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地理复习强化专题15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通用版高考地理复习强化专题15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地理201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五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命题趋向】 ‎ 明确最后冲刺的针对性 本专题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第二部分是区域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第三部分是中国三大自然区、三个经济地带的特点与内部差异。‎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1)通过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2)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获取有效信息,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3)通过案例,比较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4)能够分析一个区域的发展阶段,并说明各个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分析高考重点,把握命题趋向 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主要考查世界及我国的重大热点问题及焦点问题所出现区域的综合地理环境的分析、比较,以及人地关系中存在的人类不合理利用问题及出现的环境问题,解决的措施等。2.从考试形式上看,多以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作为切人点,运用区域地图、联系图和表格、文字等材料,考查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能力。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出现。3.从能力考查上看,重点考查考生读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的差异,并对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的能力。‎ 命题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看出,命题越来越趋向于对我国重点开发的地区,如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优劣势分析及发展方向的考查,另外,对我国的某个地区和周边国家或地区进行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综合考查。因此,建议学生在平时复习时,重点要抓住两点:一是关注时政热点,分析重点地区;二是学会综合分析某一地域的自然、人文特征。 ‎ ‎【回归教材】 ‎ 回归书本,夯实基础! ‎ 测试要点一:区域——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故其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2.区域的划分:①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单一指标;综合指标)②以某种要素为依据(自然要素;人文要素)3.区域的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如经济全球化)。‎ 测试要点二: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工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2.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①地理位置的比较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②自然环境的比较 (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 (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状况等)‎ 测试要点三: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初期阶段:在区域开发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2.成长阶段: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3.转型阶段:成长阶段后期,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以及劳动力价格提高等,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导致区域经济整体呈现衰败、萎缩状态,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区域产业必须进行调整,寻求新的发展。‎ ‎4.再生阶段:区域经济的衰退使人们不得不去认真思考其中的原因,并“对症下药”,以促使区域经济复苏。一方面,区域经济及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如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减少无增长潜力的产业部门,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另一方面。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通过这些措施,区域又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测试要点四: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从调出地、调入地;也可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分析。‎ 思路清晰,提升能力!‎ 一、区域的概念和内涵: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1.区域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地球表面上,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文条件,都存在着地域差异。它们是区域划分的客观基础,这说明了区域的客观性。反过来看,区域又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如研究、整治、开发、管理),采用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需要不同,采用的指标不同,划分出来的区域也就不同,说明区域因人认识上的差异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2.区域是地表空间单位:任何区域都有一定的空间,它包括地表及其地下和地上一定高度,教材为了便于理解,只讲述了区域在地表(平面上)的一些特征——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多数类型的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如行政区);有些类型的区域只有大致范围而无明确的界线(如工业区域)。区域界线在地理区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区域的排他性:即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表现。区域之间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但一般只可在同类型、同等级的区域之间进行差异的比较。区域比较的关键要抓住区域划分的指标体系。‎ ‎4.区域的区位特征:各个区域都有特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与其他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区位不同也形成了区域内各个要素的差异和变化。‎ 二、分析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需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横向是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个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右所示:‎ 纵向即是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下所示:‎ ‎【真题亮相】 ‎ 两年高考真题 精彩无限 ‎ ‎1.