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 写作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 写作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2019届二轮复习 写作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中学生课外文化娱乐生活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关键词”有:诗词大会、网红、手机、纸质书、新闻周刊、热播剧、动漫、游戏、创客等。‎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来呈现你了解的中学生生活,并表明你的观点。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根据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点,可以按以下几种思路作文:‎ ‎(1)诗词大会+新闻周刊:继承传统文化,关注现实发展。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更是我国文化中的精华,近两年诗词大会的流行让全社会再度关注和学习古诗词,作为高中生更应该丰富自己的积淀,弘扬传统文化。同时,青少年通过《新闻周刊》等各种媒体关注现实,了解时事热点,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态度思考问题,善莫大焉。 络游戏。捧一本纸质书,静静阅读或者交流读后感受,才是高中生活应该有的最美好的模样。如果让美好的高中时代沉迷在游戏或热播剧里,则是对青春最大的浪费。‎ ‎(3)创客+网红:培养创新精神,拒绝娱乐八卦。中学时代是最具创造力的时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也特别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所以高中生应利用课外时间多多参加创客活动,挖掘自己的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而不是关注网红等娱乐八卦。因为,浪费时间也是一种浮躁和庸俗的体现。‎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表面服从,偷偷反抗。‎ ‎②我丑,但我妈喜欢。‎ ‎③老子不但有车,还是自行的。‎ ‎④光鲜的外表,稀烂的人生。‎ ‎⑤太强很累,其实不强更累。‎ ‎⑥辉煌肯定有,就看怎么走。‎ 网上流行语不但通俗易懂,而且含意丰富,对读者有启发作用。读了上面六句流行语,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考生写作,要根据试题任务指令“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找到流行语之间的联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合理引用。 ‎ 参考立意:环境可以改变人;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成功的秘诀;永远在路上。‎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要增设一名部门经理,本单位的员工张某、王某都符合条件,大家都劝他俩竞聘。张某表示对竞聘没有太大兴趣,只想过平淡的生活。而王某态度不同,积极准备,想通过此次竞聘取得相应岗位。‎ 对这两个人的做法,人们的看法不一。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试题,首先要把握所给材料。材料中主要涉及了张某和王某对竞聘岗位的不同看法,可以据此分别立意,根据张某的态度,可以有如下立意:平淡是真;回归自然;不计较生活中的得失等等。根据王某的态度,可以有如下立意:积极进取;争取自己想要的;要有竞争意识等等。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立意,即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两人的态度。‎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极具特色的部分,流传至今仍然闪烁着祖先对家庭教育的智慧的光芒。例如《颜氏家训》:“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学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家训既有优秀文化的基因,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本则材料把中国传统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从现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有一些现状令人担忧,所以我们要善于从优秀文化传统中汲取智慧。从肯定的角度写,可以分析家训中一些优秀的文化品质。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孝道”,教会学生如何爱父母。“读书”告诉我们要重视学习,重视文化,勤奋上进。“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教会学生如何自立,如何成人。家训主要传递的是社会的正能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也存在不少落伍的内容,体现出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从辩证的观点来说,要懂得变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微博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70%的速度都是多余的;一栋豪华别墅,70%的房间都是空闲的。环视一下自己,你那高配置的生活里,有多少资源待在角落里被闲置着、浪费着?也许是时候,把身段放低一点儿,要求降低一点儿,让生活低配一点儿了。‎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 学会辨别与放弃。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从“减”的角度立意:①为生活减负;②学会放弃;③懂得舍弃;④学会做“减法”。‎ 从“简”的角度立意:①享受简单的生活;②追求简单;③删繁就简,追求心灵的简单。‎ 从“适度”的角度立意:①摆脱物质的过度束缚,追求人生的境界;②知足常乐,适度最好;③合理利用人生资源;④不为物质所累,诗意栖居。‎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很多人都有收纳物品的习惯,即使用不上也要买来存放着,以备不时之需;收拾自己的物品时,不需要的或早已不用的物品也不会轻易舍弃,更何况还有长辈在耳边提醒“东西没坏就别扔”“这东西该留着”……于是,各种物品充满生活空间。‎ 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创作出一套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环境的“断舍离”整理术。“断”就是不买、不收取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舍”就是处理掉堆放在家里的没用的东西;“离”即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的空间。