力来处理,对物体进行受力 分析,物体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故 A 正确,B 错误.C、物体所受重力在垂直斜面 方向上的分力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两种不同的力,故 C 错误;D、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使物 体沿斜面下滑的力实际上是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重力的另一个分力垂直于斜面,并与斜 面对它的力平衡,故 D 正确;故选 AD. 9.物体 A 的加速度为 3 ,物体 B 的加速度为-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 A 的加速度比物体 B 的加速度大 B. 物体 B 的速度变化比物体 A 的速度变化快 C. 物体 A 的速度一定在增加 D. 物体 B 的速度可能在减小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物体 A、B 的加速度,正负号代表方向,绝对值大小代表加速度大小,故 A 项错 误. B.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故 B 项正确. C.若 A 速度方向与其加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 A 的速度减小,故 C 项错误. D.若 B 速度方向与其加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 B 的速度减小,故 D 项正确. 10.如图所示,物体 A 置于粗糙的倾角为 的固定斜面上,用水平力 F 推物体 A,物体保持静 止,当 F 稍减小时,物体 A 仍然保持静止,则( ) A. 物体所受的合力减小 B. 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减小 C. 物体所受摩擦力一定减小 D. 物体所受合力不变 【答案】BD 【解析】 【详解】由题意知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合外力始终为零.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分解 F、G, 如图: 2m/s 2m/s θ 若 Fx=Gx 时,f=0;当 F 减小时 Fx=Fcosθ 随之减小,此时 Gx=Fx+f,摩擦力应增大;已知 Fn=Gy+Fy=Gcosθ+Fsinθ,又因为:斜面倾角 θ 不变,物体重力 G 不变,则 Gcosθ 不变; 斜面倾角 θ 不变,F 减小,则 Fsinθ 减小;所以,当 F 减小时 Fn(支持力)减小,故 BD 正 确,AC 错误. 11.如图是半程马拉松赛中两位选手参赛的某一情形,假设甲、乙两人从同一位置起跑,都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某一速度后都各自做匀速直线运动,且跑到终点.他们的 v–t 图象如 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选手起跑时,甲选手正好跑了 1 m B. 相遇前甲、乙两选手之间的最大距离为 4 m C. 乙选手起跑 3 s 后刚好追上甲选手 D. 乙选手能超过甲选手,之后两选手不可能再次相遇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乙选手起跑时,甲选手的位移 故 A 正确. B.t=3s 时两人的速度相等,相距最远,最大距离等于 0-3s 内甲与乙的位移之差,为 故 B 错误. C.乙选手起跑 3s 后通过的位移 . 1 2 m 1m2x ×= =甲 1 2 1 1 1.5m2 2S x x × ×= − = + =甲 乙 0-5s 内甲的位移 则 x 乙=x 甲 可知乙选手起跑 3s 后刚好追上甲选手,故 C 正确. D.乙选手超过甲选手,速度比甲选手的大,两选手不可能再次相遇.故 D 正确. 12.如图所示,用绳跨过定滑轮牵引小船,设水的阻力不变,则在小船匀速靠岸的过程中( ) A. 绳子的拉力不断增大 B. 绳子的拉力不变 C. 船所受浮力增大 D. 船所受浮力变小 【答案】AD 【解析】 【详解】对小船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因为小船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小船处于平衡,合力 为零; 设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θ,有: Fcosθ=f ①, Fsinθ+F 浮=mg ②. 船在匀速靠岸的过程中,θ 增大,阻力不变, 根据平衡方程①知,绳子的拉力增大, 根据平衡方程②知,拉力增大,sinθ 增大,所以船的浮力减小. 故 A、D 正确,B、C 错误. 故选 AD 1 3 2m 4m2x += × =乙 3 5 1m 4m2x += × =甲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三、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每空 3 分,共 21 分) 13.如图所示,图甲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图,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 钉,O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 和 OC 为细绳.图乙是某实验小组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 出的图.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实验中,小张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丙所示的两个已知力 F1 和 F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 长表示 2N,F 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图中未画出)Fl,F2 与 F 的夹角分别为 θ1 和 θ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Fl=4N B.F=12N C.θ1=35° D.θ1<θ2 (3)为提高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在重复进行实验时,结点 O 的位置________(填“可以”或“不 可以”)变动. 【答案】 (1). C (2). B (3). 可以 【解析】 【详解】(1))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C 正确. (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两个力的合力,如图所示: 从图上可知, N,合力 F=12N,根据几何关系知 与 F 的夹角分别为 .从图 上可知, ,B 正确. (3)同一次实验中,O 点的位置不能改变,但重复进行实验时,O 点位置是可以变动的. 1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 为 50Hz,小车的一端通过跨过滑轮的细线与重锤相连,另一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 (1)为准确完成本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保持木板水平 B.把长木板的左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以平衡摩擦力 C.