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2篇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2篇 【1】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背、圈”。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生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揭题:不懂就要问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 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可查字典,查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做上标记。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等 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懂的? 【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霎时】极短的时间,片刻。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戒尺】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3.指名分读课文,正音。 4.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画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 A.“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 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你体会到什么?(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同时,解决孙中山“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意思。 4.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人小组——全班交流。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6.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想到了什么?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拓展阅读,注重迁移 1.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关于读书方面的格言,请你用心读一读,悟一悟,定会有收获。 ①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蜂采百花酿佳蜜,人读万卷知深理。 ③书声歌声声悦耳,粉笔钢笔笔生花。 ④恒心搭起通天桥,勤奋拨开智慧门。 ⑤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⑥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 ⑦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2.布置作业。 A.迁移练习。用“不是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的勤学好问精神。 B.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C.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能不能找一些抄下来自勉呢? 板书设计: 3 不懂就要问 私塾读书 像唱歌 唯有一人 壮胆问 边学边问 学生惊呆 静无声 戒尺拿起 厉声道 收获多 先生细讲 学生听 【2】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背、圈”。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学习他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可查字典,查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先做上标记。读完课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的教学与现在的学校教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两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 围绕上面的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板书设计: 私塾读书 像唱歌 唯有一人 壮胆问 边学边问 3 不懂就要问 学生惊呆 静无声 戒尺拿起 厉声道 收获多 先生细讲 学生听查看更多