‎ 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不同做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指导】该作文题由两段材料组成。第一段材料旨在说明人们习惯留下各种物品,结果生活的空间被填充得满满的;第二段材料旨在说明有些东西要敢于放弃、“断舍离”,从而保证宽敞舒适的空间。材料的中心是如何对待这些生活中“无用”的东西。‎ 从材料的表层信息立意:①舍弃不需要、无用的物品,以真正的需求为中心,才能让环境变得宽敞,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不成为物质的奴隶。②不用的物品,是对物品价值的珍视,现在不需要,不等于将来不需要,否则就是浪费的表现,缺少生活的忧患意识。‎ 从材料的深层信息立意:①“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脱离有失本心的执念,解放心灵。“大道至简”,少即是多。②收纳、存储的东西虽无用,却是一段记忆,可以充实回忆,完满人生。③随时清理心中的负面内容,保留积极的内容。 ‎ ‎7.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浇 花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指导】画面由人、花、雨三个要素组成。画面的中心是人,花是与人相对的客体,雨是外在环境。可以将三者理解为“家长”“孩子”“生活中的艰难困苦”,也可以理解为“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民族企业”“残酷的竞争环境”,还可以理解为“理想追求者”“心中的梦想”“追求理想过程中的严酷考验”等。漫画启示人们需正确处理主体、客体、外在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 参考立意:①让座是一种美德,是爱心的体现;②不要用道德绑架维系社会伦理;③献出爱心不必以伤害自身利益为代价;④换位思考,相互理解等。‎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现代诗人这样赞美蚯蚓:“蚯蚓的舞,排开土、排开大地,为了这天塌地陷的柔柔的一舞,蚯蚓把体内的骨头也排了出去。”然而,也有人压根就看不上蚯蚓,因为它们与蝼蚁为伍,在土里刨食,终其一生只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 对于蚯蚓的生存状态,你有怎样的看法和评价?上面的材料,又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从荀子(甚至可能更早)起,人们就关注过蚯蚓的生存状态,然而,人们观察蚯蚓是为了反观自己,蚯蚓只是人生的一面镜子。赞美蚯蚓的坚忍顽强、矢志不移,是因为人类同样需要这样的品格;鄙视蚯蚓的卑微、渺小,是因为人们有发展自我的愿望。然而,人毕竟不是蚯蚓,人可以活得更自由、更精彩:一方面,我们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志在四方,谋划并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取蚯蚓之长而去其短,或许会是最佳的选择。‎ 参考立意:①人生需要坚忍也需要视野,要做一条有理想的“蚯蚓”;②好高骛远未必能成就大业,有坚守之志,方能赢得成功;③‎ 卑微者未必渺小,敢于吃苦,乐于进取,才会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其他合乎材料寓意的立意亦可)‎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荫,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荫,但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 ‎——格罗斯 ‎(2)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兰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 ‎1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鼓浪屿有个只卖一种咖啡的咖啡店,店内只有三张桌子,生意却极好。老板偏好用产自牙买加蓝山的咖啡豆冲泡咖啡,据说一杯咖啡就足以香浓得让人终生难忘。‎ 材料二:劳动人事部门将目前需求量最大的复合型人才归为三大类:首先是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灰领”人才;其次是既有国际化运作经验,又通晓本地实际情况的管理人才;第三类是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营销的人才。‎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这道作文题有两则材料。第一则材料说“只卖一种咖啡的咖啡店”“生意却极好”,这体现出“专一、专业”的主题。第二则材料对目前需求量最大的复合型人才进行了分类介绍,这几类复合型人才,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出类拔萃,还在其他方面具备较高的水平。 ‎ 因此可以从以下角度构思:‎ ‎(1)凡事应讲求度。合理使用手机,可以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但过度依赖,沉湎在手机的小世界里,就会让人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淡漠。‎ ‎(2)不应该被手机左右。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不加节制,必然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疏远,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3)低头族,请抬起头来。“低头族”除了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损害身体健康外,长此以往会制造人际“沟壑”。不少人手机中的熟人、朋友成百上千,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孤家寡人”,没有一个可以倾心交流的人。‎ ‎(4)唤醒自制力。如果因“低头”淡漠了友情、亲情,损害了身体健康,罪魁祸首不是手机,而是我们的自制力。要唤醒自制力,既需要自我警醒,也需要社会给予提醒。‎ ‎(5)切莫为科技所“害”。科技的发展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加便捷,如果不能正确应用,或许会为科技所“害”。正确运用科技吧,现实世界总比虚拟世界真实和温暖。‎ ‎(6)不要患上手机依赖症。一味沉浸在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和现实世界断了联系,等到需要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就会无所适从。‎ ‎1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需要或值得敬畏,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 ‎【审题立意】 分析材料,如果同意作者观点,即在这段话中涉及的观点“所谓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到了无所怕,不会成功的”中任选一个角度来立论。