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第36讲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作业
第36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 一、选择题 1.(2019辽宁沈阳模拟)阅读1915年至1917年间俄国政治罢工参加人数表(单位:千人),这表明俄国( ) 年份 人数 1915年 156 1916年 310 1917年(1、2月) 575 A.各种社会矛盾难以调和 B.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C.沙皇统治危机日趋严重 D.临时政府对社会管理的无能 答案 C 本题考查十月革命,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中统计表可以看出,工人罢工人数不断增加,且这一时期属于二月革命前夕,说明人民对沙皇的统治不满;材料主要体现阶级矛盾激化,不是各种社会矛盾。故答案为C项。 2.(2019四川成都模拟)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 ) 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 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 B A项与材料“机敏地选择了历史”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可知,材料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 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不符,故C项错误;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材料“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并没有夸大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故D项错误。 3.(2018江西名校检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物质资料支配人类生活的“必然王国”被超越、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时代。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符号,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 A.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大大推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答案 A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斗争,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故A项正确。 4.(2019陕西西安模拟)列宁发表的“四月提纲”一开始遭到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人士的普遍反对,党的领导人李可夫、布哈林、加米涅夫等人也纷纷表示不同意列宁的主张。在是否执行提纲的讨论过程中,有许多人离开布尔什维克党而转向孟什维克。(经过列宁的反复做工作)在表决有关这一问题时,118票中有71票赞成。可见,“四月提纲”( ) A.直接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B.导致党内出现重大分歧 C.检验了革命队伍的纯洁性 D.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进程 答案 B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列宁的四月提纲没有得到赞同,出现了加入孟什维克的现象,说明分歧十分严重,因此B项正确。A、D两项属于错误表述,C项属于对于现象的曲解。 5.(2018湖北八校一联)“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 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材料主要说明( ) A.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B.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 C.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 D.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并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答案 D 从材料信息可知,战争使俄国遭受磨难和痛苦,加剧了俄国的矛盾,最终导致革命的爆发,即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并加速了革命的爆发,故选D项。 6.(2018河南安阳一调)历史学家德·阿宁说:“在革命之前的几个月就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然而,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这说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内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B.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 C.沙皇专制统治的极端腐朽 D.一战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历史学家德·阿宁认为,在十月革命前,俄国“已经感觉到充满大革命的气氛,随时都有发生动乱的可能”,这说明俄国国内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革命的发生,故选A项。根据“这种感觉却不是从布尔什维克、马克思主义者和革命家那里显露出来的”信息可知,作者并未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作用,故B项错误;十月革命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沙皇专制统治在二月革命时已经被推翻,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一战的影响,故D项错误。 7.(2018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一联)俄国学者苏汉诺夫认为,列宁的讲话缺少对俄国社会主义的“客观前提”的分析,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佣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列宁的全部“观念”怎么能同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并行不悖?苏汉诺夫旨在( ) A.批评《四月提纲》有关俄国革命的观点 B.指责新经济政策违背马克思主义 C.说明俄国革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D.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国情 答案 A 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从材料信息看,苏汉诺夫不赞同列宁提出的工人苏维埃能够夺权的主张,这是对“四月提纲”有关俄国革命的观点的批评,故选A项。新经济政策于1921年开始实施,当时苏维埃政权已经得到巩固,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苏汉诺夫对夺取政权持怀疑态度,无法体现俄国革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D项错误。 8.(2019辽宁六校联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 A.实行余粮收集制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 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 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答案 D 材料中显示了主人公对于新经济政策由仇恨到认同的转变,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解决了当时的问题,因此D项正确。A、C两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关,B项是对于新经济政策的错误认识。 9.(2018山西太原一模)上映于1939年的苏联著名影片《列宁在1918》中有一句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一台词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反法西斯战争艰苦卓绝 B.苏联工业化建设蒸蒸日上 C.新生苏俄政权面临困境 D.农业集体化运动初见成效 答案 C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困难,国内外反动势力勾结,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材料信息反映了当时新生苏俄政权面临困境,故C项符合题意。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始于1941年,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故B、D两项错误。 10.(2019辽宁六校联考)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28年至1952年间增加了 3.5倍,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同一时期其他任何国家。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 B.斯大林体制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生产 C.集体农庄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工业化方针提出使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 B 材料通过数据变化展示了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因此B项符合题意。A 项表述不是斯大林模式。C项表述本身是欠妥的,D项只是强调工业,过于片面。 11.(2018福建漳州二调)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这表明( ) A.苏联人民为二战做出巨大贡献 B.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比例失调 C.计划体制有利于集中生产能力 D.卫国战争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 答案 C 材料信息反映了二战期间苏联军事工业的发展,这些成就表明计划体制有利于集中生产能力,故选C项。材料信息强调苏联的生产能力,无法说明苏联人民在二战中的贡献,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苏联工业比例失调,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苏联军事方面的成就,并非强调苏联工业化,故D项错误。 12.(2018山东济宁质检)“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并建起新型的国营农场,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农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但是,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为苏联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当时苏联进行“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 ) A.满足战争需要 B.协调国民经济的比例 C.推动农业发展 D.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答案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目的是配合工业化建设,给工业生产提供资金和原料,D项正确。苏联当时并没有发生战争,因此农 业集体化并不是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A项错误;当时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并不是为了协调国民经济的比例,B项错误;材料中讲述了农业集体化给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故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8贵州遵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薛福成在谈论轮船招商局时说,商办固然比官办好,但如果单独由民间自办,又恐商情之相轧也,则督以大员而齐其政令;恐商利之未饶也,则酌拨漕粮而弭其缺乏,所以,官督还是必要的。郑观应主张“决胜于商战”,强调“用官权以助商力所不逮,而后战本固,战力好也”。他说“商务之战,既应借官为护持,而工艺之兴,尤必借官权为振作”,“造作则借官本以兴创之”。对于采矿业,他认为,“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更必须采取“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商招股以兴工,不得有心隐漏;官稽查以征税,亦不得分外诛求”,于是“上下相维,二弊俱去”。 ——摘编自宋美云等《近代天津工业与企业制度》 材料二 苏俄政府从新经济政策初期的被动容忍私人资本主义存在,逐渐转变为主动地适当地利用和发展一定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1922年10月政府作出决定:凡雇佣工人200名以下的小企业,一律要归还原业主或者出租……1921—1922年,14个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1922年3月成立17个公私合营企业。直到1922年上半年,私营企业多达257个,到了年底,资本主义企业就占了全国企业总数的88.5%。 ——李冠乾《苏联史研究》 (1)材料一中的思想家们提出了怎样的经营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提出此经营方式的理由。(12分) (2)材料一、二中有关经营方式的阐述有何相同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政府大力发展私营企业的意义。(13分) 答案 (1)方式:官督商办、官商合办。(4分,分别答薛、郑两人主张也可) 理由:迅速发展民族经济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摆脱封建主义的压迫、干预和勒索;民间商人资金不足,可借官力解决一部分困难。(8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 (2)相同点:材料一强调官商合办,材料二强调公私合营,两者在经营方式上的提法基本一致。(4分) 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补充了国营企业的不足;可以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搞活国家经济;为真正过渡到社会主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9分) 14.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材料 苏联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表 年份 1917 1922 1926 1939 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18% 16% 18% 32% 依据上表,指出苏联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12分) 答案 变化:从1917年到1922年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有所降低,从1922年到1939年这一比重连续增长,其中1926年到1939年这一比重增长迅速。降低的原因:内战造成经济困难。增长的原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恢复;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迅速实现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