重锤的质量要远大于小车的质量 D.调整滑轮 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2)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及测量数据如图,在纸带上选择 7 个计数点 A、B、C、D、E、 F、G,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 A 点的距离如图所示. ①A、B 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T=__________s ; ②小车在 B 点的速度 vB=__________m/s; ③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a=__________m/s2. 【答案】 (1). D; (2). 0.1; (3). 0.25; (4). 1; 【解析】 【详解】(1)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小车是否存在摩擦力,对研究的问题没有 影响,只要确保小车的加速度恒定即可;不需要保持木板水平,必须使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细 线与长木板平行,保证小车的加速度恒定,故 A 错误,D 正确;不需要把长木板的左端垫起适 的 1 2 2F = 1F 1 45θ = ° 1 2 θ θ> 当的高度以平衡摩擦力,故 B 错误;不需要重锤的质量要远大于小车的质量,故 C 错误;故 选 D. (2)①A、B 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T=0.1s ; ②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两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0.1s,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得: ③根据△x=aT2,△x=1cm,得:a= . 【点睛】对于纸带的问题,我们要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一些规律,要提高应用匀变 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四、解答题(15 题 9 分,16 题 10 分,17 题 12 分,共 31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 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 值和单位。) 15.一个物体从 80m 高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g 取 10m/s2,求: (1)该物体经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在落地前最后 1s 内通过的高度是多少? 【答案】(1) ;(2) 【解析】 【详解】(1)根据 可知下落时间: (2)落地前最后 1s 就是第 4s,这 1s 的初速度,也就是第 3s 的末速度,则落地前最后 1s 初速 度为: 落地前最后 1s 通过 高度为: 16.如图所示,质量为 m1 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悬挂,三段轻绳的结点为 O,轻绳 OB 水平且 B 端与站在水平面上质量为 m2 的人相连,轻绳 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θ=37°,物体甲及人均处 于静止状态。(已知 sin37°=0.6,cos37°=0.8,g 取 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 的 25 10 0.25 /2 0.2 AC B xv m sT −= = × = 2 2 2 2 1 10 / 1 /0.1 m s m s −× = 4s 35m 21 2h gt= 2 2 80s 4s10 ht g ×= = = 3 10m/s 30m/sv gt= = × = 2 2 0 1 130 1 10 1 m 35m2 2H v t gt= + = × + × × = 力) (1)轻绳 OA、OB 受到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2)若甲的质量 m1=24kg,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3,欲使人在水平面上不滑动, 则人的质量不能小于多少? 【答案】(1) ; ;(2)60kg 【解析】 【详解】(1)对结点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受甲通过绳子对 的拉力 , 的拉力 和 的拉力 ,处于平衡状态,有: (2)人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 和支持力 ,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则人 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此时物体人的质量最小,联立并代入数据得: 17.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 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 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 10s 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 2m/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 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 108 km/h 以内.问: 11.25m g 10.75m g O O 1m g OB F OA T 1 11.25cosθ m gT m g= = 1 1tanθ 0.75F m g m g= = 2m g N 0.3µ = 2 1 tanθmaxf N m g m gµ µ= = = 2 60kgm =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答案】(1)125m(2)16.25s 【解析】 【详解】(1)已知 vm=108km/h=30m/s,v=10m/s,a=2m/s2 当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速度相等经历的时间为: 此时货车的位移为: x1=v(t1+10)=10×15m=150m 警车的位移为: 则两车间的最大距离为: △x=x1-x2=150m-25m=125m. (2)警车加速到最大速度所需 时间为: 此时警车的位移为: 货车的位移为: x1′=v(t2+10)=10×25m=250m 两车还相距∆x=25m,说明警车还没有追上货车. 设警车再经过 t 时间追上货车,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 t=1.25s 则警车发动后追上货车的时间为 15s+1.25s=16.25s 的 1 10 5s2 vt sa = = = 2 2 2 1 1 1 2 5 25m2 2x at= = × × = 2 30 152 mvt s sa = = = 2 2 2 2 1 1 2 15 m 225m2 2x at′ = = × × = mv t vt x−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