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阐述:‎ ‎(1)敬畏生命,关爱生命; ‎ ‎2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于无声处”,我们可以看到宇宙、天地、自然、山川、田园、花木虫鱼、历史遗迹、现代风物;它们可以告诉我们许多许多;“于无声处”,我们可以思考科学、文化、艺术、生活;它们可以引导我们不断地探索;“于无声处”,我们可以感受亲情、友情、人间情、思乡情、民族情、爱国情。它们可以温暖我们,鼓舞我们。‎ ‎【审题立意】 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于无声处”出自鲁迅的诗歌,原句为“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意思是在社会沉寂无声的时候,自己浮想联翩,心系国家,透过变幻的风云似乎听到了惊雷之声,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希望。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在无声之处体会到了另一种深深的情感。这就告诉我们,“无声”不等于“无有”,而是蕴涵着无穷无尽的事物、情感,可以观,可以感,可以品,可以思,“无声”有时是可以胜过“有声”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完全可以“精骛八极,神游万仞”,把世间的一切纳入到“无声”之中去,联想的天地是无限广阔的。我们可以在“无声”中思考宇宙、人生,也可以在“无声”的事物里感知真情、体悟哲理,更可以在“无声”的体味之后,发出有声的呼唤甚至呐喊。例如明月无声,可以勾起海峡两岸团圆情,也可以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雄心(嫦娥一号);又如夕阳下的虎门古炮无声,可以触发我们的民族情感,激发我们中华崛起的壮志;再如雷锋雕像无声,可以启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历史无声,可以作我们的镜子,悟透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题材是极其丰富的。‎ ‎1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眼光是一种关注,有时透出严厉,有时充满温情;‎ 眼光是一种洞察,很多东西往往取决于你是否有敏锐独到的眼光……‎ ‎1.快速完成审题立意。‎ 答:                                    ‎ ‎                                    ‎ 答案 (示例)“眼光”,词典的解释是:①视线;②观察鉴别事物的能力,眼力;③指观点。‎ 本题既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既可以写具体的眼光,也可以写“眼光”的隐含义——诸如眼界、胸襟、境界、思考的深度、人生的智慧等。‎ 对文题“眼光”可做出如下三个层次的解读:第一层是“眼光”中所传递的情愫;第二层是“眼光”所触及的人、事、物以及对人、事、物的思考;第三层是“眼光”中所承载的意蕴,所展示的胸怀、境界。这三个层面是逐层深入的,作者对其理解的深度直接决定着本文立意的高度。‎ 不仅如此,“眼光”的方向也呈现出如下三个维度:①自己观察外部世界的眼光,②外界观察自己的眼光,③自己与外界双向交流的眼光。 ‎ 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坦然的眼光对待生活。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遭受挫折。有些人常常抱怨命运不公,有些人则容易绝望轻生,更有甚者想报复社会,就是因为这些人缺乏坦然的眼光,看不到生活的光明和精彩。邓小平遭遇三起三落,他没有气馁,没有轻生。正因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有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冯骥才被下放,生活贫苦,他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还在自家院中种上扁豆花,每日作画。正因为他能用坦然的眼光看待生活,所以才没有迷失方向。可见在人生旅途中遭遇困难挫折时,一定要用坦然的眼光去看待,这样才能让我们释怀,才能生活得更加精彩。‎ 总之,当你用什么眼光看世界时,世界也会还给你什么。如果你想拥有欢乐、健康和成功,拥有丰富精彩的生活,那么就用智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吧。‎ ‎1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期间,科研人员特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亲手操作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蝴蝶的翅膀。‎ 通过这台可以看清纳米尺度物体三维结构的显微镜,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色彩斑斓的蝴蝶翅膀竟然失去了色彩,显现出奇妙的凹凸不平的结构。‎ 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1.快速完成审题立意。‎ 答:                                    ‎ ‎                                    ‎ 答案 (示例)综观材料,其主要信息是:在某研究所推出的科普活动中,同学们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发现“原来,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 显然,材料最后一段的“发现”是理解材料的关键,也是作文立意的重点所在。显微镜下,蝴蝶翅膀“是无色的”,在光线的照射下才“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所以“无色”是其本质,色彩缤纷是表象。‎ 由此可以确定立意角度:现象与本质;宏观与微观;朴素与艳丽;浅看与深究;理想和真相;实践与真知;从不同角度看事物,事物呈现出不同面貌;普通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有令人惊喜的变化;等等。‎ 我们作文时应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确定适合自己写作的立意。比如从“现象与本质”角度,我们可以立意: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事物的华丽外表迷惑;也可以从反向立意,写不是对所有的事物都必须溯本求源,对美丽的肥皂泡我们只要欣赏就够了,不一定非要戳破它。 。”只羡慕而不采取行动,鱼儿不会自动上岸,只有亲自捕捉才会有鱼可吃。玉不琢,何以成器?鲁迅先生曾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称作勇士,并说,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把这道理推广,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必然都有第一个勇于尝试的人。‎ 毛泽东曾言:“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