(2008广东地理)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2.(2008广东地理)从经济发展模式看,属于资源型、科技型、资源与科技混合型的国家分别是 ‎ ‎ A.沙特阿拉伯、美国、法国 B.科威特、英国、日本 C.伊朗、加拿大、新加坡 D.伊拉克、荷兰、俄罗斯 ‎(2008广东地理)德国鲁尔区曾是世界典型的传统工业地域,区位条件优越,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逐步衰退。60年代后,鲁尔区实施综合治理,经济转向繁荣,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结构协调、环境优美的地区。据此回答3~4题。‎ ‎3.鲁尔区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 ‎ A.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B.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冲击 ‎ C.煤炭资源枯竭,环境污染 D.煤炭、钢铁产量过剩,用地紧张 ‎4.鲁尔区主要的整治措施是 ‎ ‎ 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结构 B.美化环境、消除污染、开拓市场 ‎ C.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美化环境 D.进行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完善公共设施 三年名校模拟 图文并茂 ‎(2008江苏南通)2008年初,燃烧了35年的首钢四号高炉正式熄火,标志首钢搬迁工作正式开始。渤海之滨的河北省唐山市附近的曹妃甸是首钢新厂址。读“首钢搬迁示意图”,回答1~2题。‎ ‎1.首钢搬迁并不是为了 A.提高首都大气环境质量 B.发展第三产业,提高首都就业率 C.减轻首都资源供给压力 D.改善首都交通状况 ‎2.曹妃甸成为新首钢厂址的主要区位因素不包括 A.具有建没深水大港的条件 B.有较为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 ‎ C.地下水丰富,生产用水有保障 D.节省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2008江苏徐州)右图反映的是某公司逐步扩展的四个阶段。图中内圆表示公司早期市场区,中圆表示国内市场区,外圆四个部分表示不同的国外市场。回答3~5题。‎ ‎3.推动该公司从阶段1发展到阶段4的最主要动力是 A.占领市场 B.靠近原料地C.获得廉价劳动力 D.保证能源供应 ‎4.该公司向国外扩展的最重要的方式是 A.设立工厂 B.设立销售代理商 C.设立销售部 D.设立研发中心 ‎5.若该公司采用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入发达国家甲,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该产品技术含量高 B.规避贸易壁垒 C.甲国交通通达性高 D.消除消费文化差异 ‎(2008江苏南通)右图为两区域图,读图完成6~7题。(双选)‎ ‎6.下列关于甲、乙两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南温带 B.乙地位于西半球 ‎ C.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 D.甲、乙两地均位于流域分水岭 ‎7.甲、乙两地相似的地理环境特征有 A.海拔高于四周 B.气候较周边地区凉爽 C.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D.植被以草原为主 ‎(2008广东茂名)读右图完成8~9题。(双选)‎ ‎8.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河流的汛期均在夏季 B.两地的气候特点相似 C.两地均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D.两地的植被类型相同 ‎9.关于两图所在地区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灌溉水源是两地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图示区域均有本国重要的棉花产区 ‎ C.两条河流流域都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 D.两图中均有本国的重要海港 ‎10.(2008广东深圳)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环太湖和环杭州湾地区丝绸纺织业具有悠久的历史,盛绸、苏缎、杭纺、湖绉享誉海内外,丝绸纺织业一直是上述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两大纺织业产业密集区存在众多关联密切的纺织产业集群,盛泽与绍兴两大纺织业产业集群分别是环太湖与环杭州湾两个纺织业集聚区的核心。‎ ‎ 材料二 右图 ‎(1)分析绍兴、盛泽发展纺织产业集群的优势区位条件。‎ ‎(2)读图甲,与盛泽相比,绍兴集群在纺织服装产业价值链中的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 ‎ ‎ ‎(3)读图乙,盛泽、绍兴纺织业集群在全球纺织业价值链的低端。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提升其在价值链中的地位 ‎ ‎ A.加强与国际资本、技术、营销网络的交流与合作 B.加强产业集群内部的分工合作 ‎ C.强化产业集群之间的差异化竞争 D.培育纺织机械制造基地 ‎ E.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 F.扩大生产规模 ‎【社会热点】‎ 命题专家对热点预测 振兴老工业基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年8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宣布: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组织编制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并确立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主要目标,《东北振兴规划》的出台意味着东北有望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 材料二 “东北地区”‎ 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面积为14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2亿。‎ 材料三 东北地区图 ‎(1)材料二、三所呈现出的区域特点是 。‎ ‎(2)“东北地区”按类型划分,是属于均质区还是属于功能区?为什么?‎ ‎(3)试从区域的特征人手,分析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黑、吉、辽三省同划为一个地区的原因。‎ ‎(4)从区域发展角度简要分析东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实战演练,金榜题名!‎ 读右图,回答下面1~2题。‎ ‎1.下列城市的形成与A市区位相同的是 A.拉萨 B.攀枝花 C.武汉 D.深圳 ‎2.城市B是我国重要商业中心,下列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 ‎ A.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B.资源丰富,工农业生产发达,物资充足 ‎ C.交通便利,物资流通方便 D.地平江阔,水域、陆域条件好 ‎ 读表完成下列3~4题。‎ 年份 世界总产量 该农产品总量世界排名及产量 ‎1‎ ‎2‎ ‎3‎ ‎4‎ 某农产品 ‎1993‎ ‎264.5‎ 印度 72.0‎ 中国 58.8‎ 斯里兰卡 24.5‎ 肯尼亚 20.0‎ ‎1996‎ ‎263‎ 印度 72‎ 中国 59‎ 斯里兰卡 25‎ 肯尼亚 25‎ ‎3.该农产品为 A.棉花 B.甘蔗 C.茶叶 D.天然橡胶 ‎4.该农产品在中国主要分布于 ‎ ‎ A.热量较好、雨量适中的暖温带地区 B.亚热带的丘陵地区 C.海南岛、西双版纳、雷州半岛等地 D.热带、亚热带的平原地区 ‎5.下列关于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地区 B.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 C.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大部分地区寒冷干燥 D.河流大部分为外流河,无冰期,汛期长 ‎6.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表水的补给以雨水为主 B.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 ‎ C.自东而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 ‎ 读右图,回答下面7~9题。(双选)‎ ‎7.关于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图所示地区属于同一个大洲 B.甲图所示地区位于乙图所示地区的西北 ‎ C.乙图比例尺大,表示范围小 D.两图所示地区均位于大洋西岸 ‎8.图中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 B.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 C.a点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 D.b点所在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渐强 ‎9.两个半岛地区均有丰富的 ‎ A.太阳能资源 B.水力资源 C.劳动力资源 D.铁矿资源 ‎10.读我国3个经济地带划分图(右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备选答案前的数字序号分别填在相应的经济地带后的括号内:‎ ‎ ①太湖平原②河套平原③大庆油田 ④秦山核电站⑤河南省⑥酒泉卫星基地 ‎ A经济地带有( )。B经济地带有( )。C经济地带有( )。‎ ‎(2)从三大经济地带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考虑,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其他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适宜建立在 经济地带;出口商品基地宜建立在 经济地带。‎ ‎(3)A经济地带发展具有哪几方面的优势?‎ ‎ 优势:① ;‎ ‎ ② ;‎ ‎ ③ 。‎ 专题十五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两年高考真题 ‎【答案】1.D 【解析】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生态补偿的原因包括多方面,有协调区域发展,国家政策的扶持;有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有西部地区是东部大江大河的源头,水源保护区等等。生态补偿力度的加大,从生态角度来看.水源地的保护意义更为重大,故主要原因选D。‎ ‎【答案】2.D 【解析】 “资源型”模式可理解为以开采和出口本国优势资源,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科技型”模式可理解为本国资源贫乏,主要以高科技产业为经济基础,如日本、荷兰;“资源和科技混合型”模式即两者兼而有之,如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 ‎【答案】3.AB 4.AC【解析】这是一道完全考课本知识的识记性题目。只要真正理解记住鲁尔区的相关知识就可得出答案。‎ 三年名校模拟 ‎【答案】1.B 2.C【解析】首钢搬迁到渤海之滨的河北省唐山市附近的曹妃甸,其主要是为了调整工业布局,改善首都交通状况和大气环境质量;新首钢厂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港口区位优势,利于节省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而华北地区的工业与农业用水不能依靠地下水,华北地区水资源缺乏,而且过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答案】3.A【解析】该公司从阶段l发展到阶段4,由本地市场到本国市场再到国际市场的变化说明其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占领市场;‎ ‎【答案】4.C【解析】看图例可判断该公司向国外扩展的最重要的方式是设立销售部;‎ ‎【答案】5.B【解析】而该公司采用直接投资建厂的方式进入发达国家甲,主要原因显然不是由于该产品技术含量高,而是为了在占领市场的同时规避贸易壁垒。‎ ‎【答案】6.AC 7.CD【解析】根据两地的经纬度可以看出.甲位于非洲的南部,乙位于澳大利亚的中东部,都是热带草原气候,分明显的千、湿两季。‎ ‎【答案】8.AC 9.BD【解析】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信息,可以看出分别为尼罗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尼罗河流域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但其水源的主要补给区为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所以与长江下游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多雨期一致;三角洲地区位于河流人海口,都有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特点。尼罗河谷地与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均为重要的棉花产区。‎ ‎【答案】10.(1)①靠近棉花和桑蚕产地,原料丰富;②纺织业基础好;③劳动力资源丰富;④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市场广大。(2)①在设计阶段,绍兴产业集群主要从事价值量高的纺织机、高档面料的研发;②在生产阶段,绍兴产业集群主要从事价值量高的厚型织物、染整和服装生产;③在营销阶段,绍兴产业集群主要从事价值量高的品牌的市场开拓。(3)ABCDE ‎【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图甲中盛泽、绍兴两个城市在设 计阶段、生产阶段和营销阶段的附加值都是绍兴高;图乙中盛泽、绍兴两个城市的纺织业集群处在全球纺织业价值链的低端,而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合作、自身内部的分工与合作及提高科技含量等都是提升附加值的有力措施。‎ ‎【社会热点】‎ ‎【答案】(1)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并有明确的区位特征;(2)功能区。东北地区各省市之间在经济和自然特征上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和内在联系。(3)(1)从区域的整体性看,二者在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2)从区域的开放性看,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内在联系。(4)优势:地域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劣势:经济相对封闭落后,科技水平低。‎ ‎【解析】本题以《东北振兴规划》的出台这一重要热点为背景,综合考查区域的特点、类型、特征及区域差异等。第(1)题,材料二主要描述的是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大致形状和界线。第(2)题,东北地区各省市之间在自然和人文等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内在联系。第(3)题,可以从区域内部相对一致性和区域间的相互联系等方面人手分析。第(4)题,可从区域范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人手分析。‎ ‎【实战演练】‎ ‎【答案】1.C 2.D【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及省区轮廓特征,可判断A为我国的重庆市,B为宜昌,问题便迎刃而解。‎ ‎【答案】3.C 4.B【解析】印度是世界上茶叶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中国,茶叶适宜在热量条件较好的丘陵地区种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丘陵山区,如福建、贵州。‎ ‎【答案】5.C【解析】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其中季风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有冰期现象,故答案为C。‎ ‎【答案】6.C【解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自东向西随着降水的减少,植被由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过渡。‎ ‎【答案】7.BC 8.CD ‎ 9.BD【解析】由经纬度及两区域轮廓特征判断,甲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乙为朝鲜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冰川地貌广布,水力资源和铁矿资源丰富,朝鲜半岛自南向北气温的变化受陆地影响增强,气候的大陆性逐渐增强,朝鲜半岛的森林资源、水力资源及铁矿资源丰富。‎ ‎【答案】10.[答案](1)A(①④) B(②③⑤) C(⑥) (2)B A (3)①工农业发达,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和最主要的工业区 ②交通便利,经济辐射腹地广 ③经济国际化程度高,消费市场广阔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关键是搞清它们各自的范围。‎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 提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